The True meaning of “Maha Prajñā Paramita”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真義解說

一、前言 Introduction
此文主要依”六祖壇經 般若品第二“,來解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的真實義。”般若“是佛經最重要的 一個術語,譯為 “大智慧”,是 “諸佛之母“。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ain the true meaning of “Maha Prajñā Paramit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ltar Sutra of Sixth Patriarch, Chapter 2 On Prajñā”. ” Prajñā ”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rminology of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It is translated as “great wisdom” and is the Mother of the Buddhas.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以佛法的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之上」。即由文字聞修而親證般若智慧,超越生死輪迴苦海,到達不生不滅的究竟解脫的極樂世界。
“Maha Prajñā Paramita” means “through the wisdom of Dharma to reach the other shore of liberation.” That is, by using of characters or scripture to “listen, contemplate, and reflect”, to attain prajñā wisdom, surpass the life and death cycle, and reach the realm of liberation, a “Bliss Pure Land”.

此文以中英對照來解說,是專為不會讀說中文,或雖中英雙修,但未讀過佛經者而作。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translation. It is intended for those who are unable to read or speak Chinese, or who have not studied Buddhist scriptures before.
[參看此園地 “六祖法寶壇經 (一) 第一及第二品 中英對照“]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四) 正釋經文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信堅註: 阿彌陀佛,天助我也,大功告成,留待有緣,共襄盛舉,同登彼岸。真料不到,小知信堅,與蓮池大師,如此有緣,感應交道,不可思議。此文是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的最後一章,正釋 “佛說阿彌陀經” 經文。全章相當長,共有59頁。初讀者,易迷失於文辭的汪洋大海之中,不知自己所在。同時,也為使讀者,易於尋找文中片段所在,信堅特別花些時間,整理出此章的 “目錄” (共有四頁),以為登峰地圖,航海指南。讀者可點擊藍色標題觀看。 Appendices A: Table of Contents

同時。信堅在此只張貼此文的前五頁。讀者可點擊下面藍色標題,打開 word file, 觀看全文。亦可下載,留備後用。 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4)

再註: 此文又是信堅六年前,開創信堅園地以來,所寫的 “第400篇文章”,同步巧合,意義重大。此園地從標題,”美圖趣聞、修心養性、趣味科學、四書五經、黃帝內經、論時空、太極拳”等,接引 “入道初機”。再以 “道德經、莊子、修道成仙”,接引 “入道中機”。後以 “霍金斯、禪修、修定開慧、佛經、華嚴經、諸法實相”,接引入法界上機。可謂與念佛法門宗旨相同,三根普被,廣度有緣。”紅蓮白藕青荷葉,(儒釋道) 三教原來是一家“。

正釋經文
此章正釋經文,分為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三大段。
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臟腑無闕。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滯。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三) 九門懸談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導論
將釋此經,總啟十門。一教起所因,二藏教等攝,三義理深廣,四所被階品 ,五能詮體性,六宗趣旨歸 ,七部類差別,八譯釋誦持 ,九總釋名題 ,十正釋經文。
此章先解說前面九門,共有28頁。第十門 “正釋經文” 相當長,共有59頁,因此另闢新章,以利閱讀,請看下回分解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四) 正釋經文]。[信堅註: 此文相當長,約有28頁。此地先張貼前八頁,”教起所因”。讀者可點擊下面藍色標題觀看全文,或者下載,以供日後參考。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3) ]

一教起所因
聖人言不虛發,動必有由,非無因緣,而宣斯典,故首之以,起教因緣。
“教起所因” 是重點地講出釋迦牟尼佛為甚麼要宣說本經。

二藏教等攝
“藏”是指佛一生的說法,都是收集於“三藏十二部”之中﹔“藏”,是指本經的教義。“藏教等攝”這一門是指出本經在“三藏十二部”之中,歸於“經律論”中的那一藏﹔又本經的教義,在華嚴五教,“小始終頓圓”之中,究竟判歸何教呢?

三義理深廣
從“藏教等攝”這一門之中,知道了本經在“三藏十二部”中屬於“經藏”修多羅所攝﹔而本經的教義在“五教”之中,則屬於“終頓圓”三教的層次。“義理深廣”這一門,是接著指出本經屬於“終教”的層次沒有疑問,但對於又判屬“頓教”乃至“圓教”的層次,則有未明之處,故此在“義理深廣”這一門中,首先解釋“小始終頓圓”五教的“義理”,然後再解釋為甚麼本經屬於“頓教”和“圓教”的層次。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二) 通序大意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此章 “通序大意”,含有五個部分,一明性、二讚經、三感時 、四述意 、五請加。
以 “明性、贊經” 二科,通序本經的宗旨,發揮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的大意,為修持之本。然後依解起行,執持名號,求願往生。其鈍根者,單由事修,專持名號,亦得往生。三根普被,上下兼收,作末法最後方便。

以 “感時、述意” 二科,明此一經。事理雙融。性相通備。鈍機執性執相。各滯一邊。至令廣大法門。迷而不覺。故竭思累載,數易韋編,通序蓮池大師作此疏鈔的大意。

淨土三資糧: “信願行”
信者不疑,於淨土妙理,明辨不惑,深信不疑;
行者趨造 (趨向造作)。於彌陀名號,念念分明;
願者樂欲,於極樂淨土,深心響往,發願往生。

通序大意通於“信”
從“通序大意”中“契其大端”,了解本經的要旨之後,自然會深深認可(深信)於心,由於這個原因,“通序大意” 通於“信”

一、 明性
首標明性,是因性即常住真心。全體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但以無始暗動,障此智明,狂愚之輩,錯認阿彌陀佛,在自性之外。因此大師,託彼名號,顯我自心。
此經全彰自性,又諸經皆不離自性,故首標也。此經以自性為宗,而此經所談行法,正為顯此之覺體。蓋以據乎心性,稱彼名號,名號可彰;託彼名號,觀於心性,心性易發。

“自性”即眾生本具的“性德之佛”。“性德”是指眾生自性理體之中,本自具足圓滿功德。自性“非自非他,非因非果”,離開了世間上的相對法 ,不可以心意識思維,說似一物即不中。自性即是法界中圓滿周遍,常恆不變的大覺本體。本經所開示的修行方法,正是為了要幫助眾生,將此 “圓常大覺之體”重新彰顯出來。依“自性之理”,而行 “念佛之事”,“事依理起,理得事彰”,即可令自性重新彰顯出來。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一) 緣起及疏鈔導論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解說本文,”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文分四章。 第一章,本文緣起及疏鈔演義的導論;第二章,疏鈔的通序大意; 第三章,疏鈔的九門懸談; 第四章,疏鈔的正解經文。 [信堅註:此文可點擊藍色標題觀看或下載: 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1)]

第一章 緣起及疏鈔演義導論
一、本文緣起
1.1 信法難,解法更難。
一提起念佛法門,大多數人,都分為兩個極端派別,或信或不信,互相攻擊,有傷修行人的 “道和同修”。其原因是眾生以意識心,分別執著,不明念佛真實義理,斷章取義。胡亂引經據典,或胡亂引用法師之言,越抹越黑。

蓮池大師說:在此末法時期,眾生根機頑劣,不肯領受 “持名念佛” 這第一方便法門。大部份眾生的根機淺薄,縱使有信佛的人,非愚即狂。這些人對於彌陀經所提倡的微妙法門,都不能圓滿地承受,不是變成“執理廢事” 的“狂”,便是成為“執事廢理”的“愚”。

淨土八祖,蓮池大師,有感於此,於五百年前,著作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勸導世人 (包括信與不信念佛法門者,及一切淨土法師大德、信徒),如何正解 念佛法門的真實義。此疏鈔不但詳細解說,稱名念” 阿彌陀佛” 的真實義。同時,他亦發心,融通中終頓圓三教精義,詳細深入解說,其中所用術語的一乘真實義。對所用佛經術語,都不厭其煩地從新加以深入淺出解說。這是信堅至今所看到的最正確解說。信堅讀後,受益匪淺。

再者,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都得解。但眾生根機不同,所解各異。再好的解說,對不同靈性階層者,所解不同,無法互相溝通,仍易生爭端。反而引經據典,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互相攻擊。唯有智者,心量廣大,了知事理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包含一切,則一切紛爭,自然止息。

可惜此疏鈔所說,曲高則和寡。“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總共有四卷,二千多頁,廣大精微,字字珠璣,文富義繁,邊涯莫測,融通五教精義,宣講阿彌陀經的一乘真義。曲高則和寡,初機淺識,如聾如忙,信願難階。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

1.2 信堅書寫”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之緣起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共有四卷,約有二千多 頁,字字珠璣,妙會一乘真理。非深入下面所說經書者,無法意會。其難度可想而知。故此疏鈔是以圓教十信位 (四聖法界,500意識階層校準)及十住位 (明心見性的分證法身菩薩,600校準) 為對機者。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五百年來,鮮有淨土大德講解。真可悲憫。

信堅將近十年來,深入一乘經藏、諸法實相,先從華嚴經、清涼國師華嚴疏鈔、李長者華嚴合論,由上而下,再看大乘起信論、法華經、楞嚴經、維摩詰經、及初祖與六祖禪經,及 “儒、道”之教導,深感萬法一體,法法相通,互融互攝,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皆無不從此法界流,亦無不還歸此法界。以此因緣,開創信堅園地,以圓融觀,解說所見所聞,所証所悟,與讀者分享。驥望廣結有緣,同舟共濟,共登涅槃彼岸。
Continue reading

三十七道品 真義解說 (節錄自彌陀疏鈔演義卷三)

 一、前言
信堅近日,因緣時節際會,重新仔細研讀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此疏鈔不但以真義,深入淺出,解說佛說阿彌陀經,同時對佛經中的許多術語及教導,有獨到見解的深入、正確解說。此文信堅整理濃縮,此疏鈔對以大家所熟知的 “三十七道品” 的真義解說。

對於”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佛法的最基本 “築基” 教義。但 “文以載道”,法法直通大乘、自性一心,法法皆是佛法。所謂 “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妙舌可以生花。此疏鈔作者,以其妙慧,以嶄新的前所未有的辭辯,深入簡出的解說此道品,來作為修大乘法的根基。信堅對此解說,隨文入觀,獲益無窮,得無量法喜。此法門為初入佛道,正修進階的無上妙法。因此在此,與讀者分享。

二、何謂 “三十七道品”?
道品是入道之品類 (法門)。道品是寶炬陀羅尼。寶炬即功德火炬,能爍破一切無明黑暗。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種覺悟的修行道法 (法門)。

“三十七道品”,又名 “三十七菩提分法(bodhipakṣa dharma)”,為四聖諦中 “道諦” 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進階,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菩提分法,指成就覺悟的修行方法。 “分”的原意指鳥類的雙翼。引申為資助,幫助、助益。助成覺悟。

雖然“三十七道品”是一個法門,但按著法界眾生根機智慧的不同,在領悟證果的層次上便有了分別,由此而引證“三十七道品”可以是小乘法,但亦可以是大乘法。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