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一) 緣起及疏鈔導論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解說本文,”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文分四章。 第一章,本文緣起及疏鈔演義的導論;第二章,疏鈔的通序大意; 第三章,疏鈔的九門懸談; 第四章,疏鈔的正解經文。 [信堅註:此文可點擊藍色標題觀看或下載: 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1)]

第一章 緣起及疏鈔演義導論
一、本文緣起
1.1 信法難,解法更難。
一提起念佛法門,大多數人,都分為兩個極端派別,或信或不信,互相攻擊,有傷修行人的 “道和同修”。其原因是眾生以意識心,分別執著,不明念佛真實義理,斷章取義。胡亂引經據典,或胡亂引用法師之言,越抹越黑。

蓮池大師說:在此末法時期,眾生根機頑劣,不肯領受 “持名念佛” 這第一方便法門。大部份眾生的根機淺薄,縱使有信佛的人,非愚即狂。這些人對於彌陀經所提倡的微妙法門,都不能圓滿地承受,不是變成“執理廢事” 的“狂”,便是成為“執事廢理”的“愚”。

淨土八祖,蓮池大師,有感於此,於五百年前,著作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勸導世人 (包括信與不信念佛法門者,及一切淨土法師大德、信徒),如何正解 念佛法門的真實義。此疏鈔不但詳細解說,稱名念” 阿彌陀佛” 的真實義。同時,他亦發心,融通中終頓圓三教精義,詳細深入解說,其中所用術語的一乘真實義。對所用佛經術語,都不厭其煩地從新加以深入淺出解說。這是信堅至今所看到的最正確解說。信堅讀後,受益匪淺。

再者,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都得解。但眾生根機不同,所解各異。再好的解說,對不同靈性階層者,所解不同,無法互相溝通,仍易生爭端。反而引經據典,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互相攻擊。唯有智者,心量廣大,了知事理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包含一切,則一切紛爭,自然止息。

可惜此疏鈔所說,曲高則和寡。“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總共有四卷,二千多頁,廣大精微,字字珠璣,文富義繁,邊涯莫測,融通五教精義,宣講阿彌陀經的一乘真義。曲高則和寡,初機淺識,如聾如忙,信願難階。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

1.2 信堅書寫”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之緣起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共有四卷,約有二千多 頁,字字珠璣,妙會一乘真理。非深入下面所說經書者,無法意會。其難度可想而知。故此疏鈔是以圓教十信位 (四聖法界,500意識階層校準)及十住位 (明心見性的分證法身菩薩,600校準) 為對機者。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五百年來,鮮有淨土大德講解。真可悲憫。

信堅將近十年來,深入一乘經藏、諸法實相,先從華嚴經、清涼國師華嚴疏鈔、李長者華嚴合論,由上而下,再看大乘起信論、法華經、楞嚴經、維摩詰經、及初祖與六祖禪經,及 “儒、道”之教導,深感萬法一體,法法相通,互融互攝,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皆無不從此法界流,亦無不還歸此法界。以此因緣,開創信堅園地,以圓融觀,解說所見所聞,所証所悟,與讀者分享。驥望廣結有緣,同舟共濟,共登涅槃彼岸。
Continue reading

三十七道品 真義解說 (節錄自彌陀疏鈔演義卷三)

 一、前言
信堅近日,因緣時節際會,重新仔細研讀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此疏鈔不但以真義,深入淺出,解說佛說阿彌陀經,同時對佛經中的許多術語及教導,有獨到見解的深入、正確解說。此文信堅整理濃縮,此疏鈔對以大家所熟知的 “三十七道品” 的真義解說。

對於”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佛法的最基本 “築基” 教義。但 “文以載道”,法法直通大乘、自性一心,法法皆是佛法。所謂 “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妙舌可以生花。此疏鈔作者,以其妙慧,以嶄新的前所未有的辭辯,深入簡出的解說此道品,來作為修大乘法的根基。信堅對此解說,隨文入觀,獲益無窮,得無量法喜。此法門為初入佛道,正修進階的無上妙法。因此在此,與讀者分享。

二、何謂 “三十七道品”?
道品是入道之品類 (法門)。道品是寶炬陀羅尼。寶炬即功德火炬,能爍破一切無明黑暗。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種覺悟的修行道法 (法門)。

“三十七道品”,又名 “三十七菩提分法(bodhipakṣa dharma)”,為四聖諦中 “道諦” 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進階,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菩提分法,指成就覺悟的修行方法。 “分”的原意指鳥類的雙翼。引申為資助,幫助、助益。助成覺悟。

雖然“三十七道品”是一個法門,但按著法界眾生根機智慧的不同,在領悟證果的層次上便有了分別,由此而引證“三十七道品”可以是小乘法,但亦可以是大乘法。 Continue reading

蓮池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讀後感

一、緣起
一提起念佛法門,大多數人,都分為兩個極端派別,或信或不信,互相攻擊,有傷修行人的 “道和同修”。其原因是眾生以意識心,分別執著,不明念佛真實義理,斷章取義。胡亂引經據典,或胡亂引用法師之言,越抹越黑。

淨土八祖,蓮池大師,有感於此,於五百年前,著作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勸導世人 (包括信與不信念佛法門者,及一切淨土法師大德、信徒),如何正解 念佛法門的真實義。可惜此疏鈔所說,曲高則和寡。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 總共有四卷,二千多頁,字字珠璣,宣講阿彌陀經的一乘義理。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此疏鈔不但詳細解說,稱名念 阿彌陀佛的真實義,同時亦發心解說其中所用術語的一乘真實義。世人對此法門的稱讚或毀謗,大生爭議,皆由不明文中術語的真義。若解真義,則一切爭論,都可冰消化溶。信堅有鑒於此,書寫此讀後感。以此文作為蓮池大師疏鈔的 “推薦序”。希望讀者,止息爭論,虛心信解,依教奉行,共證菩提,同登極樂。

二、蓮池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讀後感
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都得解但眾生根機不同,所解各異,無法互相溝通。反而引經據典,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互相攻擊。唯有智者,心量廣大,了知事理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包含一切,則一切紛爭,自然止息。

蓮池大師所著 的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是一本千古難逢的對念佛法門的最好一乘詳解。看懂了這疏鈔,就不會對念佛法門有所疑慮深心信解,依教奉行。當得理一心不亂,證入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証得三藐三菩提。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仔細深入解說此經的一乘真實義,主要在說 “事理不二”、”事理圓融互攝”、”即事即理”。因此 “法門平等,沒有高下”。”正邪在心”,迷者一切法邪,悟者 (解悟、證悟諸法實相者) 一切法正。因此 “正人說邪法,邪法也是一乘法。邪人說正法,正法亦邪。”邪人說正法”。雖所引用是 “正法”,但其解說是”邪法”。真懂、真見性者,不引經據典,不亂引用邪師說法,作長篇大論。要能以自己的語言文字,簡短清晰解說義理。 Continue reading

魔鬼藏在細節裡 (The devil is hidden in the details)

一、前言
我家信定師姐大學班上有一位熱心的董事長王靖宇先生,舉辦明年六月的 “英國深度旅遊”大學同學會,同學們都熱烈響應,伊媚兒天天傳個不停。近因信定師姐一個無心的回覆,引發靖宇先生談論他事業成功的一個秘訣是謹遵一個西方有名的格言: “魔鬼在細節裡 (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這也是郭台銘成功的 秘訣。這個格言,看似簡單,卻有無量深廣的含義。信堅在此,詳加分解。班門弄斧,還望諸大德,不吝批評指教。

二、魔鬼藏在細節裡
此句的含義是,提醒人們不要忽略細節,往往是一些你不注意的、隱藏的細節,最終產生了巨大的(不利的)影響。[Devil(魔鬼)是指會帶來不利後果的因素。]

細節中透現出來的就是你對事物認識的深廣度。對於同一語言文字,各人隨其靈性階層,有不同深淺的解說,導致運作細節、步驟不同,而有不同結論;結果。

不注重細節的人,是對事物只有膚淺的認識,往往會作錯誤的判斷,而誤入歧途。最易被漠視的,往往就是那些看似簡單、容易、瑣碎的事情。其實反過來看,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Continue reading

《無量義經》真義解說

一、前言
萬物一體,事件同步發生,因緣不可思議。信堅近來,連寫了五篇如何斷除我執及習氣,如何頓悟見性、悟後起修、下化眾生。都是一乘佛法教導。最近又因探求, “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皆得解” 的一乘真義,被引導看了《無量義經》。它是法華經 “開三乘顯一乘”的導論,由大乘進入一乘的關鍵引導經書。”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開宗明義章云:
爾時世尊,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
 
佛陀於開示一佛乘、大乘佛法《妙法蓮花華經》之前,先講《無量義經》。佛陀說有一法門叫《無量義》,如依此法修,就疾得「無上正等正覺」。《無量義經》〈說法品〉云:「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顯真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現在要「開三顯一、開權顯實、開迹顯本」,進入法華,需要一個轉折點,這就是 “無量義經”。

《無量義》是有聲聞果者,或是已具大菩薩,始能速得。佛陀說:「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猶如虛空無有二法。」再來聲聞們要發起憐憫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的慈悲心。然後聲聞們若是發菩提心了,上求佛道,那就是菩薩了。只要在聲聞人於心證得清淨後,讓自性去隨緣應緣,就可以產生無量智慧,並悟得一法產生無量義理的智慧,然後用此智慧去度化眾生。 Continue reading

「恒河大手印」精華節譯 (一)

一、前言
早在十多年前,我家信定師姐的堂妹麗秋師姐,是位久修密宗的虔誠信徒。蒙她贈送元音老人所著精美小冊: “略論明心見性”,才開始對元音老人有所認識。但對密宗,卻一直沒有深入探討。近日因緣時機成熟,被引導觀去看元音老人的 “恒河大手印” 。講解頓悟見性的四大秘訣(“見定行果”),以及如何悟後起修,無功用道,斷除習氣。此書類似禪宗的頓悟法門及悟後起修,也相當於小本的華嚴經的”信解行證” 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悟後歷事煉心。此書所教導,是密宗的最上乘。

此文是信堅依據元音老人 “恒河大手印” 一書,共有十七講,約三百頁,加以濃縮至十頁,重新修整,再加上一些信堅的註解,以作為閱讀全書的導讀。如此文對原書有所曲解,罪在信堅。班門弄斧,還請諸密宗高僧大德,不吝賜教,是幸。

二、釋論題
2.1大手印是我們的大心、本性、一真法界。
「大」是「大方廣」,表「體大、相大、用大」,是真如本性的體相用。我們的真心、本性,大而無外。具足常、遍。常是永 恆不變,超越時間。遍是廣博、廣大,心包太虛。「手」為尊稱佛之手,表佛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佛果。「印」者,表森羅及萬象,海印頓現。海印是妄盡心澄,萬相一時頓現,如印印物,沒有先後,沒有遠近。[如印章蓋印,一蓋下去,印章上的字,統統現前,沒有前後。] 印者,亦表佛之無分別智(大圓鏡智),此智猶如印契,一切輪回涅槃之法,無不一一契合於佛之如如妙智,更無一法能逾越此智以外者。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