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人爭罪 愚人爭理 解說與啟示

前言:
信堅昨日,因回覆黎金章師兄來函,而重看王鳳儀傳。看到他因悟 “賢人爭罪,愚人爭理”,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發明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世,普度群倫。信堅看了之後,相當震撼,智慧人人本具,頓悟只在一念之間。因此今早,綜合網路資料,整理出下文,供大家欣賞。希望它對你的人生有所啟發。

一、典故由來: 王鳳儀傳
王鳳儀(1864-1937),出生於遼寧省,世代務農。是位未曾讀過書的農民,自幼替人放牛,稍長就為人家扛活做工,天性淳厚善良,對父母盡孝道,對兄弟盡悌道。三十五歲那年,聽大善士楊柏宣講善書,因悟 “賢人爭罪,愚人爭理”,而沉痛後悔自己的過錯,身患十二年的瘡癆,一夜之間,霍然痊癒。三十八歲,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徹大悟,發明性理療病法。四十歲後,講病化世,普度群倫,立竿見影,成效顯著,創造了古今罕見的奇蹟。有 “王鳳儀言行錄” 傳世。

wang1wang2

二、王鳳儀悟道因緣: 《三娘教子》 的故事

2.1 《三娘教子》 的故事
明代,儒生薛廣,外出經商,家留妻張氏,妾劉氏、王氏、劉氏所生之子倚哥、及老僕薛保。薛廣托同鄉往家中捎白金五百兩 ,不料其人吞沒白金,購一空棺停於荒郊,以為薛廣靈柩。大娘、二娘聞訊,不甘清苦,改嫁他方,家中只留下三娘、義僕薛保和幼子依哥。

王氏春娥含辛茹苦,織布為生,與老僕薛保共撫之。倚哥在學堂被同學譏為無母之兒,氣憤回家,不認三娘為母,三娘立斷機布,以示決絕。經薛保解勸,倚哥悔過,發憤讀書,得中狀元。薛廣亦得官回,父子所得官誥兩份,俱授春娥。

2.2 王鳳儀悟道因緣: 徹悟 “賢人爭罪,愚人爭理” 之理
王鳳儀三十五歲那年,聽大善士楊柏宣講善書。講到三娘教子的故事,當兒子倚哥向三娘悔過時,三娘反倒跪下來說:「是我不會做娘,不該和你一般見識,來動肝火。」

當時王鳳儀一聽,整個心情翻轉過來,他突然領悟到,平日抱怨人家的不是、指責別人,其實問題出在,把自己看得太偉大 (我執深重),才會正義凜然的罵別

王鳳儀悟了這個道理以後,內心大為感動。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責備自己: 我以前一天到晚責怪別人,講的是那一門子道理呢? 真正講道理的人,是看自己的錯啊!回去後他整個人跪下來,覺得人應該要認自己的 「不是」。

他跪著一直哭,哭到睡著,第二天一起床,肚子上長了十二年的瘡居然好了。起初他並未察覺,只覺得肚子癢癢的,於是用手抓一抓,咦!怎麼平平的? 原來瘡不見了,長了十二年的節瘡竟結疤了!一夜之間多年的瘡疾頓癒了!

親自經歷這件事後,他深刻體會到,病原來是這樣得來的! 病的根本,源自於自己的內心。因此,如果懂得善巧利用內心,就可以解決世間所有的事情。

三、釋題: 賢人爭罪,愚人爭理。

聰明的人,總是反思,自己有沒有罪,所以能夠,在內求中,淨化心靈。(舜曰: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愚蠢的人總是從外部找事情的真相,所以讓是非名利玷污了靈魂。

賢人爭罪,改過成聖,轉迷為悟,轉苦為樂。君子患無道,而不患清貧;
愚人爭理,昧心強求,福轉為禍,樂變為苦。縱然瓔珞滿身,亦難逃愚痴之果。

“賢者爭罪,愚者爭理”是說真正賢能的人善於檢討自己的言行,而只有愚昧的人才會一味地爭執道理,求得一時的勝利。世間爭議大都每個人,只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來作判斷所引起的,如盲人摸象,各執己見。莊子秋水篇曰:“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言海”。『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詳見本園地,”莊子秋水篇第十七 解說一文。)

每個人的修養和心境不同,信仰和追求也有所差異。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只有愚者才會爭執於一己之見,盲目地追求,希望別人,認同自己的看法,而不會依據具體情況,作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最終引起爭執,鬧得不歡而散。對智者來說,就算了知道理所在,也會依據所處環境,所面對的人事,來做出不同的反應,檢討自己,做出適當的讓步,贏得他人的讚賞。

賢者不會逞一時之強,挑起爭論,而是以豁達的胸懷,容納別人的過錯 (觀點),反而從自己身上尋求不足之處。所以,賢者爭罪,體現的是海納百川的廣闊胸襟,與嚴己寬人的至善至仁。賢者的智慧在於,能明白天地萬物之真理。正如宇宙的運行一樣。人們的曲解,不可能改變真理存在的本質,就像時間的流逝,不會因鐘錶的停止運轉而停息。對錯與否,不會因為個人的評論,而改變本來的面目,於是,賢者不必與人爭論,理自在心中。

相反,愚昧之人總是過度的追求功名利祿,給自己套上美麗的外衣,卻不曾認識到自己的意識,是否是錯誤的。如果根腐爛了,樹枝也會乾枯。如果勝利是基於錯誤的觀點上,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是讓虛榮心,逐步腐蝕自己罷了。背著名利的軀殼,只能徒增煩惱,擾亂心智,使人喪失判斷,與真理漸行漸遠。

生活在當下社會中,不知有多少人,披著美麗的外衣,卻總喜歡把錯誤,歸咎於他人,總是擅於推脫職責。卻不曾反省自身過錯,從完善自身做起。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時時每刻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與法律的規範,少一些爭論與偏見,讓心靈多一片淨土。

賢者明淨於心,喜淡泊,不為名利所累,而愚者追名逐利,好高遠,只欲揚名千古;賢者先贊同,而愚者先否定;賢者罪己,而愚者罪人;賢者修心,而愚者貪功。於是,賢人爭罪,愚人爭理,賢者賢其賢,而愚者昧其愚。

四、孔門《三季人》寓言

曾經以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說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稱得上正直清明。後來漸漸地知道,其實很多事情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情形下,是無法在當時說得清楚的; 如果一定要想說清楚本身就是一個妄想。

據說是與孔子的某位弟子的傳說有關:相傳孔子的這位弟子,平日裡最喜歡與人爭論,一天他去拜訪孔聖人的時候,在聖人家門口遇見一個穿著綠色衣褲的小童,小童攔住他問道:聽說你的老師是孔聖人,那麼你的學問應該挺好的,我現在想請教你,一年有幾個季節?回答出來了,我給你磕頭,回答錯了,你給我磕!

弟子想了一下說:四季。童子說:錯了,三季!弟子就奇怪了:明明是四季,怎麼到你這就三季了?正當兩人爭論不休之時,孔子出來了,然後童子對聖人說:聖人,你來評評理!一年到底有幾季!聖人打量了一下童子:三季。童子高興的要弟子磕頭,然後走了。

弟子不解,遂問師傅:師傅,您教我們的時候都說是四季,為何今日卻說三季呢?聖人回答說:你不見那童子不是人嗎,它是一隻蚱蜢變的,蚱蜢一年中只活春、夏、秋,它那裡知道冬這個季節呢,你與它爭論是沒有結果的。弟子這才恍然大悟,叩拜師傅的教誨。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說我們不必與他人爭執,每個人的境界不同,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修心養性, 禪修, 美圖趣文, 莊子, 處世嘉言集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2 thoughts on “賢人爭罪 愚人爭理 解說與啟示

  1. 信堅伯伯好~您真是說故事高手!今年的大學指考題目是”審己以度人”,人們應該有反省自我的能力與修養。

    • Rose:

      很久沒聯絡了。近來可好?

      依妳所說,如果有人於最近一個月內,看了此文,一定可考99分。

      今日學子,從小學開始,一直天天補習,變成了不懂世故的書呆子。也不知補習,對大學指考,有多少幫助。

      想當年,信堅從未補習,卻看了所有中國古典武俠、神怪、言情小說,及書坊的近代武俠小說,日子過得自由自在,種下了今日修行的根底。參加高中及大學聯考,也都能順利過關。時也! 命也! 運也! 非吾之所能也!

      信堅的啟靈師父,真元子,她年輕時,因深悟 “王鳳儀言行錄” 裡的五行命理而得道。能看人氣色,就知病在何方,如何治療。也能觀靈,了知個人前世因緣。妳有時間,可以稍加流覽此書。不過,裡面所說五行命理,相當難懂,信堅被考倒了,神仙作不成,只好改作佛,念霍金斯言論及一乘佛經。

      信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