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1. 導論
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因由,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世上没有意外。没有什麼事情的發生是偶然的!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Butterfly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最恰當的時刻。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為了你的更高益處,每一個狀況都是成長的機會,發生的每一件事都在提供機會,讓你變得更強壯、睿智和有愛心。要相信:宇宙以完美的方式運作,從完美到完美。就像污泥對蓮花而言,並不是詛咒,而是祝福;像繭對蝴蝶而言,並不是阻力,而是助力。每一個困難和障礙,事實上都是一種隱藏的祝福,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Continue reading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正解

GuanYin0一、前言: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裡有一首偈頌:「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是一句相當有名的偈頌,看似平凡,卻深含義理,是諸法實相的具體描述。古今大德對此的解說,百分之九十九,都依俗諦,依文解義,文不及義。如隔靴騷癢,騷不到癢處。一個人的修行境界,是否明心見性,只要看他對這句偈頌如何解說,就可一目了然。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凡有言說,皆無實義,義在言外。人是活的,字是死的。對於一乘佛經,如法華及華嚴,世人往往依世俗觀點,依文解義,斷章取義,誤入歧途。難怪起信論一再強調,看經書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諸法實相。唯證乃知,法爾如是。

華嚴經云: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但我們也不能亂看法師對經文解說,否則易入歧途。看經解要看已公認的明心見性聖人的解說,才能了解如來真實義,才不會誤入歧途。看經書要有智慧決擇,要有明師指點,盡信書不如無書。亂看解說,不如不看。 Continue reading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 節譯簡介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 節譯簡介
作者David R. Hawkins (大衛.霍金斯) (2006著)

David Hawkins信堅2008年二月初譯,2013年六月修正版。[此文只是節錄簡介,想看全書,讀者請直接看此書原文版]

信堅加註: 此文寫於六年前,試圖以節譯,簡介此書。此文只是當初相當粗糙的草稿。因有許多讀者對此書有興趣,來函索取較詳盡的中文翻譯版,因此信堅2014年九月,重新修訂、張貼此文,分成四集。讀者可直接看新譯版。

信堅十年前在開始想靈修時,對何謂靈修及如何靈修一無所知。剛開始,花了幾年功夫,盲目摸索,看了很多新世紀(new ages) 的英文書及道教的練丹術(夢想白日昇天,肉身成仙)。目的是想在書中尋找明師,指點整條靈修的道路,最終目標,及其間所經各階層的描述。最重要的突破是在2007年看到了霍金斯剛出版的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看了之後,像是獲得一張珍貴的尋寶圖,歡欣鼓舞,修行之路,豁然光明起來。 Continue reading

你在繞圈子嗎?

每天算算你說過幾次,我不會、我不知道、我不能、我不懂。這表示你的人生,停留在同一地點打轉,沒有向前邁進一步。每個嬰孩都是從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中成長的,它跌倒了又站起來,仍然面帶笑容。不要在原地踏步或繞圈子,它不會帶你到達目標。認定目標,只要向前踏出一步,路自然會顯現出來。每天算算你讚賞過別人幾次。如果你從不讚賞別人,表示你的驕傲、虛榮心、嫉妒心相當重。

有一則唐僧取經的寓言故事:唐僧玄奘大師前往西天取經時所騎的白馬,原只是長安城中一家磨坊裡的一匹普通白馬。這匹馬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只不過一生下來就在磨坊工作,身強體健,吃苦耐勞,從不搗亂。
white horse
玄奘大師心想:西方天竺取經路途遙遠,去時要當坐騎,回程時要負馱經書。況且自己的騎術又不是很好,還是挑選忠實可靠的馬吧。選來選去,就選中了磨坊裡的這匹馬。這一去,就是十七年。待唐僧返回東土大唐,已是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這匹馬也成了取經的功臣,被譽為「大唐第一名馬」。 Continue reading

人類心意識的作用 超越體驗者的境界

為了幫助大家瞭解靈界基本定律裡的”剎那生滅”,底下是霍金斯 (David R. Hawkins) 以現代語言、科學的解說。要明心見性,就是要超越體驗者的境界。

霍金斯(David R. Hawkins,6/13/1927-9/19/2012) 是近代明心見性的靈性大師。也是信堅的啟靈師父之一。mind2a在他的最精彩,總結論的最後著作(2006) “明心見性,篤信非二元性” (Discovery of the presence of God: Devotional non-duality) 一書中,以現代語言,闡述人類的心意識作用,剎那不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以及如何明心見性。信堅翻譯如下,供大家參考。 Continue reading

略論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最近信堅一直在體悟這句偈語。當修行接近不起心、不動念,用心如鏡,沒有起心動念,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時,心如止水。雖然平時無思、無想、無住、無念(無知),但對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原來智慧是本有,不是由多聞多讀,而是因定得慧 (六祖是個好例證;師父常說她文詞不好,不善表達,信堅一直認定這是推托之詞,須要更上一層樓,才能突破。以後有機緣,還得向師父請教此論說)。

近半年來,信堅平時好像無所事事,腦海一片空白。但一有因緣,須要解說疑難問題,或對經句有所解說,就會下筆不停,半個鐘頭就可寫出洋洋一大篇文章。譬如敲鐘,大扣大響 (無所不知) ,小扣小響,不扣不響 (無知) 。一切法門,莫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