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裡有一首偈頌:「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是一句相當有名的偈頌,看似平凡,卻深含義理,是諸法實相的具體描述。古今大德對此的解說,百分之九十九,都依俗諦,依文解義,文不及義。如隔靴騷癢,騷不到癢處。一個人的修行境界,是否明心見性,只要看他對這句偈頌如何解說,就可一目了然。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凡有言說,皆無實義,義在言外。人是活的,字是死的。對於一乘佛經,如法華及華嚴,世人往往依世俗觀點,依文解義,斷章取義,誤入歧途。難怪起信論一再強調,看經書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諸法實相。唯證乃知,法爾如是。
華嚴經云: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但我們也不能亂看法師對經文解說,否則易入歧途。看經解要看已公認的明心見性聖人的解說,才能了解如來真實義,才不會誤入歧途。看經書要有智慧決擇,要有明師指點,盡信書不如無書。亂看解說,不如不看。
二、靈界基本定律
在解說此句之前,須對靈界實相有正確認知。它可簡單的歸納成一條基本定律 (或者說,基本假設) 。這基本定律,唯證乃知,法爾如是。對不信或還沒證悟的眾生,可以將它們看作是基本假設,有待求證。依此可推論到一乘佛經裡所描述的諸法實相。
第一義: 宇宙萬有的本體,叫做 性清淨圓明體。這是所謂的造物主。即我們熟知的所謂真我,自性,佛性。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基本定律: 由本體起作用,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相依緣起)。一念起,宇宙森羅萬象,一時海印頓現,剎那隨念生滅。[即所有十方三世的森羅萬象,缘聚而現,都只是在各自的時、空點上 (當下、此時此刻、moment) 一時頓現,剎那存在。]
信堅註: 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海印是妄盡心澄,萬相一時頓現,如印印物,沒有先後,沒有遠近。[印,像中國人印章蓋印,印章上很多字,一蓋下去,這些字統統現前,沒有前後。] 有如 澄清大海,頓時映現,森羅萬象。
三、物不遷論
由上面的基本定律,可以推論物不遷之真理,以為闡釋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的根據。物者,指所觀之萬法,即宇宙間的森羅萬象。不遷,指諸法當體之實相。眾生以常情妄見,認為諸法念念遷流,有如大江東去,狂風怒號,山崩地裂。但若以實智觀之,則頓見諸法實相,當體寂滅真常,一時剎那頓現,了無遷動之相。物不遷,是說諸法如如不動,故諸法不去不來、不生不滅、動靜一如。(只有當下一念,無地第二念)。
物不遷,如以靈界基本定律裡的刹那實在,相依缘起的角度來理解,則能豁然貫通。因只有刹那真實存在,故諸法只於于其存在之刹那(此刻、此地),方為真實存在。宇宙萬事萬物的現相,在當下、此刻,是一副靜止的無限次維度的全息圖 (hologram)。眾生念念成形,念念相續,故有相似相續相,才有時間、空間,才有因果、業相。
從時間不遷來說,每個顯現都只是在自己當下那個時間點上的刹那顯現、真實存在 (當下、此刻、此地)。每一現象的顯現,都有無限因緣,但都毫無關聯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而且隨念,剎那生滅。過去的現象住在過去時,現在的現象住在現在時,彼此是毫無關連的不同的現象。因此過去法,没有來到現在,現在法,没有過去,没有任何往来動轉的迹象。這就是時間不遷移,唯一的真實存在是當下一念。其他時候,所現的相,如幻、夢、泡、影。了不可得。
從空間不遷來說,沒有一件物體,從此處被移到彼處。理由是俗間所謂移動,是指物體在空間中,不斷的遷移,而有了位置的變更。但依頓現、剎那生滅定律,運動中的每刹那的顯現,是完全不相關聯的物體。(被移動是六根對六塵,起心動念,對相似,不同物體的相續相的迷惑)。因此,並没有同一個物體,從此處被運行移動到彼處,這叫空間不遷移。
上面所說的現象,可用放電影來作比喻。眾生對宇宙萬相的運行的認知,有如看電影。電影播放是每秒鐘播放24幅靜態的畫面,因為放映速度快,導致第六意識的錯覺(視覺暫留,相續相),我們的見聞覺知,起心動念,念念不住,以為物體、影像在動。如果把電影機的速度調低到一秒鐘只投放一幅畫面,那在銀幕上看到的只是一幅幅獨立的靜態圖像,個個獨立。這時,我們的心意識就不會感覺到電影上的人物在活動。我們所謂的時間、空間,只是影片投射在銀幕上的先後順序而已。所有底片圖像,同時存在,各各獨立,靜止。這個放慢放映速度 (slow motion) ,是理解物不遷的最好的比喻。
所謂明心見性,是心意識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因此所看的外境,是一副副的靜態畫像,海印頓現。修行達到寂靜的靜界,瞭知、證悟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只是”剎那頓現”,就是明心見性了。就如菩薩問明品第十的偈頌所說,僧肇《物不遷論》的偈頌一颂同一樣道理:
譬如河中水 湍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 猛焰同時發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長風起 遇物咸鼓扇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旋嵐偃岳而常靜,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竟注而不流,
野馬漂鼓而不動,日月經天而不周。
憨山大師年輕的時候讀《肇論》,對“旋嵐偃岳”等四句疑惑不决。後来讀到一則故事, “梵志從小出家,到他回故鄉時,頭髮花白,鄰居見了驚訝地說:昔人還在呀!梵志答說:似昔人,不是昔人。憨山大師讀到這里恍然有悟,昔人非今人。
然後憨山大師現量証到了“物不遷”的境界。他在禮佛時,不見有身體起動的相,飛葉满空,見葉子没有任何飘動,只是一幕幕不動的飛葉满空圖。這是因為憨山大師修到了没有心意識分别,所以現象,各住各位,本來没有遷移過。而我們心意識,念念不住,它會在一瞬間,把前前後後的一時頓現景相,誤認為是同一個事物,在從此處移到彼處,由此生起運動的錯覺。
四、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正解
正確解說此句,要依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經文。較淺顯、明瞭的解說,要看上章所解說的僧肇”物不遷論”及”憨山注解”。
所謂静止,是說一件事物,在時間上,仍停留在同一地點。最起碼要有兩個刹那的安住,才能安立。一刹那就變了,怎麼能說是静止?所謂動轉,是說一件事物,隨時間,由此處移到彼處 (遷流)。同一個物體,在時空中遷移,但是因為刹那生滅的缘故,找不到不變的同一運動者,這是萬物本無動静的道理。
所以,依上節所說,“物不遷”: “萬物從本以來,法住法位,從來没有遷移過 (世間相常住)。” 從時間、空間不遷來說,每個顯現,都只是在那特定的時、空點上的刹那顯現、存在 (當下、此刻、moment)。每一現象的顯現,都毫無關聯。因此,在靈界,凡所有相,剎那生滅,同一事物,無所謂動靜。不同(相似)的事物在運動,在靜止。在紛紛雜亂的現相中,只有一幕幕彼此不同物體的顯相,除此之外,没有所謂物體來去、動靜。
是法住法位是說宇宙間萬相,在其法位(當下,此地、此刻);世間相常住是說森羅萬相,一時頓現。當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達到念而無念時,念念都專注在當下,此地、此刻,我們無時無刻都見到諸法實相的海印頓現,念念都停住在諸法實相裡。瞭解了這道理,就明心見性了。
當我們一念不起,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時,是諸法住法位。此刻無住、無念、無著,常住於涅槃。雖有一念,沒有二念,因之,諸法如如不動。世間相常住,是說諸法不遷不移,永遠住於現相的當時、當念,沒有來去,生滅。
憨山注: 是法住法位等者。以佛稱性說法。謂之海印森羅常住用。其所說之法。皆不動本際。故住法位。以住法位故。世間相即常住實相。是則無有一法非真實者。道場所證如此而已。所謂本住法。乃實智也。
言是法者。即前所知之法。所以常無性者。由住真如正位故。以緣生無性。緣起即真。由即真故上云無性。言法位者。即真如正位。故智論說。法性、法界、法住法位。皆真如異名。世法即如。故皆常住。謂因乖常理。成三界無常。若解無常之實。即無常而成常矣。常與無常。二理不偏。故涅槃況之二鳥。今於道場。證知一切世間無常即真常理。猶懸鏡高堂。萬像斯鑒。二而不二。不可言宣。以方便力假以言說。一尚假說。況有二三。清涼云。上法字指諸法。下法字指真如。言一切諸法皆住真如正位理中。既住於中。全體即如。性常相亦常。故云世間相常住。即諸法如義也。前解依此。肇法師云。皆指諸法。一切諸法。皆住法之自位。以緣生無性。一剎那間此法生。即此法滅。無容遷至餘處。昔不至今。今不至昔。此不至彼。彼不至此。豈非法住法位乎。
憨山大師三十歲時在五台山坐禪。起先,時常刮大風,萬千空穴都在怒吼,山涧裡化了的冰水在冲擊奔腾,震耳欲聾。静裡聽聲音就像千軍萬馬奔騰,喧鬧異常。憨山大师就去请问妙峰禅师,禅師说:“境由心生,非從外来。聽古人说:三十年聽水聲,不轉意根,當証觀音耳根圆通。
溪水上有一座獨木橋,憨山大師天天在橋上端坐或站立。最初水流聲很明顯,久了動念才聽到,不动念则聽不到。有一天,他坐在橋上,忽然忘掉身体,音聲當時就静下来了,從此之後,各種聲響都寂滅了。[所以妙峰禅師说:“境自心生,非從外來。”憨山大師修定没有動念時,就聽不到水聲。再後來“眾響皆寂”,明心見性了。] 又有一天,憨山大师吃完粥经行,忽然站着入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就像大圆镜那樣,山河大地都影现其中,等到觉察,则明明朗朗,尋找自己的身心了不可得。當時說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塵俱洞徹,翻身獨破太虚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 信堅 5/5/2013
宇宙間萬相,在其當下,森羅萬相,一時頓現。念念都專注在當下,念念都停住在諸法實相裡。杏州淚盈眶,感謝教導。
一真法界,諸法實相,一言以蔽之: 萬法唯心,海印頓現,剎那生滅。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法華已經事先說明,這偈是世尊以方便法開講法性甚深奧秘。因為是講法住智,故經中此品以智慧第一之舍利弗為請法…………..
蓬萊米師兄:
佛說八萬四千法,,人人皆有一妙根。
唯有祖師西來意.,不在八萬四千門。
佛法皆是指月之指。明【指】真義,難在言外。 感恩 師兄一直以來十方智識教導。讓在來米沒有花錢安心修行。
霍金斯大師說;人心意識加工比量時間為萬分之一秒。佛教梵典記載,一念之間為千分之十八秒。將兩者相關計算;識智思維的一念成形,是經有一百八十次的比量擇 一而現,如此說來世智聰,是夠犀利了。但依此看來,還有更犀利的照智,在來米的想像—【照智思維的一念,應是無量思維隨緣應現】。因此同樣的世聰,修行者人生多了實義澄澈之心;
【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目前的體悟是—–佛性有如寶鏡映現萬物,澄澈頓現剎那真實。另外感覺與【法住法位】同類的字意有—–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萬法唯心所現—-以上報告;
在來米敬上
在來米師兄:
今早正想,很久沒收到師兄的信息了。
此文所說,是見性者的境界。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但以假言說以示義,意在言外。主要是說,一念起,森羅萬相,海印頓現。若能止於一念,沒有第二念,則諸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眾生念念不住,念念成形,故有相似相續相,而有時空,因果業報。
師兄妙論: 達摩祖師西來意,不在八萬四千門中。也是一種特殊見解。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是對上上跟人說。這修行法門,只適合於六祖之後,約一百年間。當時風雲際會,機緣成熟,有見性明師棒喝。之後的禪修者,沒見性明師指點,根性降低,以中根或上根,而想模仿上上根人的修証法門,都是盲修瞎練。
信堅主張,以現代人的根器,應該禪(宗)、教兼修。先開智慧,再開圓解,以解導願,以願導行,才能証悟菩提,明心見性。此即華嚴經所說,信解行證,的修証法門。
蓬萊米
師兄好:
師兄解說甚是精彩,末學讚嘆。
就聖境界而言,空有一如,體相一如,不生不滅,時空統一,體如如,相亦如如,當然世間相常住。凡夫住差別相,分別執著,故相因時空變異壞空,而現無常。
諸法師所言亦不虛妄,可參考。至於境界,唯証方知。
世昌師兄:
師兄深入佛海,深解諸法實相,是位菩提道上的菩賢行者。還望大德,不吝賜教。
解說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的最好譬喻,可用放映電影來解說。影片是由一卷不同的個別底片所組成。每放映一張底片,該底片所含圖案,海印頓現在銀幕上。一秒鐘放映二十四張,利用視覺暫留原理 (影像會停留在視網膜 1/24 秒),我們眼識會將張張影像連接起來,因而有相續動相,有時間前後。我們視覺誤以為時間、動相是真實的,其實真相是張張不同,快速生滅相所組成 (就如憨山大師所證)。諸法實相亦如是。每張底片,就是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永遠存在,隨時隨地都可啟用。
靈界實相,不可思議,唯證乃知。普賢三昧,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眾影像。廣大無礙,同於虛空。身遍剎海,剎在身中,身遍身內剎,剎入遍剎身。一一塵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剎。一一剎中有世界海微塵數諸佛,這是佛境界。
信堅
_____
師兄精闢解說佛法,末學讚嘆。
不過佛法是用來解脫成佛的,是自求內証的聖性智,至於即空即有非空非空非有的中觀的聖境界,更非思議所能及。
福慧圓滿自見性 悲智雙運莫蹉跎
捨離三界貪瞋痴 頓入解脫自在門
願以共勉 一切吉祥
世昌師兄:
師兄深悟佛理,信堅敬佩。謝謝師兄教導,一再提醒,諸法實相,不可思議,唯證乃知。信堅仍在行證之中,還望師兄,隨時不吝指教。
修行佛法,不出信解行証。信解行證是一體,不可分割。要有行証,才能更深入信解。有深入的信解,才能更進一步的行証。
但圓融不礙行布,以教初機,有正知、正見、正修,才能入佛法海,証悟菩提。以不動佛智,而成正信,以證十信位,發菩提心,以入佛住。信解導行,發願迴向,證悟菩提。
信堅此地的回應,主旨在解說 “念佛法門” 的要義。”正信正解” 是正修念佛法門的根本信解。才不會盲修瞎練,一事無成。
信堅近日,參照一生所學經典,深悟 “無量壽經” 是華嚴經前十二品的簡易、通俗本 (跟淨土大德所說,仍有差別。信堅認為,”無量壽經” 是小本華嚴。還不算中本)。阿彌陀佛是毗盧遮那佛的別名,西方極樂世界是華嚴一真法界的別名。因此要真修念佛法門,一定要先信解華嚴經前十二品 (尤其是第七至第十二品,裡面包括發菩提心、信願行的正知、正見、正修觀念、細節),才能証悟,”無量壽經” 所說境界 (一真法界、諸法實相)。還請師兄,對此論說,加以指正。[如果機緣成熟,信堅當另寫一文,詳細解說]。
信堅現依世昌師兄所說及與錦地師兄共同研討因緣,正在草寫 “信堅近年修行感悟” 一文,裡面將對師兄教導,作更深入回應。
信堅
感恩您的回復,並期待拜讀師兄新作,願兄福慧具增,早証菩提。
信堅師兄,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句解說得很好,感謝!
一些小小問題請教:
1)「宇宙萬事萬物的現相,在當下、此刻,是一副靜止的無限次維度的全息圖 」,所謂「全息圖」,究竟涵義為何?譬如,現在寫信向您請教、腦波流動不已;那麼除了眼前的山河大地外,您也必須感受到我(以及其他有形、無形眾生)的腦波,才叫「全息」。是嗎?進而言之,每個眾生身體內每個細胞、及其構成的四大(及其運作),我們也必須通通感知到,才能叫「全息」?
2)在當下、此刻,是一幅靜止的畫面,這還好理解。但畢竟法界剎那變動不已,此時證悟「實相」的人,又看到的是甚麼?一幅幅慢動作分解、每一幅都是「全息」?倘如此,憨山大師(在時間過程中)仍會看到整個拜佛的動作,怎會產生「無起倒相」?是否他定力太強,所緣放在禮佛的「概念」上、而非動作上,才會產生這種感覺?
期待您的指導,謝謝!
雋仁師兄:
真高興收到來函。好久不見,想來一切已安頓就緒,回復平靜了吧!
關於全息宇宙,信堅園地有兩篇文章詳細介紹。師兄有空可稍瀏覽一下,就可知全息的真義。
玻姆的整體性、全息宇宙、和隱卷秩序理論 第一集: 信堅前言及導論
全息宇宙解說 – 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認知我們生存的世界
宇宙一體。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每一部分中都包含著其它部分,同時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
全息底片裡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就像每個人的每一細胞都有構成整個人體的藍圖。即華嚴經裡所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因此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息息相關,互相感應。所謂 “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就是為何佛菩薩 “無所不知,無所不在,應遍十方” 的原理。
一幅幅慢動作、每一幅都是「全息」,因為它海印頓現。頓現的是整體。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只因念念相續,念念成行頓現,因此而有時空、因果。
此靈界實相,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唯証乃知。不能以俗世言語思維理解,只是相似的譬喻,法爾如是。
信堅
略读仁者三两悟见!感叹您的世智根深,君本具大乘根基,奈何此世趣着知见,牛角尖里妄觅乾坤。何为不可思议?何为究竟?记得一位禅师说过: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啊!且看眾生的心,无量心生,无量心灭,无有疲厌,无有穷尽,是为求出无期。
歡迎禪宗大德,有緣光臨,參觀信堅園地,並且不吝賜教,多謝!
個人靈性,有無量不同階層。修行的進階,也有很多不同的步驟、境界。”蜩鳩與大鵬,所見不同,一地不知二地事,唯佛與佛,乃知究竟”。以自己的境界看別人,總是格格不入。
修行首要由定生慧,然後 “明理、明心、見性”,再次 “悟後起修,入世歷事煉心,說法度眾生、去除無明習氣,…”。大德所說,仍在初始,起步階段,仍以禪宗,公案文句,應用到所有修行人…。這是為何,禪宗自宋代以來,一蹶不振的主因。
看文章論文,主要目的是你由文中得到什麼啟發與領悟,而不是依文解義,評論所說的語言字句。
信堅師兄: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有憨山大師註解、肇法師云、清涼云、等註釋,加上 信堅師兄闡註,能了然真義,行者當已妄盡心澄。杏州目前稍感抓到一些真義,如後述。
根識黏著,則物遷、時間遷、空間遷,如何不遷?答:死掉就不遷,問題是我還活著。
是(諸法)法之法性,是緣起空的無自性。【緣生無性】,無性即沒有一定的個性、方向,不能猜、預設、獨力。緣起於剎那剎那,每一剎那都可能注入不同因緣,因緣無限,變化無限,因此每一剎那,看成都是一個新的緣起,順道靜觀,不用意識心去黏,即可不遷。法位之法性(佛性),是菩提自性,真如之體,諸法體起,佛性含合法性,作用靈知靈覺,如如不動,因此【緣起即真】。
能誠心接受每個剎那當下,反省、圓通不解。修練攀緣之意,合順諸因緣起,相信處事就輕鬆多了。以上心得報告。
杏州敬上
杏州師兄:
師兄以超光速送來評論,讓信堅應接不暇。
一念森羅萬象,海印頓現。念念成形。有如電影的膠卷。一張一張的在製造,以心意識觀此電影,就有相續相,就有時空,物遷、時遷、空遷。死掉了還是在變遷。屍體腐爛,靈魂六道輪迴。無念無著就不遷,仍然看到一張一張的底片,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信堅
如是因; 如是果。
何为 无为法?
何为 有为法?
師兄所問,詳見 天親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大乘百法明門論”: ” 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 心法有八種。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種。色法有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無為法有六種。合計為百法。[詳細解說,師兄可到網路查看]。
簡單的說,”有為法” 泛指由因緣和合所造作之現象;狹義而言,亦特指人的造作行為。亦即一切處於相互聯繫、生滅變化中之現象。在百法之中,前面的九十四法,皆是有生滅變異的有為法。皆依因緣造作而生滅無常,所謂「因緣和合則生,因緣分散則滅」。
“無為法” 則是離開因緣造作,不生不滅,湛然常住之法。在百法之中,最後六法,才是清淨寂滅的無為法: “虛空無為, 擇滅無為, 非擇滅無為, 不動無為, 想受滅無為, 真如無為”。[真如無為 才是真正的無為法。]
信堅
谢谢信坚兄。
有言: ‘因果同时’.
何以见得?
有緣師兄:
佛經常以蓮花表清淨、因果同時: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蓮花開時,蓮蓬已現。
一真法界,諸法實相,一念森羅萬象,海印頓現。隨念剎那生滅。因此,就沒有所謂空間與時間的觀念,也就沒有”因果”這觀念。勉強可說 “因果同時”。
念念成形,而有相續相,而有十法界,而有時空、而有因果,而有輪迴。
信堅
何为死; 何为生?
一切生命体皆无法预知死。
若能确实明瞭死生,是否已能掌握生死,而从生死中解脱出来?
有緣師兄:
師兄最近所問,皆是宇宙人生的大問題。須彌聚筆,海墨難書。信堅在此,先簡單回答,詳細道理,以後再慢慢討論。
道德經云: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佛經云: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哲學家說: “身不是我,是我所有。” 故知: 無中生有為 “生”。由有歸無為 “死”。其中不生不滅的是 “真我、自性、佛性”。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中生有,有返於無,有無相生,往復迴旋,道法自然。是萬物運動的規律。有生必有死,是眾人皆知之事,亦是千古不變之真理,如同萬有引力一般。
通達明瞭,事實真相,只是解悟。必須依教奉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才能回歸自性的智慧、德能,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入了一真法界,才能從生死中解脱出來,才能掌握生死。
信堅
感谢信坚师兄:
末学以往曾参考”阿弥陀经要解”,但阅到某页而搁置了好一段时间。如今再读,发觉所停留之处,竟然是师兄先前所提到的”大乘百法明門论”。
有缘人
願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來持正法,自在而行體悟之法。
感恩信堅師兄分享~
令學佛人知道如何體悟「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信堅註: 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海印是妄盡心澄,萬相一時頓現,如印印物,沒有先後,沒有遠近。[印,像中國人印章蓋印,印章上很多字,一蓋下去,這些字統統現前,沒有前後。] 有如 澄清大海,頓時映現,森羅萬象;或如明鏡,頓現物象。
依末學淺見來聊聊,就像吃飯這法,許多人都明白。
肚子餓就去吃飯,肚子不餓就不吃。
如果以吃為印章,吃就”印”,不吃就印下這個”不印”。
雖然印下去通通現前,但印與不印卻是無常,當下由印者決定。
印者吃,不印者不吃,久久不吃則會死,久久不印墨水乾。
因久而變,變是無常,無常的長久是有常,無常和有常,沒有先後是”法住法位”。
吃飯與不吃;印下與不印等前後無常,印下第二印三印四印等。
生出第二印是印上加印,變出各種世間相,比如飽了想吃更好吃的多印一念。
拿印者,印此拿相,印物者,印此”物”與”印”相。
印成則有印子,有印子就生出印子的上下左右前後六方空間。
也生出印之前,印之中,印之後的時間相續。
言不盡意,所以見言則印”言”相,生出能印與所印的相續相。
因此各種相續相印則”世間相常住”。
上面這是以印來述說。
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如果以明鏡來比喻較為適合。
明鏡與印之不同,印是有能印與所印之相,能拿與不拿之相,有所執著造作。
明鏡則是不拿而能照形相,不取也能印萬法,不動而能照其物,不變而能變。
無我見、隨緣而現、隨緣而變,較符合三法印,涅槃寂靜即是不生不滅。
言不盡意多說無益,但如掃塵就必須揚塵,不掃則塵多,實際執行如明鏡照物。
明鏡本明而無須印,萬法如一、隨緣應物、當下體會、隨緣而過不再執著留戀。
願各為菩薩明心見性早成佛道。
白睡醒師兄:
法華經方便品偈頌:「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一句最難解說的 偈頌。古往今來,許多講經大德,都是依文解義,以俗諦解說,不解如來真實義。
最好的解說要看古代見性聖人,如僧肇及憨山大師的講解。 如僧肇大師 “物不遷論” 裡所說”然則旋嵐偃嶽而常靜,江河兢注而不流” 及 憨山大師的 “肇論略注” 裡的 “但見飛葉滿空,葉子沒有任何飄動”。也就是 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 裡的偈頌: 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這是一真法界,諸法實相,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唯証乃知。
信堅
白睡醒師兄:
信堅園地這班明心見性的列車,永遠是繞著圓,行駛著;無論甚麼人都能隨時上下車,沒有前後;
先前直覺 顏顏師姐的虛懷直白,卻感是同求佛道真心道友,今又有 白睡醒師兄不吝分享,鼓勵在來米上進,至感歡欣;在此就依 師兄所述,提出感想。
諸法無常,為因緣所使;諸法無我,描述萬物一體。涅槃寂靜,世人先天本性;三法一印明鏡頓現,不識不知,超越世表,唯證乃知是佛道。
【當下由印者決定】世人當下決定各個不同,佛佛相知隨順性德。
【印者吃】印是頓現,印上加印還是頓現;即印即銷,印上加印井然有序。吃是受,不吃也是受。有受之感即落於識,已離涅槃寂靜。
【拿印者】非人也,【印】乃道之(化),天是拿印者。
【相續相】印印所印雖言說是相續相,實像為
【相續相】印之所印印,雖言印印相續,實相為各自獨立,各各不相知。每個當下有無限(因緣),每個當下是(萬物一體)變化。每個當下又是無量多維之相,當處生滅。
無我見,見天道。
隨緣而現是自然。
隨緣而變是眾生。
隨緣變化是佛菩薩功德。
揚塵–(在)理事通達,掃盡–(來)明鏡照物。生(米)煮成飯,大家都可以吃,哈哈。
目前我還在 顏顏師姐所說的生生死死的進層(反省入行證不容易),也很認真執行她所說的真心話。在感到似乎摸到佛邊邊,小雀幸法喜之餘,又發現 信堅師兄{一生成佛修證法門}文章中,增多了篇幅,但語意更淺顯;不過咧;還是要假裝課業繁重,哇哇叫一下,既有文句都還悟不通,又來新的。
在來米讀不懂佛經原文,都是讀 信堅師兄的解說;其實這樣解悟就很吃力了。若是 信堅師兄硬要我讀原文,我-我-我就死給他看,但相信 信堅師兄會說:你還要(再來)嗎?;???看樣子還是實際努力,能一生成佛才是上策;呵呵。
註:
問:請問在來米,你怎麼知道 信堅師兄 會這麼說來挽留你免死;萬一 信堅師兄說:那好吧;菩薩就順其自然了;那你怎麼辦?
答:???各位看倌救命啊—-
信堅師兄、白睡醒師兄、在來米師兄好:
周末,有鑑於昨日信堅師兄提及又重讀完 憨山大師的《肇論略注》,顏也跟著上網下載了 僧肇大師的《肇論》和 憨山大師的《肇論略注》,如獲至寶!剛排完版、標妥完重點,等不及明天印出來讀。
來園地走走,偶遇在來米師兄點名,難怪剛才耳朵不太對勁!!
專心之餘,完成《肇論》及《肇論略注》排版,始聞窗外悉悉窣窣聲,一問,方知一日天雨未停。
一真法界中,雨是否停在滿天?地上水珠滴滴,應該也各各不相知吧。
塵窗外,水珠,一滴一滴,各自落地,因為不相續,才會悉悉窣窣吧。
一下午,坐不離席、耳不攀緣。悉悉窣窣,聽而不聞,始覺雨聲,天色已暗。此時,天真的耳朵,告訴盯在螢幕上的眼睛:下雨了,看到沒?!
顏顏敬上
Is causality an illus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XDDg0TLmAQ
Dagang師兄:
歡迎師兄有緣參觀信堅園地,並留言 (孫悟空到此一遊)。
多謝送來這有趣的 YouTube 檔案。作者從量子物理的觀點來解說因果關係 (causality) 與相互關聯 (correlation) 之間的差異. 全文以量子力學術語、英文解說,又臭又長 [幸好碰上信堅是 “量子場論 (Quantum Field Theory) 的專家,才不會被其言論所混淆]。此youtube影片,主要是解說 “直接 (線性, linear) 因果關係” 間的矛盾,及眾生混淆”因果” 與 “關連” 之間的差異。但這不是佛經講的因果關係。
不過,由這論題,引出了因果關係 (causality) 這論題的廣泛性及眾生對其真意的廣大誤解。佛經講的是 “因、緣、果、報” 四部曲。每一 “果報” 皆有無量 “因緣”,而且 “因果通三世”。
同時,這個因果關係 (causality),也依眾生的靈性階層、智慧高低、而對實相,有不同的認知。[請參看本園地的一篇文章: “略說因緣果報“。]
信堅
所说有理,但似乎不透彻。其上下文是“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因此“是法”讲的是一乘法,也就是诸法实相:诸法本不生灭。“法位”就是指五位百法,也就是一切境界。“是法住法位”连起来,就是说一切法实不生灭,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万法如如,(如者,平等无差别)这便是一乘了义,所谓真如第一义谛。下面“世间相常住”,常住即无有变异,非生住异灭。什么意思呢?《楞伽经》大慧菩萨赞佛偈里说“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可以说“世间相常住”就是”世间离生灭”,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如虚空华,空本无华,因虚妄分别故,似有华现。实际理地,无有一法可得。依一乘实相印,诸法本不生灭故。
jwang師兄:
為之一驚!師兄 一語切中,能如此精簡,當下闡明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真實義。
一真法界、真空妙有、煩惱即菩提⋯,在來米以為也是古大德所悟,描述真如萬法同義語。
在來米研讀 此篇(不同時間點讀了幾遍),感覺是 信堅師兄 當時時節因緣所隨機分享。猜想亦是 所謂(似乎不透彻)的因緣。
在來米敬上
在來米師兄:
文句標點位置會讓文意迥然,而落掉文字那就百口莫辯了。對於 jwang師兄 的回應文,漏掉了【師兄】二字。◕‿◕
原本想表達~~在來米研讀 此篇(不同時間點讀了幾遍),感覺是 信堅師兄 當時時節因緣所隨機分享。猜想亦是 (jwang師兄)所謂(似乎不透彻)的因緣。
信堅師兄 的教導;在來米至今深信不疑;是修定開慧的泉源,因緣時節的分享(信堅師兄感應當下隨機教導),篇篇文意通一乘實相。
此篇{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正解}就是在闡明諸法實相的義理,意會實相。
在來米為之一驚;是以為(jwang師兄)的用語,緣自正確佛經古大德用語,解釋也通。在來米是一在園地所學,有信心正知正解正法,才會天馬行空的解釋如下:(靈感來自 jwang師兄;根基來自 信堅師兄)
是法,住,法位 – 諸法實相,就在,一切境界
世間相,常住 – 一切境界,沒有來去
對於 jwang師兄 的心得回應,如何解悟(无有一法可得)(诸法本不生灭)尚未提點;jwang師兄僅是摘錄用語。
唉;真的是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總之無頭無尾的胡言,自己就要負責成長自己;遇到 精密的 師父 不成就也難。◕‿◕
在來米敬上
在来米兄,谢谢你的回复。一孔之见,不足为凭。
至于如何解悟诸法本不生灭,推荐阅读《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对“一实境界义”的阐述。“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
因此,心心所法互为宾主,念念建立。十八界皆以因缘建立,无实无虚,离于生灭。以相似相续故不灭,以空虚无体故不生,故说本不生灭。因此“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请同学们斧正。
空,有「真如本性」的究竟空,以及「物質」的空,二者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東說西說,說的是都是「體相用」,體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三位一體的。
不二法門:諸法實相,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生不滅,不有不無,…..;同樣地,亦一亦異,亦常亦斷,亦生亦滅,亦有亦無…..。離所有分別,即是平等一如的不二法門。
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了解了真義之後,重點在於依教奉行。去除執著、分別、妄想,「是法住法位」這句真義究竟為何,大眾就等證了實相以後再分享如何?
顏顏敬上
jwang師兄:
誠如 顏顏師姐所言,我們在盲人摸象,尚未見性,因此還在佛門口徘徊,等入了佛門,才能有此篇【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正解】共同意會。不以意識心各說成理。
在此摘錄約四年前;信堅師兄 給在來米的解惑~~~【此文所說,是見性者的境界。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但以假言說以示義,意在言外。主要是說,一念起,森羅萬相,海印頓現。若能止於一念,沒有第二念,則諸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眾生念念不住,念念成形,故有相似相續相,而有時空,因果業報。】
[信堅註: 底下在來米師兄,引用信堅園地文句,詳加解說。全文相當長,信堅在此,將它刪略。(在來米師兄,真對不起,還請海量包涵。) 點到為止。不必大費口舌。明者自明,不明者多說無益。諸法實相,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動念即乖,開口便錯,唯証乃知。]
在來米敬上
jwang 師兄:
多謝來函指教。師兄精辟理論,表示已深入佛法,真難能可貴,恭喜! 關於這解說,古今諸大法師,都以不同語言文字,以指標月,從各種不同角度,指出真月的方向,但非真月。
師兄的長篇大論,所說都是諸法實相。信堅完全同意師兄對 “常住” 的解說 “諸法從本以來,無有變異,無有生住異滅”。但為何如此說呢? 道理何在? 諸講經法師,都在這些名詞裡繞圈子、打轉。但沒指出其最根本道理。
歸根就底,其源頭是信堅在另一文所指出的 “靈界基本定律”: 由真如本體,一念起,宇宙森羅萬象,一時海印頓現。念念成形,念念有識。如印印物,沒有先後,沒有遠近。有如澄清大海,頓時映現,森羅萬象。[華嚴經問明品;僧肇的 “物不遷論”、 與憨山大師的證悟,都是解說此理]。
其他的一切論說,皆是此基本定律的推論。詳見此園地另一文: 一真法界的基本定律 與 華嚴十玄門 解說”
ps: 信堅本不想回應此容易引起 “語言文字爭論” 的問難,明者自明,不明者仍追逐不捨。本想也許忠實讀者如在來米,會有一番正辯,不料仍是誤解,對信堅所說,沒有信心 🙁
華嚴經所說,諸古見性大師,如僧肇、憨山,有修有証,絕不虛言妄語。六祖壇經云: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信堅
信坚兄,谢谢你的评论。很喜欢你的网站,与同学们交流,不亦说乎!
的确,法尚应舍,何况月指。所谓“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可能也是这个意思吧?
世间刹那建立,一时顿现,念念相续。所谓各住一世,古今不相往来, 肇师所诠,似乎偏于缘起,所谓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而“世间相常住”,似乎兼顾缘起与第一义。世间相者,十八界是。十八界是因缘法,刹那生灭,无时暂住。这是以在缠角度,说缘起之义。然而他说是“常住”,这是从本质上诠第一义。以不了法界一相故说有无明,以无明妄想故,世间建立。因此世间者,即非世间,是名世间。若无妄想分别,则无一切境界差别,无差别者,则法法平等,诸法如义建立矣。
不吝鄙陋,抛转引玉,望同学们海涵斧正。
無論所見是靜相是動相, 是連續相或不連續相, 基本上這二者並沒有離開相而見到諸法實相, 實相無相, 非相非不相, 諸法實性, 實性一性, 一性無性, 因無性故乃有隱現幻化諸所有相, 所見皆非實, 故離一切相是名諸佛, 所以這句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講的並不是就華嚴的海印三昧而說的, 因為文句上看不出有那個味道, 況且海印三昧主要是在說明心生萬法宇宙頓現的原理, 並不是指諸法實相就等於海印三昧所看到的靜態影像, 這中間還是有差別的, 因為任何靜止畫面還是由心而現, 只不過沒經過識變罷了, 能見到一張張靜止畫面, 基本上是離開了心意識對時空的執著與分別, 但是還沒斷盡根本無明, 也就是說還不能永歸於法位, 所以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這裡主要要表達的是大乘法的一實相印, 也就是說若是覺了一切法歸於法位則皆是涅槃實相, 一切法不生不滅, 無入無出, 故曰常住, 如果說海印三昧的原理是諸法本性, 此乃錯解, 因為諸法無性, 上面已經說過了, 海印三昧之所以能現, 在於心, 無心則不現, 若心有不同, 所現亦不同, 不能用海印三昧概括一切法界性, 法界性不執一法, 無金科玉律, 凡是佛所說法皆是方便說, 非決定論. 究竟義無言說不可說, 以上個人小淺見, 若有錯失還請海涵, 無有說者說無有聽者聽
補充一點, 單單就法華經這一句 (是法住法位 , 世間相常住) 來說 所見的境界最少在八地菩薩以上, 在程度上是高於海印三昧能見的境界, 從初住一直到七地菩薩 或可漸次淺深入於海印三昧, 但是說到涅槃實相, 真正寂滅都是到圓滿佛果才能證得, 八地是證無生法忍, 知一切法本不生滅, 所以由此淺深漸次入於涅槃, 而且法華經強調一佛乘為重點, 無有二乘三乘, 這句話實在是在闡述佛究竟義, 這一點提出來說明為何海印三昧還無法完全涵蓋涅槃實相, 也就無法對 (是法住法位 , 世間相常住) 徹底解讀, 因為嚴格來說, 這個涅槃境界,諸法不生不滅, 不入不出的常住相, 唯佛才能圓滿證得, 以菩薩來說, 未得無生忍以前, 無法親證 , 個人淺見, 如有錯失, 望加海涵
时隔两月又有评论,平添一丝欣慰。
对于“是法住法位 , 世間相常住”,大可不必执着文字,知其说诸法实相足矣。诸法实相者,指诸法本不生灭。以诸法缘生无性,无性则空,空则不生,因此也无所谓灭。不生不灭,离有无见,离生灭见。以要言之,一切法如幻。
《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末尾有说,”唯有常常时、恒恒时,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是法住法位 , 世間相常住”。法性者,诸法实相是。这里安立即安住,安住即常住。文有不同,义无差异。当依义不依语,离文字相,随入佛之知见。
一切法無生, 何來緣生 ? 言緣生者, 破外道論因緣錯見, 非究竟法眼淨之說也, 只是方便說。再者, 無性不能單說空, 無性則離空有, 離四句,而可作現觀, 一切視造化而定。 三者, 空亦非不生, 空即是生, 生即是滅, 滅即是空, 生滅空雖有三者, 然實為一非為三。親證者知, 方可謂離文字相, 是為依義。 無親證者, 所謂離, 所謂依, 實乃心緣相而已。
一切法如幻, 如幻三昧, 得意生身大法, 是謂造化, 未證大法說如幻, 等同語言文字。
淺見如有錯失, 還請海涵
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无生缘生,缘生无生。不即不离,离过绝非。应病与药,依密意于无生炽然说缘生,苦空无常,破身见,得初果,初转法轮。
心缘相即解脱相,心自解脱故,生死涅磐如空华故,生即无生故,无有一法可得故。
未证故,令观一切法如幻。一切法自心现量故,当观唯是自心差别,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此所谓唯心识观,成就色寂三昧,速得趣会一乘之道。
jwang師兄,rchiu1師兄,
兩位智慧靈敏,佛法研究甚深,十分難得。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的討論,六月十四日,信堅師兄,對此討論已做了總結。信堅園地是以一真法界的基本定律論說。沒共識,是在文字裡繞圈子、打轉。語言文字爭論,不會有結論。非信堅園地的本意。
佛經第一句是「如是我聞」,代表寫經者的悟知,文字無法描述真正實相。一真法界的基本定律是假設。數學上,假設錯誤,推論未必正確。 但是,沒有假設就無法激盪出新的智慧。物理學家可以找到夸克,輕子、玻色子。 是先有假設,再實驗証實。懷疑假設,就要創新提出新理論。
沒有理論基礎,討論會沒结論,如此會影響到想入門朋友的思維,一則浪費時間,二則對提高靈性,追求蓮品高升,幫助不大。故暫停止在此主題討論。
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