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發明起源於一個簡單的概念。萬事萬物都有其特徵,以其特徵造字。凡是人為的事物,有利必有弊,皆依心為主導、靈性階層的高低,而有利弊不同。文字框住了人類的思想與觀察力,隔離了人類與大自然的密切關連。
1.倉頡造字的傳說 關於倉頡造字,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生有雙瞳四目。黃帝一統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倉頡想辦法造字。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臺上造屋住下來,專心致志地造起字來。 Continue reading
偉大的發明起源於一個簡單的概念。萬事萬物都有其特徵,以其特徵造字。凡是人為的事物,有利必有弊,皆依心為主導、靈性階層的高低,而有利弊不同。文字框住了人類的思想與觀察力,隔離了人類與大自然的密切關連。
1.倉頡造字的傳說 關於倉頡造字,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生有雙瞳四目。黃帝一統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倉頡想辦法造字。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臺上造屋住下來,專心致志地造起字來。 Continue reading
二千五百年前,在禮記的”學記篇”裡,記載著為何教育是修道化民之的根本。
並陳述教學之基本原理。它將當時的教育思想作了一個全面和系統的總結與歸納,是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論。其中也包含了豐富的教育倫理、師道、師德、師生關系。真是一篇萬古不朽的名著,其中言論,所含義理,萬古常新。教育之失敗,今古同因,改正之法,今古亦同。裡面也包含了一些我們所熟悉的千古名言,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玉不琢,不成器;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相長。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克紹箕裘。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信堅在此簡略解說。 Continue reading
人與人之間,隨緣而聚,緣盡而散,聚時盡其在我,散時盡其在人。
既然相逢,既然相識,何須愛之生,何須怨之亡?
有恩便無怨,有愛便無恨,獲得與付出,求心之所安。
得與失都在一念之 間, 要存隨緣之心, 縱使一剎那, 也是永恆。
人生起伏如潮水,潮起潮落,春去冬來,花開花謝,反復循環著。每個人的心裏都承載了最刻骨銘心的一段緣,一份情,一份愛和一份感動。多少年往事如雲煙,這曾經發生的一切,都是一段如絲如縷的緣!我們都要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緣分,珍惜緣分!一切隨緣! Continue reading
一、導論:
此論之緣起: 這次回台,跟信深師兄一起探討下面有關因緣果報的幾個問題: (1) 在一真法界 因緣果報還存在嗎? (2)讀經、拜懺,能消除業障、消災解厄嗎? (3) 開悟之後業障就會消除嗎? (4) 如何快速消除業障? 這短論是信堅試圖以自己所知,解說這幾個重大疑問。
佛陀一生說法都是根據真俗二諦而施施一切言教。依九界百八種心性,演三藏十二部妙法。大器,則直示一真法界,使之無住生心,以迄斷惑證真;小根, 則詳談三世因果,令其趨吉避凶,而為入道方便。世俗諦。世,遷流变化;俗,粗顯覆障,為凡夫眾生所認識的境界。凡夫眾生以粗躁的妄識,只能缘虚妄颠倒的境界,這種虚妄的境界對真諦具有覆障義。 Continue reading
禪宗是頓教法門,以定慧為本,禪定是體,智慧是用。禪定是涉境不執著;六根涉入六塵境界,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定,所謂寂而常照;它不是一個死定,它起作用就叫智慧,心境俱空,照而常寂。定慧一體才能由定開慧,無所不知,寂照不二。 定慧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
定慧一體的修行綱領: 一行三昧,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有體有用,心平是體,行直是用。心平的具體境界是一相三昧: 于一切處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静,虚融淡泊。心平则自有般若现起,能通達任何一法,一切無分别,平等共一如,心不住一切相,惟有一清淨相。 Continue reading
握著小姐的手,好像回到了十八九;握著小姨的手,後悔當年拉錯手;
握著情人的手,一股暖流上心頭;握著女同學的手,後悔當初沒下手;
握著老婆的手,猶如左手握右手。
“Life isn’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in the rain.” 生命不是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學會在雨中舞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