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再論蝴蝶效應 – 略論颱風預報的精準度

一、前言
近日尼伯特颱風過境,由台東登陸,造成重大損失。但北部受影響較少,跟氣象局預測有大差別。 遭受群眾攻擊。信堅有感於此,草寫此文,提供一些颱風預測常識,供大家作參考。

首先說明,信堅並非氣象學家,此地所說,只供參考,用以拋磚引玉。信堅曾在NASA/JPL 工作將近二十年,主要任務是放射三顆海風 (SeaWinds) 觀測人造衛星 的主任工程師 (Project Engineer)。其中一個主要應用,是觀測颶風 (Hurricanes)[我們稱之為颱風 (Typhoons)],用以作為全球氣象局颶風預報的主要輸入資料。在任內,全世界各國的知名氣象學家,常用我們的衛星資料,報告應用成果,因此對颱風預報稍有所知。
[詳見 QuikSCAT Measuring ocean winds from space JPL/NASA official site.]
quickscat 10.jpg.png quickscat 9.jpg quickscat 6

最近尼伯特颱風過境,氣象局預報,著陸中心,常有變更。由台東登陸後,風速、風向都有明顯改變。今早從網路信息。看到 “新北市長朱立倫批評批氣台灣象局預颱風預報差”。業者提出說明,表示北邊太平洋高壓沒有如預期減弱,導致颱風路徑南移。另外,速度減慢則是因為颱風接觸陸地受到影響,尤其是中央山脈破壞結構,也因此影響各國對颱風的預測。同時業者尷尬表示,氣象局最近人力汰換快,氣象預報除了電腦資料,還是需要一些有經驗者的解讀,這些都是實話。

唯一感嘆,是氣象局的颱風預報說法態度,太過自信,誤導大眾。同時,氣象局有很多須要改進的地方,卻也沒看到報導,氣象局將來如何改進預報精準度的方針。知而不行,都是廢話。譬如,我們的海風觀測資料,大都是免費供應世界各國的氣象局。但據我所知,台灣氣象局就一直沒用此資料。 Continue reading

雁行理論 及 啟示 Flying geese theory

一、前言
再次感謝錦地師兄來函提及,早年在軍中隊伍跑過五千公尺的經驗,他說,”當兵時,隊伍跑過無數次五千公尺,開始的步伐是一片混亂,毫無秩序,漸漸不自覺的,步伐整齊一致了,而後充滿美妙律動。當時不覺得自己在跑步,身體與隊伍成一體,雙腳自動擺動毫不費力,當下再多跑五千公尺,亦非難事”,這不是蝴蝶效應,而是雁行理論。因此 信堅今早,利用此機緣,草寫 “雁行理論 及 啟示 (Flying geese theory)”  一文。供大家作參考。讀者的回應,是信堅園地繼續貼文的重要關鍵。

世間動物的智慧,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雁群要以 “V” 字的陣列飛行,是 因為這是最省力的飛行方式。雁子天生了知,流體力學的滑流原理 (slipstream) : 在高速前進的物體後方,會形成一個低壓區,在這個區域的物體,可以用比平常更省力的方式往前移動。於是後方的野雁,利用前者的slipstream,相同的體力耗損,卻可以飛行更長的距離。排列的形狀決定的影響有多強。而V 字形是最有效率的隊形。
geese2   geese1   geese 4
易經系辭曰: 古之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觀萬物,與烏獸之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是故知幽明之故。”

二、 雁行理論的內涵
Robert(1972)首先提出「雁行理論」(the flying-geese model):當雁鳥以 “V” 字隊形飛行時,比每隻雁鳥單飛時更省力。當一隻雁鳥脫隊時,他會感覺到吃力。所以,他會回到隊裡,繼續利用團隊的力量飛行。當領隊的雁疲倦了,他會退回隊裡,另一隻雁會出來領隊。後面的雁會用叫聲來激勵前面的雁保持速度。若有雁鳥生病脫隊時,會有二隻雁留下來陪他,直到他痊癒或死亡。然後,他們組隊飛行,以趕上原來的隊伍。 因此,「雁行理論」強調的是團隊合作、輪流領導、激勵同伴和互相扶持等四項內涵。 所謂「團隊合作」,是指組織中的成員若目標一致,團結合作,會比個別努力更快到達目的地;「輪流領導」,是指輪流擔任領導的任務;「激勵同伴」,則是指同事之間的互相鼓勵,以提升組織的效能;而「互相扶持」,是指同事間互相協助,以共度難關。 Continue reading

再論 “渾沌” 及 “蝴蝶效應”

一、緣起
近日錦地師兄來函,建議信堅再寫一些科學與靈性相關的文章。今早又來函,提及了”渾沌之死”一 文。湊巧信堅近日勤看 “參同契”,文中提及,渾沌也是修道成仙重要觀念。因此信堅利用此機緣,綜合科學渾沌理論,與道家修煉渾沌法門,繼前文: “莊子寓言: 渾沌之死” 的真義與啟示” 及 “蝴蝶效應原理解說” ,草寫 “再論渾沌及蝴蝶效應” 。

二、”渾沌” 的道義
混沌是古人認為天地開闢之前是一團混沌的元氣。渾然一體,不可分剖貌。一個陰陽混合的,整體的,沒有破損的。完整無漏的是天地之心,“整體合一不可剖析”。此即 “父母未生時的本來面目”。“混沌初開,乾坤始奠”,道體同於太虛,本無名象。邃古以前,鴻蒙未開,混混沌沌。天寂然不動,窈窈冥冥,太極未判之時。
chaos2   chao4   Butterfly 1
渾沌代表的是道,代表的是宇宙的原本,代表的是人類之初,代表的是人生之始。《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曰: 原夫渾沌之未判,神靈之未植,而為冥妙之本者,道也。夫道,莫窮其根本,莫測其津涯,故謂之無始者,即道也。道生乎無始,起乎無因,為萬道之先,元炁之祖也。無光無象,無色無聲,無宗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焉。老君乃大道之身,元炁之祖,天地之根也。鴻洞無邊,合之為自然,離之為道德。故眾聖所共尊,今古不能泯也已。老君者,元炁之根,造化真宗,體任自然。以虛無為道,靈元為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於空洞寥落之外,莽盪玄虛之中,寂寞無裡,不可稱量。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茲而生。

當神歸炁穴之時,不睹不聞,無天無地,璇璣一時停輪,復返混沌,再入鴻濛。元炁絪缊。在混沌狀態,“如雞抱卵,如貓捕鼠”。真正的混沌是“六根大定”,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對內,就是“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就是混沌境界。 [註: 璇璣指北斗七星,璇璣停輪就是北斗七星停止轉動。修煉到一定程度,通常是結丹後,修煉者會感覺出現 “脈停息住” 的功景,這就是璇璣停輪。]

一點陽精,秘在形山,在乎玄關一竅。昔黃帝遺其玄珠,罔象得之。罔象者,忘形之謂也。必忘形罔象,然後先天一氣可得。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唯此真精,乃吾身中之真種子是也。以其入於混沌,故名太極。以其為一身造化之始,故名先天。以其陰陽未分,故名一氣。又名黃芽,又名玄珠,又名真鉛,又名陽精。此精若凝結於天地之間,或為金,或為石,歷千百年而不朽。人能反身而求之於自己陽精,凝結成寶,則與天地相為無窮。 Continue reading

“周易參同契” 簡介

前言
對想性命雙修,肉身成仙的修道者,這是一本聖經。不但講理論,修行次第,還講如何實証。依教奉行,當可得道成仙。
three 1   three 2a   three 3a
信堅近日,回頭重看 南懷瑾大師精心講解的 “我說參同契”。丹經之祖,東漢 魏伯陽真人 (約100—170) 所著的 “周易參同契”,是一部專門論述 “性命雙修” 的空前巨作。這一部《參同契》是參合周易、老莊,神仙丹法三家理論,它不只是講理論,也是實際修證的指南。它標榜人的生命可以 “與天地同休、與日月同壽”。看這本書或南懷瑾講解,有如看天書,主要是要了解此書所說,須精通易經、老莊、及丹道。裡面有關易經、丹道的專有名詞非常多,而且所說,都是隱喻,因此不能依文解義。信堅嘗試了幾年,終於至前幾天才因緣成熟,可以大略了解,此書所說。

二、參同契 簡介
《參同契》書中主要有三大綱要:”禦政、養性、伏食”。修心養性,做人做事是 “禦政”,就是如何走正路,知道人生的正道。“養性” 是研究身心性命之理論,懂了理論再來修行,反求諸己,用自己的身心去實證。

伏食就是把我們先天的性,注入到我們後天的命裡頭來。我們自身有最好的長生不死之藥: 精、氣、神,平常我們都是把自己的精氣神盡量地用,向外放射,油盡燈滅。如果不向外放射,迴轉過來,把自己的精氣神凝聚起來,就叫還丹。所謂 “還丹可入口”。若能修煉至將精、氣、神會合凝聚,便成金丹。

金丹吞入 “口” 中,便稱伏食。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至此境界,霧散若風雨,熏蒸達四肢,顏色悅澤好,髮白皆變黑,齒落還舊所。老翁復壯丁,耆嫗成姹女。改形免世厄,號之曰真人。劫運所不能制,造物所不能厄。任他滄海變桑田,由我逍遙還自在,這就是得道成仙了。

信堅補注: 依信堅井蛙之見,修到真人境界,只是出離了六道 (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惡鬼道和地獄道),閻王不管,天堂不收,還在四聖法界中 [聲聞、緣覺、菩薩、 (假)佛]。離開十法界 (六道加四聖),進入一真法界,才算見性成佛。

人生感悟 The Best Philosophy in life

1. 《龜雖壽》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phil 14a
神龜雖壽千年,但還是有終了的時候。螣蛇儘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但年老的千里馬,雖然被養在馬棚裡,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在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壯士,雖然已到了晚年,但其奮發思進的雄心,却永遠不會止息。人的壽命最後總要有終結的一天,但壽命的長短,不僅決定於天,還是掌握在各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既能注意物質上的保養,又有適當的精神調劑,也是可益壽延年。

2.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如花美眷,漸逝韶華,似水流年;心若磐石,過眼雲烟。于是承諾,于是奢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phil 17 Phil 5

3. 什麼是真懂?
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一件事或一個道理,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語言簡潔的解釋清楚,就表示你仍然對它了解不夠深廣。— 愛因斯坦 Continue reading

莊子寓言: “渾沌之死” 的真義 與 啟示

一、前言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戰國宋蒙人,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莊子的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像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哲學的最高成就。
chuan1  chaos2  nothing 1
此寓言出自《莊子·應帝王》,以短短的77字,解說一個無量深廣 “道”的境界。混沌(chaos) 是民間傳說中指盤古開天闢地之前,天地糢糊,元氣未分,渾然一體, 不可分剖的狀態。”渾沌之死” 的寓言說明天地萬物本自具足的天性,都有其存在的固有方式,盲目改造天然本性,會隱蔽天性,造成種種無明苦果。渾沌之死意味著耳目鼻口七竅的分化,這一分化意味著知識以及由之而生的造作、人為的興起。這個寓言作者強調出天道自然無為,反對把個人的主觀願望強加於客觀事物的哲學觀點。

二、經文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