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ha Prajna Paramita Heart Sutra (Chinese with English Translation)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經文 中英對照

一、緣起
信堅近日,突然覺得,這世上有許多上根利機之輩,因無機緣,不得明師指點,不知如何入佛法大海。又不知如何看佛經,因此不知佛的富貴。同時又想起當年,看佛經如看天書,認得字,但不知其真義。之後有一位大學同學,送我一本 “六祖壇經的英文版”。信堅瞎貓碰到死老鼠,倒是先看英文,再對照中文,一字一句,慢慢學會如何看佛經。原來佛經是要一字一句的慢慢看,每一字、一句都有無量深廣的義理,都具足 “教理行果、信解行證”。

看過壇經之後,再看其他經典,就容易多了,萬事起頭難。以此為鑑,信堅這幾日,發心以自己五十多年的英文基礎,配合近年讀佛經的解悟,開始著手翻譯重要佛經。昨日草寫了 The True meaning of “Maha Prajñā Paramita”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真義解說。今天繼續努力,翻譯《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二、導論 Introduction
佛說法49年,隨機施教,因病與藥。其中,佛說般若22年,總結歸納為《大般若經》,共有六百卷,演說如何以智慧成就法身解脫的法門。《大佛頂首楞嚴經》 是 《大般若經》 的精華。而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 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濃縮精要。至於般若法門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則是中譯習誦的260字的 《心經》 。因此 《心經》 是《大般若經》的心髓、核心),故曰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The Buddha expound (闡述) the scriptures (經典) of buddhism in his life span for 49 years. Among them, the Buddha spent 22 years teaching Prajna, which was summed up in the 600 volumes of “Mahā-Prajñā Pāramitā Sūtra (大般若經)”. The Śūraṅgama Sūtra (大佛頂首楞嚴經) is a summary of its essence, while “The Vajracchedika-prajna-paramita Sutra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 The Diamond Sutra) is its concentrated essence. As for the essence of the essence of Prajna Method, the center of the center is the “Heart Sutra”.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has a total of only 260 words. Therefore, “Heart Sutra” is the heart and core of “Mahā-Prajñā Pāramitā Sūtra “.

「心經」 是佛大弟子舍利弗,問佛如何修持般若法門,如何成佛的方法。佛乃叫觀自在菩薩答覆曰:「三世諸佛以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曰: 般若是諸佛之母。
“Heart Sutra” is originated from one of Buddha’s eldest disciples, Sariputra (舍利弗), who asked Buddha how to practice Prajna. Buddha is then called upon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 (觀自在菩薩) to give the following reply: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uddhas attain Buddhahoo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Prajna Paramita. Therefore: it is said that Prajna is the Mother of the Buddhas.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二) 通序大意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此章 “通序大意”,含有五個部分,一明性、二讚經、三感時 、四述意 、五請加。
以 “明性、贊經” 二科,通序本經的宗旨,發揮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的大意,為修持之本。然後依解起行,執持名號,求願往生。其鈍根者,單由事修,專持名號,亦得往生。三根普被,上下兼收,作末法最後方便。

以 “感時、述意” 二科,明此一經。事理雙融。性相通備。鈍機執性執相。各滯一邊。至令廣大法門。迷而不覺。故竭思累載,數易韋編,通序蓮池大師作此疏鈔的大意。

淨土三資糧: “信願行”
信者不疑,於淨土妙理,明辨不惑,深信不疑;
行者趨造 (趨向造作)。於彌陀名號,念念分明;
願者樂欲,於極樂淨土,深心響往,發願往生。

通序大意通於“信”
從“通序大意”中“契其大端”,了解本經的要旨之後,自然會深深認可(深信)於心,由於這個原因,“通序大意” 通於“信”

一、 明性
首標明性,是因性即常住真心。全體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但以無始暗動,障此智明,狂愚之輩,錯認阿彌陀佛,在自性之外。因此大師,託彼名號,顯我自心。
此經全彰自性,又諸經皆不離自性,故首標也。此經以自性為宗,而此經所談行法,正為顯此之覺體。蓋以據乎心性,稱彼名號,名號可彰;託彼名號,觀於心性,心性易發。

“自性”即眾生本具的“性德之佛”。“性德”是指眾生自性理體之中,本自具足圓滿功德。自性“非自非他,非因非果”,離開了世間上的相對法 ,不可以心意識思維,說似一物即不中。自性即是法界中圓滿周遍,常恆不變的大覺本體。本經所開示的修行方法,正是為了要幫助眾生,將此 “圓常大覺之體”重新彰顯出來。依“自性之理”,而行 “念佛之事”,“事依理起,理得事彰”,即可令自性重新彰顯出來。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一) 緣起及疏鈔導論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解說本文,”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文分四章。 第一章,本文緣起及疏鈔演義的導論;第二章,疏鈔的通序大意; 第三章,疏鈔的九門懸談; 第四章,疏鈔的正解經文。 [信堅註:此文可點擊藍色標題觀看或下載: 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1)]

第一章 緣起及疏鈔演義導論
一、本文緣起
1.1 信法難,解法更難。
一提起念佛法門,大多數人,都分為兩個極端派別,或信或不信,互相攻擊,有傷修行人的 “道和同修”。其原因是眾生以意識心,分別執著,不明念佛真實義理,斷章取義。胡亂引經據典,或胡亂引用法師之言,越抹越黑。

蓮池大師說:在此末法時期,眾生根機頑劣,不肯領受 “持名念佛” 這第一方便法門。大部份眾生的根機淺薄,縱使有信佛的人,非愚即狂。這些人對於彌陀經所提倡的微妙法門,都不能圓滿地承受,不是變成“執理廢事” 的“狂”,便是成為“執事廢理”的“愚”。

淨土八祖,蓮池大師,有感於此,於五百年前,著作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勸導世人 (包括信與不信念佛法門者,及一切淨土法師大德、信徒),如何正解 念佛法門的真實義。此疏鈔不但詳細解說,稱名念” 阿彌陀佛” 的真實義。同時,他亦發心,融通中終頓圓三教精義,詳細深入解說,其中所用術語的一乘真實義。對所用佛經術語,都不厭其煩地從新加以深入淺出解說。這是信堅至今所看到的最正確解說。信堅讀後,受益匪淺。

再者,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都得解。但眾生根機不同,所解各異。再好的解說,對不同靈性階層者,所解不同,無法互相溝通,仍易生爭端。反而引經據典,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互相攻擊。唯有智者,心量廣大,了知事理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包含一切,則一切紛爭,自然止息。

可惜此疏鈔所說,曲高則和寡。“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總共有四卷,二千多頁,廣大精微,字字珠璣,文富義繁,邊涯莫測,融通五教精義,宣講阿彌陀經的一乘真義。曲高則和寡,初機淺識,如聾如忙,信願難階。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

1.2 信堅書寫”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之緣起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共有四卷,約有二千多 頁,字字珠璣,妙會一乘真理。非深入下面所說經書者,無法意會。其難度可想而知。故此疏鈔是以圓教十信位 (四聖法界,500意識階層校準)及十住位 (明心見性的分證法身菩薩,600校準) 為對機者。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五百年來,鮮有淨土大德講解。真可悲憫。

信堅將近十年來,深入一乘經藏、諸法實相,先從華嚴經、清涼國師華嚴疏鈔、李長者華嚴合論,由上而下,再看大乘起信論、法華經、楞嚴經、維摩詰經、及初祖與六祖禪經,及 “儒、道”之教導,深感萬法一體,法法相通,互融互攝,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皆無不從此法界流,亦無不還歸此法界。以此因緣,開創信堅園地,以圓融觀,解說所見所聞,所証所悟,與讀者分享。驥望廣結有緣,同舟共濟,共登涅槃彼岸。
Continue reading

三十七道品 真義解說 (節錄自彌陀疏鈔演義卷三)

 一、前言
信堅近日,因緣時節際會,重新仔細研讀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此疏鈔不但以真義,深入淺出,解說佛說阿彌陀經,同時對佛經中的許多術語及教導,有獨到見解的深入、正確解說。此文信堅整理濃縮,此疏鈔對以大家所熟知的 “三十七道品” 的真義解說。

對於”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佛法的最基本 “築基” 教義。但 “文以載道”,法法直通大乘、自性一心,法法皆是佛法。所謂 “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妙舌可以生花。此疏鈔作者,以其妙慧,以嶄新的前所未有的辭辯,深入簡出的解說此道品,來作為修大乘法的根基。信堅對此解說,隨文入觀,獲益無窮,得無量法喜。此法門為初入佛道,正修進階的無上妙法。因此在此,與讀者分享。

二、何謂 “三十七道品”?
道品是入道之品類 (法門)。道品是寶炬陀羅尼。寶炬即功德火炬,能爍破一切無明黑暗。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種覺悟的修行道法 (法門)。

“三十七道品”,又名 “三十七菩提分法(bodhipakṣa dharma)”,為四聖諦中 “道諦” 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進階,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菩提分法,指成就覺悟的修行方法。 “分”的原意指鳥類的雙翼。引申為資助,幫助、助益。助成覺悟。

雖然“三十七道品”是一個法門,但按著法界眾生根機智慧的不同,在領悟證果的層次上便有了分別,由此而引證“三十七道品”可以是小乘法,但亦可以是大乘法。 Continue reading

蓮池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讀後感

一、緣起
一提起念佛法門,大多數人,都分為兩個極端派別,或信或不信,互相攻擊,有傷修行人的 “道和同修”。其原因是眾生以意識心,分別執著,不明念佛真實義理,斷章取義。胡亂引經據典,或胡亂引用法師之言,越抹越黑。

淨土八祖,蓮池大師,有感於此,於五百年前,著作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勸導世人 (包括信與不信念佛法門者,及一切淨土法師大德、信徒),如何正解 念佛法門的真實義。可惜此疏鈔所說,曲高則和寡。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 總共有四卷,二千多頁,字字珠璣,宣講阿彌陀經的一乘義理。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此疏鈔不但詳細解說,稱名念 阿彌陀佛的真實義,同時亦發心解說其中所用術語的一乘真實義。世人對此法門的稱讚或毀謗,大生爭議,皆由不明文中術語的真義。若解真義,則一切爭論,都可冰消化溶。信堅有鑒於此,書寫此讀後感。以此文作為蓮池大師疏鈔的 “推薦序”。希望讀者,止息爭論,虛心信解,依教奉行,共證菩提,同登極樂。

二、蓮池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讀後感
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都得解但眾生根機不同,所解各異,無法互相溝通。反而引經據典,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互相攻擊。唯有智者,心量廣大,了知事理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包含一切,則一切紛爭,自然止息。

蓮池大師所著 的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是一本千古難逢的對念佛法門的最好一乘詳解。看懂了這疏鈔,就不會對念佛法門有所疑慮深心信解,依教奉行。當得理一心不亂,證入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証得三藐三菩提。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仔細深入解說此經的一乘真實義,主要在說 “事理不二”、”事理圓融互攝”、”即事即理”。因此 “法門平等,沒有高下”。”正邪在心”,迷者一切法邪,悟者 (解悟、證悟諸法實相者) 一切法正。因此 “正人說邪法,邪法也是一乘法。邪人說正法,正法亦邪。”邪人說正法”。雖所引用是 “正法”,但其解說是”邪法”。真懂、真見性者,不引經據典,不亂引用邪師說法,作長篇大論。要能以自己的語言文字,簡短清晰解說義理。 Continue reading

《無量義經》真義解說

一、前言
萬物一體,事件同步發生,因緣不可思議。信堅近來,連寫了五篇如何斷除我執及習氣,如何頓悟見性、悟後起修、下化眾生。都是一乘佛法教導。最近又因探求, “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皆得解” 的一乘真義,被引導看了《無量義經》。它是法華經 “開三乘顯一乘”的導論,由大乘進入一乘的關鍵引導經書。”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開宗明義章云:
爾時世尊,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
 
佛陀於開示一佛乘、大乘佛法《妙法蓮花華經》之前,先講《無量義經》。佛陀說有一法門叫《無量義》,如依此法修,就疾得「無上正等正覺」。《無量義經》〈說法品〉云:「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顯真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現在要「開三顯一、開權顯實、開迹顯本」,進入法華,需要一個轉折點,這就是 “無量義經”。

《無量義》是有聲聞果者,或是已具大菩薩,始能速得。佛陀說:「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猶如虛空無有二法。」再來聲聞們要發起憐憫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的慈悲心。然後聲聞們若是發菩提心了,上求佛道,那就是菩薩了。只要在聲聞人於心證得清淨後,讓自性去隨緣應緣,就可以產生無量智慧,並悟得一法產生無量義理的智慧,然後用此智慧去度化眾生。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