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一乘十玄門 解說

一、 前言
華嚴一乘十玄門,係初祖杜順所說,二祖智儼所撰。華嚴宗為解說事事無礙、圓融無盡之法界妙境而設。華嚴宗教理深玄,皆依十玄門而開發之。
hua2  hua4a
若通十玄門義旨,則可入華嚴玄海。華嚴境界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菩薩境界,入此境界就得道、成佛了。賢首大師在《探玄記》裡略舉十門,門門都能契入華嚴境界。十玄是諸法實相,唯證乃知

《法華經.方便品》 “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一乘即是一心,一心能生萬法,萬法歸一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萬法生滅,覺心不動。三乘緣起與一乘緣起不同,三乘緣起,緣來則聚,緣去則散,萬法皆空。一乘緣起,即性起也。起而無起,無起而起。故起止皆是自體。緣來不聚,緣去不散。一性常泯,萬相俱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諸法相入相即、圓融無礙、重重無盡。係以一法而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而起一法,是故一即一切,一切亦含攝於一之中(一切即一)。如是法界之一與一切互為主從,相入相即,圓融無礙而重重無盡,稱為法界緣起。

法界之緣起,猶一水起萬重浪,萬重浪是一水,浪有起伏,水性不動。一起一切起,一伏一切伏。 (海印頓現,剎那生滅)。(海水起浪,三乘緣起觀念,認為浪由風吹而起)。一乘緣起則說,浪由水起,離水則無浪。無水不成浪,無浪不見水。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智者知一水而起萬層波浪,萬層波浪皆是一水。知一波浪是水,便知萬層波浪皆是一水。於是”於一、知無量,於無量、知一”。 水成浪,浪顯水,水之與浪不一不異,無礙自在。水成浪而浪不礙水,浪顯水而水不礙浪。此即水無性隨緣而成浪,浪隨緣無性而是水。一層浪是水,與水無礙,層層浪是水,亦與水無礙。以層層浪是一水,則知層層浪皆悉無礙。水譬猶理,浪譬猶事,如是則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矣。以性起故,方能一入一切,一攝一切,一切入一,一切攝一,一切入一切,一切攝一切。互攝互入,重重無盡。(如全息圖,也如構造人體的細胞。) Continue reading

“哈伯”如何照出天下第一張銀河星系圖?

How Hubble Imaged the Galaxies?   信堅 10/15/2013

幾千年來,人類只能以肉眼仰望星空,看到繁星點點。直到二十世紀初期,天文學家以強大的天文望遠鏡,巨大的鏡頭,仍然只能觀測星團的糢糊影像,及像是會發光的  星雲。
H4 G10 G4
望遠鏡最基本的目的是集光,因為人眼睛所能看到的光度有限;望遠鏡另一個目的是清晰度及分解力,所以它除了集光之外,還要有高度的分辨力 (resolving power)。因此,在這兩個基本條件之下,要增加望遠鏡的集光力及清晰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製造更大的鏡片。但是,隨著製造大鏡片所發生的困難是它的重量,大又重的鏡片需要更堅固的架子及轉動器材。另一個主要限制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對影片爆光的時間就有自然的限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偉大的發現,須要有適當的測量工具,都起源於一個簡單的概念。哈伯的偉大發明,也是起源於一個簡單的概念: 既然地球的自轉,對影片爆光的時間起了自然的限制。為什麼我們要固定天文望遠鏡呢? 為什麼我們不能隨順自然,依地球的自轉的速度,而轉動望遠鏡觀測的角度,增加影片爆光的時間呢?
依此概念設計天文台,哈伯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照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銀河星系圖。(說實話,哈伯也是狗運亨通,生逢其時。望遠鏡的鏡片剛好夠大,加上爆光時間的增長,陰錯陽差的就照出了銀河星系圖)。 Continue reading

小故事 大道理 集錦 第一集

1. 相輔相成,互競而敗。
在一個小鎮中,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一家餐廳,第三個開了一個超市,這小鎮很快就繁華起來了。另一個小鎮,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第二家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惡性競爭大家都沒得玩。【悟到】一味走別人走過的路,必將堵死自己的路。story1astory3a

 

 

2. 公雞的埋怨
夜晚,獵狗的叫聲打斷了公雞的美夢梦。第二天一早,公雞就去找獵狗理論,埋怨它夜里把整個院落吵得不安寧。其實,它哪裡知道,夜里獵狗叫唤之際,正是狐狸準備把頭伸入雞窝之時。【悟到】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論斷。好意時常隱藏在看似惡意裡。 Continue reading

一句話 豁然開悟

one1aZen3這跟臨門一腳,意思相通。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東風一吹,萬物蘇醒,孔明自然擊退曹軍。六祖惠能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話,就開悟了。

這是我近日才真正悟到的真理。大徹大悟不簡單,不過只要每天都有小小的覺悟,日積月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豁然開悟,自然貫通。經文裡面有一些比較深的地方,不要勉強以心意識,依文解義。只要有定慧的基礎,合上經書,把心定下來,以至誠心求佛、菩薩加持。定到一定的程度,甚深的真實義,就自然貫通,豁然開悟。這方法,叫感通,用感應。誠則靈,真誠到極處,經意自然貫通了。(這也是我師父四年來一直教我的讀經方法。信堅愚蠢,一直到今日,因解說道德經第六十七章的真實義,機緣成熟,才真正明瞭這道理。)

信堅在此,以底下是一個禪宗典故來闡說 “一句話,豁然開悟”的深義。 Continue reading

宇宙運作的基本定律,”簡單” ,的趣味事例

宇宙的基本定律之一是經濟、簡單 (Economy,Simplicity) 。它不浪廢任何一個微粒子(夸克,quark,組成物質的最小粒子) 。宇宙裡的每件事的存在、發生,都有它的用意,而且都配合得恰到好處,從來沒有一件無關緊要的事。
s12s8s6
 

 

 

越簡單的定律越接近真理,其應用也越廣。電腦的基本運作,是基於二進位法的 0 跟1。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工具,能依照絕對真理,對我們提出的任何問題,都能隨時、隨地、立刻提供是/否的答案,我們就能依此建立”宇宙萬物的真理”。人體皆由細胞所組成,每一細胞,皆含藏組合整體構造的藍圖。蜜蜂是根據”簡單”與”數學之美”兩個原理來築蜂巢。神奇的自然常數e ,就寫在蜘蛛絲網上面。 Continue reading

道德經 左契章第七十九 (一)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正解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結尾,老君的千古名言是: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heaven1a  heaven2a
幾乎所有古今大德,解說此句,都依俗諦,依文解義。”天理大道,沒有遠近親疏的分別。他公平對待萬物,它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但它卻經常幫助好人,將福報給於善人 (善有善報) “。我們要問: “既然天道無親,它為何偏袒善人,常與善人” ? 這似乎是前後矛盾,不通。

況且,天道似乎不公正。司馬遷在史記.伯夷列傳中發牢騷說: 善人如伯夷,積仁潔行而饿死;颜回好學敏求,短命而死。惡人如盗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竟以壽终。是遵何德哉?天理何在。儻有天道,上帝是否失職,在睡懶覺?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