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海戦 的事蹟與啟示 The Admiral: Roaring Currents

1. 前言

我們從小學起,一直到高中,對中國、日本及西洋歷史,閱讀甚多,但對朝鮮的歷史,幾乎一無所聞。這使信堅百思不得其解,是中國人的狂妄自大作祟? 還是韓國歷史不值得一提?

近日返台,在長榮班機上看到一部極佳電影, 鳴梁海戦 (The Admiral: Roaring Currents)。 它是南韓去年八月剛推出的韓國最熱門影片,描述朝鮮海軍上將李舜臣 (Yi Sun Shin),於1597年10月26日,以十三艘戰船,在鳴梁海峽擊退三百三十艘日本艦隊的不可思議勝利。信堅看完後,深受震撼、感動。
yi4

Yi 1Yi2

任何朝鮮史蹟,必定提及它的偉大英雄,百戰百勝的李舜臣上將。他的明智決擇、絕處逢生的英勇戰績,史無前例,可歌可頌。此戰役的史實,雖有爭議,但其所表的戰略,卻是李舜臣如何應用天時、地利、人和,加上鎮定、待時、待機,以必死的決心,奮戰到底,而創造了以少勝多,絕處逢生的奇蹟。非有真知灼見,大智大慧的聖人,無法達到的境界。同時,所有演員的演技,都非常自然高超,可謂信堅此生所看到的最佳影片。信堅看後,獲無量心得、啟示,在此跟大家分享。

丘吉爾曾說: Those who fail to learn from history are doomed to repeat it.”
不能從歷史汲取經驗、教訓的人,將永遠會重踏歷史悲慘的覆轍。智者不執著。他不僅要能從本國的歷史,也應從競爭者或敵國的歷史,汲取經驗教訓,才能迅速成長,增長智慧,凡事都有明智的決擇。
Continue reading

喝汽水算術問題的圓滿解答及啟示

“喝汽水”算術問題 的圓滿解答及啟示    信堅及Allen Tsai

解答一些簡單智力測驗問題,可考驗一下自己的耐力,思考的靈活度,分析能力,也可測試自己對一切事物認識的深度、廣度。所有一切問題與解答,其中都隱含乾坤妙義。同時,與同道、朋友互相切磋、討論,可以激發新思路、新方向。不管懂不懂,會不會,問對了問題也是一種解答的方式,所謂問題與答案是一體的兩面。互激、互發,是學習增長的必要條件。信堅在此,以下面一個簡單的算術問題,來闡說此論題。知識是對事相表面膚淺的認知,如樹之枝葉。智慧是對事相深廣的瞭解與運用,如樹之根幹。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在於增長智慧。

soda11. “喝汽水”算術問題
有一群人想要喝汽水。假如他們有 20 塊錢,1 瓶汽水賣 2 塊錢,他們可以買到 10 瓶汽水來喝。當他們收集到 2 個瓶蓋,就可以換 1 瓶汽水;收集到 4 個空瓶罐,也可以換 1 瓶汽水。請問,他們最多能喝到幾瓶汽水? Continue reading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的事例

這篇論文是信堅一生所領悟的成大業、立大功的秘訣,在此與大家分享。仔細閱讀,細細品嘗,終生受用不盡。— 信堅 11/8/2013

《易經》系辭: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事物發展到極點、窮盡的時候,就必須尋求變化,變化之後,便能夠通達,適合新需要。這句話强調事物的動態魅力、發展變化,重視事物的新生、日新、更新、上進,積極變革,都體現了《易經》的變易和進取精神。
change2 change1 就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巒重疊,流水迴繞,正懷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現了一個綠柳茂密,繁花似錦的美麗村莊。因此,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敢地向前邁進,信心十足,不畏艱難,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冷靜的思考力,去解決問題,衝破難關。前面並非盡頭,希望就在轉角!如此必能,絕處逢生,忽現轉機。 Continue reading

禪宗無門關 序言解說

一、前言
禪宗無門關是宋代無門慧開禪師撰,參學弟子宗紹編的一部禪宗經典。本書根據慧開於紹定元年(1228)夏,在東嘉龍翔寺,應邀為僧眾拈提佛祖機緣時的記錄整理而成,無門關共收集了前輩禪師四十八則有名的公案,給後世禪師拿來考校門徒是否學成之試題。四十八題裡,題題都是很刁鑽古怪的題目,也沒標準答案。跟随禪宗大善知識學習,體悟自己的佛性,叫做參學。宗绍是跟隨慧開禪師的比丘,他把慧開禪師開示學人時,對古人公案的拈提評點紀錄下來,就是這本《無門關》。

「無門」二字,是依據「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強調禪宗的修行方法和修行境界。所謂「無門關」,是指歷代禪師設置的通向「大道」的關卡,以此比喻禪師啟悟參學者的諸多方便設施。如想悟到自己本來具足究竟圆满的佛性,進入禪的殿堂,却無門可入,一切方法都用不上,所以叫做無門關。

二、禪宗無門關序文
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既是無門。且作麼生透。豈不見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緣得者。始終成壞。恁麼說話。大似無風起浪,好肉剜瘡。何況滯言句。覓解會。掉棒打月。隔靴爬痒。有甚交涉。

慧開紹定戊子夏。首眾于東嘉龍翔。因衲子請益。遂將古人公案。作敲門瓦子。隨機引導學者。竟爾抄錄。不覺成集。初不以前後敘列。共成四十八則。通曰無門關。若是箇漢不顧危亡。單刀直入。八臂那吒攔他不住。縱使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只得望風乞命。設或躊躇。也似隔窗看馬騎。貶得眼來。早已蹉過。
【頌曰】大道無門 千差有路 透得此關 乾坤獨步
chao2chao1

三、序文解說
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佛所說的法,一切以心為根本,句句都是從清淨的心性中流露出來的;語言是方便假言說,唯有心性才是真實不變的。欲達到開悟見性的境界,應以「無門」為入門的方法,「無門」,佛陀的言教,以真心為宗本,修行悟道,以沒有一定的門徑為法門。這句話要怎麼理解呢? 既然是無門,那要怎樣才能透過此關呢?

「無門」是作者慧開禪師依據「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強調禪宗的修行方法和修行境界。所謂「無門關」,是指歷代禪師設置的通向「大道」的關卡,以此比喻禪師啟悟參學者的諸多方便設施。實際上,即指各類公案。

佛語心者,即心即佛。佛陀的言教,以真心為宗本,句句都是從清淨的心性中流露出來的。無門為法門者,達性本空,更無一法。性無有相,亦無有門。 [ “無” 門是如何進入 “空性 (無) ” 的法門,也是如何明心見性的法門]

「無門」不是說沒有門。「無」是超越有無的諸法實相 —本來無一物;「門」是途徑、訣竅。 「無門為法門」是以「無」為修行方法,即以諸法實相之理,勘破無明夢,圓成佛道。
Continue reading

禪宗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的真實義

1. 導論

文字章句,是一種表達思路、闡述義理的工具。皆假施設,隨宜所說,遍計所集,破執之具,應病之藥。無非標月之指,度人之舟。能標之指,雖有種種差殊立場,所標之月則一也,貴在向真月體悟。千經萬論,皆是令人離於身心,破於執著,明自本心,見自本性,而指歸真空本體。從來佛祖,皆欲令人依義不依語,以言顯義,漸悟妙解,得義言絕,頓悟一心。
h2h1解語非關是否能舌燦蓮花,能言也不在於詞藻的華麗與否,悟道更不是仰仗在語言、文字上;但經文的一字、半語卻又是開啟般若智慧的津樑。

禪宗祖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為的是要讓修禪者悟入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心,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為: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然悟道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Continue reading

有智慧才能根本解決一切問題

前言: 信堅一直想以個人經驗,證悟所得,以淺顯文句,寫一篇論智慧與知識的文章。擱置良久,一直時機沒有成熟。今藉友人送來pps檔案為骨架,加以翻修、整理,終於成文,以贈有緣。希望它會對你有所啟示。
wise4  wise3
一件事情,本來只是單純的一件事,然而如果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就會產生焦慮;焦慮累積,會形成壓力。壓力不能解決,就變成問題;而問題太多又生出煩惱; 煩惱久了, 就變成抑鬱和痛苦。 這說穿了,就是沒智慧。

一個心情,原本也只是單純的心情, 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平撫, 起伏不定的心情就形成情緒。情緒累積下來,就產生憤怒; 憤怒積壓久了,就變成怨恨;怨恨轉向自己,就變成了悲傷。悲傷會引發恐懼,而恐懼加上了不穩定的情緒, 就會變得悲慟和憂鬱症。 這一樣也是沒智慧。

什麼是智慧呢?  “慧”是對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相,一接觸,就有深廣的明瞭、認識; “智” 是對事理能作最明智的決擇。因此,智慧是對任何事物,都能迅速、靈活、正確的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如目,行如足。智慧是懂得下一步,該怎麼走、該怎麼做。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