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儉故能廣的真義

loa31廣:大、闊、普、遍、攝也。大以配天,廣以配地。                     廣字有十義:一廣絕義:非是心識思量所能知故。二廣超義:無有諸法能比類故。三廣攝義:通攝無邊異類法故。四廣知義:具足種智,破邪見故。五廣破義:破一切障,無有餘故。六廣治義:具攝無邊對治法故。七廣生義:能生無量廣大果故。八廣德義:具足二嚴諸功德故。九廣依義:言教繁廣,為生依故。十廣說義:宣說廣大甚深法故。 Continue reading

道德經三寶章第六十七真諦解說

LaoZi6[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一、道德經三寶章第六十七解說之0; 導論

此章是老子將道德經前面六十六章所講,在此作個總結論,因此排在這麼後面。老君在此章闡明 “道”的體、相、用。即經文可分為三大段:第一大段(從天下至也夫) 形容萬事萬物的本體,道。第二大段(從我有三寶至天下先) 講說道體的功德相: 慈、儉、不爭。第三大段(從慈故至衛之)是講道體的妙用: 勇、廣、器長。 Continue reading

道德經不病章第七十一 俗諦直解

laotz 2a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此經文可用俗諦或真諦解說,兩者皆有深廣義理。信堅在此,先以俗諦直解。

白話解說: 知道自己所知有限,見解也不完全正確(有所不知),而肯虛心謙下,不驕不傲,誠心待人,是上等根器;不知道卻自己強以為知道,而貢高自大,目空一切,活在自造的鴿子籠裡,這是有弊病的。只有時時戒慎恐懼,唯恐自己的知識言行出現弊病,方能杜絕弊病。聖人之所以沒有弊病(不病),正是因為他唯恐出現弊病,所以才杜絕了弊病。 Continue reading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此兩者或利或害” 解說

LN-300此章最難解說的是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依文解義: 這兩種勇氣,有的得到上天的護佑,有的遭受上天的懲罰。上天的好惡,又有誰能知道它的標準呢?連聖人都甚難瞭解,何況是我們凡人。 古今大德,對此段經文,不是胡說八道,就是依文解義,或者避而不談。因為天道玄妙,非世人所能知,連聖人都很難圓滿解說。連老君在此都沒有說清楚。

然此二者或利或害,為善得吉故多,其幸而罹於凶者有矣;為惡未始不及於凶,其幸免者亦時有焉。 Continue reading

天道無親論

老君曰: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佛經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但司馬遷在史記“伯夷列傳″中有如下的評論: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 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 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LaoZi6

司馬遷論文的意思是說,天理何在。儻有天道,上帝是否失職,在睡懶覺。關於此論,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真假難辨。世人甚惑之。且聽信堅底下一派胡言,謬論解說。 Continue reading

持盈章第九真諦解說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
lao12
此章修身之要。要人有道而不自滿。持真而無驕心。進不如退。入性之後。任其自然。在冥忘中。不知其有。如是乃得道之士。金玉必累,戒之在貪,富貴必淫,戒之在傲,功成事遂必危,戒之在不知止。並言知進而不知退者之害,誡人當知止可也。今之人認虛幻之名位為久,取不實之財勢為常。得之為樂,失之為憂。此正是持盈,而不知身退之義。聖人不以名位勢祿之得為得,不以金銀貨財之失為失。無欲無為,全人全己,皆是合天道之自然,守道德於終身也。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