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密碼” (二) 作者序言 解說 及感悟

The Healing Code療癒密碼 亞歷山大·洛伊德與本傑明·約翰遜

一、信堅前言
信堅昨天剛買了”療癒密碼” 的英文版 “The Healing Code”. 照慣例,讀較深奧的靈性書,要看原版,才不會因譯者的疏忽或術語翻譯,而導致誤解了作者的本意。同時,魔鬼藏在細節裡,從細節中可以領悟作者的嚴密思維、動機、與證悟。

因此雖然網路上有“療癒密碼作者序“,而且翻譯得相當好,但信堅仍然選擇重新翻譯。有兩個主要目的是可以藉英翻中,仔細一字一句的深入了解全文的真義,隨文與作者入觀。同時也可將自己的領悟與感想,隨文作註解,與大家分享。

此序言寫得相當誠懇、深入。將此書的緣起與發展證明過程,仔細解說。信堅看後,相當感動。作者為求解救妻子崔西的嚴重憂鬱症,花了十二年功夫,不離不棄,永懷希望,尋求解答。有如見性者參 “我是誰? 念佛者是谁?” 終於在沉入痛苦深淵時,向上帝 (God) 屈服,放棄了小我的心意識追求,讓真我顯現,最好的答案自然顯現出來! (詳見下面序文)。此即易經所謂 “誠則靈、靈則通、通則達” 的義理。

壓力是所有疾病的源頭,而療癒密碼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從根源去除壓力。只要能排除壓力,通常連基因問題也能痊癒。療癒密碼便是將潛藏的破壞性能量模式或頻率,轉變成健康模式,因而達到療癒效果。

二、Preface 作者序言
The Discovery that Changed Everything 找到了改變人生的療癒密碼
你在一生中最想要得到什麼?相親相愛的人際關係?解決身體健康問題?平和的心境?某方面的成就感(你一直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很強,結果卻總是不如人意)?可用一千種不同方式衡量的滿足感?究竟該如何獲得讓自己在夜裡興奮得睡不著,或是讓自己心跳加速的某樣「東西」—無論那東西是什麼? Continue reading

“療癒密碼” 的原理、基本運作 與 根本原理的探討(一) 導論

信堅註: 近日由於怡君師姐的推薦,顏顏師姐對 “療癒密碼” 的讀後感,引發信堅對此身心療法,感到其無量的潛在功能,因此值得更深入的探討,窮理致知。但以此療法,基本運作的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但所牽涉的基本運作原理,相當深奧難懂。因此信堅今早在此,草寫一些感想,以作為以後探討此論題的藍圖。還望諸位師兄姐,鼎力相助,提供個人經驗、見聞、及建議,共襄盛舉。此文是就信堅現在從網路介紹所知而論。[參看: 開啟第三眼 (Third Eye) 的真義及徵兆 一文底下,對此論題的的熱烈討論。同時也請參看 “療癒密碼” 作者序 ]

信堅昨晚半夜,請我家信定師姐幫我網購此書的英文版 “The Healing Code”, by Alexander Loyd. 明天就可收到,屆時再仔細觀看全書,當可挖出更多寶藏,屆時再與大家討論進度與仔細方針。

一、療癒密碼的原理:
一切病源皆由心起,治病先治心。因此根本問題是如何治心。

1.1 生病過程
過去經驗 -> 錯誤信念 -> 破壞性細胞記憶/潛意識 -> 壓力 -> 自律神經失調 -> 免疫功能下降 -> 生病

1.2 錯誤觀念是生病的主因
我們從小到大的許多錯誤信念會埋在我們的細胞記憶和潛意識中。這些信念以及破壞性細胞記憶是一切疾病的根源,因為它們會造成壓力,而長期處於壓力下會使免疫系統低下,讓人生病。

1.3 治病先治心
作者認為想,要療癒疾病,就必須治療壓力,壓力釋放了,身體的免疫功能就能治癒一切的疾病,甚至包括癌症、漸凍人症等不治之症。除了疾病之外,它也能治癒人際關係、心理健康、事業、高峰表現等方面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來自壓力,而壓力是潛意識中的破壞性細胞記憶所造成的。 Continue reading

古今偉人,勵志名言。

面對懸崖,向前一步天地寬。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多難興邦,殷憂啟聖。

一、前言
放棄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選擇。人總是對現有的東西不忍放棄,對舒適平穩的生活戀戀不捨。但是,一個人要想讓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就必須懂得在關鍵時刻,把自己帶到人生的懸崖,激發無限的潛能,才能奔向蔚藍的天空。百尺竿頭,如何向前一步。向上一路,千聖不傳。信堅在此傳給你,就是放下 (塵緣)、看破 (人生)。要上天堂,先下地獄。

沒有退路的時候,正是潛力發揮最大的時候。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多難興國,殷憂啟聖。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就不出時代的偉人。種子還在,希望就在。逆境的時候,不要回頭,幸福就在前方!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論下多久的雨,最後都會有彩虹;無論你多麼悲傷,要相信幸福在前方等候! Continue reading

“一個外行人” 對 “瑜伽法門真義” 的淺見

一、前言
 “Yoga” 一詞,有兩種翻譯。一是 “瑜珈”,另一是 “瑜伽”。現代人所稱的 “瑜珈” 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而 “瑜伽” 則是古老印度禪坐修身心,走向三摩地或自我實現旅程。即探尋「梵我一如 (天人合一)」的道理與方法。

信堅這二十年來,除了打太極拳,練導引、瑜珈、及禪坐外,亦略讀《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 、小乘、大乘、禪修、及一乘佛法。信堅的淺見是,古老的 “瑜伽” 是一條修行入門的正道。但只是築基功夫,走向三摩地 (禪定三昧) 的進修方法。並不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Prajna Paramita),大智慧到彼岸之上,證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anuttarā-samyak-saṃbodhi, 無上正等正覺)” 的法門。

此文是信堅,以瑜伽外行人,對瑜伽法門真義的淺見。實是井蛙之見,坐井觀天,僅供諸大德,酒足飯飽之後,談天論地之用,笑納!

二、印度最古老的 “瑜伽”,《薄伽梵歌》第六章。
印度古老的 “瑜伽”, 源於 “奧義書 (Upanishads)“(約西元前五世紀)印度史詩裡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 。《薄伽梵歌》被多數印度教徒視為聖經。總共有700頌,分成18章,描述 黑天 [ 濕婆 (Shiva) 的化身克里希納 (Krishna)], 對主將 阿朱納 (Arjuna) 王子的一場奇妙的靈性對話。其中第六章,專講 “瑜伽”,是黑天描述冥想的正確姿勢以及達到三摩地(禪定)的過程,談及 “四種瑜伽與第四道”。 Continue reading

The True meaning of “Maha Prajñā Paramita”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真義解說

一、前言 Introduction
此文主要依”六祖壇經 般若品第二“,來解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的真實義。”般若“是佛經最重要的 一個術語,譯為 “大智慧”,是 “諸佛之母“。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ain the true meaning of “Maha Prajñā Paramit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ltar Sutra of Sixth Patriarch, Chapter 2 On Prajñā”. ” Prajñā ”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rminology of the Buddhist scriptures. It is translated as “great wisdom” and is the Mother of the Buddhas.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以佛法的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之上」。即由文字聞修而親證般若智慧,超越生死輪迴苦海,到達不生不滅的究竟解脫的極樂世界。
“Maha Prajñā Paramita” means “through the wisdom of Dharma to reach the other shore of liberation.” That is, by using of characters or scripture to “listen, contemplate, and reflect”, to attain prajñā wisdom, surpass the life and death cycle, and reach the realm of liberation, a “Bliss Pure Land”.

此文以中英對照來解說,是專為不會讀說中文,或雖中英雙修,但未讀過佛經者而作。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translation. It is intended for those who are unable to read or speak Chinese, or who have not studied Buddhist scriptures before.
[參看此園地 “六祖法寶壇經 (一) 第一及第二品 中英對照“]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四) 正釋經文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信堅註: 阿彌陀佛,天助我也,大功告成,留待有緣,共襄盛舉,同登彼岸。真料不到,小知信堅,與蓮池大師,如此有緣,感應交道,不可思議。此文是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的最後一章,正釋 “佛說阿彌陀經” 經文。全章相當長,共有59頁。初讀者,易迷失於文辭的汪洋大海之中,不知自己所在。同時,也為使讀者,易於尋找文中片段所在,信堅特別花些時間,整理出此章的 “目錄” (共有四頁),以為登峰地圖,航海指南。讀者可點擊藍色標題觀看。 Appendices A: Table of Contents

同時。信堅在此只張貼此文的前五頁。讀者可點擊下面藍色標題,打開 word file, 觀看全文。亦可下載,留備後用。 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4)

再註: 此文又是信堅六年前,開創信堅園地以來,所寫的 “第400篇文章”,同步巧合,意義重大。此園地從標題,”美圖趣聞、修心養性、趣味科學、四書五經、黃帝內經、論時空、太極拳”等,接引 “入道初機”。再以 “道德經、莊子、修道成仙”,接引 “入道中機”。後以 “霍金斯、禪修、修定開慧、佛經、華嚴經、諸法實相”,接引入法界上機。可謂與念佛法門宗旨相同,三根普被,廣度有緣。”紅蓮白藕青荷葉,(儒釋道) 三教原來是一家“。

正釋經文
此章正釋經文,分為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三大段。
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臟腑無闕。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