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汽水算術問題的圓滿解答及啟示

“喝汽水”算術問題 的圓滿解答及啟示    信堅及Allen Tsai

解答一些簡單智力測驗問題,可考驗一下自己的耐力,思考的靈活度,分析能力,也可測試自己對一切事物認識的深度、廣度。所有一切問題與解答,其中都隱含乾坤妙義。同時,與同道、朋友互相切磋、討論,可以激發新思路、新方向。不管懂不懂,會不會,問對了問題也是一種解答的方式,所謂問題與答案是一體的兩面。互激、互發,是學習增長的必要條件。信堅在此,以下面一個簡單的算術問題,來闡說此論題。知識是對事相表面膚淺的認知,如樹之枝葉。智慧是對事相深廣的瞭解與運用,如樹之根幹。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在於增長智慧。

soda11. “喝汽水”算術問題
有一群人想要喝汽水。假如他們有 20 塊錢,1 瓶汽水賣 2 塊錢,他們可以買到 10 瓶汽水來喝。當他們收集到 2 個瓶蓋,就可以換 1 瓶汽水;收集到 4 個空瓶罐,也可以換 1 瓶汽水。請問,他們最多能喝到幾瓶汽水? Continue reading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的事例

這篇論文是信堅一生所領悟的成大業、立大功的秘訣,在此與大家分享。仔細閱讀,細細品嘗,終生受用不盡。— 信堅 11/8/2013

《易經》系辭: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事物發展到極點、窮盡的時候,就必須尋求變化,變化之後,便能夠通達,適合新需要。這句話强調事物的動態魅力、發展變化,重視事物的新生、日新、更新、上進,積極變革,都體現了《易經》的變易和進取精神。
change2 change1 就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巒重疊,流水迴繞,正懷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現了一個綠柳茂密,繁花似錦的美麗村莊。因此,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敢地向前邁進,信心十足,不畏艱難,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冷靜的思考力,去解決問題,衝破難關。前面並非盡頭,希望就在轉角!如此必能,絕處逢生,忽現轉機。 Continue reading

奇蹟無處不在 – “頓癒”的事例

1.前言:
信堅在此,與大家分享,近日所發生的兩件奇蹟。用以闡示奇蹟無處不在;任何人只要以智慧力,善觀察,隨時隨地,都可創造奇蹟。

此地所說,只是個人經驗,沒有臨床實驗,長期數據為佐證。主要在指出”頓癒”的可能性。也許可引發讀者來函,分享大家 “頓癒” 的事例,也許將來可理出一套可信的理論與法則。

頓癒“是一個人,有一些普通須要長期吃藥、療養才能治癒的病痛,卻依某種運作,奇蹟的在半天內,忽然痊癒,完好如初。有如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黑暗永除。

“頓癒”在此世間,相當罕見,因此大家可能不熟悉此現象。其實這是人人本具的德能,被五濁惡世的煩惱障所淹沒而已。在古代明心見性高僧傳記中,只看到憨山大師 (明末) 及 虛雲法師 (清末) 記載他們在證道的過程中,有 “頓癒” 的經驗。這些事例,可由他們具有真誠精進心,及極高正能量來解說。

但對於證道仍在遙遠的眾生(包括信堅), “頓癒”似乎應有不同解說。可能主要根據,黃帝 內經所說,人人都有,與生本具,不可思議的自癒能力。只要找對了藥方,就可 “頓癒”。 Continue reading

快樂人生格言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人生在世,要過得快樂,要活得精彩。

change1

無論什麼事,換個角度來看過去。過去的一切,都是一種祝福、一種考驗。暴風雨終將過去,陽光仍然會普照大地。(The storm will pass, and the sun will shine again)。無論下多久的雨,最後都會有彩虹;無論你多麼悲傷,要相信幸福在前方等候。逆境時,不要回頭,因為幸福就在前方!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過去的事,如夢、幻、泡影。不要為不可挽回的過去,白費心神。提起勇氣,忘掉過去,活在當下。只有當下才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相信自己,從今起,全心全力,開創一個新的,更好的、更幸福的未來。永遠不會太晚。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Continue reading

全息宇宙解說 – 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認知我們生存的世界

這是一篇相當深奧難懂的文章,但它包含了一個嶄新的概念,運用一種革命性的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生存的宇宙。對一切的存在,有更完美的詮釋。依此思維,才是正觀、正念。才能解決一切根本問題。俗間的一些觀念,只是膚淺的枝末。
h8  h5  h1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為眾生解說諸法實相,華嚴境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芥子納須彌,一微塵容納大千世界,重重無盡。我們所見的物質世界,一切攏是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境界,最好的譬喻,是用「全息宇宙解說」。

我們所生存的現象世界,是虛幻的,是個信息 (information) 世界。一切存在,皆是信息密碼 (information encoding)。我們的心意識將信息密碼,轉變成立體物象。如以信息(全息圖)觀之,則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重重無盡如帝網。

“萬物皆備于我”,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實理具備,隨在各足。整個宇宙中的一切,從極大的天地到極小的原子,都互融互攝,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相互之間,緣起無盡,圓融無礙。 Continue reading

略論漢學

信堅謹以此短文,用以拋磚引玉。文辭稍微偏激,為的是想激發讀者,時時反省,自己對治學、念經、讀歷史的方法、態度、觀念。歡迎批評指教。

古今所謂 “國學大師”,大半是 “漢學家”。咬文嚼字,依文解意,斷章取義。考據字義,以對立辯証法,強詞奪理,沽名釣譽,自鳴得意。“漢學”是指漢代治學,注重訓詁,考據。當時學者研究古文,依文解義,窮究字義。

boo1研究文字的學問,源自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很多古書都被燒毁。到了漢朝,許多古書.是由當時人背出來的。為了怕有错誤,學者把每一個宇、每一句,都加以考據。為了一個字,苦心考據鑽研,走火入魔,鑽到牛角尖裡去。此種治學流弊,遺禍千年。

清代學者,崇尚其風。治學嚴謹,對文字訓詁、古籍整理、輯佚辨偽、考據注釋,不遺餘力。但泥古不化,脱離實際。百年鑽故紙,失卻了人生的意義及目的。

殊不知,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念讀古聖賢教導,貴在了解言外之意。所謂得意忘言,得月忘指,得魚忘筌。治學、看經、讀歷史,首重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

讀歷史,重點不在考據歷史的真假。歷史真假,隨寫歷史人的觀點而闡述,都是道聽塗說,死無見証; 所有考據,都是片面之辭。讀歷史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學到什麼智慧,學到什麼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