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 –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節譯 第一集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 – 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節譯 第一集
作者David R. Hawkins(大衛.霍金斯) (2006出版)
信堅2008年二月初稿  2014年九月修正版

緣起
因有許多同修,來函訊問此書的中譯本。坊間還沒有此書中文翻譯版。因此,信堅將六年前所翻 “精華節譯” 草稿,稍加整修,張貼在此,以助有緣,用以拋磚引玉。

近年來,有很多想靈修至最高境界(明心見性,究竟成佛)、受高等教育的上根人,摸索、尋求靈界實相及修行進階法門。一乘佛經雖然講解詳盡,但艱深、龐大難懂,如念天書,所謂 “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許多人聞說西洋見性大師霍金斯的言論,但英文卻成為障礙。因此,信堅將此書精華,淺顯翻譯,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此篇是第一集,從前言、序、導論至靈性階層175,是80%眾生所須明瞭及修行的基本教導。要真領受霍金斯的教導,還須以此為基礎,觀覽霍金斯全書的原文。

David Hawkins信堅序言:
近年來我在鑽研一本書叫做 “超越意識的各種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它是一位近代靈性修養最高的人,親自寫的書。他叫大衛.霍金斯。我認為這本書是任何想靈修的人的寶典。[David Ramon Hawkins , born June 3, 1927 in Milwaukee, Wisconsin; died September 19,2012 in Sedona, Arizona]

他本人是個心理醫生,也知道許多科目(譬如物理、心理學、電腦);他以現代人的語言與科技、專有名詞,來做比喻及解釋靈的世界,不引經據典。

他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臨床實驗,整理出一個可以客觀的肌肉反應測試方法,以此測量人類古往今來的人物及經典的意識等級圖 (或是靈修的進度表)。他也很詳細的描述各等級的心理感應、魔障,以及如何進修到更高的等級的方法 (一直到最高境界–究竟成佛)。

我覺得這本書是供給任何想靈修的人的最正確,也是最快速的指引及路標。因此有意將這它分翻成中文,以襄助我們中國的同志及道友。 Continue reading

道德經復命章第十六 真義解說

前言:
信堅早年,有心修道,妄想肉身成仙,長生不老。因此花了多年時間,研習道德經。想從中獲知得道成仙的修習法門。只因當時,一無所知,依文解義,對道德經真實義,一知半解,結果一事無成。後來改弦易轍,修習一乘佛經,一以貫之,再回頭看道德經,才恍然大悟。
老君於此章,直示道家修行證道,明心見性的心要法門,總原則,總綱領:“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於此始深信老子是位明心見性的大聖人,不但闡說天道,也說成佛之道。深心敬佩。在此鄭重介紹此章,詳加解說,希望對你修行證道,有所助益。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laotz 1a  heaven1a
老子於此章,直示道家修行證道,明心見性的心要法門,總原則,總綱領:“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此即心經所教導: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由老君此章之教導,對照華嚴經,可證知老子是位明心見性的大聖人 (霍金斯校準意識階層為612,相當於華嚴二住菩薩) ,因之,道德經不但闡說天道,也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道。

「虛極靜篤」,虛極則靈,靜篤則明,一切功用﹑神通與化境,均係由此「虛靜靈明」中產生。「虛中藏萬物,靜裡有乾坤。」致虚即離實遠相,窮本溯源。守静則安住不動如須彌。無所染著如蓮華。虛極即證道,守静則於空不著空。 Continue reading

略論漢學

信堅謹以此短文,用以拋磚引玉。文辭稍微偏激,為的是想激發讀者,時時反省,自己對治學、念經、讀歷史的方法、態度、觀念。歡迎批評指教。

古今所謂 “國學大師”,大半是 “漢學家”。咬文嚼字,依文解意,斷章取義。考據字義,以對立辯証法,強詞奪理,沽名釣譽,自鳴得意。“漢學”是指漢代治學,注重訓詁,考據。當時學者研究古文,依文解義,窮究字義。

boo1研究文字的學問,源自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很多古書都被燒毁。到了漢朝,許多古書.是由當時人背出來的。為了怕有错誤,學者把每一個宇、每一句,都加以考據。為了一個字,苦心考據鑽研,走火入魔,鑽到牛角尖裡去。此種治學流弊,遺禍千年。

清代學者,崇尚其風。治學嚴謹,對文字訓詁、古籍整理、輯佚辨偽、考據注釋,不遺餘力。但泥古不化,脱離實際。百年鑽故紙,失卻了人生的意義及目的。

殊不知,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念讀古聖賢教導,貴在了解言外之意。所謂得意忘言,得月忘指,得魚忘筌。治學、看經、讀歷史,首重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

讀歷史,重點不在考據歷史的真假。歷史真假,隨寫歷史人的觀點而闡述,都是道聽塗說,死無見証; 所有考據,都是片面之辭。讀歷史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學到什麼智慧,學到什麼經驗、教訓。

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The Last Ivy Leaf)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 (O. Henry, 原名 William S. Porter)於1907寫了一篇非常古典的小说: The Last Ivy Leaf 《最後的一片長春藤葉子》。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小說描寫患肺炎的窮畫家瓊西(Johsy)看著窗外對面牆上的常春藤葉子不斷被風吹落。她自言自語的說,最後一片葉子代表她,它的飄落,代表自己的死亡。貝爾曼(Behrman),一個偉大的畫家,聽完蘇艾 (Sue) 講述完室友瓊西的故事後,在最後一片葉子飄落前,於暴雨的夜晚,用心靈之筆,在牆上畫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葉子。
leaf2  leaf1
Johnsy has fallen ill and is dying of pneumonia. She watches the leaves fall from a vine outside the window of her room, and decides that when the last leaf drops, she too will die, while Sue tries to tell her to stop thinking like that.  在紐約市的藝術村裡,住着兩位貧困交加的年輕女畫家蘇艾和瓊西。瓊西渴望將来有一天能去Naples 美麗的海灣遊玩。但是,她現在却被嚴重的肺炎纏身。只因還有存活的一線希望,仍在茍延殘喘。為了喚起瓊西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她的朋友蘇艾想盡辦法去鼓舞她。 Continue reading

略說 “禪定” 及 “靈界” 的真實義

略說 “禪定” 及 “靈界” 的真實義  by Allen Tsai & 信堅

1. 導論
解說此論題,如依理論直述,相當乏味難懂。因此Allen與信堅採用佛講經模式,以演說講解。由Allen扮演提問者,信堅扮演作答者。Allen所提出的問題,都是相當好的問題,都是人人想問的問題。信堅試圖以諸法實相,淺顯回覆。
spirit3 spirit1 spirit2
此地所說,不是我們個人的論見,而是依據釋迦所証,一乘佛經所說。此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知究竟。我們不敢以個人論見,胡言亂語。所謂,離經一字 (曲解佛經真實義),便同魔說。此文所說,信者信之,不信者疑之,各隨主見,證道因緣,自己造化。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修行見道,首重信解,宇宙一體,不可分割,萬法唯心。凡有分割,都是方便假言說,都是戲論。修行必先,大開圓解,才能圓修、圓行圓證,無上菩提。如果不知整體,沒有依登山地圖或前人留下的路徑,就只能在其中一小部分繞圈子、打轉。有如身在瓶內,如盲人摸象,如井底蛙,坐井觀天,以蠡測海,以管窺豹,只見一斑,原處打轉,永無出期。 Continue reading

神奇打字機畫家 保羅.史密斯 的啟示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Typewriter Artist, Paul Smith

1.前言:
這世上有很多人,生有殘疾,五官不全,四肢不能動彈。這些人,以及他們的親友,大半都怨天尤人,報怨老天不公平。因此,這些人,一生自卑,時時生活在悲慟、憂傷之中,無法自拔。但歷史上,也有不少人,能脫離肉體的限制,成就超過,一般正常人。譬如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耳聾,彌爾頓(John Milton)眼瞎,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全身癱瘓,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耳聾眼瞎,但這些人的成就,都千古留名。

信堅在此特別介紹,打字機畫家,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的事蹟,而為佐證。他出生後不久,即患有重度的腦癱症,手不能拿畫筆,也無法握住其他物品。但是他仍然用自己的辦法創造奇蹟,成為一位偉大的畫家。
paul3a paul2 paul1

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因由,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世上没有意外。没有什麼事情的發生是偶然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只要不曲不饒,樂觀奮鬥創造,都能創造生命的光輝。

God never closes a door without opening a window. He always gives us something better when He takes something away. 當上帝關起一扇門時,必會再為你開啟另一扇窗。不要停留在已經關閉的門前哭泣,要知道如何去尋找另一扇已經開啟的更光明的門戶。不要埋怨,不要放棄,神的安排永遠是出乎預料,而且是最好的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