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解說

一、前言
值此新年新開始,信堅在此,再祝大家,狗年吉祥快樂。旺旺旺,狗來富。
信堅最近兩個禮拜來,一口氣講解了華嚴經第一至第四、第七至第十二品。現在繼續講第十三品,加上之前解說的十住品第十五,雖然跳過了第五、第六、及第十四品,但不礙於了解華嚴前十五品的真義,讀者可由此,一窺華嚴經的大概。也同時大略解說淨空法師講了十二年的華嚴經初十五品的要義。以此為前導,看懂之後,讀者可開始看華嚴經文,清涼疏鈔、長者合論、或淨空及其他法師之講解。《華嚴經》是一部大經,汪洋淵博,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家之富貴。[讀者請參看: 華嚴十住品 真諦詳解 (一)華嚴十住品 真諦詳解 (二) 華嚴十住品 真義詳解 (三)。]
hua15 hua14 hua4
二、釋品來意
第二會是講十信位,講「信」。從此以下,講「解」。「又答十住問,總有二段」。「信是住之方便,此明正位,故次來也」。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以明心見性,是法身菩薩。

明前於普光明殿,人間地上,十信圓滿。向上提升到須彌山,妙峰之頂。喻「從十信入十住,入位之升進故」。第十信的菩薩就是賢首菩薩,放下了起心動念,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 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華藏世界現前。

「以處表法者,明此山於七重金輪圍山,七重大海之內,出水高八萬四千由旬,縱廣亦爾,四寶所成」。「妙峰山者,不動義,妙樂義, 莊嚴義。諸天所居」。須彌山是一個單位世界中心最高大的一座山,所以它象徵著不動,如如不動,用這個山表十住菩薩。不但它如如不動,它有妙樂、它有莊嚴。

「無思無心,不收不攝,任性而定,稱平等理,與法身合」。法身菩薩,他不但分別、執著徹底放下,起心動念也放下,所以他這個三昧高,超越四聖法界。「不收不攝」就是不取不捨,於一切法當中沒有取的念頭。不取不捨才是真正的隨緣,有取有捨都是攀緣。超越六道,就沒有取捨,六道裡頭有取捨。

「稱平等理」,平等理叫真理。「與法身合」,法身就是宇宙,能生萬法,法就是萬法。知道自己跟萬法是一不是二,萬法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只要起一個念頭, 萬法就現前,十法界依正莊嚴馬上就出來,一時頓現,沒有先後。所以一時,念念都是一時。

「得法妙樂,智慧莊嚴,出過情見」,萬法,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你六根接觸都生妙樂。你生智慧,不生煩惱。心中常生智慧,這就是得法妙樂。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你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出過情見」,出是超出,過也是超出,超過情見,情是感情,七情五欲。財色名食睡,五欲,情見。

見性的好處,「諸佛所說解脫微妙經典,無不解了」。解是煩惱障解除,所知障解除;脫是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為生在如來智慧家故」。

三、釋品名
「須彌,此云妙高」。「如來以自在力,不起覺樹,應機現彼,故云升也」。覺樹是菩提樹,十信是佛在菩提樹下說的。天宮,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天人有感,佛在那邊應。「表位漸增,不處人間」。「顯位清淨」。

妙有十義,如於法故︰一體妙︰謂四寶所成.二相妙︰謂八方四級.三色妙.謂四正色︰北金,東銀.南吠瑠璃.西頗胝迦.一切草木鳥獸等物.隨所至處.則同其色.自常不變。四德妙︰謂八方猛風.不能令動。五眷屬妙︰謂七金山七重圍繞.及七香海海印旋流。六依持妙︰唯天依住,得通者居。七作業妙︰不離本處而鎮四洲.映蔽日月而成晝夜。八生果妙︰謂波利質多,能益天眾。九為首妙︰於四洲地最在先成。十堅固妙︰於輪圍中.最在後壞。

【波利質多羅,能益天眾】︰「波利」云遍也、周匝.「質多羅」,此云間錯莊嚴︰言此樹眾雜色華,周匝莊嚴。或云圓妙莊嚴。波利質多: 忉利天上之樹名。譯言香遍樹,又稱曰天樹王。謂此樹根莖、枝葉、華實,皆能遍熏忉利天宮。」

須彌山的形相:
高八萬四千由旬.入水亦爾.下據金剛.上隣空界.頂上縱廣.量亦如之.獨出九山.故稱高也。十住之行.亦復如是.聞思修解,而為妙體.四德八聖,以為妙相.四辯為色,令物解同.雖同眾音,自智不變.八法不動,而為妙德.七支奉戒.金山圍繞.七識流轉.而為海印.第一義天,依持而住.可以神會,非情能升.不離本處,遍應十方.映蔽佛日.及菩薩月.而成涅槃,生死晝夜.生教行果,而為妙樹。

世界初成.菩薩先出,為眾生現,種種資具.世界將壞,菩薩後沒,為說上定,令免三災。高者,具成八萬四千諸度法門.自在障外.為眾生故,入生死海.亦具八萬四千諸度法門.具金剛性.隣勝義空。又智入佛慧,必窮其底.德超方便逈出群峯。為顯十住功德妙高,是故須升妙高山頂.四王處半,旁而非正.表住不退,異信輕毛.故越彼天,居妙高頂。然上所釋皆圓教意.「應知此人即與三世諸佛同等.與三世佛功德平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纔發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共所稱歎」.
異信輕毛: 初登信位。善根微薄。不異輕毛。

若約觀心︰妙高者,謂三昧須彌.寂然不動.無思無心.不收不攝.任性而定.稱本心地.入佛智海.湛然不遷.是妙法樂.觸境自在.合本性淨.是四德寶而自莊嚴。斯則本覺如來,升法須彌之頂。

四、釋品宗趣
此會是第三會十住菩薩會,「以十住行德為宗,攝位得果為趣」。全經是以華嚴三聖來做代表,毘盧遮那佛代表大方廣佛華嚴,文殊菩薩代表解門,普賢菩薩代表行門。《華嚴》解行雖並重,偏重在行門,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華嚴行的總綱領、總原則。

十住菩薩的行德,跟初信位菩薩的行德,沒有兩樣,全都是修十波羅蜜,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六度,後面再加,方便、願、力、智。初發心就學這個,十住還是學這個,後面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統統修的是十波羅蜜。不同的地方是初信位的菩薩修這十個法門,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放下,沒放下;初住菩薩修這十條,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往上去,當然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都放下了,差別在無始無明習氣斷掉的成分不相同。而無始無明這個習氣,是沒有辦法用什麼方法去斷的,不理它就好,不要去理它,自自然然斷掉,這叫無功用道。十住以上沒有方法,他不起心、不動念還有什麼方法!隨著時間慢慢自然它就沒有了。

這品「升須彌山頂品」,它的宗趣是「以嚴處請佛赴感為宗」,要搞一個很莊嚴的道場,請佛來為我們講經說法宗。「根緣契合說法為趣」。莊嚴道場是因,佛到我們這裡來說法是果。

五、正釋經文
此會六品分為二分︰初二品方便發起.謂前品化主赴機.後品助化讚佛.主伴圓備方演法故。後四品當會正說。

須彌是所依︰謂三天說法,各有偈讚.欲顯三賢,皆依佛智,有差別故.離如來智,無自體故.獨為方便甚抑讚辭.行向二會同此科判。

今初一品.長分十段︰一本會齊現.二不離齊升.三各見佛來.四各嚴殿座.五皆來請佛.六俱時入殿.七樂音並止.八各念昔因.九同讚如來.十殿皆廣博嚴淨。

5.1本會齊現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於樹下.各有菩薩,承佛神力,而演說法.靡不自謂,恆對於佛。
言【爾時】者,即前二會時.主伴齊遍.演前二會之法也。今此明遍.即十重說處中,第一重也。

欲明前會不散.成後會故.後必帶前.合成法界,無礙會故.一一諸會,無休息故.後後諸會,皆同時故。所以唯約覺樹會者.此為本故,得佛處故。即用之體,同時頓遍。即體之用,不壞前後.猶如印文。

5.2不離齊升
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昇須彌,向帝釋壂。
不離齊升︰明不離覺樹,各升釋天。

【如不來相而來】,淨名經云「時維摩詰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文殊心棲實相,形貫法身.內外冥寂,都無來相。此明心冥至理,體絕去來.應物隨緣,不壞來去。「已去無有去.未去亦無去.去時亦無去」.「已來無有來.未來亦無來.來時亦無來」︰謂已來已滅,不可言來.未來未有,何得言來.來時不住,已未分之,故亦無來.

【不離覺樹而升釋殿】 :佛得菩提.智無不周.體無不在.無依無住.無去無來.然以自在即體之應,應隨體遍.緣感前後,有住有升。閻浮有感,見在道樹.天宮有感,見升天上.非移覺樹之佛,而升天宮.

【清涼國師譬喻解說】: 譬猶朗月流影遍應.且澄江一月.三舟共觀︰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見月千里隨南.北者見月千里隨北.停舟之者見月不移.是為此月不離中流而往南北.設百千共觀八方各去.則百千月各隨其去。

永嘉證道歌云: 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5.3各見佛來
時天帝釋在妙勝殿前.遙見佛來。
明各見佛來︰約佛則用從體起.約機境從心現.隣而未即.故云遙見。

5.4各嚴殿座
即以神力,莊嚴此壂︰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其座悉以,妙寶所成.十千層級,迥極莊嚴.十千金網,彌覆其上.十千種帳、十千種葢周廻間烈.十千繒綺以為垂帶.十千珠纓周遍交絡.十千衣服敷布座上.十千天子、十千梵王,前後圍遶.十千光明而為照耀。
表嚴根欲之殿為法器故。【置師子座】,表十住之法門故.【普光明藏】者︰此是解位.智照法空,含眾德故.從信始入,故有置言。皆云【十千】者,萬行因感故。【層級】者,萬行熏成故。金網防護.慈悲帳蓋,四攝繒綺,以為周垂.圓融行願,交絡萬善.柔忍慚愧,以覆法空,第一義天.清淨梵行,繞斯法體.一一智照,故曰光明.於生死中,遣長夜闇.舉斯果德,令物行因。

5.5請佛居殿
爾時帝釋,奉為如來,敷置座已,曲躬合掌,恭敬向佛,而作是言:
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
於中三業崇敬,以為請儀。【善來】,應機來故.不來相而來故.帶法界會來故。【善者】,喜之至故。舉三號者,略歎德故。【願哀處】︰希仗勝田,生大福故。

5.6 俱時入殿
爾時世尊,即受其請.入妙勝殿.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
謂根緣契合,成益不虛。入殿事訖,故一結通。

5.7樂音並止
爾時帝釋以佛神力,諸宮殿中所有樂音,自然止息。
樂音止息︰謂攝散歸靜.得定益故。

5.8各念昔因
即自憶念過去佛所種諸善根.而說頌言:
獲智益也。散緣既止,勝德現前.寂然無思,發宿住智。
【種善根】,即下十佛,曾入此殿,聞法供養故.亦表見自心性,同昔佛故。

5.9同讚如來
迦葉如來具大悲  拘那牟尼見無礙  迦羅鳩駄如金山  毗舍浮佛無三垢
尸棄如來離分別  毗婆尸佛如滿月  弗沙明達第一義  提舍如來辯無礙
波頭摩佛淨無垢  燃燈如來大光明  彼佛曾來入此壂     是故此處最吉祥
同讚如來︰然三世諸佛皆於此處說十住法。獨讚十者.表說十住及無盡故。
所以讚者,義乃有四︰十佛曾處,則殿勝可居.互舉一德,例讚本師.敘昔善根,慶遇堪受.昔佛同說,表法常恆。

【迦葉】,此云飲光︰若從姓立示生彼族.若就佛德︰身光蔽餘光故.悲光飲蔽邪光故。
【拘那牟尼】,舊曰金仙、金寂︰寂故無礙.金故明見。
【迦羅鳩馱】,此云所應斷已斷.如金已淨.如山不動。
【毘舍浮】,毘濕婆部。此云遍一切也。部者︰自在也.亦云遍勝.無三垢故.無不自在而超勝也。三垢者,現種及習。
【尸棄】.此云持髻。無分別智最為尊上.處心頂也.髻中明珠,即無分別也。
【毘婆尸】︰謂淨觀、勝觀、勝見、遍見。如月圓智滿,是遍見也.魄盡惑亡,是淨觀也.既圓且淨是勝觀勝見也。
【弗沙】,此云增盛︰明達勝義是增盛也。
【提舍】,此云度也。謂說法度人。辯才無礙者即能說也。
【波頭摩】,此云赤蓮華.身心如蓮華,淨無塵垢。
【然燈】,此佛從初現生,乃至成佛.舉身常光,如然燈故.

5.10結通十方,殿皆廣博嚴淨。
如此世界中忉利天王,以如來神力故,偈讚十佛所有功德.十方世界諸釋天王,悉亦如是讚佛功德。爾時世尊入妙勝殿,結跏趺坐.此壂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殿皆廣博︰即示如意相.廣殿同處以遣局情.亦表廓大慈悲等眾生界.又如來入殿,即覺智現前.【忽然廣博】,則身心無際。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華嚴經解說,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3 thoughts on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解說

  1. 四大雖空,萬物有理,四時不失序,
    冬盡春來,大地平等,重生不失時。
    大年初一,華嚴法會,圓滿在本園,
    月月年年,法雲甘露,因果本是一。
    ……
    身本華嚴,願人人識得自身寶!
    感恩信堅師兄!
    顏顏敬上

  2. 信堅老師:

    吉祥!祝老師一切如意吉祥!

    最近看到老師分享《華嚴經》,很好,清清楚楚,一點也不含糊雜亂。感到很難得難遇。感謝您。

    後學 寶印

    • 寶印師兄:

      多謝留言鼓勵。能看懂華嚴經,是累世因緣的福報。願你能於中,解悟、證悟,一貞法界,諸法實相。

      信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