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三) 第二參 海雲比丘

【海雲比丘治地住,謂常隨空心,淨治八萬四千法門,清淨潔白,煉冶心地,故名治地。 】第二住叫『治地住』,治是修治;地是心地。「空心」是真心。修行一定要從根本修,常隨真心本性,心清淨,一塵不染。隨順空心來修學八萬四千法門,叫「淨治」。「煉冶」,鍛煉冶製,長期薰陶。真修行,心一定要一年比一年清淨,妄想、分別、煩惱,一年比一年少。如果功夫更往前進一步,那是月月日日不同。「治地」就是淨治我們的心地,把凡夫的心地,鍊冶成佛菩薩的心地;把執迷邪染的心地,鍊治成覺正淨的心地。
san3

善財童子,每參完一位善知識之後,必【先依教正觀,此明溫故。後趣求後友,意欲知新。趣求後友,然思前猶屬前會。謂上來親近善友,次聽聞正法,今正念思惟及如說修行。】 正念就能明瞭一切法,要常保持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叫「正念思惟」。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叫「如說修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佛菩薩教誨完全相應,就叫如說修行。

爾時善財童子,聞善知識教,一心正念。
這個善知識就是前面吉祥雲比丘。『一心正念』是修學的總綱領。一心是真心,誠心誠意,無有二念。不沈不舉,寂照雙流 (沈是昏沈,舉是妄念紛飛)。對付掉舉要用寂,對付昏沈要用照,這叫正念觀察。下面十句,是解釋『一心正念』。

隨順智慧光明,通達甚深解脫,憶持自在三昧。
隨順事理,就是與一心正念相應。常隨空心,則通達無礙,皆無違逆。真正認清諸法實相,發心認真努力求學, 就能由定開慧。解脫就是自在。「解」是解開煩惱、憂慮、牽掛。「脫」是脫離三惡道、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把執著解開了,就脫離六道;把分別解除了,就脫離十法界。

憶持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誦而無誦,無誦而誦;念佛三昧成就了,則在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依正裡,得大自在。吉祥雲比丘所修的三昧,叫「佛立三眛」,也叫做「般舟三昧」。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

隨順敬奉所有,清淨教誨門。【敬前聞佛說法。】
《華嚴經》每一句經文都是世尊教學的綱目、法門。學習諸佛的威儀,對佛菩薩、善知識所有的教誨,一定要尊敬、奉行,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隨順觀察所見,諸佛威德門。【即觀前所見諸佛。】威是威儀,德是德行。要隨順觀察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象。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通達、明瞭了,這才智慧圓滿。

隨順欣樂所見,諸佛住處門。【即樂前十方住處,平等住。】諸佛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十方住處不相同。就形象上來看,有些住處是很華麗,看到歡喜;有些住處非常簡陋,顯得困苦。但如果能離開一切分別、妄想、執著,法界是平等的。住豪華宮殿,跟住磚窯土洞,都是一樣快樂。離開一切妄想,常隨空心,則萬法平等一如。

隨順解了所見,諸佛軌則門。【即了前壽命神通等。】要細心從經典上學習。如壽命從業報來的。『神通』是講六根的能力。眼見、耳聞這個能力,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本能!

隨順思念所見,諸佛出現門。要學諸佛菩薩,發大慈悲心,不捨眾生。幫助眾生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這兩種能力,都是從真誠、清淨、平等心裡面流露出來的。

隨順趣入所見,諸佛法界門。【入前所詮法界。謂一行三昧所觀之佛同法界故。】

隨順安住所見,諸佛境界門。【通住前諸佛境界。】
『通』是貫通,『住前』是十住以前是十信位,從初信初發心。一直貫穿到初住初發心。諸佛菩薩雖然圓滿菩提,但他不捨因行,倒駕慈航,到六道裡面來度眾生。

漸次南行,向海門國。詣海雲比丘所。
【海表觀心海,為治心地,深廣門故。海為法門,普眼法雲,深廣覆潤諸眾生故。表治地中觀察眾生,生起深廣大悲故。 】離心意識叫觀。眼見耳聞,都在心裡落了深刻印象,這是心的作用;「意」是執著,「識」是分別。離分別、執著,不落印象,這叫觀。「觀心海」,比喻這個心是大而無外,心包太虛。世出世法唯心所現,心是能現,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心所現。 觀有三個層次: 觀照、照住、照見。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就清淨了,這是「治心地」的總綱領。 『海為法門』,海是比喻心量廣大無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量大福大,所以一定要懂得拓開心量。

『普眼法雲』,「普」是平等、普遍,離一切分別執著。平等觀叫普眼觀察一切法。「雲」是比喻,非有非無。世出世間一切法非有非無,就像雲一樣,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有相,你說它有,相是假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謂是「相有體無,事有理無」,這樣你才能看到真相!

頂禮雙足。遶無數匝。於前合掌。見敬諮問。先見敬。佛門合掌,表一心,十個指頭表散亂。把這一切妄念都放下,一心一意把十個指頭合起來,表一心。一心是真誠恭敬。

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入甚深最上智海。
參訪善知識,必先把自己求學的條件以及自己想學什麼,先要說出來。首先說出自己已經發成佛的心,一心一意想成佛。欲入一切種智;究竟圓滿的智慧。

而未知菩薩,云何能具菩薩行。長養菩提種。云何能捨凡夫家。生於如來家 …… 云何能棄捨一切珍玩資具。饒益攝受一切眾生。唯願慈哀。為我宣說。(善財十問)
菩提是覺悟;菩薩是覺悟的人、大道心眾生、菩提薩埵。此地,善財提了十個問題。”云何能具菩薩行,長養菩提種” 這句是總說。我不知道如何將菩薩的道理、菩薩的行為,落實在我們現實的日常生活裡面,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無上正等正覺的力量。再下十句是「別說」。每一句裡面,上半句是菩薩行,下半句是菩提種。

一云何能捨凡夫家,生於如來家。 家有四種:有田宅家、煩惱家、三界家、生死家。「捨凡夫家」是要懂得是捨這四種家。要「出煩惱家」,把妄想、 分別、執著放下。「菩薩行」,它的綱領,就是「六度、四攝」。盡虛空遍法界是如來家。 如來家是心包太虛,量週沙界,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平等、沒有一法不清淨。

二云何能度生死海,入佛智慧海。 前面是從境界上,從形式上說的,這裡是從修學功夫上講,如何度脫生死。生死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是幻相。真相沒有生死。要想『度生死海』,頭一關就是要超越六道輪迴;要想超越六道輪迴,放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進「入佛智慧海」,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入佛智慧海。往上去,一層比一層深入,善財童子的目標是究竟圓滿的佛智海。

三云何能離凡愚地,入佛最勝地。 如何「超凡入聖」。關鍵在於覺迷,覺悟了就是佛的最勝地,迷了就是凡愚地。

四云何能斷生死流,入佛淨行流。 生死流,就是六道輪迴。要怎樣才能脫離六道凡夫這一流類,而趣入佛菩薩那一流類。「流」是比喻,像流水一樣剎那不住。如何斷起心動念,念念相續。心清淨,言行思想自然清淨。

五云何能壞生死輪,成就大願輪。
「輪」是比喻永遠不停的在轉動。六道凡夫,死生相續,永無止境,故曰輪迴。「輪迴」細說,是心念剎那都在動;粗說是人這一生死了以後又去輪迴去,分段生死。『壞生死輪』就是脫離六道輪迴。要斷六道輪迴的因,就是斷十二因緣裡講的「愛、取、有」。 「愛」是貪愛,煩惱的根本;「取」是執著,據為己有,增長我執;「有」是妄想,阿賴耶裡有了種子,落了印象。這三條沒有了,不再造六道的因,就脫離六道輪迴了。

脫離六道輪迴,就入般涅槃,不生不滅。輪迴心改變了、轉變了,變成大願心,大願心就是菩提心。轉輪迴心為大菩提心。【大願輪者,盡眾生界窮無際故。眾生界盡,大願方終。】「大願輪」是依願力來的,是大菩薩「倒駕慈航,普度眾生」。

六云何能滅魔境界,顯示佛境界。
魔有四大類: 五陰魔,就是我們現前這個身體跟我們現前這些念頭。因為它使我們的身心不安,每天煩惱、憂慮,折磨我們身心,故稱之為魔。煩惱魔,七情五欲,都是煩惱,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遇到外面緣,它就起現行,使我們身心不安,憂慮、憔悴。死魔,是壽命無常。修學需要長時間才能成訧,你修學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縱然是修得好,再得人身,再接著來幹,至少要耽誤二十年,又要重頭做起,前世所修的,可以說忘得乾乾淨淨。這是障礙,這是折磨!天魔。除了前面三類之外,所有一切的折磨,就稱之為天魔。天魔是講外面境界,來折磨你。六根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法,都在那裡誘惑你,那都是魔。五欲六塵天天在圍繞著你,天天在誘惑你,是魔!擾亂你身心不安,道業不成。

七云何能竭愛慾海,增長大悲海。 「愛」是貪愛,包含著見思煩惱,是從妄心出來。
「愛不重,不生娑婆。」用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來關懷一切眾生,是大悲心。

八云何能閉三途八難門,開人天涅槃門。
『三途』是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三途業因是造作惡業。「八難」是三途 (地獄、餓鬼、畜生)、生北拘盧洲、生長壽天、盲聾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涅槃門」就是「五乘佛法」: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聲聞、 緣覺、菩薩。眾生聞佛法,絕不墮三途,可以免除三途八難。

九云何能出三有繫縛城,入種智解脫城。
『三有』就是三界。有三界的繫縛,就沒有法子超越六道輪迴。「種智」是如來果地上的真實智慧,一切種智。轉煩惱就成智慧。一念覺悟就是智慧,一念迷執就是煩惱;智慧開了,就解脫了,脫離欲界、色界、無色界。只要把煩惱無明化解了,就脫離三界六道了。

十云何能棄捨一切珍玩資具。饒益攝受一切眾生。「珍玩資具」,就是身外之物。『珍玩』,多半是世間富貴人家都喜歡收藏珍奇的諸如古董一類、字畫一類。 『資具』是我們生活必須要用的一些衣物、器皿。 佛菩薩生活在這個世間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

唯願慈哀。為我宣說。善財要求海雲比丘教導他。

時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發菩提心者。不可得聞 。何況自能深心發趣。善男子。若諸眾生。未曾修種深固善根。則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稱讚授法)
以發心者,難能可貴,難可得故。因緣難具故,發者為希。若不發心,非法器故。

是故菩薩。要得平等無礙境界,普門善根,光明照故。
『平等無礙善根』是自性本具的德行,順逆平等,善惡平等。近友為緣,餘皆是因。即宿植普賢無礙法門成種姓故。『宿』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種了這個善根。『普賢無礙法門』,修的是普賢行。『普門善根,光明照故』,這是顯示他不可思議的功德。這個善根不是一生一世成就的,生生世世累積的,所以積功累德。「光明」是智慧,無盡的智慧。

要得真實巧方便藏,正道、三昧、光明照故。得真如三昧智光,了心實性,不住了相。
『藏』是含藏。真心含藏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才藝,無量的德能,無量的財寶。「直心」是菩提心的本體,也叫「至誠心」,真誠到了極處,那就是真心,叫做 「正道」。「深心、大悲心」是從體起用。善巧方便要與真實相應。『正道』,是「正思惟,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真實光明』。真的清楚,真的明了,樣樣清楚,樣樣明了,一切境界裡頭決定不起一個分別執著,常住三昧之中。

要得積集功德海藏,廣大福聚,莊嚴身故。 「海藏」是像大海裡面含藏無盡的寶藏。像海一樣的深廣。『廣大福聚莊嚴身相』,就是大福報的身相。

要得增長種種白法。念念出生無休息故。 (『種種白法』是一切善法。)
這句是如何把善根、方便、正道、三昧、光明落實。第一要積集與定慧相應的是功德。積功是修因,累德是果報。我們時時觀察反省,正修應年年月月日日,心地越清淨,煩惱更減少,智能越增長。信心、願心、定心、慧心增長是功德。做好事,脩大福自己不著相,是廣大福聚。「白法」就是善法,黑法就是惡法。善法要天天增長,就能常生歡喜心。

要能供事,真善知識。諮問法要,無疲厭故。
真善知識必須具足信解行證。真善知識遇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具足信解行,這是善知識,他能夠依教奉行,不過他還沒有證果,這是善知識。由此可知,真善知識他的標準一般講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這是真善知識。在《華嚴經》裡面真善知識是法身大士,證得法身,這才是真善知識。供養承事善知識,「如教修行供養」。要依善知識教誨,依教奉行。要勤奮常常向善知識請教。請教要懂得抓住大法的綱要。

要捨慳吝,無所藏積。於身命財,無愛著故。
「吝」是吝嗇,「慳」是慳貪。 『無所藏積』,世間人總是有藏積的習氣。 『於身』,身體,一切凡夫沒有不執著身體的;要這個身體生活得很舒服,要有豐足的五欲六塵的供養,貪圖享受;命更愛惜,總希望自己長生不老;第三財物。我們如何能夠對『身命財無愛著』,愛就是貪。怎樣能夠學到諸佛菩薩、真善知識,他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對於身命財適可而止,決定沒有貪心,他心清淨,沒有煩惱。

要離憍慢。心無高下。安住不動。如大地故。
『憍』是驕傲,『慢』是我慢。貪、瞋、痴、慢、疑,這五條叫根本煩惱。對人對事對物不動心,不起念頭,平等無有高下。一切時一切處,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總是如如不動,這是自性本定。定心起用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
要恒慈愍,隨順眾生,平等饒益,無違逆故。要處生死,於惡趣中,度苦眾生,心不捨故。要恆觀察如來境界。欣求修習。至究竟故。要恆利益安樂一切諸眾生故。如是乃能發菩提心。

前面這十一條通通具足,才是真發菩提心。經文有十一句,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四弘誓願。底下是發菩提心相,這十一句是綱目;發菩提心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跟這十一條相應。發發菩提心者。所謂拔濟苦惱諸眾生故。……。是名菩薩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者,所謂拔濟苦惱諸眾生故,發大悲心。】
平等福祐諸眾生故。發大慈心;種種外道攝令正信。 】
除滅眾生諸苦蘊故。發安樂心;始於世樂,種種與故。 】 (大悲心)
為息眾生不善心故。發饒益心;惡行眾生令住善行。 】
救護怖畏諸眾生故。發哀愍心;悉包納故。 】哀悼、憐愍的心。
捨離執著障礙法故。發無著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普遍法界諸佛剎故。發廣大心。 】廣大是無量無邊,量大福大。
等虛空界無不往故。發無邊心。 】發廣大心,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你不去。
見一切佛妙色身故。發無垢心。 】「佛道無上誓願成」。
觀三世法智無盡故。發清淨心。 】除二障 (煩惱障,所知障),智慧生起來了。
為欲普入,一切智智,甚深海故。發大智心。 】
成就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的智慧。
發如是等種種心故,是名菩薩發菩提心。】

善男子。我初止住此海門國。十有二年,常以十事觀察大海,而為境界。
我初學時,止住在『海門國』十二年。十二年是表示一個週期圓滿。「大海」是心海,以「大海」來表心地、來表根本,以這個為境界,在這裡面修觀。從根本修,從心地上修。心清淨了,身當然清淨。

【謂觀法海,睹佛聞法。次前念佛,明聽法者。法為良藥,勸物弘傳。又表此位勝進之中,誦習多聞等,是所尚故。】向下的經文,是海雲比丘正式傳授法要給善財童子。修學佛法是怎樣才能抓住佛法的綱領,才能夠在修學上得到相應。『海』是比喻法海、心海;見佛聞法,是修學最重要的關鍵。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中心;佛滅度之後,一定是以法寶為中心,「法」就是佛所講的經典。

傳法裡面也表示從二住『勝進』,往二住提升到三住。『誦』是讀誦大乘經典,『習』 是照做,學習。『多聞』著重在多聽大乘經典,幫助我們明理,幫助我們開悟。在這個位次上,崇尚這三種的修學方法—誦、 習、多聞。

所謂思惟大海寬廣難量 … 思惟大海究竟恆滿無有增減。(正明修觀察大海。託事顯詮)
世、出世間萬事萬法無量無邊,就像大海一樣。海也喻自性般若智慧,廣大無有邊際;大悲心深廣像大海一樣;『生死海』,觀察六道眾生,在六道裡生死流轉,永遠沒有出期。  

思惟大海寬廣難量。利益心,利益寬廣故。】拓開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思惟大海深難得底。大悲心,大悲甚深,無能測故。】悲是救苦。
思惟大海同一鹹味。安樂心。始於世樂,種種與故。】大慈心,慈是予樂。
思惟大海出生眾寶。安住心。謂惡行眾生,令住善行。善行即是眾寶莊嚴。】
思惟大海吞納眾流。憐愍心。悉包納故。】『吞納』是包容,海納百川。
思惟大海水色差別不可思議。攝受心。種種外道,攝令正信。如多色水,同在海中。】
思惟大海,種種眾生之所依住。守護心。已發心者皆守護故。是為無量眾生所依。】【思惟大海,容受無量大身眾生。同己心。謂攝菩提大願眾生,取如己身。為大身故。】
思惟大海,能受大雲所雨之雨。師心。謂於大乘道集進趣者,推之如師。如受大雨。】
思惟大海究竟恆滿,無有增減。導師心。謂具功德者,敬之如佛。故湛無增減。】
【以此十心對斯十喻,有如符契,不應妄故。】

善男子。我復思念世間之中。頗有深廣過此海不。頗有無量過此海不,頗有甚深過此海不,頗有殊特過此海不。乃至容受常無增減。過此海不。(亡詮求旨)
「詮」是事裡面所含藏的甚深的義趣,圓滿的道理。現在我們把這個道理,也不執著,也放下了,「求旨」,是在這許多甚深道理裡面,求它最重要的精華、精義,也是我們佛法講的總綱領。這是「託事顯詮,亡詮求旨」,離海更求故。

海是事相,看到這些現象,觀察大海是比喻觀察海的廣、多、深、勝,一切眾多的事物擺在面前,全都在說法,都在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 都契入甚深的心海,能生無量無邊的功德,這十種心就是功德。

下一段,觀成利益。由前忘詮,今此得旨。便睹華開,真佛顯現。他在甚深廣博的義趣當中,領悟到它的精髓,這個就得豐富的利益(花開見佛,見佛聞法)。

善男子,我作如是思惟之時。從大海中。有大蓮華。眾寶莊嚴欻然出現。(花開見佛)
凡夫的思惟是妄想、分別、執著,而菩薩的思惟,是聞、思、修三慧。如果我們依戒得定,由定開慧;慧開了之後,才有這三慧。聞思修是一接觸就明瞭,明瞭就不迷。三慧的成就,觀成的利益。把這十種心發起,這個境界自然就現前。

以無能勝帝青頗胝迦金剛摩尼王寶為莖 … 光榮四照。彌覆大海。(形容蓮華的體相狀)
這一段是形容蓮華的體相狀。【深觀心海悲海,則心華、行華自然敷榮。無漏性德,一時顯現。】蓮華表自性智慧、德能的流露。「心華」包含著心願,你發的菩提大願;「行華」就是你修的菩提行,你修的六度萬行。你的願行「自然敷榮。無漏性德,一時顯現。

百萬欲天王。普雨種種天寶天華 … 放雜色光。雨無盡寶。(天、人、天龍八部共讚)
這蓮華外相莊嚴,得諸天護法的護持。深觀心海悲海,所以才感得諸佛護念,天龍八部的擁護。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此大蓮華。所有莊嚴。皆從如來過去積集出世廣大善根所生。令諸菩薩。各於此華。信願成滿。普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不顯現。此下是講修因,第一句是總說,要積集廣大的善根。累劫的修集,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積集廣大善根。『大蓮華』是行願,得佛護念,得護法龍天的擁護,這就是莊嚴。大蓮華,是說我們的心性,是說我們的性德與修德。善根、福德、因緣聚會,就出現了果報。信願成滿就能千處祈求千處應。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感應道交。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從如幻觀香王業生。以無生法。所莊嚴故。
觀世音自在的大業,是從這個因而生的。觀世音修如幻三摩地。「香王業」就是自在業,觀自在菩薩,因為他觀如幻,所以他得自在。生與無生是一不是二,這叫「無生法」。「無生法」就是生滅同時。因為它是同時,你也可以叫它不生,也可以叫它不滅。

從如夢觀,離相法生。
《金剛經》夢幻泡影,四個比喻,是以夢為主,其餘三個比喻,是比喻夢不是真實的。離相觀察法,才不會把世間一切萬事萬物當真。[離相法,以旁觀者 (observer) 觀一切法]。一切法無我,才能對一切事實真相,可以看得很清楚、明白。離相不著一切相。

以無作法之所印故。「印」是同時現前,無量無邊諸法一時現前。森羅萬象,海印頓現。「法爾如是」。「法爾」就是無作,「非因緣非自然」。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無作是生活起居,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一切隨緣。「大華蓮」, 法海、智海、性海是從清淨心裡面顯現出來的,所以是「無作法之所印」。

從無染著,離諍法生。隨境觀察。無所著故。從觀蓮花,教導我們修如幻觀、修如夢觀、修無生法、修無作法、修無染著、修離諍法,這是修行最高的原則。修無染,一定離諍。「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所說的一切法,不可以執著。你可以聽、你可以去體會、可以去領悟,你不能執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境」是境界,人事的境界、物質的境界都包含。「隨」是隨緣,隨人事、環境之緣。隨順這個境界裡面去觀察。觀察是智慧,觀察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你就無所著了。世法、佛法都不著,你的心才真正達到清淨無染。「心淨則國土淨」。

恒出妙音。演說如來廣大境界。其聲充滿一切諸佛清淨剎土。假使無數百千億劫。以妙辯才。稱讚此華功德無盡。隨時隨處要把如來「廣大境界」介紹給一切眾生,也就是說隨時隨地都在講《華嚴經》。以上比喻『大蓮華』是一個發大乘心的人,真正發菩提心的人的大願大行。發菩提心,行大願,修大行,這是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不盡。

善男子。我時於此蓮華之上。見有如來,結跏趺坐。(花開見佛)
心行既敷,本覺如來忽然出現 。『見有如來,結跏趺坐』,是自性如來現前,明心見性了。前面修因,修「如幻、如夢、無染、無生、無著」,所有 一切業障都消除了,煩惱障、所知障都消除了,自性現前了,這是如來。「蓮華之上」就是發菩提心、立大願、修大行,『見有如來』,見到自性,見性了。『結跏趺坐』是說自性如如不動,「結跏跌坐」就是禪定,是自性本定。

相好具足。形量高廣。上至有頂。形容性德不可思議。性德能現相,所現的一真法界,華藏世界,相好具足,依正莊嚴。「形」是他的形狀,「量」是講的他的身軀。佛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上至有頂」,從形量上來講,達到了最高峰。

如來所處。寶蓮華座。不可思議……普遍饒益。咸令成熟。不可思議。
(明心見性。見如來。顯如來功德,二十不可思議。)

法雷震吼,不可思議。
『法雷震吼』,形容講經說法。 「法」是佛法、是正法,是指宇宙人生的真相,包括性相、事理、因果六法。對於這些統統通達明了,就叫佛法。自己修學有心得,修學有成果,一定毫無吝嗇把這個法介紹給別人,弘法利生。「雷、震、吼」這三個字都是比喻,形容說法的音聲,形容說法的理論,形容說法的方法,如雷震,如獅子吼。大聲疾呼。  

普門示現,不可思議】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給他們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這叫『普門示現』。「佛無有定法可說」,佛說法隨機而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善男子,時彼如來,於蓮華上,即伸右手而摩我頂。為我演說普眼法門。所以海中說者,大悲性海所流演故。】這一段是聞法。因為蓮華是在大海裡面,如來是坐在蓮華上,給他摩頂說法。海是大悲海,大慈悲心,慈悲廣大就像大海一樣的深廣。從大悲心裡面流露出來的法音。海雲比丘代表三寶當中的法寶。為他演說『普眼法門』。

顯發一切菩薩諸行 …… 摧伏一切外道邪論。散滅一切諸魔軍眾。能令一切眾生歡喜……善了一切眾生根性。能以威力。普轉法輪。隨眾生心。悉令開悟。(聽聞普眼法門) 普眼就是明心見性,真如本性,沒有方所,也沒有遠近,超越時空。他的能力實實在在是盡虛空、遍法界。

善男子,我從彼佛。得聞於此普眼法門。受持讀誦。憶念思惟。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須彌聚筆。書此無盡廣大海藏普眼法門。一品中一門。一門中一法。 一法中一義。一義中一句。乃至少分。尚不可得。何況盡能具足書寫。
海雲比丘說普眼法門,就是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任何一個法門,到究竟圓滿都是普眼法門。我們用大樹來比喻,普眼法門是根,我們原先在一片葉、一個小梢、一個小枝,不斷的深入,深入到最後那就是普眼法門,你就圓圓滿滿統統得到了。「受」是接受,「持」是依教奉行。『讀誦』,對著經本叫讀,誦是背誦。『憶念』,常常想著經裡面的境界。「憶念思惟」是修行,沒有其他的妄想。

任何一門都是無量義,都是圓滿的,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開演顯示增廣。諸眾生等,為聽法故,而來我所,我悉為其次第開演。菩薩在此地告訴我們,將他自己修行證果、弘法利生的經驗,提供我們做參考,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這一段就是普門示現的落實。一多相即,入無盡的法藏,大徹大悟。

善男子。我於彼佛。千二百歲。受持如是普眼法門。相續不斷。十二也是代表圓滿。說千二百,是大圓滿。從初發心學這個法門,一直到這個法門成就、成佛了,叫圓滿。

於日日中。常以十種陀羅尼門。領受記持,十無數品。(別彰能所持相)
陀羅尼就是綱領,你在讀誦、受持,能夠把重要的地方,能把綱領抓住。總持,總一切意,持一切法。能遮,有能力防止過失,防患於未然,防非止惡。「領」是領悟。「受」是接受。要發心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記」是記住,不忘記。「持」是保持,永遠不會失掉。『十無數品』,是無量無數品,這是普眼法門。

陀羅尼有四種: 法、義、咒、忍。法陀羅尼,從聽到能夠記住不忘記,叫法陀羅尼。義陀羅尼就是義理,聽了之後,它裡頭的義理,真的明白了。咒陀羅尼,所有一切的神咒,這些咒是依定發出來的言語,咒好像就是密語,像大悲咒、楞嚴神咒,前面大部分是鬼神的名號。咒有咒心,才是真正的咒。咒心前面一定有個唵,從這個字以下,是屬於咒語,是諸佛如來的密語。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安住在實相是於一切法,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都能隨順,這個樣子稱之為忍陀羅尼。

一所謂以聞持陀羅尼光明,領受無數品。
聞法受持。一聞他就能領悟。『光明』是智慧,它是每一句 裡頭都有光明。

二以寂靜門陀羅尼光明,趣入無數品。契本寂智,方能入故。】
『本寂智』就是根本智,「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就是寂靜門。寂靜就是清淨到了極處。「淨極光通達」。智慧現前之後,「趣入無數品」。趣入是證果。

三以無邊旋陀羅尼光明,普入無數品。旋轉無量,方能普入。云何旋轉。謂如字輪,旋轉布列。一字之中轉出多義。展轉遞出,名之為旋。】「華嚴字母」就是梵文的字母,四十二個字母把它排成一個圓。這四十二個字母拼起來,就是無量的字母。像英語二十六個字母,這是它的根本。旋是觸類旁通。旋是旋澓,有深、有廣。開了智慧,就能同時入無數品。前面一句是根本智—般若無知;後面這一句是後得智—無所不知。寂靜門是根本智,無邊旋陀羅尼是後得智。

四以隨地觀察普遍照耀陀羅尼光明,分別無數品。地地義殊,一時普照,方能分別相用得果。】『地』是菩薩的位次。每一地的境界都不相同。修行功夫的優劣,證入的淺深,一眼就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種智慧,就是「隨地觀察普遍照耀陀羅尼光明」。

五以具足威力陀羅尼光明,普攝無數品。普攝在懷,方有威用。】
九地菩薩,是法師地。心裡常常想念著要教化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這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為一切眾生的表率。如果真的要想學經教,要想將來弘法利生,先在清淨心上下功夫,真正得到智慧總持。「一經通一切經通」,就是「普攝無數品」。

六以蓮華莊嚴陀羅尼光明,引發無數品。如華引果,開發於教,引行果故。又華開見實,菡萏芬敷,以為莊嚴。開發言教,旨趣昭著,文義相隨,故名引發。】
講經說法是華,依教奉行是果。蓮華是花果同時,可是蓮花沒有開的時候—花苞,『菡萏』,沒有開,那個蓮子已經在裡面了。等到它一開花的時候,蓮子你就看到,你就見到了。所以『華開見實』。 「發」是發明,也就是一經通一切經通。一經通是引發,引發一切經都通達了。不但一切經通達了,世、出世間法都通達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只要你見性,你就見一切法;只要你明心,你就通達一切法。

七以微妙言音陀羅尼光明,開演無數品。】音聲佛事。「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八以虛空藏陀羅尼光明,顯示無數品。如空包含,名虛空藏。見性空理,諸相歷然。】
虛空能夠容納萬法,要能包容,才能顯示。見性空理,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明白了。

九以光聚山陀羅尼光明,增廣無數品。以多智光積而高顯,方能增廣。如聚光明,以成山岳。】『多智光』,智慧光明,是指後得智,「無所不知」,是清淨心的起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去求、去學習無所不知,增廣見聞,增廣後得智。

十以海藏普持陀羅尼光明,辨析無數品。如海無心,含容萬類,亦能印現,故名為藏。】海沒有分別,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心地空寂,就能包容一切萬法。外面山河大地,一時頓現在海中。

【此十即是彼位勝進】「彼位」就是你現在的位次。「勝進」是修好之後,會把境界提高。二住修滿了,就升到三位;勝是殊勝,進是進步。如教修行,一直往上提升。

善男子,是時十方一切世界各有無量諸眾生等,為聽法故,而來我所 …… 來詣我所。諮問我法。我悉為其次第開演。分別解說。咸令歡喜。
在教學過程當中,『分別解說』。所用的方法,所用的技巧,一定要讓學習的這些同學們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投入。『咸令歡喜』。佛講經說法沒有限制,男女老少都有,有童子,也有七、八十歲的老人,智愚極不平等,這樣多的人聚集在一堂,你要教得各個都歡喜。不違背真理,又能夠適合各種不同的根機、各種不同的程度。

心生愛樂,深信趣入,悟解成就。安住於此諸佛菩薩光明妙行普眼法門。
教學必定要令學的人『心生愛樂』。能深信趣入, 內心裡頭自自然然流露出法喜。『悟解成就』,「解」是解脫。悟就是看破,解就是放下,把你的煩惱習氣解脫,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解除,才有「成就」。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眼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深入一切菩薩行海,隨其願力皆清淨故。我們修行想有個結果,不外乎三方面:第一個斷惡修善,第二個破迷開悟,第三個轉凡成聖,能不能成就都在「謙敬」。你能夠學會謙虛恭敬,你都能夠得到。海雲比丘在此地是謙虛,告訴善財童子,『善男子』就是叫著善財童子。 『我唯知』,唯知是我只知道,無量無邊的法門我只知道這一個法門。他們懂得多,我比不上他們。下面一說,就說了十條,「他們那些真實功德,我不知,我也沒有辦法來稱讚,稱讚不完的。這是尊敬別人。

底下十句是讚歎其他的這些善知識,他們的道德、學問、修持。【謙己推勝。】

深入一切菩薩行海,隨其願力皆清淨故。深入一切廣大願海 …… 深入一切諸言辭海。遍一切剎。轉法輪故。前面九句,都偏重在自利,末後這一句完全是利他。那麼要利他,一定要『深入一切諸言辭海』,要能夠通達一切眾生的言語,你才能普度眾生。末後這一句就是弘法利生,上報四恩,下濟三苦,『遍一切剎轉法輪故』。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略舉十海以顯無盡。我唯一海,豈得同年。】
我自己所修、所學、所知道的只是一門,我怎麼能跟他們相比?

善男子。從此南行。六十由旬。楞伽道邊。有一聚落。名為海岸。彼有比丘。名曰妙住。【指示後友。】【六十由旬者,修六度行,淨六根故。】

【楞伽梵音,此云難往。居南海中,四面無門。非得通者,莫能往故。表於真心,本離四句。得宗通者,方可會故。故曰難往,非不往也。今居此者,表修行住,是入智海真心絕相之正道故。】『楞伽』就是印度最南邊的一個小島,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它是個小島,四面都是海。把楞伽表我們的真如本性。四句是代表知見,是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這四句叫根本的四句,從這四句再變,再一演變,一展開,那就是變成百句了,所以說四句百非。這個四句是根本,就是所有一切虛妄的知見,都不能安住在真心上。真心離念,所有一切妄念都沒有辦法在真心裡頭立足。

【比丘妙住者,身住虛空,無住相故。表此住中,觀一切法如虛空等,無有處所,離分別故。亦比丘者,入道未久,宜依僧故。】他通達,三心不可得,萬法皆空,心乾淨,這就叫『身住虛空』。身住虛空就是心地裡面乾乾淨淨,知道能所都不可得,所以他心地乾淨,一塵不染,住無相。

汝詣彼問。菩薩云何。令菩薩行速得清淨。時善財童子。禮海雲足。右遶瞻仰。辭退而去。【戀德禮辭。】『戀德』是感謝,感謝他教誨之德。『禮』是禮敬。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善財五十三參,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2 thoughts on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三) 第二參 海雲比丘

  1. 信堅師兄猴年身體健康
    從如幻觀香王業生。以無生法。所莊嚴故。從如夢觀,離相法生
    信堅師兄,這二段話不解,即是法身,為何有幻夢。

    • 錦地師兄:

      多謝提問。如文所說,善財五十三參是法身菩薩,悟後起修,入世歷事練心。是教導法身菩薩如何去除無明習氣。此第二參,海雲比丘是第二住,治地住菩薩。講說二住的修行法門,智慧德相,修行境界。

      大海中出大蓮華,表二住菩薩,自性 (大海) 裡的智慧德相 (大蓮華) 現前了。師兄所問二句,是解說大蓮華之所以現前,是因二住菩薩圓滿成就 “如幻、如夢” 三昧,因此自性裡的般若智慧現前了。

      【從如幻觀香王業生,以無生法所莊嚴故。】
      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出世間法,相有性空,事有理無,這才是事實真相。觀一切法如幻,才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心才能清淨,心清淨則自性裡的般若智慧就現前。

      觀法「無生」。「無生法」也是形容一切萬法顯現的真相。一念起,森羅萬象,海印頓現。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隨念生滅。(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我們念念不住,看到的是相續相,是假相。

      【從如夢觀離相法生,以無作法之所印故。】
      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才能於相離相。才能見到真相。以旁觀者來觀這世界,你就放下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才能心清淨,智慧顯現。

      一切法無我。對一切事實真相,有智慧就能看得清楚明白。就能離相不著一切相。這種殊勝境界是自自然然顯現出來的,「法爾如是」。

      信堅
      ______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