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出生入死章 第五十 解說

一、前言: 經文勘誤
此章經文,分兩大段。第一段經文,闡說生命的意義: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動皆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第二段經文,說明善攝生者,得無生法忍,超越生死,無死地: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避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chuan1 lao11 lao10
道德經的經文大都相當簡短,但卻都含甚深義理。讀者如參合莊子及佛經,就很容易解說其真義。但此章第一段經文卻是例外。經文中突然冒出 “十有三” 的陌生名詞。兩千多年來,古今道家學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無量文筆,大都以七情六慾來解說,相當牽強。信堅也為此,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一直擱置,對此章的解說。

近日偶然看到 “渦陽天靜宮” 網站,張貼的 “對《道德經》“出生入死章”的勘誤“,作者對照莊子對生死的問答,理出第一段經文的頭緒。作者指出: “十有”,是古人對 “者”字的誤抄 (“者”字書寫不緊湊的話,就可以被看成兩字:“十有”)。同時也可能將“生”抄成“三”。其理由是《莊子 知北遊》討論生死問題時,有兩段文,與此段所說,相當接近:
1.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
2. 仲尼曰:“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體”。

因此,第一段經文,如果修改如下,則全文義理相當清楚明瞭,符合聖意:
出生入死。生之徒者死,死之徒者生。人之生生,動皆死地。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夫何故也?以其無生生之厚也。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