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普賢三昧品第三 解說

一、釋品大義
1.1釋品名
全名 “普賢三昧威德神變品”。威德神變皆定之用。普賢明說法主。以說普法故。三昧是業用。以非證不宣故。此則人法合舉,普賢之三昧。亦此三昧是普賢所有。又三昧境界,名為普賢。一切如來藏身為普賢故。

普賢三昧品者,現行境總答前問也。即佛神力加被普賢,使入正定,現行境也。普賢,德無不遍,表佛行門。明普賢菩薩常在三昧,為善擇眾生業海果報、佛行業海果報,故須入定。
hua5  hua4
「普賢明說法主,以說普法故。」普是平等、圓融、自他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普法具體而言,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普法,是平等法,生佛不二。三昧,「三昧是業用」,業是造作,用是德用。「以非證不宣故」。「此則人法合舉」,人是普賢,法是三昧。

1.2釋品來意
瑞相既著,法主將宣。如來長子,普賢菩薩。毫光既示,懸解聖心。欲顯難思,先明入定。內觀事理,外鑑根宜。上感佛加,下為物軌,故受之以,普賢三昧品。前眾既集,光示法主,今將說法,是故法主,入定受加,為近方便,故次來 也」。

「光示法主」,佛放光,智慧的光明,這放一道光,這個光攝到法主,法主是普賢菩薩。「今將說法」,大眾都集會了,集會以後要說法。「是故法主入定受加」,法主是普賢菩薩,在這個時候,這是表演給我們看,愈是大場面,心情愈要穩定下來,這入定,決定沒有絲毫浮躁的氣象,身心都靜下來。

1.3釋品宗趣
入法界定,法界佛加為宗。令法界眾,成法界德為趣。望於後品,亦說世界海為趣。法界定就是普賢三昧,盡虛空遍法界你統統都放下了,放下就定了。法界佛是毘盧遮那佛,如果真正入法界定,肯定得法界佛的加持。法界德是自己真心本具的性德。

普賢菩薩入的這個大定,「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是華嚴的法界定,盡虛空遍法界剎土眾生,菩薩六根面對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一切依正,離如來藏,無別自體」。 Continue reading

大方廣佛華嚴經 如來現相品第二 解說

一、「品來」
前面一品 “世主妙嚴品第一” 是《華嚴經》序分,講教起因緣。夫聖人設教必有其漸。將欲命乎微言,先說三種世間嚴事。為九會之都序。起大法之原由。故受之以世主妙嚴品。同諸經之序分。說明「眾集」,從十方世界來參加法會的聽眾都到齊了;既彰,將陳正說。眾海興念,舉其問端。如來將酬,先現瑞相。口光遠召,菩薩來儀。毫光普爥。示說法主。震動剎網,以警群機。佛前現華表說依果。白毫出眾,彰教從佛流。總為說法之端倪。故受之以如來現相品。
hua4  hua2
從此品以下是《華嚴經》正宗分。一開端要「顯疑現相」,佛現的這個相引起大眾疑情,看了之後對於實際上的意義內容並不了解,其實這些無非都是大權示現。前面說是「舊眾」,在這一品裡面,我們看到有很多新來的聽眾,四面八方來的聽眾。諸菩薩、雜神眾、諸天眾,都已經聚集在這個法會上,心裡面都有疑問,沒說出來,默念、默思求佛開示。佛的神通廣大,綜合大眾總共有三十七個問題,在我們這個經的開端就看出來了。 前辨眾集,今顯疑現相。前明舊眾,今辨新集。先說明說法的儀式,故此品次來也。

「分名正宗者,正陳宗旨」,宗旨是是修學的理論與方法。斷疑生信,道理明白了,那些道理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方法明瞭了,方法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為,這就得受用,這樣才能夠入佛境界。這是屬於「舉果勸樂生信分」,要為我們說出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依報是說他的生活環境,正報是講他的身體,為我們介紹毘盧遮那佛生活教學的環境。

二、「釋品名」
品名「如來現相」,「如來是能現之人,相是所現之法,現通能所」。此品何故名【現相品】︰為諸菩薩。神天眾皆悉已集,默思心念請法,問有三十七問。如來知念,即於面門舒光現相,及集十方眾,答前所問。此品之內,如來兩度放光:「齒光」告眾令集。「毫光」示法,令信佛境界,及所行因果行門。又諸來菩薩毛孔放光。通為三度放光故。又集十方眾海,佛境界相、菩薩境界相,答前眾所問,故名【現相品】。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