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不實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一、導論
信堅寫了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修証法門後,意猶未盡。深悟佛經所說, “眼見不為憑,凡所有相,皆是虛幻” 是諸法實相。這世上充滿了例証,信堅在此,試闡論之。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不僅是幾百幾千年來的凡夫經驗之談,而且很多人更把自己親眼看見的奉為真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會聽到人們這樣說:我親眼看見的絕對不會有錯。那麼,親眼看見的,就一定是事實嗎? 事實上,絕對的客觀是不存在的,每個人在看待事物時都難免帶有主觀性,即認知上的“盲點”,因而即使是我們親眼所看到的事物,也或多或少會受到主觀思維的局限,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和偏差。

二、所有 “眼見” ,都是虛幻的假相。
2.1佛經解說: 一念無明,海印頓現。念念不住,而有相似相續假相。
眼耳鼻舌身五識,只能緣取色聲香味觸五塵,是現量境,並不能分別,因為分別是第六意識的功能。五識只是單純的照見,如燈之照物,不加了別。而第六意識心,則對所照見之色起分別。第六意識將眼所見之色相與第八意識(阿賴耶識) 大倉庫裡所存的資料作比較,而分別事物的形相。所以色物的種種相狀及概念,其實是意識比量的結果。這意識的分析論述,加工過程中,只是一瞬間的事 (一萬分之一秒)。因此我們所見的種種色物之相,其實都是意識境界,是意識比量分別的結果。不是真見物體的本相,而是見到加工後的虛幻假相。
illusion1c Illusion1b.pptx 圖一
佛經說,相由心生,一念森羅萬相,海印頓現,念念成形,隨念生滅,念念不住,而有時空、世界。我們所見,只是一張張不同的圖片。如電影的底片。由於念念不住,而產生相似相續相。就如放映電影,而有生動的動作、表情、變化。

禪宗大師,在修禪者的見聞覺知,五識剛發動的時候,即以棒喝為之截斷眾流,不使落到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境,而使禪者於一剎那頃,頓與現量心相應。睹桃花、聞擊竹而觸悟,都是依此原理的頓悟法門。 Continue reading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修証法門

一、前言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此語出自多處: 老子道德經,大佛頂首楞嚴經,金剛經及達摩悟性論。有不同的含義。道德經是以此形容 “道” 的本體。楞嚴經、金剛經及悟性論是闡說 “聽、聞” 的根源是自性,以及如何由 “眼根、耳根” 悟道。此文是闡說楞嚴經,金剛經,及悟性論的本意。
di1

二、道德經的本意
老子曰: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 (夷:無色。希:無聲。微:無形。致詰:用心意識思議。)

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十四章,本意是形容 “道” 的本質。道者,即本心自性,所謂本來面目、清淨之本心性體。它的本體空寂,無形無相,清淨無為,無思惟意念,性體本空,絕分別對待。不可以智知(不可以通過智慧,如知識、語言、文字、聰明、才智了解它),不可以識識(不可以通過思維意識,如臆想、揣摩、想像認識它。無晦無明;無名無相;非淨非穢。

三、楞嚴經、金剛經,及悟性論 的 “眼、耳” 悟道修証法門
楞嚴經,金剛經 及達摩悟性論,對 “見、聞” 的本性,就一乘了義解說,以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兩句,作為悟道修証法門。信堅在此,試闡論之。 Continue reading

身心健康的特徵

一、前言
衰老是自然規律,然而延緩衰老進程,以及恢復身心健康,是可能實現的目標。自己是否健康,應該心裡有數。底下是健康的中老年人,應具有的特徵。如果你具足這些特徵,恭喜! 你將長命百歲。如有不足,應找出原因,設法補救。

信堅十五年前,年近花甲,天天生活刻板,上下班及看電視,原地打轉。滿手滿臉是黑斑、皺紋,眼線下垂,鬚髮漸白,肚子大如懷胎九月,全身圓滾,看來垂垂老矣。因此開始覺悟,痛下決心,改過自新。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解凍,亦非一日之功。信堅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雖然年過古稀,卻已具足一些,此文所列的健康表徵。

因此,只要有決心、毅力,無事不辦。但事在人為,一切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恩怨自己了。別人無法賜你健康、長壽。健康是快樂之本,是無價之寶。
health1  health2  health3

二、身心健康的特徵

1. 雙目炯炯有神
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精是臟腑精氣匯集之地。眼神的有無,反映了臟腑的盛衰。因此,目光炯炯有神,是精力旺盛,身體健康的標誌,也是精氣神充足的表現。
eye4 eye3 eye2 eye1
2. 聲音清晰洪亮 呼吸從容自然
通過觀察中老年人的呼吸與聲音,可以了解心、肺及神經功能情況。說話聲音洪亮、語音清晰、呼吸從容不迫,說明其心臟與肺臟功能良好,體力充沛。《難經》曰:“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說明呼吸與人體臟腑功能密切相關。聲音宏亮聲由氣發,聲音宏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 Continue reading

從 “掃地” 修証法門 說起

一、緣起:
昨晚及今早,因回覆Allen及在來米兩位師兄,對 “頭髮可由白變黑” 一文的回應,令信堅想起,歷史上一位年過八十仍然滿頭黑髮的陸游,及其養生術。再由陸游的 《掃地詩》 ,聯想起佛陀的 《掃地法門》,及華嚴經淨行品的修行法門。原來法法相通,處處是禪堂。日常生活,行住坐臥,都可修行,歷事煉心。信堅在此,試闡論之。
clean2   clean1

二、陸游的修行及養生方法
陸游(1125-1210) 是南宋的愛國詩人,享年八十五歲。他到晚年,仍然滿頭黑髮,耳聰目明,身體硬朗,行走自如。他曾作詩云:
禀賦本不強,四十已遽衰。藥罐不離手,對酒盤無梨。
豈料今八十,白間猶黑絲。咀嚼雖小艱,幸未如牛呞。

陸游的黑髮,是由於他養生有道。他的養生祕訣是:
2.1 樂觀養生。陸游看透世事,不患得患失,凡事想得開,不怨天尤人,不悲觀失望,豁達與大度。(這就是信堅所說的,”白髮變黑” 的第一祕訣)。
2.2 運動養生,愛好爬山。素食養生。洗腳養生。喜愛下棋,喜愛養花。
2.3 勞作養生,常做家務。他的 《掃地詩》 云: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掃地。既省得堂奴,亦以平血氣。
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去,延年直差易。

三、佛陀的 “掃地心地法門”
由陸游的 《掃地詩》,聯想起佛經故事。周利槃特是佛陀的弟子,由於資質魯鈍,佛陀教他,”掃地心地法門”。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若把心地掃,
烏雲煩惱皆遠離。世間皆成清淨地,朵朵蓮花開心裡。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