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不可得的真實義

一、前言

近三年來,信堅勤看一乘經書、老莊、四書五經,至今已告一段落,再多看了也只是多聞,全是文字般若,對悟道、証道沒多大助益。因此,信堅淨心求佛、菩薩感應,指點迷津,如何迴光返照,悟入甚深佛理,證悟諸法實相。

以此因緣,前幾天導引信堅發心解說法華經的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的真實義。終於了悟由靈界的基本定律,”海印頓現,剎那生滅”,可以圓滿解說 (1)為何時間及空間,在一真法界裡沒有意義(即經書裡所說,一真法界,沒有時間,沒有空間);(2) 也可解說”動靜一源”、”如如不動”、”世間相常住”的 “物不遷”論證。

信堅認為,此基本定律亦可圓滿解說,(3)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4)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5)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6)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7) 破四相、四見;(8) 三心不可得。因此,歸納起來,只要了悟、證得 “海印頓現,剎那生滅”的基本定律,就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這也可說,諸法實相,一以貫之。 此一即此靈界基本定律。]

同時,因解說上文,”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信堅無意中找到憨山大師証道的事例,而增加信心,瞭解古代大師,如何悟道。依此原則,信堅近日因緣巧合,收到朋友送來金剛經人生隨筆,發覺許多金剛經名句,也都可依此靈界基本定律圓滿解說。

近兩日,信堅試圖以此靈界基本定律,來解說金剛經裡的 “三心不可得 –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發覺不但能容易依此定律圓滿解說,同時更由道源長老的金剛經講錄裡,找到兩則禪宗大師依 “三心不可得” 悟道的事例。至此始深信,原來靈界實相,是如此容易了解,悟道之路是如此簡單。

同時,也因解說此 “三心不可得” 的經句,真正了悟觀音所說的修行三步驟,由聞、思、修,入三摩地。這就是所謂修學三種般若,由文字般若,入觀照般若,證實相般若。也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所說的修行四個步驟: 信、解、行、證。

此文分三段。第一段嘗試以靈界基本定律解說金剛經裡的掃三心,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真實義。悟了此真實義,依教奉行,就可悟道,明心見性。後二段再用兩個有名的公案來闡述,作更深的解說,為何悟入此理,就可明心見性。(信堅註: 後二段是引用道源長老金剛經講錄,第118-120頁,不是信堅創見。)

1.三心不可得 –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的真實義

要解說此句之前,須要對靈界實相有所認知。它可簡單歸納成一條很簡單的基本定律 (或者說,基本假設) 。這基本定律,唯證乃知,法爾如是。對不信或還沒證悟的眾生,可以將它們看作是基本假設,有待求證。依此可推論到一乘佛經裡所描述的諸法實相。[參看信堅上文,”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正解”。]

第一義: 宇宙萬有的本體,叫做性淨圓明體。這是所謂的造物主。即我們熟知的所謂真我,自性,佛性。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基本定律: 由本體起作用,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相依緣起)。一念起,宇宙森羅萬象,一時海印頓現,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即所有十方三世的森羅萬象,缘聚而现,都只是在各自的時、空點上 (當下,此時、此刻) 一時頓現,剎那存在。]

[《楞嚴經》一切法­「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隨處也就是當處,當處出生,當處滅盡。]

由上面的基本定律,可以推論物不遷之真理;諸法只于其海印頓現的一刹那(此刻、此地),方為真實存在。每一現象的顯現,都有無限因緣,但都毫無關聯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而且剎那生滅。過去的現象住在過去時,现在的現象住在现在時,彼此是不同的現象。因此過去法没有来现在,现在法没有过去,没有任何往来動轉的迹象。

因此實際上,所有十方三世的有為法的现相,都只是在各自時空點上。缘聚而现的一刹那顯现(一幅幅的畫像) 。我們的心意識,起心動念,心念剎那不停,念念不住,將它們連接起來,因而有了動相,有了過去、現在、未來,無常變化,生老病死,生住異滅。而有世俗的時、空觀念。

時間上有過去、未來、現在之說。但在一真法界,沒有時間的流逝,沒有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分別,唯一真實的存在是”一念”、”當下”。過去則已去,現在又不住,未來尚未來,故皆不可得。因此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圓覺經》維摩詰對彌勒菩薩說:「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是以,時間上有過去、未來、現在之說,但「無住真心」沒有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分別,只那一念,吾人的本來面目「自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

2. 禪宗達摩祖師與慧可二祖的公案

中國大乘的頓教禪宗,最初由達摩祖師把他帶入中國。因此達摩祖師便成為東土禪宗初祖。他遊化到了河南省的嵩山少林寺,就在那裏落腳安居下來。後來遇到慧可大師來親近他,他看出慧可大師是可成就的法將,心中歡喜此禪宗頓門心法有所承傳。二祖慧可大師,俗性姬,名神光。神光由達摩傳法後才改名為慧可。慧可二字含有「智慧足夠了,善根可以了。」神光本是講經法師,深通教理,求法的精神,甚為精進。他聽說有位從印度來的達摩祖師在傳「禪宗頓門心法」一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他就立刻去親近達摩祖師,學習此法門。這個公案的內容是:禪宗二祖慧可禪師,侍初祖達摩,因立雪斷臂,求初祖安心。初祖曰:「將心來與汝安。」慧可曰:「覓心了不可得。」初祖曰:「與汝安心竟。」慧可遂徹悟,嗣二祖位。

金剛經的「三般若」(文字、觀照、實相 三般若): 從這個公案,我們可以把他合到金剛經的「三般若」來研究。金剛經他是教我們要先由語言文字去「悟到」「實相般若」的道理,再依著「觀照般若」,從聞、思、修的「觀照」上先把「般若」的道理研究通,這樣才能依「文字般若」去起「觀照般若」。最後由觀照般若去「證入」「實相般若」 的境界。

中國的頓教禪宗,他不跟你講一些解釋道理的文字上的理論,怕你只在文字上分別而不去實修,他有他的一套接引眾生的方法。如初祖度化二祖,他就說:「你將心來與汝安。」這一句話就是「文字般若」,一句話雖只有一句,他也是個語言相,寫到書本上還是文字,那就是「文字般若」,因為初祖說這一句話是應機而說的,不是為了說明「事理」,解釋道理的文字,而是接引二祖入「實相般若」的「文字般若」。這個時候,神光慧可大師在他的「觀照般若」上就「覓心了不可得。」這在宗門下叫「迴光返照」,一般人都「往心外看」,盡著心外的塵境,不能把心收回來。應用「迴光返照」來照自己的內心。慧可大師這時候,他能「迴光返照」去尋覓他自己的心,這個「迴光返照」的功夫,就是「觀照般若」現前了。依著這個「觀照般若」的「妙慧,返照」這個「妄想心」,念 頭過去的已滅,「過去心不可得」,現在的心,他不停住,「現在心不可得」,未來的心還沒生出來,「未來心不可得」。「三際求心,心不有」,慧可大師就回答達摩祖師說:「覓心了不可得」,這就是應用「觀照般若」,「觀照」到「覓心了不可得」這裡。這時達摩祖師就說:「我已安汝心竟。」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 了。慧可大師言下大悟,這就是他親自悟到「實相般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就是「慧可大師悟道」的公案。

受持讀金剛經,一定要起「觀照般若」,要從聞、思、修下手;這個「思」就是「觀照」。你不去起「觀照」,光是會講會說,也只是在文字上分別而已,根本就沒有講到心裡去。一定要用功,用到心裡去,這才是真正用心,因為「心不有處,妄緣無,妄緣無處,即菩提。」釋迦佛的心就是「菩提智慧」, 「菩提智」現前,叫「佛心」,「佛心」「悉知」「三心不可得」,所以一定要腳踏實地去用功修行,在「觀照般若」上,道理要先去悟到,再去證入,你連悟都沒有悟,又怎麼能證入呢?所以要先有個悟處,再去證入。在宗下的頓教禪宗,他是以悟為期,你要了生死,必須要先求開悟;了脫生死的門路都沒有悟清楚,又怎麼去了生死呢?「開悟」這回事不是「依文解義」可以解釋清楚的。

3. 「德山吃點心」的公案

下面還有一個公案,可以給我們作一個參考。就是你「依文解義」,解得再好,如果碰到真實境界,還是用不上。就是「德山吃點心」的公案。德山禪師他是四川人,他研究金剛經研究得很好,也講得很好,而且自己註了一部金剛經的註解,叫「金剛經青龍疏鈔」,有一百二十卷。他在四川講經說法,大轉法輪的時候,聽說中國南方有頓教禪宗出現,「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德山禪師聽了大光火,認為這還得了,這一定是,狂妄之徒來擾亂佛門的正法。於是他動起護法之念,就發了一個大願,要去降伏他們。他把自己註解 的「金剛經疏鈔」一百二十卷,一下子,就擔起一大擔來,離開四川,要到中國的南方去降伏他們。那時候交通不便利,都用步行的,肩上挑起了疏鈔,就上路了。

在路途中,正好遇見一個賣油滋點心的老太婆。油滋點心是用糯米作成的餅子,擱在油鍋裡面煎,再抹一點糖。德山趕路,肚子也餓了,正好有這個點心可以充飢一下。他就把擔子放下來,要去買油滋點心。這可說是他的因緣好,碰見了善知識,這個老太婆來歷不簡單,就問德山說:「你這位出家師父啊!你擔這一大擔,是什麼東西呢?」德山回答說:「這是佛經的註解,叫做『金剛經疏鈔』。是解釋金剛經的註解。」老太婆說:「這樣說起來,你一定是一位法師了,依我看來,金剛經的註解有這樣多,那麼,這位註解的人,一定是飽學佛法,請問法師,這是什麼人註解的呢?德山說:「這是我自己註解的。」老太婆說:「那更了不得,看來你對金剛經一定很有研究,我對金剛經有一個問題想向你請教,如果法師答得出來,我的油滋點心,免費供養法師,要是法師答不出來,你給我錢,我也不賣。」這個德山禪師一想,我今天應該受你的供養了,你問別的經,我可能答不出來,現在你問的是金剛經,我是研究金剛經的專家,經上的道理,我已摸了很久了,那有答不出來的道理呢!德山就開口說:「你問吧!」老太婆就說:「金剛經上,是不是有這麼的三句,叫做『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經上是有這麼的三句,這叫做『三心不可得』啊!」「這三心既然都不可得,那麼法師,你今天要買點心,你要點那一個心呢?」

這一問把德山禪師問得開不了口。因為他這一百二十卷「青龍疏鈔」裏頭,沒有解釋到「實相般若」真實境界上,他只是「依文解義」的在文字上分別而已,他自己沒有親證過「實相般若」的境界,因為你「依文解義」都是人家的,所以被明眼人一問就問倒了。他做夢沒想到,老太婆會問出這一句,就被難倒了。所以說「依文解義」都是人家的,抄人家的註解,都是過去古人的,不是自己的。這就是為什麼,宗門下要你自己去「明心見性」,要你自己去開悟,原因就在此。 也只有這樣經過「觀照」而「悟」到的,這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

德山禪師被老太婆這一問,答不出來,當下慚愧了。就說:「你真是了不起!你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你問的問題,我答不出來,我很佩服你,我自己感到很慚愧,老太太,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跟那一位善知識學的呢?」老太婆說:「我們這裡附近,有一間龍潭寺,裏面有一位龍潭禪師,我是向他學了一點點的道理。」於是德山就去找龍潭禪師,龍潭禪師是宗門下「明心見性」的善知識,比「依文解義」的法師高明得多了。一交談之下,德山他越談越有趣,就住下來向龍潭禪師這位善知識親近。有一天,他去龍潭禪師的方丈室請開示,談到已經天黑了,龍潭禪師就說,今天太晚了,回去休息吧,德山就告辭。一出門,天黑看不見,龍潭禪師說,我給你一個紙燈,好讓你照路,點燃了以後,德山禪師剛剛接過來,龍潭禪師突然間,向紙燈一 吹,「噗」一聲,燈熄了,這下一吹滅,德山禪師當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為什麼吹滅紙燈就「明心見性」呢?這個公案是要你去「參」。如果用文字的道理 來解釋,恐怕會誤了別人,你用解釋來「解」他,你以為你開悟了,其實不是。「解」還是「依文解義」,只有到「文字般若」這地方而已。我們學教的人,都是拿一個紙燈,用他來照照路,紙燈在心外頭,心裡面本來有光嘛!你把心裡面的光放出來看看,放不出來所以要吹滅紙燈,目的就是要你放下「文字障」,不要執著。 你以為「依文解義」解得好,就認為你懂得佛法,實際上那些都是佛的,不是你自己的。吹滅了紙燈,德山法師就大徹大悟,後來,才出了一個德山禪師,大宏禪宗頓教,成了一代的大禪師。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6 thoughts on “三心不可得的真實義

  1. 信堅 師兄:
    文字般若心得,過去因,現在緣,未來果。過去的過去,現在即未來。未來的未來,現在即過去。未來的過去,現在即現在。只有當下,當下因緣果俱足,當下海印頓現,剎那生滅。

    杏州 敬上

  2. 萬法唯心,剎那生滅,海印頓現,是諸法實相。一真法界,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入不二法門。
    時間是世間假相,因此,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只有當下。當下是唯一真實。

    信堅

  3. 現代物理不是有說過去現在和未來,事實上都是同時存在的。愛因斯坦就說,其實我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只是一種強固的幻覺,這和佛經中說的三心不可得,是否若合符節呢?

    thanks,

    • 謝謝來函,討論諸法實相。

      看來大德跟信堅一樣,是學科學的 (Physics?)。愛因斯坦的Special Relativity 是說時空是相對的。但物理的一個深不可破的定律是因果關係 (Causality)。要想突破Causality, signal has to travel fast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但這些言論,還是離不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觀念。我們只要活在物質世界(六道),就脫離不了時空觀念及其作用。

      但若以較高靈性來看世界,萬法唯心所現,凡 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時、空。佛經講 “三心不可得”,是解說一真法界的諸法實相。當我們修行到六根對六塵,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時,就明心見性,脫離六道,突破時空,進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沒有對立 (no duality)。

      一真法界的實相是 “萬法唯心所造,海印頓現,隨念剎那生滅”。就如放電影,影像是一張一張的顯現,但張張不同。由於視覺暫留,我們看到如詩如畫的動相,相續相。

      因此,在一真法界,時空沒有意義 (space-time has no real meaning),當下(moment)一念是唯一真實。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因此三心不可得。 真不可思議。唯證乃知。

      信堅
      ____

  4. 當下那念心即是一念無明;何以故?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那四種?欲界愛住地、色界愛住地、無色界愛住地等四種煩惱所繫縛在六道中不停的生死輪迴,那為什麼一念當下亦是有念有住的有為法呢,待以下分析即可了解思惑. 當閣下能清楚感受當下那剎那心,不管是快樂或不快樂,你已經過3剎那的(初率爾心、尋求心、決定心)才知道現前那念當下是樂受或苦受’&”故當下那念心,不可得,因已含相續的識蘊集而成的妄心啊阿,佛在金剛經上不是說三心不可得嗎?

    • Tony 師兄:

      多謝留言。信堅學淺,從沒見過或聽過這種對 “一念” 的解說,與信堅所了解的真義解說,完全相反。

      不知師兄所說,是自己的了解、出自經典、或是引用某法師的講說?

      信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