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選譯 第二集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選譯 第二集
作者David R. Hawkins (大衛.霍金斯) (2006著)
信堅2008年二月初稿 2014年九月修正版

前言: 信堅在此第二集裡,選譯了此書中,對200 至 539意識階層的解說,這是中根人靈修的主要課程。超越了200階層,就有分辨是非、對錯的能量。此地所說,包括了佛經裡的人、天、聲聞、緣覺等四乘。也相當於菩提道次廣論裡所說的中士道及上士道。這是發心修行人的基本靈修課程。

第二篇 校準階級在200-499 之間 – 直線性的心意識
David Hawkins 全體概論 — 真理的生理機能觀: 從低階層至高階層的心理轉變

在低層意識階級(200點以下),動物的生存被自我所支配。主要是基於生存競爭的本能和情緒,配合著享樂、捕食及獲得。隨著意識的進化,一些動物類,以及一部份的人類,達到了200意識階級,產生了依靠能力而不是強力的分界線。在人類意識,這轉移反映著精神能力逐漸增加的影響力;它是有轉變性的,它的影響是伴隨著逐漸增高的警覺與對愛的反應;因此行為、情緒與心理逐漸和藹。

努力靈修及心理意向,能改變腦的功能及身體的生理,因而在右腦的前额頁皮層,以與之整合一致的幽靈能量腦裡,設立一個靈性資料特區。

意識階層是依可校準的能量場相配合,在非限性動力學裡,叫作 “吸引力場”。此力場是在一個特定的意識階層裡的主要能量場,決定一個人的聰明才智。

在靈性階層200以下,左腦較發達,其主要功能是資料處理。輸入資料被直接快速輸送至情緒/直覺中,但卻遲遲的由前腦葉腺轉送。因此,情緒的反應比智能及認知早而立即反應(這是人類求生的本能作用)。在靈性階層200以上,右腦較發達。輸入資料被直接快速輸送前腦葉腺,然後至情緒中心。因此,理解是經由智能所引導;對所有事件的認知,是依靈性階層而定。

智力使生存的性能增強;它是生存意識的品質,使我們能首先瞭解直線性的領域. 以後漸漸的能明瞭抽象的定理,演進到這能力,出現了支配兩足動物的前腦。在200 以下,這展出的認識力及智能是用來為動物性的生存,侵略性的本能服務。於是它作了軀體的奴隸。當意識進展超過200時,生存的能量與警覺性,慢慢地與愛、慈善、追求靈的真理等非直線性的實質配合。

態度
態度可反映在觀念、情緒、心理狀態及理性,在不同靈性階層所受的影響與轉變。對整個世界的體驗及觀點,會隨靈性階層而改變。這世界在高等心態(275) 與低等心態 (155) 看起來完全不同。

態度 (我見) 的定義是習慣性的心態、思維,是能感知的自我對被感知的外在現象的反應。在這階層,他可接受個人的缺點 (而不是否認),因而增強了自我誠實、安全感、自尊,並大量減輕防禦性及對被輕蔑的敏感 (減輕我執)。自我誠實的人,不易被別人傷害到感情,或是對別人”雞蛋裡挑骨頭”。誠實的見識能直接的減輕情緒上的痛苦;一個人的情緒上的痛苦,與他的自我警覺和自我接受成反比。

靈性的無痛苦成長是謙卑。它意味著放棄自我的驕傲、虛偽,而接受 “易犯錯是人之常情”。低階層的心態認為人際關係是競爭性的,而高層心態認為是合作性的(包容性);低層心態容易被捲入是非,高層心態與別人合作、等觀。很簡單的一句 “對不起”,就很容易使人消除火氣。人生要想贏,就要放棄固執於誰對誰錯。親切高尚比暴戾強有力多了;最重要的是要成功,而不是要贏。

採取肯定(而不是否定)的態度完全,是我們個人意志力的抉擇。懇求神靈的幫助可轉變一個人,使他在日常生活裡,更強有力;這是因為他的個性與正面、強有力的 “吸引力場” 相結合,互相感應。遠離虛弱、直限性的自我執著。

慈愛召喚鼓舞、加持,忿怒逐退它。丟棄因抗拒所帶來的千斤重擔,你就會像軟木塞,由於本身的浮力,自由自在的漂浮在海面上。

個人的特性: 性格的形成

從意識場的研究發現,採取正面態度可誘出整個意識場的加持,因而改變個性,助人助己。自我的見解,就像是一些由環環相扣的積木所組成,只要移動其中的一小塊,就能動搖整堆的積木。學習及採取建設性較成熟的態度,可導致較親切的個性,因而容易對自己或別人感到滿足。因此雖然一個很小的嘗試,可導致很大的效果;一個很簡單的微笑,可以改變一生。採取積極的態度能吸引整個意識的引力場 (attractor field),因而能在無意識中改變個性,利己利他。

體驗性的實相
自我/心意識,信它假設並確信,它本身對人生經驗的感知及解釋是真實的、是正確的。他也相信別人看到的, 心裡想的,和感覺到的,都跟他的體驗與感知是相同的。如果不一樣,就會覺得別人的觀點是錯誤的。

每一個意識階層,都是其主要的意識吸引力場(attractor field)的反映,也與它相符合。 因而意義與價值都是整體化。因此每個人都活在自己所造成的世界(鴿子籠) 裡 (境由己造),從周邊選擇相同的見解,取得印證,而自圓其說,自以為是。積極性的態度,能把不同觀點,用彼此互相瞭解 、博愛、接受,以及成熟的智慧來化解。反之,否定性的態度,只看到區別、不同;因此導致忿怒、憎恨,以及其他否定的感覺。

我們是個怎麼樣的人,就會很微妙的影響到周圍發生的事件 (同類相吸)。如果我們有良性的態度,有慈愛心就會吸引好的事件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人類被潛在意識的信號所導引,因而一切言行,都反映著我們內在的意圖、態度及意識等級。在有限度的範圍內,我們體驗著我們內在境界的倒影 (外境是內心的顯現,從外境中,我們看到了自己)。每個意識階層都趨向於自我認同,這是為什麼人類的意識階層進化得這麼緩慢的主要原因。

第九章 勇氣 (校準在200階層)
勇氣意味著有意願嘗試新鮮的事物,以及勇於面對人生的悲歡離合(無常的變化)。在這階層,一個人有能力且有效的處理及運用人生的各種機遇。他有精力去學習新的工作技能、成長及受教育。他有能力去面對恐懼或自身性格上的弱點,並由其中繼續成長。憂慮不會削弱他的努力;障礙變成了鼓舞他上進的動力 (興奮劑)。在這一階層,人們如果從這個世界汲取了多少能量,就回饋多少能量 (而在200以下等級,不論是群體还是個人,都只是索取能量而没有回報。)

他盡職責,並對自己的決定或行動負責任。因此,勇氣代表征服了得失的恐懼,隨順真理(不是得失)可帶給他力量、自尊及真正的授權,而不 是自我膨脹(ego inflation)。[自我膨脹,是指一個人表現出來的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實際情况,演變成盲目自大和自負。而過度自負,不僅有損心理健康,還會給於人際 關係帶來負面影響。自满得意,盛氣凌人,高談闊論。]

勇氣可帶給我們內在的自信,並感覺較大的自我能力 (因為它不靠外在的因素或結果)。選擇廉潔與正直,是可得到自我報酬並增強力量。這時,他會覺得較自在,因為他減輕了內疚,也減輕了違反真理微妙相伴而來的恐 懼。累積的業障,可逐漸降低一個違反真理的人的意識階層。這種人就變得防衛性的驕傲、忿怒、罪惡感、羞愧、害怕最終的神靈裁判。

在這階層,最重要的是要努力精進與發願,而不只是結果。 一個人可以欺騙全世界,但是不能欺騙自己。在靈性階層200,由於有更大的警覺性,他能認出並拒絕為取得而違反廉潔的誘惑。每一個人被謊言所騙時,他 下意識裡都會知道,這可由在此時,身體肌肉反應變得軟弱,以及能量 (氣) 周流經脈的變化,顯示生命力的本質可分辨真實或不真實 (雖然我們心裡否認它)。

自我誠實(至誠),可消除低能量場的負面情緒,可減低憂慮、懼怕、不安全感、罪惡感、挫折、憎恨及憤怒,同時對爭執、衝突及不和諧,也不再有吸引力。短暫的社交上的困擾,被認為是人生的常情,而不是對個人的侮辱。

靈性逐漸成熟的人,他發展了幽默感,因而取代了有敵意的攻擊及暴怒。他喜歡和平與平靜,可以有時間思索與冥想。他現在覺得沉思比情緒反應 更為重要。欲望降低了,耐心取代了驅動與對延遲的欲望滿足的不寬容。感恩取代了怨恨、自憐與責備別人。對世界的主觀經驗變好了,所有的人看起來較友好與 親切。勇氣導致探索新觀念及自我發展,因而促進了個人的成長以及意識的演進。

在這階層,個人的快樂幸福是可到達的目標。感恩取代怨恨、取代自憐及責備別人。對整個世界的主觀經驗,轉變得更好,人們變得親切、和藹可親。勇氣導致探索及自我開發,促進個人的成長及意識階層的演進。

導致勇氣的力量的主要關鍵,是接受個人的責任及義務。儘管有外在的原因,也需要凌駕其上,對自己負責任。在人生經歷裡,對勇氣最普通的挑戰 是恐懼,以及相伴而來的缺少自信與害怕失敗。勇氣並不是不害怕,而是有意願戰勝人生的一切挑戰。 一個減低對失敗的恐懼的方法,是瞭解 “一個人只對他的意圖與努力(而不是結果)負責任,因為結果依靠著許多非個人能控制的因素。很多人生劇烈的痛苦,須要有勇氣面對,再超越它。

校準的意識階層是跟它的靈性原理一致;它引導個人的命運,就像是設定一隻船的羅盤。與正直相配合,我們就可以接受個性的缺陷,認為它是對自我改進的挑戰,而不是責怪、自卑、忿怒的藉口。對真理的洞察力,是依賴於對整體的辨識。

第十章中立性 (校準在250階層)
在200階層以下,意識是分裂性的。因為這世界是複雜而多因素,不是黑白分明的,因此如果對事物有強烈的立場,生存在這世界就會產生很多 障礙 。採取二元性的態度產生了偏極化,造成敵對及分裂;就像在武術裡,強硬的招式顯示出弱點 – 剛則易折。中立可允許柔韌性及無裁判性(客觀),因而能客觀的評估問題癥結所在。中立是不執著於結果,即使不能随心所欲,也不再觉得是沮丧。這是內在信心 的起點。當一個人感受到他的能力、有信心時,他不易被脅迫、感到恐懼或被驅使去證明他的立場。

勇氣有動機、能力及力量去克服抵抗力,能面對挑戰,有決心及不屈不撓的精神去克服困難。在勇氣這一階層,他還看到問題或困難,因此需要 以勇氣的努力與決心去克服它們。在中立階層,它沒有二元性的觀點 (因為它丟棄了立場)。中立性對自我的輸贏、控制別人或獲得利益都沒感興趣。中立性是溫和的,它不勸你改宗、或獎賞魅惑。它對說服、強制、恐嚇、威脅不 感興趣。在立中,它自在,不須要為自己証明任何事。因此中立性是和平的,它重視寧靜與沉著。

這階層的一般態度是對事物感興趣,但不捲入情感之中。因此他能 消遙自在及有愉快的態度(因為沒事被認定為要緊的事物) 。中立性的人比較能自給自足及對現況滿足。它能自在是因他能放下立場、條件與期望。

對事採取立場,會造成二元性的感知。這是由於自我的扭曲,以及心意識對正知的有限理解。它將自我投射的觀感與實相混雜, 因而注重想像中的得失。相反的,中立是不執著,因此很少扭曲投射的價值、意見等等。

到達了悟的路徑是不執著,而不是否定。不執著是既不被事物吸引,也不 對事物厭惡,因此沒有被吸引或厭惡的恐懼。中立性允許參與及享受人生。因此生存就像遊樂,而不是高賭注的參與。它的生存變得毫不費力,存在是相當愉快的 (沒有附加條件),就像浮在海面上的木塞子一樣,隨波上下擺動。

體驗上,日常生活是一種愉悅,因為沒有成敗得失,沒有一件事變得很重要。因為沒有賭注,因而沒有失落的恐懼,或者自我膨脹的表面上的獲得。

在勇氣裡看到的是挑戰性;在中立裡看到的是原理原則及指導方針 (而不是要求或僵硬的規則)。在中立階層,我們可以接受或婉謝任何一種選擇。因為我們不必証明、無所得,亦無所失。中立是不評判身體、感情及社會生活的 缺陷。它接受意識的進步、改變及進化。它不抵抗、不期待,而只漂浮在生命的河流裡。中立性的和平及寧靜可視為精神靈魂的恢復階層;它既沒有破壞性也沒有抵抗性。

啟發靈性能量的動力是由於不抵抗。就像花在溫暖的陽光下開放,由於它得之於創造的內在的品質。

第十一章 樂意 (校準在300階層)
這是進入較高等級覺性的入口。樂意表示已經克服了人生內心的抵抗情緒,而承諾要參與。在這階層,思想就開放了很多;人們變得真誠的友善。社會上及經濟上的成功(地位及財富),自然隨之而得。

在這階層,自尊心很強,有能力從逆境中奮起、彈回,能從經驗中汲取經驗、教訓。並能進行自我矯正。因為它已放下了驕傲,他們願意正視自身的缺點,能跟別人學習。自信與樂觀取代了懷疑、抵抗及憤世嫉俗。安逸取代了掙扎;人生變得自然、有吸引力及舒適。

捨棄了抵抗,生活在這世上需要較少的力量。樂意是快活的、有助益的及自願的。它有足夠的能量生活在這世上,因為他不浪費精力在抵抗、延遲及抱怨上。
樂意的能量是在”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階級。它是有鼓舞性的、是和諧的;它充分表達了”贏-贏”的態度 (而不是贏-輸的二分性)。

真正的慷慨大方並不期望回報。因為它沒有附帶條件 (慷慨大方本身是它的回報) 。樂意吸引豐足及有支持的回饋。仁慈的意圖促進行動及抉擇,因而選擇了肯定的行動。這時,他比較容易接受人類的不完美。由於有慈悲的道德心, 誤解與錯誤可以被承認及糾正 (而無防禦性或失掉自尊).。這時,就有相伴而來的增加幽默感、能嘲笑自己和人類的弱點 (會犯錯是人之常情,能寬恕是神聖的)。

樂意的階層是實際而有活力的,因為它不被抵抗所阻擾。當它與奉獻結合時, 它能突破內裡的信念系統的障礙, 從”我不能”到”我能”。其他相似的座右銘是“僅管低著頭,不論如何,繼續向前走”; 或是“當前進變得堅難,也要堅難的繼續向前進”; “不論如何,一直繼續向前走”;“創造自己的機會”。樂意是能負責任、盡義務,不找藉口 (也能拒絕將責備及責任推為外在的因素)。

這階層的主要限制是它只注重個人及確認自我的存在 。事實上,靈性增長是真我放射的光輝;每件事的發生是由於在適當的時機 (機緣遇合) ,潛在的能力顯示出實相。意志及意向是觸發動機,而不是進化的主要原因。樂意能喚起克服障礙及抵抗的額外能量。樂意導致放下立場。

第十二章 接受、認可 (校準在350階層)
在這階層的覺知,主要的轉化是瞭解了: “自身是人生經驗的本源及創造者”,“快樂的本源是內在的” “沒有一件外在的事可使我們真正感到幸福快樂,真愛是由內在產生的”。在這認可的階層,所看到的外在事物,就比較少受到扭曲或誤解。因而擴大了對整體結構的體驗,可看到事物的整體。

一個人在這階層,他比較沒興趣對事物下判斷 (六根對六塵,放淡了分別、執著心);他致力於解決問題及找出處理問題的方法。棘手的工作不再讓他感到不適應和沮喪。長期的目標優先于短期目標。他覺得別人有同等權利,因而尊重平等。同時他也警覺到,平等並不排斥不同觀點;他能認可包容,而不排斥差異。因此,他没有歧視,對人宽容。他们覺悟到,平等與差異性并不矛盾;接纳、認可是兼容并包。

意識階層在350以下, 它對外物的觀感,被情感的立場及假設價值所支配。到達350時,寧靜代替了擾亂性的情緒。選擇呈現為自由自在的選擇權,而不受倫理道德觀念所束縛。

接受、領受,並不需要否認,而是要實際的察覺及認知自我的天然限制。因此,他不覺得需要採取任何立場或行動去修補它。在接受的靈性階 層,他能看到並接受有限性的人生及被扭曲的世界,而不失去心態的平衡與寧靜。

接受是智慧及放棄立場的成果。它能接受 “各種生命的表達都是聖靈的意願” 的觀念。因此,創造是進化的多種不同表達,我們這社會是不同進化階層的混合體。

在接受、認同的靈性階層的人,他放棄了想改變或控制別人的願望;相應的,他也不會被別人的意見或價值所控制,不需要爭取別人的贊 同。接受到達成熟階段時,它能平靜的接受個人與人類的有限性,而不失去自尊。因此他的道德觀念就比較善良 (因為它的尖牙被拔掉了) 。”接受、認可”能防止虛偽,而允許實際的客觀。[Conscience is an aptitude (傾向), faculty (能力), intuition or judgment of the intellect that distinguishes right from wrong。 ]

在這階層,不夾雜情緒的洞察力代替了評判。儘管在這世界上有很多因素與勢力是有害於人類生存與快樂,但我們也不需要去恨或魔鬼化它們;我 們只要做適當的允許或者避開它們。因此以前被魔鬼化的事物,現在就像是壞天氣、浪潮,或是一種需要認知的自然力量,而不必去恨它。一個人從閃電裡逃生,不 是恨它,而是避開它將襲擊的地方。僅管有成千百萬自認為專家的人活在這世界上,謙卑的人注意到這世界還是老樣子。去除情緒上的評判,和諧與和平就會很清楚 的顯現。同時,啟發幽默感可幫助意識的進化。

第十三章 理智、推理 (校準在400階層)
信堅前言:

科學家不管怎麼樣聰明,他沒有離開思考(reason),也就是說他沒有離開分別執著,他沒有離開起心動念,因此他雖有聰明才智,但不一定有智慧。即使用再精密的科學儀器來觀察,也見不到事實真相,他只能在事相裡面去打轉,他沒有辦法見到諸法實相。他有聰明才智,他能夠觀察到這世界的一切事相,綜合事相,歸納成理論、定律,但他不能觀測事相的無盡緣起。他只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導論
當我們超越了低階層的情緒性、感情, 他的聰明才智及理性就會現前。理性(理智、推理) 能够快速處理龐大、錯綜複雜的數據,而作明智的決斷、抉擇。它可幫助我們了解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演變、及分清微細差別。它還能幫我們對抽象概念所代表的象徵性進行專業處理。這是科學、醫學及人類日益增長的理解力、概念化的領域。

在這一階層,知識和教育深受重視。在這400階層,瞭解複雜資料裡所包含的真正意義及邏輯,是成就理性的主要工具。在這階層裡,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偉大的政治家及最高法院大法官。愛因斯坦、弗洛伊德以及其他思想史上的偉大歷史人物都在這階層。

在這階層的人的主要缺點,是他們往往不能清楚地分辨符號、象徵、標誌與其所代表的真實義。對主觀及客觀世界的混淆認知,限制了他們對因果规 律的理解。在這階層很容易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他們執著于概念和理論,却因此而迷失了真實義。理性之所以有其局限,是因它缺乏對事物的本體甄别、洞察的能力(般若智慧),也無能力覺知複雜問題的轉捩點、重要關鍵處。

理性是以邏輯的辯證法來認知直線性的相對真理,但理性本身並不能引领我们通向真理之路。它只能提供浩如煙海的資料及文獻,但它沒能力分辨資料與結論之間的差異、矛盾。

所有的哲學觀點,單獨地聽起来,都是似是而非,相當令人信服的。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儘管理性在現代注重邏輯的科技社會裡深受重視,但它却成了上升到意識更高階層的最大障礙,因它跟自我的心意識的分別、執著緊密的關連在一起 (所知障)。在我們這個社會,要超越這階層相當不容易,因為這超越須要從描述性的視野(paradigm),轉變成主觀、體驗性的證知。

Discussion 討論
在400-499間的靈性階層,顯現了能綜合極端複雜的資料,以及運用直線性抽象觀念、符號的能力,並能從中提取其意義、重要性,而加以預測、證明。聰明才智能幫助我們了解有層次、分等級的事物,並且洞悉其價值,譬如其可靠性、暗示價值或重要性。

理性能將優先順序,分層別類。依一系列的分類系統,類似範例、範圍、類別、等級、種類、亞種類等,然後以譬喻解說。

這複雜的運作,類似電腦的分類系統,能同時快速的整合及選擇資料。雖然資料的內函是直線性的,它的方針及根源的作用是非直線性的。它的整體主導是依據意識場的能量場力。

如上所說,理性除了有上述巨大的能力外,它的資料處理系統,也能同時自動的,給於每一資料附上不同輕重分別,譬如可靠性、重要性、可能性及價值觀。這是因為它們同時吸取,並加入了人類史上,巨量的個人及集體的資料庫裡所存檔案。

這些運作,外表看起來,相當令 人佩服,但它沒有解決有史以來,一直存在的疑問: 什麼是這些資料?符號所內含的真實義? 歷史上有很多聰明睿智的智者,有無量著作,談論這些哲學中心問題,琢磨這些微妙人生意義;譬如認識論、形而上學、抽象論、本體論及宇宙論。但他們缺乏對整體的認知,以及依照真理,作正確了解及作決斷的能力。

理性的動力觀
推論、邏輯及教育,產生強烈的平衡,抵銷了人類原始的自我陶醉狂。讓人類認識了個人及社會的正念、正知的較高價值。

超越聰明才智的界限
世上所謂聰明才智的人,通常只滿足於收集大量的常識、資料,多聞、多學、多讀,就像電腦的資料儲存系統。但缺乏對宇宙人生的洞察與認識,及對資料作正確的闡釋、抉擇、及判斷能力。這須要般若智慧。因此,要更上一層,必須要放下我執及法執。下意識的抵抗大都源於”視界聯盟” (同類相吸) (paradigm allegiance) 。即對外在世界所發生事故,每個人的體驗、觀感及闡釋,都依照他在本身所屬的意識階層裡所了知。同時也被心意識的思維、理論所印證、加強。因此,每一階 層,都能將心念自我加強,達到具體化,誤以為所觀感、體驗的外在世界是真實的。

聰明才智一方面能幫我們聚集、分類、處理、分析靈性及宗教性的資料;但另一方面,它卻也成了進階至較高階層的障礙 (因為再往上的階層,須要超越心意識的分別、執著)。心意識是自我的結構,它是直線性、二元性(相對性)的;它依賴因果關係來加強自我對分別、我執的妄念。

從400提升至500階層,是一個很大的觀念、視野(paradigm) 轉變: 從直線性的心意識,轉化至主觀的非直線性、主觀的整體性。心意識只滿足於知識的累積,但其本身不能達到轉化、轉變。要轉 化,必須要將資料變成內在體驗到的非線性的諸法實相。

由捨棄自我中心(我執),並加上心靈上的發願,力行及願,慈悲的靈能量流入能量系統,代替了個人關係的愛。

主要的轉化障礙,根結在於自我固執於本身得失、利害關係,及知識的獲得。儘管這種從心意識轉變成真正的靈性是自動自發的,但它不能控制,也不能由物質及知識中獲得。這轉變的最好解說,是將 “要作” 轉變成 “無作而作”,也就是放下對過程的控制心。

心意識的作用: 思考
一個主要靈性進化及超越認為,自我是心意識的障礙,因為它是用心意識處理資訊、符號、言說。在禪坐時,心意識的喋喋不休、念念相續遭受挫折,因而產生焦慮。因此,想以意志力止住心念是無效的;如石壓草,其效果是有限及短暫的。

心意識的思考,源於以自我為中心,其主要作用是評論。除非有要求,否則思考是虛幻的,永無止境的發表意見、合理化、重新處理資料、評估,以及由自我主觀,將思考加上價值或重要性。自我迷戀於自己的輝煌歷史及自我中心的角色。

信堅補註: 略論般若智慧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最近信堅一直在體悟這句偈語。信堅平時好像無所事事,腦海一片空白,但一有因緣,須要解說疑難問題,或對經句有所解說,就會下筆不停。

智慧的定義: 慧是明瞭,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一接觸就明瞭。智是正確抉擇、判斷。對於境界,境界是事相,宇宙之間的事千變萬化,曉得事情來了之後,你怎麼樣去判斷、你怎麼樣去面對,這叫智。慧是對於事實真相瞭解。

智慧是自性本具的,不是由多聞、多讀、多記而得的。智慧是因定得慧 (六祖是個好例證)。眾生的智慧被心意識的分別、執著障礙住,因此不顯現。要修禪定,破除障礙。定是真心、是清淨心,從甚深禪定裡生智慧,如大海澄清無波,萬相頓現。

定功愈深,智慧就愈深、愈廣。要想得一切智,無所不知,就要離妄想分別執著。當禪修,行至不起心、不動念,用心如鏡時,心如止水。雖然平時無思、無想、無住、無念 (無知),但對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譬如敲鐘,大扣大響 (無所不知) ,小扣小響,不扣不響 (無知) 。智雖事外,未始無事;神雖世表,終日域中。所以俯仰順化,應接無窮;無幽不察,而無照功;斯則無知之所知,聖神之所會也。

第三篇 靈性的本體 (校準在500-599點)
全體概論 — 超越直線的二元性
超越直線性心意識而到達500階層的人,相當稀有 (只佔4%的總人口)。這須要視野從情緒化、概念化的線性內涵、思維,躍進到非直線性的整體結構。500 階層以上重新調整意義、重要性及價值的真實義。即重新將被觀察事物的重要性,從描寫性的品質,轉變成微妙的觀察者品質。

更重要的是500階層顯示慈悲的主觀條件,現在變成最主要的修行指導原則。慈悲是一切為大眾利益,相反的自我只為自己利益著想。

這視野的轉變,是從知覺及心意識,蛻化至洞察本體萬物的本體、自性。這轉變是由於打開佛性的第三眼: 慧眼、法眼、佛眼,顯示出佛性無所不知的洞察力。

知覺只專注在直線性的理解與觀察。而靈性的視野,卻能洞察整個能量場的內在實相。每一階層的能量場,取決於修行者的願力。修行人起初要超越情感的束縛、知覺的固執立場,這些都是純粹屬於個體。但在較高靈性階層,所注重的是整體及視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第十四章 博愛 (校準在500階層)
500階層開始顯現出無條件、不變的、永久性的能量場。慈愛自然從心中流出,由於他的純潔動機(無相),他能提升別人的靈性,以及成就豐功偉業。當一個人超越了理性階層, 他就展現了能對事物作整體觀的能力,他能於瞬間領悟問題的整體及其內涵。理性解決特殊、個別的問題,慈悲關注於整體。這能力通常被稱為直覺;它不須要逐步分析,而有能力即時了悟事實真相。這是真實智慧的增長,由定生慧。

討論
從意識的演進立場來看,這500以上的階層,顯示出超越直線性的認知及立場,而進入以客觀的覺性體驗一切事物。因此,對諸法實相的認知,從知覺轉變成體驗(證悟)。

自我專注在內容、數量;靈性重視整體、品質。當慈悲心繼續向上提升,它不須求回報或獲得,因為它自我滿足,自我圓滿。當你對人越慈愛,你就越能慈愛,如此持續,永無止境。

自我的愛觀
當自我放下自我陶醉、觀念、立場、評判、需求,慈愛的包含量就會等量增強。在500-549階層,慈悲隨外在情況,會稍帶條件性及偏袒性。

放下分別及對別人的需求,可大量增強慈悲的胸襟。對人的觀感,不是依照他的擁有或所作所為,而是依照他們現狀及修為。

超越500 階層
要使慈愛變成無條件的愛,一個關鍵是願意饒恕過去的預期、經驗,以及此前看不慣他人的所作所為。如果願意原諒及放棄成見,此時對人的觀點會轉變成 “受天生能力所限制” 或者 “被社會誤導”,他只是自性的無明。

活在這世界相當艱難,主要是因為很多不同靈性階層的人同時混雜住在一起,而引起社會混亂。但同時,這給我們最好的機緣去消業障、積功德。 因此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就如佛祖所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友難遇。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信堅註: 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因為極樂世界沒障礙、沒有誘惑,你平平穩穩走。這個世界修行大起大落,起得快落,得也快,你一念錯的時候馬上墮到地獄,一念正的時候立刻就生天,大起大落。所以你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這個世界好,在這個世界修行十年,等於在極樂世界 修行一千年。關鍵不在環境, 都在自己。環境,順境、逆境都是好環境,順境裡面考我們不起貪戀,逆境裡頭也在考我們不起瞋恚,在這裡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而不迷。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修心養性, 禪修, 諸法實相, 霍金斯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7 thoughts on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選譯 第二集

  1. 太早改版之憾,原本第二集,確實不容易看懂翻譯文詞,若耐心研讀把她讀順,也有突破文字障之收穫,多了意會。例如:原本【中立是nonattachment】現在版就直接把它譯成【中立是不執著】,一看即懂,難怪先前 師兄 提到五十陰魔,通常行人容易表字意,以為真實義,因而落入陰魔圈。nonattachment此字,幸運的是在來米英文程度低,所以需Google求解釋,為【胎兒、環、換貨】,也感到對(中立)兩字,另有一番意會,話說到此,真正要向 師兄 表達的是,在來米沒偷懶,有在精進,哈哈,晚安;

  2. 還是改版好,順暢的語意,較容易把左腦的思維轉成右腦的意會,昨天也才研讀到第十一章願意樂意(原譯版),相當吃力學習進度又慢,語意疑問又多,原本在來米以為不通順的語句不是問題;但 信堅師兄 依然順應又 靈覺到了在來米的學習困境,在此叩謝 逢來米師兄 對在來米的教導。啊,終於可以順暢研讀了;

    • 在來米兄:

      真抱歉,讓你花時間,繞了一大圈。原譯版是信堅近七年前所翻譯的粗略草稿。當時還未開始修行,看過佛經如看天書。對靈界實相,一無所知。因此當時的翻譯,完全依世俗心意識的認知,以自己對英文字義的瞭解,依文解義直翻。

      有感於此,加上現在似乎有很多網友,發心修行,尋找正道、路標。因此對霍金斯言論,相當有興趣,來函索取信堅草稿。為了助成此因緣,信堅花了點時間,將原稿重新稍加整飾。(仍然只是草稿),助成有緣,發心出版、流通。

      對此文的中,如對某些部分的文句有疑難,或者對字義的定義與解說,有不明之處,隨時歡迎來函提問、討論。

      語言文字,只是指引,意在言外。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諸法實相,唯證乃知。

      蓬萊米

  3. 感谢信坚老师的翻译,相当受益。我想请教一下,霍金斯的意識階層與佛經的位次照表,是根据哪些因素而形成的对照,根据的佛经经典是哪些?
    另外,藏传佛教的位次的对应是如何确定的?
    谢谢。

    • 行空師兄:

      「天馬」是西域大宛國所出產的一種相當名貴、稀有的駿馬,長得高大雄壯,日行千里。此馬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故稱天馬。
      「天馬行空」,師兄則是 “才思豪放飄逸,文筆超逸脫俗” 的高人。

      善知識問得好。首先信堅對藏傳佛教一無所知,因此無法回應所問。真對不起。

      至於霍金斯的意識階層與佛經的位次照表,則較有所知。此對照表是信堅本人所嘗試的位次階層,數字分階。沒依霍金斯的肌肉校準測試,而是依個人對佛經的認識,對照霍金斯對每一階層的描述,而粗淺加以分類。只供參考。

      此表在499以下,只是依平均值作粗淺的分類。誠如霍金斯一再強調,此分類只是依每類的平均值而論。譬如說一個人的意識階層,隨時會因情緒、環境(時節因緣)而有變動,霍金斯建議用平均值,即一個人在正常狀況下,所顯示的意識階層。或者說天道,佛經說有二十八天,每一 “天道”的意識階層不同,唯一能說的是所有天道仍在六道輪回之中(< 499)。因此在499以下,很難分類,此地的數字,只供粗略參考。 五乘佛法是指人乘、天乘、聲聞乘、缘覺乘、菩薩乘。加上(假) 佛,是小乘的位次。依華嚴經及淨空法師講解,應都在十法界裡 ( < 600) 霍金斯的600是明心見性的起點。孔子,老子,莊子,都在600 左右。 菩提道次廣論從下士道說到上士道,其所包含的階層,應是在 1 至499 之間。因為上士道只講到粗淺六波羅蜜、四攝、及止觀入門,是剛進大承之門,剛到華嚴初住位。 500以上,有華嚴經的五十二位次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覺、究竟佛) 的詳細解說,加上霍金斯對心經、法華經以及對禪宗祖師意識等級校準,可以大略作為畫劃分等級的參考。 不過,信堅個人認為,霍金斯在600以下的校準,確是相當可靠 (有足夠的統計資料)。但對700以上的校準,則覺得有點過於膨脹 (inflation) 不太準確 (可能是資料不足,誤差範圍大)。另一原因是霍金斯對700以上的描述,相當糢糊不清 (一種猜測是霍金斯未證到這境界,因此只是模糊、概略解說)。不像佛祖已證1000以上,因此能在華嚴經裡對每一位階層,詳細解說。 另一猜測,則是因為除了霍金斯以外,其他校準的人意識階層都在600以下。因此所得數值,誤差很大,沒有足夠統計資料。依信堅所讀一乘佛經的了解,很多人事物的校準都有點不合理的過高。 總之,信堅對霍金斯的意識階層,只用於對修進階的參考,知道自己在那位次,才能知道自己的渺小,才知道繼續精進至較高階層。 霍金斯書,只是引導讀者對修行的整條道路有個整體的認識。如果要真修行,一定要讀大乘及一乘佛經。 信堅

  4. 真的是有悟的菩薩才會如此開示。”信堅註: 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因為極樂世界沒障礙、沒有誘惑,你平平穩穩走。這個世界修行大起大落,起得快落 得也快,你一念錯的時候馬上墮到地獄,一念正的時候立刻就生天,大起大落。所以你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這個世界好,在這個世界修行十年,等於在極樂世界 修行一千年。關鍵不在環境, 都在自己。環境,順境、逆境都是好環境,順境裡面考我們不起貪戀,逆境裡頭也在考我們不起瞋恚,在這裡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而不迷。”

    後來末學偶一因緣聽到”禪淨圓融”心有同感,在見聞信堅大菩薩此一開示,不謀而合,
    我們常常聽到的”煩惱即菩提”,不就是信堅大菩薩此一開示的寫照嗎?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証菩提.”,假我本虛妄,因假我心攀緣,而引出諸法,再藉由對諸法之觀察,了解實相,息卻妄心,最後發現實無一法可得,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因修行而增加一分,不因造業而減少一分,但求了知實相,法爾如是.

    總算理解,為何古來有些禪師的作略,
    “在禪宗有些禪師,他們覺得自己的境界很高,他們甚至只要聽到有人念佛,就要洗耳三天。如果是自己不小心念了一句佛號,就要趕快去拿杯水來漱口。這聽起來好像是很誇張,但禪師們的看法是:不需要心外求法,”
    所以也了知,為何做課時,要再加念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