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解說

一、 前言
此品是淨空法師,於2008年,從二月初講到年底,有109講,每講兩小時,講得非常精彩,以清涼疏鈔為主要參考資料。信堅將約七百頁的講義,濃縮至約二十頁,去蕪存菁,稍加註釋,以為讀者仔細閱讀此品的導讀。[讀者請參看,淨空法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 演講集” 第1910至2019卷 (2/7-12/31/2008)]
hua14 hua15
此品法慧等十住菩薩,用偈頌讚歎十住位菩薩所修學的法門,所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勸修升進之理,令信終菩薩,倣之悟入,住佛境界。

此品經文相當短,文句也容易懂。但要瞭解其中真實義,而能依教奉行,則非易事。信堅將此品,細細品嘗、詳加解說。反覆斟酌,至少有二十次,越看越喜愛,法喜無量,是悟後起修的寶典。

二、釋品來意
「明前已創升須彌,帝釋以偈歎佛,此品明十住位當位菩薩,將當位法門,以偈讚之。令信心者,得入位故」。既明化主赴感,今辨助化讚揚,讚歎佛的智慧、讚歎佛的大德。

三、釋品名
須彌約處,讚稱佛德,依處有讚,故立此名。「以法慧等十住菩薩,各以自己當位隨位進修之法,還自以偈讚讚之,令信終菩薩,倣之悟入,故此品名為偈讚品」。

四、釋品宗趣
以集眾放光偈讚佛德為宗,為成正說為趣。「又顯佛德為宗,令知住體為趣」。

五、集眾放光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百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
集眾分。文有十同。「集因同」。集合在忉利天宮,第一因素是佛力加持,「皆佛力故」。也就是大眾十信心修圓滿,這是能感,以佛神力集眾,教授進階的十住法。這是感應,機緣成熟,感動佛來加持。

『十方』是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上方下方。十方各有一位『大菩薩』,「主首同」。十方每一位大菩薩,都帶了『佛剎微塵數』菩薩來集會。這是「眷屬數同」,「來處量同」,數量也相同。

其名曰。法慧菩薩。一切慧菩薩。勝慧菩薩。功德慧菩薩。精進慧菩薩。善慧菩薩。智慧菩薩。真實慧菩薩。無上慧菩薩。堅固慧菩薩。
表法名同︰同名 “慧”,有智慧,能見法故。這是十住位菩薩的名號。

所從來土。所謂因陀羅華世界。波頭摩華世界。寶華世界。優?羅華世界。金剛華世界。妙香華世界。悅意華世界。阿盧那華世界。那羅陀華世界。虛空華世界。
「世界名同」,都有一個華字。好像植物開花,十信位好像一棵樹一樣,它長成了,枝葉很繁茂,十住位開花了,到十地結果了。比喻修行人德行智慧的成就。

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殊特月佛。無盡月佛。不動月佛。風月佛。水月佛。解脫月佛。無上月佛。星宿月佛。清淨月佛。明了月佛。
「所事佛同」。『梵』是清淨,修十善就是清淨法。修而無修,無修而修,是真梵行。這十個大菩薩,他們的本師是十月佛。「同名月者,表位中佛果」,「智明暗息,恩益清涼,應器周故」。「月有四德,合佛三德。明是智德;暗息,斷德;清涼,恩德」。

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
「禮敬同」,禮敬是自性良德良能的自然流露。

隨所來方。各化作毗盧遮那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威儀住同」。菩薩從十方來的,你從哪一方來,你就坐在那一方。這些人都是法身菩薩,都有神通。他們自己變化坐位。座位布置好之後,化身『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如此世界中,須彌頂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諸菩薩,所有名字、世界、佛號,悉等無別。
「結十方同」。『一切世界』無量無邊,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個須彌山;每一個須彌山頂,都有一個忉利天主!所有世界裡的忉利天宮統統都有菩薩集會,都有釋迦牟尼佛在講學。

爾時世尊。從兩足指。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須彌頂上帝釋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
「如來放光分」,放光集眾。佛「兩足指」放光,「足指距地,得住有力,成位不退」。「普照十方,顯佛眾會,一光照於一切,則一切亦爾,重疊無礙,無不互見,為一法界圓明大會」。任何一光都照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六、偈讚佛德
「偈讚分」是這品經裡面正宗分。有十位菩薩,從法慧菩薩開始,每一位菩薩代表一住,所以總共有十段。第一段是總讚十住菩薩,從第二段到第十段是別讚。

6.1 東方法慧菩薩,表第一發心住。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神。普觀十方,而說頌曰。
佛放淨光明。普見世導師。須彌山王頂。妙勝殿中住。
「以法慧是說法主故,總敘此會本末事義,總顯佛德」。以真方便,發起十住心,十住心就是十信心的落實。十種信心圓滿的做到,才能契入住位。

「總了佛法」。佛放清淨光,是自性智慧德能的顯現。因為身心清淨,所以整個須彌山就清淨,須彌山變得跟虛空法界一樣大。清淨心裡頭沒有障礙、沒有大小、遠近、先後,所以時間、空間維次全突破了。

佛與法身菩薩的本體跟法界相應。因此能普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圓融無礙,隨機教化。「重疊無礙,無不互見,為一法界圓明大會」。「導師」是對佛的尊稱,他能夠誘導一切眾生回歸自性。妙勝殿,佛在這裡講妙勝大法。

一切釋天王。請佛入宮殿。悉以十妙頌。稱讚諸如來。
彼諸大會中。所有菩薩眾。皆從十方至。化座而安坐。
彼會諸菩薩。皆同我等名。所從諸世界。名字亦如是。
本國諸世尊。名號悉亦同。各於其佛所。淨修無上行。
遍法界虛空界,所有十住會都同時。

佛子汝應觀。如來自在力。一切閻浮提。皆言佛在中。
我等今見佛。住於須彌頂。十方悉亦然。如來自在力。
「勸觀佛力。如來自在力,不起一處而升一切處,不起一切處而升一處」。

一一世界中。發心求佛道。依於如是願。修習菩提行。
佛以種種身。遊行遍世間。法界無所礙。無能測量者。
慧光恆普照。世暗悉除滅。一切無等倫。云何可測知。
「舉因結果」,前一偈是講因,後兩偈是講果。「由因中行願,剎剎齊修,故果位身智,遍應遍斷」。法身菩薩,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的剎土中,『發心求佛道』,信、願、行、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化遍法界虛空界。

慧光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世暗是無明。佛以智慧深,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十法界裡面的眾生沒有能夠跟佛相比。佛、法身菩薩的境界,決定不是十法界這些眾生所能夠猜度、了解的。

6.2 南方一切慧菩薩,表第二治地住
第二段,一切慧菩薩十頌,教導修行者,如何正修止觀,以淨治心地。

【爾時一切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慧者,了一切法真實之性,淨心地故」。菩薩修証次第,信解願行證。智如目,行如足。佛法著重在行,統統要落實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處事之中。菩薩以發菩提心的基礎,十信心滿,以智慧來對治自己的心地,徹底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心地光明清淨,就入治地住。

假使百千劫。常見於如來。不依真實義。而觀救世者。
是人取諸相。增長痴惑網。繫縛生死獄。盲冥不見佛。
「違理觀佛非見佛」。修行人雖然使長時間,常常跟佛在一起,天天接近道場、看到佛像、讀誦經典,但如不依真實義,來正觀佛,則取相乖真,增長痴惑網,繫縛生死獄,盲冥不見佛。

觀察於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
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此下四偈,「了法真性真見佛」。明瞭一切法的真性,叫明心見性,就入佛境界了。前兩偈是「真觀」。後兩首是「真止」。

「觀即照了之義。觀達一念之心,即具三諦之法」。照是照見,了是明瞭。觀有三等層次: 剛開始學,叫「觀照」,就是你暫時把分別執著放下,客觀觀察。向上一層叫「照住」,得定。最上一階層叫「照見」。

首偈是講真觀,『自性無所有』是空觀,『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是假觀。如果你細心去觀察,一切法「緣生無性」,它是許許多多條件聚會起來產生的現象。世間所有的言論、所有的名詞、術語,全是方便假言說。

心一動就有念頭,這一念就是迷,叫無始無明。心才一動,它就會現相。「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佛菩薩教導我們對於宇宙人生所有的現象,要怎樣去看你才看到真相的法門,叫三諦三觀。三諦是真諦、俗諦、中諦。三觀是 空觀、假觀、中觀。

「若觀心空,則一切法皆空,即是真諦」。真諦是出世間法,是佛法。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無明動相,就是那一念的心。自性是本體,不動時叫法性,動時叫心,就是阿賴耶識。不動時是覺,動時就迷了。這一動就海印頓現,產生十法界的森羅萬象。念念成形,形皆有識」。「空者,離性離相之謂也」。性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空觀是觀萬法的本體是空,它能生萬法。「謂觀一念之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名之為空」。它也在內、也在外、也在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沒有內外中間。「由觀一念空故,知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這是真實智慧。

「若觀心假,則一切法皆假,即是俗諦」。俗諦是世間法。「假觀」,是看世俗現象。「謂觀一念之心具足一切諸法,名之為假。由觀一念假故,一假一切假,無空無中而不假,以三觀皆能立法故也」。「蓋空立真諦之法,假立俗諦之法,中立中諦之法,三法皆立,即為妙假,是名假觀」。

「若觀心中,即是中諦」。中就是不二,不偏於真,也不偏於假,就是體是空的,相是假的,空假不二。 「中觀」,「謂觀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名之為中」。觀一念之心是能生能變,能所不二。所生所變的是萬法。「由觀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無空無假而不中,以三觀當處皆能絕待故」。

「此之三觀,全由性發,實匪修成。故於一心,宛有三用,所謂 一心三觀 (空假中)也」。三觀能破三種煩惱,「空蕩見思之相」。掃蕩你的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塵沙煩惱就是講的分別,無明煩惱就是講的妄想。如果你能夠這樣的理解,你就見性成佛了。

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若知一切法。體性皆如是。斯人則不為。煩惱所染著。
這兩偈是講「真止」。法性是空寂的。法相是假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見」是能取,「取」是所取,能所都不可得,與佛性相融,回歸到佛性。思是起心動念,量是分別執著,思量統統都放下了,自然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佛』是究竟圓滿的覺悟,跟性空完全相應。性空,相也空,所有一切的造作,三輪體空。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是性德的自然流露。  

後一偈是說你能夠修真觀、真止,你所得的殊勝利益。斷煩惱,轉煩惱成菩提。止是伏煩惱的最初方便,觀是轉煩惱成菩提最重要的關鍵。觀是慧,是看破,止是定,是放下。成就定慧才能夠自利利他。
[信堅註: 關於止觀的詳細解說,讀這請看 “修華嚴奥旨妄盡還源觀要解” 裡所解說的「五止」、「六觀」。]

凡夫見諸法。但隨於相轉。不了法無相。以是不見佛。
「迷性取法不見佛」。凡夫迷失了自性,起心動念、見色聞聲都產生嚴重的錯覺,邪知邪見,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牟尼離三世。諸相悉具足。住於無所住。普遍而不動。
「佛即同法如,為真佛」。「佛即同法如,謂同空法故,離三世;同假法故,相具足;同雙遣故,無住無著;同如體故,遍不動搖」。法是萬法,一切法的法性就是佛。隨拈一法無不是。妙有非有,真空不空。

我觀一切法。皆悉得明了。今見於如來。決定無有疑。
法慧先已說。如來真實性。我從彼了知。菩提難思議。
菩薩以自己修行證果來做證明:「此是我所親自證,希眾無惑」。

6.3 西方勝慧菩薩,表第三修行住。
西方勝慧菩薩,「以解佛勝智,隨空心淨」。第三修行住。所修、所求的是智慧。十首頌,分為四段。第一偈,「讚智為迷悟本」,智是佛性,是迷悟的根本。第二至第五偈,「正顯迷悟」。第六至第九偈,「喻前得失」。第十偈,總結。

爾時勝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頌意為顯欲令菩薩智慧明了,即大智了如,及佛性故」。上面所說,真止、真觀修成了,所以他能具有,如來殊勝圓滿的智慧,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稱為勝慧。了知諸法實相,相有性無,事有理無,因果不空。

如來大智慧。希有無等倫。一切諸世間。思惟莫能及。
第一偈,「讚智為迷悟本」,智是佛性,是迷悟的根本。「頌意為顯欲令菩薩智慧明了,即大智了如,及佛性故」。如來是自性,自性裡面的大智慧「希有無等倫」。三世間: 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思惟是意識,無法以意識心,了知如來大智慧。

凡夫妄觀察。取相不如理。佛離一切相。非彼所能見。
迷惑無知者。妄取五蘊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見佛。
「正顯迷悟」。「前明倒想,內外俱妄」。不見佛就是不見性、不見諸法實相。  

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蘊故。後蘊相續起。於此性了知。見佛難思議。
講覺悟。『後蘊相續起』,「取內蘊相,不了蘊性」,我們看到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一種相似相續相。就像看電影一樣。真正了解相續的真相,你就知道佛講這個現象「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

「今有了因,內外皆悟」。第四偈是對外面境界覺悟了,第五偈是對內色心覺悟了。「了一切法,即心自性,性亦非性,情破理現,則見舍那,稱於法性,無內外也」。一切法是心現的,整個宇宙一切萬法跟自己是一體。

見性就是『見盧舍那』,報身佛。報身是智慧身。「佛陀」是覺悟,覺就是講三種智慧圓滿了: 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覺」也有三種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具足三種智、三種覺,就稱為佛陀。

「一切智」是對於一切法總相,通達明瞭。一切法的總相是空,萬法皆空。一切智講空,講本體。「道種智」是講現象。道是道理、方法。宇宙森羅萬象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具足這智慧,就稱為道種智。有道種智一定有一切智。「一切種智」,一切是一切智,種智是道種智,一切智跟道種智是一不是二,圓融了。

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第六至第九偈,「喻前得失」。『暗』是無明,『寶』是自性,就是佛性跟法性。心是阿賴耶,性是佛性。迷了自性叫阿賴耶,覺悟阿賴耶,原來就是自性。法沒有迷悟,人有迷悟。迷了的時候,我們叫八識、七識、六識、前五識,起心心所的作用。覺悟之後,轉八識成四智: 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轉第七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前面眼耳鼻舌身五識叫成所作智,所作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燈喻佛法。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講經說法,讓六道眾生、十法界的眾生,明瞭事實真相。『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證果的人才能說。說法要契機。

亦如目有翳。不見淨妙色。如是不淨心。不見諸佛法。
一切法的真實相是「淨妙色」。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見諸佛法了。

又如明淨日。瞽者莫能見。無有智慧心。終不見諸佛。
「喻上外取之失。瞽謂全無於目,如鼓皮故,則莫能見。佛無垢障,故為明淨日。取相是識,非智慧眼,故不見也」。取相是著相,就是六道凡夫,就是對於一切現象,外面的境界,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分別執著,這是識。性能現相,識能變相,隨著你的分別執著,產生變化。

若能除眼翳。捨離於色想。不見於諸法。則得見如來。
一切慧先說。諸佛菩提法。我從於彼聞。得見盧舍那。
比喻「了悟中道」。覺悟之後,要把取相的翳障除掉。「絕見契如」,見是分別執著,捨離於色想,就見到真如、本性。『眼翳』是妄想分別執著。”不見” 是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知道一切諸法是個空相,相有性空,事有理空,它真的不存在,這時候你就見性了,見如來就是見性。「依性起相,相翳於性,而相即性,如水成波,波即是水,境因心變,境不異心」。

6.4 北方功德慧菩薩,表第四生貴住。
第四北方功德慧菩薩,是第四生貴住菩薩。「功德慧者,生在佛家,善解佛德故」。福德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叫功德。功德裡無我,福德裡有我。這十首偈,「顯於三世中,心得平等,了知自心,窮法空故」。

「十頌分四」,第一段有四首偈,「明凡小妄覺」。第二段也有四首偈,「示其真覺」。妄是小乘,小乘是四聖法界,凡夫是六道眾生,真覺是法身菩薩,住在一真法界。第三段一首偈,「佛覺福慧雙圓」。

爾時功德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諸法無真實。妄取真實相。是故諸凡夫。輪迴生死獄。
初四偈「明凡小妄覺」。第一偈說凡夫迷惑的根本,「凡夫迷緣起之無性,執著相而輪迴」。凡夫不知道宇宙萬有的緣起,就是不知道諸法實相,於是執著相,起貪瞋痴慢,就造業輪迴。一個人的思想、見解,主導了他一生的吉凶禍福。先有思想,然後才有言語、行為的造作。凡小愚痴沒有智慧,不知道自己的見解是錯誤。

言詞所說法。小智妄分別。是故生障礙。不了於自心。
第二偈「辨迷執」,迷了才會有執著。「隨言作解,可謂小智,心外取法,為妄分別」。業因是迷、是執著。 迷於『言詞所說法』,佛法意在言外,不能隨言作解、依文解義、斷章取義、曲解文義。凡夫、小乘因為不解真實義,不解諸法實相,是故生惑障、業障、報障,障礙了法身、般若、解脫。

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
第三偈是說凡小「曲徑趣寂,迷一直道」。曲是小路,凡夫、小乘 修行總是走很多迂迴的道路。小乘修的四禪八定,都是趣寂。「有對立、邊見,長世間惡,有無常等,長無明惡」。常、無常都是錯誤的見解。小乘知道無常,所以長無明惡,就是趣寂,他求心地清淨寂滅,知道什麼是無常的,他統統能放下。

一直道是成佛之道。若先證二乘,後方入大乘,名為曲徑。「趣寂明其沉滯,阿羅漢證得偏真涅槃,他在涅槃的境界裡面什麼作為也沒有,不能提升自己,也不能利益眾生。

不見諸法空,恆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淨法眼故。
第四偈是說凡小「不見二空,受二死苦」。小乘確實証到我空,法空沒証到。小乘人知道,身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有的,所以無我,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但他執四大五蘊是真有。「無實諦觀,何有法眼」。

諦觀是三觀: 空觀、假觀、中觀。具足三觀那叫法眼,知道一切法不外乎空假中,「萬法皆空,了不可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對於事實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空有二邊都不著。有善巧方便,你能夠利用這一切境界、一切事緣,提升自己的靈性,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叫行菩薩道。

我昔受眾苦。由我不見佛。故當淨法眼。觀其所應見。
此下四偈,「示其真覺」。真妄都不離自性,迷了自性,是妄覺、錯覺,邪知邪見。把事實真相真正了解透徹了,叫覺悟、真覺。悟後起修,才不會盲修瞎練。由於不覺,故受眾苦。故當淨法眼,觀其所應見。

若得見於佛。其心無所取。此人則能見。如佛所知法。
「教其真見,謂見佛無取,即是見如,如即佛所知也」。如是真如,只能夠用心去體會,不能想像。真的見佛是『其心無所取』。「心無所取」,對一切法都不執著。

若見佛真法。則名大智者。斯人有淨眼。能觀察世間。
「證真方能了俗」,見佛真法是證真,觀察世間是了俗。

無見即是見。能見一切法。於法若有見。此則無所見。
離妄想分別執著,叫無見。要有清淨心、平等心,才能真見,一切法的真實相。諸佛菩薩用心如鏡,真見!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時候的見叫照見,把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全看透了。

一切諸法性。無生亦無滅。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
勝慧先已說。如來所悟法。我等從彼聞。能知佛真性。
「顯佛二覺雙圓」。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覺中而自覺故,是曰奇哉,知無眾生而能覺他,大導師也」。

6.5 東北方精進慧菩薩,表第五具足方便住。
「東北方精進慧菩薩」,表第五具足方便住。「以勤觀真理,集無量善,俱無住故」,叫真精進。真理就是諸法實相。集無量善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心才清淨。「頌意為顯欲令其心轉復精進無所染著,由離分別,如實見故」。「十頌分二」,前九偈「觀法」,後一偈「推功」。

爾時! 精進慧菩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若住於分別,則壞清淨眼。愚痴邪見增,永不見諸佛。
若能了邪法,如實不顛倒。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
有見則為垢,此則未為見。遠離於諸見,如是乃見佛。
「初三偈,所執無相觀」,明於三性上修三無性觀。言三性者: 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三性是講現象,宇宙萬有的現象不外乎三性。在一個物體上從體相用三方面來觀察,你才能看到諸法真相。「謂眾生迷惑,不了諸法本空,妄於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計度,一一執為實有,故名遍計自性。」「依他自性,謂所有諸法,皆依眾緣相應而起,都無自性(自體),唯是虛妄,故名依他自性」。「圓成自性,謂真如自性,不遷不變,圓滿成就,故名圓成自性」。

「三無性者,一相無自性、生無自性、勝義無自性」。否定遍計自性,叫「相無性,謂一切眾生於世間之相,處處計較執著,執為實有,佛為除此妄執,說一切法皆無自性,故名相無性。」對治依他起性,說「生無性,謂一切諸法,皆託因緣和合而生,本無自性,故名生無性」。「勝義無自性性」,「勝義無性」。

第一偈「舉分別過」。「所執,即遍計所執,無相,即相無自性觀」,所執著的一切法,都是空無所有。『見佛』就是見到諸法實相。聽經、讀誦,如用分別心、執著心;『則壞清淨眼』。

第二偈「顯無相觀」。教我們修止,然後再修觀。看外面境界,要能離所取。如果能夠明瞭,邪法不是真的,就不會為外面境界所轉,「如實不顛倒」。

第三偈是「內心要離能取,以所取空故」。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能轉境界。相貌能轉,體質能轉,「相隨心轉」。所以見佛就清淨了。『有見』是有分別、有執著,『見則為垢』,要能夠離相,才能見到真相。離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見到真相。

世間言語法。眾生妄分別。知世皆無生。乃是見世間。
若見見世間。見則世間相。如實等無異。此名真見者。
若見等無異。於物不分別。是見離諸惑。無漏得自在。
此下第四至第六偈,「緣起無生觀」,講依他起性。第四偈「遣所緣」,第五偈「泯能緣」,第六偈「辨觀益」。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的,因緣生法,沒有自體。一切法從心想生。「緣起,即依他起性」。無生就是三無性裡的生無性。生是假的,是個虛幻不實的現象,不能執著,也不用分別。等是平等,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

能緣是自心,所緣是外境,「有無生見,同世非實」,跟世間一樣,不是真實,是凡夫知見。「若見見世間,見則世間相」,是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著相,是同世間人的見解,不是真的離相。能見到一切法不生,是「真見」。我所見的是虛幻、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能見的也是虛妄的, 也不是真的,所見不可得,能見還是不可得。了解了諸法實相,對於外在的森羅萬象,就不會起分別執著。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諸佛所開示。一切分別法。是悉不可得。彼性清淨故。
法性本清淨。如空無有相。一切無能說。智者如是觀。
遠離於法想。不樂一切法。此亦無所修。能見大牟尼。
如德慧所說。此名見佛者。所有一切行。體性皆寂滅。
第七至第九偈,「明圓成無性觀」,圓成實性。第七偈「牒前二無,謂能所分別皆不可得者,即圓成性淨故」。第八偈,法性本清淨,體有;如空無有相,「相無」。「此二融即,故無能說」,融即就是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無,它有相;你不能說它有,雖有相,相不可得,相是幻相。

第九偈,「遠離於法想」,這就是「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個捨是捨對法的分別、執著,你就見到諸法的真相。「牟尼」是寂滅。寂是寂靜,滅是煩惱生死統統滅掉,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6.6 東南方善慧菩薩,表第六正心住。
東南方善慧菩薩。代表第六正心住,正心是佛心。「善慧菩薩,成就般若,慧鑑不動」。智慧觀察宇宙萬法,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初兩首偈,見佛」,
「次三偈,見法」,「後三偈,觀成」。

【爾時善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希有大勇健。無量諸如來。離垢心解脫。自度能度彼。
我見世間燈。如實不顛倒。如於無量劫。積智者所見。
「初二偈,見佛」。「智離所知,心脫煩惱,兼二利故」。智慧開了,所知障沒有了。「離垢,離所知障,是慧解脫;離煩惱障,是心解脫」。「諸如來」是講十方一切諸佛,他們已把二障斷盡,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所以稱為大勇健。二障難除,難除能除,難斷能斷,難度能度,這就是希有的勇健。佛是世間燈。

一切凡夫行。莫不速歸盡。其性如虛空。故說無有盡。
智者說無盡。此亦無所說。自性無盡故。得有難思盡。
所說無盡中。無眾生可得。知眾生性爾。則見大名稱。
「第三至第五偈,見法」。「盡」是有為,有為就是有作為,有生有滅,有淨有染、有善有惡,就有因、有果,全都在其中了。「何謂有盡,謂有為法,何謂無盡,謂無為法,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無見說為見。無生說眾生。若見若眾生。了知無體性。
能見及所見。見者悉除遣。不壞於真法。此人了知佛。
若人了知佛。即佛所說法。則能照世間。如佛盧舍那。
「第六至第八偈,觀成」。用真心觀察,依報莊嚴都沒有自性,都是緣起性空。

「第六偈,顯法空」。「無見」是真,「見」是假。 你要能夠見到無見,你就入了法界、入了華嚴境界。入了佛的法界,就「見而無見,無見而見」。生跟眾生是色法,見跟無見是精神現象是心法,都無自體。

「第七偈,顯實」。不壞,沒有破壞、也沒有懷疑。「但除上病,不除真法」。「第八偈,雙結知佛法益」。「盧舍那」是報身佛,盧舍那所居住的境界叫實報莊嚴土,照是照見,「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了不可得,法空證得了,我空證得了。

正覺善開示。一法清淨道。精進慧大士。演說無量法。
若有若無有。彼想皆除滅。如是能見佛。安住於實際。
「進慧演無量門,復能遣無」。謂「佛說一道清淨,故能遣有」。有是執著分別;執著分別。『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毘盧遮那佛。善是善巧方便。「想滅理現,方知如來,乃住無有無之際」,安住在實際。「一法清淨道」,一道是一直道,就是見性成佛之道。自性清淨無染,故曰清淨道。從一法『演說無量法』,無量法濃縮起來就是一法。

念頭都不可以有。「有」空掉了,「無有」也空掉了,還有念頭沒空掉,你出不了十法界。念頭都沒有了,十法界就沒有了,才能入一真法界。佛住在無有之際、無無之際,有無都沒有,有無的念頭都沒有。

6.7 西南方智慧菩薩,表第七不退住。
西南方智慧菩薩,表第七不退住。「為顯於一切法,皆能出離」。有為法、無為法,人天法、聲聞法、菩薩法、佛法,這叫一切法。生死涅槃,統統能出離。這要靠智慧決斷。

爾時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我聞最勝教。即生智慧光。普照十方界。悉見一切佛。
「引己勵眾」,自己現身說法勉勵大眾。『我』是智慧菩薩自稱,他給我們現身說法、做榜樣。最勝教是《華嚴經》。依教奉行,則生智慧德能。佛光普照,說法度眾生。

此中無少物。但有假名字。若計有我人。則為入險道。
此下九首偈,「希眾同己」。希望大眾跟我一樣。第二首偈是講「人執」,我執。「此中無少物」,就是自性「本來無一物,但有假名字」。假名、假相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假如你還要計較、執著有我、有人,那你就入了三惡道。

諸取著凡夫。計身為實有。如來非所取。彼終不得見。
此人無慧眼。不能得見佛。於無量劫中。流轉生死海。
「餘八首皆是法執」。「初二執世間法」。第三偈,是說凡夫取著,計度五蘊身為實有。如此,你就見不到佛法,也見不到如來。第四偈,此人的智慧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沒有慧眼觀照決擇,因此累劫流轉生死海,不能得見佛。

有諍說生死。無諍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
「後三,雙執世出世」。「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佛所說的一切法你不能執著。「諍」是煩惱,有煩惱這屬於生死。執著是煩惱障,分別是所知障。有煩惱就有六道輪迴,有生死的現象。「此有漏法」。煩惱沒有了,生死輪迴就沒有了。煩惱斷了,就叫做涅槃。生死、涅槃俱不可得。有諍就有生死。

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此人不如實。不知聖妙道。
這首偈是起執著。二法就是對立法: 生死跟涅槃、有諍跟無諍、凡聖都是相對的。追這些假名字,分別執著這二法。在這些假名假相裡面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那你就不能如實了知,諸佛如來所證得的妙道,自性。如此,你就不能明心見性、大開圓解。

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勝。顛倒非實義。不能見正覺。
此偈講迷,執著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法既然平等,佛也平等」。如果你生了一個妄念,打了個妄想,「這個佛最殊勝,那些佛都比不上」,這個知見顛倒,不是真實義。有此執著,就見不了性,成不了佛。

能知此實體。寂滅真如相。則見正覺尊。超出語言道。
最後三偈,講開悟了。「初二順理之得」。第八偈是「順理」,就是我們隨順自性,就能『知此實體,寂滅真如相』,自性是清淨寂滅的,我們要想見到自性,見到自性就是見性成佛,你必須心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滅掉。「能知」就是顯,實體就是一體。寂是清淨,清淨到極處,滅是滅煩惱,煩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沒有了,真如相現前。明心見性,就超出語言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言語說諸法。不能顯實相。平等乃能見。如法佛亦然。
語言跟心思諸法,不能顯實相。因為思維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識,它們緣不到自性。平等性,妙觀察,那就能見諸法實相。見法、見佛亦如是。

正覺過去世。未來及現在。永斷分別根。是故說名佛。
『正覺』就是佛,成正覺者。他在『過去,未來及現在』三世。永斷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覺於三世,離分別故」。「種習斯亡,為斷根也」。

6.8 「西北方真實慧菩薩」,表第八童真住。
西北方真實慧菩薩,表第八童真住。心不顛倒,是真實慧。

【爾時真實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
所以於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
「受苦聞名,速解脫故」,地獄道只要聞佛名,他就解脫,他就離開地獄。我們在過去,無量劫我們搞生死輪迴、不聞佛名故。「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聞佛法是確實可以能夠解脫法太難了。

於法不顛倒。如實而現證。離諸和合相。是名無上覺。
後八偈,初段三首,「覺妄證實,是覺察義」。覺妄就證真了。迷的時候是對立,覺妄原來妄就是真,真妄不二,真妄一如,這就是覺察義。

「於法不顛倒」,這是真實覺了。『法』是一切法,「法」,就是自性能生萬法。這法就是宇宙的全部,一樣都不漏。『不顛倒』,就是真的明白了。把妄想分別執著一念當中頓捨,,就能「如實而現證」。「於法不顛倒」,是慧,看破;「如實而現證」這是放下。

「於法不顛倒」,這就是覺悟,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是善巧義」。於法,法是萬法,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 空,不可得」,這叫如實覺了,你真的明白。

現在非和合。去來亦復然。一切法無相。是則佛真體。
第四首是講時間,現在、過去、未來,這是講三世,主要是要我們觀察到真相,真相才是諸佛體。無上覺就是佛,覺行圓滿。時間不是和合相。

若能如是觀。諸法甚深義。則見一切佛。法身真實相。
「雙覺二諦,是覺照義」。前面是覺察,覺妄證實是覺察,再提升就是覺照。覺照是真俗不二,金器不二,金跟器是一不是二,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非覺而覺,是妙覺義」。

於實見真實。非實見不實。如是究竟解。是故名為佛。
第六偈,「真諦名實,無和合故。俗諦非實,假和合故。互融無雜,名究竟解」。真妄互融,互融不雜,真裡頭有妄,妄裡頭有真。譬如電視屏幕是真的,如如不動;裡面所有畫面是假的,那個假沒有離開真,真沒有離開假,雖然它互融,它一點也不雜。
「一切法真實,一切法非實,亦實亦非實,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

佛法不可覺。了此名覺法。諸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
第七至第十偈,「非覺而覺」。如是如如之理,智是能覺之智,能覺跟所覺,相離。「了」是你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叫覺。心裡明白,說不出來;沒有思惟。沒有思惟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佛!覺是覺悟,了是明瞭,通達明瞭,這個人就稱他作佛。佛是通達宇宙一切萬法的人。

知以一故眾,知以眾故一。諸法無所依,但從和合起。
一是體,能生萬法,萬法的體是一,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

無能作所作。唯從業想生。云何知如是。異此無有故。
諸法是相續相。沒有能作、所作。一念起海印頓現,緣起緣滅。除了心想之外,沒有一法可得。所以一切法,從「業想生」,業裡頭有染淨、有善惡,業是一切眾生的造作。

一切法無住。定處不可得。諸佛住於此。究竟不動搖。
「結成妙義」。「由無住故,無所不住,謂不住有,以即空故」。「謂不住有」,有即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有是一,空有不二,它是一體的,所以他能住有。能住有就是他能夠幫助十法界一切眾生。「亦不住無」,「無即有故」,有無是一不是二。「既以無住為住,則心絕動搖,方契本覺,湛然常住」。

6.9 下方無上慧菩薩,表第九法王子住。
下方無上慧菩薩。表第九法王子住。這是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從初發心到第四生貴住都叫做入聖胎。從第五到第八,名為長養聖胎。第九,出胎,他一出世他就是王子。

十首頌內容,是為了顯示欲令菩薩們,增長精進,心無障礙。第一偈是介紹無上慧菩薩的名義。第二偈到第九偈,前六偈是「內證德」,後兩偈是「外化德」。

爾時無上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無上摩訶薩。遠離眾生想。無有能過者。故號為無上。
第一偈是介紹無上慧菩薩的名義。菩薩是第九「法王子住,從法王教生,當紹佛位,故名無上」。「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遠離。離相這才叫見道位,見道而後才是修道,修道而後才是證道。

諸佛所得處。無作無分別。粗者無所有。微細亦復然。
第二偈是解釋萬法皆空,「無智亦無得」。粗的沒有就是十法界沒有;細的沒有就是一真法界跟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什麼都沒有了,自性現前了。自性是常寂光。

諸佛是菩薩修行到圓滿,證得佛的果位,所以叫「諸佛所得處」,就是菩提跟涅槃。「以無所得,得菩提故」。「處即涅槃。本覺自然,故非造作。悟亦冥符,則智無分別。三細已盡,六粗亦然。又不可以識識,故無粗者。不可以智知,故無細者」。「又有能所證,名之為粗」,「無能所證,目之為細。皆言語道斷,故並無之。菩提涅槃,絕心行故」。

菩提是智慧、是覺悟,對於宇宙人生徹底覺悟,徹底的明白,這叫菩提。涅槃翻作圓寂、寂靜、滅。滅是滅盡煩惱。圓寂,是圓滿寂靜,也是寂滅。唯有妄想分別執著滅盡,如來智慧德相就現前,圓滿的現前,這個叫做涅槃。得菩提,需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放下之後,「本覺自然」無作無分別,智慧自然現前。『粗者無所有,微細亦復然』。

諸佛所行境。於中無有數。正覺遠離數。此是佛真法。
後五首,「照境顯理」。「正明照境,境即俗境」,境是六道,照是觀照。諸佛所行的境界,這個境界太微細,我們凡夫無法想像。『於中無有數』,沒有數量。「正覺」就是佛。境是俗境,俗境就是講的十法界。六道、十法界都是假的,從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來的;如果你能把這三種障礙放下,事實真相就現前。

數從起心動念來的,起心動念就有數,那個數是極其微細。「正覺遠離數」,這個正覺就是法身菩薩,就是指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心同無為,故云遠離」。無為是自然的,法爾如是。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跟無為合而為一,這叫遠離,也就是說這三種心沒有了,歸到無為。

如來光普照。滅除眾暗冥。是光非有照。亦復非無照。
「後四遣相顯理」,理在事相裡。只要你不著相,那真的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萬法都是自性變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隨拈一法都是金。

「躡跡遣滯」。「初偈,雙非顯中」,「照理滅障,菩提涅槃,離有無故」。「是光」就是自性裡面的般若智光。『滅除眾暗冥』,「眾」是十法界有情眾生,不僅僅是六道,十法界眾生都要靠佛教化,都要靠佛接引,都要依照佛的教誨去修行證果,破迷開悟。非有非無,雙非顯中道,就是二邊不住,中道不存。

於法無所著。無念亦無染。無住無處所。不壞於法性。
「無所著」是於一切法不但沒有執著,也沒有分別,也沒有起心動念。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掉,都放下。一切境界相只要你不執著,圓滿的性 德就現前,你就能見到。

能照無著,故云無念,亦不染此無念,那叫真的無念。這就是能照無所著,用心如鏡。「所照無著」,所照是外頭境界。心能知,所知是外面的環境,我所知的,所照的也無著。

此中無有二。亦復無有一。大智善見者。如理巧安住。
「雙遣性相」,教我們性相二邊都不著,性相是假名,名可名,非常名。在一切現象上,你見到自性,見到理體。不能夠著相。從體起用,體在用中,用不離體。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雖常在此處,而不離他處,雖遠在他方,而恆住此方」。

無中無有二。無二亦復無。三界一切空。是則諸佛見。
「拂前無二之跡」。性相、空有二邊都不著,能現萬法的一體,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六根都緣不到,第六意識也緣不到,所以說無。

『無中無有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一切法無所有」。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性跟理都是無,事跟相有即是空。

「遣之又遣」,「拂跡」,拂是把它掃乾淨,掃除,跡是痕跡。「若不得意,千重遣之,未免於二」,這是凡夫的病,凡夫總是會落在二邊。千重是講四句百非,你再說上十遍,就是千重遣之,不能夠覺悟的人還是落在二。起心動念放下,就入佛的境界,就悟入。
「謂有人聞無二亦無,復謂無無二為是,亦有所著」。

前面所說的都是自利的修行證果,把自己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提升到頂點就成佛。成佛之後沒事,沒事當中他也現相。達到這個境界之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像鏡子一樣,不起心、不動念。達到這個境界,就能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起感應道交。

凡夫無覺解。佛令住正法。諸法無所住。悟此見自身。
此下兩偈,是外化德,「前偈正顯,令住無住之覺」,「無住生心」,無住是自利,生心是利他,生心就是應,佛菩薩的應,無論是顯應、還是冥應,都叫生心。生心是教人住無住之覺。「自身」是自性,法身,你見到法身。到無所住,這是般若,真實智慧。「悟此見自身」,悟正法,悟諸法無所住,他就成佛。他自己問題解決,他也能幫助別人解決,所以是真學佛。

非身而說身。非起而現起。無身亦無見。是佛無上身。
如是實慧說。諸佛妙法性。若聞此法者。當得清淨眼。
解決宇宙之間所有一切問題決定要有無上慧。九住菩薩無上慧、諸佛如來無上慧。『非身而說身』,「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句教我們不要執著身,幫助我們破身見,身是假相,這個字是假名。第二句講『非起而現起』,這是現象。非身而說身是講正報,非起而現起是講依報。真相了解,你不執著了。「無」是心裡面無執著、無分別、無妄想,這就是佛的『無上身』,清淨平等法身佛。

6.10 上方堅固慧菩薩,表第十灌頂住。
「堅固慧者,智力成就,不可壞故」,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不可破壞,故稱堅固慧。表「灌頂住,菩薩既為佛子,堪行佛事」。「得淨慧眼,了佛境故」。得淨慧眼需要智慧,這十首偈顯示,教導如何增長一切種智。

有三種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有三種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以智為體,覺為用。一切智是知法總相,總相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對一切法能放下,不執著,不分別。成佛才有一切種智,一切就是一切智,種智就是道種智,知道這兩樣是一不是二,圓融無礙。

爾時堅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偉哉大光明。勇健無上士。為利群迷故。而興於世間。
讚佛的成就。「為物興世,智光遍照,大悲勇健」。有智自然就有仁、勇。智仁勇,智是體,仁是愛人,勇是勇於幫助別人。這就是大慈大悲,大慈是仁,大悲是勇。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第一句是大智,第二句是大慈大悲,第三句是他到這個世間來,為了利益眾生,而且對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決定沒有厚此薄彼。

佛以大悲心。普觀諸眾生。見在三有中。輪迴受眾苦。
唯除正等覺。具德尊導師。一切諸天人。無能救護者。
第二至第五偈,「別示悲相」,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的形相。第二偈講觀機,機是機感,就是十法界有緣眾生。普是以平等心,沒有分別、執著。「諸眾生」,是指十法界有情眾生。「三有」就是三界: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有因有果。欲界裡面有五欲,財色名食睡。如果把財色名食睡都放下,沒有絲毫貪戀的心,你的心就清淨,就不住在欲界。除佛之外,一切諸天人,都不能夠幫助你出六道、出十法界。

若佛菩薩等。不出於世間。無有一眾生。而能得安樂。
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還有阿羅漢,這些人要是不示現於世間,則這世間的一切眾生,就沒有一個能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

如來等正覺。及諸賢聖眾。出現於世間。能與眾生樂。
賢人是二乘: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佛。聖是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菩薩) 十聖(十地菩薩)。如來是成正等正覺的究竟佛。這些人出現於世間,能與眾生無緣大慈。

若見如來者。為得大善利。聞佛名生信。則是世間塔。
我等見世尊。為得大利益。聞如是妙法。悉當成佛道。
諸菩薩過去。以佛威神力。得清淨慧眼。了諸佛境界。
今見盧舍那。重增清淨信。
從第六到第九首。三首半的偈頌,「見聞利益」,見佛聞法所得的殊勝利益。
如果真的跟佛生在同一時代,能見佛,就那能得大善大利。根性成熟的人遇到佛,決定成佛,佛幫助他轉凡成聖;根性次一等的,佛幫助他證得菩薩的果位;下一等的,幫助他證得阿羅漢的果位,超越六道。這都叫大善利。再其次的是種善根,得人天福報。

聞佛名號,如能生信,就有如在世間建塔廟一樣的福德。如能真生信,就得大善利。

諸菩薩過去修因,種善根,得佛力加持,得到了清淨智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佛智無邊際。演說不可盡。
勝慧等菩薩。及我堅固慧。無數億劫中。說亦不能盡。
諸佛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都是我們自性裡頭本具的。言語道斷,無法以世間語言文字心意識來表達。就連我們十位十住菩薩,雖精億偈,也說不完。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華嚴經解說,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