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六) 第11參至第20參

前言: 衝過了前十參真義解說後,前景忽然光明起來。因此信堅在此,繼續將澄觀國師及李長者的疏鈔、合論,配合華嚴十行品經文,加以整理,以利今之善財童子,悟後起修,入世歷事煉心,寄人歷位,漸斷無明習氣的心路歷程。此文解說第十一參至二十參,寄十行位。

十行者: 既依普智發信,住佛所住,遂能繁興萬行,自利利人。十行法門,即華嚴經第四會,佛在夜摩天所說四品經: 昇夜摩天品、夜摩偈讚品、十行品、無盡藏品。【夜摩】此云善時分,為空居天,無日月而常明,以蓮華開合分晝夜,故曰善時分。於此說十行者,表十行涉有化物,宜適其時,時而後言,聞者悅伏。時而後動,見者敬從。知時而應物化,知根而對行。
san3

十行品,正說十行名義。示當位所行之行。 一歡喜行者: 以身命財法三施,悅自他也。二饒益行者: 以律儀善法攝生三聚,均饒益也。三無違行: 忍順物理,無所違也。四無屈撓行: 精進於道,無退弱也。五離癡亂行: 定慧明正,無所惑亂也。六善現行: 般若圓照,境智洞明也。七無著行: 漚和涉有,心無所著也。八難得行: 大願成就,方能得也。九善法行: 以妙善力,說法軌物也。十真實行: 體真實智,一切誠諦也。此十行,正以十波羅蜜為本,而無行不攝矣。

一、第十一參: 妙見比丘
妙見比丘。寄歡喜行。施悅自他。故名歡喜。十行第一位,三目國善見比丘,主歡喜行。以修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

歡喜行: 此菩薩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惠施,其心平等,無有悔吝,不望果報,不求名稱,不貪利養。但為救護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令諸眾生離苦得樂,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樂。

比丘號善見者:明此比丘,具三眼: 法眼、智眼、慧眼,善見諸法,善見一切眾生根性,應時教化而令解脫故,號「善見」也。「比丘」者:此名滅諍,能化眾生煩惱見諍。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思惟,菩薩所住行甚深 … 思惟眾生光明際甚深。
念前友教,有十四句。初總,餘別。初一約菩薩論深,證智離言故。次九句。約眾生論深,即染分依他,事理無礙。上皆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故。思修觀察。

漸次前行。至三目國。於彼城邑。市肆廛里。山川林藪,仙人住處。周遍尋訪妙見比丘。處處求者。隨緣造修無不在故。 三目:法眼、智眼、慧眼。智眼無翳,普觀法界,慧心廣大。智眼觀根、法眼知法、慧眼抉擇正邪。比丘號善見者:明此法眼智眼慧眼,善見諸法,善見一切眾生根性,應時教化而令解脫故。

忽然睹見,在一林中經行往復。萬行建立森聳名林。即事造修,循環無間為經行。
在林中經行者:表行廣多,如林覆陰。根莖枝葉華果備齊,明行如是。
經行往返者: 明入生死度眾生,令眾生得出世涅槃之樂,又令不住涅槃,起大悲願入於生死。又度眾生令至涅槃,是往返義。如是轉轉無有休息,猶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頭骨如蓋。頂有肉髻。殊勝端嚴 … 七處平滿 … 皮膚金色,常光一尋。身毛上靡一一右旋。其身圓滿,如尼拘陀樹。相好嚴潔,猶如雪山王。諸根澄靜。目視不瞬。
廣歎其福,皆是智行內修,外嚴眾福,因不虛棄,明知因識果。
七處平滿者,謂兩手、兩足、兩肩、項中,七處皆平满端正。

於諸境界。心無動亂。智慧深廣,猶如大海 … 得佛所行,平等境界。入於緣起,差別法門。成熟眾生,心恒不倦。能生深廣圓滿大悲。教化示導,心無暫捨。
明其心相,即止觀雙運。止過則沈,智過則舉,不沈不舉,則正受現前。不智不愚,則雙契中道,起念止觀皆成動轉。雖止觀雙運,而無心寂照。則一切皆息,為踐如來所行之道隨所履道即是法門。方便即體之用。寂用無礙是其心相。

為欲受持,一切如來,正法眼故。為欲普令一切眾生,生智眼故。為於如來,所行之道,恒履踐故。不遲不速,審諦經行。寂靜端嚴,猶如滿月,威儀雍肅,如淨居天。
內有沉舉。則外行遲速。遲則易沉。速則易掉。心既詣理。故所為審諦。

無數天龍乾闥婆等 … 常覺圓滿主晝神。持遍照十方,摩尼寶幢。住虛空中。放大光明。善財童子。前詣其所。頭面禮足。合掌白言 … 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見眷屬。檀為行首。導萬行故。

妙見答言。善男子。我年既少。出家又近。
正示法界。先示依緣得法。後顯法業用。初總序、次時分、後所作。初入行位,故云年少。創離十住,入菩提心家,名出家近,依理起用,而修行故。

我此生中。言我此生中者。略有二義。一念劫圓融故。能一生供養多佛。二者顯示,入解行生,非見聞生。

於三十八恒河沙數,諸如來所。親近供養。淨修梵行。
言三十八者。過前位故。明十住十行十迴向,以三十個法均調智悲。以此三十個隨位佛因果法,互參智悲無盡,故云三十,不離八正道行門,故云三十八恆河沙佛所淨修梵行。

前「慈行童女」,三十六恆河沙,即表三賢七覺之行。此云三十八恆河沙佛所者,即勝進至八正道故。三十八恆河沙佛所者,總三賢之位八正道中佛果也。總明發心之際,正智現前,破無明時,無量惡業滅,無量智慧現前,號為恆河沙佛數故。

或有佛所。一日一夜淨修梵行 …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親近供養,淨修梵行。聽聞妙法。依教奉行。清淨莊嚴 … 以本所修普賢行力。清淨諸佛波羅蜜海。
所修時分。所作成益。

又善男子。我常不離此經行處。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現前 …一念中三世海皆悉現前。得了知一切世界中,三世分位 ,智光明願力故。顯法業用。於中有十二句,各先辨業用,後出所由,然不出願、智、行。總云【一念】者,以得無依無念智故,無法不現。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隨順無盡燈解脫門。謙己推勝。初謙己。云隨順無盡燈者。無念之智。順法順機。無不委照。所照法界。體無有盡。故得一念一切現前。
【法門名菩薩隨順燈解脫門】者:明菩薩以自如來普光明智,順諸眾行起差別智,教化眾生恆令發明,無有休息。【隨順燈】者,用無念之真智,順法順機,無不照故。

如諸菩薩摩訶薩。心行堅固猶如金剛。生如來家種族。真正成就不壞常住命根 … 如是之人。難可得見。難得出現如優曇華。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推勝。中有十七句。初總。證如常照。故比金剛。次生如來家下別顯。有十六句。為五種勝。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圓滿多聞。其中有城名曰妙門。彼有童子。名根自在主。汝詣彼問 … 頂禮妙見。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二、第十二參: 自在主童子

自在主童子,寄第二饒益行。行戒波羅蜜,以智慧為戒體。以智慧饒益一切眾生,令不迷故。此菩薩護持淨戒,於色聲香味觸,心無所著。亦為眾生如是宣說。不求威勢,不求種族,不求富饒,不求色相,不求王位。如是一切皆無所著,但堅持淨戒,作如是念︰我持淨戒,必當捨離一切纏縛、貪求熱惱、諸難逼迫、毀謗亂濁,得佛所讚平等正法。

爾時善財童子。受妙見比丘教已。憶持不忘。思惟修習。決定明了。於彼法門。隨順悟入。天龍夜叉。乾闥婆等。眷屬圍遶。漸次前行。向圓滿多聞國。入妙門城。向圓滿多聞國者。三聚無缺。稱為圓滿。善達開遮。故曰多聞。入妙門城者。戒能防非。故稱為城。入法千門。斯為最妙。

周遍推求,自在主童子。唯戒為主。淨戒無染。故云童子。
【名自在主】,為明已從如來法身智果,入俗利生,出世入纏,主導眾生,皆自在故。

時虛空中。天龍神等。告善財言。善男子。今此童子。在河渚上。與諸童子。聚沙為戲。天龍指授。【河渚中居止】表戒為河流,必入智海故。若持淨戒,生死愛河不漂溺故,又無量福河常流注故。【童子】三業無非、六根離過,戒淨無染,故得自在,則戒為主矣,戒淨無染故云童子。聚沙為戲者。恒沙功德由戒集故。

爾時善財。即詣其所。見彼童子。十千童子。前後圍遶。聚沙為戲 … 我聞聖者善能誘誨。唯願慈哀。為我解說。見敬諮問。初見十千童子繞者。萬行之中。戒為首故。

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於文殊師利童子所。正授法界。
先明因修得法。後明法門業用。依文殊修者。顯若有智能護戒故。

修學書數算印相五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門。妙用難測。書數算印相,五皆神通,以智為其體。【文殊所學】者,有智能護戒故,【書】者,能詮,止作分明故。【數】者,表四重十重乃至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故。【算】者,一一之因感幾何果故。【印】者,持犯善惡感果決定故。【相】者,即是教相,若制若聽皆無差故。上明所學,下辨所悟。【工巧神通】皆智所為故,亦表修戒發定慧故。

善男子。我因此故。知諸世間,所有聲論、內明、因明、醫方明 (五明) 等文字算數契印取。與種種智論。辨業用。文中二。先總標。五明等者。等取工巧。略具有五: 聲、因、醫方、工巧、內明。今初。云文字算數者。即是聲明。文字即聲明中法施設建立。建立名句文身故。算數契印。即數施設建立。通治取與中生疑障故。二種種智論。即是因明。略舉論體。謂言論等。

[註: 五明指五種學藝,為古印度之學術分類法。即:(1) 聲明,文字、音韻及語法之學。 (2) 工巧明,即通達有關技術、工藝、音樂、美術、陰陽、算曆等學藝;可分為二,即身工巧和語工巧。工巧明相當於現代的科技、天文、農工商業、藝術等。(3) 醫方明,醫學、藥學、咒法之學。醫治別人色身病苦,拯救眾生。即醫學、藥學。(4) 因明,論理學、理則學、邏輯學,可以藉此辯證外道的異論。 (5) 內明,即對佛理的理解,專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學,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學。可以幫助自己修行,亦有利開悟他人。即佛教中的菩薩藏法和聲聞藏法,亦即有關佛所說的因果之理的教學。]

亦知一切藥毒、蠱毒和合銷解。亦能療治風癇痟瘦鬼魅所著。
醫方明。通治四大不調。瑜伽有四。今文具之。初明病因。因藥等故。二和合消解。即是斷滅。三風癇痟瘦。即是病相。鬼魅所者亦是病相。復是病因。四能善療治。即滅已不生。以善療故。故大經云。世醫所療治。雖差還復生。如來所治者。畢竟不復發。
如是所有一切諸病。總結。

亦能建立,城邑聚落,形勝所居,市肆廛里,園林池沼,義堂福舍,臺榭樓觀,宮殿屋宅,窗牖門闥,種種莊嚴。亦善駕御,駟馬車乘,鬥戰之法,安危進止,取捨勝負。
亦善調鍊,種種仙藥。工巧明。瑜伽十五。有十二工業。今此有八。而次不同。一營造工業。二生成工業。三和合工業。

幻術變化。亦善營理,田農、商賈,種種諸業。四幻術變化。即咒術工業。五亦善營理田農。六商賈即商賈工業。其種種諸業。文闕於四。此即當之。謂音樂書算成熟防那。

亦善禮儀,尊卑次序。亦知眾生身相吉凶業行善惡。
七事王工業,奉望貴勝承事儀式。八知眾生身相,占相工業。

亦知眾生具足一切善不善根。亦知眾生善趣惡趣種類差別。內明。然瑜伽中。內明有四施設建立。一事。二想。三攝聖教。四聖教所應知。今略具之。文分為二。先明想施設建立。後總攝餘三。今初略分為五。初知六趣因果。

亦善了知一切賢聖清淨業道。此人應得聲聞乘道。此人應得辟支佛道。此人應得菩薩乘道。此人應入如來智地。知三乘因果。

如是乃至,真俗二諦,皆悉能知。結略顯廣。乃至二諦攝盡佛法。

亦知一切,諸寂靜眾,軌儀法式,時非時食,應所不應,以自攝養,而延壽命。亦知世俗治生方法,經理資產,出處貴賤。知世軌儀。即俗諦攝。

亦知自他過去受身,中有分位,入胎住胎,經生差別。亦知未來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從彼處歿。還生於彼。從此處歿。還生於此。通知三世。

亦知過現一切諸佛差別法門。種種安布教授教誡。調伏眾生。總攝餘三。謂通知佛教。即攝聖教及聖教所應知并事建立。事建立者。是三藏故。皆佛法門。

能令堅固。隨順修持。越生死流。到涅槃岸。身心清淨。如鍊真金。光明普照。廣大成就。顯內明益。初二句總明。身心清淨下法喻釋相。在生死中。有涅槃性。如在礦金。到涅槃岸。則身心清淨。如出礦金。出礦之金略有二能。一光明普照。如得身智教證二光。二堪成器物。如自成三德建立大義。云廣大成就。上已略顯五明之相。

善男子。我復善知十八工巧。種種技術。并六十二眷屬明論。及內明等。廣顯五明。
今初。菩薩具足一切智慧,能知十八工巧。六十二眷屬明倫者。義當六十二論。謂四遍常等。亦屬工巧。工巧內明。醫方治內煩惱。以工巧內明自分廣故。前醫方明,但治身病。故此治心。且分三段。第一標舉三明。第二廣醫方明。第三廣說聲明。

一切方法。治內煩惱。廣醫方明。然其四明。皆以內統。故將內法以顯醫方。若治身病。自分已說。文分為三。第一總標。有能所治。

何等名為內身煩惱。有四因緣。一謂眼根攝受色境。二 由無始取著習氣。三由彼識自性本性。四於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種因緣力故。藏識轉變。識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續不斷。藏識即是所依瀑流。入楞伽云。以此四緣。阿賴耶識。如瀑流水。生轉識浪。依藏識生轉識波浪,相續不斷。

善男子。如眼識起一切根識。微塵毛孔。 俱時出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頓現眾像 … 譬如猛風吹大海水 …由境界風。飄靜心海。起識波浪 … 由業生相。深起繫縛。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識身。文有二喻。一鏡喻頓生。二海喻漸生。

轉彼阿賴耶。終不自言。我生七識。七識不言從賴耶生。但由自心執取境相。分別而生。明各不相知義。欲顯性空。賴耶因七識緣成。無性故不能知七轉。七轉因賴耶。七轉亦無性。安能知賴耶。故問明品云。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如是甚深阿賴耶識行相。微細究竟邊際。唯諸如來,住地菩薩之所通達 … 如淨水中,普見虛空,日月星宿,所有眾像 … 憶念所見,諸佛之相,合掌瞻仰慈行童女。
結歎難測。則唯佛能治,令永不生。

善男子。我又善知一切聲論。音聲語言。內外因起。名字訓釋。普遍無窮 … 不可說轉。善男子。我復以此菩薩所知算數之法。分別算知無數由旬廣大沙聚顆粒多少 … 一切眾生名。皆悉了知通達無礙。廣說聲明。

善男子。我唯知此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 (十明或十通) … 遊戲諸佛最勝甚深三昧境界。覺了諸佛神通明智解脫法門。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海別住。有優婆夷。名辨具足。汝詣彼問 … 趣向佛智究竟菩提。頂禮其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城名海住者:表此優婆夷能含眾德如海。善財聞已,舉身毛豎者:為聞具足之名,喜心驚悅。

第十三參: 具足優婆夷

具足優婆夷。寄無違逆行位。以忍為體,以忍為小器,無行不具足故。明忍波羅蜜,如海能納眾流,無違逆也。主忍波羅蜜。此十行中忍,以法性大悲,以為忍體,是故如海含潤,處其下流,能容一切無明高慢生死之流,皆為法流,而無妨礙。

善財童子於此,參無違逆行善知識 “具足優婆夷”。「南方有城,名曰海住,有優婆夷名具足」。「素服垂髮」者,慈忍之貌,具足成忍,無行不周,故名「具足」。「海神」者,女神,明慈悲柔輭,處行能忍,其心如海,福智具足,饒益眾生。是故忍為萬行中果也,能容眾流。具足者,一器之中無物不具。隨求皆得。為說法故。忍器遍容,一切功德。由忍惡言故辯具足。忍辱柔和,女之象也,具足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心。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思惟,善知識教。正念觀察,慇懃渴仰。心無厭足。猶如巨海。受大雲雨。吞納眾流 … 善知識教。猶如春日。生長一切善法根苗 …能破愛見阿脩羅軍。如是思惟。漸次前行。至海住城。周遍求覓,此優婆夷。時彼眾人。咸告之言。善男子。彼優婆 夷。在此城內,住自宅中。城名海住者,具云大海差別住事。則近海而各住故。表忍猶大海無不包含,三忍九忍別別安住。

善財聞已。即詣其門。合掌而立。見其舍宅。廣博殊麗。種種莊嚴。眾寶垣牆。周匝圍遶。四面皆有寶莊嚴門。見敬諮問。初見。次敬。後問。初中有四。一見外依報。

善財入已。見優婆夷。處於 寶座 … 有勝威力。有廣大心。令諸眾生見聞親近。咸生尊重愛敬之心。見友正報。端正可喜者。忍之報故。

於其宅中。敷十億座。超諸人天,一切所有。皆是菩薩業力所成。宅內無有,衣服飲食。及餘嚴具。但於其前。置一小器。復有十千童女圍遶 … 瞻仰承順。情無厭怠。
忍辱正能招眷屬故。先歎其體德。十千童女者,萬行具足。

身出妙香 … 一切人天。聞其香者。於菩提心。皆不退轉。其餘眾生。遇斯香者。身心柔軟。無怒害心 … 無執著心。住平等心。起大慈心 … 見其身者。悉離貪染。
彰其妙用。令諸眾生皆成忍辱柔順之心。

爾時善財。即前頂禮優婆夷足 … 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彼即告言。我得菩薩無盡福德莊嚴藏解脫門。能於如是一小器中。隨諸 眾生種種欲樂。如應為出 … 隨其來者。普心給施 … 如所意願。悉令豐足。
器中出物,興福無盡,法忍稱性之所招故。謂此小器是即多之一,即大之小,融同法界,無盡緣起,故用無不應,應無不益,而其法界,體無增減。又忍必自卑。故名為小法忍同如。一味無二。內空外假。為器利用。忍包無外。隨出無盡。

善男子。假 使東方所有眾生 …食我食已。皆得往詣最勝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
明益二乘。二乘亦忍人空,同入法性,盡無生故。益菩薩。約事。如受乳麋食已,便證無上菩提。能令施者成檀波羅蜜。約法。謂餐上品寂滅之忍。得菩提故。

善男子。汝見我此十千童女眷屬不 … 同能普往一切佛所。供養承事…是十千童女。能取此食。於一念頃。遍至十方 …我此器中。曾無減少。何況有 盡 … 說是語時。善財即見無量眾生,從四門入 … 隨其所須給施飲食 … 而此器中所出之物。無減無盡。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無盡福德莊嚴藏解脫門 … 破無明闇猶如燈燭。普蔭群生猶如高蓋。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為大 有。彼有長者。名明智。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城名大有】者:以精進波羅蜜大興利益,以立城名。

第十四參: 明智居士

明智居士者,寄無屈撓行位,勤無怠退。治三界餘習。主修精進波羅蜜︰為明水體能淨諸垢,以明此位菩薩以法性之水,常勤精進教化眾生,一一知根而益,而無屈撓其心。如水潤生,隨物而益,各得其所,而無屈撓。

前位優婆夷,以其小器,以明忍門,離慢怠高心,施其飲食充滿。此位之中,表精進之心無屈撓行,常行空觀,以除煩惱,得無上智心。

爾時善財童子。得菩薩無盡莊嚴福德藏解脫門已。隨順思惟彼福德大海 … 行彼福德道。植彼福德種。漸次而行。至大有城。周遍詢求明智居士 …明照如來十力智光。城名大有者。起大精進。有成益故。友名具足智者。精進能令諸度具足。乃至終成最後智故。【城名大有】者:以精進波羅蜜,大興利益,以立城名。
【居士名明智】者:見根利物。進足必假智目導故。

爾時善財。見彼居士。在於城內市 四衢道。處於眾寶莊嚴之座 … 是諸人天。亦與居士。往昔同種清淨善根。四衢者。處暄不撓,無不通故。對境無妄。則精進無涯。無不通矣。

爾時善財。見是事已 … 為令一切眾生入一切智城故。以如是 等種種利益。發菩提心 …而能攝護一切眾生。為諸眾生作依止處。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居士告言 … 發菩提心。是人難得。若能發心。是人則能求菩薩行。心無動轉。值遇善知 識。心無厭足 …則得具足一切功德。不為煩惱毒亂其心。

善男子。汝見我此十千眷屬眾會人不 … 生如來家。增長白法。安住無量諸波羅蜜… 轉淨法輪。滅三惡趣。住正法趣。如是等諸菩薩行。悉能成就。普能救護一切眾生。
【生如來家,長白淨法】者:明此位是第四生貴住行,三界業盡,生如來家。

善男子。我得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一切眾生。凡有所須。悉滿其願 … 乃至為說真實妙法。使令修證究竟圓滿。無盡財法。蘊在空中。名福德藏。隨意給施。故云出生。亦顯見空無所不備。離身心相。精進成故。

善男子。且待須臾。汝當自見。說是語時。無量眾生 … 皆以菩薩往昔願力。俱來集會。爾時居士。知眾雲 集。普遍觀察。繫念須臾。仰視虛空。如其所須。悉從空下。相續流入居士掌中。隨諸眾會。一切願求皆手授與。普令滿足。既滿願已。生大歡喜。身色光悅。心意 調柔。堪任受化。(廣施財法) 定心詣理,為仰視空。信手能承,故入掌內。兼親手施,故云授與。

 

然後為說種種妙法 … 增長成就難屈伏行。善能了達無上食行。令得常命色力安辯具足法門 … 隨其所宜。各令悟入無上清淨智慧法門。既聞法已。還歸本處。別明法施。

爾時居士。為善財童子。顯示菩薩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已。告言。善男子。我唯知此隨意 出生福德藏解脫門…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諸功德自在神 理力。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師子宮。彼有長者。名法寶髻。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心無退轉。頂禮其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第十五參 : 法寶髻長者

法寶髻長者。寄離癡亂行,以禪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慧資定。靜無遺照。動不離寂。云無癡亂。此位治世間出世間定亂不自在障。

離癡亂行︰此菩薩成就正念,心無散亂, 堅固不動,最上清淨,廣大無量,無有迷惑。以是正念故,善解世間一切語言,能持出世諸法言說,所謂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說、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說、乃至能持建立 受想行識自性言說,心無癡亂,於世間中死此生彼心無癡亂,入胎出胎心無癡亂,發菩提意心無癡亂,事善知識心無癡亂,勤修佛法心無癡亂,覺知魔事心無癡亂, 離諸魔業心無癡亂,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心無癡亂。

有長者號寶髻者:表此長者所行禪行,是法界體用自在無礙禪,總攝十波羅蜜行八正道咸在其中。如下長者所居,其宅十層樓閣,宅有八門者是。明定體遍該諸行,名法寶髻。表權攝諸位故,至法頂故。

爾時善財童子。於居士所。聞此甚深解脫門已 …長彼福德心。悟彼福德門。漸次行詣師子宮城。周遍推求寶髻長者。
城名師子宮者︰禪定無亂,如彼深宮,處之,則所說決定,作用無畏,故名師子。師子是無畏義,明此第五離癡亂行中,以禪定為宮。法寶髻者︰綰攝諸亂,居心頂故,故名為髻,定含明智。而言寶者,以喻顯法,一淨無惑亂。二明無癡翳。三圓無缺減。四威勢起用。五可貴為尊。法喻雙明為法寶髻。表此長者所行禪行,是法界體用自在無礙禪,總攝十波羅蜜行八正道咸在其中。如下長者所居,其宅十層樓閣,宅有八門者是。明定體遍該諸行,名法寶髻。表權攝諸位故,至法頂故。周遍推求,寶髻長者:明遍觀心境空有三界定亂,昇進無依無得無證之定門。

見在市中。遽即頂禮 … 願為我說諸菩薩道。我乘此道。趣一切智。
見敬諮問。於市見者,處鬧忘懷,在亂常定故。此十行中定,明行體恆定,表處生死市里,攝化眾生,無虧定體,明動用俱寂,性自離故。

爾時長者。執善財手。將詣其家。示其所居。告善財言。善男子。汝且觀我所居舍宅。
爾時善財。即遍觀察。見其舍宅。廣博嚴麗。於其四面。各開二門。閻浮檀金之所合成。白銀為牆。周匝圍遶。玻璃為殿。雜寶莊嚴。紺琉璃寶以為樓閣。硨磲妙寶而為其柱… 光焰熾盛摩尼寶幢。雜色光明如意珠王。而為其網。以覆其上。
先總觀舍宅。後別睹樓閣。四面即是四句般若。舍宅清淨光明真金所成者:約位以禪為主,餘九波羅蜜為伴。明定體白淨無垢,報成光明真金,為舍之大體。白銀為牆者:以禪體為戒,戒為防護義。玻瓈為殿者:以禪體顯智成忍。此寶似水精明淨,然有眾色不同。紺瑠璃寶而為樓閣者:以禪體而作精進觀照,更增明淨清潔也。硨磲妙寶而為其柱者:以禪為行,住持諸法故。

於其宅內。有大樓閣。高十層級。層開八門。善財入已。次第觀察。
別睹樓閣。宅則通明一切法界。樓閣別明無障礙故。義如八角塔形。面各二門。然有五義。一通約所修。以八正道為能入門。八正通入一切一切位故。二約所依。即以八識而為其門。於眼根中入正定故。悟一一識即法界門。於眼覺悟。即眼陀羅尼自在佛也。八識皆然。三約教能顯理。理教各具有等四門。故成八門。尋教得解即教四門。於理得解即理四門。四教理行果各通二諦。便是八門。

見最下層。施以種種上味飲食。見第二層。施諸寶衣及眾財物 … 分別顯示般若波羅蜜門。十層樓閣,亦准此十波羅蜜。李長者頌曰:無作自性禪園苑,普光明智為大宅,差別觀照嚴樓閣,布施法食滿眾生,淨戒寶衣恆普著,精進慈心為婇女,禪心善達世間智。五地通明菩薩住, 寂滅般若第六層,七層方便住生死,無功八層用自在,九層一生法王居,第十層中佛果滿。如是次第而修學,畢竟不居初中末,以此眾法利群生,依正二報於中得。

所謂寂靜藏般若波羅蜜門 … 離垢光明般若波羅蜜門。常觀宿緣而布法雲般若波羅蜜門。別顯十五門︰一、照體即寂,而無不包,二、即寂之照,無機不鑒,三、外緣不轉,四、內照無求,五、惑境不摧,六、遍摧諸惑,七、包含勝德而甚深,八、普見法界而無礙,九、一即無盡,十、巧化無邊,十一、內證世間,十二、外演勝辨,十三、曲隨物欲,十四、事理交羅,十五、觀緣授法。

說如是等百萬阿僧祇般若波羅蜜門 … 見第七層。得如響忍諸菩薩等。充滿其中。以方便智。分別演說諸出離門。悉能聞持一切如來所說正法。見第八層。得不退轉神通智力無量菩薩。共集其中 … 普於一切佛眾會中。而為上首。演說法要。七地有殊勝智,知諸教法。云如響忍。功行已滿求入八地。為出離門。菩提分法無不皆具。為持教法。第八層中。含於二位。初即八地。得念不退無功用道。三種世間皆得自在。

見第九層。一生所繫諸菩薩眾。於中集會。見第十層。一切如來充滿其中。從初發心。修菩薩行。超生死輪。成大願海 … 調伏利益。化度眾生。如是一切。悉使明見。
第十層中。即如來位。

爾時善財。見如是等奇特事已 …速疾圓滿一切智智。普能發起種種神通。我時以此供養善根。迴向三處。一願永離貧窮困苦。二願常見諸佛菩薩。三願恒聞諸佛正法。由是因緣,故獲斯報。
發興善願。【迴向三處】者︰謂離貧窮,招前四層之報,二三兩果即後六重︰一丸之微,因願力故報勝,又表萬行混融,發起向佛,則隨一行無不具矣,何果不階。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無障礙願普遍莊嚴福德藏解脫門。
謙己推勝。初謙己知一。謂勝德普遍蘊在十層。為福德藏。因由行願。即願莊嚴。願與理俱。為無障礙。故得成果。一能現多。

如諸菩薩摩訶薩。得不思議功德寶藏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推勝知多。

善男子。南方有國。名曰藤根。其國有城。名普遍門。中有長者。名為普眼。汝詣彼問 … 頂禮其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第十六參: 普眼長者。

普眼長者。寄善現行。慧能顯發三諦之理。般若現前。名善現行。般若遍照。一中見多。名為普眼。以一法中具一切故。主修般若波羅蜜,智慧功成,善現言教,教化眾生。

善現行︰此菩薩身語意,三業清淨,住無所得、示無所得,身語意業,能知三業皆無所有,無虛妄故,無有繫縛,凡所示現,無性無依,住如實心,知無量心自性,知一切法自性,無得無相, 甚深難入,住於正位真如法性,方便出生而無業報,不生不滅,住涅槃界,住寂靜性,住於真實無性之性,言語道斷,超諸世間無有所依,入離分別無縛著法,入最 勝智真實之法,入非諸世間所能了知出世間法,此是菩薩善巧方便示現生相。

爾時善財童子。於寶髻長者所。聞此解脫已。深入諸佛無量知見。安住菩薩無量勝行 … 趣求菩薩清淨解脫。住菩薩心。深信愛樂。
依教趣求。先思修前法。後趣求後位。云深入諸佛無量知見者: 無量有二義。一廣多無量。即權智境。二深無分量。即實智境,境無量故智亦無量。知見二義: 別謂知即是慧,謂根本智。見即是智,謂後得智。以此二智,知前二境。

隨順作意。漸次前行。至藤根國。處處尋訪彼城所在 … 於善知識。心恒愛樂。
藤根者: 深入於地,上發華苗。般若證深,能生後得,後得智隨物轉而不慳,取類藤矣。表善知識第六般若深固,徹眾生源故,如藤根深固,徹於大地至水際故。取堅實穿達義,以類智慧觀,達世出世法,皆徹源底故。

然後乃到普門城。百千聚落周匝圍遶 … 人咸報言。住市肆中鬻香藥處。聞已往詣。見其處在香臺座上 … 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百千聚落周匝圍遶者: 眷屬般若,又隨舉其一收一切故。其城廣大等者。實相般若。周遍包容。已具餘度為多莊嚴。城名普門者:明以普眼遍知諸法,依法主立名。實相般若,防非為城,無所不通,何法不入。又以門為門,非真門矣。無門無入,為真入門。若一門一切門,尤深門也。故經云: 於眼根中入正定,於色塵中從定出,於一法中入正定,一切法中從定起,方為自在無礙普門。長者名曰普眼者:觀照般若無不見,智慧過人天。名之為長者,世及出世無不遍知,名為普眼。

長者告言… 我昔曾於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了知,病起根本。殊妙醫方。諸香要法。
先明修學得法。後明法之業用。般若生德,如學於文殊。依般若得二法。一醫方斷惑,二和香顯德。

了知一切眾生,種種病緣,悉能救療。所謂風黃痰熱。
顯其業用。先明醫方用。後顯知香用。瑜伽醫方略有四種。一知病相。二知病因。三知除斷。四知斷已不生。風黃痰熱。內四大病。亦是病相。

鬼魅蠱毒。乃至水火之所傷害。如是一切,內外諸疾,品類無邊。我悉能於一念之中。以種種方藥。如法療治。咸令除差。施其安樂。如是法門。汝應修學。
外四大,亦是病因,並為病緣。蠱毒者: 表一切有所得心,能生一切諸纏害業。
愛業喻水,瞋業喻火,如是等病,皆能對治。

善財復言。聖者。我問菩薩所修妙行。云何說此世俗醫方。長者告言。善男子。菩薩初學修菩提時。當知病為最大障礙。若諸眾生。身有疾病。心則不安。豈能修習諸波羅蜜。是故菩薩。修菩提時。先應療治身所有疾。顯治病由。由障菩提,故須治斷。

菩薩復觀,一切眾生。營辨事業 … 皆因國王。王之理化,要因無病。以諸人王。是諸眾生,安樂本故。菩薩起化。先療國王。次治眾生。令無患苦。然後說法。調伏其心。
令先治王。王是眾生安樂本故。

善男子。菩薩若欲,治諸病者。先當審觀,諸病因起。品類增損,無量無邊。我今為汝說其少分。今初。諸病內起。即是病因。品類增損。此明病相。

善男子。一切眾生。因四大種,和合為身。從四大身。能生四病。所謂身病、心病、客病、及俱有病。言身病者。風黃痰熱,而為其主。言心病者。顛狂心亂,而為其主。言客病者。刀杖所傷。動作過勞。以為其主。俱有病者。飢渴寒熱。苦樂憂喜而為其主。其餘品類。展轉相因。能令眾生受身心苦。
明身為病本。若使無身。當有何病。四大違反。因此病生。今為不了,故為病因。言客病者,自外而來故。言展轉相因者: 或因身病而動心病,如因黃熱起貪嗔癡等,或因心病而起身病。貪瞋在懷,外遇傷損。如是等類。能令眾生受身心苦。

善男子。如是眾病。貧賤人少。多勞役故。富貴人多。過優樂故。
結病所依。貧賤人多勞役,故少病。戶樞不蠹,流水不腐。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以無量極微大種,聚集成身。猶如大海 … 皮膚穿漏。兩眼睛內。手足掌中。脂膏集處。毛蟲不生。其餘身分。間無空缺。
辨微細塵毛皆為病本。全是蟲依故。

善男子。又觀此身。唯五大性。何等為五。所謂堅、濕、煖、動、及虛空性 … 極微自性。微細難知。除佛菩薩。餘無能見 … 如是五大和合成身。如世倉篅。終歸敗散。
喻況。一倉篅喻。篅謂編其葦竹。外假中空。外如四大。內如空大。終歸散滅。顯是無常。由業所持。顯從緣無性現緣說。

如是身器。由業所持。非自在天,之所能作。亦非自性。及時方等。顯空無我。此揀外道,略舉其四。一揀塗灰外道。計一切法,自在天生。自在天喜,眾生安樂。自在天瞋,眾生受苦,故求其喜而供養之。二揀數論。從自性生,自性即是冥諦。謂從於冥諦,生於覺諦,從於覺諦,次生我心。次從我心,生五微塵。從五微塵,復生五大。從於五大,生十一根。三揀時散外道。謂一切法,從時而生。時至則生,如春芽等。四揀執方外道。謂一切物,從十方生。等者。等於六句無因,乃至九十五種橫計不同,皆說有我。今明諸大和合而生,則無我矣。故淨名云: 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斯即病因,故當遠離。

譬如陶師埏埴成器。內盛臭穢。彩畫嚴飾。誑惑愚夫。二畫瓶喻。正喻前文,微細蟲聚。埏者和也。埴者土也。和土成器即是坏瓶。坏即不堅。顯無常觀。內盛臭穢。彰其不淨。是身九孔常流膿血不淨。生處臭穢。醜陋可惡。常與諸蟲共在一處。

又如四蛇置之一篋。如是四大和合為身。一大不調。猗百病起。三四蛇喻。喻初四大。譬如有王。畜四毒蛇。置之一篋。以付一人。仰令瞻養。是四蛇中。設一生瞋。則能害人。然四大中。風輕地重。水冷火熱。性自相違。如四毒蛇。性相違害。置之身篋。違則害人。

是故智者,應觀此身,如養毒蛇。如持坏器。結勸觀察。略結二喻。粗陳過患。令知病因。如實應觀。四大等空。空亦復空。病無依矣。

善男子。汝復應知,內身外器。皆四大成。從始至終。五時流變。豎說五時必依四大。

云何外器,五時流變。謂盡虛空十方世界眾生。所感妄業所持。
初明外五時。次辨內五時。後顯因時病起之相。初中。即外器界。十方五時。皆由內感。謂當生此界。一類有情。妄心所習。共業同感。

劫初成時。人壽無量… 身壞命終。如第五時世界壞滅。是名內身五時流變 … 時無自體。分別所成。隨妄業輪。循環無際 … 應自審察。無失其宜。能令眾病無因得起。
時無自體者,標時空也。分別所成者,菩薩智輪,本無時分,以妄分別,則三際輪迴。始末難窮,若循環無際。

善男子。我此住處。常有十方一切眾生諸病苦者。來至我所。而求救療。我以智力。觀其因起,隨病所宜。授與方藥… 然後各為如應說法。令其永斷,心病煩惱 … 斷諸煩惱。先治身病。後治心病。我能知道一切眾生所患的種種疾病,然後我又針對他們的根性,分別為他們說法。

為欲令其發菩提心 …為欲令其發大誓願。稱讚調伏一切眾生。為欲令其修普賢行。說諸菩薩住一切剎。於一切劫修諸行網 … 迴向諸佛一切善法。如是種種廣以財法。施諸眾生。悉滿所願。各令授化歡喜而去。辨其成益。有十六句。初有五句。通顯行願。次有十句。成就十身。後有一句。總離諸惡。以十度因。成十身果。即菩提等十種身也。

善男子。我又善知和合一切諸香要法 … 莊嚴十方一切法界。處處充滿。以為供養。
善合諸香者:以戒定慧解脫法身智身香,隨根普薰,自佛出現。

善男子。我唯知此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承事供養,歡喜法門… 能知能說彼功德行。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供養歡喜法門者: 身心病除,成二世樂,故皆歡喜。以香普供,得佛十身,則何佛不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多羅幢。彼城有王名甘露火。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普眼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一心戀慕。辭退而去。

第十七參: 甘露火王

甘露火王,寄無著行。方便涉有,不迷於空。事理無滯。不捨不受。故名無著。此善知識,主方便波羅蜜,成大悲門。以法空起行,教化攝取一切眾生,故名方便。治處生死中染淨二行不自在,令得住生死中大智大悲得自在故。

爾時善財童子。於普遍眼善知識所。聞說菩薩能令眾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隨順憶念。心心相續。歡喜踊躍。依教趣求。先念教成益。後趣求後友。

作是思惟。善知識者。以善方便能攝受我。以深重心能守護我 … 如是專念。生淨信心 …一向無退心。漸次前行。經歷國邑 村營聚落。然後乃至多羅幢城。處處尋求見王方便。于時遇有多聞多解諸婆羅門。在於四衢。談論世法。善財往問。云何得見甘露火王。城名多羅幢者,此云明淨,約化主立名。以第七無著行中,以出世間明淨智慧,善入世間作慈悲主,善知諸根化身同事,不妄接生故。

時彼多智大婆羅門 … 我王具足七支,行中道化。治罰惡人。銷其過犯 … 譬如甘露 … 為甘露火。復以種種方便,調御眾生 … 七支者。有君德 、有輔臣、有國境 、有險固、有倉庫、有兵威、有鄰境 … 復有二法。能持七支。一威勇。二智謀 … 如山出雲,如地持物,澤潤卉木,德被黔黎。由是四海。皆遵聖化 … 我王咸具。名稱普聞。
徵釋王德。廣明勝德,結讚勸歸。先舉所持七支。謂以國之依正。文武經邦。皆人七支。明能持支法。謂謀以智慮。勇以果決。故但二德,可持七支。

仁復當知。我國大王。成就九法。能轉王輪 … 具此九法慧眼常明。照矚一切。是故八表咸歸正化。自求臣屬。永不退還。譬如眾流潮宗於海。皆同一味。無有異心… 我王有二聖德。一者內德 … 二者外德 … 內德 … 種族尊勝 … 務在安人。是故我王。善稱遐布。廣說二德包含正化。先舉因深德遠,顯是菩薩。先明異熟超倫。後明動合規矩。具八異熟。初即種族圓滿。二入胎下壽命圓滿。既言天護。則壽命無夭。此中文略。三乃至受位下自在圓滿。四博聞強記下勇力圓滿。五身無眾患。攝二圓滿。一色相。二丈夫相。六含垢忍辱下大勢圓滿。七發言誠諦下信言圓滿。七段之中。具八異熟。

仁者當知。居俗日夜。分為八時。於晝與夕。各四時 … 如是導從。以候王心。
標十勝德。初嚼揚枝下。別明十事。即為十段。各十勝德。

時婆羅門。復告善財言。我王圓滿如上種種法式清淨威儀 …無非佛事。 譬如白月初出,漸明至十五日。光明圓滿。流照十方。亦如海潮月初,漸起至十五日。大起潮波。洄澓萬里。法王政化亦復如是。王德增長。
一白月喻。喻王暗盡德圓,流化漸遠。二海潮喻。喻王德漸大,化不失時。

若無國王智臣耆舊。如船無主,漩洄覆沒。又如眾生渴乏時。雨求天帝釋。釋天護念。設不降雨 … 若無國王。一日之中。萬姓荒亂。相殘害盡 … 覆護眾生。王勝帝釋。有二翻喻者。一舟船無主喻。喻若無王萬姓沉溺。二釋天降雨喻。喻若無王萬姓荒亂。冗陽仰雨。天澤應時。萬姓仰王。雨露咸賴。天不降雨。飢而猶存。國若無王。萬姓咸斃。

復次我王。由聞勝法 … 就師子座。身心無畏。如日出雲光顯自在 … 王志含容。心卑萬姓。不聽不視。恒思順行。如海吞流。如山蘊寶。樂音靜息。內外一心。
廣說成益。盛德內著。威勢外彰。不廣朝儀。豈知主貴。

爾時我王 … 以慈軟音。而說偈言 …國有君主。一切獲安。故名王力,能護眾生。
立王原由。劫初立王。已見普眼。劫初無欲、無過、無王。貪味欲生。陵奪斯起。懲惡禁暴。理在於王。

仁者當知。人有四姓 … 諸學者。如世輪繩。藝業所修。如聚泥土。王行正化。如匠埏埴。巧益自他。如成眾器 …況能利濟 …是故我王,福慧殊勝 … 能制諸惡。如執鉤策。邪法不生 … 亦如牛王。王若行時。一切諸牛悉皆隨從 …又如鐵鉤能制狂象 …同歸解脫。明四人依王。西域四姓。大同此方。工商仕農,依王一也。王人相依。亦猶萬邦咸寧德歸元首。百姓有過在余一人。諸佛護持。流心佛教。特異餘主。德在正心。文有三喻。一如執鉤策。通警萬人。二如牛領群。明能導善。三如鉤制象。語治惡人。

復次我王,建國體人。恒在三事 …由此三臣成王德化。變惡顯善。威被萬方。如日流光。照物除暗。遠近皆明故。釋慎擇三臣。皆以總中日喻並說。初釋輔臣如曜群分。以為天子耳目。助天之明故。將帥如日除暗。廣其攻守。使臣如日流光。法喻雙辨。變惡者。將臣如日除暗。顯善者。輔臣如日照物。威被萬方者。使臣如日流光故。

我國中稟王聖化。多諸善眾。動靜合宜 … 非如甘果猛獸所藏 … 諸水鳥王皆具二德。一審諦其心。如取魚時。入水翹立。一心覘視。嶷然不動。二靜觀水族。所欲皆從。我王亦爾。高居俯視。聽政萬方。寂然不動。感通無礙。言不虛發。一切自成 。
感天龍護國,人王金鼓。正法治國。災害不生。忠正滿朝。風清露潔。君聖臣良。

婆羅門言 … 我王三德。聖化流行 … 我王五德 … 如欲天上,善時鵝王 … 具茲六德。億兆同心 … 觸類成德 … 如是增數二十一種殊勝功德。我王能行。一切怨敵自然散滅。所有外寇不能入國 …由王慈福仁惠所成 … 以偈讚曰。時婆羅門。偈讚王已。 … 我王今者正殿施化。汝應往詣一心瞻見。結讚。有一於身。猶降怨敵。況能全具。孰不仰風。

爾時善財… 辭詣王宮 … 坐那羅延金剛妙寶大蓮華藏師子之座 … 有犯王法。或奪他命。或盜他財 …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罪治之。或以火燒 … 或有 輕罪。苦楚鞭笞。斷截肢解 … 有如是等無量苦毒。譬如眾合大地獄中 … 今見是王。捨善根法。作大惡業。逼害眾生。乃至斷命 … 云何於此。而欲求問 … 作是念時。於虛空中。有天告曰 … 菩薩巧行方便智不可思議 … 知眾生根智不可思議 … 汝詣王所。深心請問學菩薩行修菩薩道。不了生疑。空天曉喻。善財雖常憶念。而生疑者。逆行難知故。言深玄者。通達非道,為佛道故。

爾時善財。聞天語已。前詣王所… 時甘露火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內宮。命之同座 … 汝當觀我所住宮殿。及諸資具。善財如語。即遍觀察見彼宮殿。廣博無比 …善財見已。生希有想。先授法方便。執手同坐。示無間儀。攝彼加行令趣真故。

王時告言 … 我得菩薩,如幻解脫 … 我國眾生。多行惡業,如旃陀羅。我於如是,不受善教,諸惡眾生。作餘無量,種種方便 … 化作惡人,於惡人前 ,種種苦治。令其國內作惡眾生 … 心生恐怖 …便能永斷一切惡業。發菩提心。得不退轉 … 我以如是種種方便。令諸眾生斷其所作十不善業。具足修習住十善道 … 永斷諸苦。住於如來一切智地。謂了生及法。緣生無性如幻化故。以幻化幻。但是化耳。問此教所設一切皆實。何以言化。答自力攝生一切皆實。逆行苦事須云權化。得此中意。化亦是實。實體遍故。實亦化故。

善男子。我身語意憶想。未曾於一眾生,而行惱害 … 如是一切賢聖道果。皆依於人而能修證。彰其實德。謂慈念之深。然諸位至七皆方便故。多顯悲增故。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變化法門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諸菩薩行智功德。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第十八參: 大光王

大光王寄難得行。謂無障礙願乃能得故。此善知識,以願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治智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大慈為首,智為先導。第八以前,以慈修智,後兩位以智行悲。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隨順思惟。彼王所得,幻智法門 … 清淨如幻三世性相。以如幻智起於種種如幻變化。今初十句。一如幻作用。二緣生性空。為幻法性。若約真性。從緣顯故。幻所依故。大般若說。乃至一法過涅槃者。亦如幻故。三無願願故。四法通一切。五業即是因修萬行等。六偏語利他。七能幻之智。八幻所經時。九如幻之用。於此九法。隨順事理。思惟修習。云何修習。見幻無幻。方為見幻。雖達三世平等。而不違分別三世。由此故能性相無礙。以性融相。一法之中見一切法。

如是思念。漸次前行。經歷人間聚落城邑。或至曠野巖谷險難山川原隰。處處尋求無有疲懈。然後乃至妙光大城 … 是大光王之所住處。城名妙光者。無功智慧妙用,是本位之中差別智滿。無住妙慧,運眾生故。王名大光者。慈定之智無不該故,廣大願中皆徹照故。

時善財童子。歡喜踊躍。… 我今必當,親得奉覲 … 聞諸菩薩不思議廣大清淨。作是念已。入妙光城。周遍觀察見此大城 … 赤珠碼瑙。玻璃海藏 … 種種珍奇。甚可愛樂 … 當此城中。有一樓閣。名妙法藏 … 彼大光王常處其中 … 一心願樂。見善知識。

漸漸前行。普遍觀察。見大光王。去於所住樓閣不遠。四衢道中。坐如意摩尼寶蓮華藏廣大莊嚴師子寶座 … 如寶洲渚種種智寶充滿其中。
明見正報。四衢道者。住四無量。安四諦理。以四攝法攝眾生故。

於王座前 … 隨眾生心而以給施 … 令無所乏。為欲 攝受諸眾生故… 為令眾生淨諸業故。時善財童子。五體投地,頂禮王足 …善能誘誨。願為我說。時王告言。善男子。我得淨修菩薩大慈幢行解脫門。清淨滿足。
謂大慈首出。故名為幢。能摧慈障。名為清淨。具法無緣。故云圓滿。

善男子。我於無量百千萬億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所。親近聽聞。問難此法。隨順思惟。審諦觀察。清淨悟入。修習莊嚴 … 以慈為主。具足慈力 … 為令眾生截生死流入法流故 … 我住如是大慈幢行解脫門故。能以正法教化世間 … 汝隨意取。勿生疑難。明得法因緣。隨順是聞慧。思惟是思慧。觀察是修慧。清淨是除障。悟入是證理。

善男子。此妙光城所住眾生。皆是菩薩發大乘意 … 且待須臾。自當得見 …如是一切。皆以菩薩大慈為首隨順世間 三昧法門力如是故。正以定示。令其親睹定之業用。定力能令情與非情咸成勝益者。同體大慈。物我無二故。如世君主德合乾坤。則麟鳳來儀。寶壁呈瑞。況於出世慈善根力。不能令草木皆屈膝耶。

時大光王。從三昧起。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大慈幢行順世三昧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 … 能讚歎 彼大慈悲雲。能降注彼甘露法雨。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王都。名曰安住。有優婆夷。名曰不動。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 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有一王都: 明此位是第九法王子菩薩所居,故號王都。第九位皆是法王子位,得說法自在。名不動者:明此女人自發心來,經閻浮提微塵數劫,所生之中,於世五欲及以瞋恨更無所動。童女者:第八住、第八行以前慈位,猶有染習,此第九住、第九行,從智起悲,無有染習,故以「童女」表之。

第十九參: 不動優婆夷

不動優婆夷。寄善法行。說法授人,動成物軌。思擇修習,一切法故。自發心來,於一切法,無不得定,煩惱二乘,不能動故,亦令眾生心不動故,以智修慈,故示以女。主修力波羅蜜,餘九為伴。法力已成,法王功辦,常處生死長夜,以法照明世間。

善法行︰此菩薩為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等,作清涼法池,攝持正法,不斷佛種,得清淨光明陀羅尼故,說法授記,辯才無盡,得具足義陀羅尼故,義辯無盡,得覺悟實法陀羅尼故,法辯無盡,得訓釋言辭陀羅尼故,辭辯無盡,得無邊文句無盡義無礙門陀羅尼故,無礙辯無盡,得佛灌頂陀羅尼灌其頂故,歡喜辯無盡,得無邊旋陀羅尼故,無邊辯無盡。

爾時善財童子。出妙光城行於道路 … 善知識者。能增長我。令我出生一切白法 … 汝可往詣安住王都。即當得見不動優婆夷大善知識。從彼請問諸菩薩行。
以方便為「父」,智度為「母」,以守護慈心為「女」,無染障故。

爾時善財童子 … 漸次遊行。至安住城。周遍求問。不動優婆夷 … 身是童女。侍覲父母 … 到彼宅門。 佇立觀察。入其宅內。見彼堂宇 … 以得如是三昧門故。身心柔軟。如七日胎。微妙輕安世無過者。又聞妙香。非諸天龍乾闥婆等人與非人之所能有。 即前往詣 … 若有眾生。暫得瞻見。所有煩惱悉自銷滅 … 十方眾生。觀此女人歡喜愛敬… 爾時善財童子。曲躬合掌。恭敬瞻視 … 功德深廣不可思議。莫能究盡知其涯際。生歡喜心。以偈讚曰 : … 妙果超世無能比。設敬三業虔恭。先身心瞻敬。以言讚美。美其四因。戒招正報。忍故端嚴。進定堅牢。皆成不動。末句結果。

爾時善財童子 … 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時不動優婆夷。以菩薩柔軟語。可愛語。慈悲語。慰諭善財。而告之言 … 我得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 … 我得菩薩求一切法心無疲厭莊嚴三昧門。先示法名體。後徵釋業用五門。初二所持內德: 一智慧無羈,偏名解脫,有智則煩惱無能伏,而能摧煩惱,邪執無能勝,而能破邪。此智包含。故名為藏。二受持行願,堅不可壞。謂深入法門,無有退怯。拔生死苦,心不動故。三即能持,謂經生不失,見佛不忘,證如平等,如地普持。四即外化,發住持心,恒轉妙法,發流通心,施法寶故。五即上求,一心求法,故云三昧。謂受法無厭,正心普照。故曰莊嚴。

【我得菩薩摧伏智慧藏解脫門】者:明第九法師行中,善摧邪論世無當者,已入如是十力智故。又以法師位中,表行素潔清高、慈悲和悅、謙下無慢,以女表之,非即女也。

善財童子。白言聖者 … 我因聖者善知識力。能信能受。能解能知… 憶念修習。離諸分別。究竟平等。爾時不動優婆夷 … 我憶過去無垢光劫。彼劫有佛。名為脩臂。十號圓滿。時有國王。名曰電授。唯有一女。即我身是。
有佛號曰脩臂脩者,長也︰明引接義,表此從無功之智,以願波羅蜜行慈,接引一切眾生故。王名電授者,是智也。為明智能破迷,見道速疾,如電光也。唯有一女者:慈悲也。明第六行至第七行,以悲修智,自第八行已去,以智修悲故,故以王女表之。

我於其夜分廢音樂時 … 於虛空中。見彼如來 … 佛身毛孔皆出妙香。我聞是香。身體柔軟。心生歡喜 … 我於爾時。竊自念言。此佛世尊。作何等業。獲於如是勝妙之身。相好圓滿。光明具足。眷屬成就。宮殿莊嚴。福德智慧。總持三昧。神通辯才。咸不思議。見佛瞻敬。為發心緣。思佛功德。為發心因。念福智等。即前所得五法之因。神通自在。是堅固行願。

善男子。時彼如來 … 即告我言。汝應發難摧伏心,斷諸煩惱… 汝應發廣流通心,隨眾生欲施其法寶。明發心得法。令發十心。成前因中所念五法。故得果中獲五法門。

善男子。我於彼佛正等覺所。聞如是法。隨順趣求一切種智。心無退轉。求佛十力 … 發是心已。深心愛樂,如渴思水,其心堅固,猶如金剛。一切煩惱。及以二乘。所不能壞。正明發心堅固。此中十法。亦即是前所得五法。發是心已。總結堅固。

善男子。我憶初發是心已來 … 受持一切如來正法。未曾忘失一文一句 … 受持一切如來法海。一文一句無不思惟。如理觀察 … 爾所劫中。於一切佛所聞之法。乃至一 文一句。不生疑心 … 乃至無一念中生如是想。
經久無違。不動之名,因此而得。有十三句。即不違前所發十心。

善男子。我從是來。所見諸佛。常得親近 … 常聞菩薩總持三昧無盡藏門,未曾捨離 …我得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 … 我得菩薩一切 法智光照辯才門。現不思議自在神變。汝欲見不。善財言唯。我心願見。 明發心成益。得十四益。

爾時不動優婆夷。不起龍藏師子之座。入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 … 入如是等十億三昧門。入此三昧門時 … 極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 … 一一四天下。皆有如來。或昇兜率。或時降生。入胎初生。出家苦行。或居道樹。或現降魔。示證菩提。受梵王請。趣波羅奈轉四諦輪。或從忉利還閻浮提 … 善財言唯。我皆已見。已聞已解。

優婆夷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所修堅固受持大願行門 … 一切法智光照辯才門。為一切眾生善巧方便。以妙言音。普遍一切。說微妙法。皆令歡喜 … 如金翅鳥、 如商客、如漁師、如阿脩羅王、如日輪、如大地、如轉輪王遊行世間。以四攝事攝諸眾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都薩羅。其中有一出家外道。名曰遍行。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不動優婆夷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第二十參: 遍行外道

遍行外道,寄真實行。以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智度已圓。稱於二諦。言行不虛。故名真實。此位治於生死中,行不自在障,令得自在。真實行︰此菩薩成就第一誠諦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

爾時善財童子。於不動優婆夷所 … 思惟觀察。普遍修習一心正念。漸漸前行。經歷國邑村營聚落。然後乃至,都薩羅城。於日沒時。入彼城中 … 處處尋求遍行外道。於高顯處。遠望觀察。其城東北。有一大山。名妙吉祥。善財童子。於中夜時。見此山頂。有大光明 … 如日初出 … 而登彼山。住立思惟。遙望瞻仰。見此外道。於其山上平坦之處。徐步經行 … 往詣其所,合掌前立。白言聖者 … 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都薩羅城者。此云喜出生。謂此城中。出生無量歡喜之事。表智度滿無不生故。
號出家外道名為遍行者:智齊佛果名為「出家」,為化邪流,示同邪見,名為「外道」。巧智隨機,無不行故,名真實行。益眾生行,及以三乘盡同其事,名為「遍行」。所行無染,名為「出家」,以菩薩行中,化邪不化正,名為「外道」。處行無染,名為「出家」,乃至九十六種外道,我皆為之。中夜見者,智入生死故,善財將入此位故。山頂見者,十行滿故。大光明者,以智慧光,破於生死二邊暗故。【光明照】者,以智慧光破於生死及二邊闇故。

遍行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能請問諸菩薩行。
善男子。我已安住,至一切處隨順遍行菩薩行。已成就普觀一切世間等無障礙三昧門。已成就無依無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門法界際般若波羅蜜。如是一切智慧光明。隨行圓滿。授法。先彰名體。後顯業用。別列四名。結智圓滿。一化境普周。遍行之名因此而得。二入定觀機。三由無作神通故。能遍至前處。四由普門般若故。能在定普觀。然無作無依。用而無住。普門般若。無法不窮。若智若用皆屬智慧。隨所修行皆得圓滿。

善男子。我能普於一切世間,種種方所,種種形色,種種相貌,種種歿生。種種行解。種種信樂。一切趣類。諸眾生中 … 我以種種方便。種種智慧。種種教化。種種調伏。平等利益悉令圓滿。

所謂或為演說一切世間種種技藝利益眾生 … 或為讚說佛自在身。令求如來無能映蔽大威德體。善男子。我又於此都薩羅城。一切方所一切族類 … 以善方便。示同其形。隨其所應。變化言音。種種差別。而為說法 …閻浮提內九十六眾。各起異見而生執著。我悉於其中。方便調伏 … 如閻浮提一切住處…種種言音。而為說法。令彼眾生。皆得利益。普門般若用。九十六種皆通達故。言九十六眾者。別有九十五種外道邪論經。則九十六中一是佛道。無論邪正。皆入隨化。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隨順遍行菩薩行…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清淨智慧。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廣博。彼有聚落。從國為名。其中有一鬻香長者。名曰具足優缽羅華。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遍行足。遶無數匝。 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以無礙願住一切劫,得如帝網諸無礙行者:即是十迴向中願行方便,又以善知眾香法門,合和香藥以充賣鬻,以表迴向和合智悲涅槃染淨 想念分別,總成一丸戒定慧香,解脫知見生死涅槃,總別自在。如此合香,以其眾香合為一丸,互相資益,皆無自性,不失自德,同異自在。

國土名廣大者:廣興大願,起行無邊,普接一切群品故。此願是萬行之風,令行無邊故,又願是智風,令一切想念成大智神通自在用故,願是開敷一切三昧定 風,引發滯染淨眾生令無所依,得無依智,寂用自在,遍一切眾生故。如十住之首,以妙峰山而表無相智慧,十行之首,以三眼國比丘而表明行出纏,十迴向之首, 以和合香長者而表迴向和融智悲萬行涅槃生死。此是隨位意趣,思之可詳其意。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善財五十三參,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