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伊凡.伊列區之死” 的啟示

一、 前言
信堅昨天花了兩個小時,看完托爾斯泰(Leo Tolstoy)晚年所寫Tolstoy的 “The Death of Ivan Ilyich” 英文版。看完之後,感慨萬千。覺得是一本警世良書。今早花點時間, 將網路文章,加以修改整理簡化,奉送於下,供你茶餘飯後,無聊之時閱讀。 Warning: 讀完之後 也許會改變你的人生觀 開始探討人生真正的意義與目的
Read it at your own risk.

二、伊凡.伊列區的一生

伊凡‧伊列區之死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Leo Tolstoy)晚年寫的一本短篇小說,探討要怎麼有意義的度過這一生。故事主角伊凡.伊列區(Ivan Ilyich) 直到「死前」,以世俗眼光,可以算是做得非常成功,至少是那種他自以為是的成功。他做到令人欽羨的高等法院檢察長,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聖彼得堡的上流階級和貴族。他聰明伶俐,善於討好長官,立志要在官場裏出人頭地。他平步青雲、財富迅速累積、好不威風得意。他一生都在追求財富、名利以及與眾不同。

後來身體衰弱,時常腰酸背痛,延醫求治,不見起色,反而病痛加劇。自從臥病後,他開始冷眼看人生,才發現,正如他以往從沒有關心過別人一樣,身邊竟然沒有一個真正關心他的人。醫師毫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只是機械化地以專業角度處理他的身體。這就像他在法院的一貫風格,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案件冷漠而優雅地處理掉,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同事知道他遭難後只想打探他遺下的空缺會讓誰升任,像禿鷹一般貪婪地等待著從他的不幸中得到好處。而以前的他也是像他們一樣的禿鷹。

病痛使他回想一生所做所為。他一直頑固的深信一生依世俗教導期望,拼命努力,毫不鬆懈,沒做過大錯。但一直不瞭解為什麼心內空虛,遭受精神肉體的痛苦。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只有童年還會有一些美好回憶,以後就一直走下坡。他直到將死才發現,他從沒有得到過一件與人不同的東西,他從沒留下會讓人銘記在心的功勳,他一生的官運亨通、功成名就,都只不過是庸俗至極的集合。當他看透了這一切,突然發現他從來不曾有過真心的喜悅和眼淚,不曾為自己的心願而生活、奮鬥,他的一生根本都是虛假的、空洞的、不值得的。他很想從頭來過,嘗試過一種更貼心、更真實的人生。但是,他已經是絕症的末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了!

三、啟示
絕大部分的人都和伊凡˙伊列區一樣,花費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表面上的榮耀,雖然這會換來許多陌生人的羨慕與激賞,卻換不來身邊人真心的善意與對待。一輩子只為了一群不相干的路人而活著,值得嗎?很多全球著名的藝人都有酗酒、吸毒的麻煩,就因為舞台上的風光掩飾不住私生活中的空洞與虛幻。

人生最可怕的,莫過於在人生已經不可能再重頭開始的時刻裡,卻對自己有過的一生感到後悔、不值得!那麼,人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會覺得值得呢?我們曾否認真地想過?大家會不會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第三個伊凡‧伊列區呢? 當面臨到了和伊凡‧伊列區同樣的最後人生,我們是否能泰然地告訴自己,我對自己的人生無愧?

如果我們必需要到將死亡時才真正的明白自己白活了一場,那人生有什麼意思呢?為什麼人不可以提早覺醒呢?為什麼活著的人不可以及時的明白生命?非要到死的一刻才懂,可是已不可回頭。

伊凡˙伊列區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警覺到:掙取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而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過程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因此,贏得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必然犧牲了我們可以用來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資源。結果,一個人在權勢、名利與地位的追逐上愈成功,往往他在人生智慧和善意的累積上愈貧乏。

一個外表亮麗而內在貧乏的人,註定只能吸引陌生人的羨慕,而無法贏得身週人的真心肯定與善意, 所謂「贏得全世界而失去了自己」,正是伊凡伊列區的寫照。但是,它卻也正是整個社會盲目地在追求的人生目標。當你仔細看清楚這個真相的時候,會不會一身冷汗?”金錢只能換來虛假的情意,而換不來真心的接納與善意”

– 信堅 7/8/2012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修心養性, 美圖趣文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15 thoughts on “托爾斯泰“伊凡.伊列區之死” 的啟示

  1. 由於之前對於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生命?人生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種種生命的困惑讓我無意間認識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一生都和這一系列的生命問題奮鬥,如果托爾斯泰生在此時閱讀David Hawkins的著作的話,或許心中的種種疑慮都能解開吧。

    去年冬天看了”伊凡.伊列區之死”,看完深深覺得如果自己不改變的話,很有可能會走向主角的後路。我想生命中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臨死前心中種種的不甘、懊悔、悔恨、愧疚在內心糾結放不下,就算想改變也為時已晚,躺在床上動不了發不出聲。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獨自面對自己的死亡,若同時再加上這些內心的翻騰,我想這會比死亡本身還更要折磨人。

    以外力Force去追求目標,在得與不得之間都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若不追求不得,但從小在社會與教育制度功成名就的氛圍薰陶下我們會自我比較,在比較中讓我們沒有自我價值感,是loser;追求至極致成為人們眼中的winner,得到後卻是一片空虛感,是一片茫然:「達到目標了,然後呢?」。既然在得與不得之間都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那我們該如何自處呢?當我們看清這個事實就會轉向追尋生命的本質為何?若我們以心靈力Power去做事,不論身在何處、做何事,位於上位或下位,都能內心平靜、自在、喜悅。如果我十多年前就能明白,或許許多生命的選擇會大不相同,活了二十多年,才發現過去所追求的只是蹉跎生命,只是個人的虛妄(在Pride此意識等級),才開始學習人該怎麼活,才開始學習把自己真實自性找回來。

    願大家都能平靜自在。

    • Tina:

      很久、很久沒遇見會用中文,頭頭是道,長篇大論的人了。一定花了妳不少時間,謝謝妳的用心,肯切回應。信堅園地,開宗明義章,”嘆知音難遇,有緣之難求,修行路上少行人。特以此「聖賢境界」網站,廣結有緣,同登彼岸”。以妳的靈覺與宿世慧根,也許將來有所寄望。

      1. 信堅本人也非常喜愛托爾斯泰的這篇"伊凡.伊列區之死"短文。它明顯的警告世人,一個外表亮麗,而內在貧乏的人,注定只能吸引陌生人的羨慕,而無法贏得,身邊人的真心肯定與善意。所謂「贏得全世界而失去了自己」。但這正是整個社會、盲目追求的,可悲人生目標。

      2. 信堅張貼此文,至今才得到共鳴,也不枉一片用心。謝謝妳的回應。

      3. 依妳所說,”之前對於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生命?人生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 有種種的困惑。
      這就是妳有了始覺(覺悟,覺昨是而今非,但也明白是因為昨天的錯誤與迷茫,才讓我找到今天更上一層,更成熟的體悟)。以此始覺,用以開發本覺(本性、佛性),達到究竟覺(明心見性)。

      4.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今日既覺,前途光明。只要向前踏出一步,路自然會顯現出來。學生準備好了,明師自然應現。

      5. 妳的評論,”去年冬天”以下,相當中肯。可為此文的另一啟示。

      6. 妳的另一段文,”如果我十多年前就能明白 “以下,道盡了信堅近年來,修行的感慨。如果我早知道修行,則早就今非昔比。但一切都是時節因緣,不能勉強。學生準備好了,明師自然顯現,佛菩薩應化不失時。時機成熟,瓜熟蒂落,才能進入正道,因而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進境一日千里。勉強行事,可能早就,誤入歧途,被邪師引領入地獄,萬劫不復。

      7. 修行的主要目的是增長智慧 (由定生慧)。有智慧才有正知、正見, 才能根本解決一切問題。一切困難,迎刃而解。有智能解,以正解導行,證入菩提。

      8. 修行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處事,接物之處,歷事鍊心。去除妄心,提煉真心。因此人皆法師、觸類皆法。萬籟之聲皆法輪聲。剎土微塵皆求法處。如果有一天,能達到用心如鏡,心境平靜,吃飯穿衣或者勞動作務,行走在街市中,就像仍在禪堂中一樣清淨,絲毫不受環境的擾動,就是大成之日。

      9. 正確的修行的態度,是以無所得心,積極、樂觀、精進、進取,以智慧力,善決擇。

      信堅
      ____

  2. Been there, done that.
    「不在困中,豈能脫困。未曾有迷,豈能有悟。」

    最理想狀態,當然如你所言是最好。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同的人受到眾多不同因素的干擾,
    例如: 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累世根器,身處環境… 等等
    世上並非所有的人都具備走上究竟法的條件。
    每個人都有他必須來人世間學習的課程,以及適合他的進度。
    有些人必須由錯誤中才能學到教訓。(當然,若可避免是再好不過! )
    但,也正因為歷經過痛苦挫折(包括世間誘惑)
    才能深切地體悟到何謂「煩惱即菩提」

    • Samantha:

      多謝回應。It is always nice to hear from you. 底下是簡短回應,希望對妳有助益。

      1. Been there, done that. 「不在困中,豈能脫困。未曾有迷,豈能有悟。」

      這表示妳看過六祖傳影片(信堅也看過)。六祖說:指點(如何証道),只是给你一個方向而已,路仍然是你自己要走的。當年五祖傳我心法,見悟非悟,知悟如修;但若非在獵人隊中磨練,又怎能得知 “不在困中,豈能脱困;未曾有迷,豈能有悟” 的道理?只有自己體會,才能自悟明道。

      Been there, done that. 似乎每個人都走過這條路。但現在各人成就不同,心境不同,主要的是從中領悟的不同: 從中學到了什麼經驗、教訓? 智慧增長了多少? 悟到了什麼?

      外境是內心的顯現。以悲觀心看人生,這是一個苦難、悲慘的世界。以快樂心看世界,春城無處不飛花,人間無處不天堂。

      妳只知道別人的現狀,羨慕別人的幸運。但妳可能不知道,大部分的人 (包括信堅),都是在極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艱苦奮鬥出來的。(尤其是我這一代,在光復初期時長大的一輩。)

      萬法唯心。困與脫困,迷與悟,只在一念間。有困苦的過去,才有輝煌的現在與將來。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噴鼻香。

      2. 最理想狀態,當然如你所言是最好。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同的人受到眾多不同因素的干擾,例如: 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累世根器,身處環境… 等等。

      說得頭頭是道,表示天資聰慧。文章寫得好,表示受過良好教育,思路敏捷。已具備了足夠資糧,只要向前踏出一步,就可邁向成佛的康莊大道。

      家庭背景等等,都是過去,如夢幻泡影。一切對自己的設限,全由妄想生。最主要的是活在當下,覺悟應該如何,從現在起,開始過幸福,有意義的人生。

      不要活在困苦的過去。從此時起,忘掉過去,活在當下。開始腳踏實地,過有意義,快樂的人生。一步一步向前走,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3. 世上並非所有的人都具備走上究竟法的條件。每個人都有他必須來人世間學習的課程,以及適合他的進度。有些人必須由錯誤中才能學到教訓。(當然,若可避免是再好不過! )。但,也正因為歷經過痛苦挫折(包括世間誘惑)。才能深切地體悟到何謂「煩惱即菩提」。

      說得對、說得好。但這是對凡夫俗子的方便假言說。在聰慧如妳的人而言,這只是藉口,如果妳不想做一件事,妳可找到幾百幾千個藉口。如果妳想做一件事,妳至少可以找到一百個以上的方法。妳能說這些甚深一乘道理,表示如果妳有決心,有意願,妳已有能力及智慧,作更好的決擇。妳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中,自己如何決定,就成就怎麼樣的人生。

      如果妳有意願、有決心,我們可以一起,慢慢探討,短期內可行的方法。信堅七年前,念佛經如念天書 (以為都是神話),對如何修行,一竅不通,也不知自己是否修行的料子 (設想一下,一個一生浸淫在高等物理,有強烈唯物觀的人,如何會接受靈界實相)。但因瞎貓碰到死老鼠,因緣湊巧,時機成熟,走對了路,雖然起頭難,但一入情況,進境可以一日千里。要修行,永遠不會太晚,但要走對了路。

      信堅園地,”你在繞圈子嗎?” 一文,可以說回答了你這裡所說的論題。同樣是花時間刻苦修行。何必修俗世的方便假言說,而不走修行正道。歸元無二路。不管是剛起頭,在路中,見到大門,進入庭院,登堂入室,只是一個過程。今生不剋,三生必圓。走錯了修行之路,只在原地打轉,瞎忙。

      就像唐僧的白馬。當白馬衣錦還鄉,來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驢子和老馬圍著白馬,聽白馬講西天途中的見聞以及今日的榮耀,大家都稱羨不已。白馬很平靜地說:「各位,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有幸被玄奘大師選中,一步一步西去東回而已。這十七年間,大家也沒閒著,只不過你們是在家門口來回的打轉。其實,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們走過的路還是一般長,也一樣的辛苦」。眾驢子和馬都靜了下來。是啊 ! 自己也沒閒著啊。怎麼人家就「功成名就」,自己還是老樣子呢?這話真的很發人深省。

      • 感恩善知識的勉勵~
        既巳有悟,看清事實的真相,就不可能再走回頭路了。

        提到世上並非所有的人都具備走上究竟法的條件,並非藉口。只是感慨身邊許多人都身處許多無奈的環境中,無法走上正道; 但似乎又必須給他們時間和空間,只能企盼他們有徹悟並成長的一天。

        我們確實都浪費太多寶貴的生命,唐僧的白馬這則故事形容的相當貼切,相信可以藉由這則故事點醒更多的人。

        • 真對不起,信堅錯解了妳的文義: “文中所指,是說身邊的其他人。”

          人人都有不同的靈性階層,對一切事物 (包括靈修),都有不同認知。根本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假以時日,讓他們慢慢提高靈性。靈性增長至一定階層 (CL > 200),自然會改變。

          短期內,無法以言論說服。現今之策,唯有自己精進正修,提高自己的靈性。再以身作則,感化周遭的人。(這也是我師父,早年對信堅的耳提面命。)

  3. 信堅師兄:

    前幾天研讀園地文章-人生的三種境界:看山看水,對照本篇-伊凡.伊列區 所走過的人生境界,似乎-伊凡.伊列區-就停留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生命階段。在人生所剩無幾,才猛然感悟夢幻的一生,沒有了從容優雅,只曝露在生命競爭之中。想含笑回歸九泉卻來不及了。唉;真是
    傾刻一聲鑼鼓響
    不知何處是家鄉

    讀了五年前林杏州的回應文,一副憂國憂民心態(不;是鄉民心態,讀到好文章,就以為自己有見解),不禁莞爾◕‿◕。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奉勸杏州師兄,仔細的學習 信堅師兄 的教導吧。先修正見正定,能自度眾生後,再度他眾生吧。

    信堅師兄 在霍金斯言論集中有提過人類大腦結構在處理訊息時,是先經過強烈的自我意識區(先被自我攔截),這似乎阻碍了進入大腦另一個結構的處理,高靈性清醒意識區域(大我、客觀區域)。要說這是大腦思維結構的缺陷也不是,自我意識應該只是在保護身體活下來,常常操之過急而已。

    因此在來米的問題是,人生的境界,如何三合一。在教育輔導下一代時,讓他們從小時候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讓身心契合於人生的真義。

    在來米敬上

    • 在來米師兄:

      一、在來米師兄還是昔日的杏州師兄嗎?影像找得到嗎?心仍一樣嗎?哪一個才是真的啊?參參參!! (◕‿◕ 顏偷學信堅師兄講話)

      二、在來米想的問題:人生的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如何三合一?

      顏剛才不小心被師兄帶著轉了一圈,覺得不太對,三合一怎麼可能?

      (一) 除非是佛菩薩化身,否則,入胎時間一久就迷了,一出生,若無人照料,就無法存活。成長過程中,身心隨著生物機能及適應環境所需,免不了要經歷生老病死及心理上的種種變化。第一個境界和第二個境界,想停留不可能,想回去前一個境界嘛也做不到。想跳級到第三境界?吔……!要看因緣。

      (二) 人若已至第三境界,……這時,還有「三合一」的問題存在嗎?參參參!!

      ◕‿◕ 師兄明天一早醒來,不妨仔細照照鏡子。從嬰孩至今,哪些是回不去的?什麼是從來沒變的?

      ps:所言「第二個境界,想停留不可能」,是指還在這一階段的人,他的念頭仍隨境生滅不停,有人會往好的修正,去尋找真正自己,有人則往壞的,變得更現實、更世故。

      顏顏敬上

      • 一、時間的流逝,不因手錶壞了而停止。今日的心與昔日的心當然還是一樣。今日是昔日的演化。一真法界剎那生滅,當下為真。

        二、當嬰孩還沒感覺自我時,就是在伊甸樂園裡。宗教家庭的孩子或許從小就已建立了圓融的宇宙觀概念。三合一就是直接以第三人生境界因素教導。同樣需花時間學習;正如學佛幹嘛不一開始就學一乘?
        人的生長似乎是化學變化,不可逆卻可轉。我的形骸回不去,心能。
        致於什麼是從來沒變的?我就覺得你一直都欠我錢,一直都沒還我。(開玩笑)。在來米猜想!在成佛者的心境,整體宇宙十方世界,一直都沒變。(回答的很哲學)。

        在來米敬上

        • 在來米師兄:

          一、「今日的心與昔日的心當然還是一樣」,是哪一種心?

          二、「人的生長似乎是化學變化,不可逆卻可轉。我的形骸回不去,心能。」又是哪一種心?

          三、至於「在成佛者的心境,整體宇宙十方世界,一直都沒變。」這一句,顏試著就事論事,若有差池,請信堅師兄指正說明:

          成佛者,了知無十方三世,明白宇宙本體是空性,幻化的虛空法界是因緣合和而生、生生滅滅。成佛者亦了知,幻化的一切相即是真如,是自性所現,是唯識所變,真常的空性看不到,但由虛幻的無限相用中,可以體現自性(佛性)。真空妙有。一即是多。不一不異,不真不妄,不常不斷。平等無二。

          識得一,萬事畢。繞來繞去,「平常心」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悟了時,理事無礙,成佛時,事事無礙。明白了,日常生活,法法無不是佛法,宗門教下、頓漸,無一不圓;若心有所執,則只會執持自己意識心所認同的是真法,處處皆逆,塵塵皆礙。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哪一種心??都是真心啊;真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在來米不會行持真心而已(還沒修到明心見性,理論上知道而已)。◕‿◕

            記得 穆寨主 曾經正經八百的教 -穆瓜 如何哈哈大笑。穆瓜就領悟到做好事要有(貓毛)的精神。◕‿◕

            所以穆瓜就來畫蛇添足,參參學學 顏顏師姐說:
            【成佛者了知,幻化的一切相即是真如,是自性所現。真如的空性,能包、能遍;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在虛幻的無限相用中,展現無量的智慧、德能。】

            成佛者了知;我們的真心、本性,大而無外。體具常遍。常是永 恆不變,超越時間。遍是廣博、廣大,心包太虛。從空間上講,沒有邊際;從時間上講, 沒有始終。自性本體本具無量的智慧、德能。它能包、能遍;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歸還此法界。(又抄又改,花了一些時間)。

            還是搬 師父 出來;贏面大。◕‿◕底下摘自《無量義經》真義解說

            [信堅註: 此即上文 “恆河大法印” 中所說:「見者,了知一真法界,法爾如來藏心,無量顯現染淨諸法。同時還要知道真心是妙用無邊,妄念與煩惱都是它所起的妙用。依「妄念緣境、念之隨起」而觀察自心本相。就像見波浪即是見到水一樣,從而「觀察認知法身自相」。(法身無相,但是,境界一來,真心緣境界就會起現妄念。通過起妄念,可以反證真心,可以認知法身無相的自相。)]

            在來米敬上

  4. 姐姐誇穆瓜;穆瓜心怕怕;該不會 姐姐 使計,又想偷溜出穆寨。◕‿◕ 。
    (切磋 師父 的武功秘笈;下回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