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不實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一、導論
信堅寫了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修証法門後,意猶未盡。深悟佛經所說, “眼見不為憑,凡所有相,皆是虛幻” 是諸法實相。這世上充滿了例証,信堅在此,試闡論之。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不僅是幾百幾千年來的凡夫經驗之談,而且很多人更把自己親眼看見的奉為真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會聽到人們這樣說:我親眼看見的絕對不會有錯。那麼,親眼看見的,就一定是事實嗎? 事實上,絕對的客觀是不存在的,每個人在看待事物時都難免帶有主觀性,即認知上的“盲點”,因而即使是我們親眼所看到的事物,也或多或少會受到主觀思維的局限,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和偏差。

二、所有 “眼見” ,都是虛幻的假相。
2.1佛經解說: 一念無明,海印頓現。念念不住,而有相似相續假相。
眼耳鼻舌身五識,只能緣取色聲香味觸五塵,是現量境,並不能分別,因為分別是第六意識的功能。五識只是單純的照見,如燈之照物,不加了別。而第六意識心,則對所照見之色起分別。第六意識將眼所見之色相與第八意識(阿賴耶識) 大倉庫裡所存的資料作比較,而分別事物的形相。所以色物的種種相狀及概念,其實是意識比量的結果。這意識的分析論述,加工過程中,只是一瞬間的事 (一萬分之一秒)。因此我們所見的種種色物之相,其實都是意識境界,是意識比量分別的結果。不是真見物體的本相,而是見到加工後的虛幻假相。
illusion1c Illusion1b.pptx 圖一
佛經說,相由心生,一念森羅萬相,海印頓現,念念成形,隨念生滅,念念不住,而有時空、世界。我們所見,只是一張張不同的圖片。如電影的底片。由於念念不住,而產生相似相續相。就如放映電影,而有生動的動作、表情、變化。

禪宗大師,在修禪者的見聞覺知,五識剛發動的時候,即以棒喝為之截斷眾流,不使落到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境,而使禪者於一剎那頃,頓與現量心相應。睹桃花、聞擊竹而觸悟,都是依此原理的頓悟法門。

2.2 霍金斯解說: 人類心意識的作用,超越體驗者的境界。
信堅在此園地,介紹過霍金斯所說的人類心意識的作用。這解說不用佛經術語,而是用現代科技語言,因此較容易懂。(見本園地另一篇文章,人類心意識的作用 超越體驗者的境界 )。

人的思想就像是一個電腦的資料處理系統,同時處理內在與外在的資料,也同時歸類、整理、決定優先順序、結構化及解釋。它也同時也從大腦記憶及情緒中心,吸收資料,作有條理的反應及互相關連。所有以上的程序也依”情緒/動物性的直覺”而整理、排斥、接受、或修改。除此之外,這多層次的複雜處理,也受意見、選擇及意志的影響,還有關於意義與總共價值的意見及選擇,也受意識場以及因緣的影響。

這複雜統合的資料處理系統很奇妙的在一萬分之一秒內完成。還包括選擇及處理思想、主意及影像,並注入情緒及整理出”估計的價值”。因此,我們的心意就像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處理內外資料的系統”(最先進、最快速的多維度電腦)。有些資料是被心意察覺到而存入記憶裡,同時也有無意識性的處理而存在無意識裡,這處理及篩的儀器造成了 “照見” 與 “看見”兩者之間的一萬分之一秒的延遲及行動,這處理及篩的程序是體驗者在境界。這處理/體驗的中介,是分裂與二元化 (分別、對立) 的核心癥結所在。自我被灌注了二元性,因而所有的現象被體驗者認為是因果效應 。

因為在現象的發生與心意的體會之間,有一萬分之一秒的延遲,這顯示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自我只收到經過處理及經過評審的資料,而不是現象的本體。這就產生了輸入與輸出間的品質損失。這損失是事物原本的純淨與自然的光輝燦爛,這體驗者的輸出資料缺少活躍性及神祇的光輝。

信堅註: 隨著意識的演進,這帳幕會忽然消失,當這情況發生時,意識會有很深厚的轉變, 所有的事物變得有光輝、明朗而有深度的、有組織與結構、有色彩的 (它自己展現,而不是被察覺或解釋)。證悟了這道理,就是明心見性。

三、 眼見不為實的解說與事例

如上所說,人的心意識不是空白。第八意識的大倉庫,儲存、積澱著自己的人生經歷、知識背景、創造能力、主觀情感等“前見”。這些 “前見”,能引起心理認知的錯覺。
因而,除了視覺偏差、心理上的成見也會給“眼見”的事物的認知,產生錯覺及錯誤的認知。所謂“親眼所見”,其實都是幻象。同時,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物質世界的 “局部” 表面現象,不能看到全體,以及無形的心想、動機。依此加以推測、認知,是世上一切鬥爭、痛苦的根源。

3.1 認幻境為實有,如海市蜃樓、水月 (猿猴捉月)、空花、旋轉火輪、陽燄、鏡影。
illusion10 illusion9 圖二

3.2 看到的是組合、重疊相。
Illusion2.pptx illusion2d  illusion14 圖三

3.3物體存在於四度時空,我們所見只是瞬間的單方向投射圖片。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4 視野有限,所看的只是局部圖相。如坐井觀天,管中窺豹,盲人摸象。
illusion4 illusion13 illusion12  圖四

3.5錯覺: 視覺上的偏差
錯覺的產生來自於生理和心理兩方面。人體的感官生理結構和我們對生活的認知,都會影響到大腦對視覺的判斷。很多錯覺,如不用理智來精細推測,往往會被表面現象迷惑。下圖是個例證。你是看到一位少女或是一位老太婆? (境由心造)
illusion5 圖五
信堅在此,附上Illusion (錯覺) power point show 檔案,供你觀賞。

3.6 妄見: 依所見,而加以推測成因。
傅大士偈曰: 妄計因成執,迷繩為是蛇,疑心生暗鬼,病眼見空花。

又如看下圖,而妄測地面圖形是如何形成的。
illusion6 圖六

3.7識覺暫留: 相似相續相
這有許多例証,如看電影,旋轉舞女,旋火輪,以及視線移動所產生的動相 (見圖一 及本園地另一篇文章: 旋轉舞女的真義 )。

3.8 相對運動: 是地球在動,還是日、月、星星在動? 是船在動,還是岸在動? 圓覺經云: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

又如我們每天看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可是從科學上,我們知道這是由於地球每天自轉一周,並無所謂的太陽升起、落下之事。問題出在我們站在地球上看著太陽的運動,也就是我們〝住〞在地球上,看到的是太陽與地球的相對運動。因有所〝住〞而生其心 。把事情真相扭曲了

3.9 只依外表,不明原因,加以詮釋 (只見有形外相,未見無形內在,心理因素)。

3.10 錯誤知見: 視神經的偏差及心理上的偏見,如看物較遠就覺小,近就覺大。如人醉未吐,見日月轉,謂有轉日及不轉日,醒時不見於轉。

3.11 真假駱駝 (SHADOW CAMELS)
底下前面兩張,是撒哈拉沙漠空拍照。你所看到的黑色駱駝,是駱駝的影子。地面上的白色物,才是駱駝本身。最右面一張,是地面照。觀點不同,所見的景象也不一樣。
camel1a camel 2a camel 3a
四、結論
那麼,怎樣才能把握眼見之實呢?這就需要消除造成錯覺的背景,消除先入為主的成見。在關注事物的時候,不要受限於自己的刻板印象,不要急於下結論,多看多想,多點理性,少點魯莽,很多“誤會”就可以被消除。

凡夫眾生見色,有種種色相。既然有相,即執著此種種色物,皆為實有。佛經說,應觀這些色物皆作無相想。因為種種色物,都是相似相續相,剎那皆在無常、變化之中。修定開慧,提高靈性階層,六根對六塵,不妄想、不分別、不執著,才能看到諸法實相。能看清諸法實相,對一切境界,了了分明,內心如如不動,就明心見性了。

唯識論曰: 有四種見。現量見、比知、譬喻、阿含。根據所知所見事物的真實程度,可以劃分為四種:一種是現量見;二是比量見;三是以比喻類知;四是通過聖言量知曉,如《阿含》中聖賢所說,是法界等流,真實無欺。在這四種認識事物的方法中,現量為最上。我此刻現見有青黃赤白等顏色,真實無誤,可見實有外境。

你所謂的現見,並非是現量見。你此刻的現見,其實跟做夢一樣,你所見到的事物跟你的見,並不同時。你見的時候只是見,並不分別這是青這是黃、白等。待到你知曉它為青黃赤白之時,已經不再是見時了。我等凡夫眾生,每見一物,總以為即見即知。見是眼識的作用,眼識見時,並不能分別此為何物,只是純粹的見。見後,意識開始緣此見相,作意分別。

金剛經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知見是以心照而分明如見,唯可以智知,不能以識見。
凡夫所見,皆名妄想。若寂滅無見,始名真見。
《楞嚴經》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五、後記
5.1一真法界,諸法實相,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如何將 “凡所有相,皆是虛幻”,以通俗文句,簡短譬喻解說,無說而說,是書寫此文最大的挑戰。

5.2 書寫此文,如依佛經講解,依文解義,落於俗諦。同時,佛教術語相當深奧難懂,是讀者一大障礙。因此書寫此文,貴在如何以簡短文句,自己語言來作通俗解說。

5.3 書寫此文時,發現如何能將 “見相”的真實義,先行解說清楚,是書寫此文的重要關鍵。瞭解了 “見相” 的真實義後,一切不說自明。讀者不難發現,世上事事物物,都是虛幻假相。見到 “相” 時,真 “相”已逝,如憶童年往事,如夢如幻,虛幻無實。

5.4 書寫此文時,發現 “一圖千文”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的真意。張貼一張圖片,文義不解自明。讀者可以舉一反十,心輝意明。

5.4 書寫此文,是一種修行悟道的方法。有如僧肇,解說 “物不遷” 論。諸法實相,雖不可說,但仍能無說而說, “道可道”。

5.5 書寫此文時,幾經長久掙扎,資料繁多,但卻不知如何下筆,幾乎放棄。皆靠在緊要關頭,仍作最後嘗試,忽然如有神助,有感遂通,靈機一動,瞬間成文。修行悟道,大概也是如此,如何在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是 “明心見性” 的關鍵。

5.6 書寫此文後,再回想起,唐代甚多禪師因棒、喝、擊竹而見性的公案,才真體悟到,這些公案皆是運用此文所說之原理。即在見聞覺知,五識剛發動的時候,祖師以棒喝為之截斷眾流,不使落入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境裡,因而令禪者在此一剎那頃,頓與現量心相應,而照見外境的真實相。其實這只是暫時見性,仍須保任,歷事煉心,才能時時見性,真的見性成佛了。這也是為何古代見性禪師,見性後,仍須多年,長期靜修之後,才能出山,說法度眾生。[註: 見性成佛有很多不同層次,此地所說,是剛見性。離究竟成佛,還有十萬八千里。]

5.7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墜悄然機。
香嚴去止南陽。菴以休息焉。久之。一日糞除瓦礫擊竹。笑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墜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他正在除草時,偶然拋一塊瓦礫擊中竹子。清脆的一聲,終使得香嚴頓然大悟。當香嚴聽到無心的清脆的擊竹聲時,他突然感到在這瞬間超越了一切時空、因果,跨過了物我的界限,與對象凝為一體,和聲音合而為一,一下子走入了存在深處,融進了宇宙的萬有,他當時就是聲音,就是翠竹,就是萬事萬物,就是真正的本體自身了,也就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心識所能到處,皆是知解,屬於言教,不是根本。心識不到之處,是沙門所重。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修心養性, 禪修, 美圖趣文, 諸法實相, 趣味科學, 霍金斯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10 thoughts on “眼見不實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1. 真巧,TED有一個演講,和學長的文章有關,請學長撥冗看一下,如果能引出學長的另一篇文章更好,我們不習慣用英文思考,所以這個TED的演講似懂非懂。主持人和演講者的對談似乎很精采,但是也不容易懂。

    Donald Hoffman: 我們看到的真的是現實麼? #TED : http://on.ted.com/a0uhP

    謝謝

    • Brian 你好。多謝告知霍夫曼教授的TED Talk. 依你所附網站,稍為流覽一下。

      認知(cognition),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的心意識,進行信息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心理功能。認知過程可以是自然的或人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對認知進行研究的科學被稱為認知科學。人類將自己對事物的詮釋,稱之為認知。[這就是相當含糊的解說,沒有霍金斯講的深度。]

      認知論是一種純理論。霍夫曼所說的實驗,不是科學証明,而只是依所觀察而推測的一種可能性而已。

      他所說的 “人類的錯誤感知,是為了生存”。這跟人類的自我 (ego) 一樣,是為求生存而發展出的動物性運作。這只是一種粗淺的原因而已。他也沒提到什麼是實相,以及如何真見相。

      信堅

  2. 閱讀「堅信」文章受益良多! 非常謝謝!

    在貴作《身心保健: 略論如何自癒、如何頓癒?》一文看到「近日來函評論者甚為稀少……」故回應分享朋友洞見。

    經云:「有相皆妄」

    實是~因相著想而有妄,謂之有相皆妄!

    請君悟開~
    如實之相,如「是」相;靜念察照,不著想;勿欲執願念,
    自入妄!於當下「相」應做如「是」之定見也!

    著想入妄非著相,請知明想的本質是幻虛不存,勿否定想之在
    ;要警惕想法的牽引,陷入想流的危機。妄也,入想之迷失!

    • 遠麗師姐:

      多謝分享師姐朋友們的洞見。

      金剛經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幻。三心不可得。又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凡所有相皆是虛幻的真義是由靈界實相的第二定律而來:
      由本體起用,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念起,宇宙森羅萬象,一時海印頓現,剎那生滅。

      即所有十方三世的森羅萬象,都只是在各自的時空點上存在(當下、此時此刻、moment),缘聚而现的一刹那同時顯现、存在。(請參看: 如何說明靈界實相:沒有空間 沒有時間 動靜一源 不生不滅) 本文第二章所說,是更詳細,更淺顯的解說。

      信堅

  3. 先說明,我不是好貓,是偷窺貓^_^;閱讀 遠麗師姐論述的「有相皆妄」。理解如下;定想(定境之照)即當下如是(佛性)之想;若入想ㄧ念不覺而念念牽流即稱妄。所以師姐說的[因相著想而有妄],在來米的解釋是;相由因緣和合而生,當下生滅;若引而牽流則五蘊起。信堅園地[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正解]篇,有提到憨山大師請問(世俗稱「請法」是要包紅包的,信堅師兄已幫憨山大師省下來了)妙峰禪師;禪師曰:(境由心生,非從外來),因此定想是清淨相。不知如此解義對不對。

    • 在來米師兄:

      好酒不見,阿彌陀佛。剛在想,師兄怎會錯過這熱鬧場合。真高興你能參加討論。

      多謝以另一個角度幫忙解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這就是般若經所說: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証悟此理,就能解空,入四聖法界。

      悟了空之後,仍須入有 (假),然後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空有不二,才到如來家。”孫悟空” 取經抵達西方之前,仍然在由空入有,如善財五十三參,歷經八十一磨(魔)難,去除無明習氣 (猴性),抵達西方,見了佛祖 (見性成佛),才真功德圓滿,被授記為 “鬥戰勝佛”。

      蓬萊米

  4. 信堅師兄:

    又來叨擾您了,小弟看圖五,乍看是個美麗的少女,再細看,終於發現是個老婆婆,小弟想,或許有人看此圖的角度不同,會先看到老婆婆,再看到少女,然則此圖到底是在畫什麼?

    小弟想這幅圖就是個’境’,境由心生,每個不同的靈性位階各自解讀,實則這幅圖只是由一群的’點’因緣聚合’而成,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凡夫或許可藉由上述這種想法,逐漸淡化掉心中的分別與執著,想請問師兄,小弟對此圖的看法,正確嗎?又或者有其它含意?

    • 治平師兄:

      真高興師兄仍留在此園地繼續觀賞其他文章。此文的用意是警告世人,不要執著 “眼見是實”。放下分別、執著,八面觀察,才能見到真相。師兄真知灼見,可喜可賀。

      我們眼睛所見,第一見是正見,是如實見。有如照相機一按,所照出的底片。此境像傳遞至第六意識加以分別,第七意識,依第八意識所存檔案,加以詮釋,產生執著。因此我們眼識所見,是經過心意識的資料處理闡釋,不是如實見。

      其用意正是師兄所說,”逐漸淡化掉心中的分別與執著”,凡事要八面觀察,放下分別執著,才能見到真相。

      ps: 近日此園地的評論欄,張貼了很多錦地師兄與信堅之間,對於淨土教導及真修實證的探討長文,不知師兄是否看過,不知師兄有何高見。

      信堅

  5. 師兄您好:
    想請問本篇最後一段「心識所能到處,皆是知解,屬於言教,不是根本。心識不到之處,是沙門所重」,那請問如果言教不是根本,那對於我這種剛初學的人又該如何悟啊,感覺完全摸不著門邊,又,那竟然言教不是根本,那些得道開悟的人當初又是如何辦到的?

    • Robert 師兄:

      此段文所說,是教導上上根人,如何明心見性。 此偈頌是香嚴禪師頓悟時,所作了偈子,來表達他的悟境。(參看下面網站: 香嚴禪師)

      此段文,信堅省略了此典故的前半段,解說香嚴禪師的悟道因緣。現在補上:
      香嚴智閑是百丈懷海的弟子,百丈死後,香嚴到大師兄溈山靈佑處學禪。溈山對他說:「聽說你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這是你的聰明的地方。但是光憑這些,必會產生理智和概念的把握,這是沒有多大用處的。現在我且問你,父母未生前你的本來面目是怎樣的?」香嚴百思不知所答,回到房裡,翻遍了所有的參考書和先師的語錄筆記,仍找不到答案。
        
      他只好再到溈山那裡,請他點破。但溈山只是說:「我實在無可奉告。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教給你的話,那是我的東西而不是你的東西。」香嚴很是失望,覺得大師兄有意在隱瞞自己。傷心之下,香嚴一把火把自己身邊所有的文字都燒掉,並且打算過一種依照佛徒戒行的簡單生活,不再為禪道的事傷腦筋。他頹喪地說:「既然佛法這樣難於領會,而又不能向別人請教,學佛法有什麼用呢?今後我要做一個行腳僧,免得勞形損神。」
        
      於是他辭別溈山,雲遊天下。路過南陽國師慧忠禪師的墓時,就築廬定居了下來。有一天,在他除草掃地的時候,偶然拋出一塊瓦礫,擊中了竹子。清脆的一聲,使得香嚴頓然大悟!

      這就是解說,修行初期,要依經典言教,提升靈性,增長智慧。香嚴禪師,已熟讀經典,深解佛意,但一直無法突破,明心見性,見到父母未生時得本來面目,因它是在心意識所不能到之處。要明心見性,須向上一著,去除所有心意識作用,才能與自性合為一體。因此當香嚴,無心聽到清脆的擊竹聲時,他突然感到在這瞬間超越了一切時空、因果,跨過了物我的界限,與對象凝為一體,和聲音合而為一,一下子走入了存在深處,融進了宇宙的萬有,他當時就是聲音,就是翠竹,就是萬事萬物,就是真正的本體自身了,也就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信堅
      ______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