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山禪師悟道因緣

指月錄卷十二 六祖下第四世 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

一、 前言
澧州(湖南常德)夾山善會禪師 (805~881),唐代高僧,船子德誠禪師之法嗣。 廣州峴亭人,俗姓廖。九歲于潭州(湖南長沙) 龍牙山剃度,二十歲受具足戒。曾廣泛聽習經論,對戒定慧三學頗能通達。初住潤州(江蘇鎮江) 京口鶴林寺,講經示眾。時值道吾禪師(769~835)從襄州關南來,與之相互問答,大有所得。後依道吾之勸,赴浙中(江蘇)華亭,參謁船子德誠,師資道契,得以發明心要,遂嗣其法。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居湖南澧州夾山,大揚禪風。世壽七十七,敕諡「傳明大師」。

信堅在此,介紹其相當戲劇化的悟道因緣公案,供有緣作借鏡,頓悟見性。此公案出自「指月錄」卷十二 六祖下第四世 “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一段公案。”指月” 是 “以指標月”,禪宗認為一切言教無非為示機之方便而設,是為成佛的路徑和方法,如以指標月,禪者要因指見月。月亮是佛性的比喻,佛性即空性,沒有具體的形相,不可以言宣,不可以意會,必須你親自去體驗,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並不是明月。以此譬喻「文字所載的佛法經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只有佛性才是明月的所在。」以手指月,指非是月。

二、緣起
2.1 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 略傳
船子禪師 (生卒年不詳 ?-858). 節操高邈。度量不羣。自印心於藥山惟儼禪師(751-834),與道吾、雲巖,為同道交。將離藥山,乃謂二同志曰: 公等應各據一方。建立藥山宗旨。予率性疎野。惟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日後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遂分手。至秀州華亭。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之眾。時人莫知其高蹈 。因號船子和尚 。
船子禪師,得法於藥山惟儼禪師,隨侍藥山惟儼三十年,離開藥山時,他曾對道吾、雲巖二位道友說:「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由於德誠禪師率性疏野、喜好山水,而致日久仍無嗣法之弟子以報師恩,於是至浙江秀州華亭縣吳江畔,為人擺渡,泛小舟隨緣接引度化四方往來之人。當時無人識得她是位得道高僧,只稱他為 “擺渡的和尚”。船子和尚在華亭擺渡,約有三十年。他一邊擺渡,一邊等待適合於自己的接法者。直到道吾禪師推薦夾山善會去見他,才終止了這“一船明月一船詩”式的生涯。

2.2 夾山善會禪師說法,天皇道吾禪師接引,往見船子禪師。
道吾後到京口。遇夾山上堂。
天皇道悟禪師(748-801)同船子德誠禪師分手後,四處遊方,心中一直惦記著船子禪師臨別所託。在行腳的過程中,他一直在留心給德誠禪師物色合適的嗣法者 (道吾禪師為德誠禪師尋找法嗣,前後竟用了三十年!) 終於有一天,道吾禪師行腳來到京口(江蘇鎮江),正好遇上夾山善會禪師上堂示眾。那時的夾山,已經是一位大法師,道吾來接引他,故就坐在禪堂聽夾山禪師講經。[信堅註: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為續藥山法門,道吾三十年不墬,為船子和尚,尋求當機傳法者,不遺餘力。]

僧問: 如何是法身。山曰: 法身無相。曰: 如何是法眼。山曰: 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
有個出家僧人提問題,什麼是法身?夾山回答說:「法身無形無相。」又問:「什麼是法眼?」夾山答:「法眼無瑕疵。心如明鏡臺,無所不照,無所不知。」依佛經的理論,照抄回答。真悟道的人,會用自己所證悟的境界,隨機回答。因此在後面聽法的道吾禪師,不自覺的噗哧一笑 (意指:你是講佛學,不是學佛)。

山便下座,請問道吾: 某甲適來祇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夾山很謙虛地走下法座,問那個和尚:「我剛才回覆這僧人的話語,必定有甚麼不對的地方,才令大德失笑,請大德明示不當之處。」[信堅註: 夾山下座,一來興師問罪,聽法不恭,不解他所說大法。二者是心存謙虛,求道心切,人皆法師,虛心求教。無論如何,瞎貓碰到死老鼠,因緣際會,成就了一代宗師。]

吾曰: 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道吾說: 和尚是出世的一等人才。你倒沒說錯,只是還沒有遇到明師指點,還沒證道見性。

山曰: 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
夾山說: 我所說的,有甚麼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德道破。(大興問罪之師)。

吾曰。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却往華亭船子處去。
我現在不暫時不道破,你自己去華亭問船子和尚。(現在時節因緣,尚未成熟,多說無用,等你拜見了船子和尚之後,自然會領悟。)

山曰: 此人如何?
夾山說: 船子和尚是什麼樣的人,能道破我所說的不是?

吾曰: 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道吾說: 此人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貧無立足之地)。即指此人已修道無人我、無法我的境界,是位證道的高僧。

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夾山當時架子大得很,聲望很高,排場很大,所以道吾禪師告訴他,這樣去怎麼行?你規規矩矩去見他,把你的聲望、地位都捨掉,尤其不能擺大法師的架子。

三、夾山善會禪師悟道因緣
山乃散眾。束裝直造華亭。夾山解散僧眾,收拾行裝,立刻就往華亭拜見船自和尚。(這是因緣時機成熟,學生準備好了,發心求明師的決心與毅力。)

船子纔見便問: 大德住什麼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上等根機,被一問,就解所問的言外之義。重點在 “住” 一字。夾山想說明諸法的實相是「無住」的,不似一個物體可捉摸,是「不可得、不可思議」的!)

師曰: 不似,似個甚麼。
船子反問他:「你說諸法不像一個物,那麼諸法究竟像個什麼東西呢?」
船子大師始終以問代答,妙高山頂,不容商量!

山曰。不是目前法。夾山說:「眼前極目所見,找不著一個相似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不可思議,說似一物皆不中)

師曰: 甚處學得來。師曰:你說的這些滑頭話,是從哪裡學來的?

山曰。非耳目之所到。
夾山道:「我這些見解是不可思議的,不是用眼睛或耳朵所能領會的。」

師曰: 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
船子感慨地說:雖領會得一句話的玄機,但若執著於語言文字,食古不化,則反被其拘束繫縛,欠缺活用的機用。

「合頭語」是指非常正確地道破 (了解、體悟) 禪宗玄機的語言。此地的 “一句合頭語”是指夾山只會依經文背誦,或只有膚淺的認知,不是自己證悟的道理,就以為自己懂了,隨便胡亂引用。但是對於真理的體認,還僅僅是在文字、言語層次上深刻的了解,實際修行「還未到家」,還沒有見到「本來面目」。這些合頭語,就變成修道者的萬劫繫驢橛。原地繞圈子,萬劫也無法解脫,無法證道。(古時候,人們都用驢來磨麥子,驢子上了套,就開始辛苦地拉著磨,繞著固定石磨的木樁忙得團團轉。”繫驢橛” 就像那隻被套在木橛上的驢子一樣,繞著木橛團團轉,經年累月辛勤地繞,不管怎麼繞,就是脫離不開石磨的範圍。請參看下面第五段的例證: 唐三藏的白馬)。

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
船子接著又問:就像釣魚一樣,放那麼長的線下去,目的就是在佛法這個深潭中釣到大魚(證道),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勤苦用功修行,現在離你想要的東西只有三寸的距離了,你怎麼不說幾句見道偈呢?

這句話,一語雙關。一是船子以釣魚人自比,要釣的就是夾山這條大魚,善會資質佳,功底好,就差那最後的臨門一腳了;二是將夾山比作釣魚人,把悟境比作魚,說夾山垂絲千尺,根機好,也下大工夫修煉,到現在只差那最後三寸 (離鉤三寸)了,怎麼還不上鉤?[指你苦心求法;如今離領悟境界就只差證悟見性而已。]

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山才上船。
夾山正準備要開口,竟然被船子一篙子打落溪水中。夾山喝了幾口水,要爬上船來,剛站好。夾山正準備開口,想說佛經上說如何…。一語未出,碰的一聲,被船子和尚用槳打落水中去了。

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
夾山被他東一撥,西一撥,到達那個境界,站在那裡不動了。船子又說:「說一句來聽聽!」(即說一首悟道偈來聽聽!) 夾山剛要開口!又被船子一竿子打落溪水中。夾山就在這個時候,豁然大悟,於是點頭三下。船子說:好!好!好!

在禪門中,「法」無說無得,擬向即乖;夾山一再被打入水中,正是船子用心。夾山本是根器,經此折騰,立即頓悟。憨山大師云:「咬定話頭,不是要明話頭;只借話頭發疑,斬截妄想。其參究須離話頭處參究,下得疑,方得力。疑至情識不到,語言不通時,拶逼極處,迸出些子光影,正好進步。 」

佛學三藏十二部,唯識、真如、般若,夾山禪師道理什麼都會,都清楚得很,非要把他這些都打掉,打到水裡去了,連呼吸也來不及,思想也來不及!船子德誠禪師又把他打下去了,再冒上來時,他說不出來了,這下悟了。悟了以後,怕師父再打他,來不及說,趕快點頭三下,表示我懂了,你別再打我了。就在這個時候,船子和夾山師資相契,兩個心照了同一個真理實相,以心印心!

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 「拋綸擲釣,師意如何?」見性之後,就要像釣魚一樣,把絲線放下去,這根絲現任君擺弄。就是入世隨俗,歷事煉心,無功用道,漸除習氣。煩惱習氣來時,心清淨不為所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此地船子禪師,告訴夾山,悟後起修的方法,似乎還有釣絲存在。因此夾山再問: 假如不要釣魚竿和絲線,把它們都丟掉之後,又如何呢?

師曰:「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丟掉滿好的,你說空也不對,有也不是。非空非有,任運自在。絲在水面飄浮,業力習氣都轉薄了。夾山禪師聽懂了。你的意思事: 說而無說,無說而說。即空即有,即有即空。

師曰: 「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
船子和尚高興的說 ” 我在這裡等了三十年,天天駕渡船,想找一個有大根機的人,將平生所得的心法秘要,傳授給他。一直等到今天,總算釣到大魚了。” 師父捧的話,夾山不聽,蒙起耳朵。

師曰:「如是,如是。」遂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汝今已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裡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
因為夾山禪師名氣太大,所以吩咐他,此去要先隱姓埋名,韜光養誨。
「藏身處沒蹤跡」,指身體的感覺沒有了,心理上的雜念也沒有了,三際托空,一點影子都沒有了。 住於空境。「沒蹤跡處莫藏身」,修到空境之後,念念在當下是 “無餘涅槃”時,沒有野心,無所求,只有當下。自我已燒得乾淨,就可出山,入世歷事煉心,漸除習氣。說法度眾生,續佛慧命。

山乃辭行,頻頻回顧。
夾山禪師背個包袱,大概身上的水還沒有乾,走兩步就回頭看看,一方面捨不得師父;一方面心中想:難道佛法就是這樣的啊?貪瞋痴慢「疑」嘛!

師遂喚闍黎。山乃回首。
船子德誠禪師站在船頭一看,就大聲叫他:「和尚!」夾山禪師回過頭來。

師豎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船子和尚豎起船槳說: 「法」都傳給你了,你不要以為我還有秘密不傳給你啊? 自己把船打翻,掉進水裡不見蹤影。表示佛法就是這樣,沒有其他秘訣。自己死給他看,堅定徒弟的信心。(其實他死不了,不知跑到哪裡去隱居了。)

要自心覺悟,就必須要放下言語、意識上的成見。當夾山被打入水中,迫于生死相逼之時,才算完全忘卻了言語、泯滅了意識,於是刹那間,頓悟自心本性。

四、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這首詩,是船子和尚的悟道偈,此詩偈雖然生動描寫月夜垂釣的情景。但卻也呈顯禪詩意境深邃,韻味自然。

千尺絲綸直下垂」:從文字上雖是指在水深之處,拋下釣鉤;長長的釣線筆直垂入江中。譬喻在無始劫以來,人們生存活動的行為業習,因為受到無明的染著,以致在我們最初生命的演變過程中,就在我們八識田中,種下了罪惡、黑暗的種子。

一波才動萬波隨」:江面上,一個水波才起,便牽引出萬重的波光蕩漾。由一波才動,萬波馬上相隨。隱喻儘管有這些無明、黑暗的種子,但是如果沒有「外緣」的誘惑,這些種子也只是潛伏起來,不能夠顯發出來的。但只要一個念頭生起,萬念跟著俱起。

「夜靜水寒魚不食」:時間隨著江水,悄悄地流逝,在夜深人靜之際,江面的水波復歸於平靜;江水沁涼,魚兒也應已進入了夢鄉。船子和尚,以「魚」代表自己的心王。對於外界的引誘,內心有如平靜的夜空,有如無波的江水,已不受外境香餌牽引。此時,明鑑一切是如幻如化。

滿船空載月明歸」:雖未得魚,空船而回,卻也載滿了皎潔的月光,與我相伴同行。譬喻,修到人法雙泯,常寂常照的大用。我見、我所見既破,能所雙忘,智如不二,當然是「無智亦無得」,即是「滿船空載月明歸」。

五、”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 例證
信堅六年前,張貼了一篇 “你在繞圈子嗎?” 的醒世文章,主角是 “玄奘大師前往西天取經時所騎的白馬”。原只是長安城中一家磨坊裡的一匹普通白馬。這匹馬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只不過一生下來就在磨坊工作,身強體健,吃苦耐勞,從不搗亂。

玄奘大師就騎了這匹老實忠厚,能吃苦耐勞的白馬。這一去西天取經,就是十七年。待唐僧返回東土大唐,這匹馬也成了取經的功臣,被譽為「大唐第一名馬」。當白馬衣錦還鄉,來到昔日的磨坊看望昔日的老朋友。一大群驢子和老馬圍著白馬,聽白馬講西天途中的見聞以及今日的榮耀,大家都稱羨不已。

白馬很平靜地說:「各位,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有幸被玄奘大師選中,一步一步西去取經,東回大唐而已。這十七年間,大家也沒閒著,只不過你們是在摩坊裡推磨,家一圈圈的原地打轉。其實,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們走過的路,都是一般長,也一樣的辛苦」。眾驢子和馬都靜了下來。是啊 ! 自己也沒閒著啊。怎麼人家就「功成名就」,自己還是窮困潦倒呢?這話真的很發人深省。

我們一生一直都在繞圈子,原地一圈又一圈打轉。我們就像那些驢子和馬,每天也沒有閒著;並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我們一生也都在受苦,但「除了痛苦」之外,並沒有從中學到什麼?似乎所有人都繞不出那個圈子。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禪修,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5 thoughts on “夾山禪師悟道因緣

  1. 讀到這段:「師豎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顏一時潸然淚下。
    對徹悟者而言,萬物萬法如空花水月。船子德誠禪師隨侍恩師藥山禪師三十載,率性疏野任風,形骸不異青山綠水,操漿擺渡三十年,隨緣為人擺渡,任運而為,度而無度,三十年舟水往返待傳人,僅為續佛慧命報師恩……

  2. ps:當然,這篇文章重點是夾山禪師悟道的因緣。佛法是標月之指。能所雙泯,才能證道。「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一波才動萬波隨」是顏這陣子一再顯現的習氣,深覺:隨緣歷事煉心,才是真正的禪修,任「妄念」自來自去,「不壓不隨」,是顏的功課。

    • 信堅師兄:

      感覺到真正歷經世事磨練下的成功者,都很樂意分享他們成功的經驗;(感恩、回饋、恩典);那是成功者自在生活,了無牽掛的恩惠。

      如果沒有 信堅師兄 的教導,以 在來米的語文能力,不僅會錯意佛法教導,更是在佛是誰的漩渦中,永無出期。

      在來米 在此 五體投地叩恩;感恩 師兄 微妙教導

      最近 讀到【智證傳 (二) 精華解說之三】—-,萬法唯心者,目睹萬法,恰如幻師見自己所幻之事—幻化出牛馬男女等種種事物,心迷者不知是幻(不實巧妙而有)。才猛然對自心生相的不靈(這是在來米對心幻象真實的初體驗,可賀可喜);

      學佛談文義,總是津津樂道。但是應用於平常生活總是寸步難行。

      就今天中午在家吃午飯, 在來米把抹桌布拿到浴室面盆去洗;我老婆就馬上直氣糾正,怎麼可以這樣,就abc—說了一堆。
      今天在來米竟然吃錯藥;馬上接著說;我是看妳正在使用廚房水龍頭,—–下文abc就照著她的話重述一遍;結果我老婆說:油垢在霧面的瓷器很難洗,要用漂白水才會乾淨。當然道理誰都知道;我當下用肥皂把面盆洗淨,又去廚房把抹布洗淨。(總結果是氛圍很好)。
      有時候回想過去點點滴滴,還想不出當時為了什原因爭吵。但總是在那裡循環,沒有生活品質績效。

      在來米敬上

      • 顏顏師姐、在來米師兄:
        大家好。多謝回應。在來米師兄,來函感嘆的說: “學佛談文義,總是津津樂道。但是應用於平常生活,總是寸步難行。” 這跟此文,夾山禪師在未遇船子和尚之前一樣,講說三藏十二部,頭頭是道,但都是從佛經裡拾來的牙慧,並非真悟實證,都是空談。因此,讀經要能同時依教奉行,在待人接物,日常生活中歷煉,時時刻刻,字字句句,”聞、思、修、證“,才是屬於自己的。才能增長智慧德能,解脫自在。

        家裡有個好導師,善緣惡緣,都是增上緣。那天能修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我無眾生,就能解脫自在,到時還要感謝,家有賢妻良母呢! 🙂

        [ps: 信堅剛讀到這一句話,抄錄於此,供在來米師兄做參考:”佛法在世間,淨土就在你心中。佛法的標記是蓮花,其根是生長在最髒的污泥中,才開出清淨高潔的蓮花的。要在愈苦難的地方修持,才會愈有大成就。”]

        此文簡單易懂,除了教導如何頓悟見性外,也有許多深含哲理的修道名言。細細體會,勝讀無量經書。信堅特別對 “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 這句話,有無限感慨。這句名言不但指出修行者的通病,也指出一般人,醉生夢死的活在這世上的通病。

        以此,信堅今早,挖出六年前的舊文,”你在繞圈子嗎?” 裡的 “唐三藏的白馬” 作為例證,增添第五段,供大家作參考。

        信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