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一) 緣起及疏鈔導論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解說本文,”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文分四章。 第一章,本文緣起及疏鈔演義的導論;第二章,疏鈔的通序大意; 第三章,疏鈔的九門懸談; 第四章,疏鈔的正解經文。 [信堅註:此文可點擊藍色標題觀看或下載: 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1)]

第一章 緣起及疏鈔演義導論
一、本文緣起
1.1 信法難,解法更難。
一提起念佛法門,大多數人,都分為兩個極端派別,或信或不信,互相攻擊,有傷修行人的 “道和同修”。其原因是眾生以意識心,分別執著,不明念佛真實義理,斷章取義。胡亂引經據典,或胡亂引用法師之言,越抹越黑。

蓮池大師說:在此末法時期,眾生根機頑劣,不肯領受 “持名念佛” 這第一方便法門。大部份眾生的根機淺薄,縱使有信佛的人,非愚即狂。這些人對於彌陀經所提倡的微妙法門,都不能圓滿地承受,不是變成“執理廢事” 的“狂”,便是成為“執事廢理”的“愚”。

淨土八祖,蓮池大師,有感於此,於五百年前,著作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勸導世人 (包括信與不信念佛法門者,及一切淨土法師大德、信徒),如何正解 念佛法門的真實義。此疏鈔不但詳細解說,稱名念” 阿彌陀佛” 的真實義。同時,他亦發心,融通中終頓圓三教精義,詳細深入解說,其中所用術語的一乘真實義。對所用佛經術語,都不厭其煩地從新加以深入淺出解說。這是信堅至今所看到的最正確解說。信堅讀後,受益匪淺。

再者,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都得解。但眾生根機不同,所解各異。再好的解說,對不同靈性階層者,所解不同,無法互相溝通,仍易生爭端。反而引經據典,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互相攻擊。唯有智者,心量廣大,了知事理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包含一切,則一切紛爭,自然止息。

可惜此疏鈔所說,曲高則和寡。“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總共有四卷,二千多頁,廣大精微,字字珠璣,文富義繁,邊涯莫測,融通五教精義,宣講阿彌陀經的一乘真義。曲高則和寡,初機淺識,如聾如忙,信願難階。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

1.2 信堅書寫”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之緣起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共有四卷,約有二千多 頁,字字珠璣,妙會一乘真理。非深入下面所說經書者,無法意會。其難度可想而知。故此疏鈔是以圓教十信位 (四聖法界,500意識階層校準)及十住位 (明心見性的分證法身菩薩,600校準) 為對機者。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五百年來,鮮有淨土大德講解。真可悲憫。

信堅將近十年來,深入一乘經藏、諸法實相,先從華嚴經、清涼國師華嚴疏鈔、李長者華嚴合論,由上而下,再看大乘起信論、法華經、楞嚴經、維摩詰經、及初祖與六祖禪經,及 “儒、道”之教導,深感萬法一體,法法相通,互融互攝,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皆無不從此法界流,亦無不還歸此法界。以此因緣,開創信堅園地,以圓融觀,解說所見所聞,所証所悟,與讀者分享。驥望廣結有緣,同舟共濟,共登涅槃彼岸。

近一個月來,信堅終於因緣時節成熟,似乎學生已準備好了,同時因緣際會,被引導重讀”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蓋以此 “經疏鈔演義”所說,大都依上述信堅所讀經疏,以一乘義理,融會貫通,相當精準,深廣解說,誠為修一乘佛法之寶典。信堅看完之後,受益無窮,法喜無量。如逢舊友,如返故鄉,法喜無量。

信堅深信唯有真解此疏鈔演義者,才是真懂”佛說阿彌陀經” 一乘真實義,才能真正受益。也才有資格講說此經,也才有資格評論此經。解悟了此會本所說,所有一切 “攻擊、紛爭”,都將止息。大家都能,一同攜手,同登彼岸,證佛菩提。

信堅以此因緣,花大功夫 (僅次於當初念華嚴經時),全神貫注,將此疏鈔演義會本,以自己的認知。重新整理、篇排,濃縮至約120頁,並同時以word file 張貼於此網站,以供有緣,作為入此門之綱領。希望有更多人,能依此而解,此疏鈔演義的真實義。[信堅註: 讀者可參看本園地的兩篇相關文章:蓮池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讀後感;  念佛法門的真義及正確修行方法 ]

二、彌陀疏鈔演義的導論
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讓我們全面充分了解淨土法門。最難得的地方,是徹底地剖析我們的“心”,將這個“心”的事理,全盤道出,令讀者能夠從了解心性開始,隨聞起觀,改變思想行為,得大利益。

“彌陀疏鈔演義”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令讀者增廣見聞,疏鈔重點地提出,所謂“修行”,並不單在乎每天做多久的功課,做了那些善行,而是在乎“修心”,改變思想;唯有思想上的改變,才能夠導致行為上的改變,將“貪瞋癡慢疑”等惡習伏住,做得到,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有真正的功夫。“彌陀疏鈔演義”對我們的心,不管是“真心”還是“妄心”,做了非常詳盡的分析,幫助我們“修心”

蓮池大師在疏鈔中的論點,都是引經據典,廣泛地以其他經典,以經解經,乃至廣泛地引用其他祖師的著作,例如智者大師的觀無量壽經疏,清涼國師的華嚴經疏,永明延壽禪師的萬善同歸集等,來引證他的論點。

2.1 疏鈔演義會本的由來
本疏鈔演義,共有四卷。第一卷圍繞在解釋阿彌陀經背後所包含的義理。真正開始解釋阿彌陀經的經題和經文含義,是從第二卷開始。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古杭雲棲寺古德演義
本疏鈔的作者是蓮宗八祖蓮池大師。本疏鈔的演義,是由古德法師所作。古德法師,相傳是蓮池大師的侍者。蕅益大師出家時,古德法師已經是一位說法的法師。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淨空法師將蓮池大師的疏鈔,與古德法師的演義合併起來,構成了這部“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匯合本。

2.3解經題: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卷
2.3.1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題中四對:
一通別一對,通是 “經”,別是 “佛說阿彌陀”。
二能所一對, “經”是能詮, “佛說阿彌陀”是所詮。
三教理一對,”佛說經”是教,”阿彌陀”是理。
四人法一對,”佛說”是人,”阿彌陀”是法 (指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2.3.2 “佛”,即三覺俱圓的釋迦牟尼佛。
從兜率降生王宮,為悉達太子,出家苦行六年,成等正覺者。若釋其義,”佛”是梵語,此翻覺者,謂覺了性相之智者,具有三義,一自覺,覺知自心,本無生滅,二覺他,覺一切法,無不是如,三覺行圓滿。亦彰三義,一始覺,即能證智,二本覺,即所證理,三究竟覺,即智與理冥,始本不二。今經所云佛者,乃是三覺俱圓,釋迦世尊也。

2.3.3 “說”,是“宣演”妙法,暢所欲言。
“暢”則暢說出世之本懷,”悅”則因眾生聞法獲益而感到喜悅。以如來久修久證,念佛三昧,蘊之在懷,適得機宜,隨以四辯宣演,暢悅本懷,令隨機獲益,故云說也。

念佛三昧者,是指因為念佛而得大定,即“理一心不亂”的境界。)
以”四無礙辯”為體,將法界真相,清清楚楚地向眾生說法。四無礙辯者,又稱四無礙智。
法無礙智,是指通達一切法的名相,分別無滯。
義無礙智,是指了知一切法的義理,通達無礙。
詞無礙智,是指通曉一切法的名相義理,而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為其演說,能
令各各得解,辯說無滯。
樂說無礙,是指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聞法,而為說之,圓融無滯。

2.3.4 “阿彌陀”
是梵語,此云無量,以功德、智慧、身相、光明,一切皆悉無量故。

是無量佛,往昔因中,為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願,今在西方攝念佛人,歸于淨土,故釋迦如來為眾宣揚也。“無量佛”,是指阿彌陀佛。

2.3.5 “經”,有 “常、法、貫、攝” 四義。
“常” 者: 三世不易,一切諸佛皆如是說故云常,
“法”者: 十界同軌,四聖六凡由之解脫故云法。
“貫”者: 貫穿所應知義,若無文字,無以貫穿義理,煥然可觀故云貫。
“攝”者: 攝持一切眾生,若無語言,不能開曉眾生出生死海。

千葉良規,百靈常軌,詮真利物,目為經也。
“千葉良規”,是指佛經中的義理,屬於諸佛如來,所覺悟的法規。(“千葉”是指報身盧舍那佛;如梵網經云: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
“百靈常軌”,佛經中的義理,屬於一切有情眾生的永恆軌則。
“詮真利物”,佛經詮釋真實究竟之理,利益眾生。

以佛名人所樂聞,又一切功德,言佛便周故。
本經以“阿彌陀”為“經題”,是因阿彌陀佛之名,人所共知,眾所樂聞。指一句阿彌陀佛,包含了我們自性中的一切清淨功德。

2.3.6 疏者,竦也。通也,疏理也。
謂經中義理甚深微妙,未易窺測故。以疏竦通,使無疑滯也。又亦疏理之義,古云: “人有髮兮,旦旦疏理,身有心兮,胡不如是,今乃疏理經中奧理,使人得開通心地”。

2.3.7 鈔者,抄略也。
隨順本疏略加解釋,使經疏妙義,渙然冰釋也。

2.3.8 卷者,卷懷之義,一軸之中包含無盡義理,無量法門故。
部疏鈔,一共分為四卷。“卷”是指卷懷,有收藏之義,引申在本疏鈔的“四卷”來說,是指每一“卷”都猶如“卷軸”,在“卷軸”之中,包含了“無盡義理,無量法門”。

2.4 作者: 明古杭雲棲寺後學沙門袾宏述
2.4.1 古杭雲棲寺後學沙門袾宏
古杭,古稱杭州。雲棲寺,在五雲山之麓,因山之巔有五色瑞雲盤旋其上,因以名山已。而五雲飛集山西塢中,經久不散,時人異之,號為雲棲塢,宋時有志逢禪師建寺,號曰雲棲寺,歲久蕪廢,大師愛其岑寂,趺坐其間,時人為之搆室,寺復興焉。
沙門,此云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也。
袾宏,是法諱,號蓮池。仁和人,從性天和尚祝髮,遍參知識,於笑巖處,有所契入,遂結茅深谷,主張淨土,僧臘五旬,世壽八十,化緣既畢,念佛而逝。
後學: 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故古人有大徹之後,乃終身居學地。
“後學”是後輩相對前輩學者的自謙詞。古人雖然大徹大悟了,但還是不敢自滿,自謙終身居於學地,蓮池大師自稱“後學”,也是此意。“佛法深如大海,誰能一塌到底,一口吸吞”。

2.4.2蓮池大師簡介
蓮池祩宏(1535-1615),明代杭州仁和人,俗姓沈,法名祩宏,字佛慧,法號蓮池,又因常在雲棲寺居住而被稱為雲棲蓮池,是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並稱為明末四大高僧,他提倡禪宗、淨土宗兩者兼修的理論。

他17歲時成為秀才,在27歲以後的四年之間,連遭喪兒,喪父,喪母的刺激,作了一首“七筆勾”,以表示對世間名聞利養,兒女私情等,一筆勾消之後,跟從“性天和尚祝髮”,削髮為僧。

蓮池大師出家後,遍參知識,在五臺山感文殊菩薩放光,又參訪隱居京師柳巷的遍融法師。蓮池大師在向東昌的歸途上,忽聞樵樓鼓聲,頓然開悟,作偈云,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

隆慶五年(1571),蓮池大師從外地參訪回到杭州,乞食梵村,見雲棲山水幽寂,就在那裏結茅安居,山中時有虎患,村民深受其苦,大師慈悲為作施食佛事,不久虎患便絕,後來又逢大旱,村民懇請大師祈雨,大師手擊木魚,率眾沿著田地繞行念佛,所行之處,傾盆大雨,民眾歡喜踴躍,對佛法生大信心,自發的組織力量,重修“雲棲寺”。自此之後,四方佛子聞風而至,海眾雲集,共修淨業,“雲棲寺”遂成為當時一大叢林。

蓮池大師提倡念佛,弘揚淨土,以“持名念佛”為中心,強調“攝心”乃“學佛”的要道,而“念佛”則屬於“攝心”的捷徑,主持雲棲道場四十多年來,接引無數佛子同歸淨土,自七祖省常大師之後,中間隔了550餘年之中,淨宗不振,最有功行,最為出色者,莫過於蓮池大師。蓮池大師不但是淨土宗的大師,也是華嚴宗的名僧。世壽81,僧臘50。又蓮池大師法諱,本名“殊宏”,後為避明主洪武姓朱,“殊”者,歹朱也。以此之故,去“歹”加“衣”,而用“袾”字。

在其著作中特別提倡淨土,著《阿彌陀經疏》,痛責禪徒之空腹高心,錄永明延壽、高峰原妙等機緣中契緊之語,以示參究之要訣。

2.4.3 述者,傳述也。作者謂之聖,述者謂之賢。
蓮池大師作這部疏鈔,是為了“傳述”前人的教化。蓮池大師寫這部彌陀疏鈔,是鑑於前人雖有作“疏”來解釋阿彌陀經,但可惜都是“詞雖切而太簡,理微露而不彰”。由於上述的原因,蓮池大師著作了彌陀疏鈔,綜合天台宗以及賢首宗(華嚴宗)的教義,會集法性宗(般若)與法相宗(唯識)二門的理論,做到“事理雙融,宗說兼暢”。言先聖之欲言,發前賢之未發,可謂千古獨創。(“宗”,是“宗門”,指禪宗﹔“說”,是指“教下”,如天台宗,法相宗等。)

2.5佛法中的“事”與“理”。
“解”屬於“理”,“行”屬於“事”,必須“解行並進”,才能夠從佛法中得到實益。本疏鈔將佛法中的“事”和“理”,圓滿融通地開示出來,說“理”即攝有“事”,說“事”則含有“理”,教導我們“解行並進”。

2.5.1 事
從俗世上來說,“事”,是指事情,事物,事業,事行。從佛法上來說,“事”包括一切事相,影像,做作,感受。“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事,乃至地獄和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屬於“事”的範圍之內。佛法強調一切“事”都離不開“因,緣,果,報”。

“事”除不出“因,緣,果,報”之外,還屬於“無常”,一定“有生有滅”,沒有永恆,例如我們擺脫不了“生老病死”,事物逃不出“生住異滅”,稱之為“空”,提醒我們一切“事”實質上都是虛幻不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借此來勸告世人放下對事物的貪著或不正的想法。

2.5.2 理
從世間法上說,“理”是指理論,義理。佛法中的“理”,是指“理體”,真如本性的本體: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從來沒有絲毫變遷,清淨無染;廣大無邊,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

“理體”雖然含攝了世出世間一切事物,但它本身絕對平等,沒有分別,不存在相對。-“理體”言語道斷,心行滅處,不可思議。

明白本體,便能夠改量我們的心量,生起覺悟的智慧,從迷返悟,放下對事相感受的分別執著,減少“貪瞋癡”,乃至出離生死,回歸自性,究竟成佛。

整部“彌陀疏鈔演義”對“事”與“理”有著很詳細透徹的解釋,“事”與“理”是眾生本具真如本性中的一體兩面。”理”屬於本體,而“事”則屬於從“理”衍生出來的事相,兩者的關係,猶如水和水波。自性屬理﹔因果屬事。“事依理起,理得事彰”,對佛法一方面要有“理解”,另一方面又要有“事行”,事理兼備,解行並進,才能夠“真修實證”,真正受用。真修以解行雙修、雙融為宗趣。非開解無以趨道﹔非力行無以證道!

2.6 此疏鈔綱領與目錄
此經疏鈔,大文分三,初通序大意,二開章釋文,三結釋咒意,為順諸經序,正,流通,三分,亦順淨業,信行願故。(“咒”是指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亦即往生咒。)

2.6.1 初通序大意,包括了五個部份,“一明性﹔二贊經﹔三感時﹔四述意﹔五請加”。通序大意,含有二義:
一通序一經大意,簡單地解釋阿彌陀經的大意﹔以明性、贊經二科,發揮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為修持之本,然後依解起行,執持名號,求願往生。其鈍根者,單由事相,專持名號亦得往生。三根普被,上下兼收,作末法最後方便,為一經大旨也。

二通序作疏大意,是利用“通序大意”簡單地介紹蓮池大師著作本疏鈔的原因。以感時、述意二科,明此一經,事理雙融,性相通備。時機執性執相,各滯一邊,至令廣大法門,迷而不覺,故竭思累載,數易韋編,作此疏鈔也。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是指萬法盡歸我們的自性一心,心外無佛,亦無淨土。“彌陀”是自己心中之“彌陀”;“淨土”是指自己心中的淨土。
蓮池大師有鑑於末法修行人,對於“事理雙融,性相通備”這個義理未能了悟,不是執了“空性”的一邊,便是落於“事相”的另外一邊。對於本經所開示“事理雙融,性相俱備”的“廣大法門”,“迷而不覺”。因此“不知如來真實義”,或“錯解如來真實義”。

蓮池大師於是發下大心,“竭思累載,數易韋編”,經年累月,反覆修改,著作出本部疏鈔。(韋編,是指古代的書是以皮索穿竹簡成篇,稱為韋編。)

2.6.2 開章者,是別開章段,總啟十門。
開章釋文者,是消釋經文,即別解文義是,意雖明,本文未委,故別開章段,銷釋經文,使一經玄又委悉詳盡,人人曉了也。
“開章”,是指利用華嚴“十門懸談”,從十個方面來解釋本經的背景和密意。
“釋文”,是指將經文的義理作出解釋,即“十門懸談”中第十門的“別解文義”。
經文義理的大意,雖然在“通序大意”已有介紹,但未詳盡,故此,在“開章釋文”這個部份,利用“十門懸談”將本經玄妙的義理,詳細解釋,令聽者皆能得知如來真實義。

2.6.3 結釋咒意,咒本不可釋,而咒意可釋。
咒意者,拔業根生淨土也。此咒本不附經,而今歸結於此為之解釋者,正顯此淨土法門,顯密圓通,事理無礙也。

又見此持名念佛,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無等等咒也。
實則“阿彌陀佛”四字,全屬梵文,而這四字洪名,本身已經是一個具有無量功德,無邊威力,不可思議的“大神咒,大明咒,無上無等等咒”。

2.7 道安法師,判釋一代時教,分為序,正,流通三分。
這段文是指為了隨順一般經文所慣用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而設。
“通序大意”相等於“序分”,是因為本疏鈔的“通序大意”,剖出本經之要旨,帶出令眾生出離塵俗的頭緒。“開章釋文”,詳細解釋本經,令讀者聞法時,隨而生起觀照,明白到佛法大道,所帶領的歸宿,隨文入觀,方知大道之攸歸,故開章順正宗分,拔業障根,自然流入清淨海。 “結釋咒意”相等於“流通分”。這部份,帶出“拔一切業障得生淨土陀羅尼”神咒,令讀者拔除業障,自然流入自性清淨海中。

2.8. 此疏鈔的“通序大意,開章釋文,結釋咒意”三分,亦順淨土三資糧 “信願行”。
此疏鈔,契其大端,自能深忍,故通序順信資。善讀經者,隨文入觀,故開章順行資,識所攸歸,無不向慕,故結釋順願資。

淨土三資糧 “信願行”
信者不疑,於淨土妙理,明辨不惑,深信不疑;
行者趨造 (趨向造作)。於彌陀名號,念念分明;
願者樂欲,於極樂淨土,深心響往,發願往生。

2.8.1 通序大意通於“信”
從“通序大意”中“契其大端”,了解本經的要旨之後,自然會深深認可(深信)於心,由於這個原因,“通序大意” 通於“信”

2.8.2 開章釋文通於行
通於經教的人,在“開章釋文”這分便能夠“隨文入觀”,隨著了解經文的義理,而生起將彌陀聖號觀照於心之“行”,由於這個原因,“開章釋文”相等於“行”。

2.8.3 結釋咒意 通於願
借“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這密咒之中,來悟到何處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一心嚮往西方淨土,故咒意 通於願。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4 thoughts on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一) 緣起及疏鈔導論

  1. 感恩信堅師兄!顏會仔細讀。請問,150頁的 “疏鈔演義會本”,要到哪裡連結下載?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多謝回覆詢問。師姐「巾幗不讓鬚眉」,先開第一炮。點第一柱香。在來米師兄,下次記得 “捷足先登”,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書寫這幾篇文章,信堅幾乎全心全力以赴,將近十年來所學、所悟、所証的一乘佛法,全都用上了,才能真正領悟此疏鈔所說的真實義。法喜無量,有如就路歸家,親見家園一樣。

      讀者如果不能領悟整篇疏鈔真義,也沒關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同時,疏鈔中所解說的每一術語,都有教理行証,都是一個無上法門。由此也可受用無窮。

      信堅已將全文寫完。現在一章一章,仔細修飾整理。應在短期間內可完成。為利大家閱讀,信堅將會將word file 逐章張貼在信堅園地上,讀者也可下載word file, 自留一份,隨時可以觀看。

      信堅

      • 信堅師兄:

        昨天這篇”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出爐時,在來米也感是在第一時間下載供日後研讀;當時感覺 信堅師兄 用心良苦;圓滿因緣;◕‿◕。

        其實在來米當感恩近期一群高手(多年觀參佛法)來訪,信堅 師兄 盛情款待搬出家珍;

        說到~捷足先登~ 顏顏師姐 熟悉佛經典,在來米還在出爐第一攤,顏顏師姐已跑到第150攤了,怎能跟 顏顏師姐比?哪天找到表弟-天才萌娃,再來搶灘。◕‿◕。

        不過現在已有小小心得;比如此篇解說文義提到 【~~~如聾如忙,信願難階~~~】,在來米就會想個半天?忙?盲?亡心?亡目?是甚麼都看不見、聽不見;還是真心被外境迷蓋著在瞎忙。

        【信願難階】就暫且把它意會為;不知如何堅定信願佛法,找不著正確的指引。

        在來米敬上

        • 哈哈,顏不是搶灘,是搶日出晨光 ◕‿◕。上班途中,路途遙遙,不忍瞇眼昏沈,就盯著螢幕,車上晃呀晃地,不知不覺,就到站了。

          ps: 在來米才熟讀經典呢,顏只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而已。

          顏顏敬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