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證傳》 (一) : 導論

一、前言
信堅過去三年,曾長期研讀此宋代禪師慧洪覺範 (1071-1128) 所著的《智證傳》。此傳收集了北宋中期之前,見性禪師的名言,加以解說。所有教導,都是一乘佛法的修証法門,為上根人說。所說皆是一真法界,諸法實相。全文甚長,現在機緣成熟,信堅在此,節錄解說此傳,讓讀者心領意會,以作為閱讀全文之導論。此文分為兩部分: 一是導論,二是精華解說。

禪宗自祖師禪出現以來,“直指人心、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為其重要的宗旨。禪師們更加強調,禪不可言說,禪與文字無關。他們認為佛教經典只是開導眾生、醫治眾生“疾病”的一種工具,人們對禪與佛理的知解和言說,都只是一種“方便”,甚至是客塵(妄念)煩惱。但是禪師們又認為,佛理不可言說,又須言說,禪不可言傳,又須言傳,這種言說、言傳既不能落入世俗的文字、語言的窠臼,又需要通過文字語言來表述、傳達。(法無定法,隨機施教,因病施藥。得意忘言,得魚忘筌。)

六祖惠能南宗認為,自心佛性是超言離相的,即不能用邏輯思維完全把握,也不能用語言文字確切描述。對禪境的體驗,對自心佛性的證悟,只能靠自己的親身實踐。禪宗發展到北宋中葉,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即所謂“文字禪”時代。 佛經律論的疏解,語錄燈錄的編纂,頌古拈古的製作,詩詞文賦的吟誦,一時空前繁榮。 號稱“不立文字”的禪宗,一變而為“不離文字”,玄言妙語、綺文麗句都成了禪的體現。

二、如來禪、祖師禪、文字禪
2.1如來禪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謂之如來。」意指超越來去,既然超越來去,也就超越時空和一切存在。這就是佛的境界,為如來禪。從初祖達摩九傳至百丈懷海(南岳懷讓系)及藥山惟儼(青原行思系)是「如來禪」。「如來禪」就是跟佛祖說的法相似的本色禪,沒有機鋒,不用棒、喝,沒有門庭設施,沒有建立自己的糢式和規範,三言兩語就能對機,就能夠印心。『如來禪』是經教裡的禪法,因它是如來所說。

2.2祖師禪
禪宗中的禪法,因它是禪宗祖師所倡,因名之為祖師禪。其實祖師禪也是如來所傳,釋尊在靈山會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摩訶迦葉,這便是祖師禪的來源。祖師禪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不依言語,直接由師父傳給弟子,祖祖相傳,以心印心,見性成佛,故稱祖師禪。

祖師禪旨在利用參究祖師公案的方式,讓人究竟瞭解自己。唐宋之後,禪門日漸式微,禪宗祖師乃改以古來公案,令學子時時刻刻在疑情中參究話頭,令其妄心不生,而守安修慧。假以時日因緣成熟之際,忽地疑團粉碎,識得萬法本來面目。

話頭(公案)是祖師與學子之間對話的頭,亦即是對話的核心。參究公案能令學子瞭解祖師的教學用意。祖師禪就像是一把祖師的利刃,斬盡學子一切葛藤。

禪宗十傳至黃檗希運及溈山靈佑(南岳系),機鋒就出來了。十一傳至德山宣鑒(青原系)、臨濟義玄(南岳系),即是有名的德山棒、臨濟喝;棒、喝交馳,風掣電閃,如此一來,別樹一格。從達摩到六祖、南岳、青原、馬祖、石頭……及經典上少見的範例和手段都出現了,他們的特色,是沒有道理可講,他們的好處,是展示出法的人格化。

2.3 文字禪
又作葛藤禪。謂以文字言語解說禪法。【葛藤】指文字、語言一如葛藤之蔓延交錯,本用來解釋、說明事相,反遭其纏繞束縛。此外,又指公案中難以理解之語句;更引申作問答工夫。玩弄無用之語句,稱為閒葛藤;執著於文字語言,而不得真義之禪,稱為文字禪,或葛藤禪。

「文字禪」之說,本是為挽救師法祖道而出的方便手法。但是發展至晚明,由於士大夫之參禪,且禪門中亦多既通禪理又會詩文的人物,兩者密切交往,相互影響,遂將「文字禪」推波助瀾的盛行於世。

廣義的“文字禪”即所謂“以文字為禪”,是包容了佛經文句、古德語錄、公案話頭、禪師偈頌、詩僧藝文等等形式各異、門風不同的一種極為複雜的文化現象,但其中貫穿著共同的精神,即對語言表意功能的承認甚至肯定。 “文字禪”是佛教中國化、世俗化、儒學化和文學化的必然歸宿。

狹義的“文字禪”是詩與禪的結晶,即“以詩證禪”,是詩的別稱。 禪的生命哲學與詩的藝術語言聯手,既促進哲學的詩化,也推動詩的哲學化。

二、慧洪覺範禪師生平簡介
慧洪14歲父母雙亡,依三峰靘禪師出家。他生來聰明好學,日記數千言,覽群書殆盡。19歲於東京天王寺試經得度。他不僅廣學經論,同時也旁獵子史,並以詩文與京師達官貴人相酬唱,在當時的詩壇上嶄露頭角。23歲,到廬山歸宗寺依臨濟宗黃龍派下高僧真淨克文學禪,發明心地,明心見性。但慧洪不但沒有因此打消對語言文學的癖好,反而藉助這種開啟智慧的禪悟體驗,大大增強了自己的文學創作才能。

唐末五代以來,由於禪僧和士大夫的密切交往而產生了雙向影響,文入學禪,禪僧吟詩,一時蔚然成風。恃才逞能,不甘寂寞,好論古今治亂,是非成敗。因與當朝權貴結交,政黨之爭,屢受牽連。至53歲時,曾三次入獄,一次被流放,兩次被削去僧籍。始悟涉世多艱,心灰意冷,由是專以著述,不復問世事。享年58歲。[信堅註: 一位禪宗見性大師,仍然長期不甘寂寞,熱中世俗詩文應酬,結交權貴。直到一生最後五年才覺悟,專心論著,真不可思議! 大師如此,莫怪禪宗自宋朝中期以來至今,一蹶不振! ]

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只有經過狂風大浪考驗的水手才能征服海洋。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噴鼻香。因此論著,流傳後世。

慧洪有鑑當時之禪師,因泥於「不立文字」之說,執「口耳傳授」之義,而完全摒棄經教文字,遊談無根。這些專主口耳相傳的禪徒,又肆意濫言,延誤後學。對於這種種現象,慧洪甚感痛惡,遂著書立傳,表彰僧寶,力勸禪徒,求真佛道,至以「文字禪」為其著書之名。

三、《智證傳》序
本書原序云: 覺範師作此《智證傳》的目的“憫後學之無知,邪說之害道”,而不奈何“犯昔人之所忌,而詳言之者也。”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同樣可以說,覺範師作《智證傳》,則偽禪竊印者懼, 欲抹殺宗旨混濫宗風者驚,恨不得將此手碎之,足踏之,投之於水火而後快,然後偽禪得行於世,顢頇得獨邀其譽。

3.1紫柏真可大師《智證傳》序
大法之衰,由吾儕綱宗不明,以故祖令不行,而魔外充斥。即三尺豎子,掠取古德剩句,不知好惡,計為己悟,僭竊公行,可嘆也!
佛法的衰落,是由於我輩,不明宗旨,所以祖令不行,而致邪魔外道,充斥其間。即使是三尺童子,也能剽竊,古德言句,不知好壞,據為已有,以為己所悟得。剽竊而自命不凡之風氣盛行,實可嘆息!

有宋覺範禪師於是乎懼,乃離合宗教,引事比類,折衷五家宗旨,至發其所秘,犯其所忌而不惜。
宋代的慧洪禪師對此感到震驚恐懼,才不得不離合宗教,引事比類,折衷發明五家宗旨。 慧洪禪師發前人所未發之秘,述前人所不敢述也不能述之旨,和泥合水,不惜以身犯忌,有不得已而為之,也可見其一片苦心矣!

書以智證名,非智不足以辨邪正,非證不足以行賞罰。
如果不具備大智慧,則不足以辨別邪正;不親證宗門心旨,則不可以褒貶品評時人言論。所以此書即名之曰《智證傳》!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覺範師作此《智證傳》,猶吾宗門之《春秋》也!

這句話是信堅的座右銘。唯有見性的人,才有法界的整體觀,才有智慧認清實相,凡事作最正確的決擇。才有資格教導別人,批評別人所作所為。

3.2紫柏真可大師傳
紫柏真可大師〈1543-1603〉,明代南直蘇州人,俗姓沈,法名達觀,中年後改名為真可,號紫柏老人,後世尊稱他為紫柏尊者,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真可少年遊俠,飲酒恃氣,一言不合,就與人以刀棍決鬥,十七歲時,仗劍遠遊。至蘇州閶門,因大雨,遇到虎丘僧明覺。在虎丘寺,夜聽明覺誦《八十八佛懺》,翌日清晨,便向明覺要求出家。 (因緣不可思議)。出家當夜起,即靜坐到天明,一生脅不至地,修行不倒單。二十歲受具足戒後,見《華嚴經》,在武塘景德寺閉關讀書三年,可能因此開竅,信解一真法界,諸法實相。(比信堅多了兩年,但信堅有淨空法師及現代網路助緣)。之後辭別明覺,開始他行腳修頭陀行的一生。在行腳途中,因為聽到張拙〈見道偈〉而悟道,偈曰: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紫柏禪師,有一次聽見有僧人念張拙的《見道偈》,當到“斷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時,禪師說:“錯了!應該是’斷除妄想方無病,趣向真如不是邪’。”僧云:“你錯他不錯。”禪師大疑,從此以後,每到一個地方,就把這兩句話寫下來,掛在牆壁上,行住坐臥都在參究這個問題,最後參至頭面俱腫。一日吃完齋飯後,禪師突然開悟,頭面之腫立消。(參之又參,廢寢忘食,全神貫注,幾至無念。持之有恆,開悟只在一瞬間。)

究竟來講,不管是斷除妄想,還是趨向真如,在勝義諦中都是不存在的,“斷除妄想增重病,趨向真如亦是邪”,真正到了這種境界時 (明心見性了),既沒有真如,也沒有妄想,既沒有斷,也沒有不斷,凡是分別均為戲論。“光明寂照遍河沙”,“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一切眾生同一自性之體是光明清淨,無相。遍河沙,無所不在。“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切眾生與佛無差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四、釋論題: 《智證傳》
《智證傳》是北宋釋慧洪所作。「智證」一詞,出自《佛說十地經卷第一》:「為暫見者,便得決定,諸佛法性,暫聞言音,便隨智證 (隨文入觀)。纔生淨信,永斷煩惱。」「」相當於佛經論說 (如大乘起信論),是慧洪仿同儒家經書有經有傳的體例,將佛菩薩垂示,與歷代祖師法語,視為千古永恆的經典,在每一條開頭加以引用,然後由他「傳曰」疏解開通,或闡明奧義;或更引述經史公案、禪師語錄作旁證,令學人易得門徑,方便悟入。

慧洪書中所引經論,與諸祖機鋒語句,皆是由般若智得證道果的精髓,慧洪心殷情切,拈提演繹,能近取譬,冀以融悟通貫,正是期許禪門行者透過文字般若證入實相。

慧洪書中所引經論,與諸祖機鋒語句,皆是由般若智得證道果的精髓。其實,紫柏大師所指、慧洪禪師所憂之事,豈止是僅僅宋元明那個時代有?仔細留心各地論壇,口水戲論除外,本不足道也,而那些熱衷於鬥機鋒轉語的,不正頭出頭沒,忙著剽竊,忙得不亦樂乎嗎?不也是人人據為己有,把古代宗師所悟,得當成自己所悟得的嗎?嗚呼,宗門之衰象,種種症狀,古今無異!

《智證》以智慧証悟涅槃。維摩經弟子品曰:「受諸觸,如智證。」觸時當如以智觸實相。十方世界,一切諸佛,皆以實智證知第一寂滅理。以平等心,看待一切與身體觸受有關的事物。智證之智,即指修道所得的無分別智慧。

若暫見者,則必定佛法。暫聞音聲,則得實智慧。纔生淨信,則永斷煩惱。
若暫見者,則必定佛法」;眾生假使能與我相見,必定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亦指根機利之眾生,一遇佛法,即能明白。菩薩說法,眾生聽聞後,即接受成就佛道之法,此指根機利者,若能見到菩薩得以聽法,而所聽之法,皆是要成就佛道之法。

暫聞音聲,則得實智慧」;雖然暫時聽到音聲,但是該音聲皆能令其得到真實的智慧,非指世間法,而是真實令其開智慧,亦即是開啟般若妙智慧,此為菩薩所發之願,所遇眾生,若願聽聞其音聲或法音,即能產生真實智慧,並且得到。

紫柏真可大師《智證傳》序中,認為此傳所說 “智證”,正確地解說應是 “非智不足以辨邪正,非證不足以行賞罰“。勸告諸修行者及講經法師們,如果不具備大智慧,則不足以辨別邪正;不明心見性,親證宗門心旨,則不可以褒貶品評時人言論。所以此書名之曰《智證傳》!正如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覺範師作此《智證傳》,猶吾宗門之《春秋》也!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禪修,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13 thoughts on “《智證傳》 (一) : 導論

  1. 感謝信堅師兄!

    修心養性,提高靈性階層,進而證悟本性,是學佛實實在在的修證功夫,非可從拾人牙慧得來。鸚鵡學舌,不明其義,終是枉然。

    大眾根性不同,為了佛法的傳承,不得已,須假藉語言文字學習及悟解。然而,學人若食古不化,不明究理,流於機鋒禪語、附會詩情風雅,甚或當哲理鑽研、興起論戰,則不止貽誤自己、浪費寶貴生命,同時亦斷他人慧命。

    感恩您在園地裡,蒐羅歷代有修有證的禪師大德們的正知正見,引導大眾不致誤入歧途!

    剛才看了一下《智證傳》原文,均是引經據典而作傳,似乎不怎麼容易讀。期待您《智證傳》續集:精華解說文。謝謝!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師姐累世善因緣,深具慧根,進境神速。近日突然開竅,下筆有如神,文字簡潔,字字句句,深合佛理。這也是修行走對了路,靈性階層一直在快速提升,由定開慧了。恭喜!

      《智證傳》原文,每一論題,相當簡短,文句有時,也相當難懂。但以其論題,皆是修行法要、綱領,因此信堅借題發揮,詳加解釋,以為諸師兄姐修行正道的助緣。

      信堅

      • 信堅師兄好:
        顏最近有個可愛的想法: “行遠,除了體力、信心,還要準備資糧”,但是, “背太重,就爬不高!”,最重要的是,“若不起步,什麼都別想!” ◕‿◕
        革命尚未成功,走一步,是一步……!
        顏顏敬上

        • 這就是信堅修行的座右銘:
          “不要猶豫,不要顧慮太多而在原地打轉。只要向前踏出一步,路自然會顯現出來。”

          “學生準備好了,明師自然會出現。佛菩薩成熟有緣,化不失時。”

  2. 信堅師兄:

    閱讀您文章已一段日子, 發覺師兄功力深厚, 實幹實修, 感謝! 內容跟我先前在香港佛光道場接觸到的很不同。也有感覺我找到了學習方向, 再次感恩師兄。

    ps: 還要努力看精華一至三, 對我來説, 有點深, 但會繼續看你的文章, 因太有用了。

    • 喜臻師姐:

      信堅猜測,香港佛光道場應是高雄佛光山的分支,主要是接引一般大眾,所說接近於民間佛教(或人間禪)。信堅園地,主要是介紹 “見性成佛”的法門及一真法界,諸法實相。

      多謝師姐來函鼓勵。師姐似乎對一乘佛法及頓悟禪修,了解很多,也有一股向上進修的大願力。上函是看楞嚴經二十五圓通解說,此函是看《智證傳》解說。這兩篇都是講 “見性成佛之道”,師姐如果能看得懂,有所領悟,則是累世慧根,修證功夫,當已達相當深廣境界,可喜可賀。如果看得很吃力,或對其中境界沒有深廣的瞭解,則應只要大略看過,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時機成熟,自然會通。但切忌以心意識、依文解義。

      如果師姐能送來一些讀後心得報告,信堅也許可猜測師姐的進境,同時也許可給於一些建議 (或者向師姐學習)。

      在一乘佛法及禪宗,問題與答案是一體的兩面。問對了問題,答案就呼之欲出,只是時間問題。

      禪宗公案: 臨濟義玄大師,曾經向黃蘗請問「祖師西來意」,結果問三次被黃蘗打三次。在這個公案有個關鍵處,就是臨濟在黃蘗那裡學禪,三年沒有問過問題—這提不出問題的疑情,便是重要的關鍵。擔任首座的師兄,看得出他的疑情已經成熟了,所以鼓勵他去問師父,結果三問遭三打,但此時疑團已成熟,經大愚禪師從旁指點,很快就開悟了。如果不是他已經苦悶了數年,以及他的師兄鼓勵他去問,臨濟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開悟了。

      信堅

      • 信堅師兄: 本人對一乘佛法其實了解不多! 慚愧。只是有感應師兄文章能助我尋找未來學習方向。因一年也沒去香港佛光道場 (之前去了十年都是沈醉法會誦經, 以望取得功德, 其他完全不精進), 這一年希望自己能深思如何再走下去, 甚至有朋友引導我信基督教。

        師兄指導”切忌以心意識, 依文解義” 正當頭捧喝!

        當看畢智證傳解説後, 定必向師兄報告, 請求指引。
        喜臻

        • 是的, 香港佛光道場是高雄佛光山分支, 著重人間佛。 後來有感太標榜規律, 信條,開會辦活動, 會員制服方面便覺得不太適合本人。因我較喜歡自在的感覺, 不喜受太多限制。

          • 喜臻師姐好:

            原來信堅園地有很多讀者來自四方,而且都默默努力,很少冒出頭發言的 ◕‿◕!

            師姐能花一年時間思維及尋找未來學習方向,就是始覺,人生道路自己決定。學佛,開發自我的智慧永遠不會太晚,首先要堅定信心,然後……,要像顏一樣,不要怕提問,頂多被信堅師兄「糾正」而已,良藥苦口,天底下還真沒幾個善知識像信堅師兄一樣苦口婆心呢!

            園地裡有很多好文章,祝您法喜常現心中! ◕‿◕

            顏顏敬上

      • 信堅師兄好:

        生我身者父母,養我慧命者師長也,孔子誕辰將至,值此佳節,倍感師恩深重難報!感恩您退而不休,不辭辛苦繼續傳道、授業、解惑。敬祝您教師節快樂!

        顏顏敬上

  3. 顏顏師姐:

    多謝關心,及幫忙回覆。各人修行的因緣不同,所走道路亦異。條條大路通羅馬 (長安)。前面所舉,臨濟義玄大師悟道因緣,就是解說,大智慧者,默默的耕耘,一旦時機成熟,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己,一鳴驚人。[臺灣俗語: 會叫的大公雞 – 慢啼!]

    再舉一個有名的歷史典故。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前591)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以隱喻諫) 曰 “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此為何名? ” 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ps: 爬山至山頂,先要認清上山的道路,才不會迷失道路,才不會原地打轉。要到高雄,須先知高雄在那裡,如何去。修行亦如是。

    信堅

  4. 顏顏師姐:
    感恩鼓勵! 本人自知愚昧, 根器不夠, 未能靜心遵從各種規律和秩序, 法則只為了我們這一般眾生而定, 問題始終是自己妄念痴心太多, 只能暫時逃回家思過。

    有幸在家上網見到信堅師兄的文章, 才領會到可能襌修對我有幫助, 能讓我定而生慧, 客觀地看清事物, 而不只是盲目誦經, 但卻不知因由, 更勿論唸到阿彌陀佛國土了。

    不過禪修是極難的法門, 期待從少說話做起, 或反應慢點做起!? 以認清事物真相。

    信堅師兄的文章很吸引, 能領我接觸到一些本人從未思考過的層面, 定必多多學習, 以及請教。

    喜臻敬上

    • 喜臻師姐好:

      誠如信堅師兄所言:「大智慧者,默默的耕耘,一旦時機成熟,不鳴則己,一鳴驚天。」師姐十年誦經積累的能量應已充沛!顏想到《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法達法師的故事,法達法師若非已誦三千部法華,哪那麼容易一經慧能大師點撥就開悟?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禪宗祖師也強調:「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由此,我們了解,學佛的核心是開智慧。法門無量,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要掌握真實義,才易依教奉行。誦經法門,若能字字清楚入耳、不生妄念,亦能攝心,由定開慧。

      自性本具無量德能。戒,首重心戒,戒是定的前行方便,心無愧,身自正,自然不礙世間法條規矩。

      有關您提到的「 期待從少說話做起,或反應慢點做起!? 以認清事物真相。」顏有不同的看法,提供您參考:
      所謂「觀照、照住、照見」,心淨才能認清真相,而「如如不動」是心不受擾動,並非沒知覺或不反應。定深的人,反應會是十分靈敏的。

      時間短促,所說均是目前心得而已,胡言一通,希望信堅師兄指正,感恩!

      顏顏敬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