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明靈界實相:沒有空間 沒有時間 動靜一源 不生不滅

一、前言
我們常在一乘佛經,或古今中外證道、成佛者著作裡看到,在一真法界(靈界) 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動靜一源、、如如不動、不生不死、剎那生滅等敘述,這些靈界實相,迴異我們物質世界(俗間)的認知。但這些著作,大都只作陳述,沒有深入解說。或者說雖有解說,語焉不詳。信堅以前,一直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未能貫通其中嗔真實義。因此,不能以淺顯文句,向人解說。

近日信堅,重讀肇論第一:物不遷論,及古大德解說,加上宗鏡錄憨山注,才恍然大悟如來真實義。其實這些解說,全都在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裡。(我以前仔細看了好幾次,仍然沒悟其中真義)。僧肇及憨山,只不過以不同語言、文字,重加解說而已。

[這就是看經書,存疑的力量,也是古人悟道的妙方。看一乘佛經,不懂的地方,不要用心意識思考解說,時機成熟,就瓜熟蒂落、悟了。]

二、基本假設 (Basic Assumptions)
許多關於靈界實相,可簡單歸納在所謂第一義的幾條靈界基本定律 (或者說,基本假設)。這些基本定律,唯證乃知,法爾如是。

這幾條基本定律。對不信及還沒明心見性的芸芸眾生,可以將它們看作是基本假設,有待求證。由此可以推論出許多關於靈界實相的陳述,如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動靜一如、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等。

靈界基本定律 (基本假設):
(1) 宇宙萬有的本體,叫做 “性清淨圓明體”。這是所謂的造物主。即我們熟知的所謂真我,自性,佛性。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2) 本體起作用,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念起,宇宙森羅萬象,一時海印頓現,剎那生滅。[即所有十方三世的森羅萬象,都只是在各自的時空點上存在(當下、此時此刻、moment),缘聚而现的一刹那同時顯现、存在。]

一切諸法。皆一心隨緣之所變現。心本無生。但緣會而生。

信堅註:此即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海印是妄盡心澄,萬相一時頓現,如印印物,沒有先後,沒有遠近。[印,像中國人印章蓋印,印章上很多字,一蓋下去,這些字統統現前,沒有前後。]

三、解說“物不遷”: “萬物從本以来都没有遷移過。”
物者。指所觀之萬法。不遷。指諸法當體之實相。以常情妄見諸法。似有遷流。若以般若而觀。則頓見諸法實相。當體寂滅真常,一時剎那頓現,了無遷動之相。諸法不動搖。故諸法亦不去亦不來等。即法華經所云: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蓋言諸法實相。當體如如。本無去來動轉之相。佛眼觀之。真空冥寂。凡夫妄見。故有遷流。不遷論旨。以此為宗。

物不遷是教我們從宇宙萬法的變動中去認識不變。蓋即動物以見真常。非捨動以求靜也。諸法當體寂滅。本自無生。從緣而生。故無所從來。緣散而滅。故去亦無所至。如空中華。無起滅故。法法皆真。當體常住。非於事外求理。

物不遷,非相遷而性不遷也。可由“刹那實在,相依缘起。”的角度來理解,則能豁然贯通。因只有刹那实在,故諸法 (诸实在),只于其存在之刹那方為實在,方為存在,(剎那生滅), 此所谓“法無去来,無動轉者。”宇宙萬事萬物的現相,在當下、此刻,是一副靜止的無限次維度的全息圖 (hologram),時間、空間完全是觀看的角度,前後順序。

從時間不遷來說,每個顯现都只是在自己那個時間點上的刹那顯现、存在 (當下、此刻、moment)。每一現象的顯現,都毫無關聯。過去法住在過去時,现在法住在现在時,彼此是不同的物体的缘故。因,此過去法没有来现在,现在法没有过去,没有任何往来動轉的迹象。這就是時間不遷移,唯一的存在是當下。(所以說,宇宙萬事萬物,沒有所謂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也可以說三世並存。)

從空间不遷来说,沒有一件物体,從此處被移到彼處。理由是:所谓俗間所謂運動,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不断遷移,而有了位置的變動。但依剎那生滅法則,運動中的每刹那的顯现,是完全不相關聯的物體(被移動是相續相的迷惑)。因此,并没有同一個物體從此處被運行移動到彼處,這叫空間不遷移。(宇宙萬事萬物,沒有所謂空間、十方,剎那頓現。)

這現象可用放電影來作比喻。宇宙萬相的運行,有如看電影。電影播放是每秒鐘播放24幅静態的畫面,因為放映速度快,導致第六意識的錯覺(視覺暫留,相續相),我們的見聞覺知,妄想分別執著,念念不住,以為物體、影像在動。如果把電影機的速度調低到一秒鐘只投放一幅畫面,那在银幕上看到的只是一幅幅獨立的静態圖像,個個獨立。這時,心意識就不會感覺電影上的人物在活動。時間只是放影片的先後順序。

這個放“慢镜頭”(slow motion) 是理解“物不遷”的最好的比喻。實際上,所有十方三世的有為法的现相,都只是在各自時空點上。缘聚而现的一刹那顯现。(一副副的畫像。) 我們的心意識,念念不住,妄想、分別、執著一切外物,因而有了動相,無常變化,生住異滅。因此,佛經常說,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因此說,宇宙萬事萬物,如幻、如夢、如燄、如影、如響。

修行達到寂靜的靜界,瞭知、證悟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只是”剎那頓現”,就是明心見性了。就如菩薩問明品第十的偈頌所說,僧肇《物不遷論》的偈頌一颂同一樣道理:

譬如河中水 湍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 猛焰同時發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長風起 遇物咸鼓扇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旋嵐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馬漂鼓而不動,日月經天而不周。

憨山大師年輕的时候讀《肇論》,對“旋嵐偃岳”等四句疑惑不决。後来讀到一則故事, “梵志從小出家,到他回故鄉時,頭髮花白,鄰居見了驚訝地說:昔人還在呀!梵志答說:似昔人,不是昔人。憨山大師讀到這里恍然有悟,昔人非今人。

然後憨山大師現量証到了“物不遷”的境界,他在禮佛時,不見有身體起動的相,飛葉滿空,見葉子没有任何飄動,只是一幕幕不動的飛葉滿空圖。這是因為憨山大師修到了没有心意識分别,所以現象各住各位,本來没有遷移過。而我們心意識面念念不住,它會在一瞬間把前前後後的一時頓現的景相,誤認為是同一個事物在從此處移到彼處,由此生起運動的錯覺。

四、解說 動静一源世間相常住
所謂静止,是說一件事物,在時間上,仍停留在同一地點。最起碼要有兩個刹那的安住才能安立。一刹那就變了,怎麼能說是靜止?

所謂動轉,是說一件事物,隨時間,由此處移到彼處 (遷流)。同一個物體在時空中遷移,但是因為刹那生滅的緣故,找不到不變的運動者,所以在刹那性的有為法上没有運轉。這是萬物本無動静的道理。

所以,依上節所說,“物不遷”: “萬物從本以來都没有遷移過(世間相常住)。” 從時間、空間不遷來說,每個顯现都只是在那特定的時、空點上的刹那顯現、存在 (當下、此刻、moment)。每一現象的顯現,都毫無關聯。因此,在靈界,凡所有相,剎那生滅,同一事物,無所謂動靜。不同(相似)的事物在運動,在靜止。在纷纷雜亂的現相中,只有一幕幕彼此不同物体的顯相,除此之外,没有所謂物體来、去、動、靜。

憨山大師三十歲時在五台山坐禪。起先,時常刮大風,萬千空穴都在怒吼,山澗裡化了的冰水在冲擊奔騰,震耳欲聾。靜裡聽聲音就像千軍萬馬奔騰,喧鬧異常。憨山大師就去請問妙峰禪師,禪師說:“境由心生,非從外來。聽古人說:三十年聽水聲不轉意根,當証觀音耳根圓通。

溪水上有一座獨木橋,憨山大師天天在橋上端坐或站立。最初水流聲很明顯,久了動念才聽到,不動念則聽不到。有一天,他坐在橋上,忽然忘掉身體,音聲當時就靜下來了,從此之後,各種聲響都寂滅了。[所以妙峰禪師說:“境自心生,非從外來。”憨山大師修定没有動念時,就聽不到水聲。再後來“眾響皆寂”,明心見性了。] 又有一天,憨山大师吃完粥經行,忽然站着入定,不見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就像大圓鏡那樣,山河大地都影現其中,等到覺察,則明明朗朗,尋找自己的身心了不可得。當時說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塵俱洞徹,翻身獨破太虚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信堅5/4/2013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華嚴經解說, 論時空, 諸法實相, 趣味科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10 thoughts on “如何說明靈界實相:沒有空間 沒有時間 動靜一源 不生不滅

  1. 所以說”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才會有
    “在纷纷雜亂的現相中,只有一幕幕彼此不同物体的顯相,除此之外,没有所謂物體来、去、動、靜。”

    又如同覺林菩薩偈揭示了世出世間一切萬物法性的秘密。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以

    “所以妙峰禅師说:“境自心生,非從外來。”憨山大師修定没有動念時,就聽不到水聲。再後來“眾響皆寂”,明心見性了。”

    信堅大菩薩所翻譯師公的著作
    “當達到較高的500點時, 他看到的是創造物都是明亮而且極端美麗及完美。萬物都能毫不費力的同時顯現。整個宇宙以及裡面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慈悲與神靈的表達(即都是自性的顯現)。個人與神靈的意志互相配合 (即個人與一真法界融和為一)”

    再者:
    “靈能量可催速從直線性的立場觀念,轉化至更大的非直線包容性的整體觀。這就可以超越時間、空間、系列 (前後)、或觀念與對因果效應信仰的限制,因而顯現出所為謂奇蹟及轉化。”

    “佛說「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另外,信堅大菩薩所整理
    “本體起作用,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念起,宇宙森羅萬象,一時海印頓現,剎那生滅。[即所有十方三世的森羅萬象,都只是在各自的時空點上存在(當下、此時此刻、moment),缘聚而现的一刹那同時顯现、存在。]”

    所以說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另外,雖然「於法實無所得」,但處於「因緣和合」及「無常變易」性狀中的事物仍宛然存在,並非沒有,我們仍可以為它們定立「假名」:我們仍可以說「實相」,仍可以說「善法」,仍可以說「第一波羅蜜」,仍可以說「忍辱波羅蜜」,仍可以說「般若波羅蜜」,仍可以說「三十二相」,仍可以說「眾生」,仍可以說「凡夫」,仍可以說「心」,仍可以說「莊嚴佛土」,仍可以說「三千大千世界」,仍可以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可以說緣起性空, 但是卻要有一個大前提,即如來藏,

    “又有一天,憨山大师吃完粥经行,忽然站着入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就像大圆镜那樣,山河大地都影现其中,等到觉察,则明明朗朗,尋找自己的身心了不可得。當时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塵俱洞徹,翻身獨破太虚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好一個”萬象森羅從起滅”,從”?”起滅

    • 小康師兄:

      多謝分享心得。師兄念讀速度很快,可知定力相當好,專心一意,別無旁鶩。同時,對禪宗、教下義理,了解很多。真佩服。前程不可限量。

      信堅的解說: “萬象森羅從起滅”,是憨山大師,於定中入一真法界,大光明藏,圓滿湛然,猶如大圓鏡一樣,山河大地都影現在大圓鏡中。此即一念起,山河大地,海印頓現於大圓鏡智中,也隨心念起滅。

      信堅

  2. 師兄,恕我資質駑鈍,所以如果有人拿一顆棒球往你身上丟,你難道會說這顆球從來沒有移動過嗎?難道這顆球不會觸碰到你嗎?難道碰到後師兄不會痛嗎?看您的解說有時候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但就像我開頭提出的這個問題又會把我拉回現實面。說得粗魯一點,即使像聖嚴法師那樣厲害,不也是要吃喝拉撒睡嗎?我沒有要挑釁的意思,只是覺得大家常常高來高去的,我真的也好想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感覺讀書很專心的時候的確可以外面的聲音彷彿不見了,但讀書再怎樣專心萬一有人丟球往我身上砸,我還是避不開啊

    • Robert 師兄:

      看信堅園地文章,不能依文解義,要了解言外之意。同時,人的靈性階層有無限多層次,所說不一定是錯誤,而是不對機。說法不對機,等同魔說,等同毒藥。說法對機,才是對症下藥,才是仙丹妙藥。

      師兄有此疑問,信堅建議不要看此園地,有關一真法界,諸法實相的文章,來日再看。

      信堅

    • Hi Robert

      來翻翻信堅師兄的文章, 這個問題真的跟信堅師兄說的一樣 , 只是程度差別而已

      還有以這個例子來說, 這世界上很多人是避的開的, 救我認識的人裡面就有 …..

      感覺讀書很專心的時候的確可以外面的聲音彷彿不見了,但讀書再怎樣專心萬一有人丟球往我身上砸,我還是避不開啊

  3. Robert 師兄:

    師兄提到(高來高去),在來米也一直思考,如此對話(高來高去)好像在打高空,天馬行空而已;以下就向您報告在來米的心得;

    這是一種試圖擴大心念胸懷的方式,學習明師所言,雖未了知 其真實義,卻存疑著 這些話到底在解說什麼?想要我了解什麼?慢慢去推敲,一定有它的道理,只是我現在尚未理解而已;如此經久熏習,有一天就能讓自己的佛種發芽(見性了),屆時行菩薩道(六度)才能真正日見其功;

    民間的神通能力,感覺是超乎尋常,無理化 ,不切實際;聖嚴法師是人,不昧因果,不同在於心性,自我舉止合道於一;這是 法師的教化;

    不移動 是心念清淨 隨著球3D位移,每一點位移是一合相 有無限因緣 聚成,我心禪定(清淨念),球的位移 有如黑夜天空,黑暗中的亮點,就是那麼清晰,知道球飛過來了,閃避不及,知道被擊中了,我有生理的反應,儘所能處理後續;

    避不開就是不昧因果,沒有一位聖人成佛者可以不落因果;以上報告

    在來米 合十

    • 在來米師兄:

      多謝幫忙回覆Robert 師兄之問。就如師兄所說,問對了問題,答案就自然會顯現出來。如果沒有顯現,表示智慧不夠,還須提高靈性,到達一定境界,答案自然會顯現出來。如果問的問題,是邪見,顛倒之見,則無須作答,因為議論這些問題,只是空談,浪費時間,對修行本身,沒有益處。

      底下附上一篇關於 “十四無記” 的論說,修行人都應謹記在心。 釋迦牟尼曾提出一組一般性的哲學問題,這些「無記」的問題,沒有正確解答。因此釋迦牟尼不予回答。「無記」是「無可奉告」,因為這些問題的本身,是「顛倒之見」、戲論、邪見,所以,答是不對,答不是也不對,只能以「無可奉告」回答。
        
      佛陀對外道以顛倒之見問難的十四個問題,皆不置可否,不予明確的答覆。此十四個無記問題:世有常、世無常、世亦有常亦無常、世非有常非無常、世有邊、世無邊、世有邊無邊、世非有邊非無邊、命即身、命異身、如來死後有、如來死後無、如來死後亦有亦無、如來死後非有非無。

      佛為什麼不說十四無記呢?因為這些問題與佛陀的教誨沒有多大關係,不能引導人證得涅槃。同時,因為語言的限制,佛陀無法將那超越感官的境界用普通語言表達出來,唯証乃知。

      1. 所問的問題本身,不是事實,所以不答,問題本身在常見和斷見中都不存在,因此不給予回答。例如有人問你從牛角那裡擠出來幾升牛奶?這是“非問”,不應回答。又如有人問,石女黃門(不能生育的人,女稱石女,男稱黃門)生的孩子長得高嗎?好看嗎?這樣的問題不應回答,只要你回答高低、美醜就是錯誤的,因為她(他)根本沒生育孩子。又如問兔角長得怎麼樣? 龜毛有多粗多長? 空花所結的果長相如何? 這些是莫須有的問題。

      2. 如果回答了這類問題,會對人無益,甚至失墮到邪惡之中,所以不給予回答。比如問題本身遮蓋或違背真如實相(真如佛性)之理,就像所渡之處有鯊魚、毒蛇一樣,不應該通過這樣的地方將人渡到對岸,應該首先在安隱無憂患的地方才表示可將人渡到對岸。

      底下佛為鬘童子解說,為何對此種問題不於作答的原因。佛說:
      “假如有一個人被毒箭所傷,他的親友要帶他去看外科醫生。假使當時那人說:我不願意把這箭拔出來,我要先知道是誰射我的;他是那一種性;他的姓名與氏族;他的身材;他的膚色;他來自那一城市鄉鎮。我不願取出此箭,除非我知到我是被什麼弓所射中,弓弦是什麼樣的;那一型的箭;箭羽是那一種羽毛的;箭簇又是什麼材料所製。鬘童子,這人必當死亡,而不得聞知這些答案。鬘童子,如果有人說: 我不要在世尊座下修習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恆等問題,此人還未得知如來的答,就已告死亡了。”      

      3. 譬如月亮是否為古人或“外星人”製造的問題,本身與修行的根本—真如佛性之理無關,相反還可能使人在獵奇的過程中,妨礙證悟真如佛性之理。事實已經證明,有的人在對外星人等獵奇的過程中喪失了真正的自我,相信大腦之中的幻覺,從而導致了精神失常。這些都是應該吸取的教訓。所以,回答或講解這類障礙或違背真如佛性之理的問題,極易將眾生引入邪路。

      4. 再有,如果有的事情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接受、清楚得了的,對這樣的問題不應回答。比如一個文盲問,請給我講一講高等數學好嗎?如果給講了,對對方是徒勞無益的。又比如,有人問修行很好的人,請問您在禪定中都感受到了什麼?這是自證的內容,應不答。如果回答了,就像給盲人講解太陽的光芒一樣,對方難以理解,甚至認為在瞎說、欺騙自己。

      5. 不回答就是對問題的回答,由此而不回答。比如,有惡人問:聽說你很有修養,不和一般人見識,請說給我聽聽。如此不答即為答。

      6. 問題本身是邪見,而佛所持的是真實正見,所以對問題置而不答。 邪論有六種:
      無義論:像古今的許多虛構故事、科幻小說等,沒有真實和意義;
      邪義論:種種宣揚常見、斷見、誹謗因果的邪魔外道論典;
      奸惡論:諸如種種宣揚戰爭、爭鬥等等之類,對眾生無利的著作;
      離悲論:即遠離大悲心的論典,如那些專門宣揚、介紹如何殺害眾生的著作。
      聞義論:這類作品沒有真實內容,只是為了引人注意,堆砌一大堆詞藻作文字遊戲。
      辯論論:世間上各種與真理無關,在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上喋喋不休的作品。
      總之一切不能在眾生八識田中種下善根的都是戲論;還有與解脫沒有意義的都是戲論!

  4. 信堅師兄:

    感恩 師兄教導;不教而教是真教,想明心見性,就只能靠自己體証;即使讀懂了很多文義,能侃侃而談也只是戲論;頂多是坐而論道,百無一用,打發時間的書生;哈哈;

    最近在猜想 師兄學佛的過程,是『自誠明』;才能在說佛浩瀚如海的言說中,標記出一乘佛說真言;因此讓在來米能『自明誠』,不至於在未見性的法師 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中,迷惑?無所遵循;想起 師兄說過的話,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佛証是己證,只有己知;佛佛相知;

    最近也讀了一些(園地)大學.中庸.道德經的文章,感覺只有在權威之下,有內聖外王的最高領導人,才是全百姓之福;

    再感恩 師兄教導;在此五體投地叩恩;

    在來米 敬上

    • 在來米師兄:

      多謝師兄來函論道,祝福師兄闔家安好,道業大進。

      把一乘佛經讀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再回頭看老莊、四書五經,就易如反掌。也可觸類旁通。

      上函忘了提及,所說 “佛十四不記”,不是對師兄所說,而是信堅利用此機會,談起為何有時候,信堅對有些人提出的問題,沒有直接回答的原因。

      信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