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極拳論》讀後感 –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真義解說。

並以太極拳原理,及打太極拳劍的四大境界,解說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的真義。

一、前言
近日因太極拳大師,逍遙山人,貼文介紹太極宗師王壯弘,文中提及王宗岳宗師所著《太極拳論》。信堅昨天花了一整天,仔細欣賞研讀此論,法喜無量,獲益良多。在此與大家分享讀後感。並以此因緣,用太極拳原理,及打太極拳劍的四大境界,來解說 道德經第三十六 微明章 的真義。

taichi6  taichi5  laotz 1a
二、《太極拳論》讀後感
《太極拳論》講說太極拳的原理與練太極推手的心法、要領。此文只有441字,字字珠璣。其中指出,太極拳 “以柔為體,以不爭為用”。並指出,太極推手的心法是 “捨己從人”。「捨己」是順應來勢,伺機而動,乘虛而入,避實就虛,因勢利導,後發先至;「從人」是順應對方來勢而擊之,也就是『讓中不讓』,順對方來勢,讓對方抓空。

「捨己從人」之道,處處包含了陰陽轉換之機。此即莊子《說劍》所云:「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捨己從人」亦是道德經微明章第三十六所云: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此章,可謂 “太極拳原理” 的宗祖。

三、”道德經第三十六 微明章” 真義解說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所說,蘊藏太極拳的基本原理。太極宗師,因悟此理,而形之於拳,而自成一派上乘武功,亦可作為修道之用。

道德經是見性者的經文,是中國版的佛經。文義有無量深廣,如指標月,不能依文解義,要懂得其中言外之意。道家悟了其中幾句,就可得道。武功大師,悟了其中幾句,就可獨創一派,有如張三丰之創立武當派。信堅是在書寫此文時,綜合之前所寫 “武功最高境界” 的幾篇文章,忽然悟到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真實義。

經文從 將欲必故與之一段,是講道之用,能知張強弱之機,興廢與奪之理,陰陽互用,則能天下無敵。大道起於未然之時 (將欲),定於已然之事(必固)。將欲、必固是自然運行之道,道法自然。

張歙、強弱、興廢、與奪:是陰陽兩極;張強興與是『陽』,歙弱廢奪是『陰』。歙之張之、弱之強之、廢之興之、奪之與之,是指陰陽之道在隱顯運行之消長。妙在反而用之,則無往而不利。(歙,閉合、凋謝、收攏、收斂;、收縮 之象。張,張顯。)

微明,從隱微之兆,而能明晰奧秘的真理,看到事情的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真象及發展趨勢。此即見微知著,隨機應變,機先之兆,有如見一葉落而知秋之將至。此即歙之張之、弱之強之,、廢之興之,、奪之 與之, 其理雖然明白易見, 其機實乃至微至妙, 不可測度。可吉可凶, 可小可大,可成可敗, 可有可無, 皆在運用之妙耳。智者見微知著,隨機應變,把握先機,克敵致勝,無往不利。

此即《太極拳論》所云: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不管太極拳法如何在應用中千變萬化,而其動靜分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走粘相望、緩急相隨等基本原理卻是一貫的。引進落空、借力打人,人剛我柔,陰陽互補,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柔中寓剛,剛柔並濟。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明』,亦即 微明。此即,變化無方,心手兩忘。忘其法並忘其拳。

柔弱勝剛強」,即太極拳名言, “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文義是指魚在水裡,優遊自在,一旦離開了水,就英雄無用武之地,譬喻人不可離於道。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譬喻道之在我,不可炫露於人。

以太極拳理釋之,是說打拳要能深藏不露,不洩行跡。魚及利器,是指心意。淵是指道之本體,人之本心。不可以示人是不要洩漏攻擊時的心意動向。就是把進擊之心,掩藏在平靜的外表下,平常心是道。

四、逍遙山人補註: 太極拳原理考據
俺今天心血來潮. 找出一本舊書, 名曰 “鄭子太極拳”. 此書係在台灣享有盛名的鄭曼青宗師所著. 俺翻看書中理論章節. 赫然驚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 只有 “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一句沒有載入。當即拍案叫绝。

意猶未盡, 再翻閱其他太極拳文献。武禹襄宗師曰: “有上即有下, 有前則有後, 有左則有右。” 又曰: “欲左先右, 欲前先後, 欲上先下”. 而武禹襄宗師比老子晚生約二千五百年. 逍遙山人乃可断言, 太極思維及拳理, 早在古代春秋時期, 已經有迹可尋矣!

五、信堅補註: 以 “道德經第三十六 微明章” 解說太極拳的四個境界
道德經此文,如果依文解義,則前後不聯貫,自古即有疑難。但如以太極拳及太極推手的原理解說,則前後一貫。此文解說太極拳的四個境界:

1. 從 “將欲” 至 “與之“,是講說 太極拳術及太極推手的原理,亦即太極攻守制敵的拳術心法、要領,”捨己從人“。

2. “是謂微明“,是見微知著,隨機應變,制敵先機,後發先至的向上一著。

3. “柔弱勝剛強” 是 綿裡藏針,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 的運用。

4.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性不離相,相不離性。太極拳練到精深處,虛無縹緲,無形無象、後發先至、陰陽相合、此時無招勝有招。拳無拳,意無意,打人不帶形。純以神行,不尚拙力 。氣沉丹田,隨機應變,專氣致柔,純任自然。形神合一,以意領拳,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純以意行,勁斷意未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太極劍的最高境界是 “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以不變應萬變。 手中無劍,心中無塵。隨緣而去,乘風而來“。

附錄 A: 道德經第三十六 微明章 全文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附錄 B: 王宗岳《太極拳論》全文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太極拳, 逍遙太極, 道德經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7 thoughts on “王宗岳《太極拳論》讀後感 –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真義解說。

  1. 信堅大師之論文,層次太高了。俺莫說拳論與道德經互相論証,就連俺已經背誦了三十多年的 “太極拳論”,至今仍大部分屬半知半觧的狀態,而道德經就更少涉獵,毫無深度。

    不過,從另一角度看,俺亦不在意。因為绝大多数的太極拳大師們,都沒有唸完小學呢。懂道德經乎?

    此為閒話,俺将來仍要努力補習。力爭上游的,多積極進取才好。

    逍遙山人

    • 逍遙山人也太過謙虛了。大師是常春藤大學 普林斯頓 (Princeton) 博士 (不是小學生),一生浸淫在太極拳術、武功之中,行遍天下,拜盡天下名師,教導太極拳將近五十年,真修實證,那有什麼不懂的。可能信堅文中所說,太過理論化,有如空中樓閣,不切實際。

      信堅是依 “太極拳論” 的 “太極拳專家” 解說,對照信堅所了解的 “道德經 第三十六章” 的真義解說,而作評論。大師可能不同意信堅所說,此章是太極拳原理的宗祖吧?

      也許大師對太極拳原理的最初源頭,另有不同觀點,還請大師不吝賜教,指點迷津,是幸。

      信堅

  2. 信堅大師能將 “太極拳論” 的解說去對照 “道德經 第三十六章” 的真義, 從而作出評論,此等功力, 俺甚表欽佩. 在此之前,俺眞的沒唸過 “道德經 第三十六章”. 而 “太極拳論” 一文,俺能背誦. 但並未真懂. 子曰: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所以俺不是 “太過謙虛”, 而是脚踏实地而已.

    然而,出於好奇,俺今天心血來潮. 找出一本舊書,名曰“鄭子太極拳”. 此書係在台灣享有盛名的鄭曼青宗師所著.俺翻看書中理論章節. 赫然驚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 只有 “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一句沒有載入。當即拍案叫绝。

    意猶未盡,再翻閱其他太極拳文献。武禹襄宗師曰: “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 又曰: “欲左先右,欲前先後,欲上先下”. 而武禹襄宗師比老子晚生約二千五百年. 逍遙山人乃可断言, 太極思維及拳理, 早在古代春秋時期, 已經有迹可尋矣!走筆至此,俺能不對信堅大師, 肅然起敬乎?

    • 逍遙山人:

      多謝太極大師,逍遙山人,花費寶貴時間,幫忙探究太極拳原理的宗祖。找出太極宗師的文獻,佐證信堅此文的假設。真感激不盡。

      大師的評論,擲地有聲,不能埋沒,在此評論欄裡。因此信堅,將此文修訂,增加兩節,還望大師,批評指教:
      四、逍遙山人補註: 太極拳原理考據
      五、信堅補註: 以 “道德經第三十六 微明章” ,解說太極拳的四個境界。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因此據信堅所知,普通太極拳論,都未提及解說。(不知 “鄭子太極拳”.裡有沒有解說。) 不過此理,跟武功的最高境界,同是一理。

      信堅對太極拳,所知相當有限,全是一派胡言,還望大師指正。

      信堅

  3. 問:是谁创造的太极拳也是个迷

    回:不用誰創去造。功夫有陰陽二炁在體內走動。任何拳都有可能練成是太極拳的。明白嗎?如果練內炁功的話,每代每派大有可能把內炁練分陰陽了。初步功已成。大極是陰陽二炁的名字。
    加:不要以為只有今天練者在尋祖。早在楊公襄公他們也去尋根的。是到了吳鑑全學於宋書銘才有三丰傳太極之說。

    • 多謝高手留言。所說理論上是對的,但實用上要看個人根機因緣。太極拳是誰創造的,議論紛紛,眾說不一。這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太極拳的真義,及如何練到其最高境界。

      信堅不是練太極拳的料子,倒是覺得其根本原理,與修道成仙、見性成佛的法門類似。信堅根基差,因此常偷學古大德的
      經驗、招式、及教導 (如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依樣畫葫蘆。並不想成為武林高手、天下無敵。只指藉以強身健體,運氣內行,無病無痛,返老還童。並藉此修定開慧,增長靈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