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道於廣成子: 修身養性,長生不老之道。

一、 前言
《莊子》一書有三個部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大部分之間的關系,內篇相當于正法時期,是莊子自己的心法,由此直接能窺見莊子本人的真實面目;外篇則相當于像法時期,是離莊子比較近的弟子所作,故即使不能完全得莊學之妙,亦不遠也;而雜篇乃莊子的後學所作,相當于末法時期,離莊學之真義已遠,然其有旁通其余各家思想之功,亦不可廢也。就境界而言,內篇最得道學真諦;外篇乃就內篇之精義鋪衍而成,可視爲內篇之輔佐;雜篇則以莊學攝其余諸家之學,且通于各家學問之中。內篇爲君,外篇爲臣,雜篇則爲佐使,相輔相成,混成一體。
chuan3 chuan2 huang-6
莊子外篇 “在宥第十一”,有一段 “黃帝問道於廣成子” 的典故。此段文是莊子後學,假藉莊子之名,講說 “如何修身養性,達到長生不老之道”。此文跟 “黃帝外經” 第一章《陰陽顛倒篇》所說完全相同。所講說的是 “人道” 裡的 “如何修身養性,達到健康長壽之道” (練精化氣),以為修 “天道” (練氣化神、練神還虛) 與 “佛道” (練虛返道) 的根基。

黃帝第一次上山問治天下之道,廣成子不僅沒有回答,反而指出了黃帝不遵循自然規律的問題。第二次上山問「治身」之道,廣成子欣然作答,而且滔滔不絕,深入淺出,十分深刻。所以黃帝問的是「長生」之道,也就是現在的「養生」思想。

二、 神話故事:  崆峒駕鶴遊,鼎湖乘龍去。
2.1崆峒駕鶴遊
遠古仙人廣成子駕玄鶴來到崆峒山,只見林木蔥蘢,幽谷滴翠,涇河與胭脂河如兩條素練環山而流,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便想住下來養神化氣。但美中不足的是,崆峒山還不夠高,不足以隔斷塵囂,影響修煉。玉帝知道後,立即派二郎真君挑泰山之石加高崆峒山。

二郎真君神力無窮,往來如飛,不日即將崆峒山加高到天廷准許的高度。最後挑來的兩塊和房子一般大的巨石,不能往上加了,只好丟在山下,這便是今天人們看到的“二郎石”。崆峒山加到多高呢? “俯瞰五嶽”。

2.2鼎湖乘龍去
黃帝回國後,居於荊山極高處之昆台上,依廣成子所教之道,靜修養身。他在一百二十歲時,命人取首山之銅,鑄寶鼎於荊山之下。鼎成之日,正當設宴歡慶之際,忽見空中霞光萬道,一條黃龍垂鬚髯而下,元妃見狀大驚,黃帝對她說:“不必驚慌,這是天帝派來迎我的。”於是離席騎在龍背上,元妃急忙扯住黃帝袍服,也跟著上去。傳說當時宮中大臣隨從黃帝乘龍昇天的有七十多人。白日升天。後來把黃帝乘龍昇天之處,叫做“鼎湖”。

三、黃帝問道於廣成子之緣起
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山,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
廣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黃帝聞名而造訪。令行天下: 德化詔令,宇內大行。空同山,涼州北界。廣成,即老子別號也。五穀,黍稷菽麻麥也。欲取窈冥之理,天地陰陽精氣,助成五穀,以養蒼生也。遂,順也。官陰陽:掌管陰陽。以遂群生:以遂衆生之願。

黃帝立爲天子十九年,政令通行天下,聽說廣成子在空同山上,便前往去拜見,說:我聽說先生已通達至道,請問至道之精髓是什麽?我想用天地之精華,來助長五穀,用以養育百姓。 我又希望能主宰陰陽,從而使眾多生靈遂心地成長,對此我將怎麼辦?

廣成子曰:「爾所欲問者,物之質也﹔爾所欲官者,物之殘也。」
廣成子說:你所想問的,是事物的本質 (根本);你所想掌管的,卻是萬事萬物的殘渣。就是說,你想問至道之精,是想問物之本質。但你所希望掌管的,卻是播植五穀,官府二儀。你所問的相當粗淺,只不過是物之形質,不是事物的本質,只是沒有多大用處的邊末事。

得道者不問,問道者未得也。得道者無物無我,未得者固將先我而後物。夫茍得道,則我有餘,而物自足,豈固先之耶。令乃舍己而問物,惡其不情也。言其情在於欲己長生,而外托於養民人、遂群生也。不任其自爾而欲官之,故殘也。苟欲設官分職,引物從己,既乖造化,必致傷殘。

自爾治天下,(禽不待候而飛),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自從你統治天下以來,(候鳥不到遷徙的季節就飛走了),雲氣不等聚集就下起雨來,地上的草木不等到枯黃就飄落凋零,太陽和月亮的光亮也漸漸地晦暗下來。你這個花言巧語諂媚的佞人,心胸狹隘不容物,有什麽資格談至道!”

《雲氣不待族而雨》未聚而雨,言澤少 (雨量不充足)。《草木不待黃而落》言殺氣多也,不老而衰。落,死也。分百官於陰陽,有心治萬物,必致凶災。風雨不調,炎涼失節,雲未聚而雨降,木尚青而葉落,三光昏晦,人心遭擾,玄象荒殆。

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
佞:慣於用花言巧語諂媚的人。翦翦:指心狹隘不容任何物。汝是諂佞之人,心地是那麼偏狹和惡劣,又怎麼能夠跟你談論大道!

真人之與佞人,猶穀之與稗也。所種者穀,雖瘠土墮農,不生稗也。所種者稗,雖美田疾耕,不生谷也。今始學道,而問已不情。佞偽之種,道何從生!

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閑居三月,復往邀之。
黃帝聽了廣成子一席話,回去以後,清齋一心,棄置朝政,築起清心寂智的靜室,避讙囂,舖著潔白的茅草作坐墊,謝絕交往,獨居(閉關)三個月,然後再次前往求教。邀,遇也。

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廣成子朝南而臥,黃帝則順著下方,雙膝著地匍匐向前,叩頭著地行了大禮後問道:“我聽說先生已通達至道,請問怎麼樣修養身心,才可以長生不老?”

“廣成子南首而臥”,廣成子頭向南邊,腳向北邊躺著在睡覺。因為南斗七星管生的,北斗七星管死的,所以他頭向南邊,腳向北邊。睡覺頭要朝南,這與地球磁力線方向保持一致,遵循自然,可以使人氣血運行更暢,提高睡眠質量,有利於身心健康。“首勿北臥,謂避陰氣。”北方是陰中之陽,主冷主水。頭為人體諸陽之會,陰冷之氣則傷陽。忌北首而臥,可避免陰寒之氣損傷人體之陽氣。

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汝至道。」
廣成子急速地挺身而起,說:“問得好啊!來,我來跟你講解至道,至善至美之大道。走入至極之大道的法門。至道,即最好的養生之道,或最好的養生的客觀規律。

四、廣成子的 “修身養性,長生不老之道”。
此段所說,是此篇論文的重心,講說廣成子的 “修身養性,長生不老之道”。此即《黃帝外經》第一章《陰陽顛倒篇》的經文。 它的中心思想是,形神兼養,重在養神,即「抱神以靜,形將自正」。養神的重點在於「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

什麼是陰陽之「原」? 即廣成子在前面所講的,處於窈冥、昏默狀態的養生的「至道」,亦即養生的自然規律。神,在這裏指的是「不神之神」,也是指的道,亦即「陰陽之原」。「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視聽之中有神也。」即是說窈冥之中、昏默之中均有道——自然規律在。

顛倒之術:指觀察一切事物要從正反、順逆兩個方面著眼。運用“顛倒之術”的關鍵在“探(明)陰陽之原”。即處於窈冥、昏默狀態的養生的“至道”,亦即養生的自然規律。即是說,“窈冥之中、昏默之中”均有“道”—自然規律在。在“視聽之中”,你看什麼、不看什麼,聽什麼,不聽什麼,也必須遵循“道”—自然規律辦。只有“探其原而守其神”,即探明養生的自然規律並按照它去實踐,才能做到“精不搖”和“神不馳”。最好的養生之道,使“形”(身體)和“神”(精神)都達到最好的境界。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至道無形無相、無所不在、言語道斷、心行滅處、說似一物皆不中。但它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如老子所描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至道的精髓,心寂而幽深;即自性心清淨無雜念,淨極光通達。清淨到極處,就是妄念沒有了、分別沒有了、執著沒有了,統統放下,明心見性,智慧開了,無所不知。

窈窈冥冥:形容微妙精深、渺茫恍惚狀。指心靜幽深,無念忘我時的定境狀態。其狀如登高望遠,察千里之毫末,如臨深俯幽,玩萬仞之藏寶也。

至道之極至,心定而無念。指定中心淨到了極處。昏昏默默者,其狀如枯木死灰,無可生可然之道也。看不見聽不到的狀態。指至道難見莫測。

“至道 (元炁) 絪縕”,“絪縕”是混沌、杳冥、恍惚。“大道離相離名,本無形象”,無名可得。“及其生出一炁,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本體,道的體無名無相無形,所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在真空生出妙有的時候,起作用的時候,“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有一點形相可以抓住了。“然此真一之炁,杳冥恍惚”,“杳兮冥兮,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空空洞洞中間有個作用,這個妙有作用從真空中來。“形於無形,象於無象。非一切意識可以卜度揣摩而得”,它有形有相,又無形無相。先天真一之炁不是意識可以“卜度”,是在無分別心的時候,才能夠發起真一之炁。故曰: 先天真一之炁,從虛無中來。

此元精元炁,恍惚杳冥之物,非有非無,可用而不可見。“神風靜默”,我們生命本來的這一點元神靈明不昧,包在混沌竅內,在混沌真境中,無影無踪。但它無所不知,也一無所知!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
因為“道”的客觀規律是看不見、摸不到,所以要“無視無聽”。對外界瞬息萬變、五光十色、影響身心健康的事物,千萬不能執著,看就像沒有看見,聽就像沒有聽到,一切按道—即客觀規律而行,才能抱神以靜。精神能夠靜下來,形將自正,形體自然就會健康。

無眼耳之功用,守神以靜,肉身自然歸正。入定時心神歸一,心神不散亂即抱神。又名抱一。什麼也不看什麼也不聽,持守精神保持寧靜,形體自然順應正道。“抱神以靜”,就是守神。“形將自正”,你的形體慢慢健康起來。氣質整個起了變化。

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
自心必須要安靜和清淨,不被外物環境所擾亂。心一定要很清靜,沒有思想,沒有思慮,不要勞累你的形體肉身,也無須擾耗你的精神思維,這樣才可以得長壽。“精”是整個生命的形體。“情動乎中,必搖其精”。

一切順其自然,沒有私欲,沒有妄念,內心達到「必清必靜」的程度,既不會無謂地勞損你的形體,也不會無端地搖動你的精神,更不會因患得患失而「思慮營營」。做到這些,自然就可以健康長壽。

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則無為也。心無所知,則無思也。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則無欲也。三者具而形神一,形神一而長生矣。

目不外視,耳不外聞,息心滅念,你的心神守住自身這個形體,你這個肉身形體就會長生。慎守你的內心,使之不産生念頭。關閉你與外界溝通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至道精微,心靈不測,故寄窈冥深遠,昏默玄絕。忘視而自見,忘聽而自聞,則神不擾而形不邪也。耳目無外視聽,抱守精神,境不能亂,心與形合,自冥正道。任其自動,故閒靜而不夭也。清神靜慮,體無所勞,不緣外境,精神常寂,心閒形逸,長生久視。此皆率性而動,故長生也。

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
慎汝內:謹慎地守住你的內心使之不散亂。內心就清淨。閉汝外:關閉你與外界溝通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六塵,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動念。
“多知為敗”,思想越多,知識越多,煩惱痛苦越大,都把生命消耗了。

小心謹慎地摒除一切思慮,封閉起對外的一切感官,做到形體與內心世界的一致,智巧太盛反而招致敗亡。內因是健康的根本,外因是健康的條件。讓內心安靜下來,讓臟腑協調運轉,再處理好外界的干擾,遵循自然規律,自然健康長壽。

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
我將幫助你完成明瞭大道的心願。如果你照這樣做,你就會達到大道至陽之本原。完全純陽之體。我幫助你達到最光明的境地,直達那陽氣的本原。

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
我幫助你進入到幽深渺遠的大門,達到大道至陰之本原。至陰之原:陰和陽之原是太極,就是道,也叫一。

夫極陰陽之原,乃遂於大明之上,入於窈冥之門也。陽,動也。陰,寂也。遂,出也。至人應動之時,智照如日月,名大明也。至陽之原,表從本降跡,故言出也。無感之時,深根寂然凝湛也。至陰之原,示攝跡歸本,故曰入窈冥之門。廣成示黃帝動寂兩義,故託陰陽二門也。

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
天地有他的自然司職,陰陽有他的自然歸宿。天地運行是有規律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陰陽協調。小心謹慎地守護你的形體,你的身體自然會健康強壯。保護你的身體及身體內在,生命則會永遠保持自壯青春。

「天地有官」。天地、大自然的運行是有規律的。天官,謂日月星辰,能照臨四方,綱維萬物,故稱官也。地官,謂金木水火土,能維持動植,運載群品,亦稱官也。陰陽二氣,春夏秋冬,各有司存,如藏府也。咸得隨任,無不稱適,何違造化,更立官府也!汝但無為,慎守汝身,一切萬物,自然昌盛,何勞措心,自貽伊慼哉!保恬淡一心,處中和妙道,攝衛修身,雖有壽考之年,終無衰老之日。

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
我守心歸一,持守著渾一的大道,而又處於陰陽二氣調諧的境界,所以我修身至今已經一千二百年,而我的身形一點也未見衰老。

五、結讚
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
黃帝再次行了大禮叩頭至地說:“先生真可說是跟自然混而為一了!”

廣成子曰:來!余語汝: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有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有極。
廣成子說:“來!我告訴你。萬物本來是沒有窮盡的,而人皆以爲有窮盡,所以千方百計地去占有;萬事萬物本來是不可測量的,而人皆以爲有其極限,所以想方設法、無比貪婪地去追求。只有「必清必靜」,保持寧寂和清靜的心態,去掉過多的占有欲,保持清心寡欲,才能使人保持健康。

物本無終極,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物未嘗有死,故長生者物之固然,非我獨能。我能守一而處和,故不見其分成與毀爾。

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
懂得並遵守自然規律的人,上可以成為皇帝,下可以成為王爺;不懂得自然規律的人,上只能見到太陽的光亮,下只能化為土塵,成為一個平庸無能之輩。

掌握了我所說的道的人,在上可以成為皇帝,在下可以成為王侯;喪失了我的道,在上只能見到日月的光亮,在下只能化為黃土。

道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原始本心。佛家叫清淨心、佛、如來、佛性。不光人有,一切有情衆生都有。只不過我們的這個道心早已被污染了,已不是原始的本來面目。所以我們需要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就是修道。修清淨自心,滅念息心。

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夫百物昌盛,皆生於地,及其彫落,還歸於土。世間萬物,從無而生,死歸空寂。生死不二,不滯一方。

故余將去汝,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
所以我也得離開你們,反歸冥寂之本,進入那沒有窮盡的大門。應變天地之間,遊無極之境。余將去汝,言我不歸土而昇於太虛,則與二儀兩曜同其長久矣。我將與日月同光,我將與天地永存。參,同也。與三景齊明,將二儀同久,豈千二百歲哉!

人的生活與日月、天地的運行密切相關。只有與天地、日月運行的規律相一致,人才能健康長久地生活。違背天地運行規律,只能使「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迎我而來的,我無所牽掛!離我而去的,我也不在意!多麼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啊!這種超然物外、虛懷若谷的人生態度、樂觀豁達的心態,正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源泉。

當我近我者縉乎,與道合也;遠我背我者昏乎,冥暗無知也。人其盡死,謂眾人終於化而我獨存,此我非九竅百骸之我,乃清靜明妙虛徹靈通本來之我,不可以色見聲求。是以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也。

我是大我,是自性、佛性。人之肉體有生死,但自性無生死,永存。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修心養性, 莊子, 黃帝內經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