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成佛修證法門

一、緣起
此文是因近日與KC師兄討論 時間的實相,再說時間的迷思 (Myth) 與真相 (Truth) 。KC師兄說: “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只是心意識的迷思。三大阿僧祗劫,只在一覺之中”。此語道盡了 “一生成佛” 的佛知、佛見。只要証悟了一真法界,突破了時空,達到念結圓融,就明心見性了。這觸動了信堅對修行者根深蒂固的 “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迷思,與對 “一生成佛”的真相甚少了知,因此雖然勤精進修苦行,但經驢年,最高只抵化城,仍未見道。
bud 4 bud 2 bud 1
同時,信堅近日重讀華嚴經,參看華嚴菩薩,李長者的 “新華嚴經論” 及 清涼國師的”華嚴疏鈔”,佐以淨空法師的講解,始對華嚴經的修証法門,融會貫通。以文殊智,信解一真法界,諸法實相,發願起行 (普賢行願),證入佛住 (明心見性)。悟後起修,歷事練心,一生成究竟佛。

明朝憨山大師: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 … 欲知佛境界,當讀華嚴;欲知佛智慧,要讀楞嚴。自從一讀楞嚴後,要看法華華嚴經。自從一讀華嚴後,不看人間糟糠書。

二、三大阿僧祗劫與 一生成佛的意義

2.1″阿僧祇”
出自華嚴經阿僧祇品第三十,佛在此品解說,如來智慧、功德不可思議,不可言量。阿僧祇是個不可說、不可說,極大的大數目。接近於無限大,大約是10104

2.2 “劫”
是時間名, “劫”有大中小之分,此處指大劫。《大智度論》云:
人壽自十歲,每百年增一歲,至八萬四千歲為止,然後再每百年減一歲,至十歲為止,如是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經成、住、壞、空,四中劫為一大劫,即一世界成毀所需的時間。一小劫約1680萬年,一中劫約3億3596萬年,一大劫約13億4384萬年

2.3 三大阿僧祗劫
是 “阿僧祗” 之多的 三個 “大劫”。” 三” 也表大數目。因此 “三大阿僧祗劫” 是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的長久時間。

2.4 “一生”
有四個意義: 第一、指六道眾生,随業流轉生死。一個人從生到死叫一生,也叫分段生死。這也有人中一生、天上一生之別。第二、謂聲聞緣覺菩薩。雖離三界內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變易生死。如初位為因。後位為果。又後位為因。後後位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變易生死, 亦名為一生。第三、淨土宗講一生,是將我們這個世界往生,跟極樂世界連成一起,就沒有界限,到極樂世界個個都無量壽,也叫一生。第四、一生的真諦解說是,出剎那際,無古今性.無分段性,無變易性,萬相如幻、如化、非生滅、無三世故。總一時一法,多少延促自在無礙,不出一剎那際。「一生」者:言見道無生性,總是入 法界無時之生故。

2.5 成佛
「佛者,覺也」。佛的意義,就是覺悟的意思。眾生皆有佛性,因為不覺的關係,佛性就變成眾生性了;假使這念心,起貪、瞋、癡,造殺、盜、淫,佛性就變成獸性;這念心若是覺悟了,佛性又馬上現前。

天台六即佛:
1.理即佛: 凡夫位(一切眾生,雖輪迴六道,與覺體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
2.名字即佛: 凡夫位(或從知識處,或由經典中,得聞即心本具不生不滅的佛性,於名字
中,通達了解,知一切法,皆為佛法,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3.觀行即佛: 外凡位 (解知名字,依教修觀,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觀明了,理慧相應)
4.相似即佛: 內凡位 (圓教十信位 [藏教四聖位: 聲聞、緣覺、菩薩、(假)佛])
5.分證即佛: 圓教菩薩位 (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位、等覺位)
6.究竟即佛: 圓教 妙覺位 究竟佛位

2.6一生成佛
一生成佛,謂凡夫不改凡身,於一生中達到成佛的境地。一生成佛是與“歷劫修行成佛”相對而說,與“即身成佛”同義。依藏教、通教、別教修行,都必須經過多生多劫,才能成道。但修圓教,則可一生成佛。若能“圓信圓行,圓修圓証,則不由歷別,於一生中,即入初住,即得見性佛性”。

若是方便權門之教,則非成佛之直道,雖經多生曠劫之修行,不得成佛,故難期一生成佛。淨空法師說,淨土宗也講一生成佛,但是它這一生是 將我們這個世界往生,跟極樂世界的無量壽連成一起,就沒有界限。

《華嚴經》最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生成佛。他親近文殊菩薩,發了菩提心,五十三參是他修學的一個次第;他是一生當中,參訪到最後普賢菩薩,圓滿成佛,所以《華嚴經》上是一生成佛。《法華經》龍女八歲成佛,一生成佛。

2.7 小乘、大乘、一乘法門
幫助眾生直接成佛的這個法門叫一乘法。幫助眾生修行成菩薩的叫大乘法,幫助眾生修行證阿羅漢果的叫小乘法,所以一乘法就是成佛的法門,幫助眾生在一生成佛。若有眾生,信解廣大,諸根猛利,宿種善根。為諸如來,神力所加。有勝樂欲,希求佛果。聞此音已,發菩提心。此是佛乘。

三、三大阿僧祗劫成佛 的迷思
對三大阿僧祇劫也不能只作單向度的唯一、刻板理解,“所謂的無數大劫(阿僧祇劫)是對眾生各不相同之無量界、根、信解而言。正是因為眾生的根基千差萬別,為接引這些根基各不相同之眾生,釋迦牟尼佛才開顯出三乘佛法及無量法門。儘管“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都能依憑各自因緣抵達目的地,但在顯現上肯定有個你前我後、你快我慢的問題。眾生根基不同,因而修行時間也各異,所以我們對三大阿僧祇劫的理解才不應該固守一種見解。

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是俗諦佛法,方便假言說。時間是世俗觀念,是假相。從凡夫至成佛修行時間的延促、長短,隨眾生根機與所修法門,而有億劫差別。若見性成佛,証入一真法界,則入無二法門,沒有時空,一念萬劫,萬劫一念,念劫圓融。

三大阿僧祇劫指的是眾生從當前這一世,到達涅槃彼岸需要的時間,是指菩薩積集菩提資糧的時間。大致計算需要70億年以上。這個觀念的形成是由於佛法流傳中產生的一種錯誤的見解。從那些已經證入涅槃的人來講,眾生本來就在涅槃中,只因為自我無明造作,使得本來在涅槃中的人們,卻向心外求一個涅槃,而計算出來的。

俗諦佛經,”三大阿僧祗劫成佛” 這句話,大部分修行者 (包括法師),誤解其真義,因此對修行成佛,畏難而止步,不敢向前,而被導入下乘法門,或急球速成,誤入歧道,萬劫不復,真是遺害無窮。此即 “不解佛經真實義,等同魔說,都是毒藥”。

關於各期的修行經歷與成就,諸經所說不一。詳細正確解說時間數目,並不重要。都是說修行至藏教十地位 (圓教十住位),需要下幾億年以上的功夫修行。《攝大乘論本》卷下謂,地前所經的時間為初阿僧祇,初地至第七地為第二阿僧祇,八地至十地為第三阿僧祇。意即,從初發心修善行起,至開悟成為入地菩薩 (初地歡喜地) 要花一阿僧祇劫,從菩薩初地歡喜地至第八地不動地得真正解脫,又要花另一阿僧祇劫,得解脫不是就成為果地佛,果地佛除解脫知見外,還具有福德兩足尊,智慧無量,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故又要花另一阿僧祇劫來圓滿。

達摩「破相論」云: 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此三毒心,於中有恆沙惡念,於一一念中,皆為一劫;如是恆沙不可數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蓋,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毒惡之心,云何名為解脫?今若能轉貪嗔癡等三毒心,為三解脫,是則名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

四、一生成佛修證法門 (一) 禪宗頓悟法門
禪宗修習禪定的目的是求取覺悟。由於禪宗不採取從經教悟入,故主張『不立文字』,認為諸佛所說的妙理,並非語言文字所能通達,而是要離言親證,即直接去體證領悟佛理。但『不立文字』也並非完全屏除一切文字言教 ,只不過是把語言文字作為悟道的工具,就好像『指月之標』、『渡河之筏』。在指點開悟的過程中,文字言教自有其啟發點示之作用,不過修道者應遠離一切經教文字之束縛,才能直接悟得佛法的真髓。
bud 5   bud 7
禪宗更從『不立文字』倡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謂『性』是指『佛性』是每一個人本具的空寂真心。此心自性清淨,明明不昧。不須經過任何言說分解,而是真接了當地從自心體認,去徹見此一佛性,便能覺悟此心當體是佛,如是即可立地成佛。這就是所 謂: 直指人心,頓悟成佛。

禪宗在修行上主張『頓悟漸修』。所謂『頓悟』,是說凡夫在未覺悟時,以四大所成的色身為身,妄想為心。而不了知自身本具之佛性,是真法身、是真佛。只一味在心外求佛,隨逐如波浪起伏的妄心妄念四處奔走。忽而得遇善知識,指點入路,靈光閃動,徹見自身本具的佛性。自身本來具足 ,與諸佛亦無絲毫差異。這種當下徹見自身本具之與諸佛無異的佛性的經驗,就是頓悟。

但禪宗認為頓悟後還需要漸修。因修行者雖能頓悟自身本具的佛性,與佛無異,但由無始以來所熏習的煩惱習氣,很難頓然全部去除。故此須要依悟而修,經過正知正修的熏習,而轉凡為聖,這就是『漸修』。頓悟就像初生孩子,出生時已肢體齊全;而漸修就如長養此孩子成人,須多年心血栽培 ,才能成功。

禪宗的修法分為三種:
一、先悟後修:即普通坐禪者,須於悟後,更去做持戒和研習經教的修行。
二、悟修同時:上根修行者由於宿世修持,根器成熟,只待於此生證果。但在未悟時,被現世之業所障蔽,未能顯露。及至一旦觸機開悟,即見其一切具足,見性成佛,如六祖惠能大師便是。
三、先修後悟:對下根修行者,先教他持戒修定而熏習其善根,到後來或可得到開悟。三者中,第一種即是『頓悟漸修』,第二種則是唯有上根者方能做到,至於第三種根本不是禪宗所倡導的方法。所以修禪者都是以 『頓悟漸修』為正確的修行方法。

結論:
禪宗雖然標榜頓悟成佛,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修,須要是上上根器的人,有明師指點,能知時機,臨門一腳。不是任何根機者,只參話頭,”念佛者是誰”,熟記古禪宗見性者的公案、法語,就可頓悟。仍須對一真法界,諸法實相,有正知、正見、正解者,才可依禪宗法門,頓悟成佛。

譬如利根如六祖惠能,雖聞金剛經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有始覺,悟了本性,開了智慧,但仍須往訪五祖弘忍,六個月磨坊苦行,一夕半夜講說金剛經真義,然後在獵人隊裡,韜光晦跡,藏器待時;經過十六年,潛修十五年,然後才到廣州南華寺傳道說法。其他禪宗高僧,也都是悟後起修,潛引深山古寺多年,真正見性成佛,才開始弘法。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真的是 “一生成分證佛”。

五、一生成佛修證法門 (二) 華嚴修証法要
人皆法師,觸類皆法。萬籟之聲,皆法輪聲。剎土微塵,皆求法處。一切法及名言,皆是佛號,方能證入,法界真原。

每一部經,都含「教、理、行、果」。經典的文字是教經,教學,語言跟文字都是教學的工具。文字裡面有很深的義理,理要明白。明白道理之後,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叫「行」。依照這個方法去做,就會証經上所說的「果德」。一部經有一部經的教理行果,一品經有一品經的教理行果,乃至於一句經文,一句經文裡頭也有教理行果;乃至於一個字裡頭就有教理行果。

修証也有四種層次,「信解行證」。對於教經要真信;對於經典所說,要透徹了解;信解之後,要發願起行,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才能悟入經上所說的境界。「教理行果」跟「信解行證」是交叉的,任何一個字裡面都含攝其它的七個字,它們的關係是永遠分不開的,猶如帝釋天的羅網重重無盡。

住攬信成,信必定先求解, 未信令信, 已信令解, 已解令行, 已行令起願,已起願令證入。「解」是對於事理真正的明白明了了,不疑惑,清楚了;清楚之後,怎樣把它落實在生活上,這是「行」,修行。修是修正,行是錯誤的行為,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所謂的修行,就是把我們對宇宙人生,種種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說法,錯誤的行法,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

六、一生成佛修證法門 (三) 華嚴一生成佛修証法門
因此修行必先,大開圓解,才能圓修、圓行、圓證。如果不知修行宏觀,沒有登山地圖或前人留下的路徑,就只能在其中一小部分繞圈子、打轉,永無出期。有如身在瓶內,如盲人摸象,如井底蛙,坐井觀天,以蠡測海, 以管窺豹,只見一斑。

眾生性即諸佛性,迷即為凡,悟即是佛。所謂“見自本心、識自本性、見性成佛”,強調的都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概念。一個修行人,若能當下,迴光反照、溯本還原,透過種種色相,而見境後之心,他便可謂已深解祖師西來密意了。此即所謂:“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即心即佛。若離於心,別更無佛。見性也即是明心,明心見性 。

十世古今。始終不移於當念。眾生性,即諸佛性。迷即為凡,悟即是佛。但能信入,從始發心,文殊理、普賢行,一時頓印,如將寶位直授凡庸。回觀世間,如夜夢千秋,覺已隨滅。賢首品中,從凡夫位,以信為首。決定取佛大菩提。故從凡夫地,信十方諸佛,心不動智與自心無異智,故只為無明,所迷故無明,與十方諸佛心,本來無二故。從凡夫地,信十方諸佛身根本智與自身無異故。何以故。皆是一法性身,一根本智。

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見性”指的是見自本性,也即見到自身本具的天真佛性;而“成佛”則依靠“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此節所說,即是此園地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一)” 一文,第三章 “五十三參 緣起 – 文殊師利菩薩十信章”,https://www.worldofmastermind.com/?p=5478
文殊菩薩教導善財童子的修証成佛法門。善財童子在文殊門下,見性成佛,入十住位後,文殊菩薩才叫他入世歷事練心,經五十三參,証入 “究竟佛果”。

此即清涼國師,華嚴疏序所說: “見聞為種,八難超十地之階,解行在躬,一生圓曠劫之果,師子奮迅,眾海頓證於林中,象王迴旋,六千道成於言下,啟明東廟,智滿不異於初心,寄位南求,因圓不逾於毛孔,剖微塵之經卷,則念念果成,盡眾生之願門,則塵塵行滿。” (此段疏義解說,請看附錄A。)

信堅在此,簡略提綱契領,略說 華嚴一生成佛証四大步驟:
6.1修文殊智 (根本智)
即修戒定慧,展開來就是 “六波羅蜜” :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來破除二種我執而斷二種生死之此岸,度越至二種涅槃的彼岸。其宗趣是以前五度為手段,目的是開智慧。五度如足,般若如眼。般若智慧,有如大明燈,引導前五度,到達涅槃彼岸。

「文殊師利,即是自心善簡擇無相妙慧」,我們自心妙慧現前,文殊菩薩就現前。妙慧是正知,照見萬事萬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惡,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心地裡頭一絲毫都不沾染。也就是說清楚明瞭是慧,對境界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個就是清淨心,就是不染著,那就是不動智佛。

6.2信解一乘教義
信如種子。位如發生。果如結實。修習一乘法,要以根本智為信心。正信是依根本智作為信心。但能信入,從始發心,文殊智、普賢行,一時頓印。如將寶位,直授凡庸。回觀世間,如夜夢千秋,覺已隨滅。故其明十種發心云。發心的前提是信入,信入指認識 「眾生性即諸佛性」。以信因中契諸佛果法,分毫不謬,方成信心。就是「因地心」跟「果地覺」要能相應,因果相應。從此信已,定慧進修。

信能必到如來地,信自心是佛。諸佛如來心性的光明就是自己心性光明。佛心與自心無二故。如是信心方名信故。

6.3 願解如來真實義
有了文殊智(根本智),才能正信、正解,經典所說的一真法界,諸法實相。才會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依真諦,解悟經典的言外之義。

6.4發菩提心
“菩提”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菩提心就是覺悟之心, 覺悟宇宙萬法, 而自性解脫自在, 發成佛之心, 故名發菩提心。菩提心是清淨的心、不染著的心。有清淨心,自性的無量智慧德能,就能自然顯現。發菩提心就是發成佛之心, 菩提心是成佛的原動力。經云: 菩提心燈,大悲為油,大願為炷,大智為光,光照法界。光即直心,炷即深心,油即大.悲心。以三心為體,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依理起行,行滿證果。

一乘發心,要有正信,十信圓滿,才是真發菩提心,一發心就入初住,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要有正信,必先開智慧。因此十信以文殊為首。有智慧才能有正信,有正信才能有正解。以正解導正行,證悟菩提,入於涅槃。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初發心是發菩提心。十信心滿,菩提心一發,是初住菩薩的果位。初住菩薩不但已經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叫初發心。一發心你就入了菩薩位。這就是一般所說的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此即霍金斯言論裡的600以上,意識階層)。

七、一生成佛修證法門 (四) 悟後起修,究竟成佛。
信解之後,發願起行,以十住初心,歷四十一位次 (分證佛位),漸除無明習氣,以達一 生究竟成佛。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就是以善財示範,如何悟後起修,由初住位,歷四十一位次,再從等覺位,進入究竟佛位,達到 “一生成佛”。

八、附錄A: 華嚴疏文解說
前面第六章,提及清涼國師,華嚴疏序所說: “見聞為種,八難超十地之階,解行在躬,一生圓曠劫之果,師子奮迅,眾海頓證於林中,象王迴旋,六千道成於言下,啟明東廟,智滿不異於初心,寄位南求,因圓不逾於毛孔,剖微塵之經卷,則念念果成,盡眾生之願門,則塵塵行滿“。信堅在此,附上依華嚴疏鈔整理出的解說。此解說引用很多佛經術語及佛經典故。

A1.【見聞為種,八難超十地之階】,明見聞益,亦名為種益。
有幸見到這一部《華嚴經》,或聽聞到這一部《華嚴經》,都會在八識田中,立刻種下菩提種子。種,是成佛這金剛種子,在我們的八識田中,種下去了,終有一天種子會成就的。

即隨好品地獄天子三重頓圓,及初地云「雖住海水劫火中,堪受此法必得聞,其有生疑不信者,永不得聞如是義」。不信不聞,翻顯信聞,則成利益,海水是龍畜生趣攝,劫火是天,火災及初禪生在二禪光音等天,長壽天難。於此得聞,兼上地獄天子,已有三難。佛會神鬼亦聞,三塗足矣,火災之時,兼佛前佛後,人天道異,已兼辯聰,亦不揀北州,聾者目視,盲者耳聞,故八難具矣,皆容見聞為種之義。超十地之階, 正在地獄天子,舉重攝輕,阿鼻地獄尚得頓圓,忝在人倫豈不留聽,故隨好光明功德品,佛告寶手菩薩言「佛子,菩薩足下有千輻輪相名光明普照王,此有隨好名圓滿王,常放四十種光明。中有一光名清淨功德,能照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隨諸眾生種種業行欲樂, 皆令成熟,阿鼻地獄極苦眾生遇斯光者,皆悉命終生兜率天,既生天已,天鼓發聲,廣為說法。

乃至云︰爾時諸天子聞說 普賢廣大迴向,得十地故,獲諸力莊嚴三昧故,以眾生數等清淨三業悔除一切諸重障故,即見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七寶蓮華,一一華上皆有菩薩結跏趺坐, 放大光明等,乃至以華散佛上。又云,其諸香雲普雨無量佛剎微 塵數世界,若有眾生身蒙香者,其身安樂,乃至滅八萬四千煩 惱,了知如是已,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此即第一重得十地。次云「若有眾生見其蓋者,種清淨金輞轉輪王一恆河沙善根」。此即第二重得十地也。後文云「是菩薩摩訶薩住清淨金輞轉輪王位,放摩尼髻清淨光明,若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薩第十地位,成就無量智慧光明, 得十種清淨眼,乃至十種清淨意,具足無量甚深三昧」。此即第三重得十地也。

A2.【解行在躬,一生圓曠劫之果】者,解行益。
解,是明白了這部華嚴經的道理;行,是修行;躬,是自己。曠劫之果,指的是釋迦牟尼佛經過那麼多生多劫的歲月,才能成佛。而我們在這一生中,自己真明白了這部『華嚴經』的道理,又能如實的依教奉行,則在這一生之中,立刻可以修行圓滿。

七十八經,慈氏讚善財云「餘諸菩薩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乃能滿足菩薩願行,乃能親近諸佛菩薩,此長者子,於一生內,則能淨佛剎,則能化眾生,則能以智慧,深入法界,則能成就諸波羅蜜,則能增廣一切諸行,則能圓滿一切大願,則能超出一切魔業,則能承事,一切善友,則能清淨,諸菩薩道,則能具足,普賢諸行」,及大威光太子亦是一生圓多劫之果。上二皆明證速。又此經宗明三生圓滿︰一、見聞生,二、解行生,即上二句, 三、證入生,即下二句。

A3.【師子奮迅,眾海頓證於林中】者,頓證益也。第六十經初云「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大悲為身,大悲為門,大悲為首,以大悲法 而為方便,充遍虛空,入師子頻申三昧」。至第六十一經初,普賢開發後,如來眉間放光照故,時逝多林菩薩大眾,悉見一切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佛剎,一一微塵中,各有一切佛剎微塵數諸佛國土,種種名、種種色、種種清淨、種種住處、種種形相,如是一切諸國土中,皆有大菩薩,坐於道場師子座上成等正覺,菩薩大眾前後圍繞,諸世間主而為供養等,乃至云,是故皆得入於如來不可思議甚深三昧盡法界虛空界大神通力,或入法身,或入色身,或入往昔所成就行,或入圓滿諸波羅蜜,或入莊嚴清淨行輪,或入菩薩諸地,或入成正覺力,或入佛所住三昧無 差別大神變,或入如來力無畏智,或入佛無礙辯才海。即頓證林 中,廣說以十能入入此所入。

A4.【象王迴旋,六千 道成於言下】,即超權益︰即六十一經末會之初六千比丘會,身子令六千比丘觀文殊十德。六千請往欲見文殊,身子令見。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無量自在菩薩圍繞,并其大眾,如象王迴,觀諸比丘,故云象王迴旋。言「六千道成於言下」者︰比丘興願,文殊令發十種無疲厭心。時諸比丘聞此法已,則得三昧名無礙眼,見一切佛境界。得此三昧故,悉見十方無量無邊一切世界,諸佛如來及其所有道場眾會,亦悉見彼十方世界,一切諸趣所有眾生,亦悉見彼一切世界種種差別,亦悉見彼一切世界所有微塵,亦悉見彼諸世界中,一切眾生所住宮殿,以種種寶而為莊嚴, 及亦聞彼諸佛如來,種種言音演說諸法、文辭訓釋悉皆解了,亦能觀察彼世界中一切眾生諸根心欲,亦能憶念彼世界中,一切眾生前後十生,亦能憶念彼世界中,過去未來各十劫事,亦能憶念彼諸如來十本生事、十成正覺、十轉法輪、十種神通、十種說 法、十種教誡、十種辯才,又即成就十千菩提心、十千三昧、十千波羅蜜,悉皆清淨,得大智慧,圓滿光明,得菩薩十神通,柔軟微妙,住菩薩心,堅固不動。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住普賢行,住普賢行已入大願海,入大願海已成就大願海,以成就大願海故心清 淨,心清淨故身清淨,身清淨故身輕利,身輕利故得大神通無有退轉。得此神通故,不離文殊足下,普於十方一切佛所悉現其身,具足成就一切佛法。此即道成也,一三昧中有十通用,皆圓益也。

A5.【啟明東廟,智滿不異於初心】者,成智益。
「啟明東廟」者︰即第六十二經云「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漸次南行,經歷人間,至福城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往昔諸佛教化眾生大塔廟處。時福城人聞文殊師利童子在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無量大眾從其城出來詣其 所」。下別列中,有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善財是一。下文殊師利獨觀 善財,既觀察已,安慰開喻而為演說一切佛法,乃至說此法已,殷勤勸喻增長勢力 令其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令憶念過去善根。作是事已,即於其處復為諸眾生隨 宜說法,然後而去。爾時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所聞佛如是種種功德,一心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文殊師利而說偈言等,即啟明東廟也。

「智滿不異於初心」者︰即第八十經初智照無二相,經云「是時文殊師利遙申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了知法性下,即是智滿,若離信心則不能得,反顯前義由信心故則得,不離初發之心,則信智無二。若約不動智為初,即前後二智無二也。

A6.【寄位南求,因圓不逾於毛孔】者,成位益。
謂善財初見文殊寄十信位,德雲至瞿波寄三賢十聖位,摩耶已下並寄等覺,後見普賢便得因圓不踰毛孔。文云「時善財童子又見自身在普賢身內,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教化眾生。又云,是善財童子從初發心乃至得見普賢菩薩,於其中間所入一切諸佛剎海,今於普賢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諸佛剎海,過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倍,如一毛孔,一切毛孔悉亦如是。又云,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或於一剎經於一劫如是而行,乃至或經不可 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如是而行,亦不於此剎歿,於彼剎現,念念周遍無邊剎海教化眾生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 是之時,善財童子則次第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一身充滿一切世界,剎等、行等、正覺等、神通等、 法輪等、言辭等、音聲等、力無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議解脫自在悉皆同等」。此即毛孔中因圓也。

A7.【剖微塵之經卷,則念念果成】者,顯因成果益。
即出現品大經潛塵喻,經偈云「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界,在於一塵內,一切塵亦然。有一聰慧人,淨眼悉明見,破塵出經卷,普饒益眾生。佛智亦如是,遍在眾生心,妄想之所纏,不覺亦不知。諸佛大慈悲,令其除妄想,如是乃出現,饒益諸菩薩」,又經云「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故念念相應,則念念成矣。

A8.【盡眾生之願門,則塵塵行滿】者,成就行願益︰謂菩薩發心化盡生界,生界若盡大願方終,生界無窮大願無盡,故十地品云「若眾生界盡,我願乃盡,而眾生界不可盡故,我此大願善根無有窮盡」。今眾生界雖無有盡,而等有經卷,故普開之,要令盡無盡之眾生為大願矣。言「塵塵行滿」者︰菩薩大悲不可盡故,心量難思,為一眾生於一塵中經無量劫修行萬行心不疲倦。塵塵皆爾,生生 盡然,方顯願行無窮盡也。文殊菩薩讚善財云「汝遍一切剎,微塵等諸劫,修行普賢行,成就菩提道」。

九、附錄B: 一生成佛 古大德成佛年譜
信堅特以此附錄,略說 釋迦牟尼、李長者、清涼國師、六祖惠能大師 諸古大德成佛年譜。

9.1 附錄B1: 釋迦牟尼(公元前566-前486)年譜
誕生(公元前566年) 誕生於迦毗羅衛國藍毗尼花園中,父親為淨飯王,釋迦牟尼是長子,原名為喬答摩.悉達多,屬剎帝利王族。母親摩耶夫人生子七日後逝世。喬答摩.悉達多太子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養育。

7歲 (公元前559年) 悉達多開始接受婆羅門學者有關文學、哲學、算學等方面的教育。

12歲 (公元前554年) 隨武士學習擊劍、騎射,成為文武兼備,天資聰慧的王位繼承人。

17歲 (公元前549年) 悉達多太子納天臂城主之女耶輸陀羅為妃。

29歲 (公元前537年) 悉達多太子出家。淨飯王阻止不成,便派五名侍從憍陳如、摩訶跋提、阿舍婆誓、摩男俱利、十力迦葉跟從。悉達多太子拜訪了頻婆娑羅王、阿羅藍仙人、鬱陀仙人,但仍未得到答案和解脫。悉達多太子進入尼連禪河畔的森林中與苦行人一起苦修,歷時六年,千辛萬苦,卻一無所獲。遂決心重新選擇。

35歲 (公元前531年) 悉達多太子渡過尼連禪河向波羅奈城進發。在伽耶山麓(今印度比哈爾省伽耶城南郊)一棵畢羅樹下,他面對東方盤腿端坐,思考解脫之道。經過四十九晝夜的苦思冥想,終於戰勝煩惱魔障,大覺大悟,創立了佛教的基本教義,成為佛陀。

36歲 (公元前530年) 佛陀開始了長達四十年之久的傳教生涯:在波羅奈城的鹿野苑,
佛陀初轉法輪,說服憍陳如等五名侍從皈依佛教。後又說服拜火教迦葉兄弟率弟子一千餘人皈依佛門。

在摩揭陀國,宣教於頻婆娑羅王及其臣屬,後又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及靈鷲山傳教,入教者眾多,其中有三位弟子輔助佛陀,對佛教昌盛、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他們分別是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等。

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傳教,佛陀的異母弟難陀,堂兄弟阿難陀、提婆達多,兒子羅候羅,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等人,皆皈依佛教。

80歲 (公元前486年) 佛陀傳教至拘尸迦羅,在河邊娑羅雙樹的繩床上涅槃。

9.2、 附錄B2: 李長者(635 ~ 730 )年譜
李通玄長者的《新華嚴經論》與清涼國師(737-838),的《華嚴經疏鈔》合稱為“華嚴雙璧”, 同為歷史上永垂不朽的名著。[惠能(638-713)]

李通玄長者(635 ~ 730 )與禪宗六祖惠能(638-713)同時。清涼國師(737-838)則是他們滅度後才出生。

李長者。名通元。唐宗室子也。為人美鬚髯。朗眉目。丹唇紫肌。天稟超特而學無常師。迹不可測。少留情易道。妙盡微旨。年四十餘專精內典。甞遊五臺。入善住院。逢異僧授以華嚴大旨。將別。長者曰。師去何之。僧指北峯頂。其夜望見北峯火光亘天。長者曳杖而登。見前僧在火光中樹紫金幢。帝冠者數百圍繞。長者湧身入。作禮而起。忽失前境。乃於巖上一坐三日。已而下山。遂發弘經之願。

八十華嚴,譯經五年 ( 694 – 699). [經成,長者時年 64 歲]
證聖元年(694),以其十四日辛酉,於大遍空寺,親受筆削,敬譯斯經。聖曆二年(699),由實叉難陀主譯,菩提流志、義淨、法藏等助譯的八十卷本《華嚴經》,繕寫畢功。

專志撰述《新華嚴經論》十一年 (719 – 730)
開元7年(719)[長者 84 歲] ,李通玄因不滿意於此前對舊譯《華嚴經》「諸家疏義繁衍,學者窮年無功進取」的狀況,乃攜《新華嚴經》至太原盂縣(今屬山西)高山奴家,止於偏房中三年 [長者 77歲],悉心研習。後遷馬氏古佛堂,繼續研習該經。再遷至神福山下之土龕居住,開始撰述《新華嚴經論》。

起開元7年 (719) 至開元18年(730)[ 長者 95 歲],論成,不久即坐化於龕中。宋徽宗時賜曰「顯教妙嚴長者」。

通常學者對《華嚴》的闡釋,集中在法界圓融,即落實於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方面,如法藏等華嚴名家所說。李通玄則注意發揮其中,凡聖平等、同一智慧的原理,強調凡夫發心之時,即已與十方諸佛不二的思想。

9.3、附錄B3: 清涼國師(737-838)年譜
清涼國師,唐代僧。諱澄觀,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會稽人。號清涼國師、華嚴菩薩、華嚴疏主。生於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7)。身長九尺四寸,雙手過膝,口四十齒,聲韻如鐘,日記萬言,七行俱下。每童戲,聚沙建塔。

年9歲,禮本州寶林寺體真禪德為師。歲曜一周。解通三藏。
天寶七年 (748),師11歲。奉恩試經得度,纔服田衣。思冥理觀。乃講般若涅槃蓮華淨名圓覺等一十四經。起信寶性瑜伽唯識俱舍中百因明等九論。

肅宗至德二年 (757) ,師20歲。受具戒於曇一大師門下。行南山止作事。遂為眾德。講演律藏。又禮常照禪師。授菩薩戒。原始要終。
迨代宗大曆三年(768),師31歲。詔師入內。於大興善寺譯經。命為潤文大德。帝一日問佛經大旨。師答條然有緒。帝於言下豁悟。遂事以師禮。恩渥彌厚。至六年 (771) 進所譯經。凡七十七部。一百二十卷。及出譯場辭謝帝後。即開闡華嚴。講至住處品。審文殊隨事。觀照五頂。遂不遠萬里。委命棲托。於大華嚴寺。住錫十稔。

大曆十一年 (776),師39歲。遊五臺山、峨嵋山,後返居五臺山大華嚴寺,專修方等懺法。嘗講華嚴宗旨於大華嚴寺、崇福寺、名震京國,聲達帝聽。山上緇侶。懇命敷揚。因思五地聖人。身棲佛境。心證真如。尚起後得智。學世間解。由是博覽六藝。圖史。九流異學。華夏訓詁。竺乾梵字。四圍五明。聖教世典等書。靡不該洽。

至德宗建中四年 (783) ,師46歲。欲下筆著疏。先求瑞應。即於般若院。啟曼拏羅。優游理觀。祈聖佑之。一夕夢金容。挺持山嶽。月滿毫相。卓立空際。仍於寐內。捧咽面門。既覺而喜。知獲光明遍照徵矣。是月也。設無遮會以慶之。從此落筆。恍若有神。絕無停思。當興元元年為始。舊疏中唯賢首得旨。遂宗承之。經前開十門談玄。釋文以四分分科。

至貞元三年 (787) 告就,師51歲。疏成二十卷。其夕又夢自身為龍。頭枕南臺。尾蟠北臺。鱗鬣耀空。光逾皎日。須臾奮迅。化成百千小龍。分照四方而去。遂悟此是流通大疏之兆也。初為眾講。感景雲凝停空中。逾時不散。後又為僧睿等百餘講者。造隨疏演義鈔四十卷。隨文手鏡一百卷。

貞元十五年 (799) ,師62歲。德宗聖誕,召入內殿,闡揚華嚴宗旨,帝朗然覺悟,謂「以妙法清涼朕心」,遂賜號「清涼國師」。由是中外台輔重臣。咸以八戒。禮而師之。永貞元年。順宗登帝位。詔師於興唐寺。為造普光殿。華嚴閣。塑華藏剎。圖法界會。憲宗元和二年。南康王韋相國武元衡。請著法界觀玄鏡一卷。

憲宗元和五年(810),師73歲。答憲宗之問,述華嚴法界之義,以深愜帝旨,加號「僧統清涼國師」,任國師統,並敕有司鑄金印。統冠天下緇侶。主教門事。穆宗。敬宗。咸仰巨休。悉封大照國師。文宗太和五年。帝受心戒於師。誓不食蛤。文宗開成元年。帝以師百歲壽誕。賜衣財食味。加封大統國師。

師講大經。前後五十遍。無遮大會。一十五設。凡著述現流傳者。總四百餘卷。弟子為人師者。三十有八。海岸。寂光為首。稟受學徒一千。唯東京僧睿。圭山宗密。獨得其奧。餘皆虛心而來。實腹而去。師身歷九朝,先後為七帝講經,弟子有宗密、僧叡、法印、寂光,其他得法者凡百餘人。著作頗多,有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隨疏演義鈔九十卷、華嚴經綱要三卷、五蘊觀、三聖圓融觀門等三十多種。

開成三年(838)。三月六日。召上足三教首座寶印大師海岸等。囑曰。吾聞偶運無功。先聖悼嘆。復質無行。古人恥之。無昭穆動靜。無綸緒往復。勿穿鑿異端。勿順非辨偽。勿迷陷邪心。勿固牢鬥諍。大明不能破長夜之昏。慈母不能保身後之子。當取信於佛。無取信於人。真界玄微。非言說所顯。要以深心體解。朗然現前。對境無心。逢緣不動。則不孤我矣。言訖。趺坐而逝。世壽102。僧臘83。

9.4、 附錄B4: 六祖惠能大師 (638 – 713) 年譜(虛歲)
貞觀十二年(638)2月初八乃生,有僧人告知名字。
貞觀十四年(640)大師三歲喪父,隨母移居南海。
顯慶二年657年 大師春秋20歲 北上求法。

顯慶五年660年 大師春秋23歲 離開曹溪寶林寺北上。經樂昌縣西石窟,投智遠禪師學坐禪。不久離開繼續北上。

龍朔元年661年大師春秋24歲,正月初三日到梅山。八個月後得傳衣缽。離開之後,經大庾嶺、後至曹溪,住“九月餘日”隨後離開。

龍朔二年(662)大師春秋25歲—儀風元年(676)大師春秋39歲,避入四會獵人隊中(自得法至此正合一十五載)。

儀風元年(676)正月初八,大師春秋39歲,到法性寺。正月十七日印宗與大師剃髮,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師授滿分戒。四月八日,六祖為大眾初開東山法門弘法。

儀風二年677年 大師春秋40歲,第三次住曹溪寶林寺。說法三十七年之久。正應三藏法師於梁武帝蕭衍天監五年(506年)所說:“吾去後一百七十年,有無上法寶於此地弘化,有學者如林”之預言也。

神龍元年(705),六祖春秋六十有八。正月十五日,則天太后和中宗皇帝下詔迎請六祖,六祖請辭,並答特使薛簡問法。是年九月三日,有詔獎諭六祖。是年十二月十九日,又下詔:將寶林古寺改名為中興寺。

神龍三年(707),六祖春秋七十。十一月十八日,又敕韶州刺史,脩大師中興寺佛殿,及大師經坊,賜額為法泉寺。賜名六祖新州故居為國恩寺。 ”

景雲二年(711),六祖春秋七十四。先於曹溪造龕塔,催令早了。後先天二年(713)七月廊宇猶未畢功。

先天二年(713年),六祖春秋七十六。七月一日,六祖集徒眾曰:吾至八月欲離世間。汝等有疑,早須相問,為汝破疑,令汝迷荊吾若去後,無人教汝。 ”七月八日,六祖回新州。八月三日,圓寂於家鄉新興縣的國恩寺。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禪修, 華嚴經解說,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25 thoughts on “一生成佛修證法門

  1. 信坚师兄:

    感激师兄细述一生成佛之一乘佛法,末学受益不浅,觉得应更精进地: 闻, 思,修。
    师兄所言: 随缘不受外境影响,某人如遇到不如意之事而起烦恼,是否能依此而得知其灵性指数呢? 還请师兄慈悲开導。

    谢谢。

    有缘人

    • 有緣師兄:

      多謝師兄回應。一生成佛修証法門,甚難以語言文字,簡潔解說。須用甚多一乘術語。大部份讀者,可能甚難看懂。信堅草寫此文,用意是留待有緣。因此信堅寄望不高,只要有一人受益,就非常滿足。師兄能看完此文,已是難得,能於此文受益,更是難得。信堅深受鼓舞。謝謝!

      師兄問: 隨緣不受外境影響。如遇到不如意之事而起煩惱,是否能依此而得知其靈性指數呢?

      信堅答: 師兄所問,是個相當好、相當深廣的議題,正確回覆,因人而異,很難一概而論。底下是信堅個人意見,供師兄作參考。

      一般人(80%,CL<200),遇到不如意之事,則起煩惱。煩惱是以自己不正確、狹義、誤解所遇人事物境界,與自己靈性指數的認知相悖背,而所引起。如果一味依己意而行,則永遠在煩惱中輪轉,無法脫離苦海。

      解決之道有二: 一、長期方法是修定開慧,提高靈性階層 (CL>200),脫離煩惱。二、短期方法是相信比你較高靈性者的言論或大乘及一乘經典所說,以之為準而行事,慢慢改變自己的觀念、見解。譬如 隨緣,”信堅近日修行感悟” 附錄A所說,是指導原則。依之而行,才會受益,才能脫離煩惱。

      信堅早年修行,在茫茫苦海之中,一切行事及修行,皆以一乘佛經及古代見性大德所說為主導原則,慢慢發現自己的缺點,改進累生習氣與不正確觀念。同時,也由修定開慧,慢慢對人事物有更深、更廣的認識,因此能遇事,最好的答案自然顯現,漸漸脫離煩惱苦海。

      信堅

      • 信坚师兄:

        布施,放下: 对治贪。修定治嗔恚。为何学佛多年还会起嗔恚之心呢? 是否方式不正确,还是没认清诸法实相呢? 还请师兄指教及赠言。

        有缘人

        • 有緣師兄:

          越簡單的問題,越難回答。因為所被根機越廣,甚難以一般言論,因病與藥。此地所說,僅供參考。

          佛經說,瞋心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所謂: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

          信堅對治瞋恚的方法,相當簡單:
          一、去除我執、去除傲慢與驕傲心。一切法無我,凡事以客觀的態度觀察。

          二、修定開慧,提高靈性階層。有定自然能忍。遇事能不分別、不執著、如如不動。有智慧就能信解諸法實相,對事理認識清楚。凡事善決擇。

          三、了解每個人的靈性階層不同,因此見解千差萬別。秀才遇著兵,有理講不清,跟瘋子理論是不智的,因此能包容別人不同見解。對別人的惡意中傷,是別人的無知,不理他,遠離他、忘掉他,也不必反駁。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折磨自己。有如被瘋狗咬了一口,也不須反咬它一口。

          佛經裡解說了很多瞋恚的對治方法。主要有下面六種方法:
          1. 修忍辱波羅密。以忍伏瞋恚。
          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必須要把瞋恚伏住,如石壓草,才能夠修定。(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修定的目的在於開智慧。智慧開了,就能轉煩惱為菩提,轉貪瞋痴成戒定慧。「一切法得成於忍」。

          2. 破“我執”。
          嗔心起於嫉妒、貢高我慢,起於自私自利,起於“我執”。要想斷除嗔心,首先要明白事實真相,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與自己本是一體,對眾生起嗔心就是對自己起嗔心。嫉妒、我慢,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看到別人有成就,心裡就難過,就嫉妒憎恨。別人傷害了自己,那更是會懷恨在心。要斷除嗔心,就必須破“我執”,要把“我”放下,把嫉妒、憎恨、我慢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看到別人有成就,應當視同自己的成就,應生歡喜心,應隨喜讚歎;對於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應做還債想,應明白這是一報還一報,別人是不會平白無故地來傷害我們的,這是在消我們的業障,我們應當感恩,要以德抱怨才是。

          3. 修觀幻法。
          如果我們深入觀察這嗔心,會發現我們平時都是太在乎自己的利益、面子、得失心,使得即使是芝麻點的小事,為了自己這個面子,也要和人一爭短長。就會發現它其實是我們的執我之心在做怪,我們的色身是四大假合的產物,因為放不下自我,總會認為我們的身體是實在的。雖然我們的嗔心很多是由貪引起來的。

          4. 修禪定。   
          禪定是一種穩定力、一種安定性、一種相當沉穩的清明的心境。『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
              
          5.修習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慈”就是給與一切眾生以快樂,慈心就是想要讓別人得到快樂的心。要讓人家快樂,當然不能用向他人隨便潑灑怒氣,也應該遠離仇恨。以同情心、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待,則也較容易生起慈悲心,便不會常常生氣。
            
          6. 拓寬心量
          要斷嗔心,一定要拓寬心量,量大福大,心包太虛,量週沙界,明白整個虛空法界就是自己,哪裡還會有嗔心起來呢?

          信堅

  2. 有緣師兄:

    霍金斯的言論,在信堅園地有專欄介紹。是真修實證的修行者,所應知的靈性階梯。讓我們了解現在所處的意識階層,以及如何提升的方法。

    意識階層 (consciousness levels) 1至1000,是靈修的不同階層。如六道 (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 ,四聖法界 [聲聞、緣覺、菩薩、(假)佛)]、及一真法界 (四十一位次的分證佛 及究竟佛)。很多人將它翻譯為振動頻率 (vibration frequency) 是狹義,世俗的 (物質世界的) 不正確的用語。

    信堅

  3. 信堅師兄:
    偶爾會問自己,是如何開悟的?每當外緣起心動念(動俗識時),就感覺眼前腦海中,現了一個體,似乎在警惕自己的言行,如何放在適當的位子。所以開悟的境界,尚在消我,思維平等看待所緣。並非總一時一法海印頓現的定慧等持的如來境。;比對 師兄的教導【但能信入,從始發心,文殊理,普賢行,證入佛住(明心見性)(一時頓印),歷事練心,一生成究竟佛】。目前已能慧入正信教導,從始開發真心,走到文殊理的階段。學習 師兄的論述啟發,以(體)(用)的經義來認識自己。
    如何開悟?;是從 園地文章哪句善知識開悟的說不上來;只是知道自己一直在 園地裡碰撞,直覺說,會想起(海印頓現)這句。所以應在 園地文章_【如何說明靈界實相: 】篇,所論述的靈界基本定律,開始發問的;
    文殊智是契入佛心,修入修行從此開始;此篇文章 師兄教導介紹多種正修法門,此篇反覆閱讀後,稍有體得; 1、天台六即佛所說,理即佛,即佛與眾生都是同一心體,眾生隨時可以彷彿佛(空佛即有定無慧佛)。2、達摩【破相論】,點出時空迷惑,修行方向。3、一生也可說是當下,無時定慧等持。4、比較好玩的是,(毛孔),上網搜尋求解,目前解為(當下覺照)。

    感覺 師兄總是走在前頭;所有回文砥礪之語,總是入骨三分,讓自己一次再一的開闊心性的清明。
    有緣師兄分享的【霍金斯博士的选文】,讀後心得;說明人能相互影響,態度正面積極樂觀氣順,自然容易平安健康。對於測頻器的觀測振動頻率(現象);700–1000的觀測,卻是存疑。若是正確,表示;大衛霍金斯博士二十年長期的臨床實驗中,就曾經測過開悟正覺的聖者。不然就是推得的振動頻率,實際上並沒有測量過700-1000的聖者。有可能正覺者的振動頻率是零,或是無法測出的(破表),嘻嘻;不是說無量嗎?宇宙萬有論說,佛與眾生只共有一個心體,意識層次如何測?對正修而言,意識階層是穩定檢驗標準。如果說白天可以是天使,晚上可以是魔鬼的變化,隨時心意都可走一回,那麼依舊是眾生界對淨土的嚮往而已。所以此篇文是屬於(相)的教化。
    杏州敬上

    • 杏州師兄:

      好久沒師兄信息了,是否因開悟了,到了另一個靈界,常樂我淨,法喜無量。樂而忘返?

      從師兄回覆,信堅不知,師兄是否說師兄已經開悟了? 如果是,有機會還請師兄分享,開悟所証心得、感悟。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發菩提心,求一切智,解一切法,修菩薩行,証無上道。

      關於師兄對霍金斯700–1000階層的觀測的存疑。信堅有下面幾點個人意見,在此提供師兄作參考:
      (1) 霍金斯的肌肉測試法,是用觀想某一人事物,或手心拖住古聖賢的經典著作。因此它可測試古今一切人事物。

      (2) 霍金斯宣稱,全球有二千人,花二十年功夫,測試種種人事物。信堅猜測,大都是在測試意識階層400以下的人事物,因此有很多數據,統計誤差比較小,可信度大。這方面是霍金斯對靈修者的一個大貢獻。

      (3) 但對500 以上的校準,已進入靈界,霍金斯的描述就相當簡短、定義不嚴謹、同時也可能測試的統計誤差相當大。尤其是700 以上,更是一團迷亂,跟華嚴經所說,有很多矛盾。不同書所說,互相矛盾。譬如黃檗禪師(Huang Po) 就有 850/960 的不同,小乘佛教校準在890 (如依華嚴經,應在600以下),老子校準在612,心經、法華經校準在780,摩西910,1000 是化身佛 (如釋迦牟尼、耶穌、瑣羅亞斯德)。

      (4) 信堅猜測,這可能是500以上的階層,超出肌肉測試的適用範圍。肌肉測試可能只能用在可以 心意識 (八識) 的感知 的範圍。超出心意識,進入四聖法界 (500以上) 及 一真法界(600以上),則非肌肉測試可以感知,同時,可能測試的數據少,因此統計誤差相當大。

      (5) 到底 600 或 700 是明心見性的起點呢? 就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一書的描述,信堅認為應是在600. 這也可從老子被校準在此書上被校準為 612 看出。至於有人說是 700,信堅不知其出處 可能是寫文章的作者的誤解。

      (6) 就以上原因,信堅園地對霍金斯言論,只翻譯到540階層而已。從500 以上階層,讀者應看了義佛經或一乘佛經。

      信堅

      • 信堅師兄:
        沒那麼厲害啦;況且樂而忘返是陰魔境。所謂的開悟;只是感到與佛心有相應而已,知解是否合佛,尚須戰戰競競學習印證,再來的行願,才能如法。如果身邊親近的人,也都有感覺自己不在舊時行履處,那才算略有修成。不然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所以;報告 師兄,目前無貨供應,但會朝向能分享所悟證之路邁進,畢竟杏州是一有時間就專心在(信堅園地)學佛的。往後若無所證,只是杏州未傾精進之故。
        對於700-1000的存疑,就在於 師兄曾經提過,初級班意識階層者,未能解高級意識習題之問題。感恩 師兄再一次的解說。等一下要好好欣賞契悟 三貴師兄那首詩,看能不能有心得與他來個迴互。哈哈;
        杏州敬上

        • 杏州師兄:

          師兄花很多時間精力在信解如來真實義上,精神可嘉。

          真信解是建立在 “文殊智” 上。要以智慧為前導,才能有真信、真解。才會有悟處。智慧不是從聽聞解經而得, 而是由提高靈性階層,斷分別、執著、妄想,修定開慧而得的。也就是說, 以分別、執著、妄想心聽聞經典,沒有定慧,不能有真信解 (不能大開圓解)。

          信堅

  4. 信堅老師您好:在因縁上無意中看到這裡,我是一個想要爬山的人,不知道您可不可以給我一份地圖,我好回去我所熟悉的生活,不好意思!.

    祝安好

    • 福頤師姐:

      歡迎師姐,有緣參觀,信堅園地。爬山是個很好的健身運動,可以返老還童。不知師姐想爬那座山?

      師姐所問,上山地圖,範圍包括,相當廣泛。地球上有無量無邊的山,不知師姐想爬那一座山。上不同的山,要用不同的地圖。修行也有不同的山,六道、四聖、一真法界,因此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師姐在 “一生成佛修證法門”一文張貼評論,信堅猜想,師姐是想爬 妙高山 (須彌山),問 “如何明心見性 (入十住位) 的地圖”。

      俗語說: 欲知上山路,須問下山人。不曾到過的山,要問當地剛從山頂下來的人。普通人對修行法門,一無所知。修行如爬山,想到達山頂,須先問過來人或看地圖。明智的修行者,在上山之前,先了解上山的整條路徑及途中的指標,才能時時知道自己身處何處,如何再向前進。只要時時走在上山的路上,方向對準山頂,總有抵達的一天。

      即使問過來人或看地圖,也要小心。該問的 過來人是明心見性的佛菩薩。該用的地圖是明心見性的佛菩薩所說的一乘經典,成佛之道。不能隨便問路人或看經書,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信堅依個人修行經驗,可提供師姐兩份 “成佛之道” 的地圖。一是依霍金斯的教導,二是依一乘經典 (華嚴經、楞嚴經、圓覺經) 的教導。

      一、依霍金斯的教導
      讀霍金斯言論的好處,是他以現代科學語文,解說一乘佛法,對想正確修行,不熟悉佛經的初學者,是最好的起點。(不必被佛經典故、術語、專有名詞、無量不同階層的佛經搞得頭昏腦脹,如念天書)。他以現代科技語文,解說整條上山之路。 意識階層從1 至 1000 的修証法門。

      信堅在此園地之所以特別詳細介紹 Power vs Force, 及Transcending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是因為其中包含了正確修行的整條路徑,及見性前 (level 600 以下)的心路歷程及境界,讓大部份讀者了知自己現在所處的意識階層,及應如何提升自己的意識階層。這些知識,只是修一乘佛法的導論。真正要修行見性,入不二法門 (non-duality),還須靠禪經及一乘佛經。

      Power vs Force
      正確認知 宇宙萬法 真實本相 的基本觀念、方法、及原理

      Transcending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 –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節譯 第一集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選譯 第二集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翻譯 第三集

      二、依一乘經典 (華嚴經、楞嚴經、圓覺經) 的教導
      華嚴經是講從十信位,歷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至究竟成佛的修証法門。相當於霍金斯意識階層 500以上,以至於無限大 (infinite). [信堅註: 菩提道次廣論所講的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相當於霍金斯意識階層 1 至 500].

      信堅

      • 信堅師兄、福頤師姐好:

        不好意思,進來一起分享個人小小「登山」生活經驗,但和您們討論的不是緊密關連,只是感想而已:

        一、因為喜歡清淨,又買不起市區房子,二十年前我買房住在偏遠的山邊,不計交通不便;但因忙於工作和小孩,無暇上山。雖住山邊,心不清淨。小孩大了,假日我開始漫步山下溪邊。因從小被蛇嚇到不敢接近草叢,幾次好奇探了幾步山徑,都快步原路回來。每每望著俊秀的重山……。

        二、正確地圖很重要:後來從網路查蛇的習性、印了一份登山地圖,備了水,炎炎夏日正午獨自探路去。誰知地圖名稱混淆,路口標示又不清,問了路,上了山,一路雜草、無標示,水喝完,差點渴死,到了山頂,景很美,拍完照上傳臉書(網路常連不上),電池耗盡,心想,這也許是我的人生終點,用美景與朋友道再見。

        三、有時地圖不詳盡、涵蓋範圍太小、太舊,甚至不正確。自從幾次迷路後,每次去探新山徑,我都會印好幾種版本的地圖,儘量包括宏觀的圖、局部詳細圖,也會問來路人。

        四、來路人有登上山頂下山的、有半途而廢的、有不同目標的。有一次,我看到有一中年男子裝備齊全,快步如飛,我緊追在後,而且邊回頭拍照(以免迷途時用),誰知跑著跟了半小時,他突然停下來回頭問我:「妳知道XX瀑步往哪兒走嗎?」??哈哈!我環顧四周,提出判斷,二人意見不同,自此分道揚鑣,自求生路。

        五、我也曾問山腰住家上山路。幾次,住家老翁和老太太都會勸我回頭。途中也遇過曾爬過的,他們會指路。但路還是得自己走,繩得自己攀。

        六、印象最深的是:天快黑,在下筆架連峰陡坡途中,見一婦女坐在地上,一腳一腳哭著挪著,他先生拖著他(事實上那種路自己都很難下山),寸步難移,夫妻情深,但愛莫能助。我要給她雨傘當枴仗,她哭著說,她連站都站不起來……。我只能勸她休息、喝喝水、揉揉腿。……天黑了,下了山,想到他們還在山上,心很難過。

        是的,登山需要正確、宏觀的地圖,需要識路的下山人指路,但自己平時培養體力,爬山時要攜帶保命的裝備和資糧,有突發狀況時,定下心來,應會審時度勢找到出路。

        最後,也是我這幾年登小山最大的心得:
        從家出發,登山自覽,循路返家。從一點出發,回到原點,歸於O。O是回到原來的點,O擁有無限可能。

        • 顏顏師姐:

          多謝送來師姐多彩多姿的 “登山經驗”。登山是個很好的運動,如能一星期走上二、三十公里,就可強身健體。幾年前,信堅也曾星期日到洛城北邊的 安琪拉國家森林(Angeles National Forest) (離家約六十公里) 爬山,來回約三十公里,六個多鐘頭。不過此地的登山,都有整理得很好的登山小徑,只要拿著柺杖,一步一步往上走就行。路邊的風景也很美麗。當時同行裡,有一位七十多歲的少壯老人,健步如飛,聽說他以前身體不好,爬山之後,改變了體能。

          修行本身,是一條崎嶇陌生的險路。古德說: 欲知上山路,須問下山人。

          很多人都怕蛇,這都是心理作用。十年前被蛇咬,如今看到一條繩子也怕, “杯弓蛇影”。

          信堅登山,有一絕竅,就是精神專注,收腹提肛,腹部呼吸,走起來就像在拉風箱,越走越有精神,丹田之氣越漲,氣漲神明。師姐下次爬山或散步,可以試試此瑜珈走法。

          網路有一篇,盧法心師兄寫的 “修行與登山—出世入世一如” 的好文章,師姐有機會也可看看。

          最後,師姐的總結: “從家出發,登山自覽,循路返家。從一點出發,回到原點,歸於O。O是回到原來的點,O擁有無限可能”。這句話,是易經名言,叫「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去而復返,就像繞圈子一樣,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沒有止息,這就是 “輪迴”。成佛就是要跳出這個輪迴圈子。我們跳不出這個輪迴的圈子,是因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ps: 文歸正傳。修行一乘佛法有四經一論: 華嚴經、圓覺經、楞嚴經、法華經及大乘起信論。信堅近日,回頭重看 “圓覺經”,好經不厭千遍念,越念越深入,解悟越多。圓覺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經典。經裡隨眾生根機,說了十二種一生修行成佛的法門,比信堅此文所說,精闢深入多了。師姐有時間,可以翻翻看。

          同時,孔老夫子也是見性聖人。”大學” 就是教導一生成佛,見性法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明明德」就是指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止的功夫達到了之後才會有定,定下來之後才能夠真正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經過思惟才能達到智慧的成就,才能夠明明德而明心見性。

          信堅

  5. 信堅老師您好:

    非常感謝您的回覆,您的隻字片語對我來說感覺非常貼切,不知……
    尚有幾個問題,

    一是,如何精準的確實判斷自己所處的階層?

    二是,從圓解到圓修到圓行到圓證,有沒有詳細的步驟㳄第和方法到明心見性,循序漸進的依實際上的修錬所面臨的種種,資訊可提供給我或在其他任何上可以幫助到的?

    三是,凡夫俗子之身,有心鍊就,但仍不敵無常,業力的摧殘,何以一生成就,如何能真正的幫助到芸芸眾生?

    祝順心

    • 福頤師姐:

      多謝回函提問,所問都是相當深廣的問題。信堅先在此簡短回答,引發師姐較明確的問題。

      問一: “如何精準的確實判斷自己所處的階層?”

      答一: 依信堅個人見解,有三種方法,可大略判斷一個人所處的靈性階層: 一是依霍金斯肌肉測試法,二是依霍金斯書中對各意識階層的描述,三是請明師判斷。

      一個人的靈性階層,依累世因緣,及今生修行,加上心境,隨時在變。尤其在400 以下,隨著心境變化,隨時會有幾個不同意識階層出現。霍金斯所說的意識階層,是取 “平均值”。因此沒有所謂 “精準”,只能說在某一幅度、範圍。

      問二: 從圓解到圓修到圓行到圓證,有沒有詳細的步驟㳄第和方法到明心見性,循序漸進的依實際上的修錬所面臨的種種,資訊可提供給我或在其他任何上可以幫助到的?

      答二: 修行就如看地圖。要了解世界,要看世界地圖。要了解中國,要看中國及其周邊國家的較詳細地圖。要了解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的路線,則要看區域公路地圖。一直放大,就可快速抵達,不會迷路。

      上函所說,是講修行的整個大地圖。主要是了解修整體及自己所處階層。要真修行,則須就自己所處階層,詳細的步驟㳄第和方法。

      眾生根機,千差萬別,因此修行法門,有八萬四千。門門只要能圓解到圓修到圓行,就能圓證。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條條大路通羅馬。因此法無定法,隨眾生根機而定。修行從1至500意識階層,隨眾生根機,有無量法門。到了500 階層,就入初信位。

      初信位是見煩惱斷了,可是見煩惱的習氣在。見煩惱的習氣斷掉了,他就是二信位的菩薩。八十八品思惑要從二信至六信位,六個位次,才能逐漸斷乾淨。因此,初信到六信位,還在這個世間,沒有出六道輪迴。

      見思煩惱斷乾淨之後,就出了六道,入了四聖法界。七信位 (相當於阿羅漢) 還有思惑習氣。思惑習氣斷盡。就是八信位 (相當於緣覺),見思習氣都沒有,都斷盡,但是他有分別。分別斷盡,就是九信位 (相當於藏教菩薩),可是菩薩仍有分別習氣。分別的習氣統統斷盡,就是十信位 (相當於藏教佛)。未出十法界。

      藏教佛雖然是分別執著習氣統統都斷盡,他有起心動念,無明。妄想斷了,不起心不動念,無始無明習氣破一品,就超越十法界,明心見性,證入初住菩薩的果位。初住以上,都是法身菩薩,都是分證真佛。

      問三: 凡夫俗子之身,有心鍊就,但仍不敵無常,業力的摧殘,何以一生成就,如何能真正的幫助到芸芸眾生?

      答三: 千經萬論,佛菩薩的教導,修行不離戒定慧。展開來就是六波羅蜜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由定開慧,有(般若) 智慧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就能一生成就。以此,信堅園地有不少文章,解說此理及如何修定開慧。

      信堅

  6. 信堅老師您好:
    非常感謝您的回覆 !
    感謝諸佛菩薩加持!有些問題,一是, 如果今天是在400-500 之間,的修行法門是?詳細的步驟和方法?,或是500-599,應是如何?
    二是,不是直線的關係,仍然有些偏好,例如自己以前的工作屬性是感官知覺方面的,對於流行時尚,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當然,這是過去,只是覺得還有一些習氣存在,自然而然的吸引我的注意而已,而老師您所說的我可以了解到600 以上,完全契合!當然這是我的自以為是!不過在來來往往、動靜、不稳定的過程中,應如何著手? 的由定生慧?

    • 福頤師姐:

      師姐似乎悟性極高,所問都是很好的問題,對信堅的回應,也能深入了解,真難得。這次的問題,較難回答。因為上了400之後,已稍開智慧,對事物漸能清楚明瞭,主要的修行科目是修清淨心。信解大乘及一乘佛法,諸法實相。其目是漸除妄想、分別、執著。

      信堅是修行是依華嚴法門,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因此很難分別出仔細步驟和方法。大略可說,400-500修小乘的四聖諦、八正道、三法印,500-600修大乘六波羅蜜。華嚴經的十信品 (第七至第十二品),是講說十信位的信解行德,十信心滿,發菩提心,就明心見性,入初住位。[可參看淨空法師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解,第981卷 (4/1/2003) 至 第1874卷 (11/17/2007)]。 

      指導經書有菩提道次廣論的上士道、金剛經、圓覺經、楞嚴經、起信論、六祖壇經、及維摩詰經、法華經。

      師姐現在最主要的修行功課是 (1)了解修行的整個大地圖, (2)了解現在所處的階層, (3)了解短期內應如何提升靈性。其他較長期的詳細目標與方法,暫時不要想仔細了解,到時自然知道。只要記住,不要原地打轉,遲疑不決。只要向前一步,路自然會顯現出來。學生準備好了,明師自然顯現。佛菩薩成熟有緣不失時。

      信堅

  7. 信堅老師您好:

    感謝諸佛菩薩加持眷念,在眾多實修法門之中,對治消除無明,妄想,分別,執著中,以老師您的實修經驗,可否略微論説一下!?還有在短期中提昇靈性,可不可以大膽的請求信堅老師以您的實修經驗來論述?

    另外尚有2個問題,一是,年紀的增長,伴隨著無常,和業因果自己的父母長輩也一一的離去,接著而來的是同輩,也有些晚輩!面對死亡的課題,之前並不懼怕,可是用自己所學的,不斷的面對,處理,在長時間下來,越覺得自己的無力,渺小和愚蠢,小看了一些事理,也越顯自己的能力不足!在這方面,不知信堅老師可有實修經驗分享,(自己和面對其他)…………….

    二是,對於魔障 ,鬼道,妖精,其他,…..在信堅老師的實修中,是如何面對?在對治煩惱斷盡的過程中,信堅老師您的,心法是?

    • 福頤師姐:

      一、關於第一個問題: 信堅修行感悟、心得

      多謝師姐問起信堅修道因緣。修行隨各人根機、時機、遇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成就,此地所說,僅供參考。信堅沒明師指點,自學、自修、自証。却是因緣巧合,時機成熟,一切事配合得恰到好處,因此能直升直進,冥冥之中,似有佛菩薩加持、保佑。

      信堅到晚年,退休之後才開始修行 (只要修行得法,永遠不會太晚)。可謂積一生讀書、學習、實際工作經驗 (設計、製造、放射、運作人造衛星),能抉擇該行及所行之路,努力精進,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因而 “結果自然成”。時也、命也,運也,非信堅之能也。

      綜觀近十多年來的修行,有四大里程碑:
      1.1 練瑜珈、導引、太極拳、氣功為基礎。所謂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快樂的心情,才會想修靈性。 古德所謂 修 “身心靈” 築基。這方面一直持續修習,至今有十幾年了。

      1.2 修習禪定。這有兩種方法: 一是在家禪坐,聽高靈性音樂、念咒語。二是每天下午吃過午飯後,到附近植物園經行及躺在坐椅小睡片刻。這方面先是持續了整整一年。之後,行住坐臥,皆是修禪定。

      1.3 花一整年專看華嚴經 (淨空法師講義)。了解諸法實相及修行成佛的整體步驟,如何信解行証的仔細修法,及各階段所証境界。

      1.4 經過前面三個里程碑之後,忽然覺得智慧開了。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一法通,一切法通。拿起其他佛經,都能快速深入明了,看老莊、四書五經,都能與一真法界實相融合、溝通。

      至此,有點像是解悟階段,再繼續前進的功課是願、行、証。一乘佛經不是純理論,只要依教奉行,就可實證其中所說的境界。有了小証,就能增加信心,繼續前進。

      二、第二問題: 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

      這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的問題,也是信堅開始修行的原動力。信堅年近六十時,有一天,坐在電視前發呆,想想這一生,每天一早去上班,回家後看電視,睡覺。日復 一日,好像是在 “賣命”,將自己的時間、生命,換取金錢過日子。然後,無常到來,化成一堆白骨,也不知身後事如何,難道人生就是這樣無意義嗎? 因此就 “怕死”。就逼自己去看書找答案。總之,新世紀的書,人道 (四書五經)、天道的書 (老莊),都解決不了這問題,唯有一乘佛經講得最詳細、最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幻。肉體生命,只是幻象。靈性不滅。修行可以出六道,出十法界,見性後,此命不由天,可以自主、自在。

      三、 第三個問題,如何面對魔障 ,鬼道,妖精…?
      這是個較簡單的問題。一切法由心想生。世上沒有所謂魔障 ,鬼道,妖精… 凡所有相,皆是虛幻。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謂: “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疑心生暗鬼”。不相信它們存在,就不生妄想,就不害怕它們。

  8. 可否請教一下,因為末學才剛接觸佛學不久,有幾個問題請教。對於初學者來說,會不會剛開始可以先從菩提道次第廣論開始,因為感覺廣論好像是一本整理好的參考書(不確定這比喻是否不妥),把所有很多經上的精華濃縮成一本書,然後還指引一條路線,還是說其實可以直接從其他法師所講解的華嚴經等等之類的開始?然後還想請教的是,真的有可能在有工作的情況下修行佛法嗎?會不會雖然可以邊工作邊修行,但最好還是整天一心一意的修行更好?還想請問,在修行佈施的時候,師兄的做法是?可否分享經驗?以及修行禪定會推薦哪本書或是佛經呢?禪定可以自己看書自學嗎?看一些書上面都說要找明師的樣子?現在末學的情況就只是平常捐贈一些錢給窮困的學生(但其實真的不多),然後吃素,盡量讓自己不要生起煩惱(但目前有工作很難不會有工作上人際關係的問題或衝突),然後晚上有一點時間走馬看花看一些聖嚴法師的著作、西方靈修類的書籍、廣論、莊子還有一些法師講解佛經的網路文章,對於這樣的末學,師兄會有任何怎樣的建議嗎?

    • Robert 師兄:

      師兄所問,都是相當好,相當重要的問題。佛法八萬四千,因病施藥,因才施教。因此答案,隨人而異,要看那種法門,適合你的天性。底下只是信堅個人意見,供師兄作參考。一切還靠師兄自己,智慧決擇。

      “菩提道次第廣論” 是宗喀巴大師所著,我八年前也在台中書店買了一套七冊的日常法師講述。台灣有各地都有 “菩提道次第廣論” 研修班。所講的是相當行式化的佛教教導,由幼稚園一直教到高中 (大乘入門),理論多於實修實證,也很少提到諸法實相。這跟信堅的理念不同,信堅認為,人人都有佛性,都可成佛。因此修習佛法,應以証悟佛性,提高智慧為主,可以跳級,也可由上而下。

      真正了解佛法後,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活動都是修行。行著坐臥都是禪。工作也是修行。因此最主要的是對什麼是佛法,甚麼是修行,及修行的層次有正確的了解。否則是盲修瞎練,自己以為在修行,卻如蒸沙作飯,雖經億萬劫,仍在原地打轉,瞎忙。這是為什麼初學者要有 “明師” 指導。

      佈施的目的,是拓寬心量,增長慈悲心。因此佈施時,應該三輪體空 (無施者、被施者、與所施之物之分別心)。佈施是天道。我們所擁有、所用,都是”自性” 的創造、賜與,我們只取用,保有,而很少回歸給 “自性”。

      至於吃素,信堅的見解跟宗教戒律不同。一般人都自豪的說,我吃素,我修行,我執太重了,也都是在強迫自己吃素。修行應以無所得心修行。只要盡心盡力、真心誠意,活在當下,就是修行,結果自然成。信堅修行,從沒有想過吃素的念頭,但修行至一階段後,忽然有一天,大吐大瀉,將體內的暈腥吐盡,兩天不吃飯,自此以後,自然吃素 (怕腥味),不因某種宗教戒律。

      關於禪修入門,最好、最容易修法是依 “禪者的初心” 一書所說修禪。信堅以此因緣,將張貼此書的中英對照精華節錄,供有緣作參考。師兄可試試看,是否適合師兄個性。只要向前踏出一步,路自然會走出來。

      歸根就底,修行在各人。修行是自修自証,即使是佛菩薩,也只能加持。

      信堅

  9. 信堅師兄好:

    今天意外在YouTube看到影片 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1:What is Space ,心裡很是歡喜。一查,原來2012年就首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Brian Greene 在2004年出了此書。4集系列影片由Nova拍成:

    goo.gl/crtgGb
    超乎想像的宇宙 1:無限空間 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1:What is Space
    超乎想像的宇宙 2:時間假象 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2:The Illusion of Time
    超乎想像的宇宙 3:量子躍遷 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3:Quantum Leap
    超乎想像的宇宙 4:多重宇宙 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4:Universe or Multiverse

    顏很土,現在才知道有這些影片(目前只先看第1集),更土的是,外行人看科普影片,只能看熱鬧。可否請您略為介紹?另外,這系列影片的論點,有哪些地方和佛法一樣?
    謝謝!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Brian Greene 是一位相當好的 youtube 科普演說家,所講的深入淺出,所附圖像,都是很好的 “一圖千文” 解說。 所說的都是信堅本行,也是至今仍在 與之 “保持聯絡” 的天文物理與宇宙起源理論。信堅園地 “趣味科學” 裡有不少介紹,包括師姐來函所引用的四個講題。我的老同學 “李傑信博士” 也出了不少有關這類議題的科普書。

      信堅園地所介紹的偏重於跟增長智慧有關的文章 (不是科幻)。最近最熱門的宇宙大議題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所預測的 LIGO “引力波” 測量,可能今年十月會拿諾貝爾獎。師姐可看下面短片,得知大概,但詳細科普的理論解說,要等李博士年底,即將由台大出版的新書。(裡面有信堅的推薦序)。

      Brian Greene Explains The Discovery Of Gravitational Waves (LIGO 的最新發現,直接測到引力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06_jRK939I

      ps:
      1.師姐可能唸錯行,如果唸物理,可能是早拿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了。(一個人一生的成就,總在遇緣不同)。

      2. 今天是七巧節,牛郎織女,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在愛河橋上,兩情依依。讀者可重新觀賞此園地的妙文: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

      信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