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七) 第21參至第30參

前言:
今天是聖誕節,信堅謹以此文,送上十迴向菩薩同體大悲,慈心濟世的祝福。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感嘆今之網路,講說善財五十三參的法師多如牛毛,但雖有言說,都無實義,都是戲論。都是講俗間故事,與了知諸法實相,真修實証,了不相關。因此信堅解說五十三參真義的意願,欲罷不能。現今繼續努力,依澄觀國師華嚴疏鈔、李長者合論,加上信堅多年來所作華嚴各品要義筆記,綜合整理,以供有緣,進修華嚴之資助,同登彼岸。

善財五十三參,每一參的經文相當長,初學者望而止步,更不必言,試圖深入了解,從中學習。信堅幾年來,一直想深入了解,但也只能停留在依文解義境界,不能體悟其中所含 “教理行果”。近日,因緣成熟。一個月來,鍥而不捨,費時多日,終於成文。信堅先將每參的經文,加以逐句分段解說,再附上整體概論,如此一來,再難解說的經文,也都可迎刃而解。
san3
依此方法,可處理世上一切日常、工作難題,就會發覺,世上無難事。只要找對了方法,先了解整體概念,然後在分段處理,再難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咫尺,合抱之木,始於毫末。積土成山,積沙成塔,只要有恆心、毅力、精進,無事不辦。信堅一生,依此行事,工作順遂,進度神速。有機會大家不妨試試此法。

善財五十三參的前三十參,是參華嚴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之三賢位善知識。至此已是進入甚深佛地。往下是十聖位,即是十位十地,十一位等覺善知識的境界,可能不是此園地所能解說。讀者如有興趣更上一層樓,可自己嘗試閱讀澄觀華嚴疏卷及李長者合論。

十迴向品導言:
迴向是 “迴前解行,以向真證,廣益自他,令行彌綸,無不周故”。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迴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迴向的真正目的是拓開心量,破除我執,所有一切果報,都希望利益一切眾生。迴向的原理,就是無盡燈,以一燈點燃百千盞燈,不但原來燈光未曾減弱,反而和其它燈光,光光相照,互融互攝。

十住、十行,是智慧成就,是利己;十迴向是慈悲心成就,是利他;以智導悲,慈悲中有智慧,智慧中有慈悲,悲智雙運,自他不二。因此迴向,是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迴向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迴向是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迴向是「無缘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體现。是入不二法門的捷徑。

華嚴經十迴向法門,即第五會佛在兜率天所說。有三品: 昇兜率天品、兜率偈讚品、十迴向品。兜率。此云知足。此天不離欲界,而於欲境無所染著,故名知足。此天居欲界五天之中,於此說十迴向者,表迴真向俗,迴智向悲。雖涉塵勞,無所染著,常處中道,無所遍滯也。

十迴向之行,謂迴向三處,而無障礙︰大悲普覆,故迴向眾生,大智上求,故迴向菩提,入理雙寂,故迴向實際。三無前後,大願普周。華嚴經云: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迴向,三世諸佛,咸共演說。何等為十:

一者、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大悲廣濟,大智無著也。

二者、不壞迴向。於三寶等,得不壞信也。

三者、等一切諸佛迴向。學三世佛,所修迴向也。

四者、至一切處迴向。悲願事行,稱周法界也。

五者、無盡功德藏迴向。緣無盡境,成無盡功,得無盡果也。

六者、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善行常隨堅固平等法性,則一切善根悉堅固也。

七者、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以平等心,隨物饒益也。

八者、真如相迴向。體真行慈,無有作相也。

九者、無縛無著解脫迴向。不於見著,不為相縛,作用自在也。

十者、入法界無量迴向。稱性起用, 超過諸量也。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菩薩的精神。在「十迴向」法門當中,菩薩是將自己所修的善根、福德迴向給予有情眾生,而無所執著。迴向實際、迴向真如,也就是迴真向俗、迴智向悲,以大悲心廣大地自利與利他。「菩提心燈,大悲為油;大願為柱,光照法界。」

一、 第二十一參: 鬻香長者  

廣大國鬻香長者。主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寄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大悲增上,救護眾生,大智不著,離眾生相。悲智無住,以立此名。以檀波羅蜜為主,餘九波羅蜜為伴。

以將十住初心所得諸佛智慧,十行之中出世之行門,處俗利生,故名迴向。是故此位表法善知識,即以鬻香長者,名號青蓮華表之,用表此位之行。救護眾生,如處淤泥,離眾生相,如泥不染,即蓮華義。優缽羅華水生中上,救護是入生死中尊。故特云青。

鬻香長者,能辨諸香,和合諸香,賣鬻與人。言鬻香者,香質雖小,發氣彌布。善根雖微,迴向普周。明此十迴向法門,如合和香法。以將諸眾香,合成為一丸,互相資益,以成遍熏。十迴向者,亦復如是,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合和大慈、大 悲、諸波羅蜜、四攝、四無量、涅槃、生死,諸塵勞門,共成一箇法界之真香。皆從大願為首,是故此位名為迴向。

爾時善財童子。因善知識教 … 唯願證得,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諸佛法藏 … 漸次遊行。至廣博國。普遍尋求,鬻香長者 … 欲除滅一切所有障礙。欲遊行一切十方世界。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而能出生一切種智。長者告言 … 我善別知一切諸香。知世諸香以表法香,謂以戒定慧慈悲等香,熏修生善,滅惡習氣故。【亦知調合】者,融通行也。以金剛杵碎之,實相般若波羅蜜調和,令純雜無礙,悲智圓融,成迴向故。

言善別一切諸香者。謂知世香。以表法香。三學四等十度萬行。總名為香。皆能熏修,生善習氣,亦能變滅惡習氣故。【鬻香】者︰香質雖小,發氣彌布。善根雖微,迴向普周。

國土名廣大者:廣興大願,起行無邊,普接一切群品故。此願是萬行之風,令行無邊故。又願是智風,令一切想念,成大智神通自在用故。願是開敷一切三昧定風,引發滯染淨眾生令無所依,得無依智,寂用自在,遍一切眾生故。十迴向之首, 以和合香長者而表迴向和融智悲萬行涅槃生死。

至廣大國者:以願啟智,興無盡行,接引眾生。乃至如十方世界微塵剎中,一一塵內有無盡佛法及身行接引眾生。一切十方國剎塵中悉皆如是。如帝網重重無盡。以願行廣大故,國名「廣大」。

【我善別知一切諸香。】有二義:一、實知世間諸香,即知一切香。二、以香表法。人間有五種香。羅剎中一種香。天中有四種香。總共有十種香。以將如上諸香表十迴向。為明香性無依,能發眾善,滅一切惡。明大願無依,能興無量善根故。起無量大智之雲。雨無量白淨法雨。行無量大慈悲行。化無量眾生,令得滅苦。發無上意。若無大願,不能發起菩提心。設修解脫悉皆二乘。

【此山出白旃檀香名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明治地住,以起大願力及迴向力,以十善法身無性之理,以成戒體。用塗其身,迴向入生死火坑貪愛火不能燒害。

所謂一切香。一切燒香 … 又善了知治諸病香… 一切菩薩差別香。一切菩薩地位香 … 如是一切。我皆了知。人間有香。名曰龍藏 … 眾生嗅者七日七夜。歡喜充滿。身心快樂。惑熱清涼 … 志意清淨。我知是已。如應說法。令其決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根本。本為菩提心故。若就菩提心。顯十義者。菩提心香以為根本。一似如來藏而為體相。二因善惡相攻而生。故經云。善惡互相攻。猶如二象鬥等。三若一發心。必興慈雲。四注法雨。五心所及者令歸真淨。六得法喜樂。七離惑業病。滅除八苦。八展轉興慈。入同體境。九志願純淨。威德尊高。業用一種。亦通前七。餘之九香。略不具此。

善男子。 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阬。火不能燒 … 妙變化天有香。名奪意性。若燒一丸。於七日中。普雨一切不可思議諸莊嚴具。

略列九香。摩羅耶山。即楞伽城山。故涅槃云。此身不如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就用約表。即是忍香。瞋火不燒故。三即進香。魔軍退散故。次五隨行可以意得。九稱法界香。言信度嚩囉。即是河名。或譯云河水。十即亡能所香。 

善男子。我唯知此調和香法 … 闡其所有無過失智。辨其離染三業行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樓閣。彼有船師。名婆施羅。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長者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一心戀慕。辭退而去。

【船師婆施羅】此云自在。明於生死海而得自在。此為十迴向中,以能入生死海行大慈悲,以為戒體。十住中,以觀生死海十二緣生,以為性自清淨本唯佛智故,以為戒體。十行之中,明工巧法、相法、算法、世間 技藝,饒益眾生,以為戒體。此十迴向,以真入俗,處生死海,主導眾生,成慈悲行,以為戒體。如是三位修戒,各有同異昇進法則。「船師」者:師以大慈悲為戒體。常住處生死海,往來度眾生故。如歎德中具明大意:云具足成就無著戒。如船師度人,不住此岸,不住彼岸。

第二十二參: 婆施羅船師

婆施羅船師,寄不壞迴向,得不壞信。婆施羅。昔云自在。謂於佛法海已善通達。於生死海能善運度。於一切法,深信不退。故名自在。以戒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以處俗大悲為戒體。

不壞迴向: 此菩薩摩訶薩於去來今諸如來所,得不壞信。悉能承事一切佛故。於諸菩薩乃至初發一念之心求一切智,得不壞信。誓修一 切菩薩善根無疲厭故。於一切佛法得不壞信。發生志樂故。於一切佛教得不壞信。守護住持故。於一切眾生得不壞信。慈眼等觀善根迴向普利益故。於一切白淨法得 不壞信。普集無邊諸善根故。於一切菩薩迴向道得不壞信。滿足殊勝諸欲解故。於一切菩薩法師得不壞信。於諸菩薩起佛想故。於一切佛自在神通得不壞信。深信諸 佛難思議故。於一切菩薩善巧方便行得不壞信,攝取種種無量無數行境界故。

不壞迴向︰雖隨生死海,不壞法身。雖隨分別,而不壞無作。雖隨諸見,而不壞法眼。雖隨諸行,而不壞菩提心。雖教化成熟眾生皆至佛 果,不壞身心無依住門。雖隨一切眾生知根同事,而不壞戒體恆自白淨。是故名為不壞迴向。此是不壞迴向之大體也。智不壞、生死不壞、大願不壞、大悲不壞,皆如實故。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向樓閣城。隨順思惟。觀察道路 …

念前趣後。即依前觀道。於迴向道得不壞故。平等觀察,隨順修學。不見一法是佛法者。不見一法非佛法者。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不見業惑以為所斷。不見智慧以為能斷。非有煩惱。非離煩惱。不見生死而為雜亂。不見涅槃以為寂靜。無小無大。無高無卑為真高等。一一皆以無所得心。而為方便。微細觀察。

【城名樓閣】此近南海下濕。人多以作樓閣而居。亦約差別智,以十迴向中和融萬法,總別同異重重,以立城名。

漸次而行。作如是念 …善知識者。難見難遇。於善知識。如是思惟。勤求作意。

趣求後友。起殊勝念。言道因者。以菩薩道因人得故。即於菩薩法師得不壞信。

漸次前行。到彼城已。見彼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百千商人,大眾圍遶。說大海法。方便開示佛功德海。即前往詣。頂禮其足… 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見在海岸者: 若佛法海。即以生死而為此岸。不捨生死,令物入故。又菩提心而為此岸,住菩提心方能得故。若生死海,以大慈悲而為此岸。由住慈悲能入生死。亦令眾生離生死因越苦海故。

見其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 此有二義。一、實有此行。以主導入海商人即採寶者,為海險難,非聖智不知。二、表法。以自得真門出纏離苦。以其願行成大悲海,常臨生死海岸引接眾生。百千商人: 表戒波羅蜜中萬行圓滿。無量大眾:表行遍周滿一切諸行。

船師告言 … 今復能問生大智因。斷除一切生死苦因。往一切智大寶洲因…。速能趣入一切諸佛甚深智海清淨道因。稱讚授法。讚其發心。又能問法。即領前心。念十種勝因。

善男子。我在海岸樓閣大城。淨修菩薩大悲幢行。授法。

明此迴向位中,以大悲為戒體。視一切生死之海,令得一切大智之海,居生死海而得自在。又表戒體如海性淨,不宿死屍。明法身本淨,不宿煩惱染淨死屍也。

善男子。我普觀察閻浮提內。貧窮眾生為饒益故。修種種行。隨其所願。悉令滿足。先以世間珍寶飲食。充足其意。復施法財。令其歡喜。令修福行。令生智道。令增善根力。令發菩提心。令淨菩提願。令堅大悲力。令修能滅生死道。令起不捨生死行。令攝眾生海。令修功德海。令照諸法海。令見諸佛海。令入種智海。善男子。我住於此。如是思惟。如是作意。如是勤求。如是利益。如是安樂一切眾生。

辨其業用。於中亦二。先明於陸行化令知有海。

善男子。我知海中一切寶洲。一切寶處 … 一切寶境界。一切寶光明。我又能知一切龍宮。一切夜叉宮。一切羅剎宮。一切部多宮。如是一切差別住處。皆善迴避。免其諸難。約生死海釋。文中略舉,知五種事︰第一、知寶︰寶即是智故。不入生死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於中有十二句︰一、生死海中湛寂不動,謂之寶洲。二、空不空如來藏為寶處。三、恆沙功德皆寶類。四、佛性為寶種。此上皆約本有。以淨戒頭陀等為能淨。以緣起智為能鑽。以發一切智心為出因。聽聞為能作。後四為寶用。謂三乘等器,智慧有殊。照理斷惑,所用各別。所緣境界,萬品階差。破愚顯明,各各不等。

【我知一切龍】下,即生死中瞋貪癡之三毒。

【亦知其船】者: 即知萬行不同。有方便為堅。無方便為脆。曾修為滑。不曾則澁。

【水之大小】者︰謂生死有邊與無邊。

【風之逆順】者︰八風四順四逆。又謂修行有住與無住故。

我知此海中一切寶洲者,明達一切智洲。一切寶處者: 善別賢能諸根利鈍。

一切寶類者: 善知同行類別行類。「一切寶種」者: 善知大小乘差別種。

我知一切寶器者: 知眾生大小根器,堪與何法而成熟之。

一切寶用者: 應根與法,令任其作用。一切寶光明者:三乘一乘智慧大小光明。

我知淨一切寶者: 三十七道品、十波羅蜜、五停心觀、方便,是淨一切智寶方便。

出一切寶者:善能依根設教,令現智寶故。

亦知大海漩澓淺深、波濤遠近。水色好惡。種種不同。

【亦善別知旋澓】,即知心識相。色無色等依識心定劫數淺深。知水。即知心識相種習等殊。輪轉生死。深而無底。將易可化,即名為淺。七識波浪。染習遠近。習之近者則易開曉。水色好惡者。隨善惡緣。成黑白報。

亦善別知日月星辰。列宿迴轉。運行度數。變異災祥。晝夜晷漏。時分延促。明知時。

明了世事中,明陰陽玄象、五星行度數風起時分、晷漏四時延促,皆悉知之。表法中,明五位進修及三乘差別教分行門,隨行隨根迴轉軌則方法、時熟解脫、日月歲劫、所經多少,悉能知之。即能知時:謂機之生熟,如是時中宜修定慧等。

亦知其船,鐵木堅脆,機關澀滑。水之大小。風之逆順。左右旋轉。安危之相。可行則行。可止則止。我以如是種種方便。常能利益一切眾生。

明善知三乘迴心未迴心、堪入生死不堪入生死、根器成 熟及未成熟。

善男子。我以好船運諸商眾,行安隱道。示其寂靜。無恐怖相。復為說法。令其歡喜。隨所樂欲。引至寶洲。與諸珍寶。咸使充足。然後將領還閻浮提。

明從初發心住,得佛根本智。自此已去,經後諸位中,皆與說其妙法。至於十地,一切智智之道珍寶已滿。十一地中,還當送至本所舊住生死海中,以此所得一切智智之珍寶,廣利無盡眾生。此明約修行升進,作如是說,使令易解。而亦不出生死海中,成大寶洲。

善男子。我將大船。如是往來。從昔至今。未曾損壞。若有眾生。得見我身。聞我法者。令其永不怖生死海。必得入於一切智海 …普知一切眾生根海。普了一切眾生行海。普順一切眾生性海。是不壞迴向義。以戒般若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以成大慈悲戒。以海中船師所表,往來常不出生死海故。

善男子。 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若有眾生見聞憶念。與我同住。皆悉不空 … 能以神通度眾生海。能以其時調眾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 此南方。有一城邑。名樂瓔珞。中有長者。名為最勝。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船師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悲泣流淚。求善知 識。心無厭足。於善知識。增戀慕心。增愛樂心。一心觀察。辭退而去。

第二十三參: 最勝長者

最勝長者,寄等一切佛迴向。謂成前忍門,明無貪嗔癡,三業如佛。佛所行願,皆悉願為。令願行一如佛故。言最勝者。以得勝通無能過故。等於諸佛。更無勝故。

等諸佛迴向意指菩薩學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迴向,見淨色、不淨色心。無執著、憎愛,諸根清淨如是迴向一切諸佛。此菩薩修學三世諸佛世尊迴向之道,修學迴向道時,見一切色乃至觸法若美、若惡皆不生愛憎,心得自在無諸過失,廣大清淨歡喜悅樂,離諸憂惱,心意柔軟諸根清涼。更發心迴向諸佛,「願以我今所種善根,令諸佛樂轉更增勝

爾時善財童子。於諸眾生。起大慈普遍心。起大悲潤澤心 … 以慧日光破無明闇。以方便風開智慧華。以廣大願充滿法界。心常現入一切智城。如是勤求菩薩之道。漸次往詣樂瓔珞城。到彼詢求最勝長者。見在城東大莊嚴幢無憂林中。無量商人,百千長者眾所圍遶。理斷人間種種事務 … 增菩薩樂欲。發起無上菩提之心。

城名樂瓔珞者: 由等諸佛,不見美惡,皆得清淨觀喜悅樂,為莊嚴故。

城東見者: 啟明佛日故。明以智利生為「東」,表不住本位。東方表智。以就俗引眾生,發明生位也。西方表慈悲。如下以觀世音菩薩住金剛山之西阿,表慈悲位也。

普賢智行,以東表之,表明生眾善之首。觀音大慈悲行,以西方表之。

【無憂林中】者:此主忍波羅蜜。以忍成行滿,如林廣蔭,處行無憂故。「林」者,以此長者行遍十方,隨形而廣蔭群品。以行廣多覆蔭故為林。亦以化他令無憂故,為無憂林也。【無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圍繞】者:是所化之象。表以愚易智,以智易愚,以惡易善,亦為商人。常處生死以行仁德,化立群品,名為居士。此約行釋。

爾時善財。即至其所… 以尊重心。白言聖者。我專尋求菩薩勝行 … 修菩薩道。心無厭足。能知一切如來神力。能得一切如來護念。能入一切如來智慧。時彼長者。告善財言 … 我已成就至一切處淨菩薩行法門。無體無依無作無住神通之力。明其用遍。

彰其體勝。由無體故。無所不能。用不依體。加行無作。智無所住。故無不遍。

善男子。云何名為至一切處淨菩薩行法門。我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一切諸眾生中 … 一切住處。諸眾生中。隨其所應。而為說法。令捨非法 … 令其遍學一切技藝 … 令入佛法。乃至色界一切梵天。我亦為其說如是法 … 說人世間受苦受樂。說向人世間道 … 為欲開顯菩薩功德。為令捨離生死過患… 為令能轉佛淨法輪。我為眾生說如是法。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淨菩薩行莊嚴法門無依無作無性無住神通之力… 而我云何能知能 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無邊際河。其國有城。名羯陵迦林。有比丘尼。名師子頻申。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 子。禮最勝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一心戀慕。辭退而去。

第二十四參: 師子頻申比丘尼

師子頻申比丘尼,寄至一切處迴向。謂以大願力,令其善根,所成供等,遍一切故。以精進波羅蜜為體,餘九為伴。

【至一切處迴向】︰此菩薩摩訶薩,修習一切諸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菩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能護持一切佛種,能成熟一切眾生,能嚴淨一切國土,能不壞一切諸業,能了知一切諸法,能等觀諸法無二,能遍往十方世界,能了達離欲實際,能成就清淨信解,能具足明利諸根。菩薩修諸善根,令此善根功德之力,遍至三世諸佛如來所,以及一切有情而為莊嚴,於一念中充滿無邊世界,願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

爾時善財童子,漸漸前行,至無邊際河,羯陵迦林,周遍尋訪,師子頻申比丘尼。

比丘尼者: 純淨之慈令善遍故。無邊際河者: 遍至一切善流注故。羯陵迦者: 謂因鬥勝而立城故,表此迴向願以信解廣大威力無障礙智,令所修善無所不至。林者: 名慈行遍周覆蔭廣多故,亦約此比丘尼報得莊嚴眾寶林樹廣多,故號為林。師子者: 明智無畏也。頻伸者:卷舒自在也。師子頻伸者:明已得四無礙智,已得四無畏故

時無量人 … 此比丘尼。在勝光王之所捨施日光園 中。說法利益無量眾生。善財聞已。歡喜踊躍。即詣彼園。周遍觀察 … 復有香樹。名遍莊嚴。恒出妙香。普熏一切園中。

無漏林樹,無漏行法而建立故。善財詣彼勝光王日光園中觀察: 見比丘尼之依報中,及大眾莊嚴有十三種:一、寶樹莊嚴。二、七寶流泉陂池及華莊嚴。三、寶樹下師子座莊嚴。四、眾寶嚴地。 五、林雨華香莊嚴。六、音樂樹及以眾寶鈴樂音和鳴莊嚴。七、天衣莊嚴。八、百千寶樓閣莊嚴及寶蓋莊嚴。九。如須彌峰光明莊嚴。十、宮殿莊嚴。十一、歎比丘尼所有功德,出世善根供養諸佛之所生起。十二、歎比丘尼志德。十三、明大眾圍繞。

復有種種陂池。一切皆以七寶莊嚴。其池入處 … 其一一座各有百千寶師子座周匝圍遶。一一皆具無量莊嚴。此大園中。眾寶充滿 …如忉利天帝釋宮殿。寶蓋彌覆。如妙高峰。如梵王宮。光明普照。萬行雜嚴。嚴事非一故。

爾時善財童子。見此園林。無量功德 … 凡夫淺智不能思惟。三千大千世界。天龍八部,無量眾生,隨自善根,如應度者,皆入此園,而不迫窄 …此比丘尼。 不可思議威神力故 。明果用自在。不壞本相而廣容故。

爾時善財。見比丘尼。遍坐一切諸寶樹下大師子座。身相端嚴… 心無所畏。如師子王 … 如妙見藥王。能令見者。所願不空 … 如良沃田。三業自在。猶如如來。

見正報。有十四喻。喻其勝德。皆先法。後喻。

在一一座。眾會不同。所說法門。亦各差別。或見處座。淨居天眾所共圍遶 … 為說法門。名金剛智那羅延莊嚴三昧。三十種眾,皆明此比丘尼攝生行遍。隨根授法,各各不同。龍象:梵語那伽。諸阿羅漢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稱為龍象。對佛門中的高僧大德,也以龍象來敬稱。

爾時善財童子。見如是等,一切大眾 … 皆入此園。各於樹下。圍遶而坐。師子頻申比丘尼。如其所應種種心性。種種欲樂。種種信解 … 而為演說相應法門 … 此比丘尼。得普眼捨得般若波羅蜜門 … 令於菩提得不退轉。總結多類聞法發心。總顯所因。釋成自在。

時善財童子。見師子頻申比丘尼… 此比丘尼。即放光明。遍照其園。普及眾會。善財童子。即自見身。遍一切處… 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滅除一切微細分別門 … 此解脫門。於一念中。普照三世一切諸法。顯示本性智慧光明。

一念智性,普照三世,無所遺故。由智性照,故無分別。無分別智,頓照一切,非全無知,故無分別智。離於五相: 離無作意、離有尋伺地、離想受滅寂靜、離色自性、離於真義異計度。故以普照釋無分別。

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門時。得自在出生一切法三昧王 … 現意生身。普遍十方一切世界 … 若有眾生。來詣我所。我皆誘誨。為其宣說般若波羅蜜門。

王三昧者: 一切三昧皆入此中,故名為王。體即如如,如體本寂,真智契此,故名昧。

善男子。我見一切眾生。不分別眾生相。智眼明見故 … 一念遍知一切法。不分別諸法相。知法如幻故。明觸境了達而無分別。其智用離細分別。使無分別,為無障礙,智用自在。

善男子。我唯知此滅除一切微細分別成就一切智菩薩解脫門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聚落。名為險難。其中有城。名寶莊嚴。彼有女人。名伐蘇蜜多。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匝。慇懃瞻 仰。辭退而去。

第二十五參: 筏蘇蜜多女

筏蘇蜜多女,寄無盡功德藏迴向。由迴向力,能成無盡功德藏故。以禪波羅蜜為體。迴出纏行中,入於世間,同為俗事,遍行利生之中,乃至示行染法,未曾一念染汙之心,故號女也。而實體中非男非女,以取妙智,理性本真,大慈悲體如女。此菩薩以妙智用,起慈悲之行。對現色身,應宜設化。

《維摩經·佛道品第八》示受於五欲,亦復現行禪,令魔心憒亂,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或現作婬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爾時善財童子。大慧光明,照啟其心。思惟觀察,一切智智 … 得普發起一切菩薩圓滿願。漸漸前行。至險難國,寶莊嚴城。處處尋訪,伐蘇蜜多女。

險難國者: 或有世人,見其染行,見聞難信,名為險難。逆行非道。下位凡小,不能行故。善惡境界,總以法界,禪體遍該,普含眾行,普攝眾生,普皆同事,徹滿十方一切諸境。

寶莊嚴城者:信而悟入,心境皆無,稱性惑除,生死永盡,獲自神通,名寶莊嚴。明二乘及出纏菩薩,離而不為,名解脫。

筏蘇蜜多。此云天友,隨世人天,方便化故。此女身金色,目髮紺青。若聞說法、若暫見、若執手、若坐其座,總得三昧。十迴向以智悲為禪體,以女表之,以致其像,用之表法,即以所行俗事,用彰智隨悲行,處世染而不汙。此是不染而染,唯普賢智所及。

城中有人。不知此女功德智慧。方便善巧。所住境界。微密甚深。作如是念。今此童子。諸根寂靜 … 目視不瞬。心無所動… 猶如大海。不應於此伐蘇蜜多女 … 生於欲想。不應為此女色所攝。此童子者 … 有何等意。而求此女。

淺識致疑。逆行難知故。而知善財心者。但睹外相故。亦彰求法位尚淺故。

其中有人。先知此女有勝功德具深智慧。告善財言 … 伐蘇蜜多女。於此城內市廛之北,自宅中住。時善財童子 … 一心正念。往詣其門。見其住宅。廣博嚴麗 … 寶樹枝條。騰芳發耀。種種殊麗。不可稱說。於市廛之北自宅中住者:市者諠雜,以生死繁多為市廛。北為坎位,主黑,是眾迷愚眾生之位也。菩薩居此迷流愛海、闤闠之處,同行接生,令其發明。表此婆須蜜多女在欲行禪,處喧常寂,故在市廛之北。

自宅中住者: 以眾生住生死海,是菩薩自所住宅。菩薩以大悲故,住一切眾生生死宅中,度脫眾生,成就普賢之行,具足無量功德。謂在欲行禪,有大悲故。處染利他,有大智故。

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貌端嚴。色相圓滿 … 一切眾生。差別言音。悉皆具足 … 時彼女人。從其身出,廣大光明 … 遇斯光者。身得清涼。心除惑熱。爾時善財。前詣其所 … 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彼即告言: 我得菩薩解脫。名離貪欲際。

離貪欲際者: 凡夫染欲,處而無厭。二乘見欲,方便求離。菩薩了欲,性無可離,即是真道。故不斷貪欲,亦不與俱,而得解脫,染而不染,名離欲際,無離離故。

我能隨順一切眾生諸所樂欲。而為現身 … 若有眾生。唼我脣吻。則離貪欲。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 … 一切皆得住離貪際。入於菩薩一切智地最勝解脫。

以法益生。有十三昧。皆隨受欲所有便宜。得斯甚深難思三昧。

爾時善財白伐蘇蜜多女: 云何此解脫門,得名最勝。時女告言: 一切菩薩。由為女人,不得速成無上佛道 … 五通仙人,由女色故,退失神通。天、阿脩羅,常興戰伐… 如是一切皆由女人。我觀無數百千世界,貪欲眾生。生死曠野。輪轉無窮。苦業之中。女為上首 … 若離女色。即得親近諸善知識。復令眾生因此離欲。皆住最勝解脫法門。

欲為惡本,生死根源,猶障生天,況於大覺。今將欲斷之,必固縱之。先牽以欲鉤,後煞欲狂象。以毒為藥,豈不勝哉。略舉三事。五通仙人,即世尊本因,有騎項之辱。若鬱頭藍弗,亦退五通。天阿脩羅,常興戰伐者: 脩羅貪欲甘露,帝釋貪其女色。

善財童子。白言聖者。種何善根。修何福業。而得增長如是種種殊勝功德。時女答言 … 時彼如來。為欲利樂諸眾生故。來入王城 …我於彼時。為長者妻。名曰妙智。見佛神通。心生覺悟。則與其夫。疾詣佛所。發廣大心。以一寶錢。奉施於佛。是時文殊師利童子。為佛侍者。為我說法。令發菩提心。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離貪欲際解脫法門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城。名淨達彼岸。中有居士。名毘瑟底羅。彼常供養栴檀座佛塔。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第二十六參: 鞞瑟底羅居士

鞞瑟底羅居士,寄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事理無違,皆入等理故。主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以般若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治出世智慧處生死中,行大慈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故。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淨達彼岸。中有居士。名毘瑟底羅。彼常供養栴檀座佛塔。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 辭退而去。

鞞瑟胝羅: 包攝、含攝一切諸佛、一切眾生智慧,皆一體不生滅故。既是諸佛智慧,無生滅性,一切眾生亦不生滅。以此法故,得一切諸佛不入涅槃。

淨達彼岸者: 無一善根不淨障礙。到究竟故。善度者︰無一善根不度到究竟故。

爾時善財童子。聞伐蘇蜜多離貪欲際解脫門 …念一切智。漸次前行。至彼岸城。詣居士宅… 居士告言。我得菩薩解脫名不般涅槃際…一切世界諸佛如來。畢竟無有般涅槃者…。 不般涅槃際者: 般者入也,窮諸如來,不入涅槃之實際故。楞伽云。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若有若無有。一切悉皆離。若有心於涅槃。則有覺所覺。安契涅槃之際。無心於出入。故心契實際。知佛永常。

疑云:三世如來皆入涅槃,何得言無? 釋云: 調伏眾生而示現耳。今云不涅槃者。略有三意。一示滅妙存故。譬如火大於一切世間。能作火事。或時一處其火息滅。豈一切處火皆滅耶。如來涅槃亦爾。於一切世界。施作佛事。或於一世界。能事已畢。示入涅槃。豈一切世界皆悉滅度。二真身常湛故。三深契般若。無想著故。菩薩永離一切諸想著故。斯則遠離覺所覺。

我開彼栴檀座如來塔門時。得三昧名佛種無盡 … 我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諸佛殊勝之事。

明一切眾生分別心,皆是如來智慧種。同於諸佛智慧種,無有生滅等相。以十住十行中第六出世間之智慧門,迴向入纏處俗中智慧利生之行,故為居士身,處世化俗。置一塔室,於中安置一旃檀座,不置形象。表第六智慧門,達無相法也。

以此塔座供養諸佛,現在其前︰明無相法,無有三世古今之見。為以自佛智慧,與一切諸佛智慧,無相體同,皆為一際。一切眾生,亦與一切諸佛智慧,本來一際。為諸眾生說如斯法,令諸眾生開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故城名「善度」。

善財白言。此三昧者。境界云何? 居士答言: 我入此三昧時。隨其次第。見此世界一切諸佛相續出現 … 彼一切佛。我皆現見。彼一切法。我悉得聞 … 以智慧力。隨順解了。以慈悲力。宣揚顯示。

諸佛眾生無生滅相,方便以將其旃檀座塔引接表示。令一切眾生,達自身心性相智慧,如旃檀座塔,本來無相、本來佛也。達相如化,了性如空。智無依住,何有生滅。

別有十三昧。一即來詣我所三昧。二蹔見三昧。三與語三昧。四執手三昧。五昇座三昧。六蹔觀三昧。七見頻申三昧。八見目瞬三昧。九抱持三昧。十唼吻三昧。 

體即三昧名佛種無盡者: 法華云。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法性之種。隨緣成佛。法性無盡。佛豈有窮。故應若擊水成文。隨擊隨生。文終不盡。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所得不般涅槃際解脫門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 即說偈言: 海上有山眾寶成 … 彼當為汝廣宣說。

海上有山者: 即南印度之南,表大悲隨順,入生死海,住涅槃山,亦處大悲海,不為愛見之所溺故。【補怛洛迦】: 此云小白華樹山。為此山多生白華樹,其華甚香,香氣遠及。為明此聖者,修慈悲行門,以謙下極小為行也。華者,明開敷萬行故。此慈悲謙小和悅行華,開敷教化行香,遠熏一切眾生,皆令聞其名者發菩提心故。

第二十七參: 大悲觀自在菩薩

補怛洛山觀世音菩薩,主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寄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謂以善根等心,順益諸眾生故。以方便波羅蜜為體,主大悲門。前六波羅蜜,是修出世心。此第七以後四波羅蜜,是方便智,入生死中,教化眾生。

觀自在者︰以慈悲光照世間,聞苦便救。有待念而方救者,意令彼迴心轉緣善法發心,令功德善根深固也。

時善財童子。禮居士足 … 契彼諸佛甚深法印。作彼諸佛不思議業。

先念前友,有十五句。初總思修。後別明所修。

漸次前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 … 觀自在菩薩。於清淨金剛寶葉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遶。而為宣說智慧光明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見在西面者。本所事佛令物歸故。智日將沒令觀察故。入生死夜。悲救苦故。

流泉瑩映者:明慈悲瑩徹。樹林翁鬱者: 表慈心蔭密。香草柔輭者:表和言芳教熏悅人心。右旋布地者: 表眾生順化,布慈悲地,令有所歸。

觀世音菩薩坐金剛寶石者:表以金剛智用隨悲行,堅實深重無所傾動也。結迦趺坐者: 智悲交徹也。

善財見已。歡喜踊躍。於善知識。愛樂尊重 … 善知識者即是如來。善知識者一切法雲… 善知識者集一切智助道之具。作是念已。即便往詣大菩薩所。

彰見之益。以友大悲熏修身心。故今見身便得勝念。善知識者即是如來者。略有四意。一引至究竟同於佛故。二體如而來無來相故。三此是等覺即是佛故。四從久遠來成正覺故。

爾時觀自在菩薩。遙見善財告言 … 普觀眾生。心無懈倦。大悲堅固猶若金剛。爾時善財童子 … 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爾時觀自在。放閻浮檀金妙色光明 … 以照善財。即舒右手。摩善財頂。告善財言 … 我已成就菩薩大悲速疾行解脫門。

先摩頂攝受。尊位顯著故。金色寶燄等。皆手之光。悲非愛見。同如來悲。故稱為大。一念遍應。稱為速疾。即以悲應而為行門。

善男子。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攝受調伏。相續不斷。

平等教化。即是大悲。同體無緣。故云平等。攝受調伏。即是行門。相續不斷。是速疾義。疾則頓應。續則常然。

我恒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所應化而為利益。

同如來妙覺真心故。常在一切諸如來所。與眾生同大悲體故。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普現即是普門示現。

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攝取眾生。或以利行攝取眾生。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種種微妙色身攝取眾生 … 令其開悟而得成熟 … 與其共居。而成熟之。有十一句。初四即四攝攝。次六即三業攝。後一即萬類攝。法華經三十五應,乃是此中或現色身及說法耳。

善男子。我修習此大悲行門。願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 … 離流轉惡趣怖。

約大悲行以顯業用。救諸怖畏故。五怖畏者” 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道畏、大眾威德畏。此五相者,懼無資財不存朝夕,名不活畏。若得惡名,無人敬養。死懼因盡,正捨報時,大怖之極,無過死故。惡道畏者,憎於惡道,懼生彼故。五怖總以二法為因。一邪智妄取想見愛著故。二者善根微少故。

復作是願。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恐怖。滅除障難。正念現前。三業歸依。我之三業。能令解脫。令任正念。即無我我所及邪智也。

善男子。我以如是種種方便。令諸眾生離諸怖畏。住於正念。復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令其究竟。若發大心。得證不退。諸怖永除。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解脫門義。為善財童子。而說偈言 :

三十九偈半。文分為五。第一三偈。讚彼自述。第二一偈半。讚其敬問。第三三十二偈。頌稱讚授法。第四一偈明謙己推勝。第五二偈。示後勸修。

   善來調伏身心者 稽首讚我而右旋 我常居此寶山中  住大慈悲恒自在 …

若能聞法無厭足 則能普見一切佛 云何見佛志無厭  由聽妙法無厭足  

爾時觀自在。說此偈已。告善財言。我唯得此菩薩大悲速疾行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爾時善財童子 …禮菩薩足。長跪合掌。於菩薩前。瞻仰一心。以偈讚曰:

天人大眾阿脩羅  及與一切諸菩薩 以妙言音共稱讚  大聖智慧深如海 …

   普於十方諸世界  息滅眾生邪見心 速獲如來無上身  普願眾生咸證得

有三十偈。初一標讚。二有二十六偈別讚。三有三偈結讚。

爾時有一菩薩。名正性無異行。從於東方虛空中。來至此世界輪圍山頂。以足按地。時此世界六種震動 … 然後來詣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所。指示後友。先後友入會,後大聖指示。

智能破闇,眾生惑滅,境亡散也。智現妄亡,妄業所報得大地之境界亦亡 散,故地動。

從東方來者: 東為群方之首,如為萬法之初。虛空來者: 真如相故。

無依智現,所執境無。以禪觀方明。不可以想心斟酌。

正性無異行者: 遍行諸剎,教化眾生,無來去相。即同真如,遍一切處,而無形相,為如相迴向。

「輪圍山」是妄所執之執境。至輪圍山頂者: 周圓無上故。

足動地者: 真如如地。非定慧足,不顯發故。同前會者: 隨順眾生得如相故。

正趣者:正智無邪。從空中來者:明智體無依、性無形質、神無不遍。自體真空,起如幻身,應緣利物。一剎那際,響應十方,性無往來。以虛空而現幻像,故云「從空中來」。

東方者,表是智也。西方表悲。以此二位明悲智齊故。「東方」表智‧「西方」表悲:日出照明,春陽發生,清龍吉祥,表智。日入昏迷,秋霜白虎殺害‧明智入悲處苦流,濟眾生故。

時觀自在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正性無異行菩薩。來此大會道場中不。善財答言。唯然已見。告言善男子。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大聖指示

爾時善財童子。於觀自在菩薩所得甚深智。入大悲門。以甚深心。隨順觀察。心無疲厭。一心頂禮觀自在菩薩足。遶無數匝。敬承其教。辭退而行。戀德禮辭。

第二十八參: 正性無異行菩薩

正性無異行菩薩,寄真如相迴向。謂善根合如成迴向故。以願波羅蜜為體,以願引生智業,成大悲故。以願防智,為智體淨故,利化不弘。以願會悲,成普賢行。治有功用行,入於世間無功用智任運大悲。此位明有學諸法已終,會令悲智一性,無二遍周。

往詣正性無異行菩薩所 … 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菩薩告言。我得菩薩解脫。名普門不動速疾行。一念超多。故云速疾。而無來去。故云不動。十方齊往。稱曰普門。

善財白言。聖者於何佛所。得此解脫 … 菩薩告言。如此境界。甚深難解 … 唯諸菩薩最勝精進 … 諸佛所念 … 有智慧眼。能聞能持。能解能入。善財白言。唯願聖者。為我宣說 … 菩薩告言。我從東方具足吉祥藏世界普吉祥出生佛所。而來此土。於彼佛所。得此法門。正答前問。初答得法之處。謂真如即是如來藏性。具恒沙德。具足吉祥。依此威德。無不生矣。名普出生。故能不動無所不至。

約實而論,智無方所,遠近之體。約以表法中,東方是眾善發生之位。妙藏世界者:自是妙理法身根本智藏,性周圓滿、普遍十方,名為世界。普勝生佛所得此法門者:明從根本智生差別智,響應眾生。意明不移根本智,大用而無功故。

從彼發來。已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答時久近。以根本智,超塵出劫,不屬數量所收。

一一念中。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步。答處近遠。謂念念之中。舉多大步。復經多劫。是遠是速。明念念中超,出過如是情量度量。

一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我皆遍入 … 一切眾生。悉知其心。悉知其根。隨其解欲。現身說法 … 教化調伏。利樂成熟。無有休息。如從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意明根本智性自遍周。差別智業用,亦如根本智遍周。所作供具供養諸佛,依根本智起,以根本無作智印,起如幻業用,普印諸供養具,無功而自成,以用歸本故。

明此第八迴向已前,以根本智行差別智,具大慈悲,及世所有一切功巧五明技術之法,饒益眾生。此位差別智終。約用從本。總無功用。任法自成。教化眾生亦復如是。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普門不動速疾行解脫。能疾周 遍到一切處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城。名為門主。其中有神。 名曰大天。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菩薩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第二十九參: 大天神

大天神,寄無縛無著解脫迴向,主大法師位。以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位門中,偏治處於三界菩薩人天眾中,說法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入於靈智,神化自在,轉正法輪。

不為相縛,不為見著,作用自在。故名解脫。言大天者,現大身故。無縛無著,淨智自在,故名為天。稱理普應,故名為大。妙用難測,故名為神。

【城名墮羅鉢底】者:此曰有門城。此是此界乾坤,以乾為天門,以後次第見地神。以此二位,明和會此十迴向位之智極悲終。

【天神】表法空妙智之極。表法中,明智淨,稱天之性,即法財充滿,功德寶出現如山。若純淨大悲,育載萬物,如地無勞,故地體本唯淨土。此唯智悲之淨極故。此明神智應真,德會天地,濟育物也。亦是天地之神靈是菩薩,約位所堪治真俗之行,此位天神表之,明昇進理智幽微, 像天靈而不測,神功萬有,以不作而為之。

【地神】表大慈悲至極,厚載萬物,育含生故。天神現無量種眾寶積聚如山,地神放光地震嚴寶,種種寶物處處莊嚴。地為淨剎,眾多寶藏自然踊現。天神地神,隨業養育,濟物之德廣大。

爾時善財童子。入菩薩廣大行。正念思惟,心無障礙… 成菩薩諸力地。

先思念前法,廣大行者。即前法門。非智不知。非通不作。是勝功德。

漸次前行。至於彼城。尋訪大天 … 善財聞已。往至其所頂禮其足 … 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爾時大天。即於是時。長舒四臂。取四海水。自洗其面。持諸金華。以散善財。而告之言。善男子。甚奇希有 … 我已成就菩薩解脫。名為雲網 … 爾時大天。於善財前。示現種種金聚 … 種種如意摩尼寶聚。一一積聚皆如大山。又復示現一切華。一切香。一切鬘 … 告善財言,今恣汝意。可取此物。供養如來。修諸 福德 … 令其修學檀波羅蜜。

長舒四臂等者: 約事則發心者希,淨目而觀,散華而供。若約表者,謂展四無礙,取其所詮,勝流真如,相應法門,先當自淨,以洗身心。後因利他,故云散華。亦表四攝。遠攝四眾。令淨身心無不見故。 

我已成就雲網法門者:明大悲雲,普覆一切,雨教如網漉眾生故。

如芬陀利華者:百葉百蓮華也。明端正香潔,人皆樂見。菩薩亦爾。心端行正,能說法香,熏澤人心,皆令解脫,人皆樂見。

善男子。如我為汝示現此物。教汝行施。乃至普為一切眾生。悉亦如是。皆令以此布施善根熏習力故。發菩提心。

初成前檀度。即是檀攝。二廣說尸羅。即利行攝。三例說餘度及於餘攝。

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貪著五欲自放逸者。為其示現不淨境界 … 為欲所縛不得自在 … 安住戒身。成就最勝戒波羅蜜。具足十種波羅蜜門。乃至圓滿菩提勝果。

廣說尸羅。即利行攝。總有十喻。嬰孩為總,餘九為別。一甘酒喻。喻其耽味。二素衣受染。以喻著色。三糞中之蟲,喻耽於香。四弊豬嚴身。以喻著觸。(唯闕聲喻。含在嬰孩之中)。後六喻 “欲過”。一欲能繫縛。二劫諸功德。三身命慧命並皆夭促。四當墜溺三塗。五生死海。六永害戒香。

爾時大 天。即為善財。種種稱讚戒波羅蜜。而說偈言:

如諸眾生及草木 一切生長咸依地 …。為覺悟彼破戒者  令心堅住持淨戒

二十一偈。長分為十。初二偈喻顯戒德眾善所依。二有五偈。明外道無戒無利勤苦。此中外道宗計。廣如別說。三有一偈。諸天妙樂。持戒所成。四有三偈。不揀尊卑。持益犯損。五有五偈。若堅持戒。二世利安。六有一偈。重以喻明美戒成益。七有一偈。人無貴賤。持戒為尊。八有一偈。明持毀畏安勸物持護。九有一偈。重以喻顯彰戒功高。十有一偈。推功如來。勸物堅淨。

善男子。如我以此種種方便教化眾生。令住淨戒波羅蜜中 … 心意和柔捨離怨結。

明以忍辱破嗔恚蔽。

若有眾生,惛沈嬾惰為其示現王賊水火。及諸重疾… 而自勉 策。日夜精勤。

復以精進策其懈怠。

以如是等種種方便。令捨一切諸不善法。修習一切清淨善法。令除一切波羅蜜障。令開一切波羅蜜門。令超一切障礙險道。令到一切無障礙處。具諸度門。淨諸蔽障。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雲網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有主地神。名自性不動。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大天足。遶無數匝。一心瞻戀。辭退而行

第三十參: 自性不動地神

自性不動地神,寄入法界無量迴向,以法界善根,迴向法界故。以智波羅蜜為體。此是女神。如此坤神分位,在西南方。又處中宮而治四季,明處智行悲圓滿故。前「天神」表智。此「坤神」表悲。二位會融以成一位養含生之道。成德化之門。

爾時善財童子。受天神教。漸次前行。往東北方。趣摩竭國菩提樹王大道場處。將詣自性不動神所。云往東北者。自東之南。右旋而轉。今已一周。故云東北。示表一僧祇滿。資糧加行皆已周故。摩竭提國者:是如來成道之國。明此位昇進至中道,同如來智悲圓滿故。自性不動神: 法性如地,安不動故,非修不動,故云自性。

【菩提場主地神】者:前善知識大天神,主智圓滿。此云「不動地神」,主慈悲圓滿。表地能荷負萬有,長養眾生故。以表慈悲處下,生諸法門,育載荷負眾生,皆令離生死苦故。以地神表之。亦名地神,是此位菩薩住持。即是此方坤神也。明大悲厚載萬物。言菩提場者: 所入法界,是得菩提之處所故。既將入地,不云南矣。

十千地神同在其中。更相謂言。此來童子。即是一切如來寶藏。必當普為一切眾生作所依怙 … 必當息滅一切眾生熱惱亂心。爾時自性不動神等。一萬地神。即以神力。震動大地。出雷吼聲。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種種寶物 … 遍灑其地 … 天莊嚴具。咸出美音。天阿修羅等。皆大歡喜踊躍哮吼。猶如大山相擊出聲。百千伏藏。自然涌現。

【如百萬地神放大光明遍三千大千世界】者:以智行悲,百萬行門,慈光照燭遍也。

【大地震吼】者:悲心感應也。【種種寶物處處莊嚴】者:明大悲行滿,現業果報。舉本位因果報得所嚴也。廣釋至位方明。又表智悲成滿,可以說教利生。須當其智如神、其心如地。載育萬物,不以為勞。如地能生能養能載,始終不移焉。

時彼地神。告善財言。善來童子。汝於此處。曾種善根。我為汝現。汝欲見不。爾時善財 … 白言聖者。唯然欲見。時彼地神。以足按地。百千億阿僧祇摩尼寶藏。自然涌出 … 今此寶藏。隨逐汝行。是汝往昔善根果報。是汝福力之所守護。汝應恣意自在而用。正示昔因。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難摧伏智慧藏。常以此法。具足圓滿。成熟眾生。

示己法界。難摧伏智慧藏者: 顯一念之智鎔乎法界不可摧壞,包含眾德,無所不生,故名為藏。賢位已滿。總會三賢。為入地因故。顯善財勝福。常隨地神。法界智不可壞。昔因不失。能證入矣。

善男子。我憶自從然燈佛來。常隨菩薩。恭敬守護。如影隨形。從始至今。念念無間。觀察菩薩所有心行 … 教化調伏一切眾生。示現一切諸佛神變 … 乃往古世 …有劫名莊嚴世界名月幢。於彼佛所。最初獲得此解脫門。我從是來 … 悉皆承事。恭敬供養。亦見彼佛。詣菩提樹。坐道場時。現大神通。種種佛事。亦見彼佛所有一切功德善根。

善男子。我唯知此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 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恒河北岸。有一大城。名迦毘羅。有主夜神。名曰春和。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地神 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一心戀慕。辭退而去。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善財五十三參,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