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四) 第三參至第五參

一、信堅前言:
自從信堅發心重新整理善財五十三參真義解說以來,至今已整整兩個禮拜。進境越來越緩慢。至今已如蝸牛爬行。主要有下列原因:
(一) 每一參善知識,代表一位見性的分証佛,所表境界,後後勝於前前。
(二) 每一參是描寫善財在該位所應修行的法門及其境界,以及所該斷的微細無明習氣。每參了一位善知識,就該証悟到該善知識的位次,經文所說,唯証乃知。
(三) 每一參的經文相當長,有如一部一乘經典。其中所說法門及境界,唯証乃知。
(四) 古代見性大德的註疏,可供參考的只有唐朝華嚴菩薩清涼澄觀國師的 “貞元新譯華嚴經疏” 及李長者的 “華嚴經合論”。觀看這些疏鈔、合論,本身就像看一部華嚴經。要對整本華嚴經有基本解悟,才能利用這些解說。
(五) 信堅才疏學淺,也沒有足夠時間,長期薰陶,了解其中真實義。唯能就現在程度、境界,將澄觀國師的 “貞元新譯華嚴經疏” 重新整理,用來解說。
(六) 而且此五十三參的真義解說,也遠超出大部份讀者的了知境界。
(七) 因此,信堅不自量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此文第三參至第五參的解說,整理至一段落。將之張貼在此園地上,以待後日,因緣時機成熟,有緣善知識,繼續完成此解說。
san3

善財五十三參,是悟後起修,入世歷事煉心,寄人歷位,漸斷無明習氣的心路歷程。因此,此文所說,最重要的是每一參的開頭第一段,所講該位應斷的無明習氣以及該位次的靈性境界。

二、第三參: 妙住比丘  

第三參,海岸國見善住比丘,除心境不明淨障,得菩薩無礙解脫門。能見一切眾生根器業行,死此生彼,悉皆明見。此是修行住。

善住比丘成就「無礙解脫法門」。所謂無礙,即是無所執著,心若執著,則煩惱叢生,無法安心,不能解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如果執著於相,就是迷,就是凡夫。而種種執著,皆因有我,無我則無執著。有我則人、眾、壽者一一浮現。離相、不住於相、不取於相,或不執著,是我們修學的要領。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妙住比丘寄修行住。謂巧觀空有,增修正行故。】第三住叫做『修行住』。妙住比丘是「身住虛空,無住相故」,無住相就是不著相。在世間,在五欲六塵面,要能不著相、不染著,身如虛空。正知正見就是妙住。如果要入這個境界,要觀一切法如幻、無所有、離分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思惟善知識教,專心憶念普眼法門。【念前友教】
這段是善財參訪海雲比丘後,所提出的參學心得報告。聞法的時候,把善知識的教誨儲牢記在心,離開善知識後,再慢慢思惟,慢慢消化。這就是「隨順思惟善知識教」。「普眼法門」是十方世界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文中十句。初二句是總說。

專念如來神變威力,憶持微妙法句身雲 ……淨治法眼所有翳障,捃拾善友所集法寶。
【思前觀成利益】。他接受前面善友的教訓,他得到真實的利益。初句見佛。次句聞法。後句受持。次二句思前觀海。末後三句,通明證理治障,攝法觀修。

一專念如來神變威力 (見佛)
見佛是心見。專念如來種種教化眾生的方法、技巧。有究竟圓滿的智慧 (威力),才能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雖然時時度眾生,處處度眾生,從來沒有休息,也從來沒有厭倦,心裡絲毫沒有著相,沒有沾染,叫妙住!威力就是高度的智慧,神變就是契理契機,善巧方便,利益眾生。這叫見佛。

二憶持微妙法句身雲 (聞法)
「憶持」,憶是心裡面記念、記憶;持是保持而不失去,念茲在茲;心裡常常念著佛所講的這一些道理、修學方法。身雲是比喻。宇宙人生的真相,是非有非無;身是比喻有,雲是比喻無。一切法因緣生,沒有自性、自體,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是非有。非無就是它有幻相,不能說它沒有相。因此佛法不能執著,”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捨是不執著。

趣入無邊法門教海 (受持)。趣是趣向、學習;入是入門、證。

觀察善友威儀法式。游泳甚深法海漩澓。(觀海)
此兩句是思前觀海。世、出世間做學問,過去証道見性的大德們,他們修學都有一個模式。我們雖然依靠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還要找一個修行的榜樣,照他那個樣子來學習。”漩澓” 是表趣入的深廣度。比喻含融在佛法大海之中,你所得的智慧無限的深廣。 

普遍趣入虛空法界,淨治法眼所有翳障,捃拾善友所集法寶。(證理治障,攝法觀修)
明心見性後,與法界合為一體。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證入一真法界。「法眼」是形容自性的般若智慧;諸法實相,都看得清楚明瞭。「翳障」是妄想、分別、執著,無量劫來,所有的業障、習氣。「捃拾」是採取、採集。「善友」是過去的諸佛菩薩,他們講經說法的普度眾生的資料,你也可以去收集。比喻,你一接觸,你就明瞭,你就開悟了,成就圓滿的後得智。

如是作意,漸次南行,至楞伽道海岸聚落。觀察十方,周遍求覓,妙住比丘。見敬諮問。見彼比丘,在虛空中,經行來往。虛空是表空有兩邊都不住。『經行往來』,是講他的生活、活動,空有兩邊不住,這就叫妙住。

下面十一句,是妙住菩薩所具的殊勝功德。只要能夠修到空有兩邊不住,就能得到這些殊勝功德,諸佛護念,龍天擁護。

不思議數,諸淨居天與宮殿俱 … 作天伎樂,出妙音聲,無數繒綺寶幢旛蓋,種種嚴飾,悉遍虛空而為供養。復有無數諸大龍王 …主海神作諸伎樂,嘯和雅音而為供養。
天王對於菩薩五體投地。他們都沒有辦法修到妙住境界,不是住空,就是住有。所以這些色界天、欲界天王,都來恭敬供養。 八部鬼神,護法神護持。

善財童子,見此比丘於虛空中,經行自在。復有如是供養之事 …云何修行佛法。云何淨治佛法。…云何能入佛隨順法。我聞聖者善能誘誨。唯願慈悲,為我宣說。(諮問法要)
初總問。於法起行故云佛法。通於教理行果等法。只要認真修行,必定得諸佛護念,護法神擁護。此下善財向妙住比丘請教,總共有十二句。

勤求,就是精進,精進是菩薩唯一的善根。修行就是修正自己對人、對事、對物,一些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 把錯誤修正過來。治是對治。佛的算數法,在一剎那間,能夠計算不可思議的數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總攝就是抓住它的總綱領。

向下還有十一句別問。(別問起行勝用)
菩薩云何恆見諸佛,聞法勤修而不捨離 … 唯願慈哀,為我開演。
無論是世法、佛法,一個人的成就要靠兩個重要的緣,師、友。師是指路、指導方向的人。友是天天在一起,友是結伴同行的,在菩提道上彼此互相照顧,常年不斷的在一起熏修。《華嚴經》上用善財童子來代表一生成佛、圓滿成佛。凡夫成佛,關鍵在覺迷。發心之後要起行,所以,在行門上面,提出了十二句總問,十一句別問。

爾時妙住比丘,告善財言 … 今復志求一切智法及自覺法。善男子,汝能發心,深信愛樂,殷勤不捨,請問於我。汝當諦聽,今為汝說。(稱讚授法)
一切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一切種智。得一切種智叫成佛;得道種智,叫菩薩;得一切智,叫阿羅漢。發心之後,深信不疑。『愛樂』,真正對法生歡喜心,『殷勤不捨』;「殷勤」是勇猛精進,時刻不離。「諦聽」就是專心聽、一心聽。

善男子,我得菩薩普遍速疾勇猛,不空供養諸佛,成熟眾生,無著解脫門。(正授法要)
善住比丘說:「我已成就『菩薩無礙解脫門』,能隨心所欲,無所障礙,證得『無住無作神通力』。」「普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正覺、大覺之心,沒有分別、執著;心量是盡虛空、 遍法界。真智慧有感斯應,感應交道,如同大磬,大扣大鳴,小扣小鳴,不扣不鳴。清淨心生智慧,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是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

勇猛是修學自行化他,都是認真努力在做,絕不因循,絕 懈怠。不空是事相上真做,樣樣認真,樣樣都負責任,把本分的事情,做得圓圓滿滿。供養諸佛是求法,成熟眾生是化他,自行化他。如此就契入、證入了,得到了無著解脫門。無著是一切不執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礙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常於此門,若行若止,修習思惟。或入或出,隨順觀察。即時獲得智慧光明,名普照諸法,究竟無礙。(修習得法)
行止就是行住坐臥四威儀。修是依照這個法門修正錯誤。習是把它做到,思惟是覺悟、明瞭。觀是觀照、照住、照見,不用意識思想。獲得就是開悟,證得普照諸法究竟無礙。

由得如是智光明故。
修行證果,要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一切時、一切處,修習思惟、隨順觀察,沒有間斷過。於一切時、一切處,要懂得修正自己的過失,要在日常生活中實習,常常思惟。憶佛念佛。
由於他修行證果的緣故,得下面十二類作用自在 (具十通智):

知諸眾生種種心行,無所罣礙。(他心通)
此界他方,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剎土,每一個眾生起心動念、一切造作,他都知道。

知諸眾生種種歿生無所罣礙。知諸眾生宿住之事無所罣礙。(宿命通)
前一句講本生,後一句講本事。知諸眾生,九法界的一切眾生,或者六道的一切眾生,他們生生世世的事情都知道。歿生是死了以後又生。終始是永遠循環沒有止盡的。

知諸眾生未來劫事,無所罣礙。(知道你未來世)
雖然未來還沒到,未來早已經註定了。一切眾生,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造的業,這些業果是循環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註: 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是說: 你過未來世,未來生生世世人家也看得清楚,那就是說你的因果轉變的變化幅度不大,總在這一條線上,上上下下起伏都不太大,那人家就看得很準確了。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是說勤修行者,靈性階層提昇,可以改變命運,將命運操在自己手裡。)

知諸眾生現在世事,無所罣礙。(天眼通)
知諸眾生種種言音,隨俗差別無所罣礙。(天耳通) 能夠「分別一切眾生言音」。
知諸眾生種種疑網,咸為決了無所罣礙。(斷疑智) 度化眾生的權巧方便。
知諸眾生種種根性受法差別無所罣礙。(知根智) 知一切眾生種種根性。

知諸眾生應受化時,悉往調伏無所罣礙。佛菩薩度化眾生不失時,如海潮。「調伏」就是教化。「悉往」,佛有能力分無量身,到處同時去教化眾生。悉是悉往,同時成就。
知諸時分,剎那臘縛,牟呼栗多,晝夜年劫,延促相入無所罣礙。
(時分智) 知眾生根,度化的時節因緣。

知三世海,諸法流轉,相續次第,無所罣礙。知諸佛剎,無量差別,能以其身遍往十方,無所罣礙。何以故。以得無住無作無行神通力故。(無體性神通,及無量色身莊嚴通智) 『諸法流轉』是一切萬法生滅的現象、轉變的現象、相續的現象。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知世、出世間,三世一切法。

【前十得無礙者,皆由無住等通力故。以無住故,無所不住。以無作故。作用無邊。以無行故,用而常寂。若約表義。即修行菩薩觀一切菩薩法空無我等。得此自在。所以得身遍十方者,無體性通,無作無行力所成故。】

善男子。我以得此神通力故。於虛空中,或行或住,或坐或臥,乃至現作種種威儀。隱顯自在… 隨有眾生親近我者,悉令安住如是法門。(別明通變之用)
正顯用相。謂十八變。神通變化的作用。總有十八句。一於虛空中至種種威儀。即所作自在。二隱。三顯。隱顯自在。四或以一身分為多身是舒。五或以多身合為一身即卷。六或以其身往來下。明往來。七遍身下熾然。八或時震動一切大地。即是震動。九或時以手下。制他神通。以超自在過梵王故。十或以神力轉變自在者轉變。十一或現寶焰雲下流布。十二或現變化雲下。同類往趣。十三或現光網雲下。放大光明。十四或現其身於一念頃下。示現。十五於一一身普雨一切諸佛剎海下。眾像入身。文雖言出。必能入故。故最後云。以一切身持諸供具。十六一一如來所轉法輪下。施他辯才。以能憶持佛所說故。十七善男子如是一切下。施他安樂。謂見身聞名。令無散亂。身心輕安。乃至菩提覺法樂故。十八彼諸世界一切眾生下。施他憶念。憶念善友。此法門故。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遍速疾勇猛不空供養諸佛成熟眾生無礙解脫門。【謙己推勝。】
現形,隨類現身、隨緣說法,利益一切眾生,這個就是不空。『供養諸佛』,這是上求佛道。『成熟眾生』,這是下化眾生。【先謙己知一。】

如諸菩薩摩訶薩。具足受持大慈悲戒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推勝知多)
普遍的推崇讚歎別人。推崇別的人他們知道的多,我只知道一門。『彰』是明顯顯示出來,他所得的無礙解脫門,是由持戒而來的。

【如諸菩薩摩訶薩具足受持,大慈悲戒,波羅蜜戒,住大乘戒。】
大慈悲心落實在生活裡面,就叫『大慈悲戒』。【大悲戒,即彼二十無恚梵行。恚是悲障,有悲故無。】恚是瞋恚,人有瞋恚、人有嫉妒、人有驕慢,大慈悲心就生不起來。慈悲心生起來了,瞋恚、嫉妒、驕慢沒有了。大慈悲心有障礙—瞋恚,對治的方法,要修忍辱波羅蜜。忍辱度瞋恚。

善男子,從此南方有一國土,名達邏比吒。其國有城,名金剛層。中有大士,名曰彌伽。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如是菩薩戒行功德無量無邊,而我云何能知能說。(指示後友,即生貴住善友)
國名達邏比吒者,唐言持富饒。從聖教等之所生故,為貴為富。城名金剛層者,積集三世佛金剛句,重重高故。

「彌伽大士」是教學之人,他是個大文學家,大教育家。『演輪字門』,這個輪字就是華嚴字母。《華嚴》四十二個字母,在眾藝童子那一章裡頭。下面這個地方,主要是講教學的宗旨、教學的綱領、原理、原則,我們應當怎樣去修學。含潤雨法故。

時善財童子禮妙住足,右繞瞻仰,辭退而去。(戀德禮辭)

三、第四參: 彌伽上人 

第四參彌伽寄生貴住,生佛法家,種性尊貴。明對治世間法則,及生死煩闠不自在障,令自在故。彌伽上人是一位語言學家,他懂得天語(梵語)、鬼語等,一切族類的語言。已證得「妙音陀羅尼」,意即能通曉十方的語言,無論眾生說什麼,他都能切入重點,並為之破迷開悟。

善男子。從此南方。有一國土。名達邏比叱。其國有城。名金剛層。中有大士。名曰彌伽。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妙住足。右遶瞻仰。 辭退而去。達邏比叱國,在善財南參時,正值國力隆盛的時代,文化經濟都有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首都自在城,富樂繁榮到極點。為了政治經濟等原因,不同種族的人,都到自在城來。南印的語言,本來複雜得很;在當時,梵語還不大流行。所以彼此相見,常常弄得面紅耳赤,互不相知。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隨順善知識教……於諸如來,道場眾會。心無依住。如是觀察。先念前友教十句︰初總,即前所得法門。後趣求後友。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門,深信趣入,專念於佛,不斷三寶,歎離欲性,念善知識,普照三世,憶諸大願,普救眾生,不著有為,究竟思惟諸法自性,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於一切佛眾會道場,心無所著。

漸次南行。至達邏比吒國。入金剛層城。周遍求覓。彌伽大士。乃見其人於市肆中處高臺上坐師子座。十千人眾所共圍遶。廣說輪字莊嚴法門。善財往詣。頂禮其足 ……於一切法。種種分別。悉能決定。了真實義。唯願慈哀。為我宣說。(見敬諮問)
善財童子漸漸向南行去,來到自在城,只見到彌伽大士在這城的鬧市中,坐在師子座上,正為大眾說法,有一萬多人圍繞著他,聽他宣說“輪”字的莊嚴法門。善財於市肆之上,見彌伽長者,說輪子經。即表生死市薼,鬧處常寂,於一一字,猶如車輪,一多圓滿,互體相成。又如帝釋寶網,互為緣起,映徹重重。一字之中,有無盡字句,為世間名句文身,引諸未學以成教軌。

爾時彌伽。告善財言 …爾時彌伽。廣為善財。稱讚顯示發菩提心大功德力。令諸眾會皆生歡喜…得聞菩薩功德行願。踊躍歡喜。不能自持。(稱讚授法,結讚成益)
彌伽大士聽罷善財的提問後讚歎說:“善男子,你已經發了無上正等正覺心了嗎?”善財童於回答說;“是的,我在很久以前,就已經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了。”於是,彌伽大士急下師子座,來到善財所站的地方,五體投地,然後又散金銀華和無數寶珠、旃檀香等複蓋在善財童子的身上,站起來讚歎說:“善哉! 善哉!善男子,你能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這真是很難得的啊!假設有人能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他就能為一切如來所常憶念,一切聖賢者所讚歎,又為一切諸世間的人主所稱揚,能使一切諸眾生都能得安穩快樂,……但你應當知道,菩薩所行所作是非常困難的,逢值菩薩出現於世也是很難的,遇見菩薩的人更是難有。”彌伽先生在大眾中不斷的讚歎:「如有能發菩提心的,那就是續佛慧命,不斷佛種了!嚴淨國土,成熟眾生,這都從菩提心來。了達一切法,信解業力,實行,大願,從離欲到智能明淨到解脫,這在發了菩提心的人,必然會有成就。

是時彌伽。還昇本座。從其面門,放種種光 … 是時大士。觀察眾心。咸生恭敬。離諸諂慢。其心寂靜。志意柔順。隨其樂欲。廣為分別開示,解釋輪字句品莊嚴法門。彼諸眾生。聞此法已。信順悟入。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授己法門)
先現通益物。令其目睹。後正授法要。令其聽聞。現通之後授己法。面門即口。輪字句品莊嚴法門者。一約字相,字輪圓滿猶如象跡。二約所詮,盡理圓備如輪滿足。三約勝用,謂妙音陀羅尼。有轉授義及滅惑義。如法輪等。即輪字教法詮示莊嚴。

菩薩如風輪,不令眾生墮落惡道中去;又如大地,增長眾生一切善根;又如大海,使福德無窮盡充滿,又如淨日,使他的智慧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又如勇猛的天將,能催伏一切魔軍;又如大雲,降注無量妙法雨,又如船師,指示引導眾生在法海中到達彼岸;又如橋樑,能令所有眾生度過生死大海。  

所應作已。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已成就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
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者,即前字輪法門。然字即字相。謂四十二字。音即音聲。即十四音。謂 [衣-〦+可] 阿等。以音入字。出字無盡。一一字下出多意義。若善妙音。窮於聲明。解萬類語言故。音字互舉。意欲相成。智慧為體。故云光明。

於一念中。能分別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欲色諸天語言。差別祕密 …四維上下。各盡不可說不可說。諸世界中所有眾生。及諸賢聖。言辭心想。行願地位。各各差別。微細祕密。如是一切悉能了知。無不通達。(辯其業用) 非唯知言。亦了心念祕密法等。
於是,彌伽大士還升於本座,對善財說:“善男子,我已獲得 “妙音陀羅尼法門”,能分別知道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諸天的語言音聲,乃至十方無數三干大幹世界那不可說不可說多世界眾生的語言音聲,我也都完全明白。

輪字經中,探討一切語言的根本音,分為從阿到荼的四十二字(字母),此外無非四十二字的支流。根本字的結合,孳生一切的語言文字,所以叫字輪。因字的結合而有語言,因語言的詮表而有名,因名而有所詮的義。

善男子。我唯知此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 …普能隨入一切世間種種字輪。普遍出生顯示諸法際。如是菩薩行智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謙己推勝)
先謙己知一。後如諸下。推勝知多。有十五句。皆妙音持差別勝相。普能隨入一切諸下十一句。說諸佛法句。從所詮別。一詮於理智。即事而真。為深為密。猶如三德祕密之藏。又密意三密亦名祕密。二詮菩提涅槃下。皆即一之多。總顯甚深。於中。三廣。四勝。五無上。六差別。七調伏界。八咒持。九別明妙音。十輪字圓滿。十一輪字出生。上皆深廣。故並云海。後三約窮事理。故並云際。

善男子。從此南方。有一聚落。名為住林。彼有長者。名住解脫。汝往彼問。菩薩云何修集菩薩道。菩薩云何出生菩薩德。菩薩云何成就菩薩行。菩薩云何思惟菩薩法。 (指示後友) 聚落名住林者。方便具足住。德行建立故。年耆德艾。故稱長者。於其身內。現多佛境。定用自在故。名解脫。表此住位所修善根皆為度脫一切眾生乃至令證大涅槃故。

時善財童子。蒙善知識深心誨誘。於一切智法。深生尊重。於一切善根。增益信樂。於一切佛法。倍起精勤。於一切善知識教。普加隨順。禮彌伽足。悲泣流淚。遶無量匝。戀慕瞻仰。辭退南行。(戀德禮辭)
這時,善財童子聽了彌伽大士的教導,因而明白了很多佛法,他對於一切智慧的法門,念念生無量的智慧,念念滅無量的愚癡,深深生出尊重心,深深培植清淨的信心,深深自得其利益,法喜充滿。他才禮拜彌伽大士,感激得痛哭流涕,捨不得離開善知識,他又向彌伽大士右繞無數匝,戀戀不捨,然後告辭向南行去,參訪另一位善知識。

四、第五參: 解脫長者 

解脫長者,寄具足方便住。帶真隨俗。習無量善巧化無住故。具足方便住,對治真俗身邊二見,令大智境界得自在,破不自在障故。年耆德艾。故稱長者。於其身內。現多佛境。定用自在故。名解脫,表此住位所修善根皆為度脫一切眾生乃至令證大涅槃故。

善財見「解脫長者」入三昧,名「普攝一切佛剎無邊陀羅尼」。十方各現十佛剎微塵數佛國土海,清淨莊嚴總在身中。即明一切眾生身,總含無邊佛剎,體相無礙。為明真俗色相,皆如光影,互相容故,無中邊故。欲令六十二見、無邊諸見,性解脫故。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思惟。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微妙辯才… 一心專念彼諸菩薩無礙法門。(依教趣求。一修證前法。) 今初有十一句。初總。餘別。總中微妙辯才。即前妙音陀羅尼。莊嚴法門即輪字法門。於此二門。隨順義理。心無異緣。故云一心。餘句別中。以總該別。皆著一心專念之言。而十句中。各有修相。謂一深入語言。二憶念方便。三觀察解脫。四成就善根。五淨治善巧。六明利攝智。七堅彼大力。八不退志樂。九廣彼功德。其最後無礙。

如是思惟。弘誓堅固。勇猛精進…以誓願 力。願身周遍一切剎網。一切法界。普入其身。彰修之益。益堅誓等諸法門故。 

漸次遊行。經十二年。至住林城。周遍詢求,解脫長者。經過十二年的遊化,善財童子來到住林城。十二年者,六根對境十二入中內外無著,方解脫故。賢首品云。於眼根中入正定。於色塵中三昧起。由此便成眼陀羅尼自在佛等故。十二年方見解脫。

既得見已。五體投地。頂禮雙足。起立合掌。白言聖者。我今得與善知識會。是我獲得廣大善利。何以故。善知識者。難可出現。難得聞名。難得逢值。難得親近。難得承接。難得同住。難得奉事。難令喜悅。難蒙開曉。難得隨逐。我今會遇真善知識。是我獲得最勝善利。如是展轉難中之難。(趣求後友,見敬諮問。) 自敘欣慶者希望多年故。

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皆令究竟達彼岸故。聖者。我今以如是心。如是意樂 … 如是究竟。如是謙下。來至聖者善知識所。(先自陳發心。後諮問法要。)
別陳發心之相。總有三相。初欲上窮佛境。次為欲聽聞下。欲罄盡法原。後為欲與一切菩薩下。欲齊菩薩行。三聖者我今下結請。謂結前發心之相。便為請問之端。故云以如是心至聖者所。

我聞聖者。善能誘誨諸菩薩眾。能以方便開佛境界 … 唯願慈哀。為我宣說。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隨所修習。疾得清淨。疾得明了。具足圓滿。(諮問法要)
先讚能誘誨。亦為問端。如云能開佛境界。則為請開。後唯願慈哀下。請說所疑。

時解脫長者。以過去積集善根力故。如來現在威神力故。文殊師利童子憶念力故。十方一切諸善知識本行願力所加持故。 (正示法界。先入定冥示。後出定言答。)
解脫長者以威神力進入「菩薩三昧門」,剎那間現清淨身,轉妙法輪,教化眾生。身上散發不可思議光芒,從光芒中現種種境界。此際,善財童子看得清楚、聽得明白。

前中所以定中示者。依六度說。此位定增。即定起用。方便始具。此位增修。方得後位心定不動。文中三。初彰入定因緣。宿善為因。表自修故。後三為緣。一主佛威力。表本覺故。二文殊念力。具信智故。已彰善財因文殊故。三諸菩薩主伴力故。

即入菩薩勝三昧門。其三昧名普攝無邊一切佛剎旋陀羅尼。
舉定名體。謂普攝諸剎。在於身中。由唯心智。稱性總持。令如體用旋轉無礙。故以為名。

入三昧已。其身清淨。光明映徹。於其身中。顯現十方各十佛剎極微塵數佛。及佛剎淨妙莊嚴 … 或現受請轉妙法輪 (八相成道) …種種心想種種煩惱隨眠習氣。(明定業用)
於中三。初總明普攝。二別彰多相。三令機見聞。初中分二。先明所現分量差別。
解脫長者成為微妙的清淨身,身上表現了佛國的一切。見化主如來,在種種世界,示現了在兜率天、兜率宮歿、住胎、 誕生、在宮中、出家、往菩提場、破魔、成佛、請轉法輪、轉法輪、般涅盤、分舍利、起塔廟等佛事。所化的眾生,有種種的族類、欲望、事業、語言、根性、煩惱 習氣。所化的地點,有微小的,也有廣大無限的。如來用了種種的神通、言辭、音聲、辨才,作大師子吼,為眾生說法。這形形色色的一切,在解脫長者的身上,清淨無礙,卻又毫不雜亂。善財都看得明白,聽得清楚。

如是一切眾生海中。以佛威力。廣現神通 … 彼諸如來所說法門所出言音。善財童子。悉能聽受。憶持不忘。思惟觀察。亦見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諸三昧門自在神變。
結能所現自在之相。分明顯現者。身如明鏡現色像故。無有障礙者。此是總句。略有四義。一身中所現。若依若正互不相礙。故云一一差別不相雜亂。二身與彼剎無有障礙。以含剎之身。入身中之剎。無不充遍。是為內外一多無礙。故云身與佛剎互相涉入不相障礙。即此便有重重之義。謂含剎之身。入身中之剎。身中剎內之身亦能容剎。所容之剎亦有能容之身。身身無窮剎剎不盡。如鏡銅為像。對於明鏡。鏡入像中。如剎居身內。像入明鏡。如身遍剎中。則互現重重歷然可睹。三本末無礙。若促大剎。入於一身。或張身令大。以容諸剎。非不思議。互入重重。本相如故。為不思議。故云種種色像而無來往。華藏品云。以一剎種入一切。一切入一亦無餘。體相如本無差別。無等無量悉周遍。四長者智持明了無礙如下。廣說得不思議解脫用故。故名解脫。

爾時解脫長者。現是相已。即從三昧安詳而起。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已於此甚深無礙莊嚴解脫門。自在入出。… 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來。我若欲見。隨意即見。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
解脫長者出了定,回復他的本來面目,對善財說:「我所契入的,叫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我體驗了我外無佛,萬佛皆備於我。我在定中,要見佛,就隨意能見十方十佛剎微塵數的佛國眾會。如來並不來此間,我也並不往那邊去。這樣,我徹悟了能見的心,所見的佛,都是如夢、如影像、如幻、如空穀的迴響,一切都是虛妄無實的緣起,本來解脫。

出定言告。於中四。一明起定。所作事辦故。說法時至故。二告善財下。示定名體。三善男子我住下。說定業用。即普攝義。四善男子我見如是下。彰定體相。即無來去。唯心觀故。所以次前明此定者。今此正辯唯心。即心無心。便入真如。知眾生界無量無邊皆心所現。知眾生空無作無性。即入如實。

善男子。我若欲見盡過去際一切劫中。所有諸佛。及彼佛剎種種莊嚴。道場眾會。神通變化。調伏眾生。盡未來際。一切劫海。所有如來。及諸菩薩。莊嚴國土。眾會道場。調伏眾生神通變化。如是一切隨念皆見。彼諸如來。及彼諸劫。一切佛剎。所有莊嚴。種種差別。不來至今。我心亦不入彼過未。然其所見。皆如現在。
廣顯隨心見佛體相。於中四。一明隨心念佛諸佛現前。二正顯唯心念佛觀體。三以唯心觀遍該萬法。四結勸修學令證唯心。今初。既了唯心。了心即佛。故隨所念。無非佛矣。何難見哉。況志一不撓。精研造微。佛應克誠。于何不見。文中二。先橫辨十方隨心現前。後善男子我若欲見盡過去下。豎窮三際隨心現前。並結無來去。無來去相。

善男子。我能了知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及諸菩薩。國土莊嚴。神通等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有行處。亦無住處。亦知己身無去無來。無行住處。
正顯唯心觀體。於中二。先總明相無往來則體性寂然。先徵意云。何以普見復無來往。後釋意云。以我即寂之唯心。叩彼即體之妙用。能念所念。何動寂之相干。於中二。先別以喻顯。後結成唯心。文有四喻。意含通別。通顯唯心。喻無往來。別喻兼明不入出等。

所以者何。知一切佛及與我心皆如夢故。如夢所見從分別生。見一切佛從自心起。
一如夢喻。文自有二。初總喻。但取不實無來去義。則心佛皆夢。後如夢所見從分別生下別喻。則佛喻夢境。能念之心喻其夢因故。覺時起想。睡後夢生。觀想分別。定中見佛。既從想現。明是唯心。故觀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既從想生。緣生非實。故所見佛。空無往來。

又知自心如器中水。悟解諸法如水中影。
二水影喻。器喻淨身。水喻自心。影喻見佛。但是水月皆可為喻。若月滿秋空。隨水而現。澄波皎淨。則月影圓明。水濁波騰。則光昏影散。有水月現。曾何入來。無水影空。未曾出去。雖水中見月。誰能執持。雖不可持。非謂無月。心有定散。染淨不同。見佛一多勝劣等別。佛既如影。故無一多勝劣去來入出等相。非空非有。中道觀成。若水喻心性。則佛之月影。皆是眾生真心中物。心佛交徹。真唯心也。

又知自心猶如幻術。知一切法如幻所作。
三如幻喻。有能幻法,方有幻事。無能念心,無所念佛。從心如幻,佛無所依。幻相不無,即唯心觀力。有無雙離,中道顯然。

又知自心,諸佛菩薩,悉皆如響。譬如空谷,隨聲發響。悟解自心。隨念見佛。
四如響喻。通則但取緣成無性。則心佛菩薩。並喻響空。後譬如谷響下別喻。則聲喻心念。谷喻法身。響喻見佛及與聞法。聲擊空谷。響似本聲。念叩法身。隨心聞見。故聲與響非合非散。空有中道准前可思。

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結成唯心。明是心是佛。)
夢喻法身。但有想見,竟無見故。影喻報身。相明靜故。幻喻化身。隨意成故。又影喻是心是佛。幻喻是心作佛。夢喻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響喻隨心勝劣,見佛有異。具上諸意。四喻不同。上之四喻皆具四觀。一正是唯心。二唯心故空。三唯心故假。四唯心故中。融而無礙。

善男子。當知菩薩修諸佛法。淨諸佛剎。積集妙行。調伏眾生。發大誓願。入一切智自在遊戲、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得佛菩提。現大神通。遍往十方一切法界。以微細智。普入諸劫。如是一切佛菩薩法。皆由自心。
心該萬法。謂非但念佛由於自心。菩薩萬行諸佛體用凡聖等境。並不離心。佛尚心現。況復凡夫。夜摩偈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等。文中三。初明佛法唯心。次通辨染淨由心。後結成佛法唯心。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善男子。諸業虛妄。積集名心。(第八識,阿賴也耶識。)
通辨染淨由心。此段十五行,文分四別。一總舉八識,為迷悟依。二彰由迷悟成十法界。三結成迷執過患因緣。四雙明迷悟二相差別。今初。八識皆具。文有四節。一諸業虛妄積集名心者。此是總句,明八識心皆是積集。第八獨名心。集諸種子。起現行故。諸業虛妄。是心之因。由有虛妄覆彼真識。成末那等七識波浪。

末那思量。意識分別。總中分別彰餘七相。
末那思量,是第七識,即是第七性相恒審思量,依第八轉,還緣第八。
意識分別,即第六識。是意之識,依第七故。能了種種差別,名為分別。

眼等五識。了境不同。
隨所依根,用差別故。楞伽經云。心能積集業。意能廣積集。了別故名識。對現境說五。

愚癡凡夫。不能覺知。怖老病死。求入涅槃。生死涅槃。二俱不識。於一切境。妄起分別。又由未來諸根。五塵境界斷滅。凡愚之人。以為涅槃。
(彰由迷悟成十法界,十法界中,佛菩薩為悟,六道二乘為迷。)
六道眾生,不知識體,即是苦果。不知熏習,以為集因,故常流轉。怖老病死,求入涅槃。即是二乘。上迷勝義,為不覺知。今悟四諦故,求滅苦集。生死涅槃二俱不識,結成上過。此句總標。六道凡夫不識苦集。安知涅槃。二乘不了生空本是涅槃妙有。故求永滅。凡小俱迷生死涅槃其性平等。為俱不識於一切境。妄起分別下。別明不識之相。此句通明但妄分別。謂生死可滅。涅槃可證。

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
彰其悟人。菩薩是因。諸佛是果。自證悟時。義通因果。轉阿賴耶得本覺智。即菩薩地盡。成佛之時。破和合識相。滅相續心相。顯現法身。智純淨故。名轉阿賴耶得本覺智。然本覺本有名顯法身。即合言證。始覺菩提。今日始成。可稱為得。今云得者。得始覺智契於本覺。始本無二。名究竟覺。故名為得。斯即了達生死涅槃二俱平等。

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執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現量。見外五塵。執為實有。 猶如牛羊不能覺知。生死輪中無由出離。
結成迷執過患因緣。初二句辨執。不知如來隨機說法。對二乘故說有三乘。破於二乘復說於一。六道二乘,不悟上來生死涅槃平等之理。見上迷悟。謂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者。不了知心現量義。不知心現。謂有實故。同於翳眼取外空華。若知唯心。三一俱遣。由不覺知。生死循環。轉無窮已。

善男子。佛說諸法無生無滅。亦無三世。雙明迷悟二相差別。先明悟相。後顯迷相。先二句總標。佛說諸法無生無滅者,橫說心性。亦無三世者,豎說心性。

何以故。如自心現五塵境界本無有故。 (徵釋)
由心現故。以心為因。而現生等。既從緣生。即無生等。問明品云。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此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

有無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聖者自悟境界如是。
從無之有曰生。自有還無稱滅。無本自無。何能生耶。有若已有。復云何生。有法從緣。自他共中求生叵得。無法無因。何得名生。無法若生。龜毛兔角悉應名生。有不生無。無不生有。無若生有。空華應生乳酪等法。有若生無。龜兔應常生毛生角。是知有無本自不生。猶如駝驢兔馬等類決定無角。故忉利偈云。一切法無來。是故無有生。以生無有故。滅亦不可得。心法遷流。假說三世。色心之體無生性空。三世之名依何而立。如兔無角。豈問此角為昔為今。聖者自悟境界如是者。結示也。上約教道。佛說無生。今約證道。唯佛菩薩自證無生。非無因矣。斯即名為自覺聖智。自覺聖智者。楞伽經云。一切法無所繫著。得如幻三昧。由如是知故。得上來成本覺智。

愚癡凡夫。妄起分別。無中執有。有中執無。 (顯其迷相)
對上二義。說二種迷。一對有無本不生。故云無中執有有中執無。此有多意。一境從心現。空而謂有。三界唯心。有而說無。二生死本空執為我法。涅槃不空執為滅無。三世無常等執有常等。出世常等執無常等。四諸法性空。翻執為有。無性真理。卻執為無。故諸聖者。離有無見。便了識性。成種種身。教化眾生。

取阿賴耶種種行相。墮於生滅二種見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別。覺自心現,不覺故有執取。種種行相者,謂執受根身,頓變器界。生滅遷流,不生不滅,如是等相,墮於生滅二種見中者。謂識恒轉,前滅後生,因亡果現,又見七識生,不知即是如來藏性隨緣所生,執為定生,即是生見。見轉識滅,不知但是業相滅故,謂賴耶滅。不異外道斷滅戲論。

楞伽云。云何外道惡見。謂不知境界自心分別現。於自性第一義。見有見無。而起言說。問明偈云。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妄心分別有。若能依上悟入境界。即如理而觀察。一切皆無性。法眼不思議。此見非顛倒。為可依也。

善男子。當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薩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則能淨一切剎。入一切劫。
結成佛法一切唯心。以上諸義。則知心為佛法根本。

是故。善男子。應以善法扶助自心。應以法雨潤澤自心。應以妙法治淨自心。應以精進堅固自心。應以忍辱卑下自心。應以禪定清淨自心。應以智慧明利自心。應以佛德發起自心。應以平等廣博自心。應以十力四無所畏明照自心。(結勸修學,令證唯心。)
現知萬法不離自心。但修自心。萬行斯備。其猶欲得淨土當淨其心。心雖即佛。久翳塵勞故。萬行增修。令其瑩徹。

文有十句。一如彼病人,非杖不起。煩惱病重,假善相資。二若無法雨。法芽不生。三對境忘心。斯為妙法。則六塵不染故。四離身心相。心則堅固。五忍辱謙光。自然卑下。六寂照內澄。皎然無瑕。七鑒達不遺。觸境穿徹。八恒沙佛德。蘊在我心。望齊至尊。故須發起。九與佛同性。法界普周。十以十力無畏。自他明鑒。

善男子。我唯於此如來甚深無礙莊嚴解脫法門。自在入出。如諸菩薩摩訶薩。住無礙智。行無礙行。於諸境界。無不通達。現前常得見一切佛廣大三昧。住一切佛無涅槃際成正覺門。普遍了知諸三昧海所有境 界。能隨觀察三世諸法悉皆平等。分身遍往一切剎海。入於諸佛無分別處。一切境界皆悉現前。常能觀察一切諸法。以圓滿智盡能說行一切菩薩功德行願。於其身中。悉能顯現一切世界成壞之相。而於自身。及彼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說。(謙己推勝)

善男子。從此南行閻浮提畔。有一住處。名遍無垢。彼有比丘。 名曰海幢。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指示後友)
閻浮提畔者。此洲南際。表將鄰不退。亦得般若六度後邊入智海故。住處名遍無垢者。心定不動。何有垢哉。又了無相。無所分別。尤無垢也。比丘海幢者。定智業用深廣如海。高出名幢。正心不動如海湛然。眾毒雜惡不能撓亂。摧不正說。所以名幢。 

時善財童子。禮長者足。右遶觀察。思惟瞻仰。稱揚讚歎無量功德。念善知識能為救護。於善知識。常生歡 喜。依善知識。發起行願。由善知識。令我開悟。敬善知識。心無違逆。事善知識。無有諂誑。於善知識。心常隨順。於善知識。起慈母想。令我遠離一切顛倒。於 善知識。起慈父想。令我成就菩薩善法。如是思惟。深生愛樂。悲泣流淚。辭退而去。這時,善財童子向解脫長者告辭而退,再向南行,尋找另一位善知識。一路上,他專一其心,來憶念著善知識所教化的道理和參訪善知識時應抱的態度: 我要怎樣來依照善知識所教化的道理去修行?我要怎樣來事奉善知識,報答善知識的恩惠?我要恭敬善知識。我從善知識那裡才能得見一切智慧。我對於善知識,不應生違逆之心,或欺騙善知識。我在善知識那裡受教,不應存諂媚之心。我對於善知識,常應隨順善知識的教化來修行。我對於善知識,應存慈母慈父之心,捨離一切惡法,出生一切善法。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善財五十三參,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10 thoughts on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四) 第三參至第五參

  1. 學長的意思是53參, 會在此暫停了。

    如果是的話,下回可以開示“中論”嗎? 當然是指簡介。

    謝謝

    • Brian 師兄:。

      師兄精進勤奮,假以時日,當能智慧增長,靈性提升。恭喜!

      信堅正在寫第六參至第十參,圓滿十住之後,再擱筆。

      我對大乘的中觀論不熟悉,有點偏於唯識論,較理論化,而且術語相當多。而信堅較注重一乘真修實証法門及禪宗的頓悟法門。

      如有時間,信堅當花點時間,試圖了解中觀論。如有特別心得,再行文介紹。謝謝你的建議。

      信堅

  2. 第五參 解脫長者說:

    「又知自心,諸佛菩薩,悉皆如響。譬如空谷,隨聲發響。悟解自心。隨念見佛。」
    「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善男子。當知菩薩修諸佛法。淨諸佛剎。積集妙行。調伏眾生。發大誓願。入一切智自在遊戲、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得佛菩提。現大神通。遍往十方一切法界。以微細智。普入諸劫。如是一切佛菩薩法。皆由自心。」

    響聲,緣成無性,所以,心佛菩薩及一切法,十法界「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啊?這真嚇到我了!

    • 顏顏師姐:

      多謝留言。昨晚剛橫渡太平洋,今早回到美麗寶島,福摩摩沙。第一次坐捷運,從機場到高鐵站南下。最近一個禮拜,可能俗事較繁忙,等忙過後,再回覆,真抱歉。

      已快兩年沒回台了,感覺一切,人事變動很多。

      信堅
      ____

  3. 信堅師兄好:
    得知您回台,很是高興!!故鄉,鄉親、土親、人更親,好好享受!
    倘若您行程得空,顏想,在來米師兄一定和顏一樣,想和您及師母一起聚聚。如果方便的話,還望您電郵告知,顏會想辦法呼叫在來米。◕‿◕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在來米隨時在,連絡電話等一下傳到 信堅師兄那兒。如果 信堅師兄行程應該是緊湊,我們也可以在 信堅師兄會出現的地方等待。任何方式都可以喔,聯絡上時再討論。◕‿◕
      在來米敬上

      • 顏顏師姐、在來米師兄:

        多謝熱誠邀請。這次兩年沒回台,有很多私事要處理。這週末在台中,以貴賓身分,參加姪孫女的婚禮。也到台中大里開元聖殿參加成立三十周年的大法會。同時,也要回故鄉看望近百歲的岳母及會見兩方眾多親友,一切行程,仍未安排。

        我小學跟大學同學,也一直邀請我到台北聚會,一直未答應。也許時機仍未成熟,因此聚會,可能要等下次。

        我大學同學、好友李傑信博士的新科普書: “宇宙的顫抖”,已於上星期開始出售。在台大當教授的同學,朱國瑞院士,熱心送我一本。出版社也送來一本 (因我幫此書寫推薦序)。如果你/妳們有興趣,可上網查看:
        宇宙的顫抖: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引力波
        The Universe That Rings: On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and Gravitational Waves 此網站有信堅的推薦序。

        ps: 昨晚我在開元聖殿對師兄姐們講了二十分鐘,有關信堅十年來的修行心路歷程、所學所證,及正確修行方法。有機會當會在此園地貼文,供大家作參考。

        信堅

  4. 湊巧禮拜六要載女兒去機場,不然就會想去-開元聖殿,參加三十周年的大法盛會。來日方長,就等待下一次機緣的到來。現場聆聽有人氣共鳴的氛圍,可彼此學習。況且在來米的禿頭,說不定被 信堅師兄摸一摸頭,又茂盛的長出頭髮,回到少年的帥氣。◕‿◕(好像聽到顏顏師姐說:怎麼還是妄心未泯???)

    記得上一次在網頁觀看-開元聖殿-法會的照片,也看到辦桌料理,採用初級食材,感覺好好吃。

    向五南圖書網購的(宇宙的顫抖),12月1日下單,目前還沒出貨。應該打去客服問問才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