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 (一) 略說 “迴向” 的一乘真實義

一、前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不像大部份佛教名詞,俗間關於 “迴向” 概念,經過長期的的演繹,隨道場、鸞堂、五乘教導不同,而有不同解說及用意。對下根人,道堂或佛堂,每頌完一部經,不但都要迴向三處,還會迴向給冤親債主,或將功德轉讓給自己的親人,幫他們修福德,令大家生活平安快樂,事業如意。因此,普通人都以為迴向,是將本身功德,轉給他人,或幫親人修功德。

如依真諦,至誠迴向給冤親債主或親人,只能給于助緣,為他們祝福、加持,不能轉讓功德。就如佛不能將他的功德轉讓給眾生一樣,他只能以他至高無上的磁場,平等加持眾生。修福修慧,修行証道,還須靠各人,努力精進,依教奉行,自證自度。 (否則眾生,早就可依,佛力轉讓,個個成佛,不待佛菩薩累劫,苦口婆心,善巧方便教導)。所有教導,都是善意,隨機善巧,方便施教。所謂先以利鉤,勸人迴向,修福避禍,慢慢提昇,眾生靈性,待機緣成熟,曉以正道,使入真修。

light1但對中、上根,修行至某一階段,都會開始探求迴向的一乘真實義。華嚴經有三品經 (昇兜率天宮品 兜率天宮偈讚品 十迴向品),詳細深入解說迴向的真義及如何修習迴向,但此三品經,專為法身菩薩,斷除度眾生不自在習氣而設。此段經文相當長,義理深奧難懂,所處位次,夾雜於五十二位次之中,因此除清涼國師及李長者外,幾乎無見性大師,詳盡簡短解說其真義。

信堅証道仍在遙遠,不敢以己知見,胡言亂語,妄加批判,唯恐一言有失,誤導眾生,遭受天打雷劈,下十八層地獄。以此,信堅此文,專注於以華嚴一乘佛經觀點,試圖解說 “迴向的一乘真實義”。所說不是個人觀點,而是依清涼國師疏鈔及李長者合論,加以整理簡化。因此,此文可作為研讀 “十迴向品”  的導論。

二、”迴向” 的一乘真實義
華嚴是一乘成佛法門,修行證道分為五十二階層,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究竟成佛。相對於修行的主要階段是「信、解、行、願、證」。首先,要讓未信者起真信,故說十信品。讓已信者,得智慧而令解悟,故說十住品。讓已解者令行,以智導行,以行証智,解行並進 (智如目,行如足),故說十行品。讓已行者發大願,以立果因,以願導行,願行互資,故說十迴向品。讓已發大願者證入,故說十地品,十地菩薩以「六波羅密」為主修,得「根本智」,再開展為十波羅密,遍滿「後得智」,終於圓滿根本位與後得位的修行,最後,已證入者等佛,究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一條成佛的康莊大道。

十住、十行,是智慧成就,是利己;十迴向是慈悲心成就,是利他;以智導悲,慈悲中有智慧,智慧中有慈悲,悲智雙運,自他不二。因此迴向,是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迴向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迴向是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迴向是「無缘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體现。是入不二法門的捷徑。

“迴向” 是 “迴前解行以向真證。廣益自他。令行彌綸,無不周故”。前解行既著,今悲願彌博。東方金剛幢菩薩,是十迴向會主。總顯迴向不出悲智。金剛者,堅利也︰即悲之智,二乘實際不能壞,斷難斷惑,以智慧到彼岸。即智之悲,愛見不能動。故知金剛不獨喻智,悲智相導方為真實不共般若,悲智雙運。

以此,”迴向” 的真實義是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皆須度,佛道無上誓願成。以智、願導行,証入十地。因此,迴向的真義是 “迴解行以向真證,廣益自他,令行彌綸,無不周故”。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迴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迴向,教導我們「捨得」的精神,要是把自己的「執著」捨掉,才是真正的修行。這種捨得的意義在於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迴」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迴向可說是維護發心,令之長久持續不變的一個重要方法。不斷的迴向也等於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莫忘當初的發心,如此小心翼翼的維護著它,不讓它輕易的退失,乃至無明與貪愛斷盡,達到涅槃的境界為止,這才是迴向的作用所在。

三、無盡燈的譬喻

迴向真正的目的就是拓開心量,破除我執,所有一切果報都希望利益一切眾生。迴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蠟燭去引燃其它的蠟燭,不但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亮未曾減弱,反而和其它蠟燭光光相照,而室內更為光明、更為明亮。所以我們將所修功德,不論迴向眾生還是迴向理體,並不是將功德作廢,而是將功德遍施法界眾生,迴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減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為殊勝。迴向使眾生常得安樂,而我們自己也將因眾生的安樂而得到安樂,並同法界眾生共成佛道,同證菩提。

發願就是發迴向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藥師佛十二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過去諸佛、菩薩,皆因發願而成就;任何人只要想學佛、想成佛,就必定要發願。」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迴向之力,微善彌於法界。《維摩詰經》中有一個無盡燈的譬喻。「維摩詰」言:「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點燃自己的一盞油燈,照明量度是很小的,如能主動,以此燈去點燃別人或被動的讓別人來點亮他們的燈,那麼就會 “燈燈相傳相續”,點亮的燈愈多,照明度愈強,照明的愈圍也愈大,終至無盡燈,照亮整個法界。

人與人的彼此之間,是息息相關而無法單獨存在的。萬物一體,為眾生也是為更好的大我。眾生如人體的每一細胞,不能單獨存活。整體越健康快樂,各個細胞也越有活力。 所給予別人的利益,會像空氣的迴流,又像日光的反射。最後又回到自己身上,這也叫做回饋、迴向。

四、華嚴經迴向十義

迴前解行以向真證,廣益自他令行彌綸,無不周故。以少善根引無量果者,謂迴向心。迴者,轉也,向者,趣也︰轉自萬行,趣向三處,謂眾生、菩提及以實際。迴向三處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誓證菩提。

清涼國師開此三為十︰

1. 迴自向他故︰「若有善根.不欲饒益一切眾生,不名迴向」。

2. 迴少向多故︰「善根雖少,普攝眾生;以歡喜心,廣大迴向。隨一善根普以眾生而為所緣,乃名迴向」。

3. 迴自因行,向他因行故。「菩薩以諸善根迴向佛已.復即以此善根迴向一切菩薩.所謂願未滿者令得願滿.心未淨者令得清淨」。

4. 迴因向果︰此復二種︰一、向自果,「修諸善根迴向阿耨菩提故」。二、迴向他果.「願以我今所種善根令諸佛樂,轉更增勝故」。

5. 迴劣向勝︰謂隨喜凡夫二乘之福,迴向無上菩提故。

6. 迴比向證︰若取現證,即前第三中,心未淨者令得清淨.清淨即淨心地.淨心地即初地.未淨即比。是迴他比,令他得證.亦是自比,令他得證等。

7. 迴事向理故︰「與諸法性相應迴向.入無作法,成所作迴向」。「永離依處到於彼岸,故名迴向.永絕所作至於彼岸,故名迴向」。

8. 迴差別行向圓融行故。

9. 迴世向出世故︰「所有善根皆悉隨順出世間法.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心常迴向出世之道」.第六迴向云「永出諸蘊到於彼岸,故名迴向等」。

10. 迴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故。
前十義中︰初三皆迴向眾生.次三皆迴向菩提.次二迴向實際.後二義通於果及與實際。

華嚴經文:

菩薩摩訶薩迴向有十種.三世諸佛咸共演說︰一者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二者不壞迴向.三者等一切諸佛迴向.四者至一切處迴向.五者無盡功德藏迴向.六者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七者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八者真如相迴向.九者無縛無著解脫迴向.十者入法界無量迴向。

楞嚴經: 十信、十住、十 行、十向、十地、四加行、等覺,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關於十迴向的描述及海仁法師有如下的簡單解說:

1. 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諸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正當度生,是不落空;滅諸度相,是不落有;即雙遮空有。菩薩既不住當度眾生之有為,亦不著滅諸度相之無為,而能回菩提真因,向涅槃歸家之路。當度眾生,是回自向他;滅諸度相,是回事向理;回無為心,向涅槃路,是回因向果,以其攵遮空有,不住不著,故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救,是救拔眾生生死苦,護,是護其善根令不失;救護一切眾生是大悲,離眾生相是大智,菩薩深達諸法皆空,故能離相度生。

2.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迴向。
可壞,是無常敗壞生滅之法。以生死望涅槃,則生死是可壞之法;若以涅槃望實相,則涅槃亦是可壞法。如前文:「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眾生執生死,二乘執涅槃,菩薩了達生死涅槃,皆如空華水月,本無所有。入生死當度眾生時,不著於有;入涅槃度二乘時,而不滯於空;是壞其可壞之相。即是遠離空有,雖離空有,而不見我為能離,空有為所離,謂之:遠離諸離。菩薩雖終日度生,廣行六度,而不著諸相;雖不著諸相,而又能不壞度生事業,故名不壞迴向。此是迴事向理。

3.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迴向。
本覺是理體,始覺是智用。故本覺湛然,即是眾生本具法身理體,寂照照寂,湛然不動。但此言本覺,是約菩薩能證之智,理由是向下:地如佛地,方是理體。故今言本覺湛然,是說菩薩能證之智,猶如明月澄潭,亦如日照澄空,寂照照寂,寂照不二。覺齊佛覺,是說菩薩分證佛功德,覺智齊等於佛覺,名等一切佛回向。一切佛於因中,皆以權實二智,雙照真俗,而不住真俗;今菩薩亦如是,以權智照俗,不住於俗,以實智照真,而不住於真,名等一切佛回向,是回因向果。

4.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迴向。
不雜曰精,不妄即真,此約本覺理。菩薩本其權實不二之覺智,發明精真之理,亦齊於佛,故言:地如佛地。又精真是能觀智,以能觀之智,精真而純熟,故能發明一切種智,證佛所證之真如實際理地。以其能證智廣大無邊,圓照法界;所證之理,亦豎窮橫遍,故名至一切處迴向。此是迴事向理。

5.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罣礙,名無盡功德藏迴向。
世界即前所至之處,是依報;如來,即前所等之佛,是正報。前覺齊佛覺,地如佛地,仍有自他分隔,依正歷然。今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即自他不隔,依正無礙。若約事言:於一毛端現寶王剎,是世界涉入如來;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是如來涉入世界。又一念普觀無量劫,是如來涉入世界;一毛普現十方界,是世界涉入如來。若約理言:世界是所證理,如來是能證智;以智照理,是如來涉入世界;以理顯智,是世界涉入如來;理智交輝,依正相涉,謂之得無罣礙;若智若理,若依若正,悉皆無盡。如華嚴經言:「菩薩住此回向,得十無盡藏功德。」所證理,能證智,皆不可思議,名無盡功德。無盡功德,不離當念,名之為藏。

6.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初句按前地如佛地,即同於佛所證,實際理地。佛,是能證之智,地,是所證實際理地。若智若理,俱為菩提涅槃清淨真因,謂之: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此不生不滅,實際理地之清淨妙因,能生涅槃道果,從因剋果,名依因發揮,取涅槃道。菩薩背塵合覺,是隨順;事相雖多,理體唯一,是平等;依真因生道果,是善根。此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是回因向果。

7.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真根,即平等善根,依此平等善根而起同體大悲,等觀十方眾生,皆我本性。以眾生本具佛性,與我同體,故眾生乃我心中之眾生,我既覺齊佛覺,地如佛地,圓滿成就佛性;則我性中眾生,亦當成就,不應遺失。於是隨順平等善根,興慈運悲,平等救度眾生;佛性雖然無二,但眾生筢無量無邊,故菩薩於所證之清淨妙法身中,普現無邊色身,周遍法界,一一身化度無量眾生,是名隨順眾生相,等觀一切眾生迴向。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是迴他向自;性圓成就,不失眾生,是迴自向他。

8.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迴向。
前位不失眾生,即一切法;皆我本性,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是不捨眾生,故以權智入俗,上供諸佛,下化眾生;離一切相,是深達實相,以實智證真。又即一切法,是道種智權能;離一切相,是般若實智功勳。今言:唯即與離,二無所著;是雙照空有,而超越空有,屬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照於中道第一義理,即一切法時,而能離一切相;離一切相時,而能即一切法。離即離非,是即是非,名真如相迴向,亦即是迴事向理。

9.真得所知,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回迴向。
初句謂前位,已真實證得,真如實際理地。則一真一切真,一如一切如;十方三世,唯一真如,所謂: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然則真如理體,尚無解脫之名,何來有縛,故名:無縛解脫迴向。此亦是迴事向理。

10.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迴向。
性是體,德是用。第八無著得性之全體;第九無礙得性之妙用。若體若用,悉皆圓滿,謂之性德圓成。法界是真如別名,既無法不真,無法不如,則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毫一塵,皆等真法界,無有限量,謂之:法界量滅,量滅即是無量,故結名:法界無量迴向。

此一一迴向中皆有三種迴向︰謂以善根,迴向眾生、菩提、實際。要須三者.義乃無邊.略申十意︰謂依三法故.滅三道故.淨三聚戒.顯三佛性.成三寶.會三身.具三德.得三菩提.證三涅槃.安住三種祕密藏故。

『一』依三法者︰謂真性、觀照、及與資成.即起信論體、相、用也︰實際依體.菩提依相.眾生依用。
『二』滅三道者︰見苦實際方能滅苦.照煩惱空即得菩提.迴結縛業,為利生業。
『三』淨三聚者︰謂向實際故律儀離過.向菩提故廣攝眾善.向眾生者即是攝生也。
『四』顯三佛性者︰實際正因.菩提了因.向眾生者即是緣因。
『五』成三寶者︰實際成法.菩提成佛.向彼眾生成同體僧。
『六』會三身者︰謂法、報、化。
『七』具三德︰謂斷、智、恩。
『八』得三菩提︰謂實相菩提、實智菩提、方便菩提.菩提樹下示成佛故。
『九』證三涅槃者︰謂性淨涅槃、圓淨涅槃、方便淨涅槃.謂薪盡火滅.若依地論唯有上二者,則真極之成寧殊示滅.菩提亦爾。上四皆如次配迴向實際、菩提、眾生.可以意得。
『十』安住三種祕密藏者︰由向實際則住法身.佛以法為身清淨如虛空故.由向菩提能成般若.菩提朗鑒居極照故。由向眾生能成解脫.自既無累令他解脫.隨機應現亦無礙解脫也。

普皆回向願: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五、盲人點燈

一個禪師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路太黑,行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禪師也被行人撞了好幾下。他繼續向前走,遠遠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向他走過來,這時旁邊有個路人說道:“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著燈籠!”

禪師也覺得非常奇怪,等那個打燈籠的盲人走過來的時候,他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那個人說:“是的,我從生下來就沒有見過一絲光亮,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的!”

禪師更迷惑了,問道:“既然這樣,你為什麼還要打燈籠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燈籠是什麼樣子,燈光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

盲人說:“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了和我一樣的盲人,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著燈籠出來。”

禪師非常震動地感嘆道:“原來你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別人!”盲人沉思了一會兒,回答說:“不是,我為的是我自己!”禪師更迷惑了,問道:“為什麼呢?”盲人答道:“你剛才過來有沒有被別人碰撞過?”禪師說:“有呀,就在剛才,我被兩個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說:“我是盲人,什麼也看不見,但我從來沒有被人碰到過。因為我的燈籠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撞到我了。”

點燈,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這就是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別人也就等於幫助自己。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華嚴經解說,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4 thoughts on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 (一) 略說 “迴向” 的一乘真實義

  1. 諸法實相,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動念即乖,開口就錯,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唯証乃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大師所說,不離諸法實相。自性本自空寂,一法不立,
    無二分別,一切法,從心想生。此理早已,知己共認。

    佛法不是不能說,而是應該,隨機施教,方便假言說,以為標月之指,
    度人之舟。冀望修行者,因指見月,得意忘指,得魚忘筌。

    智者了知,此皆方便,假言戲論。於文字假言說,貴在、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知己之間,以心印心,心心相印,片言隻字,點到即可。

    但願禪師此後,如有機緣,能跟大家分享一些本身禪修,解悟或証悟心得。以世俗語言,方便假言,譬喻解說,開導後進。

    ps:
    The kingdom of Heaven and Hell is within you.
    天堂地獄由心造,成佛作祖心外無。載舟覆舟皆是水,成聖成凡總由心。
    天堂地獄,不必往外尋;天堂地獄,就在心中。心在地獄,則人在地獄。
    心在天堂,則人在天堂。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 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 信堅師兄好:

    請教「海仁法師」對十迴向的描述中,第10.斷句,顏以下斷句是否有誤?

    『十』安住三種祕密藏者︰由向實際,則住法身。佛以法為身,清淨如虛空故。由向菩提,能成般若。菩提朗鑒,居極照故。由向眾生,能成解脫。自既無累,令他解脫。隨機應現,亦無礙解脫也。

    請問結論是安住哪三種祕密藏?是不是:成般若、成解脫、令他解脫且無礙解脫?
    是:入虛空清淨法界身、智慧般若朗朗極照、為法界眾生解縛而無解脫相?

    顏顏敬上

    • 顏顏師姐:

      昨天因到附近海邊的渡假山莊 (Terranea),參加我家賢慧夫人在南加州的大學同學聚會 (有大老闆請吃飯),應酬了一整天,回家累了,倒頭就睡,遲了回覆,抱歉。

      關於所問,標點斷句,師姐所斷,相當正確。其實一乘經文,很好斷句,大都是四字一句。經書看久,寫文章也,漸漸變得,四字一句,簡單明瞭。

      文中第十,就是指出並解說三德密藏 (法身、般若、解脫) 的真義。

      信堅

  3. 信堅師兄好:

    與好友聚會(尤其是老同學)是人生一大樂事,您夫人跟您一定有個愉快的週末。 ◕‿◕
    謝謝師兄解答。感謝!

    顏顏敬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