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法界,諸法實相,華嚴經緣起甚深 解說

導論: 大乘及一乘佛經,對一真法界、諸法實相的解說,散布在諸經中,以種種不同言論、譬喻、隱喻解說,甚難抓住其整體、要點、重心。經書裡也常說,一真法界,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僧肇物不遷論裡的有名偈頌: 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馬漂鼓而不動,日月經天而不周。華嚴經第十品的緣起甚深偈頌之一: 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這些偈頌,闡述一真法界,諸法實相。如無人解說,真不容易懂得如來真實義。
bud1 hwa.1

此地首先解說,一真法界,諸法實相。套用數學術語,以基本定律及推論來解說。基本定律,是佛所證的一真法界實相,法爾如是,唯證乃知。對不信或還沒證悟的眾生,可以將它們看作是基本假設,有待求證。依此可推論到一乘佛經裡所描述的諸法實相。譬如物不遷、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不動不靜、因果同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三心不可得、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等等一真法界的描述。

一: 靈界基本定律

一真法界,華嚴世界的基本運作,可簡單歸納成下面兩條很簡單的基本定律 (或者說,基本假設) 。

定律一: 宇宙森羅萬象的本體,叫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所謂的造物主,就是人人本具的真我,自性,佛性。

推論一: 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滅,本自具足,處染不垢,修治不净。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性體遍照,無幽不燭。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非生因之所生(自性沒有生因) 。唯了因之所了(只有般若智慧能了知諸法實相)。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動念即乖,開口便錯,不可思議,唯證方知。本體是一體、一合相,所顯現的宇宙中的森羅萬象也是一體。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諸障礙斷除,就可明心見性,親證本體。

解說:「動念皆乖,開口便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要離開言語文字、妄想、分別、執著,你所見到跟佛所見的無二無別,這就是佛境界、佛知佛見。唯有華嚴根器的人,才能深信、深解、深行、深證。

定律二: 由本體起作用,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即相依緣起)。一念起,宇宙森羅萬象,一時海印頓現,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即剎那生滅)。

解說一: 真如隨緣,遇緣起相、用。所有十方三世的森羅萬象,缘聚而現,都只是在各自的時、空點上 (當下、此時此刻、moment) 一時頓現。起心一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此地所謂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剎那生滅),是假言說,是依俗諦方便說。比喻眾生一念起,山河世界海印頓現。念起念滅,即此地所說生滅。譬如放映電影,底片是張張不同,同時存在,永遠不滅。但放映在銀幕上時,就有生滅假相。前張過去了(好像是滅了,但底片永遠存在),後張生起,就有相續假相。實相是法華經所說,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解說二: 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海印』是比喻,海是大海,比喻自性心海,自性清淨,海水不起波浪,没有染污,平靜得像一面镜子,外面的境界統統照在海裡,一時頓現。海印是妄盡心澄,萬相一時頓現,如印印物,沒有先後,沒有遠近。[印,像中國人印章蓋印,印章上很多字,一蓋下去,這些字統統現前,沒有前後。]

解說三: 自性能生萬法,是宇宙的缘起。一念頓現,没有先後。就像看電影一樣,一打開鏡頭,一張張幻燈片放射到銀幕上,都是一時顿现。这些形相,「各各不相知」,前一張不是後一張,後一張不是前一張。

解說四: 真如本體,妄盡心澄,眾德同時,炳然圆明頓现,森然交羅,常住不動,猶如大海,風息水澄,萬象齊观。這就是一體能生萬法。

解說五:「常住」是永存;一真法界,無生滅變遷,稱作常住。意指綿亙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恆常存在,永不生滅變易。

解說六: 用放映電影作比喻。我們看電影,銀幕上的情節、動像好像是真的。但如果看放映機裡面的底片,則是一張一張隔開,張張不同,前一張不是後一張,後一張也不是前一張。它放映的速度,一秒鐘二十四張,利用眼睛的視覺暫留,而有相續動相。如果我們把它速度加快,加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這是我們動念的速度,這就是我们看宇宙森羅萬象的現象,都是相續動、靜相。我们凡夫心浮氣躁,不知所見、所感是虛幻不實。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我們的身體也是剎那生滅,相似相續相。

二: 推論 (Corollary)

推論一: 由上面的基本定律,可以推論物不遷之真理;諸法只于其海印頓現的一刹那 (此刻、此地),方為真實存在。每一現象的顯現,都有無限因緣,但都毫無關聯(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而且剎那生滅。過去的現象住在過去時,现在的現象住在现在時,彼此是不同的現象。因此過去法没有來現在,现在法没有到過去,没有任何往來動轉的迹象。

推論二: 因此實際上,所有十方三世的有為法的現相,都只是在各自時空點上。缘聚而现的一刹那顯现(一副副的畫像) 。我們的心意識,起心動念,心念剎那不停,念念不住,將它們連接起來,因而有了動相,有了過去、現在、未來,無常變化,生老病死,生住異滅。而有世俗的時、空觀念。

推論三: 物不遷。物者,指所觀之萬法,即宇宙間的森羅萬象。不遷,指諸法當體之實相。眾生以常情妄見,以為諸法念念遷流,有如大江東去,狂風怒號,山崩地裂。但若以實智觀之,則頓見諸法實相,當體寂滅真常,一時剎那頓現,了無遷動之相。物不遷,是說諸法如如不動,故諸法不去不來、不生不滅、動靜一如。

“物不遷”是說萬物從本以来都没有遷移過 (世間相常住)。 物不遷,如以靈界基本定律裡的刹那實在,相依缘起的角度來理解,則能豁然贯通。因只有刹那真實存在,故諸法只于其存在之刹那(此 刻、此地),方為真實存在。宇宙萬事萬物的現相,在當下、此刻,是一副靜止的無限次維度的全息圖 (hologram),時間、空間完全是觀看的角度,前後順序。每一現象的顯現,都毫無關聯。因此,在靈界,凡所有相,剎那生滅,同一事物,無所謂動靜。不同(相似) 的事物在運動,在靜止。在纷纷雜亂的現相中,只有一幕幕彼此不同物体的顯相,除此之外,没有所謂物體来、去、動、靜。

推論四: 沒有時間
在十法界,時間上有過去、未來、現在之說。但在一真法界,沒有時間的流逝,沒有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分別,唯一真實的存在是 “一念”、”當下”。過去則已去,現在又不住,未來尚未來,故皆不可得。因此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圓覺經》「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是以,時間上有過去、未來、現在之說,但「無住真心」沒有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分別,只那一念,吾人的本來面目「自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長新」。

從時間不遷來說,每個顯现都只是在自己那個時間點上的海印頓现、真實存在 (當下、此刻、此地)。每一現象的顯現,都有無限因緣,但都毫無關聯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過去的現象住在過去時,现在的現象住在现在時,彼此是不同的現象。因此過去法没有來現在,现在法没有到過去,没有任何往来動轉的迹象。這就是時間不遷移,唯一的真實存在是當下。

說事物消逝了,它未必真正地消逝,只是说,我們不能從現在聯繫到它的過去,因為過去不會延續到現在。事物不变,它只停留在它所停留的某一時間階段,永遠没有消逝,故云常住。因此實際上,所有十方三世的有為法的現相,都只是在各自時空點上。缘聚而現的一刹那顯现 (一副副的畫像) 。[就如電影底片,一張一張的,同時存在,永不消滅。因為放映,而有動相、生滅。] 我們的心意識,起心動念,念念不住,將它們連接起來,因而有了動相,無常變化,生住異滅。果與因不同時存在。從时间不遷来说,每個顯现都只是在自己那個時間點上的刹那顯现。过去法住在過去时,现在法住在现在时,彼此是他体的缘故;过去法没有来现在,现在法没有去過去,没有任何往来運轉的迹象。这就是时间不遷。

推論五: 沒有空間
從空间不遷来说,沒有一件物体,從此處被移到彼處。理由是俗間所謂移動,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不断的遷移,而有了位置的變更。但依頓現、剎那生滅定律,運動中的每刹那的顯现,是完全不相關聯的物體。(被移動是六根對六塵,起心動念,對相似,不同物體的相續相的迷惑)。因此,並没有同一個物體從此處被運行移動到彼處。

用放映電影來作比喻。眾生對宇宙萬相的運行的認知,有如看電影。電影播放是每秒鐘播放24幅静態的畫面,因為放映速度快,導致第六意識的錯覺 (視覺暫留,相續相),我們的見聞覺知,起心動念,念念不住,以為物體、影像在動。如果把電影機的速度調低到一秒鐘只投放一幅畫面,那在银幕上看到的只是一幅幅獨立的静態圖像,個個獨立。這時,我們的心意識就不會感覺到電影上的人物在活動。我們所謂的時間、空間,只是影片投射在銀幕上的先後順序而已。所有底片圖像,同時存在,各各獨立,靜止。這個對放慢镜頭是理解物不遷的最好的比喻。《放光经》说:“諸法不動搖,故諸法亦不去亦不來。”動静一源,本来不二”。六祖說,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境隨念動。)

推論六: 因果不二,因果同時。
一般人對因果的認知,都依俗諦。在六道裡,因為眾生有妄想、分別、執著,因此才有時間及空間,才有相續相的幻覺,才有六道輪迴,因緣果報。如果我們的靈性階層,是在六道裡(相當於霍金斯意識階層 <500),我們要深信因果、不昧因果,依教奉行。要依佛的十二因緣法修行,提高靈性,才能脫離六道輪迴。這就是所謂 “藉假修真” 的善巧方便法門。明心見性後(相當於霍金斯意識階層 >600),住一真法界,入不二法門,唯有一乘法,萬物一體。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海印頓現,剎那生滅。時間、空間、能所,因果都是二法,都不 是一乘佛法。因果是心意識法,由心想生。因此在一真法界裡,無因無果,也可說因果同時、一時,海印頓現。

推論 七:  此基本定律亦可圓滿解說,動靜一源,本來不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破四相、四見;三心不可得等等。

因此,歸納起來,只要了悟、證得 “海印頓現,剎那生滅”的基本定律,就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這也可說,諸法實相,一以貫之。 此即此靈界基本定律。] 所謂明心見性,是心意識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因此所看的外境,是一副副的靜態畫像,海印頓現,但剎那生滅。修行達 到寂靜的靜界,瞭知、證悟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只是”剎那頓現”,就是明心見性了。

三、解說僧肇物不遷論的偈頌

僧肇物不遷論裡,用一首有名的偈頌來解說物不遷移:
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馬漂鼓而不動,日月經天而不周。

旋嵐指劫末的毗嵐風,岳指須彌山,劫末的大風吹倒了須彌山。江河竟注是江河迅速流注。野馬,出自莊子,是指陽焰。前風非後風,故偃岳而常靜。前水非後水,故竟注而不流。前氣非後氣,故漂鼓而不動。前日非後日,故歷天而不周。這跟六祖所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憨山大師現量證到了「物不遷」的境界,他在禮佛時不見有身體起動的相,飛葉滿空,見葉子沒有任何飄動,只是一幕幕不動的飛葉滿空圖。這是因為憨山大師沒有動意識分別,所以現象各住各位,本來沒有遷移過。在紛紛而現中,只有一幕幕彼此他體的現相,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來、去、動轉。從前面到現在,我們多次用了「一幕幕畫面」這個比喻,這是引導你領會細無常、領會無遷流、無動轉。現在應該從理上明白了,江山如畫、人物如畫、身心如畫。

四、解說華嚴經菩薩問明品,十甚深,第一、緣起甚深。

瞭解了上面所說的諸法實相之後,再解說《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裡的「緣起甚深」,就瞭如指掌,其義自解。緣起就是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一切法從心想生。緣起深義,不覺則流轉。諸法實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一時頓現,境隨心轉。一切大乘教初發心的菩薩,信心從這品所說的「十甚深」建立。這十甚深你都明白了,搞清楚了,你的信心不但能生起來,堅定,堅定的信心,你就生起願心。信心建立在解門上,你解得愈深,你的信心就愈堅定,愈不會動搖。所謂解如目,行如足。

經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言。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見有種種差別。所謂。往善趣惡趣。諸根滿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時覺首菩薩。以頌答曰:
  仁今問是義,為曉悟群蒙,我如其性答,惟仁應諦聽。
  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猛焰同時發,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又如長風起,遇物咸鼓扇,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又如眾地界,輾轉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
  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是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
  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妄心分別有。
  如理而觀察,一切皆無性,法眼不思議,此見非顛倒。
  若實若不實,若妄若非妄,世間出世間,但有假言說。

此文的內含深義,甚深難解。若以俗諦,因緣果報解說,不能瞭知,云何各各不相知。但若以上面所說的靈界第二定律來解說,就瞭若指掌。

述問意者,謂明心性是一,云何見有報類種種, 若性隨事異,則失真諦,若事隨性一,則壞俗諦。心性是一,但這一心裡頭有覺、有迷。覺是真如,現的是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識所變,就是生滅門。

【心性是一。云何見有種種差別。】心性是遍法界虛空界,遍一切時,遍一切處,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遠近。一切眾生同一個心性。『心性』既然是一,不應該有差別。可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有一真法界,有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就是『種種差別』。既有種種差別,怎麼能說一? 這是文殊菩薩,設難相違。

【所謂往善趣惡趣。諸根滿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
文殊菩薩,在此舉了十個例子,十事五對。「初總顯相違,謂心性既一,云何而有五趣諸根,總別殊報。

【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上之五對,前前皆具後後,後後必帶前前,展轉異同,成多差別,故云種種不同。心性是一,其義安在。「直問所以,非但本性是一,我細推現事,各不相知」。「既有種種,何緣不相知;既不相知,誰教種種。若謂業令種種,業不知心;若謂心令種種,心不知業,一一觀察,未知種種之所由也」。「既不相知,為是一性,為是種種,一性隨於種種,即失真諦,種種隨於一性,即失俗諦」。

【時覺首菩薩以頌答曰。仁今問是義。為曉悟群蒙。】
十信位是佛教的小學,雖然是小學他所理解的跟等覺、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解相同,證不一樣,信解沒有兩樣,行證不相同。知見沒有錯,佛知佛見。

【我如其性答。惟仁應諦聽。】
稱性是隨順真諦,是諸佛如來的境界。也就是對象是法身菩薩。諦是誠誠懇懇、真真實實,不但聽,你要接受、要落實,入佛知見,同佛所證。第二首到第六首五首偈,主要答的是「以何因緣而不相知」。後四首偈,是舉例說明

【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萬事萬物都有體相用,至少你要能觀看這三方面,才能對它有真正有認識;除體相用之外,你再細心觀察一切萬事萬物都有因、緣、果,這又是另外三面;除此之外,萬事萬物都有事、理。觀察萬事萬物至少要從這八面觀察,你才真正把事情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如果從八面觀察,你有智慧,你看人事物,真正看清楚、明白。這八面的觀察實在講是看皮毛。我們一般講看表面,沒有深度。每一面裡頭又有八面,八八六十四,你能對於一切事物觀察到六十四面,你就有深度了,你看問題比別人看得透徹看得深。六十四面每一面又有八面,八個六十四,再往下去重重無盡,我們這樣才體會到如來的智慧,「其廣無邊,其深無底」。

諸法因緣生,緣起 “一時頓現,剎那生滅”。電影放映原裡: 放映的時候放映機鏡頭一打開,這一張幻燈片映在銀幕上,立刻鏡頭就關起來,再打開來第二張。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是相續相,前面這一張幻燈片不是後頭這一張,前面沒有生到後面這一張,後面也不是前面這一張,這就說明它不相知,說明它無作用,說明它無體性。它的速度太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鏡頭打開,畫面照在銀幕上,當處出生,隨處馬上就滅了;第二張鏡頭打開,那是個新的畫面,立刻又滅了。我們從這想張張都是這樣的,前一張不是後面一張,後面一張 不是前面那一張。所以說相續。「法爾如是」。用電影的放映,影片快速的在更換,用這種比喻仔細去觀察,前一張不是後一張,後一張不是前一張,並皆速滅。並皆速滅就是沒有體性,沒有作用,所以各各不相知。

「言諸法者,該一切有為法也,果從因生,果無體性,因由果立,因無體性」。「因無體性,何有感果之用,果無體性,豈有酬因之能」。因、果這是二法,是有為法。因果相有性無,事有理無,因果是屬於虛妄緣起。因變成果也是無量因緣。佛法不講因生,講緣生。向上一著,講到究竟之處,因果都不能立足。一法不立,一法不捨。教化眾生要用它,藉假修真。

因一定感果,果一定酬因,這是大乘法裡頭常講的。為什麼現在在這個地方否定?這是大乘教裡面所謂的「向上一著」。菩薩沒有離開因感果、果酬因,沒離開。向上一著是究竟 佛位,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有跟沒有是一不是二,向上一著就是入不二法門。所以我們講因感果、果酬因,在六道、在十法界這是講得通的。佛為我們說法,隨順我們的常識,我們能夠理解、能夠肯定的,叫俗諦;隨順如來果地上親證的境界,那叫真諦。真諦是因沒有體性,哪來的感果之用,果沒有體性,哪來的酬因之能。

因果是相對的,相對一定是雙方,如果一方失去了,那一方能力就沒有了,這叫緣會。
對立的這個念頭要放下。凡是對立的都沒有自體;凡是緣會而生的都沒有自體。
《肇論》本無、實相、法性、性空、緣會,一義耳。緣會就是本無,緣會沒有體性,沒有自體。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這句就是一真法界,諸法實相。一切眾生因比喻而得開悟的。佛教導我們在任何一個現象裡面,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必然能夠覺察到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不流而流」,真相是原本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

生滅前後,謂前滅後生,互相引排。所有一切萬物,前滅後生,前一代凋謝了,後面一代長成了。「長江後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 所有現象念念不住。 前一念過去了,後一念生了,前一念不是後一念,後一念也不是前一念;就像流水一樣,前面一波不是後頭這一波,後面這一波決不是前面這一波,可是前波跟後波都離不開水(真性)。原來種種差別是緣會。緣會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前波後波,前不到後,後也不到前。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你的心要不動,看外面什麼東西都不動;你的心在動,整個宇宙都是動的。所以真心離念,真心不動,妄心在動。緣是妄緣,相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事實真相,是「並皆速滅」、剎那生滅。像我們看電影一樣,電影上那個幻燈片剎那生滅。所以你在銀幕上面看到好像彼此相藉,實際上各個不相干,各各不能知。前面一張幻燈片跟後面一張不同,前不到後,後不到前,它怎麼會相知!是則有而非有也。有而非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亦如大火聚。猛焰同時發。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悟入實相,回歸法性,就離苦得樂。這是我們隨順俗諦說的。隨順真諦,佛決定沒這個念頭。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現而無現,無現而現。緣起之相就像火焰,前焰滅,後焰生,剎那生滅。可是前焰不是後焰,緣起之相,前面的相決不是後面的相。用電影來做比喻,電影的影片是幻燈片,前一張決定不是後面一張,在放映機裡面快速度的轉動,就是個生滅的相,剎那生滅。我們在銀幕裡面看的相,就是緣起之相,相無不盡。

【又如長風起,遇物咸鼓扇,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依風有動作,喻妄用依真起。離所動之物,風之動相了不可得。『遇物咸鼓扇』,如果沒有物,風動看不見。離所依真,體不可得。風不能自動,要依物現動。自性無形相,妄念(無明)而生相。能現所現,能變所變,並皆速滅。

【又如眾地界,展轉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依地有任持者,喻妄為真所持。一切眾生無不為「天所覆,地所載」,任運自然,法本自爾。用看電影這個比喻,影片就是幻燈片,一張一張的,前面一張不是後面這張,後面這張不是前面這張。在放映機快速的轉動,還是不相到,還是不相知,這是把上面四個比喻都說到了,事實確實是如此。宇宙之間沒有靜止的東西,只要是物質,它一定是動的。能變的無明是動的,不動是心性體,現相都是動的。這些運動都是互為依緣。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識,本識依如來藏,如來藏無所依。是故若離如來藏,餘諸妄法,各互相依,無體能相知,是則妄法無不皆盡」。緣生所現的相,剎那生滅。整個畫面,我們講螢幕的畫面,整個畫面,無論這裡面是精神的,或者是物質的,能現、所現,能變、所變,並皆速滅,各各不相知。沒有自體,真的是當體即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
此答何因種種。「以八識熏習而成故」。相,心現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識變的,所以八識薰習而成故。「心」是阿賴耶,是集起義。意通六七。「七謂審思量故」,恆審思量,「六謂意之識故,了別義故」。「眼耳鼻舌身」,它的作用都是了別。六根對六塵境界,眼、耳、鼻、舌、身、意對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意根是對法。第七識它最大的作用是執著,「恆審思量」。但是第七識它是緣阿賴耶,執著阿賴耶的一分見分當作自己的神識,所謂是先來後去作主公,阿賴耶裡面的見分;身體是阿賴耶相分裡面的一分,從來沒有間斷過。六道輪迴是從我執變現出來的。

「何因種種」,因是唯識所變,識是妄想、分別、執著,第七執著,前六識分別;本識受薰,前面七識能薰,把這一切善惡業習氣薰成種子含藏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像倉庫一樣,像檔案室一樣,無始劫所薰習的習種全部在裡面,這種習氣種子也是各各不相知。『諸情根』,八識都有根。前五識都有根,眼、 耳、鼻、舌、身這個五識就是依這個五根。「意」是第六識,第六識依第七識為根,所以第七識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識。第七識緣依第八識為根;第八識又依第七識為根,所以七、八識是互相依的,互依的,這叫諸情根。用電影來做比喻,把電影的銀幕比喻是真性,它不轉,銀幕不轉,銀幕常一;銀幕上現的畫面,常轉,不斷的在轉動。因為畫面沒有自性,所以不礙它的轉動;因為它沒有自性,當體皆空,所以它對於銀幕沒有絲毫染著。

【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是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
真如隨緣,故成種種者,隨淨緣,現一真法界,隨染緣現十法界。心性是一,法性不變,常住真心。所有一切示現都不是真的。是隨緣示現的。「唯心變現,全攬真性,生非實生,故云示現」。緣生無自性,所以各各不相知。

就如同我們看電影的銀幕。相是頓現,沒有先後,「一時頓現」,「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大銀幕裡面每個方寸、每個方格裡面所現的像相不一樣。性一樣,性是螢光幕。相有種種。離一切相,見一切性。「又示現而有生」,要曉得一切相的生起是示現的,示現就是緣起、緣生、緣會,眾緣合會而現的這些相,所以相是妄相,緣也不是真的。

法性有不變、隨緣的意思,隨緣現相,無論現什麼相,本質不變。性相一如,相在變動,性沒變動。一切法本無生,「由於法性有其不變隨緣義故」,本就是性,末就是相,性不變,相變,相有生滅,性沒有生滅。可是再細細一觀察,性本無,相也本無,性相無礙,性相圓融。用電影的銀幕跟影像來做比喻,電視打開,螢光幕裡面現的相剎那剎那在變化,真的是剎那不住,念念不住。可是能夠現相的要靠螢幕,沒有螢幕,相現不出來。螢幕什麼也沒有,本來無一物;幻相也是本來無一物。銀幕能隨緣,不變隨緣;所以隨緣跟不變相輔相成,這才顯示出法性意思,顯示出來了。

【如理而觀察,一切皆無性,法眼不思議,此見非顛倒。】
現相是剎那不住,念念不住,無常的。可是法性真常,法性沒有生滅;無性之性就是法性。有性之性是法相。有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你要是能夠看到無性之性是真性,無性之性也是一切萬相的自性,那就是法眼觀,真正看到一切諸法實相。諸佛如來教導我們明瞭宇宙人生真相,總共是六樁事,性、相,理、事,因、果。

【若實若不實。若妄若非妄。世間出世間。但有假言說。】
「拂跡入玄」,這才真正說到究竟圓滿。「拂跡入玄者,謂前法性無生,一切皆空,實也。示現有生,眼等差別」,眼等是指六根、六塵、六識、七大,把宇宙之間所有的萬事萬物統統包括了。示現有生,有生就是有生滅,無生沒有生滅,法性沒有生滅,所以說它是真實。示現有生就是講的現相,法性是本體,眼等差別是現象,現象有生有滅,體不生不滅。「妄心分別有妄也」,妄心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以妄為緣生,世間流轉」,六道輪迴是現相,是結果,它的因是妄為緣生。

「以如理觀,成出世間」,你真正了解妄心隨緣,妄心能變境界,境界能生妄心,它循環。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是妄心。「是以物不即名以就實,名不即物而履真,然則實理獨靜於言教之外,豈文言之能辨哉,故但假說」,「假言說」也叫做方便說。
「是以什公(鳩摩羅什)云,唯忘言者,可與道合,虛懷者,可與理通,冥心者,可與真一,遺智者,可與聖同」。統統是一個放下。放下言說相就與道合。「冥心者,可與真一」,冥心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時候你的心跟真如、跟真性相應。明心見性。必須心到如如不動,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真正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如來自性本定的境界,真心現前。

「緣起甚深」是屬於智慧,是幫助我們看破,唯有看破之後,你才真能放下。為什麼放不下?不了解事實真相,以為眼前這個東西都是真的。真的是法性,所有一切現相都是虛妄不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華嚴經解說, 論時空,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40 thoughts on “一真法界,諸法實相,華嚴經緣起甚深 解說

  1. 請問善知識:
    縱然明白華嚴經,但理論與實際之間距離太遠,無法解行並重,如何克服?
    例如: 明明了解太極的力學原理,可是無法用於實際技擊中,該如何是好?

    • Samantha:

      1. 關於所問, “縱然明白華嚴經,但理論與實際之間距離太遠,無法解行並重,如何克服”?

      答: 這問題看似平常,但觸及一真法界,諸法實相。有無量深廣解說。信堅在此,大略淺說,如有須要,還請來函討論。
      簡單回答,克服之法,有下列步驟:
      (1) 對諸法實相,要有正確的了解;
      (2) 要有正確的了解,須要修定開智慧;
      (3) 智慧開了,才能了解如來真實義;
      (4) 了解如來真實義,就能生正信;
      (5) 以智為導,依正信就能有深解;
      (6) 信解之後,就能發願,迴向三處: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誓證菩提。
      (7) 有了信解願,就能起正行,正修,就能証得無上菩提。

      因此修行必先,大開圓解,才能圓修、圓行、圓證。如果不知修行宏觀,沒有登山地圖或前人留下的路徑,就只能在其中一小部分繞圈子、打轉,永無出期。有如身在瓶內,如盲人摸象,如井底蛙,坐井觀天,以蠡測海, 以管窺豹,只見一斑。

      華嚴修行,有四大步驟: 信、解、行、証。信解行証,互融互攝,如天帝網。華嚴經不是理論,如能依教奉行,人人都可福慧雙全,具無量智慧。

      要能信解,必須對諸法實相有甚深、正確的瞭解與認知。請參看下文:
      略說 “禪定” 及 “靈界” 的真實義

      同時,也要瞭解真正靈修的整體步驟及方法。最淺顯易懂的是霍金斯的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 一書。信堅在此園地,有三篇精華中英對照翻譯。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
      精華翻譯 第一集
      精華翻譯 第二集 精華翻譯 第三

      2. 關於太極拳譬喻
      妳所舉對太極拳的疑問,”明明了解太極的力學原理,可是無法用於實際技擊中”?

      答: 這正是解說上面真菩提路的最好例子。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
      關鍵在 妳所說的 “太極的力學原理” ,不是太極的根本,而是太極的微細枝葉。因此只知比手劃腳,依樣畫葫蘆,招式死板、固定,不能權通變化。這是因為,只知形式皮毛,不知真正太極拳的練法、打法、內勁、丹道,因此不能,不動如泰山,不能以不變應萬變。不能練到形神合一,以意領拳,意到氣到,四兩撥千斤。

      太極境界,有不同深淺廣狹。從比手劃腳,依樣劃葫蘆,一直到內力充足,真能 “以靜制動,以柔克剛 ,動中求靜,純以神行,不尚拙力。氣沉丹田,隨機應變,專氣致柔,純任自然。形神合一,以意領拳,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似松非松,將展未展,純以意行,勁斷意未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就另有一番境界。太極拳練到精深處,虛無縹緲,無形無象、四兩撥千斤、後發先至、陰陽相合、此時無招勝有招。 拳無拳,意無意,拳到無心始見奇。打人不帶形,帶形必不贏。幾乎接近了明心見性了。

      修行證道,也有無量深淺廣狹。有善知識指點,走對了路,一步一步向前直走,會生無量智慧,會有無量法喜。

      3. 華嚴經的信解修證

      一切正確修行法門,都是修定。由定生慧。智慧是入一真法界的根本。信解諸法實相,不能依此俗世知識、認知,以心意識,邏輯推理。大道無言、無名、無象。假言說以現相。一切言說,都是假言方便說,都是戲論。諸法實相,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唯証乃知。

      禪定越深,智慧越高,對宇宙森羅萬相的認知越深越廣,以至於道通為一,萬法歸一。而能一以貫之,一門通,一切門通。一經通,一切經通。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所謂 “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却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至此境界,就明心見性了。

      修行見道,首重信解,宇宙一體,不可分割,萬法唯心。凡有分割,都是方便假言說,都是戲論。

      信堅

      • 感謝善知識提供如此精闢的釋疑解惑之回覆。
        “超越意識各種的等級–達到靈修最高境界的階梯”,確實在修行道路上極具參考價值的一本書。
        感恩

  2. 信坚师兄:

    1.举例: 从美国与亚洲同步video conferencing可看出无时空, 或时空同在也没错。

    2.两个刚出生双胞胎;一个在地球生活,另一个则在其他星球长大。地球的二十年以后,两者则不一样。

    3 .影片亦可录制起来再重播,同步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一即多;多即一,也无时空可言。

    4. 世界有一尘,一尘中也有世界。

    有幸得知大势至菩萨之偈言: 佛问圆通,别无选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真的是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

    有缘人

  3. 有緣師兄:

    多謝師兄費心,送來一些靈界實相例證。底下是信堅的淺見回覆,供師兄作參考:

    1. 举例: 从美国与亚洲同步video conferencing可看出无时空, 或时空同在也没错。
    這只能說是個較粗的比喻,非常接近實相。因為電磁波以光速 (每秒三十萬公里) 運行,從美國至亞洲約須 0.04 秒 ,雖然幾乎同時,但仍有微細差別。但沒有時空,是說同時、一處。稍有不同。

    2. 两个刚出生双胞胎; 一个在地球生活,另一个则在其他星球长大。地球的二十年以后,两者则不一样。
    這是很好的設想。但有很多不同解說。要看是那一個時空維度。別的星球跟我們是同樣維度,但天界是較高的維次。如果送到木星,木星一年是地球的11.86年,這是比較蘋果與 橘子(comparing apple and orange) 兩種不同的年的定義。再上一層,忉利天一日,是人間百年 (天上一日,人間百年)。這是較正確的譬喻,因為修行人在不同深淺的定境 (不同時空維度) 所感覺的時間長短不同。

    3. 影片亦可录制起来再重播,同步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一即多; 多即一,也无时空可言。
    這倒是一個很好的譬喻。

    4. 世界有一尘,一尘中也有世界。
    這是佛經上說的。世界有無量微塵,一一微塵裡有無量世界。重重無盡。

    5. 有幸得知大势至菩萨之偈言: 佛问圆通,别无选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真的是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
    因緣湊巧,信堅因治平師兄來函因緣,剛花兩天時間看完黃念祖所著的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說 “。講得很好,通俗、簡單、易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必定蓮池化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都是實話。

    但淨土宗很會推銷產品,外表說得令人覺得一切簡單容易,但實修起來,要有成就,要唸佛得法,就不那麼簡單。淨土宗對接引下品眾生,實有其特色,功德無量。但要在向上一著,修到事一心不亂,則是相當希有難得。要修到理一心不亂,就等於明心見性了,淨土宗有幾人達到這境界。因此說來簡單,真修實證,可是另一回事。

    淨土宗賣瓜的說瓜甜,很會推銷產品。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俗諦,先以利誘,再令入佛智。真相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心淨則佛土淨。西方極樂世界在吾人心中,就在眼前。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是所被根機不同,起點不同而已。到了上品,真修實證的原理原則,如何入一乘法門,則是佛佛同道。

    ps: 此地也是順便回覆治平師兄。

    信堅

  4. 信堅師兄,互相砥礪求進步,哈,師兄別介意喔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龍樹菩薩,稱其為易行道。易經云,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的確是親民法門。

    有緣人師兄提問,無非想提高見解,助於修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能念是佛,所念還是佛,能所不二,始覺合本,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雖說淨土為易行道,但其實還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不二法門,相信有緣人師兄都尋求契合中。他是精進的念佛人,信堅師兄老婆心切說淨土自賣自誇,很會推銷,對有緣人師兄有點傷!

    信堅師兄別罵我喔,我年紀輕不懂事,要去練球了~~~~

    錦地

    • 有緣師兄:
      可否邀請 有緣師兄發表,對於 信堅師兄 與 錦地師兄 所做回應的想法,以供在來米學習;感恩。
      在來米

    • 錦地師兄:

      對於打高爾夫球,信堅甘拜下風。但對於修行證道,則略知一二。
      師兄評論,引起信堅無限感慨。不過也感謝師兄直言,讓信堅有機會回應。

      簡短的回覆是 此園地的 “念佛法門的真義及正確修行方法 (節錄自 蓮池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通序大意)” 一文,如果仔細看過,真正了解 淨宗八祖的苦口婆心,勸導淨土大德,當是師兄所問的最好回覆。

      信堅深知,末法時期,在台灣,”唸” 佛法門信眾是絕大多數。對 “唸” 佛法門的任何評語,都會引起瀚然大波,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因此,信堅花了幾天功夫,仔細看完黃念祖的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說 “。再對照蓮池大師 的 “念佛法門的真義及正確修行方法”,及之前在此園地地評論版所說關於 “唸佛法門” (最近也剛根治平師兄討論過)。信堅在此,用辭相當小心、婉轉、客氣,幾經修改,但仍然不免傷了師兄的心,實在抱歉。

      師兄似乎 “斷章取義”。整句是: “但淨土宗很會推銷產品,外表說得令人覺得一切簡單容易,但實修起來,要有成就,要唸佛得法,就不那麼簡單。淨土宗對接引下品眾生,實有其特色,功德無量。但要在向上一著,修到事一心不亂,則是相當希有難得。要修到理一心不亂,就等於明心見性了,淨土宗有幾人達到這境界。因此說來簡單,真修實證,可是另一回事。”

      問題不在於理論或口號對不對,而在於了解 “真修實證” 的正確方法、步驟、階層、境界的細節,才不會盲修瞎練,白費功夫。”一心持唸阿彌陀佛” 及 “西方極樂世界” 是為接引下根眾生。先以利誘,再教以佛智 (佛知佛見)。經中所說的佛智,只是簡短引用大乘及一乘經典所說 (不是淨土專利)。要真修實證,仍然要靠大乘及一乘經典的詳細教導,才能得其門而入。

      眾生的靈性階層無量,各階層對真理的了解千差萬別。眾生靈性階層的分佈有如金字塔。真佛法不在取悅大多數人,而在於解說真理。這也是為何佛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五時說法,至最後才說法華經。雖然如此,仍有五千比丘退席。

      世尊五時說法是: 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時。相當於 研究院、小學、國中、高中、大學課程。無量壽經是講於方等時。其中雖然引用大乘及一乘經句,但沒有詳細解說修法、步驟及所達境界,及如何提升的細節,這是真修實證者所必知。

      舉個簡單的譬喻,這世上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對基督教的任何評論,都會被群起而攻。基督教說 “信主耶穌就可得永生。信上帝就會得救,就會上天堂,不信就會下地獄”,你信不信? 大多數的基督教徒,都相信,對他們如何解脫痛苦,心境平安,也一定很有幫助。對不對? 對。但說對不對都依靈性階層而有不同答案。問題在於 “得救,上天堂,下地獄” 的真義,以及更高的靈性階層的認知,有幾人了解。[信堅胡扯: 也許耶穌當年,在喜馬拉雅山修行時,聽過無量壽經,回國後,依當地風俗人情,將之改篇為天堂與地獄、信主得永生的基督教義。]

      大部分人 (包括淨土法師) 把 “唸佛” 與 “念佛” 混為一談。廣義的說,所有佛所說的法門都是 “念”佛法門,都是修禪定法門。要我們以佛為師,信佛所說,向佛學習,依教奉行,才能得佛的智慧德能。念佛法門向上一著的經文,是華嚴入法界品善財第一參,及楞嚴經的大勢至 “念” 佛圓通法門。

      《費閒歌》—— 憨山大師
      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閒,
      世事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
      學道容易悟道難,不下工夫總是閒,
      能信不行空費力,空空論說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閒,
      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
      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
      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

      信堅

  5. 信堅師兄吉祥

    我未受皈依,就喜歡東看看,西瞧瞧的人,世尊說的任何法門我都讚嘆,不在哪宗哪教乎人數多寡,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還是由內心的佩服讚嘆師兄的努力,我很樂觀看待眼前一切,我出發點是善意的,若有冒犯請海涵,謝謝師兄!!師兄說的好,不把佛法當人情。那我就再度獻醜,直言不諱了。

    的確我是斷章取義,但我是不忍評論下一段,而選得較輕的說。事一心者破見思惑,見惑,破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ok,第一關身見,依現在末法時期,自問誰破的了,身沒了,遇到煩惱,生不生氣,修氣功養護身體,身不身見,被蛇咬了痛不動,身不身見,被陌生人砍一刀,疼不疼,身不身見。我的愛人,親人,仇人,恩人走了,身不身見。第一關卡住多少人? 莫說淨土幾人能破,其他法門誰人破,舉例來聽聽。

    師兄說,淨土只知 “持名念佛”的皮毛,蕅益彌陀要解,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持名功德,佛陀時期有一人想出家,大阿羅漢,觀此人多劫以來毫無善根,而拒絕他,此人哭著離開,遇見佛陀,問其為何哭阿,佛陀觀此人觀無量劫有人善根,而說你可以出家,他在多劫中遇難,爬上樹脫險說後說~南無佛~此生而得渡。
    眾生能持名念佛,散念也罷,或師兄所謂的唸也好,都是多生多劫修來的功德,不可輕視。

    師兄說:無量壽經是講於方等時。其中雖然引用大乘及一乘經句,但沒有詳細解說修法、步驟及所達境界,及如何提升的細節,這是真修實證者所必知。
    師兄擔心的我提證據如下

    我們把末法時期拉到最後100年,~無量壽經第四十五品佛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我看的這句通常是流淚的。

    將來經都要滅的,人壽只剩10歲左右,人類最艱難最醜陋時期,只剩無量壽經在世上,還不肯走,再放光100年,還在慈悲救渡,若無量壽經不具足圓滿功德,何必堅持到最後還不走,止住百歲。~~彌陀要解~蕅益智旭,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阿伽陀藥,萬病總持,覺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祕隨,一切諸法之心藥,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印光大師甘冒入地獄業,而說就算世尊是己來寫彌陀要解,也無法超過蕅益寫的。見與佛齊。沒金鋼骨頭的人,是不敢這麼說的。

    錦地

    • 錦地師兄:

      多謝師兄送來的長篇大論,足見師兄熟讀經書,真人不露相。

      凡有言說,都無實義,意在言外。所有言說,都是對立法。都可依文解義,斷章取義,而加以辯論,永無止境。真正討論佛法,要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針對所說的 “整體” 真義而加以評論,才有實益。

      信堅的評論,不是針對淨土的根本教義,而是對大部分 “近代” 台灣 淨土法師的教導及對於修行者的認知及修法,所發的感慨。[克實而論,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真解任何經書的真實義,依教奉行,都可入道,都可見性。圓人說法,法法具圓。圓人修法,無法不圓。]

      前函信堅太過大意,說得太簡短,漏了加上 “近代淨土修行者”,大都只知 “持名念佛” 的皮毛。不是指淨土宗師。(師兄有點雞蛋裡挑骨頭)。依淨土教理,如法修行,依教奉行,初步目標是事一心不亂,如果達不到,表修行不得法,或不解經書真實義。古德 (宋代以前) 修到事一心不亂境界者,可見於高僧傳。我們近代人修不到這境界,是因智慧不夠,修行不如法。子曰: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求諸人。

      無量壽經的宗旨是: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字字句句,都有無量深廣義理,都是一乘真義,都是真修實證指南,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法門。(此句真義,也是華嚴教導,不限於淨土法門,只是改用毗盧遮那佛 (法身佛) 之名而已。華嚴名號品第七,就是說諸佛的名號不可思議,名號表佛之修德)。真能達到這起點境界的已是見性菩薩了 (圓教十住以上)。信解此句的真義,才算真修淨土法門。請問師兄,如何解說,此淨土宗旨?

      眾生能持名念佛,都獲實益,此是實話,信堅早就同意。不關我們討論的重點。信堅早說,近代淨土宗,對接引下品眾生,實有其特色,功德無量。

      最後,信堅強調,世尊的遺教,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要真了解任何經書的真實義及正確修法,唯有依照一乘的經義及古代見性大師的解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其他所謂大德或法師所說,包括信堅的胡言亂語,僅供參考,要靠自己智慧決擇。

      信堅

    • 錦地師兄:

      整體認知之難,所以才有【成心而師之】這句話。跟師兄一樣,舉凡有線電視調頻100以上宗教台,在來米都曾看過;記得印可法師曾舉例;何謂明心見性者的情緒;法師說:凡人的情緒就像醫院量病人心跳的示波器,是上下跳動的。明心見性者的情緒卻像死人,是橫的一直線。

      在信堅園地文章有讀過幾句話,是大意,不是文章原文。【明心見性是靈知靈覺】【聖人有情緒,所發皆中】【要悟到自己有一真心,然而又有一個心(想)、識(十法界)在其上搞怪】【你知道你會痛的那個心(真心)會痛嗎?】。因此從 印可法師給在來米的啟發至目前讀到園地文章{再說時間的迷失與真相},總算更一層體會到 憨山大師;不見落葉飄的神采。因為他不動分別算計,把落下葉的感覺位移空間,留給剎那重重無盡因緣,雖眼見但情緒平直,正念靈知靈覺。其實在來米也已經修到,不見落葉飄了。有一次我看到一片黃葉,脫離樹枝,當閉上眼睛又張開時,葉子已經在地上了,也不見落葉飄,哈哈。

      信堅師兄說;【很會推銷】從稱讚面說,表示淨土宗在心靈市場佔有率,已排行老二。有心解脫人生苦厄的,越來越多;因為起頭簡單易行實用,一句佛號能靜其心意解脫虛空眾界。只是說依目前淨土宗在【理】的配套教導,忽略進階 (不是沒資料教導。) 一句佛號屬事相之一。 信堅師兄多慮提醒佛號的真義。{此段是在來米猜想}。

      從樂觀來想,應該沒有所謂的【末法】思維。真的有神通預估幾百年後的事嗎? 古人哪一個有想到現代科學面貌? 重點是解釋古人文載,是現代人;要怎麼相信;佛說一念是多劫,多劫是一念(時間觀沒有了),靈性階層從佛時代到今日的過程,是漸次提升的曲線 (平均悟佛性越來越高),佛法怎麼會窮途末路呢?如果沒有無量壽經,也可改信耶穌基督 阿;突然想到,他們也說,世界末日到了,天國近了;嘿嘿;看來有人在打恐嚇牌,兩教為了擴張市場佔有率,無所不用其極;就跟 錦地師兄閒聊兩三至此,明天還要上班,搬塑膠料。

      在來米

        • 錦地師兄:

          同賀;同賀;你知;我道;不忘;無妄;那個不疼的,了無所得也。

          在來米很訝異事情的演變。感覺 錦地師兄此次表現出俠性柔情。因為在來米閱讀佛的經書沒有錦地師兄看得多,無法舉例。若從八萬四千法應機推想,不知道在哪個前世因緣,錦地師兄肯定與佛明辨交鋒。

          記得 錦地師兄第一次的回應,有提到吹牛之趣。要談天說地 信堅師兄也表明過曾經是 。如果要聊通常事,相信 師兄與 信堅師兄聊不完,【阿;不對,是辯不完】

          剛開始接觸園地文述,覺得 信堅師兄高高在上,言真肅氣,每一次給我的回文,都有被否定(超越)已有認知的感覺。但不知何故,認為是百年難得一見。要說經文細解,以現況所有法師眾多,臥龍藏虎,百家齊鳴,眾生法喜,同霑法露。若依佛經見性真義,從幾十萬字濃縮為一篇文章,在來米認為只在 【信堅園地】讀的到。這是殊勝。而信堅師兄的回應文,角度上是以見性真義立場而言,並非玄虛,高高在上。只因妙高山頭不容商量。外帶老婆心切。

          在來米以前本來念(阿彌陀佛),後來學到(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又感覺念起來較有感覺,又到後來又念(阿彌陀佛),因為知道字義,感覺比較莊嚴。記得每次在高速公路開車倦意時,念(阿彌陀佛)精神就專一了。至目前則是遇緣感應時才念。

          慧律法師; 錦地師兄當也熟悉,法師解釋108顆佛珠的由來,辯才無礙,令人叫絕。法師曾舉一個念佛的故事;有一位信徒去拜會 廣欽老和尚;一見面就高興的跟 師父說:;他每天早上念佛號五萬次,晚上念三萬次。結果 廣欽老和尚為了點醒他;就說:你是在跟佛算帳是不是。

          信堅園地,以前有幾位 師兄師姐,目前可能都在深潛,好久都未浮出吭氣,現在欣喜有 師兄、有緣師兄、治平師兄、頻頻發心,感覺有伴。感覺有緣。

          在來米

  6. 信堅說得很仔細,所作評論是因看完黃念祖居士所作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註解” ,以及蓮池大師 “念佛法門的真義及正確修行方法 ” ,加上彭際清所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經》],對照信堅對華嚴經的認識,所作的評論。不是空穴來風、憑空幻想而亂加猜測的。所說的可能忠言逆耳,讓近代淨土信眾,無法接受。

    師兄既然對唸佛法門的任何評論,有如此強烈反應。短期內,信堅不會再討論唸佛法門,以免影響你們的清修。等待機緣成熟再說。祝福師兄,轉生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

    • 信堅師兄吉祥
      我們把事情推到原點我只回應~~有點傷~~講完後我還說請您別生氣,我要去練球了。
      我是在非常底層,非常底層再跟師兄對話,師兄想過一個問題沒有,有戶人家一生打拼,辛苦賺了間茅房,住的安穩,快快樂樂的,然您進入後直接說,你們家徒四壁,如此簡陋,其實你擁有滿身功夫,想救濟他們,也無法救濟,只會推得更遠,人好不容易進來,又走了。
      師兄是站在社會非常高層的位置,一生如此用功努力,令人敬仰,而我恰恰相反站在社會非常底層的,從基層業務做起,看盡各式各樣的人。為了生意,吃檳榔的,也學吃檳榔,抽菸,也學抽菸,喝酒,也就喝酒,包括現在的高爾夫,也是迎合客戶需求。說我雞蛋挑骨,這個真的我很內行,沒辦法,我就不想師兄那麼認真,但沒注意到這些細節而浪費了,我們衝突也經很嚴重了,本還有好多話要講,但累了,我離開了。
      師兄莫生氣,珍重囉!!!
      錦地

      • 錦地師兄:

        師兄明確指出我們意見不同,誤會的癥結所在,是因我們在討論不同問題,所被根機不同。

        師兄提及, “普渡眾生” 才是 真佛菩薩。但是教化眾生,要因才施教,因病與藥。因此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

        講經說法,要針對所被根機,因病與藥。雖然信堅園地的主旨是 “三根普被”,但所寫短文,只能針對某一根機。因此信堅園地,依所被根機,文章以園地上首標題,分門別類。

        但回應讀者的簡短解說,無法三根普被。信堅的回應,是依讀者評論所示文題的根機而說,是跟所有看到這回覆的師兄、師姐說的,不是針對某一個人。此文名是 “一真法界、諸法實相”,因此信堅的回應是以 “如何證悟菩提” 作答。得罪了師兄,實在抱歉。

        信堅

  7. 信堅師兄:

    以手指月,重點是在手指呢?還是在月?小弟淺見,未見月前,重點在手指(依法或依人),關鍵在於手指別指錯了方向。已見月者,則會關心手指方向正確與否,以及提醒尋月者別光顧著看手指頭,重點在月,我相信這就是信堅師兄為文的善意出發點。
    依法理當無誤,然則修行人自己難保不會有錯誤見解,依人,則明師難尋,這是一般修行人(例如小弟)的難處。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我相信沒有一門會是容易的,念佛也不可能例外,道理非常簡單,平常時日,凡夫連鬼神都很難看到了,更何況想和佛菩薩感應道交?換一種說法,如果人不把自己身心靈的頻率,調整到和佛菩薩相近,是不可能見佛、見菩薩的,這是我對修行的基本認知,不論你信的是什麼教,修的是什麼法門。

    試以念佛法門論,臨命終時,心要不顛倒,最好還要能口誦或心誦佛號,祈求阿彌陀佛接引,這是何等的信願行?這是何等的定力(想像一下臨命終時的身心狀態)?甚至於說,這是何等的福德?念佛千百萬聲,拼的就是臨終那一刻,怎麼可能容易?
    小弟聽過廣欽老和尚往生前數日的念佛錄音,只能用’拼盡最後一口氣’來形容,這樣一位偉大修行者的身教,小弟不敢忘懷。

    這就是我所認知的念佛法門,藉由長期不斷的佛號薰修,修得清靜、平等之心,臨命終時,仍能保持這一念清明,堅持這句佛號,祈求阿彌陀佛接引西方。
    那到了西方,所為何事? 還是一樣,為了明心見性。

    治平

    • 治平師兄:

      多謝師兄長篇回覆。對於唸佛法門,已答應錦地師兄,暫不置評。

      至於師兄妙論 “以手指月”,相當創新,引人深思。全句是: “以指標月,得月忘指,指月雙亡,證入菩提”,有如渡河要船,過河捨舟,捨舟之後,仍須繼續前進,以達目的地。

      因此要達到目的地,三個條件要同時具足: 船是”信解”,渡河是 “行願”,悟後起修,歷事練心,才能達到目的地,證悟菩堤。

      因此首要條件,是造船。要有適當渡河工具,船是聽聞佛法、受持讀誦。信解經典的真實義,這要智慧,才能有 “正信、正知、正見、正解”。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就如師兄所說 “關鍵在於手指是否指錯了方向”。如果手指錯了方向,就看不到 “真月”。稍好的情況是手指了 “水中月”,縱然看到了水中月,仍是幻影,虛妄不實。

      信堅

  8. 在來米師兄:

    多謝時常送來許多鼓舞、激勵的評論,實信堅之貴人也。師兄真難得,不論信堅如何說,凡事都以正面觀之,真是心量廣大,前程不可限量。

    底下是信堅的幾點隨便回應,供師兄作參考:
    1. 師兄突然引用莊子的名言: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信堅讀之,心頭一震,對此句的認知又深了一層,謝謝!

    2. 佛經說: “凡一佛出世,則以其佛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三個時期,次第漸滅。釋迦牟尼佛滅度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因此現在正是末法時期,過了此三個時期,則佛法悉滅盡”。這是法師常引用的字句,很少人對此說質疑。師兄竟然藝高膽大,敢跟佛經對抗 。獨出妙論,”靈性階層從佛時代到今日的過程,是漸次提升” 。這句話讓信堅耳目一新,深深佩服師兄的膽識與創造力。信堅無先知能力,因此可能要請見性大師開示。[但在時間的長流裡,這可能只是剎那,如心跳有高有低 (師兄另一名言)]。[這跟霍金斯言論裡曾說似乎不謀而合,即在佛祖生時,人類平均意識是90。耶穌降世時,進步到100。過去兩千年慢慢進步到190。到了1987年 “和諧聚合” 時期, 忽然間跳到204-205點。之後一直維持在205左右! (全世界平均78%的人在200以下)。因此瑪雅所預言的2012世界末日預言不準,我們仍然存在。]

    3. 師兄提及,信堅園地,以前有幾位 師兄師姐,目前可能都在深潛,好久都未浮出吭氣。信堅也時常想念他們。這可能大家都在努力進修,時機尚未成熟。也可能所說太粗淺,簡單易懂。

    4. 信堅園地近況報告。
    現在每天,大部分讀者 (65%),來自網路關鍵字搜尋。少數有緣人,會駐足觀賞,成為基本同修。甚至有人,每天花五、六個鐘頭,瀏覽此園地。

    每天點擊次數,總在1000 次左右 (約600 人次),65% 來自台灣 (其中的80% 來自台北),15%來自香港,因政府禁止Google Search Engine進入大陸市場,沒有大陸觀眾。

    來訪網友,所觀覽文章,有顯著的往右移 (讀較高靈性階層文章)。一年來右移的進境,相當可觀,深值慶慰。

    同時,也可能信堅智德尚淺,影響力不夠大。因此藉此清淡時期,也在努力進修,信解行證,由解悟慢慢進入證入。一有所悟,就歡欣鼓舞,法喜無量。這可由近來對師兄姊問難回應的靈活度、及速度(吹牛不打草稿)中顯出。同時,近日重讀華嚴經,信解又深入了一層,稍可對全經真實義,融會貫通。

    信堅

  9. 信堅師兄:
    因為世事塵勞的罣礙,「能信不行、能解不依」,感嘆學佛真大丈夫事!
    廣欽老和尚說,「有境才好修,無境不成道」,又說「壓抑還是有相,要對境不覺受屈,才叫忍辱」,想請問信堅師兄,是否可引申為’對境不覺謂之忍’?是否可進一步的說’心淨則無境’?
    治平

    • 治平師兄:

      師兄所問,詳細解說不完。因此底下是信堅淺見,簡短回覆,僅供參考,希望對師兄有所助益。

      學佛並非大丈夫事,高不可攀。不要希冀一步登天。萬丈高樓從地起,千里之行始於咫尺。大部分人,沒有信心,智慧不夠,不敢向前踏出一步。其實只要知道如何向前踏出一步,路自然會顯現出來。信堅當年,也是在原地打轉了大半生到了老年,才學會向前踏出一步。希望信堅園地,能給你一些向前踏出一步的靈感。

      「有境才好修,無境不成道」是教導修行者,一切緣皆是善緣,惡緣更是增上緣。六根對六塵,不分別不執著。心境離緣,凡事以客觀態度觀察領受。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就了知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對境生心,是由於智慧不夠,產生偏見,而有是非。對境不生 (分別) 心,有境就是修禪定的增上緣,由此修習 “以心轉境”。由定生慧。有智慧才能正信正解,依行願以成道。

      「壓抑還是有相,要對境不覺受屈,才叫忍辱」。壓抑就是霍金斯所說的 200階層以下眾生,所行皆用 “Force” (強力)。有如力學第三定律,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越壓抑反抗力越強,情況越糟。較好情況是 “如石壓草”,不能斬草除根。對境不受屈,就是要以智慧消解逆境,認識真相,就不受屈,自然心安。”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這也是修禪定,由定開慧。

      「對境不覺謂之忍」,這句話信堅不知其出處,因此不解所指 “不覺” 的真義。信堅猜測,應是說 “對境不生心”,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地的忍應是指生忍與法忍 。生忍,即安忍有情之嗔罵捶打或優遇;法忍,即安忍一切非情禍害;於此二忍能安然不動。

      「心淨則無境」,就是心清淨則國土淨,一切清淨。與上句同義,但更深入一層。

      信堅

  10. 在来米师兄,诸位师兄:

    Everything is ok.

    鱼儿无水不能活,身处空气则亡。
    反之,人无空气不活,遇水则溺。
    可见,水和空气对两个生命体起不一样的作用。

    一天,风看到沙漠中的水点正在悲伤,问其何事。
    水点说:”我一生是无法跨过此大沙漠到海洋去”。
    风答:”这可不是问题”。
    語毕,便把水点吹到海洋上空,再待浓缩成雨点而下。
    水终于融入在海的怀抱中。

    小溪河流之水总是勇往至前地从高处而下,这无非在表法: 精进。
    佛陀世尊示现在人道,也希望人道众生能 ‘学’ 佛, 而非佛学。

    世间无时无刻都在表法,so everything is ok.
    诸法因缘起,诸法因缘灭,
    应观法界性,一切为心造。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许多众生皆已觉悟,成无上菩提,反观我们还在轮回中,
    末学觉得惭愧。

    一切总在遇缘不同,佛佛道同, 法门亦如是。

    南無阿彌陀佛

    有缘人合十

  11. 信堅師兄、有緣人師兄:

    首先感謝信堅師兄,師兄的簡短回覆,對小弟來說,已經是要在心裡琢磨再三了,小弟對學佛一事,最感困難的,除了佛學本身玄義外,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上落實修行功夫,比如說去我執,我想最快的方法,就是對境時,不要只想著自己,要替別人設身處地去想,這麼做,雖然已經不容易了,但畢竟還是著相,更根本的,則是不要去分別順逆美醜,也就是不要有價值判斷。我們凡夫,在對境時必須不斷淬煉自己的心智,也就是有緣人師兄所說的’精進’,才能與道相應。

    師兄說的沒錯,’對境不覺’只是小弟引申廣欽老和尚的話而來,’不覺’應改為’不住’或’不生心’才對。

    真的謝謝師兄,否則像廣欽老和尚說的話,雖然很容易明白,但以小弟的知見,尚不知該如何運用,那就太可惜了!

    也謝謝有緣人師兄,
    诸法因缘起,诸法因缘灭,应观法界性,一切为心造。

    我想這句法偈,可以時時刻刻提醒我要去掉分別執著。

    治平

    • 治平師兄:

      修行學佛,最困難的問題是如師兄所說,了解佛經 “術語” 的真實義。 真瞭解了 才能看懂佛經,才能跟其他人溝通,才能真修實證。信堅八年前開始讀佛經時,對佛教術語一竅不通。什麼是感應,什麼是分別、執著,從來沒聽過,如鴨聽雷。要看中英對照的六祖壇經,才知道如何讀經。佛經術語是慢慢積累而來,就如我們上小學後,字彙慢慢增加,漸漸的就可以看小說、寫作文。也如我們學英文,單字、字彙要慢慢積累一樣。

      在此網路時代,幾乎所有資訊都可到 “Google Search” 搜尋。相當方便、快速。看術語解說,要依經書或古大德的解說,切忌以自己的心意識猜想解說。

      人到了老年,尤其是退休之後,積一生學習的經驗、學識,正是快速成長的黃金時代,一切新東西學起來都很快速,切勿自爆自棄。信堅是退休兩年後才開始修行,退休六年後才開始看佛經。六年來,努力精進,自修自學,進境有如順水行舟,一日千里,永遠部會太晚。

      信堅

  12. 信堅師兄:
    謝謝師兄的鼓勵和提醒。
    佛教許多術語,如分別、執著,以己見解之,可以很直觀,但卻有自己不知的更深層含義,囫圇吞棗時,很容易pass過去,我想這是我修學的大缺點,也導致知(一知半解的知)、行不能合一,就如最近看到’菩提心’三字,上網查了,才知道菩提心有所謂的三心四願,三心何意?四願何解?哪能隨便帶過!?
    再次感謝!
    治平

  13. 信堅老師,諸位仁者,吉祥,

    後學也嘗試分享個人念佛之經歷。後學從少厭世,愛獨處,世間都很無聊,係電腦世界接觸到New Age心靈提升,感到在世間還有事情可做,翻起業障,看到幻影。

    幾年後,遇一老師,讓我先背《心經》,看看《金剛經》,再介紹看《阿彌陀經》,剛接觸就發心求了生死,大感娑婆之苦,修道之艱難,便發願求生極樂,想盡快走。若依老師的指導,因緣不足,後學習氣也盛,便上網看看其他修淨土的人是怎樣成功去到極樂(其實老師反對)。努力深入淨土宗教導,因當時在香港最容易接觸的淨土導師是 淨空老法師,在剛起步是很好的善知識,正知正見,隨緣看到一小段講經影片,有所警惕也好,要完整看完非合自己處境。後學已經厭極人生,還要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地藏經、阿難問吉凶經、沙彌律儀⋯等等,學好了人道,才好學佛道,小乘學不好怎樣學大乘,學儒即學小乘,而有所抗拒。

    當時後學所欲非此,隨後再拜讀古代的淨土導師之教,猶其挑證得念佛三昧者來看,如海賢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印光大師、蕅益大師、永明延壽禪師、善導老和尚等。後學才竊知念佛妙處是可當獨一面,以佛力超勝自力故,如善導老和尚、法然上人所教,宗旨以信願佛本願力故,因心果覺一如不二,以信願念佛,事入,理入,事理入皆可,緣到面見彌陀金色相好,諸佛聖眾所護念,心得清淨,即契入一心不亂,乃至得無生法忍,彌陀來為其證,滿足所願;妙亦可融通於宗門教下各宗,不壞各宗宗旨,和諧共處,圓滿菩提。其言於《觀經》已述,因眾生根機因緣各所不同,以各宗宗旨來修德以迴向求生極樂,即入一真。乃至五逆十惡者,亦有方法令歸極樂。如是大慈大悲。

    後學感慨現在修淨土者都不看《觀經》或只注重十六觀法,此經卻能和會一切法門之見,解念佛方法之紛爭,擴充心量如同彌陀,不勝感激流涕,懺悔自己愚昧無知。淨土三經是一體。

    後學從《阿彌陀經》堅信稱念名號可往生,就算老師説我要做到放下才有資格往生,也不動搖,連夢中也來菩薩考驗,還是決心一句佛號具足往生。因緣在善導老和尚《五部九卷》,甚喜,日本法然上人得其法要,講解念佛法門法要法相甚為稀有,度化眾生無數。後學從二尊師之教,於信願行無所疑礙,亦事亦理,隨緣契入,老實履行,將圓滿菩提。

    曾用過很多方法念佛,都以稱名號為主,漸漸不間斷念佛,心中憶佛號不斷,隨自生活,或散或專,不求功夫。間中觀娑婆境為極樂境,對治某些煩惱;觀心同彌陀心,能包容,但總歸於一句佛號。後學欲學愚夫愚婦,只顧念,不求解,怕多解起煩惱執著,這樣一年,當中遇到很多痛苦煩惱迫逼,但因時常心中念佛,煩惱已漸少。

    如信堅老師説,先行出一步,路自然現。不求甚解的我,先事行,卻總有因緣在祖師的教導找藥來解自縛,其實後學明白是諸佛所護念,以誠感通。找到適合自己根機因緣的方法去修,便魚魚得水。不求解卻能解,是念佛不可思議,暗合道妙。

    最近,就開始覺得淨土、禪宗、唯識、天台,初窺所同所異。真希望人人找到契入的方法,好好依各自宗旨修,誠心力行,通了無礙,亦無紛爭,互相尊重,以和為貴,各宗興盛,能修能説,度化群萌。

  14. 寶印師兄吉祥:

    阿彌陀佛,師兄精進學佛過程令人感動。師兄能以佛號對治煩惱、勤習淨土經書,獲得法喜及感應,並能包容、尊敬佛教各門各宗,學佛者皆當讚歎。

    另外,顏覺得,信堅師兄在網路分享的是師兄他勤學、勤修的心得,師兄他發心在網頁上回應討論,必須因該篇貼文及討論者想法進行意見交換,顏並不覺得師兄有門戶之見。

    有些想法,想與師兄分享。生在凡塵,煩惱在所難免,人身難得,今已得,師兄念佛時,在煩惱漸減時,如能以清淨心「實相念佛」,這樣會更喜樂、自在。心中有佛,就會處處是佛,念到無念時,不妨任其無念,但仍對環境清清楚楚,心中空空蕩蕩,此時,不論什麼佛都會與您相應,因為佛在您中心。

    沒錯,學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世尊好像也沒叫我們每個人要學八萬四千法佛,適性、可行就好,長期以往就會圓滿。

    顏心裡佛號雖會中斷,但心中一直有佛,無時無處(不刻意,自然而然,佛號起來就起來,做事就做事)。會來此園地的師兄姐們應該都是心中有佛、佛在心中。顏也曾有些境遇及感應,夢中有時有極美佛光,有時也會當日預知遠方親人意外或病故,但都以平常心看待,因為顏謹記一句佛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顏顏是真心分享,希望您別介意,大家互相提醒。

    顏現在瞭解而且也深信,一真法界包括我們的宇宙(當然包括地球),心清淨了,現處就可以算淨土之一了。我們都在一真法界,只因未能去除妄想、分別、執著而未能親證。願師兄早日達到念佛一心不亂境界,來日如願登極樂淨土。阿彌陀佛!

    末學顏顏敬上

    • 提起永明延壽禪師 (904-975),信堅近日正沉迷於其《宗鏡錄》鉅著。目標是「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開宗明義章說: 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跡。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頓起根身,隨想而世界成差 …. 爾後將欲反初復本,約根利鈍不同,於一真如界中,開三乘五性。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隨機施教,因病與藥。如解佛意,法法皆是佛法。如不解佛法真實意,法法皆不是正法。解與不解,在人不在法。法無定法,所有法門,因人、因地、因時而設,有俗諦,有真諦。因之得益,謂之對機。如不對機,還請善知識,心境不起,當耳邊風,無視無聞。

      多謝顏顏師姐,幫忙回應,句句真言,感恩不盡。師姐深悟佛理,真人不露相,以後還請,多多指教。正法眼藏,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 信堅師兄好:

        剛才忘了,差點脫口稱您師父。師兄見我近日所讀、所問,最清楚顏只是正要習佛的門外童子了!

        前陣子顏的工作暫處淡季,近日又開始忙起來,本想趁機暫定定心,把最近在園地所讀的文章再消化一番,昨日不小心又來胡言亂語一通,真不好意思。◕‿◕

        顏顏敬上

      • 信堅老師

        如所言,後學讀到《法華經》也才體會過往知見所理解是煩惱,不解如來真實義故。所謂本跡,所謂開權顯實,所謂佛説唯一乘,無二亦無三。心一轉變,路就自然出來,心誠通佛道。

        • 寶印師兄:

          恭喜師兄,了悟法華經 “開權顯實” 的真義,這是”始覺”,脫離了所知的局限,心量開闊,靈性躍升。依之修行,進境當可,一日千里。

          念佛法門,有權有實。依俗諦,有極樂世界可去,是佛的方便法門。依真諦, 唯心淨土。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極樂世界,只在眼前,在吾心中。維摩詰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信堅

    • 仁者,吉祥,
      若法有所執,言便不需留,
      非門戶之見,非對錯分別,
      但看祖師行,明了諸法性,
      以德和會眾,普願大眾同。

      學佛種種法,無非是權化,
      方便契眾欲,歸入一乘海,
      一真無門戶,處處是一真。

      師兄所言如是,只怪後學辭不達義。敬請多多包涵。

  15. 昔以念佛心,對拒一切法,
    痛苦熱惱起,渴求得解脱,
    以苦為老師,以戒為老師,
    才明彌陀心,法法無有礙,
    我本與佛同,以心心相印,
    如光照獨身,頓時感清涼,
    無量功德海,處處安樂行,
    念念不知路,抬頭見一真。

  16. 寶印師兄好:
    師兄真心流露、文采斐然,顏才剛起步學佛正智,今日能同霑師兄法喜,是顏顏的福氣,感恩!!
    顏顏敬上

    • 師兄吉祥

      前些日子是信堅老幫了後學一把,此園地的分享也是,感激不盡。只是心中感受難以用言説。

      南無阿彌陀佛

  17. 信堅老師您好。

    謝謝信堅老師,費心無私地,提供這寶地(庫)。
    讓人更容易的親近,廣無邊際的佛法奧義。
    也讓人了解到,宇宙萬有的真相。
    這輩子有幸能遇到著,實在開心,感激不盡。
    謝謝您!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Terry 師兄:

      歡迎有緣參觀信堅園地,感謝師兄,留言鼓勵。
      能入一真法界,探究諸法實相,真是累世因緣。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信堅

  18. 同學修好~

    在下新學修,聽說,,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出現同時消滅,所以所有事物都是真也是假,真與假是一不是二,有因果物質關係。但如果回到自性就沒有因果物質關係了,不生不滅,也就這樣了,這樣了,自自然然,,,連極樂世界也沒了。

    在發現真理真相的過程中,快樂不快樂就在於個人的認知,到了只剩慈悲大愛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說不上來是什感覺,只剩下行來一一展現其境界,正是福慧雙修到快圓滿的境界,再上去,再上去,沒了,什麼都沒了,福慧雙修圓滿證得,妙覺了。
    講道理要能得人信,很容易,但在實現上必須先要在現實能力夠大支撐才行得通。就是權宜不是真的,但是要經過引迷入悟罷了。

    理通了行了,事就沒了,事不通也在於沒行道理,道理在於行,信了就好~現實能力就是行善念得智慧,也就是佛經所說福慧雙修,道家自然無為,聖經信我者得救,儒家忠恕之道,西方哲學形而上理想國。
    無為
    隨筆問

    • 靈性階層,有如爬登大樓,下層不知上層事。下層所見所知,不如上層深遠。這就是佛經所說的: 一地不知二地事,唯證乃知。人在山底下,幻想爬到頂峰所見,只是幻想、聽說。老子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下士聞道,大笑之”。

      修行最重要的是實證,才能真了解、真信。不要浪費時間,幻想最上階層的境界。首先要能認清自己所處的靈性階層 (或請明師指點,或參看霍金斯意識階層的校準),然後再一步一步往上爬,慢慢領悟、實證。只要智慧天天增長,生活一天比一天快樂,逍遙自在,就是進步,走對了路。如果天天在繞圈子,原地打轉,是走錯了路,迷迷糊糊過一生。

      華嚴經教導,修行的步驟是圓修 “信、解、願、行、證”。了解了真理,要依教奉行。真修行法門,不是純哲學、純理論。悟了這道理,才是始覺。否則是無明、迷惑。

  19. 無意隨興一看
    只看幾句 深深吸引
    如看小說 往下看完
    如獲真寶
    不可思議
    怎麼這麼能表達
    深入簡出
    雖無這位師父的智慧
    但看你文章
    真的很有味道
    好像懂了 但未真懂
    又好想完全去了解它
    只種感覺 好妙
    感恩你的 法釋
    希望你繼續加油
    造福廣大眾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