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奧章第六十二另解

laotz 1a此文是依信堅個人見解 詮釋道奧章第六十二 有異於坊間之依文解義 而是願解老君真實義 用以拋磚引玉 歡迎各位大德 不吝批評指教 – 信堅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 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奧。奧者, 奧妙, 深密,不可思議也。道在萬物,但天下之人,日用而不知,日為而不見,故如奧也。『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道是無形無相的,故不可名狀,絕念離知。非言語可形容,所以叫「言語道斷」;非意識可思量,所以叫「心行處滅」。不可言說,說了即不是,所以「動念即乖,舉心即錯」。

道能生成萬有,囊括百靈。道深藏於萬物之內,萬物深藏於大道之中。道是萬物賴以生存的奧秘。道為萬物的本體,萬物賴之以運作。道即萬物本有的佛性、法性。道生萬物,道是萬物之母。道創生萬物,並內附於萬物,故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寶,珍貴也。保,任也,倚也。第二十七章趣譚提及: 善是天性之本然;涵含着道與德,呈現在善行、善言、善計、善閉、善結之中。善是人格完美的表徵;是合乎天心聖意,將於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眞誠之慧智。

善人廣義指聖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止於至善之人。明大道之理,得大道之奧,體用悉備者,善人也。如依俗諦則是指修道的人,能身與道合,用之與世,行之於天下。孝顺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者。故『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不善人即是非修行的凡人,深著妄想、分別、執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沉迷五欲六塵,業深慧淺,性識無定。舉止動念無不是罪。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六道,動經塵劫。求出不得,苦不堪言。

無論善人或不善人,道恆與吾人同在,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性。雖有善惡之差,而性未嘗異。故善人得之以為寶。惡人雖失,亦依賴此道運作而有生命活動。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市,勸也。加,增益。加人,被人尊重、重視。美言,可以勸化世間人信道;尊行,可以吸引他人入道。善人修道,表現於言語,則無言不美,以嘉美的言辭取得別人的信任尊重,以美好的行為,德行見重於人。循循善誘,恆順眾生。雖有不善者,亦感而化之。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此句譬喻聖人處世恆常隨順、攝受一切眾生。令眾生歡喜。應機接物,和光同塵。以四攝法及種種方便,隨緣攝受眾生,應機施教,漸而導以大乘正道。使一切眾生歡喜接受教化,進而信樂佛法,捨妄歸真,入佛智海。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人人皆有佛性,只是無明覆蓋而失道。但道蔭庇存在於萬物,當然也包括不善之人。那些不善人可以通過良善的言行教導予以挽救。不善之人,亦在教之而已。對待不善之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拋棄他們,不僅是不能拋棄,更要以“善德”待之。有道者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雖有不善者,亦感而化之,改過而遷善,「善與人同、人無棄人」,雖有不善者,何棄之有!

以此,天下豈有可棄之人耶。聖人處世,無不可化之人,有教無類,故無棄人。無不可為之事,物各有理,故無棄物。經云: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不善之人,在化之而已,何棄之有。言人言行不善,當導之以善道,冀從化而悛惡,不可棄之而不化,故云何棄之有。聖教所設,本以開曉於無知,妙道遐通,亦乃匠成於未悟,欲使善不善而皆善,知不知而共知,常善救人,寧容有棄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 不如坐進此道。此古語也。意指古代挑選天子或三公等重要人物時,與其選用配帶寶玉,乘坐駿馬的富貴人物,不如用樸實修道行德的人。古代天子之下立太師、太傅、太保。天子無為,三公論道,皆所垂訓立教,化不善之人。故雖有拱抱之貴重瑞玉,朝聘祭祀行於駟馬之先,皆無補於治道,古者三公坐而論道,何必勞而獻寶,不如坐而進獻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舉古證今,令物生信。古代的聖人之所以如此的尊貴大道,這是為什麼呢?修道人應日日求於大道,日日行於大道,如不如此,便背道而行,造下罪業。一旦造下罪業,受苦受難 輪迴六道,永無出期。夫妄心起染,則業累斯生,若悟道虛忘,則罪因自滅,以是之故,故為天下善人之所寶貴爾。

貴道,不是為了求得什麼,是為免除妄想分別執著所带来的罪過。古之貴此道者,不須遠行求索,道在吾心中。善人化於道,求善得善;一念復真,諸罪頓滅。自古以來重視修道的人,並不強調修道的益處,光是它能避免你犯錯,就可稱之為天下最珍貴的法寶了。

道在悟不在求,不如財帛,可日日求而得,故云不日求以得。悟則無罪累可為貴。言道在於悟,悟在了心,非如有為之法,積日計年,營求以致之爾。但澄心窒欲,則純白自生也。

得道者永昌 失道者永沉淪。故道為天下貴。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道德經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