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天地篇 象罔能得道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Huang Ti依文解義: 黃帝遊歷天下,經過赤水的北面,登上崑崙山頂並向南眺望。正當要返回時;發現遺失了玄珠,於是派遣知去尋找,這個知找不到,再派遣離朱去尋找,也找不到,又再派喫詬去找,仍然找不到!最後請象罔去找,象罔一下就找到了。黃帝說:真是怪呀!為什麼只有象罔才能找到呢?

這是一則道家的寓言故事,既是寓言,則整個故事的名稱與架構,都當有其寓意,並且綜觀其本事,當亦不難看出其言下之意。

黃帝者;代表最高最大之權位者也,擁有此最高最大之權位,是以讓擁有者可能任意所為,或在水之北(水者,險也,北者,背也,言水之北,謂遠離險也)任其遊歷,或在山之巔(言崑崙者,謂山之大且王也)而南面稱王。又有又無不可思議謂之玄;無始無終沒有邊界是為珠,是故玄珠者,引申為道也!黃帝遺其玄珠,意謂權位名勢日久,人在不知不覺中腐化,即使聖賢如黃帝者,也是一樣,既然腐化了,當然失其道而遺其玄珠矣!然黃帝尚有自省之明,既然察覺已失其玄珠(道),當然要派人去尋回,於是被黄帝首先派出場的是知。知,智者也,有世智聰辯則必有心,有心則有慾望,是故那一個名叫知的人,雖有其心之智,然亦有其心之慾,黄帝派他去找玄珠;去尋道,以為知識高超、廣博的人必容易尋道,但知卻在尋找道的路上徘徊,心之世智使其前進,而心之慾望使其後退,一進一退最終還是進退維谷而寸步難行矣!是故黄帝期祈望知能去尋道且能得道,亦不免難矣哉!

既然知失敗而回,於是黃帝再派離朱去找,離,易經說離乃明火之意也,若以人之器官而言,則為眼睛,朱,假借為珠,離朱者,眼珠之謂也,引申為眼光明亮兼且眼界獨到之人也,於此花花世界,觸目所及皆為五花八門兼且稀奇古怪,離朱可以見人之所未見,能人之所未能,是故所謂有離朱之能者,可謂有獨到之見解而與眾不同,或可謂其有不世出之才而能治國平天下,黄帝派出此種能人異士去尋道,想必可以手到擒來。然而離朱是有其獨到之處,他看見道在萬物中以各種類型顯現光華,離朱縱然眼尖,卻還是看之不盡,處處是道卻又以其獨到之見解處處比較考量(分別執著),這一比較考量卻又發現,這處處又好像不是道矣(著相)!對離朱而言,如今豈只是一個困惑而已!恰如入寶山卻空手而回,還是沒辨法尋到道,也就是說;黃帝遣離朱去尋道,此又不亦難矣哉!

接著被黃帝派出場的是喫詬,喫,同吃,詬,恥辱也,詬罵也。喫詬,引申為動不動要罵別人而容易招來恥辱詬罵的人,此為言辯之人也!黃帝或以為真理可以愈辯愈明,而今天下能辯才無礙者,唯喫詬也!遂以為喫詬可以勝任此事,若派他出馬尋道,想必他可以口出則道顯,辯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但黃帝亦有所不知,言辯之人唯其好辯,其性則好多言、好解釋、好議論,故終日坐而言多,行少,於是以言辯之人而論,遇事則怨天怨地,仿若天地亦礙其事,罵別人也被人罵,尤人者人亦尤之,論者與辯者都想以言辭駁倒對方,以滿身怨氣相待,道遂在相罵的怨氣中相互隱身不現,若遣此人尋道,如何還能找到?

於是乎黄帝派知、離朱及喫詬這三種特質代表的人去尋道,皆不可得。蓋道雖然無所不在,奈何三者都持其性有心求訪而難知其所哉!之所以難知其所皆因有心,有心;則其悟性即離道遠矣!黄帝最後派象罔去找,象罔卻找到了!象,形跡也,罔,同無,同忘,象罔者,無心而忘其形跡之人也,即無心之人,無心知執著、慾望、成見之人也(無住、無念)。黃帝遣此無心之人求道,因其無心遂能以萬物為心,能以萬物為心者,是能以同理心而兼顧彼此的人,因其人本心了無成見,遂能在萬物中看見道之足跡,遂能視萬物皆為有道,故而象罔一出馬尋道,在其眼中,道在萬物之中處處可見,垂手即可得之且道在其中矣!然而一直到此時黃帝仍然還不了解(權力場中人如何能了解?)還怪而問說:為什麼象罔能得道呢?為什麼只有象罔才能找得到道呢?這真是千古好問,也是古今中外天下人之大問呀!誰能給出答案?答案呀答案,唯有在那些擁有茫茫渺渺、無跡可尋的人的心裡呀!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莊子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