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南•桃夭 欣賞

謹以此詩,送給未出嫁的姑娘,結婚須宜時。如桃花盛開,正是少女青春的顛峰。同時也送給一些老娘們,讓大家回憶一下,當年不可一世,大批俊男拜倒石榴裙下的往日風光。peach 1

這是詩經裡除了”關雎”之外,最有名的古詩。可說是祝賀女子出嫁的詩。男女都年輕,正當結婚的年齡(婚姻以時)。在周朝,男的超過三十歲,女的超過二十歲還沒有結婚的,就可稱之為鰥寡之人。當道德教化遍及四海之時,老百姓都相信天命,都知道妒忌心是不對的,就不會去攀比,去挑三揀四,就不會耽誤了結婚的年齡。那麼他/她就會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認為這是上天給自己定下的緣分,因為是上天賜給的妻子或丈夫,所以他/她就會知道如何去愛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夫妻患難與共,相濡以沫,從一而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比喻姑娘年少美麗;其葉蓁蓁:比喻婦德高尚;因此可以”之子于歸”;並且會 “宜其家人”。給一家人都帶來好處。

句解: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夭夭:少壯;少好之貌。形容桃樹樹葉茂盛,枝幹壯實。這棵桃樹不是老桃樹,而是那種剛剛能開花結果的桃樹。用桃樹及桃花來比喻少女既年輕又美麗。也借喻女子正當出嫁的年齡(15歲-19歲)。「灼灼其華」則是用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麗。「夭夭」是和舒貌;和睦貌。灼灼其華:灼灼,形容桃花盛開,鮮明、豔麗的樣子。于歸,女子出嫁。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蕡,形容果實豐碩;。實,果實。「有蕡其實」,這句是通過稱讚桃子來稱讚女子的 婦德高尚,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

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形容這姑娘不但有華色(如花的美麗的容色,灼灼其華),又有婦德(有蕡其實)。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蓁蓁:樹葉茂盛的樣子。有色有德,形體至盛也。茂盛的桃樹,濃蔭的樹葉。

這 樣的女子出嫁,多麼適合他的家庭啊!用桃樹樹葉的濃蔭來形容女子的德很大,大到了可以庇蔭(庇護)到她的一家人(宜其家人)。家庭一定是和睦的、向善的, 所以事事都會興旺發達。即使她剛嫁到這個家庭的時候,家庭裡本來還不順,公婆、妯娌等的關係都很緊張,但因為她有良好的婦德,她的德很大,她會處理好家庭 的關 係,使一家和睦,並興旺發達。

賞析:

“桃之天天,灼灼其華”。第一,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豔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實在是寫得好。誰讀過這樣的名句之後,眼前會不浮現出一個像桃花一樣鮮豔,像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

第二,短短的四字句,傳達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這很可貴。“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細細吟詠,一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充溢字裏行間。“嫩嫩的桃枝,鮮豔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

第三點,這首詩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想,一個姑娘,不僅要有豔如桃花的外貌,還要有“宜室”、“宜家”的內在美。這首詩,祝賀人新婚,再三再四地講“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確實高人一等。

人們常說:第一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個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所以說這裏是第一個用花來比美人。這裏所寫的是鮮嫩的桃花,紛紛綻蕊,而經過打扮 的新嫁娘此刻既興奮又羞澀,兩頰緋紅,真有人面桃花,兩相輝映的韻味。詩中既寫景又寫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歡樂熱烈的氣氛。第二章則是表示對婚後的祝願。桃花開後,自然結果。詩人說它的果子結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徵著新娘早生貴子,養個白白胖胖的娃娃。 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願新娘家庭的興旺發達。以桃樹枝頭的累累碩果和桃樹枝葉的茂密成蔭,來象徵新嫁娘婚後生活的美滿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頌辭!

— 信堅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四書五經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2 thoughts on “詩經•周南•桃夭 欣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