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維摩詰經 (四) 佛道品 真義解說之一

一、前言
正人說邪法,邪法也正。佛道品是講解,一個菩薩,如何在五濁惡世行道 (即行於非道),而通達佛道 (見性成佛) 的修證法門。一切非道,皆不出煩惱、業、苦三道。菩薩若能在欲行禪度眾生,便能火中生紅蓮,是 名 “行於非道,通達佛道”。

維摩詰經,有四句名言:
一是文殊問疾品裡的 “有疾菩薩,以無所受而受諸受,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取證也。” 二、三是佛道品的 “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及 “有漏之身,是如來種”。四是菩薩行品的 “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了解了這四句名言,就知道如何修佛道、通達佛道。

二、如何行佛道?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
維摩詰言:「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文殊問維摩居士: 修大乘菩薩道,要如何才是真正 “通達” 佛道?菩薩能處於非道,而不失菩薩的本位,故能因非道以弘道,則通達佛道矣。

諸佛、大菩薩,示現九法界,普度眾生。 其中,也有示現殺盜淫妄的眾生與其同類同事而方便救度,實則不染于殺盜淫妄。以清淨心、無分別心、無分別智來行於非道,可以通達佛道。(法身菩薩,觸類皆法。大乘菩薩,他能走順道,也能走逆道的教化。)

大菩薩已經證得了心性自解脫,但是還沒有證得平等性自解脫,所以你為了證得平等性自解脫,要以無分別智,而行於非道,通達佛道。
[非道有二意: 一指脫離佛教之正道或人所應行之道。世間非道,即是愛見。屬愛非道,即諸魔道、諸外道。二指受惡業果報的地獄、餓鬼道。 通達: Mastery;通曉;洞達。通情達理。不通達: 有人讀書學位很高、學問很好,但成了個書呆子,只有知識文學,而不能實用到做人做事上去,這就是不通達。佛道: 佛法之正道、成佛之正道。 ]

2.1行於惡道,通達佛道。
又問:「云何菩薩,行於非道?」
文殊重問,所以重問者,以淨名略答,其意懸解難知,故重請淨名廣說也。

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於地獄,無諸罪垢。至於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於餓鬼,而具足功德。」
淨名答曰:菩薩方便入假,為利眾生,示行五逆之因,示受三塗之果。菩薩行道於五無間諸惡趣,而無惱恙,不以逆為逆,即是行於非道,通達佛道。[造五無間罪業 (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則下無間地獄報,永不超生。此五逆罪,必由惱恚生。]

本無地獄之業,而至地獄者,即是以無所受,而受地獄苦,自行化他,佛法未滿,以無所受而受諸受,終不滅受而取證。

人因無明、癡慢、昏沈,沒有般若智慧,而生畜生道。大菩薩也會投生入畜生道,方便教化度畜生。大菩薩不是由於無明憍慢的果報,而是慈悲心,這叫 “行於非道”。慳貪無福,多墮餓鬼。唯有菩薩道,敢在餓鬼道中度化眾生。

菩薩行逆道,比行順道難,你要想行逆道,要有真修實證。如提婆達多,在地獄覺得勝過三禪天,無惱恚,無罪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正面的菩薩沒有幾位,外道、魔王、妓女都有,都是行於非道而通達佛道的。[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淨的地方、或在廟宇。「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2.2 行於色無色界,通達佛道。
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為勝。
成了佛雖然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仍能在三界,任意自在度眾生。他雖然修色界、無色界的清淨道,但不自以為了不起。

2.3 示行三毒,而不乖善,而通佛道。
示行貪欲,離諸染著;示行瞋恚,於諸眾生,無有恚礙;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
行菩薩道的人,有時示現得比一般人的貪心慾念還要重,但自身不住,離諸染著,他是以無分別智,行於非道,通達佛道。如善財五十三參中,無厭足王示現,對一切都貪求,沒有滿足。示行貪瞋癡的形相,但是他能夠真正做到不受貪瞋癡的染汙。行菩薩道的人,示現比眾生還要愚癡多情。他的作為只是「欲令入佛道,先以欲鉤牽」。

二祖慧可禪師把禪宗的法脈法卷託付給了三祖僧璨禪師以後,回到河北邯鄲,他跑去酒樓跟那些酒徒一起喝酒;他跑到屠夫殺豬、賣豬肉的地方。二祖慧可,以無分別智,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華嚴經》善財五十三參裡,有些示現貪瞋癡的大菩薩的境界。譬如第九參中,勝熱婆羅門以上刀山和跳火堆的方式修苦行。第十七參,無厭足王,治亂世用重典,為了令眾生遠離貪瞋癡,不再殺盜淫,此王指揮十萬猛卒,對違法罪犯施酷刑,挖目截耳切鼻,斷手砍腳斬首。無厭足王是為了調伏貪得無厭之輩,才如幻示現,以惡治惡,嚴刑拷打,令罪犯捨十惡業,發心向善。第二十午參,婆須密多女示現為青樓妓女,捨身入火坑轉法輪,以風塵為道場,活出生命的莊嚴,把辛酸的往事化為動人的故事。教導眾生,遠離低俗貪欲,得菩薩三昧。

2.4 示行十蔽,通達佛道。
示行慳貪,而捨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亂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
行菩薩道的人,以布施利人為第一,但是在行逆道時,示現比鐵公雞還要慳吝。雖然示行慳貪,但本心則是,捨內外所有,犧牲自我不惜身命。有時外表行為,看起來處處犯戒,毀壞戒律,而其實內心比嚴守禁戒的人還守戒律,甚至於連一點小的疏忽,都不敢犯。雖然在憤怒中,而內心大慈大悲,忍辱一切,這都是菩薩密行。外示懶散懈怠,其實隨時在定中,勤修無量功德。外表看起來很忙亂,不像修行人,但內心常在定中。外表看起來很愚癡,其實他對世間出世間一切學問都精通明瞭,無所不知。

外表看起來是在拍馬屁、奉承人或作假,可是這都是,隨類方便度眾生。雖示行憍慢,其實他內心謙下,能為物所凌踐,忍受無慢。猶如橋梁,引導眾生離苦。大菩薩雖然外示一切煩惱相,而內心深處,常清淨、自在解脫。外表看起來像是走火入魔,可是他是真行佛之正道,教導眾生,不會入魔道。

2.5 示入二乘,明非道。
示入聲聞,而為眾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眾生。
聲聞是由聽聞教化,熏習自己的菩提種性而悟道的。他們有依賴性,須靠善知識、有佛出世,追隨他們的教化,才能悟道,而不能自悟自了。他們是小乘基本的群眾。佛在世時,對聲聞眾講四聖諦,他們由此證入菩提的不計其數,因為他們親聞佛的音聲,容易入道。
但是,以大乘菩薩道來看,聲聞眾的法是不圓滿的,所以他們甚至連佛說的大法都聽不進去。大乘菩薩為了教化根基小的聲聞眾生,就方便示現聲聞身,說聲聞從所未聞的大乘法。

辟支佛是緣覺。在無佛出世的時候,甚至佛經也不存在了,他由於多生累劫的修持,能夠由觀因緣法而成就,例如看到落葉,聽到水聲等,因而悟道,無師自通,獨覺於世間。
大悲大乘法,非辟支佛所能行。因此示現辟支佛,教導大悲心,入大乘法。

2.6示入人間諸惡果,明非道。
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形殘,而具諸相好,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性中,具諸功德;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眾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
大乘菩薩平常示現自己非常貧窮,雖然身上沒有錢,但是隨時可以撒手千金,布施他人。
大菩薩有時示現殘疾的形相,但他的內在,具足一切相好莊嚴功德。大菩薩的行徑雖然示現出生於下賤階級。但其實他已得無生忍,必繼佛種,生佛種姓中,具有與佛一樣的智慧功德。大乘菩薩示現老病,藉病說法。有智慧的,看到了能生起警覺之心,同時對老病者,生起大慈悲心,能付出無比的愛心去照應他。實際上,菩薩已永斷病根,超越生死病苦。

示有資生,而恆觀無常,實無所貪; 示有妻妾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於訥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
資生就是謀生,為生活做各種不同的生意、職業。菩薩雖然在社會上做一切的事業,拚命的賺錢,他心裡知道,錢財資產只是暫時屬於我而已,畢竟不是我之所有,老病來的時候,什麼辦法都沒有。此示現用以教導眾生,「恆觀無常」。菩薩現居士身,有家庭生活,但是他內心的境界沒有五欲的染污。他作人做事老老實實,示現不太過精明鋒利,反而顯得木訥遲鈍。但是真牽涉到佛法時,卻又辯才無礙,已成就陀羅尼,總持法門。大乘菩薩,遍入異道,示現邪門的行徑,為的是度一切眾生,令其改邪歸正。「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也就是「現徧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的道理。現身涅槃,而方入生死。

「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大乘菩薩能做到這樣子,表面上看起來不是走正道,其實這才是,真正的通達佛道。

三、什麼是如來種?
於是維摩詰問文殊師利: 何等為如來種?
維摩居士問文殊: 以世間法來講,任何東西,都有種子,下了種子,才能開花結果。那什麼是成佛的種子?

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住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為佛種。
有漏、五受陰、身見,眾結煩惱,是成佛的種子,正由邪起,善因惡生。把一顆種子,丟在虛空中,永遠也不會發芽、開花、結果。要把種子丟到又濕又髒的泥土中,才會如蓮華,出淤泥而不染,開花結果。

成佛要曉得身是因緣生,四大假合而成的。但菩薩藉假修真,故以有身為成佛種子。無明和有愛,是煩惱的根本。學佛本應該破無明得正覺,轉愛為慈悲。眾生為了要跳出,「貪恚痴、四顛倒、…、十不善道」,這些煩惱痛苦,受了不好的刺激,所以想學佛。因此「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

曰:「何謂也?」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
淨名問: 夫妙極之道,必有妙極之因,而曰塵勞眾惡為種,這要如何解說呢?文殊答: 見無為就是得了道,入了正法位,見性成佛了。涅槃是無為之道。假使是已經得道,大徹大悟,就不必再發成無上正等正覺之心,頭上安頭。眾生要在煩惱中自利利他,功德圓滿,智慧圓滿,才能成佛。

譬如蓮花不生生長在乾淨的高原陸地上,它一定要生長在又濕又髒的淤泥土中,才會開花。它雖生長在最髒的地方,可是它的花果卻聖潔芬香。所以說,得了道的人,就不用再談成什麼佛了。一般說成佛之路,都是被我見擋住了,先空我見,再空法見,才能成佛。所以文殊說:「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許。」

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修行正是因為自己有妄念煩惱,故說一切煩惱是修行的種子。如果眾生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至寶。眾生學大乘佛法,就要不怕入世,能入世才能證入正道,才是大修行人。不是躲入山林茅蓬,一個人清清靜靜閉關修行,證小乘阿羅漢果。大乘佛法是入世的,入世愈深,成道也愈快。你拍球時,愈用力拍下去,球反彈愈高。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佛經, 諸法實相 by wtsai. Bookmark the permalink.

About wtsai

台南一中、台大物理、 哈佛博士。曾任教授、科學家、工程師。專長: 吹牛、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人造衛星設計、測試、發射、資料回收及科學應用。略涉: 武俠、太極、瑜珈、導引、氣功、經脈、論語、易經、老莊、一乘佛經、禪經、靈界實相、Hawkins、Seth。

1 thought on “注維摩詰經 (四) 佛道品 真義解說之一

  1. 恩師辛勤為文不斷,常常凌晨或天未明仍忙於寫文、貼文,兩年前,顏無法契入《維摩詰經》,恩師念念不忘,一直等待時節因緣的到來。日前,他送給顏的這段句佛道品偈語和解說,顏回顧起來,不禁潸然淚下,這正是恩師的心境寫照!
    【“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群生。”
    知空不捨有,所以常處中。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自體本空,雖然本空,起行修有,即空即有,即有即空。】
    顏顏會終身謹遵恩師諄諄教誨!祝福恩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