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 夢遊集 精選十二則

[信堅註: 憨山德清大師,精通儒釋道,有修有證。深入淺出,隨機施教。解說義理,圓人說法,法法具圓。真修實證,解說有事有理,亦有自身的實證體驗。他是信堅修道以來,最佩服、最景仰的大師之一。信堅在此,節選其 “夢遊集” 精選十二則,稍加整理解說,供有緣作參考。]

一、憨山德清略傳
憨山·德清(1546-1623,明代聖僧),字澄印,晚號憨山老人,金陵蔡氏子。母夢觀音抱送童子而孕。憨山大師三十歲,徹悟心性。《夢遊集》載:「予獨住此(五臺山北台之龍門),單提一念,人來不語,目之而已。久之視人如杌(樹樁),直至一字不識之地。初,以大風時作,萬竅怒號,冰消澗水,衝激奔騰如雷。靜中聞有聲,如千軍萬馬出兵之狀,甚以為喧擾。 因問妙峰大師,師曰:”境自心生,非從外來。 聞古人云: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 溪上有獨木橋,予日日坐立其上。 初則水聲宛然,久之動念即聞,不動即不聞。 一日坐橋上,忽然忘身,則音聲寂然,自此眾響皆寂,不復為擾矣。 一日粥罷經行,忽立定,不見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如大圓鏡,山河大地,影現其中。及覺則朗然,自覓身心,了不可得。 即說偈曰:
“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 “

憨山大師三十二歲時,發心刺血泥金(刺出鮮血合上黃金粉來寫經),寫《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 寫經時,無論點畫大小,每落一筆,心念佛一聲。一些遊山的僧俗到了大師的靜室,常常都要寒暄請教,而大師一面應付對答,一面手中不停地抄寫著。雖然人來人往,接應交談,卻寫經不停,心中了無動相可得。(分身無量,一心多用 )。

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 (憨山大師五十歲),清居牢山(遁跡東海牢山之那羅延窟),李太后命輸金造寺,賜額曰海印。被誣告私造寺院,定罪戍雷州。萬曆四十二年 (憨山大師六十九歲),奉恩詔,恢復僧服。居廬山數歲,後之曹溪。 天啟三年十月,示微疾。 謂人曰:「老僧世緣將盡矣。 」沐浴焚香,危坐而逝,年七十八。

二、憨山大師夢遊集開示,精華節選 十二則。
2.1 決志出離
古人最初發心,真正為生死大事,決志出離。故割愛辭親,參師訪友,歷盡艱辛。心心念念,只為己躬下事未明,憂悲痛切,如喪考妣。若一見知識,如嬰兒得母。 儻得一言半句,開導心地,如病得藥。若一念相當,胸中了悟,如貧得寶。 拌身捨命,陸沈 (埋沒不為人知)賤役,未嘗憚(畏懼)勞苦。凡名載傳燈、光照千古者,無不從刻苦中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