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四) 正釋經文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信堅註: 阿彌陀佛,天助我也,大功告成,留待有緣,共襄盛舉,同登彼岸。真料不到,小知信堅,與蓮池大師,如此有緣,感應交道,不可思議。此文是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的最後一章,正釋 “佛說阿彌陀經” 經文。全章相當長,共有59頁。初讀者,易迷失於文辭的汪洋大海之中,不知自己所在。同時,也為使讀者,易於尋找文中片段所在,信堅特別花些時間,整理出此章的 “目錄” (共有四頁),以為登峰地圖,航海指南。讀者可點擊藍色標題觀看。 Appendices A: Table of Contents

同時。信堅在此只張貼此文的前五頁。讀者可點擊下面藍色標題,打開 word file, 觀看全文。亦可下載,留備後用。 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4)

再註: 此文又是信堅六年前,開創信堅園地以來,所寫的 “第400篇文章”,同步巧合,意義重大。此園地從標題,”美圖趣聞、修心養性、趣味科學、四書五經、黃帝內經、論時空、太極拳”等,接引 “入道初機”。再以 “道德經、莊子、修道成仙”,接引 “入道中機”。後以 “霍金斯、禪修、修定開慧、佛經、華嚴經、諸法實相”,接引入法界上機。可謂與念佛法門宗旨相同,三根普被,廣度有緣。”紅蓮白藕青荷葉,(儒釋道) 三教原來是一家“。

正釋經文
此章正釋經文,分為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三大段。
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臟腑無闕。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滯。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三) 九門懸談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導論
將釋此經,總啟十門。一教起所因,二藏教等攝,三義理深廣,四所被階品 ,五能詮體性,六宗趣旨歸 ,七部類差別,八譯釋誦持 ,九總釋名題 ,十正釋經文。
此章先解說前面九門,共有28頁。第十門 “正釋經文” 相當長,共有59頁,因此另闢新章,以利閱讀,請看下回分解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四) 正釋經文]。[信堅註: 此文相當長,約有28頁。此地先張貼前八頁,”教起所因”。讀者可點擊下面藍色標題觀看全文,或者下載,以供日後參考。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3) ]

一教起所因
聖人言不虛發,動必有由,非無因緣,而宣斯典,故首之以,起教因緣。
“教起所因” 是重點地講出釋迦牟尼佛為甚麼要宣說本經。

二藏教等攝
“藏”是指佛一生的說法,都是收集於“三藏十二部”之中﹔“藏”,是指本經的教義。“藏教等攝”這一門是指出本經在“三藏十二部”之中,歸於“經律論”中的那一藏﹔又本經的教義,在華嚴五教,“小始終頓圓”之中,究竟判歸何教呢?

三義理深廣
從“藏教等攝”這一門之中,知道了本經在“三藏十二部”中屬於“經藏”修多羅所攝﹔而本經的教義在“五教”之中,則屬於“終頓圓”三教的層次。“義理深廣”這一門,是接著指出本經屬於“終教”的層次沒有疑問,但對於又判屬“頓教”乃至“圓教”的層次,則有未明之處,故此在“義理深廣”這一門中,首先解釋“小始終頓圓”五教的“義理”,然後再解釋為甚麼本經屬於“頓教”和“圓教”的層次。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二) 通序大意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此章 “通序大意”,含有五個部分,一明性、二讚經、三感時 、四述意 、五請加。
以 “明性、贊經” 二科,通序本經的宗旨,發揮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的大意,為修持之本。然後依解起行,執持名號,求願往生。其鈍根者,單由事修,專持名號,亦得往生。三根普被,上下兼收,作末法最後方便。

以 “感時、述意” 二科,明此一經。事理雙融。性相通備。鈍機執性執相。各滯一邊。至令廣大法門。迷而不覺。故竭思累載,數易韋編,通序蓮池大師作此疏鈔的大意。

淨土三資糧: “信願行”
信者不疑,於淨土妙理,明辨不惑,深信不疑;
行者趨造 (趨向造作)。於彌陀名號,念念分明;
願者樂欲,於極樂淨土,深心響往,發願往生。

通序大意通於“信”
從“通序大意”中“契其大端”,了解本經的要旨之後,自然會深深認可(深信)於心,由於這個原因,“通序大意” 通於“信”

一、 明性
首標明性,是因性即常住真心。全體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但以無始暗動,障此智明,狂愚之輩,錯認阿彌陀佛,在自性之外。因此大師,託彼名號,顯我自心。
此經全彰自性,又諸經皆不離自性,故首標也。此經以自性為宗,而此經所談行法,正為顯此之覺體。蓋以據乎心性,稱彼名號,名號可彰;託彼名號,觀於心性,心性易發。

“自性”即眾生本具的“性德之佛”。“性德”是指眾生自性理體之中,本自具足圓滿功德。自性“非自非他,非因非果”,離開了世間上的相對法 ,不可以心意識思維,說似一物即不中。自性即是法界中圓滿周遍,常恆不變的大覺本體。本經所開示的修行方法,正是為了要幫助眾生,將此 “圓常大覺之體”重新彰顯出來。依“自性之理”,而行 “念佛之事”,“事依理起,理得事彰”,即可令自性重新彰顯出來。 Continue reading

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 (一) 緣起及疏鈔導論

明雲棲寺沙門袾宏述 明雲棲寺古德演義 民國華藏蓮社淨空會本 洛城信堅集註版

解說本文,”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文分四章。 第一章,本文緣起及疏鈔演義的導論;第二章,疏鈔的通序大意; 第三章,疏鈔的九門懸談; 第四章,疏鈔的正解經文。 [信堅註:此文可點擊藍色標題觀看或下載: Buddha said Amitabha Sutra (1)]

第一章 緣起及疏鈔演義導論
一、本文緣起
1.1 信法難,解法更難。
一提起念佛法門,大多數人,都分為兩個極端派別,或信或不信,互相攻擊,有傷修行人的 “道和同修”。其原因是眾生以意識心,分別執著,不明念佛真實義理,斷章取義。胡亂引經據典,或胡亂引用法師之言,越抹越黑。

蓮池大師說:在此末法時期,眾生根機頑劣,不肯領受 “持名念佛” 這第一方便法門。大部份眾生的根機淺薄,縱使有信佛的人,非愚即狂。這些人對於彌陀經所提倡的微妙法門,都不能圓滿地承受,不是變成“執理廢事” 的“狂”,便是成為“執事廢理”的“愚”。

淨土八祖,蓮池大師,有感於此,於五百年前,著作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勸導世人 (包括信與不信念佛法門者,及一切淨土法師大德、信徒),如何正解 念佛法門的真實義。此疏鈔不但詳細解說,稱名念” 阿彌陀佛” 的真實義。同時,他亦發心,融通中終頓圓三教精義,詳細深入解說,其中所用術語的一乘真實義。對所用佛經術語,都不厭其煩地從新加以深入淺出解說。這是信堅至今所看到的最正確解說。信堅讀後,受益匪淺。

再者,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都得解。但眾生根機不同,所解各異。再好的解說,對不同靈性階層者,所解不同,無法互相溝通,仍易生爭端。反而引經據典,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互相攻擊。唯有智者,心量廣大,了知事理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包含一切,則一切紛爭,自然止息。

可惜此疏鈔所說,曲高則和寡。“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總共有四卷,二千多頁,廣大精微,字字珠璣,文富義繁,邊涯莫測,融通五教精義,宣講阿彌陀經的一乘真義。曲高則和寡,初機淺識,如聾如忙,信願難階。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

1.2 信堅書寫”佛說阿彌陀經真義解說”之緣起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共有四卷,約有二千多 頁,字字珠璣,妙會一乘真理。非深入下面所說經書者,無法意會。其難度可想而知。故此疏鈔是以圓教十信位 (四聖法界,500意識階層校準)及十住位 (明心見性的分證法身菩薩,600校準) 為對機者。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五百年來,鮮有淨土大德講解。真可悲憫。

信堅將近十年來,深入一乘經藏、諸法實相,先從華嚴經、清涼國師華嚴疏鈔、李長者華嚴合論,由上而下,再看大乘起信論、法華經、楞嚴經、維摩詰經、及初祖與六祖禪經,及 “儒、道”之教導,深感萬法一體,法法相通,互融互攝,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皆無不從此法界流,亦無不還歸此法界。以此因緣,開創信堅園地,以圓融觀,解說所見所聞,所証所悟,與讀者分享。驥望廣結有緣,同舟共濟,共登涅槃彼岸。
Continue reading

三十七道品 真義解說 (節錄自彌陀疏鈔演義卷三)

 一、前言
信堅近日,因緣時節際會,重新仔細研讀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此疏鈔不但以真義,深入淺出,解說佛說阿彌陀經,同時對佛經中的許多術語及教導,有獨到見解的深入、正確解說。此文信堅整理濃縮,此疏鈔對以大家所熟知的 “三十七道品” 的真義解說。

對於”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佛法的最基本 “築基” 教義。但 “文以載道”,法法直通大乘、自性一心,法法皆是佛法。所謂 “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妙舌可以生花。此疏鈔作者,以其妙慧,以嶄新的前所未有的辭辯,深入簡出的解說此道品,來作為修大乘法的根基。信堅對此解說,隨文入觀,獲益無窮,得無量法喜。此法門為初入佛道,正修進階的無上妙法。因此在此,與讀者分享。

二、何謂 “三十七道品”?
道品是入道之品類 (法門)。道品是寶炬陀羅尼。寶炬即功德火炬,能爍破一切無明黑暗。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種覺悟的修行道法 (法門)。

“三十七道品”,又名 “三十七菩提分法(bodhipakṣa dharma)”,為四聖諦中 “道諦” 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進階,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菩提分法,指成就覺悟的修行方法。 “分”的原意指鳥類的雙翼。引申為資助,幫助、助益。助成覺悟。

雖然“三十七道品”是一個法門,但按著法界眾生根機智慧的不同,在領悟證果的層次上便有了分別,由此而引證“三十七道品”可以是小乘法,但亦可以是大乘法。 Continue reading

蓮池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讀後感

一、緣起
一提起念佛法門,大多數人,都分為兩個極端派別,或信或不信,互相攻擊,有傷修行人的 “道和同修”。其原因是眾生以意識心,分別執著,不明念佛真實義理,斷章取義。胡亂引經據典,或胡亂引用法師之言,越抹越黑。

淨土八祖,蓮池大師,有感於此,於五百年前,著作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勸導世人 (包括信與不信念佛法門者,及一切淨土法師大德、信徒),如何正解 念佛法門的真實義。可惜此疏鈔所說,曲高則和寡。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 總共有四卷,二千多頁,字字珠璣,宣講阿彌陀經的一乘義理。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此寶,一直埋沒,深山大澤。此疏鈔不但詳細解說,稱名念 阿彌陀佛的真實義,同時亦發心解說其中所用術語的一乘真實義。世人對此法門的稱讚或毀謗,大生爭議,皆由不明文中術語的真義。若解真義,則一切爭論,都可冰消化溶。信堅有鑒於此,書寫此讀後感。以此文作為蓮池大師疏鈔的 “推薦序”。希望讀者,止息爭論,虛心信解,依教奉行,共證菩提,同登極樂。

二、蓮池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讀後感
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都得解但眾生根機不同,所解各異,無法互相溝通。反而引經據典,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互相攻擊。唯有智者,心量廣大,了知事理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圓融包含一切,則一切紛爭,自然止息。

蓮池大師所著 的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是一本千古難逢的對念佛法門的最好一乘詳解。看懂了這疏鈔,就不會對念佛法門有所疑慮深心信解,依教奉行。當得理一心不亂,證入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証得三藐三菩提。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仔細深入解說此經的一乘真實義,主要在說 “事理不二”、”事理圓融互攝”、”即事即理”。因此 “法門平等,沒有高下”。”正邪在心”,迷者一切法邪,悟者 (解悟、證悟諸法實相者) 一切法正。因此 “正人說邪法,邪法也是一乘法。邪人說正法,正法亦邪。”邪人說正法”。雖所引用是 “正法”,但其解說是”邪法”。真懂、真見性者,不引經據典,不亂引用邪師說法,作長篇大論。要能以自己的語言文字,簡短清晰解說義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