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輔物章第六十四真諦解說 (一)

一、 前言
解說此章經文,分為兩段。第一段,是繼續詳加解說,上章所言 “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之真實義。這是老君的治事、修身的千古名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二段是老君繼續教導,聖人遇事,能不分別,不執著。用心如鏡,無為而無不為。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lao2 tiny1 tao
信堅在此,先解說第一段的真義。道德五千言,提綱契領的講解 “道” 的體相用。老君於第六十三章及此章,講解得道的人,清靜無為,由定生慧,定慧等持。以其智慧,遇事能八面觀察,朗照萬事萬物,用心如鏡,洞燭機先,見微知著,治事應物於未兆。則天下無難事,遇事可迎刃而解,不費吹灰之力。聖人治世事天修道的功夫,全在於此。

二、經文解說
2.1 其安易持
老君於此,教人治事修道,應常守於心念未起,無欲的清靜境界,道心才能易安易守。人心最難安,目欲視,耳欲聽,口慾言,身欲動,心欲思,終日很少有安靜之時,持守亦甚難。惟內念未發,外物未接,當此寧靜之時,澄心於一念未起,察機於一意未發,此乃修心性之良機也。倘若不然,外物一牽,情慾即動,心動之時,再去持靜,就較難了。

2.2 其未兆易謀
修身之道,制欲為先。遏欲之要,治於未然則易,治於將然則難;治於將然猶易,治於已然則難。凡事尚未發生之前,是非善惡之念未起,吉凶悔吝之機未萌,是為未兆之先。喜怒哀樂未發於外,陰陽動靜由乎我心之時,此時所悟易真,所謀易正,所修易改,效果神速。

聖人具大智慧,遇事能見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頭,就知道可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看到事物微小的跡象,就知道其發展的程度。一葉知秋,嘗鼎一臠,大海一味。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