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圖教授 “打開《黃帝內經》之門” 第一章與第二章精華節錄  

信堅前言
王洪圖(1937—2009),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曾任該校中醫系副主任、內經教研室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國家中醫藥繼承工作中的指導老師。曾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年,將其倒背如流,終生致力於黃帝內經的講解及醫普。

王洪圖教授此書,可謂中醫的醫普,簡單、明瞭、扼要的介紹中醫的鼻祖經典 “黃帝內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信堅讀之,手舞足蹈,法喜無量,特於此貼文,簡介其要義。全書共有四章,信堅也因此將此介紹文分為四段,以利讀者將此文與全本書對照。此文是此書第一章及第二章的精華節錄。[讀者可網購此書,或到下面網站,閱讀第一章及第二章全文。]
huang18  Huang5 huang19 CREATOR: gd-jpeg v1.0 (using IJG JPEG v80), quality = 90
王洪圖中醫教授,不求名、不求利,一切為天下蒼生,不遺餘力、孜孜不倦的以其親身經驗與了解,深入淺出的講解黃帝內經,讓不信者信之、不懂者懂之、已懂者悟之、証之,可用於解除身心病苦,養生修性。不但可用以自癒、頓癒、癒他,同時也教導養生、去病延年之道。誠然是菩薩心腸,信堅從他的講解,獲益良多,深心敬佩。 Continue reading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簡介

一、前言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個劃時代的巨作。相對論有 “狹義相對論”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簡稱 STR) 及 “廣義相對論”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簡稱GTR) 兩種。信堅在此,十分鐘內簡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詳細科普解說,請看李傑信博士,即將在十月底,由台大出版社印行的 “宇宙的顫抖” 一書。

二、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是基於至今科學家所知的兩個基本定律所演繹而出。此二定律是 “相對原理及光速恆定”。

“相對原理” 是說所有物理定律在等速運動的座標中,是完全相同、形式不變。”光速恆定” 是說在任何運動的座標裡,光速 (每秒三十萬公里) 都是一樣不變 。

由此二條定律,愛因斯坦推論出兩個重要結論:
2.1在不同相對運動的座標系統中,時空失去了絕對性。時間與空間一體,是相對的。隨座標軸的相對速度,而有時間延遲 (time dilation) 及空間收縮 (space contraction) 等效應 。

2.2 能量與質量互變,此即著名的 E=mc2.
(人類依此公式,製造了原子彈與氫彈,是愛因斯坦始料不及的。科學知識本身無好壞、善惡,一切在人心。)

三、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GTR,是將上面的等速運動座標推廣至等加速運動的座標中。GTR的兩個基本定律是: 等效原理與守恆定理。
GTR1 GTR8 GTR3
“等效原理 (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EP) 簡單的說,物體的加速度就是引力。(譬如你坐在等加速向上運行的電梯所感受的向下壓力,與地心引力同一性質)。”守恆定律”是說在相同的加速度座標裡,所有物理定律是不變的”。
愛因斯坦以此假設,導出優美的數學公式,
Albert_Einstein2
此公式的右邊是物質的性質與動能,左邊是時空的彎曲度。因此,「時空告訴物質如何移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GTR將引力場視為是四維時空網的彎曲度,以四維時空中每一點的局部曲度表達。引力並不是一種在時空中傳播的東西,引力就是時空。 Continue reading

量子力學的基本特質

一、 前言
近日百魔師兄與露曦師姐來函,請信堅以簡單科普文句,解說量子力學的基本特性。今早靈光一閃,草寫下面,信堅所濃縮提煉出來的,四條量子力學基本特性。幾乎就是一乘佛經理所說的 “諸法實相”。

這些特性,不是空穴來風,不是純理論的構想,而是在二十世紀初期,所有科學理論及實驗證明的結晶。對一般科普讀者而言,只要相信科學巨人們所論、所証,知道如何加以應用就行 (也可以此,詳辨外道邪說)。歡迎批評指教。
uncertainty 4 uncertainty 3
二、 量子力學的主要特性:
3.1 量子理論的基本定律是用多維波動函數來表達,滿足一個線性複數波方程式 (linear complex wave equation), 因此它的解答是相加性的。同時波函數不是局部性的,而是無所不在,瀰漫在無限時空裡。

3.2 測不準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不能精準的測量一顆粒子的位置(position, x) 與動量(momentum, p).
uncertainty 1

3.3 Particle-wave duality微觀粒子的波粒二元性
量子既不是經典意義上的波也不是經典意義上的粒子。即光(泛指電磁波) 與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如電子、質子、中子、夸克)等,同時具有波 (wave) 與 粒子(particle) 的性質。其實更深的意義包括下面四個非我們心意識所能了知的特性:

1. 它們既是波也是粒子 (是波是粒);
2. 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 (似波非波,似粒非粒);
3. 在一些實驗中表現為波,在另一些實驗中表現為粒子 (非波非粒);
4. 既具有波的某些性質又不具有波的另一些性質,既具有粒子的某些性質又不具有粒子的另一些性質。

似波:它能產生干涉 (interference) 和衍射 (diffraction)。非波:沒有對應確定的物理量,w它的存在,以機率來詮釋。似粒:有確定的質量、電荷。非粒子:沒有確定的軌道,如一團霧般的分布。

此即類似心經所說: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4 量子糾纏 (quantum entanglement)
在量子力學裏,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這種現象為量子糾纏。譬如由一個粒子分裂成兩個部分,以不同方向移動,則不管它們距離多遠,都能彼此互知。

玻姆的整體性 全息宇宙和隱卷秩序理論 (三) 第一章 分裂性與整體性 中英節譯

一、信堅前言
此文是信堅介紹玻姆的 “分裂性與整體性” 一書的第三集。此書的主旨,是以科學的觀點,來解說一真法界,諸法實相: 萬物一體,不可分割,如有機體,也如全息影像。在第一章裡,他以科學的眼光,來詳細解說分裂性與整體性的本質及其作用。並以溪水中的渦流為譬喻,來解說整體的意識流,是萬法的本源,一切現象,皆由意識流中流出 (此即佛經所說的萬法唯識)。因此要真正了解諸法實相,除了研討事物的本質與特性外,還必須了解無形意識流背景的時節、因緣。

同時,玻姆亦在本章,詳細解說心意識的思維的本質。並且指出,它是導致分別、執著,我執、法執的根本。 它的運作,讓我們誤認自我的心意識思維是實相,而導致了分裂 (分別) 的習性。他一再強調,理論只是從某一特定的角度觀察到的實相局部現象,無法解說實相的整體。實相無相,遍一切處,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此文是以中英對照,精華節譯此書的第一章,並加上信堅的註解,以增進對本章的了解。用以拋磚引玉,引起讀者更深入的創見。
bohm4 bohm7 bohm8 bohm9
二、分裂性 的本質 與 作用
分裂性現在相當普遍,不僅存在於整個社會,而且也存在於個人思維之中; 這導致一種一般的思維混亂,產生了無盡系列的問題,並且干擾我們對事物的清晰覺知,因而阻礙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藝術,科學,技術,和一般人類的運作,被劃分成專業: 每一行都被認為是單獨、而且與其他專業分開。又因為不滿意這種情況,人類進一步的建立了跨學科課程,旨在統一這些專業,但這些新的課程,又變成更多的專業。於是,整個社會以這樣的方式,它被分成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宗教,政治,經濟,種族等。人類的自然環境,也相應被看作是單獨存在的部分, 被不同群體的人所利用。

同樣地,根據他的不同慾望、目標、野心、忠貞、心理特徵等,每一個人都被分割成大量的分裂的和互相衝突的分隔區間。所有這些碎片是分開存在的概念,很顯然的是一種錯覺。由於這種錯覺,而導致無休止的衝突和混亂。 Continue reading

玻姆的整體性 全息宇宙和隱卷秩序理論 (二) 信堅前言及玻姆序論節譯

一、信堅前言
這篇是繼上面第一集,繼續解說此書的要義,及翻譯此書的 “導論”。為了增強讀者的了解,信堅採取 “中英對照”的格式。
bohm4 bohm5 bohm6
戴維·玻姆 (David Bohm) (1917 – 1992) 跟信堅一樣,是位理論物理學家。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美國原子能之父, 歐本海默 (J. 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另一點須要特別說明的是,玻姆不但是位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而且對禪修及一乘佛理 (一真法界、諸法實相) 有深入的探討。他曾師從印度見性的東方哲學家Jiddu Krishnamurti (吉杜·克里希那穆)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交往和深層思想對話交流(晚年和達賴喇嘛也有交往),最終提出了整體性/整體運動和隱卷序理論(The wholeness, holomovement and the implicate order) 來解釋世界宇宙的秩序和真實的本質,試圖彌合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矛盾,將對宏觀和微觀世界的理解解釋統一起來。此即《華嚴經》所云: “一切皆從法界流,一切還歸於法界。”

[信堅註: 克里希那穆提(1895 – 1986)是二十世紀最卓越的靈性導師,天生具有神通。十四歲時由 “通神學會” 領養。”通神學會” 一直宣揚 “世界導師(World teacher)” 的再臨(東方的”彌勒下生”),並且認為他就是這個再來的 “導師”。他很快就成為堅強無畏、難以歸類的導師。佛學家肯定他是”中觀”的導師,印度教吠檀多學者認為他是徹底的”覺者”,神智學者則認為他是道道地地的”禪師”。]

玻姆提出的隱卷秩序與顯展秩序理論,以“整體性、隱卷秩序 、顯展秩序、捲入與展出、全體運動、 真空能量海”等為基本概念,對宇宙、時空、運動、意識等重大哲學問題,進行了獨特的探討。

玻姆的整體論,就是萬法一體的諸法實相、道通為一,如有機體,不可分割。分裂法有如盲人摸象,井底觀天,管中窺豹,只見一斑。一切萬法,包括所有的科學及人文哲學,都有如在萬法的長流裡的漩渦 (vortices),看似個個獨立,各不相干。但其本質是水的流性。因此研究漩渦,除了研究其結構、性質 (顯展秩序) 外,也必須同時研究整體的水流性質 (隱卷秩序),才能圓滿了解漩渦的特性。

玻姆認為,必須融合唯物論與唯心論,來研究科學,才能達到統一場論 (unified field theory),圓滿解說。宇宙的一切現象,如量子力學、相對論、銀河系、大爆炸論等。不是純數學、唯物的 “超弦理論” 所能達到的。

玻姆的隱卷與顯展秩序理論,有如陰陽,互相消長,互融互攝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盛陽衰,陽盛陰衰)。解說易理或物理,孤陰不長,獨陽不生。萬物一太極,由無極中生。

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一切事情的發生,必有其因緣,都是決定性的。我們會感覺偶然,是因為我們智慧不足,資料不夠,無法洞察到所有 “有形、無形” 的時節、因緣。

最後,信堅認為,在這科技時代,闡揚一乘佛道,須要以科技的探討,來引進新的年輕一代。玻姆為此開了先河,與霍金 斯的”能力與強力”等書,也有異曲同功之妙。這也與明朝憨山大師,以一乘佛法來解說儒家、道家言論,引導知識分子進入佛道一樣的用心。 Continue reading

宗鏡錄 (一) 序文解說

一、導論
信堅久聞《宗鏡錄》的大名,也曾花了不少時間研讀,尤以南懷瑾的《宗鏡錄略講》為主要參考資料。可惜此錄,主要引用大乘佛經及唯識典籍,重組解說。讀者如果讀過這些經書,再看此錄,也只是複習。所說偏重於佛學,而不是學佛。因此一直沒張貼讀後心得報告。近因百魔師兄提及,信堅重新回頭閱讀,在此解說此錄的序文。讀者由中可看出此錄書寫的基本模式。

永明延壽禪師(904-975),唐末五代高僧,為法眼宗三祖,淨土宗六祖。《宗鏡錄》又名《心鏡錄》,是釋延壽 (904-975) 所著。唐末之後,禪宗產生許多流弊,釋延壽編纂《宗鏡錄》的用意之一是為了扶正當時禪宗的弊病。
mirror2  mirror3
他當時,召集了有名的各大宗派長老,匯集在永明寺,討論各派裡面互相有諍論的觀點。而成《宗鏡錄》裡的340問。都是針對佛教的教義而提出來尖銳的問題。最後由永明延壽綜合的答覆,歸納整理。《宗鏡錄》有一百卷,八十餘萬字,詳述禪宗祖師的言論和重要經論的宗旨,並刪去繁雜的文字,呈現全部佛法的精要。目標是「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宗鏡錄引用楞嚴經、唯識經文,並以美妙文句,加以解說。是學習寫古文的好參考書。可惜由於此古文言隔閡,反成念此著作的障礙。一千多年來,注解者稀。最詳盡的注解是南懷瑾大師於1969-1970年間,花了兩年,也只講了五卷,《宗鏡錄》全文的二十分之一。

從唐朝中葉到五代,是禪宗最燦爛光輝的時代,有五個宗派都非常興盛。但從社會的演變或政治思想史的角度來看,卻是件悲哀的事。一個宗教或一個學術,既然分了宗派,可見出其中有意見的相爭,有意見的相爭就警示了一個文化的沒落。一個社會、團體或家庭,同一個東西,因意見不同而形成宗派門戶之見,這是個悲哀,是個禪宗開始沒落的徵象。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