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知北遊 解說 (一)

一、前言
此文緣起,是因今早顏顏師姐來函,談及此篇第一段內容,有感而寫。信堅曾於兩年前,整理莊子全書的講解,但以此園地篇幅有限,只張貼幾篇較有名的解說。此篇太長,也較深奧難懂。現在時機成熟,先張貼此篇第一段。

《莊子》一書有三個部分,內篇、外篇和雜篇。內篇是莊子自己的心法,由此直接能窺見莊子本人的真實面目;外篇是離莊子比較近的弟子所作;雜篇乃莊子的後學所作。本篇是 “外篇” 的最後一章。全文自然分成十一個部分。闡說“道”的本體與作用,如何知道、住道、得道。道具有整體性,無處不在,貫穿於萬物,是變化的始終,所謂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凡所有相,既對立,又相生、相互轉化。
chang3 chung2 Huang Ti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 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Axial Age)。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裡,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柏拉圖(前427年-前347年)、亞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約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中國有孔子(約前551年-前479年)、老子(约前571~前471),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雖然中國、印度、中東和希臘之間有千山萬水的阻隔,但它們在軸心時代的文化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莊子的內、外篇,就成書於”軸心時代”。當時,中國出現了不少明心見性的聖人。此地的 “得道“,不是道教的 “得道成仙”,而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聖人。雖然所說,沒有釋迦牟尼的詳細深入。但基本教義,都在其中。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