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精華淺釋 (二)

急流勇退,與世無爭。(155)
謝世當謝於正盛之時,居身宜居於獨後之地 (功成、名遂、身退)。謝事:謝絕世事。指引退。居身:自身的居所。獨後:不與人爭而居後。當事業全盛的時候,最好能夠急流勇退,不但自己能愉快的全身而退而且使人追慕惋惜。置身要居於與世無爭的地位,才是處世安全之道,受人尊重之根源。古語云:「功成身退。」這是君子之教,當事業全盛時期能毅然引退,自己意足,他人也羨慕不已。平時置身的場所應當選擇與世無爭的地位,這樣去做,不但是自己安全,就是他人也不會嫉妒,實在是「明哲保身,受人尊敬」的好方法。

春風育物,朔雪殺生。
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煦育,萬物遭之而生;念頭忌刻的,如朔雪陰凝,萬物遭之而死。煦育:化育、撫育。煦,溫暖。忌刻:猜忌刻薄。朔雪:北方的雪。心胸寬大溫厚的人,好像春風一樣,禽獸草木都受他的和暖之氣吹育,而欣欣向榮,人們都願意與他親近。反之,性情殘忍、刻薄多疑的人,如同秋霜,草木接近沒有不枝枯葉脫,這樣的人還有誰敢和他接近呢?所以,「待人接物」應當如春風之和,而拒秋氣之肅殺。

心虛意淨,明心見性。
心虛則性現,不息心而求見性,如撥波覓月;意淨則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鏡增塵。心虛:內心空明無雜念。息心:停止思慮。見性:悟徹清淨的佛性。撥波覓月:即水中撈月,形容虛無飄渺,求而不得。意淨:意念純淨。不了意:意念不能看破。索鏡增塵:在滿佈灰塵的鏡前照自己的顏面。

心、 性、意三者俗語叫做「心」,但其實有點區別,「性」就是萬物之性,也可以叫「天性」,只有徹悟的人才能夠照見本性。所謂「心念」也就是本性的作用,所謂 「意識」也就是心的馳聘與奔走。本性好比是主人,心念是經紀人,意識是受命的夥計。這三種東西雖然在人身裡面發生作用,結果仍然要看主人的本性。當心中空寂一事也不想的時候,就會顯露出本性來。假如善惡是非、取捨憎愛的各種念頭不能熄滅而想要徹見本性,那宛如「鏡中看花,水裡撈月」,是絕不可能的事。當意識淨化,不被妄想與煩惱污染的時候,心念自然澄清了,假如意識不清而妄想尋求心念的清明,那就恰如在有塵污的鏡子上面想要見出鏡子的光明,也是絕不可能的事,因此悟道見性,必須先明瞭心念,明瞭心念必須先清淨意識。 Continue reading

《菜根譚》精華淺釋 (一)

前言:
菜根譚的作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還初道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泊,專心埋首於著述。從《菜根譚》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

他精通儒、釋、道,尤其是對佛法有特別了悟,能以淺顯的文字,描述甚深佛法,可能是一位隱姓埋名的證道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精華,可說是一部徹研三教真理的結晶。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以優美的文詞,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 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這書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作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深遠,字句雖是片斷的,卻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 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上、下二集,上集有二百二十五則,下集有一百三十五則,共計三百六十則;正適合一日一則。體裁是隨筆,也有人視作「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此文是四年前信堅園地剛開張時所寫的第一篇文章。當時信堅花費了約一個星期,整理全文及其解說,頁數相當多 (一百多頁)。為便利讀者,在此特別挑出其中精華111則,加以淺解。現在重貼此文,分成兩集。第一集包括前 155 則裡的精華選譯。第二集包括160 至 360 間的精華選譯。希望它對你們進德修業,待人處世有所幫助。希望大家能聞到其中的 芬多精 “(Phytoncide)” 香味,顏顏師姐應開心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