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精華淺釋 (二)

急流勇退,與世無爭。(155)
謝世當謝於正盛之時,居身宜居於獨後之地 (功成、名遂、身退)。謝事:謝絕世事。指引退。居身:自身的居所。獨後:不與人爭而居後。當事業全盛的時候,最好能夠急流勇退,不但自己能愉快的全身而退而且使人追慕惋惜。置身要居於與世無爭的地位,才是處世安全之道,受人尊重之根源。古語云:「功成身退。」這是君子之教,當事業全盛時期能毅然引退,自己意足,他人也羨慕不已。平時置身的場所應當選擇與世無爭的地位,這樣去做,不但是自己安全,就是他人也不會嫉妒,實在是「明哲保身,受人尊敬」的好方法。

春風育物,朔雪殺生。
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煦育,萬物遭之而生;念頭忌刻的,如朔雪陰凝,萬物遭之而死。煦育:化育、撫育。煦,溫暖。忌刻:猜忌刻薄。朔雪:北方的雪。心胸寬大溫厚的人,好像春風一樣,禽獸草木都受他的和暖之氣吹育,而欣欣向榮,人們都願意與他親近。反之,性情殘忍、刻薄多疑的人,如同秋霜,草木接近沒有不枝枯葉脫,這樣的人還有誰敢和他接近呢?所以,「待人接物」應當如春風之和,而拒秋氣之肅殺。

心虛意淨,明心見性。
心虛則性現,不息心而求見性,如撥波覓月;意淨則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鏡增塵。心虛:內心空明無雜念。息心:停止思慮。見性:悟徹清淨的佛性。撥波覓月:即水中撈月,形容虛無飄渺,求而不得。意淨:意念純淨。不了意:意念不能看破。索鏡增塵:在滿佈灰塵的鏡前照自己的顏面。

心、 性、意三者俗語叫做「心」,但其實有點區別,「性」就是萬物之性,也可以叫「天性」,只有徹悟的人才能夠照見本性。所謂「心念」也就是本性的作用,所謂 「意識」也就是心的馳聘與奔走。本性好比是主人,心念是經紀人,意識是受命的夥計。這三種東西雖然在人身裡面發生作用,結果仍然要看主人的本性。當心中空寂一事也不想的時候,就會顯露出本性來。假如善惡是非、取捨憎愛的各種念頭不能熄滅而想要徹見本性,那宛如「鏡中看花,水裡撈月」,是絕不可能的事。當意識淨化,不被妄想與煩惱污染的時候,心念自然澄清了,假如意識不清而妄想尋求心念的清明,那就恰如在有塵污的鏡子上面想要見出鏡子的光明,也是絕不可能的事,因此悟道見性,必須先明瞭心念,明瞭心念必須先清淨意識。 Continue reading

《菜根譚》精華淺釋 (一)

前言:
菜根譚的作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還初道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泊,專心埋首於著述。從《菜根譚》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

他精通儒、釋、道,尤其是對佛法有特別了悟,能以淺顯的文字,描述甚深佛法,可能是一位隱姓埋名的證道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精華,可說是一部徹研三教真理的結晶。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以優美的文詞,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 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這書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作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深遠,字句雖是片斷的,卻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 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上、下二集,上集有二百二十五則,下集有一百三十五則,共計三百六十則;正適合一日一則。體裁是隨筆,也有人視作「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此文是四年前信堅園地剛開張時所寫的第一篇文章。當時信堅花費了約一個星期,整理全文及其解說,頁數相當多 (一百多頁)。為便利讀者,在此特別挑出其中精華111則,加以淺解。現在重貼此文,分成兩集。第一集包括前 155 則裡的精華選譯。第二集包括160 至 360 間的精華選譯。希望它對你們進德修業,待人處世有所幫助。希望大家能聞到其中的 芬多精 “(Phytoncide)” 香味,顏顏師姐應開心了。 Continue reading

黃石公的智慧哲理 (一) : 懷器在身,乘勢而行,待時而動。

一、前言
信堅此文論述古聖先賢所說,成大功、立大業、明哲保身 的基本法則: “懷器在身,乘勢而行,待時而動”。此文 以黃石公《素書》為主。闡述乘勢待時,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即使有了智慧,有了基礎,還是要乘勢而行,待時而動。此即《孟子·公孫丑上》所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讀秦漢史者,對 “黃石公圯橋授書張良”,這一噲炙人口的歷史典故,當甚為熟悉,但知其內涵者,卻少知又少。有幾人讀過 黃石公 的素書?了知其內涵? 由中受益?  以此,信堅今早草寫此文,介紹素書第一章,第二節,讓大家了解此書的寶貴,有時間可瀏覽一下。

二、關於 黃石公《素書》的歷史典故
黃石公(約公元前292年 – 前195年),秦漢時隱士,別稱圯上老人。張良(公元前250年-前185年),字子房,封為留侯,諡號文成,與蕭何、韓信共稱漢初三傑。
chang3 chang2
黃石公圯橋授書於張良,張良靠這部《素書》,興劉滅項,功成身退。用之修身,可以明志益壽;用之治國,可以位極人臣;用之經商,可以富埒王侯;用之軍事,可以百戰百勝。

《黃石公素書》六篇,原文只有六章132句,1336字,詞句也不十分難懂,但每句話的內蘊卻異常豐富、深邃。《素書》是一本天下奇書,世人欲成大功、立大也者,不可不讀。書中效法天道地道,以格言形式表述的最高智慧。

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其傳而葬之。後五百餘年而盜獲之,自是《素書》始傳於人間。張良靠這部《素書》興劉滅項,功成身退。但張良只用了《素書》中一些殘渣餘唾,就推翻了秦王朝,打敗了項羽,輔佐劉邦統一了天下,如果能領會其中的精華奧義,進而有所發揮,靈活運用,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呢? Continue reading

道德經第二章 聖人行不言之教 真義解說

一、前言: 願解老君真實義。
老子 (604-531BC) 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明心見性聖人。他大約比釋迦牟尼 (566-486BC) 早生一百年。所著道德經,流傳千古,自古以來,對炎黃子孫的思想言行,有深遠重大的影響。但兩千五百多年來,解說道德經的古德,多如牛毛,大都是依文解義,以俗諦解說。真正了解道德經真義者,少如龜毛兔角。讀者當知,道德經是見性者所寫的經文,其真義不能以漢學、儒家俗諦,依文解義,斷章取意來解說。
lao2 laotz 1a
信堅早年讀道德經,一直隨順古德解說,依文解義,不解道德經的富貴。近年來閉關深研華嚴經之後,才知萬法一理,法法相通,一經通一切經通。因此回頭重讀道德經,其中一乘真義,躍然經中。信堅有鑑於此,在此園地,依因緣時節,陸續張貼了幾篇道德經的真義解說。

此文緣起,是因 讀到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句跟 佛經、禪經所說,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引發信堅回頭探討道德經第二章的真義解說。此章如以俗諦解說,文義前後中間,文辭不相連貫,唯有依一乘真義,才能圓滿無缺,才是見性者的本懷。信堅在此試申論之,用以拋磚引玉,還望諸大德,不吝賜教,是幸。 Continue reading

華陀治病 與 梁山伯祝英台

一、 緣起
今天是美利堅國慶日 (July 4th),放四天長假。信堅今天沒事,就看華嚴經普獻法師講解的明法品第十八,講到「善根方便」。他說 “方便度眾生” 一定是要有智慧、有悲心、有願力結合在一起,才能善巧方便。他舉了一個華陀治病的故事。由此,引發了  “梁山伯與祝英台” 電影的話題。 且聽信堅慢慢道來。
liang1   liang2
二、華陀治病
華陀有一次遇到一個很有錢的病人,這個有錢的病人花很多的時間去找尋華陀為他治病,華陀一把脈之後,就開一個奇奇怪怪的藥方: “一要東海龍王角,二要千年瓦上霜,三要仙山靈芝草,四要王母身上香,五要觀音淨瓶水,六要蟠桃酒一缸”。藥方開完了,華陀就走了。

主人看了這藥方,氣得半死,要僕人騎著快馬去追華陀,問說:「我們主人問,你開的藥方這麼難找,你是存心要讓他死嗎? 」華陀說:「那些藥方到處都有,你可以去找。」這個僕人回來了,就跟主人講,華陀說:「你沒有資格當官,你應該去當乞丐。」這個主人就大發脾氣,結果就氣到嘔吐了,這麼一吐之後,病就好了。

後來他又派僕人去找華陀來,華陀很高興就去見他。他問:「你為什麼開那個奇怪的藥方?然後又罵我?」華陀說:「因為你的病是一種憂鬱症,你想升官,想發財,想了一大堆,結果都不能滿你的願,就生一肚子悶氣,那個氣鬱結在心肝腎之間。所以我就故意開那個藥方,故意來罵你,讓你那個悶氣發洩出來,病就好了。」這就是神醫華陀,不按牌理出牌,但卻能藥到病除。

三、梁山伯與祝英台
由華陀的奇特藥方,令信堅聯想起,大學念書時的一部古典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以黃梅調轟動全國,家喻戶曉,是當時最流行的歌曲。其中有一段,祝英台害少女青春病,郎中開了十味藥: 一要東海龍王角,二要蝦子頭上漿,三要萬年陳壁土,四要千年瓦上霜,五要陽雀蛋一對,六要螞蝗肚內腸,七要仙山靈芝草,八要王母身上香,九要觀音淨瓶水,十要蟠桃酒一缸。倘若有了藥十樣 , 你小姐病體得安康。[可到 YouTube,聽賞樂蒂唱的黃梅調 “十味藥歌“,回憶往日美好時光。]

如果你喜歡更多的 黃梅調,可到YouTube 觀賞這部古典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台 – 樂蒂 凌波 主演 (影片: 兩小時)。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住品第十五 真諦詳解 (三)

第三集: 十住品200偈頌解說

前言: 信堅花了整整一個禮拜,全心全力以赴,終於將此品,整理、解說得還差強人意。一般詳細講解此品,非要三個月以上不可。信堅將之濃縮至一個星期。以利讀者,從中領悟全品的要義,作為詳參此品的導論。好經不厭千遍讀,越讀越深入,法樂無窮。
ten1 live2 live5
華嚴大海,流出千經萬論。華嚴是眾經之母,經王之王。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華嚴經字字句句,都有無量義,都與本體有關。因此以大海量墨,須彌聚筆,書寫不盡。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因此,此三集的解說,也只能說是經文解說的綱要、陀羅尼。望讀者能以此為基礎,領悟如來真實義。

古來讀華嚴者少,正確詳細解說華嚴經者更少。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因此修行者,望經止步。信堅有鑑於此,整理解說此品,用以拋磚引玉,引發更多修行者,研讀華嚴。

五、 十住位 偈頌 解說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暨于法界而說頌曰:
法慧菩薩講完了十住品,承佛威力,觀察十方暨于法界,重新的把講過的道理,濃縮起來,以偈頌重述一遍。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