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及易經繫傳 解說 Part 1: 易經簡介

一、前言
信堅因年過六十才開始修行,因此近十年來修行,不依傳統修行法門,而是有如登山至絕頂,先研究地圖及前人走過之路,依一乘佛法,先大開圓覺,再直搗黃龍,直指人心。因定開慧,融會貫通,一以貫之。然後再由上往下,先看老莊,再看四書、五經。

近半年來,信堅除看一乘佛經及禪經外,又再重新回頭看老莊、大學、中庸、及易經繫傳。覺得這些書裡的教導,都是增長智慧、修行證道的根本,其中義理,有很多跟佛經所說類似,但比較容易了解。半年來,信堅在此園地解說了不少道德經及莊子裡的文章。現在繼續介紹易經、易經繫傳、大學及 中庸。信堅在此,首先介紹易經。
8qua27   8qua26
下篇文章再介紹易經繫傳。近代對易經最有研究,了解最深的是南懷瑾大師。他一生有兩部重要的著作,一部是《易經雜說》,另一部是《易經系傳別講》。《易經雜說》是南懷瑾大師關於《易經》的講記。其中,前半部分主要介紹了《易經》的一般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後半部分則著重於解說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終“未濟卦”),而以對“乾卦”的解說為最詳。內容包括: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辭》、《文言》等。具有深入淺出、通俗易曉的特點。

《易經繫傳別講》是南懷瑾大師對《易經繫辭》上傳及下傳的精闢講述。『繫辭傳』據聞為孔子所撰,是『易經』之整體概論,用以闡述『易經』的哲學意義,使之不僅止於占卜,進而成為一套哲學理論,是為一大哲學論文。也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

二、八卦的由來及其意義
易經繫辭下傳二章中描述『八卦』的起源云:『古者庖羲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做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繫辭上傳第十一章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象生八卦”。太極象徵著宇宙生成時的一片渾沌,兩儀則是構成宇宙的陰陽兩個基本元素,可以視為生命力的象徵。依循著陰陽交替循環便產生了四象(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同時也是象徵著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與東西南北的方位觀念。推及至此便延伸出八卦的卦位。八卦為(乾、兌、離、震、選、坎、良、坤)可以推算出宇宙演進的變化。卦形記憶歌云:1 乾三連、2 兌上缺、3 離中虛、4 震仰盂、5 坎中滿、6 艮覆碗、7 坤六斷、8 巽下斷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