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聞道章第四十一 真諦解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一、導論
此章是道德經裡最有名,也是最常被引用的老子名言。信堅多年來,一直依文解義,斷章取義,不了自己無知。直到最近重讀,才豁然大悟其一乘真實義。此章是老君教導,如何成道、見性的法門。若能深解老君真實義,依教奉行,當可證道,明心見性。
tao1 laotz 1a tao

此章文句,相當白話。但越簡單的字句,越難以真諦解說,字字句句,都有無量深廣之義。以 “須彌聚筆,海墨難書”。解說此文,難在能以簡潔文句,正確闡說此章文句的甚深義理。因此進度較慢,須要等機緣成熟,心有感應,才能成文,不能用心意識思維。

道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大自然運作的規律,隨順大自然就叫德,大用無方。十方諸佛,智身如影,所言如響,如是信解,當得成佛。自了身心,本無依住,本無所得,一切語言分別,如空中響,應無作緣,任物成聲,本無依住,了如斯法而生信解,即無退轉。

聞有二義。一、六根接觸六塵,所生的見聞覺知,這是中士、下士之聞。二、外不入於耳塵。內不起於識妄。反聞於自性之中。反聽於心聲之內。不用耳根。能聞於無聲之聲。不入耳塵。能聞於無聞之聞。無聞之聞。我能聞。而人不能聞者。是以謂之妙聞也。此等妙聞。方可謂之聞道矣,此是上士之聞。

聞道有無量法門。聽聞、讀誦、無聲之聞、無聞之聞。無見之見,見遍十方,無聞之聞,聞通一切 。上根利機 ,一聞千悟 ,超越見地。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