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五) 第六參至第十參

前言: 解說五十三參真義,沒告一段落,總覺不圓滿。因此信堅這幾天,繼續努力,以求貫徹。在茫然無頭緒之中,繼續前進,終於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大概是所謂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可能是精誠所至,諸佛加持,龍天護佑。
san3

此文解說善財第六參至第十參,圓滿完成解說,善財參訪十住位菩薩。華嚴前四十位次,住、行、向、地,都在修十波羅蜜。只是深淺廣狹不同。[註: 十波羅蜜多 (十度): 是菩薩到達大涅槃所必備之十種勝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是大乘所說的六波羅蜜加上 方便、願、力、智 之四波羅蜜。前六波羅蜜是修根本般若智慧 (般若無知),後四是修後得智 (無所不知)。華嚴的悟後起修四十位次,都在修不同深淺廣狹的十波羅蜜,配各階層的十位次。] Continue reading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四) 第三參至第五參

一、信堅前言:
自從信堅發心重新整理善財五十三參真義解說以來,至今已整整兩個禮拜。進境越來越緩慢。至今已如蝸牛爬行。主要有下列原因:
(一) 每一參善知識,代表一位見性的分証佛,所表境界,後後勝於前前。
(二) 每一參是描寫善財在該位所應修行的法門及其境界,以及所該斷的微細無明習氣。每參了一位善知識,就該証悟到該善知識的位次,經文所說,唯証乃知。
(三) 每一參的經文相當長,有如一部一乘經典。其中所說法門及境界,唯証乃知。
(四) 古代見性大德的註疏,可供參考的只有唐朝華嚴菩薩清涼澄觀國師的 “貞元新譯華嚴經疏” 及李長者的 “華嚴經合論”。觀看這些疏鈔、合論,本身就像看一部華嚴經。要對整本華嚴經有基本解悟,才能利用這些解說。
(五) 信堅才疏學淺,也沒有足夠時間,長期薰陶,了解其中真實義。唯能就現在程度、境界,將澄觀國師的 “貞元新譯華嚴經疏” 重新整理,用來解說。
(六) 而且此五十三參的真義解說,也遠超出大部份讀者的了知境界。
(七) 因此,信堅不自量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此文第三參至第五參的解說,整理至一段落。將之張貼在此園地上,以待後日,因緣時機成熟,有緣善知識,繼續完成此解說。
san3

善財五十三參,是悟後起修,入世歷事煉心,寄人歷位,漸斷無明習氣的心路歷程。因此,此文所說,最重要的是每一參的開頭第一段,所講該位應斷的無明習氣以及該位次的靈性境界。 Continue reading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三) 第二參 海雲比丘

【海雲比丘治地住,謂常隨空心,淨治八萬四千法門,清淨潔白,煉冶心地,故名治地。 】第二住叫『治地住』,治是修治;地是心地。「空心」是真心。修行一定要從根本修,常隨真心本性,心清淨,一塵不染。隨順空心來修學八萬四千法門,叫「淨治」。「煉冶」,鍛煉冶製,長期薰陶。真修行,心一定要一年比一年清淨,妄想、分別、煩惱,一年比一年少。如果功夫更往前進一步,那是月月日日不同。「治地」就是淨治我們的心地,把凡夫的心地,鍊冶成佛菩薩的心地;把執迷邪染的心地,鍊治成覺正淨的心地。
san3

善財童子,每參完一位善知識之後,必【先依教正觀,此明溫故。後趣求後友,意欲知新。趣求後友,然思前猶屬前會。謂上來親近善友,次聽聞正法,今正念思惟及如說修行。】 正念就能明瞭一切法,要常保持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叫「正念思惟」。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叫「如說修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佛菩薩教誨完全相應,就叫如說修行。 Continue reading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二) 第一參 吉祥雲比丘

善財童子第一參,參妙峰山吉祥雲。
問法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普見法,證入發心住境界。

善財在文殊座下,成 正覺之後,方求菩薩道,行菩薩行。何以然者,為覺道之後,方堪入纏,處纏無縛,始能為眾生說法解縛。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若欲行菩薩行,先成正覺 。
san3

此一位中,悲智齊足,具差別智,入俗接凡。即如善財,於妙峰山上,見吉祥雲比丘,得諸佛智慧光明門,即除世間,諸煩惱障,以成佛智慧光明故。如善財妙峰山上,信眼明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 此是初發心住。

五十三參,開端三位,代表佛法僧三寶。「歷事煉心」是往下五十三參修學的總綱領,在一切人事物裡,去鍛煉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除心境迷真,心、慈悲心。於此三種住中,明得出纏,心自在故,總以十信心,自信一切三界分別無明,是根本不動智佛。於初發心住中,以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契會悟入,十住初心。以隨位進修中,安立五十個佛果次第,法門方便,皆不動智以為根本。此下 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明得十住中出纏心勝,是故善財初、二、三善知識,皆是比丘,明離纏解脫,表此三住位中行相故。

第一參吉祥雲寄發心住。對治一切世間的煩惱障,成就佛的智慧光明。第二參海雲寄治地住。除心境迷真,作十二緣生觀,令無障故。第三參善住寄修行住。除心境不明淨障,得菩薩無礙解脫門。能見一切眾生根器業行,死此生彼,悉皆明見。 Continue reading

善財五十三參真義 (一) 概論及文殊十信章

一、信堅序言
此文緣起,是兩天前,聖芬師姐來函訊問,是否有好的善財五十三參真義解說。信堅這兩天,將舊筆記重新整理,草寫此文,用以拋磚引玉,還望諸大德,不吝賜教。

此文全名為 “善財五十三參的真義及斷除無始無明習氣的法門” ,這是第一集。包括信堅序言,善財五十三參概論,及五十三參緣起 – 文殊師利菩薩十信章。首先整體介紹善財五十三參的真義,及文殊菩薩如何教導善財,達到明心見性。第二集之後,再詳細解說,善財在文殊座下明心見性後,南行五十三參,每參的真義,最終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究竟成佛。

華嚴經的五十三參典故,是描述善財向南方尋求善知識的歷事煉心過程,可說是印度的 “善財南遊記”,媲美唐三藏西方取經的西遊記 (西遊記可能是模仿善財南遊記)。
san2 san3
現存的最完整的華嚴經是綜合八十華嚴前38品 (59卷),加上四十華嚴(40卷),總共99卷。四十華嚴是八十華嚴中入法界品的別譯本,由21卷擴展為40卷,僅得一品,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這部經大分為兩個部分:前面一部分是本會(佛會),後面一部分是末會(菩薩會)。末會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 唐朝貞元年間,有南天竺烏荼國王派使來朝,奉獻國王親自手抄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入法界品,內容詳述善財童子親近奉事佛剎極微塵數善知識。唐德宗得此梵本,歡喜無量,於唐貞元十二年,詔般若三藏法師,於長安崇福寺從事翻譯,至十四年二月,譯成四十卷華嚴,共得一品,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整本華嚴經是對修行証道的大菩薩而說,如何悟後起修,入世歷事煉心,漸斷無明習氣。講說一乘佛法的五十二位次修証法門: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究竟佛位。十信位相當於藏教的四聖法界 “聲聞、緣覺、菩薩、(假)佛”。十住以上,是明心見性的分証(真)佛。見性後,雖然斷了起心動念、妄想、分別等無明,但微細無明習氣仍在,須經四十一位次,漸斷無明習氣。

華嚴經前三十八品是講各位次的修行進階法門,以及在各階層的境界。是屬於解門: 即以智 (十住) 導行願 (十行、十迴向、十地)。最後一品,善財五十三參,是以善財童子為實例,解說見性之後,如何入世歷事練心,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處,你去鍛鍊,將無明習氣逐漸斷除。[信堅補註: 這是為何,禪宗頓悟,明心見性,並非一了百了,仍須歷經四十一位次,乃達究竟。] Continue reading